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

2018-01-14 46页 doc 83KB 1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 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 1(《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徐渭传》(节录)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
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
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 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 1(《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徐渭传》(节录)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2(明?王骥德《曲律》卷四 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之奇。先生居与余仅隔一垣,作时每了一剧,辄呼过斋头,朗歌一过,津津意得。余拈所警绝以复,则举大白以釂,赏为知音。„„先生逝矣,邈成千古,以方古人,盖真曲子中缚不住者,则苏长公其流哉~ 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伟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鬼神。惜不多作~曰临川汤若士——婉丽妖冶,语动刺骨,独字句平仄,多邈三尺。 3(明?吕天成《曲品》卷上 徐山人玩世诗仙,惊群酒侠。所著《四声猿》佳境自足擅长,妙词每令击节。 4(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下 徐文长自号天池生,所著有《四声猿》。袁石公令钱塘,见之,以为明第一曲。《四声猿》者,四剧也。一咏祢衡,一咏玉禅师,一咏木兰,一咏黄崇嘏,取杜诗“听猿实下三声泪”而名也。应以祢衡剧为最。 5(清?凌廷堪《论曲绝句三十二首》之十八 《四声猿》后古音乖,接踵《还魂》复《紫钗》。 一自青藤开别派,更谁乐府继诚斋。 二、关于《狂鼓史渔阳三弄》 原剧 (外扮判官引鬼上)咱这里算子忒明白,善恶到头来撒不得赖。就如那少债的会躲也 躲不得几多时,却从来没有不还的债。咱家姓察名幽,字能平,别号火珠道人。平生 1以善恶持公,在第五殿阎罗天子殿下,做一个明白洒落的好判官。当日祢正平先生 2与曹操老瞒对讦那一宗案卷,是咱家所掌。俺殿主向来以祢先生气概超群,才华出 众,凡一应文字,皆属他起草,待以上宾。昨日晚衙,殿主对咱家说:上帝旧用一 伙修文郎,并皆迁次别用。今拟召劫满应补之人,祢生亦在数中,汝可预备装送之资。 万一来召不得,有误时刻。我想起来,当时曹瞒召客,令祢生奏鼓为欢,却被他横睛 3裸体,掉板掀槌,翻古调作《渔阳三弄》,借狂发愤,推聋装哑,数落得他一个有 地皮没躲闪。此乃岂不是踢弄乾坤,提大傀儡的一场奇观~他如今不久要上天去了, 俺待要请将他来,一并放出曹瞒,把旧日骂座的情状,两下里演述一番,留在阴司中 做个千古的话靶。又见得善恶到头,就是少债还债一般,有何不可,手下,与我请过 祢先生,就一面放出曹操,并他旧使唤的一两个人,在左壁厢伺候指挥。(鬼)领台 旨。(下)(引生扮祢,净扮曹,从二人上)(曹、从留左边)(鬼)禀上爷,祢先生请 到了。(相见介,祢上座,判下陪云)先生当日借打鼓骂曹操,此乃天下奇观。下官 4虽从鞫问时左证得闻一二,终以未曾亲睹为歉。(判又云)又一件,而今恭喜先生为 上帝所知,有请召修文的消息,不久当行,而此事缺然,终为一生耿耿。这一件尚是 小事。阴司僚属并那些诸鬼众,传流激劝,更是少此一桩不可。下官斗胆敢请先生权 做旧日行径,把曹操也扮做旧日规模,演述那旧日骂座的光景,了此夙愿。先生意下 如何,(祢)这个有何不可,只是一件,小生骂座之时,那曹瞒罪恶尚未如此之多, 5骂将来冷淡寂寥,不甚好听。今日要骂呵,须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方痛快人心。 (判)更妙,更妙。手下,带曹操与他的从人过来。曹操,今日要你仍旧扮作丞相, 6与祢先生演述旧日打鼓骂座那一桩事。你若是乔做那等小心畏惧,藏过了那狠恶的 模样,手下就与他一百铁鞭,再从头做起。(曹众扮介)判翁大人,你一向谦厚,必 不肯坐观,就不成了一场戏耍。当日骂座,原有宾客在座,今日就权屈大人为曹瞒之 7宾,坐以观之,方成一个体面。(判)这也见教得是。(揖云)先生告罪,却斗胆了 也。(判左曹右举酒坐,祢以常衣进前将鼓)(曹喝云)野生,你为鼓史,自有本等服 色,怎么不穿,快换~(校喝云)还不快换~(祢脱旧衣,裸体向曹立)(校喝云)禽 8兽,丞相跟前可是你裸体赤身的所在,却不道驴膫子朝东,马膫子朝西,(祢)你 那颓丞相膫子朝南,我的膫子朝北。(校喝云)还不换上衣服,买什么咀~(祢换锦巾、 绣服、扁绦介)(唱) 91011【点绛唇】俺本是避乱辞家,遨游许下。登楼罢,回首天涯。不想道屈身躯扒出他们胯。 【混江龙】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正好俺借槌来打落,又合着鸣鼓攻他。俺这骂一句句锋硭飞剑戟,俺这鼓一声声霹雳卷风沙。曹操,这皮是你身儿上躯壳,这槌是你肘儿下肋巴,这钉孔儿是你心窝里毛窍,这板杖儿是你嘴儿上獠牙。两头蒙总打得你泼皮穿,一时间也酬不尽你亏心大。且从头数起,洗耳听咱。(鼓一通) (曹)狂生,我教你打鼓,你怎么指东话西,将人比畜,我这里铜槌铁刃,好不厉害~你仔细你那舌头和那牙齿~(判)这生果是无礼。(祢唱) 12【油葫芦】第一来逼献帝迁都又将伏后杀,使郗虑去拿。唉,可怜那九重天子救不得一浑13家~帝道:“后,少不得你先行,咱也只在目下。”更有那两个儿,又不是别树上花,都总 14是姓刘的亲骨血,在宫中长大,却怎生把龙雏凤种,做一瓮鲊鱼虾。(鼓一通) (曹)说着我那一桩事了,(祢唱) 15【天下乐】有一个董贵人,是汉天子第二位美娇娃,他该什么刑罚,你差也不差。他肚子里又怀着两三月小娃娃,既杀了他的娘,又连着胞一搭,把娘儿们两口砍做血蛤蟆。(鼓一通) (曹)狂生,自古道风来树动,人害虎,虎也要伤人。伏后与董承等阴谋害俺,我故有此举。终不然是俺先怀歹意害他,(判)丞相说得是。(祢)你也想着他们要害你,为着什么来,你把汉天子逼迁来许昌,禁得就是这里的鬼一般,要穿没有,要吃没有,要使用的没有;要传三指大一块纸条儿,鬼也没得理他。你又先杀了董贵人,他们急了,不谋你待几时~你且说,就是天子无故要杀一个臣下,那臣下可好就去当面一把手采将他妈妈过来,一刀就砍做两段,世上可有这等事么,(判) 这又是狂生说得有理,且请一杯解嘲。(祢唱) 1617【那吒令】他若讨吃么,你与他几块歪刺。他若讨穿么,你与他一疋檾麻。他有时传旨 18么,教鬼来与拿。是石人也动心,总痴人也害怕,羊也咬人家。(鼓一通) (判)丞相,这却说他不过。(曹)说得他过,我倒不到这田地了。(祢唱) 1920【鹊踏枝】袁公那两家,不留他片甲。刘琮那一答,又逼他来献纳。那孙权呵,几遍几212223乎。玄德呵,两遍价抢他妈妈。是处儿城空战马,递年来尸满啼鸦。(鼓一通) (曹)大人,那时节乱纷纷,非只我曹操一人如此。(判)这个俺阴司各衙门也都有案 卷。(祢唱) 24【寄生草】仗威风只自假,进官爵不由他。一个女孩儿竟坐中宫驾,骑中郎直做了侯王爵,铜雀台直把那云烟架,僭车旗直按例朝廷胯。在当时险夺了玉皇尊,到如今还使得阎罗怕。(鼓一通) (判低声吩咐小鬼,令扮女乐鼓吹介)(判)丞相,女儿嫁做皇后,造房子大了些,这 还较不妨。打鼓的,且停了鼓,俺闻得丞相有好女乐,请出来劳一劳。(曹)这是往事, 如今那里讨,(判)你莫管,叫就有。只要你好生纵放着使用他。(曹)领台命。分付 25手下叫我那女乐出来。(二女持乌悲词乐器上)(曹)你两人今日却要自造一个小令, 26好生弹唱着,劝俺们三杯酒。(祢对曹蹋地坐介)(女唱)那里一个大鹈鹕,呀一个低 都,呀一个低都。变一个花猪打低都,打低都,唱鹧鸪。呀一个低都,呀一个低都,唱 得好时犹自可,呀一个低都,呀一个低都。不好之时低打都,打低都,唤王屠。呀一个 低都。呀一个低都。(曹)怎说唤王屠,(女)王屠杀猪。(进判酒)(又一女唱)丞相 做事心太软,呀一个跷蹊,呀一个跷蹊。引惹得旁人跷打蹊,打跷蹊,说是非。呀一个 跷蹊,呀一个跷蹊。雪隐鹭鸶飞始见,呀一个跷蹊,呀一个跷蹊。柳藏鹦鹉跷打蹊,打 跷蹊,语方知。呀一个跷蹊,呀一个跷蹊。(曹)这两句是旧话。(女)虽是旧话却贴题。 (曹)这妮子朝外叫。(女)也是道其实,我先首免罪。(进曹酒)(一女又唱)抹粉搽 脂只一会儿红,呀一个冬烘,呀一个冬烘。(又一女唱)报恩结怨烘打冬,打冬烘,落 花的风。呀一个冬烘,呀一个冬烘。(二女合唱)万事不由人计较,呀一个冬烘,呀一 个冬烘。算来都是烘打冬,打冬烘,一场空。呀一个冬烘,呀一个冬烘。(二女各进酒) (判)这一曲才妙,合着咱们天机。(曹)女乐且退,我倦了。(判笑介,祢起立云)你 倦了,我的鼓儿骂儿可还不了。(唱) 27【六幺序】哄他人口似蜜,害贤良只当耍。把一个杨德祖立断在辕门下,硶可可血唬零剌。 2829孔先生是丹鼎灵砂,月邸金蟆,仙观琼花。《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他两人嫌隙于你只有针尖大,不过是口唠噪有甚争差。一个为忒聪明参透了“鸡肋”语,一个则是一言不洽,都双双命掩黄沙。 (判)丞相,这一桩却去不得。(曹)俺醉了,要睡了。(打盹介)(判)手下采将下去, 与他一百铁鞭,再从头做起。(曹慌介,云)我醒我醒。(判)你才省得哩。(祢唱) 30【幺】哎,我的根芽也没大兜搭,都则为文字儿奇拔,气概儿豪达,拜帖儿常拿,没处儿 3132投纳。绣斧金挝,东阁西华,世不曾挂齿沾牙。唉,那孔北海没来由也。说有些缘法,送在他家。井底虾蟆,也一言不洽,怒气相加。早难道投机少话,因此上暗藏刀,把我送与 33黄江夏。又逢着鹦鹉撩咱,彩毫端满纸高声价。竟躬身持觞劝酒,俺掷笔还未了杯茶。(鼓一通) (判)这祸从这上头起,咳,仔细《鹦鹉赋》害事~(祢唱) 34【青哥儿】日影移窗棂,窗棂一罅,赋草掷金声,金声一下。黄祖的心肠太狠毒,陡起鳞 3536甲,放出槎枒。香怕风刮,粉怪娼搽,士忌才华,女妒娇娃,昨日菩萨,顷刻罗刹。哎, 37可怜俺祢衡的头呵~似秋尽壶瓜,断藤无计再生发,霜檐挂。(鼓一通) (判)这贼原来这么巧弄了这生。(曹)大人,这也听他不得。俺前日也是屈招的。(判) 这般说,这生的头也是自家掉下来的。(曹)祢的爷,饶了吧么~(判)还要这等虚小心, 38手下铁鞭在那里~(曹慌作怒介)狂生,俺也有好处来。俺下令求贤,让还三州县, 也埋没了俺。(祢唱) 【寄生草】你狠求贤为自家,让三州值什么。大缸中去几粒芝麻吧,馋猫哭一会慈悲诈,饥鹰饶半截肝肠挂,凶屠放片刻猪羊假。你如今还要哄谁人,就还魂改不过精油滑。(鼓一通) (判)痛快,痛快,大杯来一杯,先生尽着说。(祢唱) 【葫芦草混】你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杀公卿呵,那里查,借廒仓的大斗来斛芝麻。恶心肝生就在刀枪上挂,狠规模描不出丹青的画,狡机关我也拈不尽仓猝里骂。曹操, 3940你怎生不再来牵犬上东门,闲听唳鹤华亭坝,却出乖弄丑,带锁披枷。(鼓一通) (判)老瞒,就教你自家处此,也饶自家不过了。先生尽着说。(祢唱) 41【赚煞】你造铜雀要锁二乔,谁想道梦巫峡羞杀,靠赤壁那火烧一把。你临死时和那些歪 4243刺们话离别,又卖履分香待怎么,亏你不害羞,初一十五教望着西陵月月的哭他。不想 44这些歪刺们呵,带衣麻就搂别家。曹操,你自说么,且休提你一世的贤达,只临了这一桩呵,也该几管笔题跋。咳,俺且饶你吧,争奈我《渔阳三弄》的鼓槌儿乏。 (末扮阎罗,鬼使上)手下,快把曹操等收监。(鬼)禀上老爹,玉帝差人召祢先生, 殿主爷说刻限甚急,教老爹这里径自厚赀远饯,记在殿主爷的支应簿上。爷呵会勘事忙, 不得亲送,教老爹爹上复先生,他日朝天,自当谢过。(判)知道了,你自去回话。(鬼 应下)(判)叫掌簿的,快备第一号的金帛,与饯送果酒伺候。(内应介)(小生扮童, 旦扮女,捧书节上云)汉阳江草摇春日,天帝亲闻鹦鹉笔。可知昨夜玉楼成,不用陕西 45李长吉。咱两人奉玉帝符命,到此召请祢衡,不免径入宣旨。那一个是第五殿判官, (判跪介)(二使)有旨召祢衡先生,你请他过来,待俺好宣旨。(祢同判跪,二使付书 介)祢先生,上帝有旨召见,你可受了这符册自看,临到却要拜还。就此起行,不得有 违时刻。(童唱) 46【耍孩儿】文章自古真无价,动天廷玉帝亲迓。飞凫降鹤踏红霞,请先生即便登遐。修葺 4748了旧衔螭首黄金阁,准办着新鲊麟羔白玉叉,倒琼浆三奏钧天罢。校书郎侍玉京香案, 49支机女倚银汉仙槎。(内作细乐)(女唱) 50【三煞】祢先生,你挟鸿名懒去投,赋鹉哥点不加,文光直透俺三台下。奇禽瑞兽虽嘉兆, 51倚马雕龙却祸芽。祢先生,谁似你这般前凶后吉,这好花样谁能搨,待枣儿甜口,已橄榄酸牙。(祢唱) 【二煞】向天门渐不遥,辞地主痛愈加,几时再得陪清话,叹风波满狱君为主,以后呵,倘裘马朝天我即家。小生有一句说话。(判)愿闻。(祢)大包容饶了曹瞒吧。(判)这个可凭下官不得。(祢)我想眼前业景,尽雨后春花。(判唱) 5253【一煞】谅先生本泰山,如电目一似瞎。俺此后呵,扫清斋图一幅尊容挂。你那里飞仙 54作队游春圃,俺这里押鬼成群闹晚衙。怎再得邀文驾,又一件,倘三彭诬枉,望一笔涂抹。 55这里已到阴阳交界之处,下官不敢越境再送。(祢)就请回。(判)俺殿主有薄赆,令 下官奉上,伏望俯纳。下官自有一个小果酒,也要仰屈三杯,一向侍教的薄意。(祢) 56小生叨向天廷,要赆物何用,仰烦带回。多多拜上殿主,携榼该领,却不敢稽留天使。 (判)这等就此拜别了。(各磕头共唱) 57【尾】自古道胜读十年书,与君一席话,提醒人多因指驴说马。方信道曼倩诙谐不是耍。(祢下) (判白)看了这祢正平渔阳三弄, 笑得我察判官眼睛一缝, 若没有狠阎罗刑法千条, 都只道曹丞相神仙八洞。(下) 1 祢正平:祢衡,字正平,山东德平人。性刚傲,多才智。曹操欲见之,祢衡自称狂病,不肯往见。后曹操闻祢衡善击鼓,遂召其为鼓史,大会宾客,欲当众辱之,却反遭祢衡辱骂。曹操怒,将祢衡送与荆州刘表。又因侮慢刘表,被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当众辱骂黄祖,为黄祖所杀。祢衡作品仅《鹦鹉赋》一篇尚存。 2 讦:发人阴私。 3 渔阳三弄:即《渔阳叁挝》,古代鼓曲名。 4 鞫问:审问,讯问。 5 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意思是直骂到曹操临死之前。铜雀台,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所建,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分香卖履,曹操临死之时遗命:“吾倢伃妓人皆著铜雀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6 乔做:假做,装作。 7 权屈大人为曹瞒之宾:指让判官一角两用,假扮曹操宾客,既合排场,又省人物。 8 驴膫子朝东,马膫子朝西:浙东民间谚语,本是人应各守本分。下面祢衡的答语,本是要和曹操对抗之意。 9 许:今河南许昌。《后汉书?祢衡传》“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 10 登楼罢:王粲避难荆州之时,曾作《登楼赋》。 11 屈身躯扒出他们胯:韩信未遇之时,曾忍辱爬过淮阴恶少的胯下。祢衡借此表明自己所受的屈辱。 12 “逼献帝迁都”三句:《后汉书?孝献帝纪》载,建安元年八月“庚申,迁都许,已巳,幸曹操营”。伏后,汉献帝皇后。曹操杀董贵人,伏皇后写信与父亲伏完,诉说曹操逼迫之状,令其秘密策划除之。伏完不敢发难。至十九年,事乃泄露。曹操大怒,派郗虑、华歆勒兵入宫,捉拿伏后。将伏后下暴室幽杀,灭其族及其所生二皇子。 13 浑家:妻子。 14 鲊:用酱腌制的鱼。 15 “有一个董贵人”二句:建安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情泄露。曹操杀董承等,夷灭其三族。董承女为献帝贵人,曹操欲杀之。献帝因董贵人有孕,再三哀求曹操放过。曹操不从,终杀之。 16 歪刺:指不能吃的的臭东西。 17 檾麻:一种麻类植物织成的粗布。 18 羊也咬人家:即使像羊一样温顺,被逼急了也要咬人。 19 “袁公”二句:袁绍死后,他的两个二字袁谭、袁尚互相攻战,最后都被曹操所杀。 20 “刘琮”二句:刘琮是荆州牧刘表之子,刘表死后,曹操伐荆州,刘琮向曹操请降。 21 几遍几乎:指孙权几次几乎被曹操所灭。 22 妈妈:这里指夫人、妻子。 23 “是处儿”二句:指曹操连年征战造成的灾难。 24 “一个女孩”二句:上句指曹操之女作了献帝皇后。下句指曹丕以五官中郎将袭封魏王。 25 二女持乌悲词乐器上:这里让女乐上场,使剧情气氛暂时缓解。乌悲词,即火不思,一种类似琵琶的乐器。 26 “女唱”以下:女乐所唱的三支曲子每支都只有四句诗,第一首为“那里一个大鹈鹕,,变一个花猪唱鹧鸪。唱得好时犹自可,不好之时唤王屠”,其余都是帮腔。第二、第三首同此。 27 杨德祖:杨修,字德祖。才思敏捷,放旷不羁。曹操因其颇有才智,又是袁术的外甥,恐有后患,遂借故杀之。 28孔先生:即孔融,孔子二十世孙。孔融恃其才望,经常侮慢曹操,曹操因其名重天下,表面容忍,内心嫌之。后终于借故杀之。“丹鼎”三句,赞美孔融的不凡。 29 “《易》奇而法”二句:韩愈《进学解》中的原句,意思是说《易经》文辞奇特而所讲的道理可以作为法则,《诗经》内容雅正而辞藻华美。 30 兜搭:麻烦,曲折。 31 “都则为”七句:《后汉书?祢衡传》载祢衡初到许昌之时,怀中藏一名刺,想去拜谒权贵。但是直到名刺上的字都模糊不清了,仍觉得没有人值得拜谒。绣斧金挝、东阁西华,都指朝廷权贵势要。 32 “那孔北海”三句:指孔融曾经向曹操推荐祢衡。孔融曾任北海相,故称“孔北海”。 33 “又逢着”四句:指祢衡作《鹦鹉赋》之事。《后汉书?祢衡转》载黄祖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黄射举杯请祢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佳宾。”祢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 辞才甚丽。而祢衡被杀则因黄祖大会宾客,祢衡出言不逊,黄祖惭而呵斥,祢衡更大骂,黄祖遂下令杀之。 34 罅:缝隙。 35 槎枒:参差不齐,这里借指兵器。 36 罗刹:恶鬼,源自梵语。 37 壶瓜:即葫芦。 38 “俺下令”二句:指曹操在建安十五年下令求贤并让还阳夏、柘、苦三县。 39 牵犬上东门:秦二世时李斯被腰斩于咸阳,临刑之前,李斯对他的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猎狡兔,难道还有可能吗,”上蔡,李斯家乡。 40 闲听唳鹤华亭坝:西晋人陆机被杀前曾感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陆机故乡,今上海市松江县。 41 你造铜雀要锁二乔:化用唐代诗人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意。二乔,东吴乔玄二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 42 歪刺们:原指牛角中的臭肉,用为女子的蔑称。 43 “初一十五”句:曹操临终遗言:“月旦十五日„„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44 带麻衣就搂别家:指曹操死后,他遗留的宫人被曹丕占有。 45 李长吉:即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二十七岁即亡故。相传李贺死时因为天帝造白玉楼,召其作记。 46 登遐:升天。 47 钧天:神话传说中天上的音乐。 48 玉京:指天阙。 49 支机女:织女。银汉:天河。仙槎:《博物志》:“张骞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浮槎从水上漂来,遂具衣食乘之。到一处,见城郭居宇,妇女织机,丈夫牵牛饮。问曰:‘此是何处,’曰:‘君至蜀,可访严君平。’张还,如其言。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渚。’即张骞到天河时也。” 50 “挟鸿名”二句:上句指祢衡怀藏名刺而不投,下句指祢衡作《鹦鹉赋》文不加点,即一气呵成,不须涂改。 51 搨:拓印。 52 谅先生本泰山:赞颂祢衡的宽宏大量。 53 如电目一似瞎:判官自谦自己有眼无珠,瞎子一般。 54 三彭:即三尸。三尸居人体中,记人过失,逢庚申之日,乘人睡去,进谗言于天帝。 55 赆:临别时赠送的礼物。 56 榼:盛酒的器皿。 57 曼倩:东方朔,字曼倩,西汉人,以滑稽诙谐闻名。 参考资料 1(明?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 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阳三挝》,有为之作也。意气豪侠,如其为人,诚然杰作,然尚在元人藩篱间。 2(明?祈彪佳《远山堂剧品?妙品》 此(指《渔阳三弄》)千古快谈,吾不知其何以入妙,第绝纸上渊渊有金石声。 3(清?姚燮《今乐考证》著录三 袁中郎道云:“《渔阳弄》剧语气雄越,击壶和筑,同此悲歌。” 1三(雌木兰替父从军 第一出 23(旦扮木兰女上)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 4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娶过俺母亲贾氏, 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虽有一个妹子木难,和小兄弟咬儿,可都不曾成人长大。 5昨日闻得黑山贼首豹子皮,领着十来万人马,造反称王。俺大魏拓跋克汗下郡征兵、 军书络绎,有十二卷来的,卷卷有俺家爷的名字。俺想起来,俺爷又老了,以下又再 6没一人。况且俺小时节一了有些小气力,又有些小聪明,就随着俺的爷也读过书,学 78过些武艺。这就是俺今日该替爷的报头了。你且看那书上说,秦休和那缇萦两个:一 9个拼着死,一个拼着入官为奴,都只为着父亲。终不然,这两个都是包网儿、带帽儿、 1011不穿两截裙袄的么?只是一件,若要替呵,这弓马、枪刀、衣鞋等项,却须索从新另 12做一番,也要略略的演习一二,才好把这要替的情由,告诉他们得知。他岂不知事出 无奈,一定也不苦苦留俺。叫小鬟那里?(丑扮小鬟上)(木)小鬟,你瞒过老爷和奶奶, 随着俺到街坊上走一回者。(向内买诸物介,引鬟持诸物上)(鬟)大姑娘,把马拴在那 里? (木)且寄养在对门王三家。(唱) 13【点绛唇】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 14【混江龙】军书十卷,书书卷卷把俺爷来填。他年华已老,衰病多缠。想当初搭箭追鵰穿 15161718白羽,今日呵,扶藜看雁数青天。呼鸡喂狗,守堡看田;调鹰手软,打兔腰拳。提携咱 1920姊妹,梳掠咱丫环。见对镜添妆开口笑,听提刀厮杀把眉攒。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 21女儿东坦萧然。 22要演武艺,先要放掉了这双脚,换上那双鞋儿,才中用哩。(换鞋作痛楚状)(唱) 232425【油葫芦】生脱下半折凌波袜一弯,好些难。几年价才收拾得凤头尖,急忙得改抹做航2627儿泛。怎生就凑得满帮儿楦。 28回来俺还要嫁人,却怎生?这也不愁他,俺家有个漱金莲方子,只用一味硝,煮汤一洗, 29比偌咱还小些哩。(唱) 把生硝提得似雪花白,可不霎时间漱瘪了金莲瓣。 30鞋儿倒七八也稳了,且换上这衣服者。(换衣,戴一军毡帽介)(唱) 3132【天下乐】穿起来怕不是从军一长官,行间,正好瞒。紧绦钩,厮称细褶子系刀环。软哝 33哝衬锁子甲,暖烘烘当夹被单,带回来又好与咬儿穿。 衣鞋都换了,试演一会刀看。(演刀介)(唱) 【哪吒令】这刀呵,这多时不拈,俺则道不便;才提起一翻,也比旧一般。为何的手不酸, 34353637习惯了锦梭穿。越国女尚要白猿教,俺替爷怎不捉青蛇炼?绕红裙一股霜抟。 演了刀,少不得也要演枪。(演枪介)(唱) 383940【鹊踏枝】打磨出苗叶鲜,栽排上绵木杆,抵多少月舞梨花,丈八蛇钻。等待得脚儿松, 大步重挪捻,直翻身戳倒黑山尖。 41 箭呵,这里演不得,也则把弓来拉一拉,看俺那机关和那绑子,比旧如何。(拉弓介)(唱) 42434445【寄生草】指决儿薄,鞘靶儿圆;一拳头揝住黄蛇撺,一胶翎拨尽了乌鵰扇,一肐膊 4647挺做白猿健。长歌壮士入关来,那时方显天山箭。 俺这骑驴跨马,倒不生疏,可也要做个撒手登鞍的势儿。(跨马势)(唱) 4849【幺】绣裲裆坐马衣,嵌珊瑚掉马鞭,这行装不是俺兵家办。则与他两条皮生捆出麒麟汗, 505152万山中活捉个猢狲伴,一辔头平踹了狐狸堑。到门庭才显出女多娇,坐鞍桥谁不道英雄 汉。 所事儿都已停当,却请出老爷和奶奶来,才与他说话。(向内请父、母、弟、妹介)(外 53扮爷、老扮娘、小生扮弟、贴扮妹同上,见旦惊介,云)儿,今日呵,你怎的那等样打 扮?一双脚又放大了,好怪也,好怪也!(木)娘,爷该从军,怎么不去?(娘)他老了,怎 么去得?(木)妹子、兄弟也就去不得了? (娘)你疯了,他两个多大的人,去得?(木)这等 样儿,都不去吧。(娘)正为此没个法儿,你的爷急得要上吊。(木)似孩儿这等样儿,去 得去不得?(娘)儿,娘晓得你的本事,去倒去得。(哭介)只是俺两老口怎么舍得你去~ 又 一桩,便去呵,你又是个女孩儿,千乡万里,同行搭伴,朝食暮宿,你保得不露出那话 儿么?这成什么勾当?(木)娘,你尽放心,还你一个闺女儿回来。(众哭介。扮二军上, 云)这里可是花家么?(外)你问怎么?(军)俺们也是从征的,俺本官说这坊厢里有个花弧, 教俺们来催发他一同走路,快着些。(木)哥儿们少坐,待我略收拾些儿,就好同行。小 鬟,你去带回马来。(木收拾器械介)(众看介,云)好马,好器械。(娘)儿,你去一定成 功喝彩回来,好歹信儿可要长捎一封,也免得俺老两口儿作念。偌咱要递你一杯酒儿, 5455又忙劫劫的。才叫小鬟买得几个热波波,你拿着,路上也好嚼一嚼。有些针儿线儿, 56也安在你搭连里了。也预备着,也好连些破衣断甲。(二军叫云)快着些!(众哭别,先 57下)(木出见军介,云)大哥们,劳久待了,请就上马趱行。(作上马行介)(二军私云) 58这花弧倒生得好个模样儿,倒不像个长官,倒是个秫秫,明日倒好拿来应应急。(木唱) 59【幺】离家来没一箭,远听黄河流水溅。马头低遥指落芦花雁,铁衣单忽点上霜花片,别 60情浓就瘦损桃花面。一时价想起密缝衣,两行儿泪脱珍珠线。 6162【六幺序】呀,这粉香儿犹带在脸,那翠窝儿抹也连日不曾干,却扭做生就的丁添。百忙 63里跨马登鞍,靴插金鞭,脚踹铜环,丢下针尖,挂上弓弦。未逢人先准备弯腰见,使不得 646566站堂堂矬倒裙边。不怕他鸳鸯作对求姻眷,只愁这水火熬煎,这些儿要使机关。 【幺】哥儿们说话之间,不待加鞭;过万点青山,近五丈红关,映一座城栏,竖几手旗竿。 破帽残衫,不甚威严,敢是个把守权官,兀的不你我—般。趁着青年,靠着苍天,不惮艰难, 6768不爱金钱,倒有个阁上凌烟,不强似谋差夺掌把声名换,抵多少富贵由天。便做道黑山贼 69 寇犯了弥天案,也无多些子,差一念心田。 (指问介,唱) 70【赚煞】那一答是那些?咫尺间如天半,趄坡子长蛇倒绾。敢是大帅登坛坐此间,小缇萦礼71合参官。这些儿略觉心寒,久已后习弄得雄心惯。领人马一千,扫黑山一战,俺则教花腮 72上旧粉扑貂蝉。 (众)说话之间,且喜到主帅驻扎的地方了,俺们且先寻下了安顿的所在,明日齐见主 帅者。(下) 1 这部杂剧是根据北朝乐府《木兰诗》改编而成的。剧中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 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战争结束后,木兰受封为尚书郎,衣锦还乡,与王郎成婚。剧中 热情地歌颂了一个普通女子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英雄精神。 2 六郡: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金城一带地区,是汉代防御匈奴等外族的西北前线。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名,比县大。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女。 3 魏郡:西汉时置,郡治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 4 千夫长:统率千人的军队首领。 5 “俺大魏拓跋克汗”四句:化用《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大魏,北魏的自称。拓跋克汗:南北朝时北魏的君主。北魏统治者是鲜卑族,姓拓跋。克汗,也作可汗,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6 一了:一向。 7 报头:报答。 8 秦休:即秦女休。古乐府有《秦女休行》,写秦女休为了替父报仇,杀人于市,后被赦罪之事。缇萦:汉文帝时人,她的父亲太仓令淳于意犯罪当判刑,她上书汉文帝愿充官婢为父赎罪,文帝深受感动而赦免了其父。 9 终不然;难道。 10 包网儿、带帽儿、不穿两截裙袄:指古时男子的穿戴。两截裙袄:即上袄下裙。古代常形容女子的装扮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11 从新:即重新。 12 演习:练习,演练。 13 裙钗:代指女子。 14 搭箭追鵰:古代匈奴、鲜卑等族称善射者为“射鵰手”,即能射落大鵰的人。 15 扶藜:拄着藜杖。 16 调鹰:古代多养鹰作为打猎时的助手。 17 腰拳:腰部弯曲不直。 18 提携:这里是抚育培养的意思。 19 梳掠:这里是训导的意思。 20 北邙(máng):即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面。汉魏时王公贵族死后多葬于此,后因以泛指墓地。 21 “女孩儿”句:指女儿尚未找到婆家。东坦:即坦腹东床。晋代太尉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选女婿。王家诸公子皆正襟危坐,独王羲之坦腹卧倒在东床之上,毫不在意。结果因此被选作女婿,后世遂以东床或东坦代指女婿。 22 放掉了这双脚:古时女子缠足,故女扮男装时须首先放脚。北魏时女子尚未缠足(女子缠足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始于南唐),《雌木兰》所写并不符合历史情况,但它并非严格的历史剧,故不拘泥史实。 23 折:大拇指与食指伸直时的距离为一折,半折形容很短。凌波袜: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 24 好些难:即很难。 25 价:语助词,无义。凤头尖:形容被缠之后脚的尖小。 26 航儿:形容放开后脚大如船。 27 “怎生”句:意思是刚放了脚布,脚还是十分纤弱细小的,怎么能一下子就塞满了大鞋。楦(xuān):用来撑大鞋内中空部分的木制模具,这里代指鞋子。 28 漱金莲方子:又叫瘦金莲方,旧时妇女缠脚时用药水洗脚的药方,据传用这种药洗脚,能使脚变小。金莲:指小脚。 29 偌咱:这时候,现在。 30 七八:差不多。 31 行:行伍间,军队里。 32 厮称:相称,相配合。褶(dée)子:古代的骑服,一般上褶下袴,合称袴褶,为军中之服,魏晋至南北朝时,上下通用,北朝尤盛。 33 锁子甲:一种铠甲,其甲五环相扣,一环受箭,诸环拱卫,故箭不能入。 34 锦梭穿:指织布。梭:织布的工具。 35 “越国女”句:传说春秋时越国有一女子善剑术,越王聘之。往见越王途中遇一老翁,自称袁公,与她比剑。比完之后,老者飞身上树,化为白猿而去。 36 青蛇:指宝剑。 37 霜抟(tuán):形容舞剑时白光闪亮,犹如寒霜聚合。抟:聚合。 38 苗叶鲜:叶形的枪头。 39 月舞梨花:形容舞枪时姿态优美。梨花:梨花枪,小说戏曲中经常夸说杨家梨花枪。 40 丈八蛇钻:一种长矛。 41 机关:疑指射箭的诀窍或技巧。绑子:指弓弦与弓背相接的地方,又叫帮子。或疑“绑子”为“膀子”之误,指臂力。 42 指决儿:拉弓扣指的地方。 43 鞘靶儿:弓的两端。 44 黄蛇撺:形容弓弧像弯曲的黄蛇。 45 胶翎:箭翎。乌鵰扇:乌鵰的羽毛。 46 “一肐膊”句:意思是胳膊像猿猴的上臂一样强健。肐膊:即胳膊。 47 “长歌壮士”二句:唐太宗时,薛仁贵与铁勒族战于天山,敌人数个骁勇的骑兵向薛仁贵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倒三位首领,其他的敌人惊惧投降。当时军中有歌云“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48 裲裆:又写作“两当”,俗称“马甲”或“背心”,将士穿的护身衣。 49 两条皮:疑指捆马鞍的马肚带。麒麟汗:麒麟指马,旧时常称战功为汗马功劳。 50 猢狲伴:相传马喜睡,多睡则易生病,养马人常在马厩中置一猴,以搅扰使马不多睡。 51 “一辔头”句:意思是只要勒紧了辔头,就会踏暗坑沟堑如履平地。辔头:控制马的笼头和缰绳。堑:深沟。 52 鞍桥:即马鞍,因形似桥,故名。 53 外: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贴:即贴旦,扮演次要的女角色。 54 忙劫劫:匆匆忙忙地。 55 波波:即饽饽,馒头。 56 搭连:即褡裢,一种可以盛钱物的布袋。 57 趱(zǎn)行:快走,急行。 58 秫秫:高粱的代称,以凑合解馋的食物比喻木兰,带调侃戏谑意味。 59 “离家来”二句:化用《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0 密逢衣:指母亲。唐代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 61 翠窝儿:在脸上贴翠钿留下的痕迹。 62 丁添:疑指疤痕。 63 弯腰见:男子相见时弯腰作揖的礼节。 64 “使不得”句:意思是不能堂堂站立露出女相。矬(cu6):矮小。 65 水火熬煎:指大小便。 66 机关:指心计。 67 阁上凌烟:唐代曾经为功臣画像,收藏在凌烟阁上,这里是为国立功的意思。 68 谋差夺掌:谋取差事,争夺权利。把名声换:指扬名于世。 69 弥天案:罪恶弥天的大案件。 70 趄(qiè)坡子长蛇倒绾(w6n):意思是走上一条像长蛇倒挂似的斜坡。趄坡子:斜坡。绾: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71 参官:参拜长官。 72 貂蝉:武官帽子上的饰物,貂尾及一个似蝉的黄金珰。 第二出 (外扮主帅上)下官征东元帅辛平的就是。蒙主上教我领十万雄兵,杀黑山草贼,连战连 12捷。争奈贼首豹子皮,躲住在深崖坚壁不出。向日新到有二千好汉,俺点名试他武艺。 3有一个花弧,像似中用。俺如今要辇载那大炮石,攻打他深崖,那贼首免不得出战。 4两阵之间,却令那花弧拦腰出马,管取一鼓成擒。叫花弧与众新军那里?(木同众上, 跪见介)(外)花弧,俺明日去攻打黑山,两阵之后,你可放马横冲,管取生擒贼首。俺 与你奏过官里,你的赏可也不小。违者处斩。(木)得令。(外)就此起兵前去。(唱) 【清江引】黑山小寇真见浅,躲住了成何干?花开蝶满枝,树倒猢狲散。你越躲着我越寻你见。(众唱) 【前腔】黑山小寇真高见,右右他输得惯。一日不害羞,三餐吃饱饭,你越寻他他越躲着看。 (众禀)主帅,已到贼营了。(外)叫军中举炮。(放炮介)(净扮贼首三出战)(木冲出擒 介)(外)就收兵回去。(众唱) 【前腔】咱们元帅真高见,算定了方才干。这贼假的是花开蝶满枝,真的是树倒猢狲散。凯歌回带咱们都好看。(帅唱) 【前腔】众军士们,好消息时下还伊见,每月钞加一贯,又不是一日不害羞,管教伊三餐吃饱饭。论成功是花弧居多半。 (到京,内鸣钟鼓作坐朝介,帅奏云)征东元帅臣辛平谨奏:昨蒙圣恩,命征讨黑山巨寇, 56今悉已荡平。贼首豹子皮,的系军人花弧临阵亲擒,见解听决。其余有功人员,各具 7册书,分别功次,均望上裁。(丑扮内使捧旨上,云)奉圣旨:卿剿贼功多,特封常山 89侯,给券世袭。花弧可尚书郎,念其劳役多年,令驰驿还乡,休息三月,仍听取用。 1011就给与冠带,一同辛平谢恩。豹子皮就决了。其余功次,候查施行。(木换冠带介)(帅、 12木谢恩介,受诏书,丑下)(木)花弧感蒙主帅的提拔,叨此荣恩。只因省亲心急,不得 13到行台亲谢,就此叩头,容他日效犬马之报。(帅)此是足下力量所致,于下官何预。 14匆忙中我也不得遣贺叙别。(木)今日得君提挈起,(帅)下官也是因船顺水借帆风。(帅 先别下)(木唱) 【前腔】万般想来都是幻,夸什么吾成算。我杀贼把王擒,是女将男换。这功劳得将来不费星儿汗。 (二军追上云)花大爷,你偌咱就这等样好了。(木)二位怎么这样来迟,(二军)咱两个次 1516候查功,如今也讨得个百户,到本伍到任,望大爷携带。(木)可喜,正好同行。(二 军唱) 【前腔】想起花大哥真希罕,拉溺也不教人见。(伴)这才是贵相哩,天生一贵人,侥幸三同 伴。咱两个呵,芝麻大小官儿抬起眼看一看。(木唱) 【前腔】我花弧有什么真希罕,希罕的还有一件。俺家紧隔壁那庙儿里,泥塑一金刚,忽变做嫦娥面。(二军)有这等事?(木)你不信到家时我引你去看。(下) (爷、娘、小鬟上)自从孩儿木兰去了,一向没个消息。喜得年时王司训的儿子王郎,说 17木兰替爷行孝,定要定下他为妻。不想王郎又中上贤良、文学那两等科名,如今见以 1819校书郎省亲在家。木兰又去了十来年,两下里都男长女大得不是耍。却怎么得他回来, 就完了这头亲,俺老两口儿就死也死得干净。(二军同木上)(二军)花大爷,且喜到贵宅 20了,俺二人就告辞家去。(木)什么说话,请左厢坐下,过了午去。(二军应,虚下)(木 进见亲介)(娘)小鬟,快叫二姑娘、三哥出来,说大姑娘回了。(小鬟叫弟、妹上介)(木 对镜换女装,拜爷娘介)(唱) 21【耍孩儿】孩儿去把贼兵剪,似风际残云一卷。活拿贼首出天关,这乌纱亲递来克汗。(娘)你这官是什么官?(木)是尚书郎,奶奶,我紧牢拴,几年夜雨梨花馆,交还你依旧春风荳蔻22函。怎肯辱爷娘面?(娘)我儿,亏杀了你~(木)非自奖,真金烈火,倘好比浊水红莲。 (拜弟、妹介) (唱) 23【二煞】去时节只一丢,回时节长并肩,像如今都好替爷征战。妹子,高堂多谢你扶双老;兄弟,同辈应推你第一班。我离京时,买不迭香和绢,送老妹只一包儿花粉,帮贤弟有两匣 24儿松烟。 (二军忙跑上)花大爷,你原来是个女儿。俺们与你过活十二年,都不知道一些儿。原来 你路上说的金刚变嫦娥,就是这个谜子,此岂不是千古的奇事,留与四海扬名,万人作 25念么。(木唱) 26【三煞】论男女席不沾,没奈何才用权。巧花枝稳躲过蝴蝶恋。我替爷呵,似叔援嫂溺难 27辞手;我对你呵,似火烈柴干怎不瞒。鹭鸶般雪隐飞才见。算将来十年相伴,也当个一半姻缘。 (二军)他们这般忙,俺们不好不达时务,且不别而行吧。(先下)(鬟报云)王姑夫来作 贺。(娘)这个就是前日寄你书儿上说的这个女婿,正要请将他来与你成亲,来得恰好。 (生冠带扮王郎上,相见介)(娘)王姑夫且慢拜,我才子看了日子了,你两口儿似生铜 28铸赖象,也铁大了。今日成就了亲吧。快拜快拜!(木作羞背立介)(娘)女儿,十二年 的长官,还害什么羞哩。(木兰回身拜介)(唱) 【四煞】甫能个小团圆,谁承望结姻缘?乍相逢怎不羞生汗。久知你文学朝中贵,自愧我干 2930戈阵里还。配不过东床眷。谨追随神仙价萧史,莫猜疑妹子像孙权。 【尾】我做女儿则十七岁,做男儿倒十二年。经过了万千瞧,那一个解雌雄辨?方信道辨雌 31雄的不靠眼。 黑山尖是谁霸占,木兰女替爷征战。 世间事多少糊涂,院本打雌雄不辨。(并下) 1 争奈:怎奈。 2 向日:前几天,以前。 3 辇载:用人力车运载。 4 管取:管保。 5 的:的确,确实。 6 见解听决:现在解送来听候处治。 7 上裁:皇上决定。 8 给券世袭:赐予可以让子孙世袭做官的凭据。 9 尚书郎:东汉时,从孝廉中选取有才能的入尚书氤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工作满一年的称为尚书郎。魏晋以后,尚书分为若干曹,如吏部、屯田、水部等,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各曹曹务,统称为尚书郎。 10 冠带:指与其官职相应的衣帽、腰带。给与冠带就表示正式授官。 11 决:处决。 12 叨:叨光,得益。 13 行台:主帅的行营。 14 遣贺叙别:送贺礼,叙别情。 15 百户:武官名,百夫之长。为元代军制。 16 本伍:本队。 17 贤良文学那两等科名:汉文帝时,下诏令各地选举贤良方正文学材力之士,被举的人可以获得很高的官位。贤良和文学后来便成为选举人材的科名。 18 校书郎:官名,专管校勘典籍。 19 不是耍:不是开玩笑的事,应该认真对待。 20 过了午:吃过午饭。 21 “这乌纱”句:是因擒贼首而做官的一种幽默说法。 22 春风董蔻函:含苞未放的花朵,比喻仍是处女。旧时称少女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23 只一丢:只一点点儿。 24 松烟:指墨。 25 万人作念:万人称颂。 26 用权:采用权宜之计。 27 “似叔”句:按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叔嫂间也不例外;但当嫂子落水快溺死时,夫弟则可不受此约束而伸出援助之手。 28 似生铜铸赖象,也铁大了:明代谚语,用生铜铸成黄色的大象,日久变为灰黑色,也和铁铸的一样。这里比喻木兰与王郎均已长大成人,应该完婚。 29 萧史:《列仙传》载箫史是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箫史每日教弄玉吹箫,箫声似凤鸣,有凤凰止于其屋。穆公为之筑凤台,箫史、弄玉居其上数年后,随凤凰飞去。 30 妹子像孙权:三国时吴国孙权之妹好武,与刘备成亲时洞房中仍陈列着武器。 31 “那一个”句:化用《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参考资料 1(明?祈彪佳《远山堂剧品?妙品》 腕下具千钧力,将脂腻词场,作虚空粉碎。汤若士尝云:“吾欲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夫 亦畏其有锋如电乎, 2(清?焦循《剧说》卷五 徐文长本古乐府《木兰歌》,演为《雌木兰》杂剧,与《狂鼓史》、《翠乡梦》、《女状元》为《四声猿》。然《木兰歌》不祥木兰之所终,而徐文长则有“王郎成亲”之科白。考《商丘志》,有孝烈将军祠,在城东南营郭镇北,一名木兰祠。元人侯有造作《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云:“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慨然代行。服甲胄、鞬橐,操戈跃马,驰神攻苦,钝剉戎阵,胆气不少衰,人莫窥非男也。历年一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亲。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妆,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 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按此考辨精确,而所传木兰之烈,则未尝适人者;传奇虽多谬悠,然古忠孝节烈之迹,则宜以信传之。因文长有“王郎成亲”之科白,而详之于此。 四(关于心学 关于心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四章已经说过,陆王学派,也称心学,由程颢开创,由陆九渊、王守仁完成。陆九渊(1139,1193),人称象山先生,今江西省人。他与朱熹是朋友,但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各方面都有分歧。他们围绕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口头的、书面的争论,引起当时人们的极大兴趣。 陆九渊的“心”概念 据说陆九渊、王守仁二人都亲自经验过顿悟,然后对于他们的思想的真理价值,坚信不疑。陆九渊有一天“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事。’”(《象山全集》卷三十三)又尝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同上,卷三十六)。 朱熹赞同程颐说的“性即理”,陆九渊的回答却是“心即理”(同上,卷十二)。两句话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其中存在着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我们在前一章看到,在朱熹的系统中,认为心是理的具体化,也是气的具体化,所以心与抽象的理不是一回事。于是朱熹就只能说性即理,而不能说心即理。但是在陆九渊的系统中,刚好相反,认为心即理,他以为在心、性之间作出区别,纯粹是文字上的区别。关于这样的文字上的区别,他说:“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且如情、性、心、才,都是一般物事,言偶不同耳。”(同上,卷三十五) 可是我们在前一章已经看出来,朱熹区别心与性,完全不是文字上的区别;从他的观点看来,实在的确存在着这样的区别。不过,朱熹所见的实在,与陆九渊所见的实在,迥不相同。在朱熹看来,实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体的。在陆九渊看来,实在只有一个世界,它就是心(个人的心)或“心”(宇宙的心)。 但是陆九渊的说法,只给予我们一个要略,说明心学的世界系统大概是什么。只有王守仁的语录和著作中,才能看到这个系统的更详尽的阐述。 王守仁的“宇宙”概念 王守仁(1472,1528),今浙江省人,通常称他为阳明先生。他不只是杰出的哲学家,而且是有名的实际政治家。 他早年热诚地信奉程朱,为了实行朱熹的教导,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的理。他认真地“格”竹子这个“物”,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有发现,人也累病了。他在极大的失望中不得不终于放弃这种尝试。后来,他被朝廷谪贬到中国西南山区的原始的生活环境里,有一夜他突然大悟。顿悟的结果,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会,根据这种领会他重新解释了这部书。就这样,他把心学的学说完成了,系统化了。 王守仁语录,由他一位弟子笔记并选编为《传习录》,其中有一段说:“先生游南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传习录》下,《王文成公全集》卷三) 又有一段说:“先生曰:‘尔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什么叫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同上) 由这几段话,我们可以知道,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在他的这个概念中,宇宙是一个精神的整体,其中只有一个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经验到的这个具体的实际的世界。这样,当然就没有,朱熹如此着重强调的,抽象的理世界的地位。 王守仁也主张心即理,他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传习录》上,《全书》卷一)又说:“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耶,”(《答顾东桥书》,《传习录》中,《全书》卷二)从这些话,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朱熹与王阳明的不同,以及两人所代表的学派的不同。根据朱熹的系统,那就只能说,因有孝之理,故有孝亲之心;因有忠之理,故有忠君之心。可是不能反过来说。但是王守仁所说的,恰恰是反过来说。根据朱熹的系统,一切理都是永恒地在那里,无论有没有心,理照样在那里。根据王守仁的系统,则如果没有心,也就没有理。如此,则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一切理的立法者。 “明德” 王守仁用这样的宇宙的概念,给予《大学》以形上学的根据。我们从第十六章已经知道,《大学》有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守仁讲大学定义为大人之学。关于“明明德”,他写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者,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是故苟无私欲之弊,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弊,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弊,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也。”(《大学问》,《全书》卷二十六) 关于“亲民”,他写道:“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神鬼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同上) 关于“止于至善”,他写道:“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现,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至善之大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也。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则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谓矣。”(同上) 良知 如此,三纲领就归结为一纲领:明明德。明德,不过是吾心之本性。一切人,无论善恶,在根本上都有此心,此心相同,私欲并不能完全蒙蔽此心,在我们对事物作出直接的本 能的反应时,此心就总是自己把自己显示出来。“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就是说明这一点的好例。我们对事物的最初反应,使我们自然而自发地知道是为是,非为非。这种知,是我们本性的表现,王守仁称之为“良知”。我们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遵从这种知的指示,毫不犹豫地前进。因为如果我们要寻找借口,不去立即遵行这些指示,那就是对于良知有所增损,因而也就丧失至善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就是由私意而生的小智。我们已经在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中看到,周敦颐、程颢都提出过同样的学说,但是王守仁在这里所说的,则给予这个学说以更有形上学意义的基础。 据说,杨简(1226年卒)初见陆九渊,问:“如何是本心,”不妨顺便提一下:“本心”本来是禅宗术语,但是也成为新儒家陆王学派使用的术语了。陆九渊引《孟子》的“四端”为答。杨简说他儿时已读此段,但是还是不知道如何是本心。杨此时任富阳主簿,谈话中间还要办公,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了,又面向陆九渊,再问这个问题。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乃拜陆为师。(见《慈湖遗书》卷十八) 另有一个故事说,有个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这个故事没有说,通过谈话,这个贼是否发生了顿悟。但是它和前一个故事,都用的是禅宗教人觉悟的标准的方法。两个故事说明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他的本心的表现,通过良知他直接知道是为是,非为非。就本性而言,人人都是圣人。为什么王守仁的门徒惯于说“满街都是圣人”,就是这个缘故。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人有作圣人的潜能。他可能成为实际的圣人,只要他遵从他的良知的指示而行。换句话说,他需要做的,是将他的良知付诸实践,或者用王守仁的术语说,就是“致良知”。因此,“致良知”就成了王学的中心观念,王守仁在晚年就只讲这三个字。 正事(格物) 《大学》还讲了“八条目”,是自我的精神修养的八个步骤。头两步是“致知”、“格物”。照王守仁的说法,“致知”就是“致良知”。自我修养,不过是遵从自己的良知而行罢了。 对于“格物”的解释,王守仁与程颐、朱熹都不相同。王守仁说:“格者,正也”,“物者,事也。”(《大学问》,《全书》卷二十六)他以为,致良知不能用佛家沉思默虑的方法、致良知,必须通过处理普通事务的日常经验。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传习录》上,《全书》卷一)物有是有非,是非一经确定,良知便直接知之。我们的良知知某物为是,我们就必须真诚地去做它;良知知某物为非,我们就必须真诚地不做它。如此正事,就同时致良知。除了正事,别无“致良知”之法。《大学》为什么说“致知在格物”,理由就在此。 “八条目”的下两步是“诚意”、“正心”。按王守仁的说法,诚意就是正事、致良知,皆以至诚行之。如果我们要寻找借口,不遵从良知的指示,我们的意就不诚。这种不诚,与程颢、王守仁所说的“自私用智”是一回事。意诚则心正,心正也无非是诚意。 其余四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照王守仁的说法,修身同样是致良知。因为不致良知,怎么能修身呢,在修身之中,除了致良知,还有什么可做的呢,致良知,就必须亲民;在亲民之中,除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如此,八条目可以最终归结为一条目,就是致良知。 什么是良知,它不过是我们的心的内在光明,宇宙的本有的统一,也就是《大学》所说的“明德”。所以致良知也就是明明德。这样,全部的《大学》就归结为一句话:致良知。 再引用王守仁的一段话:“人心是天渊,无所不赅。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尽去,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传习录》下,《全书》卷三) 用敬 由此可见,王守仁的系统,是遵循周敦颐、程颢、陆九渊等人的系统的路线,但是表述得更有系统,更为精密。他将《大学》的纲目安排进他的系统中,安排得如此之好,既足以自信,又足以服人。 这个系统及其精神修养方法都是简易的,直接的,这些性质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最需要的是首先了解,每人各有本心,本心与宇宙合为一体。这个了解,陆九渊称之为“先立乎其大者”,这句话是借用孟子的。陆九渊说:“近有议吾者云:‘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无伎俩。’吾闻之曰:‘诚然。’”(《象山全集》卷三十四) 第二十四章已经指出,照新儒家的说法,修养须用敬;但是敬什么呢,照陆王学派所说,必须“先立乎其大者”,然后以敬存之。陆王学派批评程朱学派没有“先立乎其大者”,支离破碎地从格物出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用敬,也不会在精神修养上有任何效果。陆王学派八这种做法比作烧火做饭,锅内无米。 可是,对于这一点,程颢也说“学者须先识仁”,仁与万物同体,识得此理,然后以诚敬存之。用不着另做别的事。只需要自己信得过自己,一往直前。陆九渊的口吻也很相似,他说:“激厉奋迅,决破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象山全集》卷三十四)这样做的时候,即使是孔子的权威,也无须尊敬。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同上)我, 清楚地看出,在这方面,陆王学派是禅宗的继续。 对佛家的批评 可是,陆王学派和程朱学派都激励地批评佛学。同是批评,两派仍有不同。朱熹说:“释氏说空,不是便不是。但空里面须有道理始得。若只说道我是个空,而不知有个实的道理,却做甚用。譬如一渊清水,清冷彻底,看来一如无水相似,他便道此渊只是空的。不曾将手去探是冷温,不知道有水在里面。释氏之见正如此。”(《语类》卷百二十六)又说:“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为不生不灭。”(同上)在朱熹看来,佛家说具体世界是空的,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具体世界的事物的确是变化的,暂时的。但是还有理,理是永恒的,不变的。在这个意义上,宇宙并不空。佛家不知道,理是真实的,因为理是抽象的;正像有些人看不见渊中的水,因为水是无色的。 王守仁也批评佛家,但是是从完全不同的观点来批评。他说:“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虚上加得一毫实,佛家说到无,圣人岂能无上加得一毫有,但仙家说虚,从养生上来;佛家说无,从出离生死苦海上来。却于本体上加却这些子意思在,便不是他虚无的本色了,便于本体有障碍。圣人只是还他良知的本色,更不着些子意思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传习录》下,《全书》卷三) 他又说:“佛氏不著相,其实著了相。吾儒著相,其实不著相。„„(佛)都是为了君臣父子夫妇著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著父子君臣夫妇的相,(同上) 我们若顺着这种论证推下去,我们可以说,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得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 关于阳明心学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节录 第一章 从王阳明说起 本书所要讲的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 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明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可以说它“嚣张”,却决不能说它“死板”;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说它是“哀世之音”。它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它在超现实主义的云雾中,透露出现实主义的曙光。这样一个思想史上的转型期,大体上断自隆(庆)万(历)以后,约略相当于西历16世纪的下半期以及17世纪的上半期。然而要追溯起源头来,我们还得从明朝中叶王阳明的道学革新运动讲起。 王阳明是宋明五百年道学史上一位最光辉的人物。由他所领导起来的学术运动,是一种道学革新运动,也就是一种反朱学运动。当朱子在世的时候,正是道学的全盛时代,他以伊川为宗,上探明道、横渠、濂溪、康节诸家以穷其源,出入程门诸子如游杨谢吕尹胡之属以尽其流。其于同时各派,则左排陆学,右排浙学,毅然以道学正统自任。广收门徒,遍注群经。道学到他手里,可算是纲举目张,灿然大备。先儒说朱子集道学之大成诚可以当之无愧了。然而朱子讲学有时候嫌太繁琐。“字字而比,节节而较”。把许多道理支分节解,往往弄得不成话说。就如他讲“四端”,既把“仁义礼智”并提以配“春夏秋冬”,复并提“仁义”二字以配阴阳,并提“仁智”二字以明“始终”,更单提“仁”字以贯“四端”,又有什么“四端相连而至”,“四端迭为宾主”种种说法。这样一分,那样一合,看他配置得多名巧罢~然而这不是讲心性,这只是变戏法,只是文字的游戏。又如他讲太极图说道:“盖中也,仁也,感也。所谓 也,〇之用所以行也,正也,义也,寂也。所谓 也,〇之体所以立也。”从仁义寂感上分阴阳分体用,甚至从“中正”二字上也能分出阴阳体用来。这些地方,多亏他苦心体会。这简直是做起八股来了。陆象山在当时就挖苦他道: 揣量模写之工,依仿假借之似,其条画足以自信,其习熟足以自安。(《与 朱元晦书》) 又《象山语录》载: 有立议论者,先生云:“此是虚说”;或云:“此是时文之见”。学者遂云: “孟子辟杨墨,韩子辟佛老,陆先生辟时文。”先生云:“此说也好。然辟杨 墨佛老者犹有些气道,吾却只辟得时文。”因一笑。 朱子依照着圣人的样子,描摹刻画,制造出多少道理格式。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但从象山看来,那只是一种“议论”,一种“时文”。这种时文化的道学,后来竟成为道学的正统。从南宋末年,到明朝中叶,完全成一个朱学独占的局面。所谓一代大儒,如许鲁斋、薛敬轩辈,都不过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道学至此,几乎纯成一种烂熟的格套了。于是乎首先出来个陈白沙,既而又出来个王阳明,都举起道学革命的旗帜;一扫二百余年蹈常袭故的积习,而另换一种清新自然的空气。打倒时文化八股化的道学,而另倡一种鞭辟近里的新道学。阳明赠白沙大弟子湛甘泉有一段话: 自是而后,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 繁以难。盖孟氏患杨墨,周程之际,释老大行。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 墨,摈佛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然吾从而求之,圣人不得而见之矣,其 能有若墨氏之兼爱者乎,其能有若杨氏之为我者乎,其能有若老氏之清静 自守,释氏之究心性命者乎,吾何以杨墨老释之思哉,彼于圣人之道异,然 犹有自得也。而世之学者,章绘句琢以夸俗,诡心色取,相饰以伪,谓圣人 之道劳苦无功,非复人之所可为,而徒取辩于言词之间。古之人有终身不能 究者,今吾皆能言其略,自以为若是亦足矣。而圣人之学遂废。则今之所大 患者,岂非记诵词章之习;而弊之所从来,无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者之过欤, (《别湛甘泉序》) 这断话很能揭示出陈王两家道学革新运动的共同宗旨。他们所反对的是“记诵词章之习”,换句话说,就是八股化的道学。这种八股化的道学,看着最平正、最周到、最近圣人,然而实际上直类乎“非之无举剌之无剌”的乡愿,依门傍户俯仰随人,比着杨墨佛老之各有其得着,尚相去绝远。“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这是暗斥朱子,而认为八股化道学所自出。平心而论,朱子自是中国近古思想史上头等的伟大人物,但他那种烦琐支离的学风,实开后来道学八股化之渐,这也是无可讳言的。二百多年的因袭墨守,朱学的流弊已十分显著。以这因缘,白沙阳明辈的道学革新运动应时而起了。 这次革新运动,发端于白沙,而大成于阳明。我们分析阳明的学说,处处是打破道学的陈旧格套,处处表现出一种活动自由的精神。对于当时思想界实尽了很大的解放作用。首先看他讲“致良知”。提起这三个字,常使人觉得一片空灵,不可捉摸。不错,阳明有时候把良知讲得的确太玄妙,如什么“天植灵根”、“造化的精灵”,真算是玄之又玄。不过这里要分别看。假使这种学说就单是一个玄妙,再无其他东西,它还怎能会震动一世人心,在思想史上占那样重要地位,我们须要知道,这种学说虽然是很玄妙,但玄妙之中,却潜藏着一种时代精神,自有其不玄妙者在。阳明当临死的前一月,写信给聂双江,其中有一段说: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 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全书》 卷二) 这样讲致良知,何等的亲切简易,这还能算玄妙么,他不管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而只教人照着自己当下那一点真诚恻怛实做将去。现现成成,甲不问乙借,乙不向甲赐。他以为虽古圣人也不过如此。《传习录》载: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 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 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那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 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全书》卷三) 各凭自己良知,同便听其同,异便听其异。道理没有死格,须从本源上流出,须是内发的。“君子一仁而已矣,何必同,”这已经是很自由很活动了。他更说道: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 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工夫。与 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 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 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全书》卷三) 各人良知有一定的分限,并且今天有今天的良知,明天有明天的良知。只要从良知上出发,非特你和我不必相同,就是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也不必相同,这里全没有定格。我们只须就当下分限所及,切实做去,使良知得遂其有机的发展,自然日有进境。无论自修或教人,都只宜这样办法。试再看《传习录》上两段话: 门人有言邵端峰论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洒扫应对之说。先生曰:“洒 扫应对就是一件事。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洒扫应对。就是致他这一点良 知了。又如童子知畏先生长者,此亦是他良知处。故虽嬉戏中,见了先生长 者,便去作揖恭敬,是他能格物以致敬师长之良知了。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 致知。(《全书》卷三)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全书》卷一) 大人有大人的良知,童子有童子的良知;文王有文王的良知,武王有武王的良知。“武王自合如此做”,也就不必管什么尽善不尽善。童子自去致他那一点洒扫应对的良知,也无须去强学大人。各适其适,各得其得。彼非有余,此非不足。这样自由自在,把道理完全看活了。他还有这一段话: 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 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 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 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去做。不 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 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全书》卷三) 跌了就起,起来便走,不管他进也罢,退也罢,誉也罢,毁也罢,我只是老老实实,埋头自致其良知。除下良知,什么都看不见了。独往独来,又奋迅,又坚决,把所有世习客套一扫而空。在这样意味下来讲致良知,不是也很切实平易么,自然,这里面也有他玄妙神秘的地方。良知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它会变化,会发展,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你的是那样,我的是这样。倘若不是另有某种客观条件来决定它,那只好说它是“天植灵根”,“造化的精灵”了。然而,不管它“灵根”也好,“精灵”也好,事实上他打破了道学的陈旧格套,充满着自由解放的精神,不靠圣人而靠自己的良知,在这一点上,他要比朱学更带些近代的色彩。 我们再看他讲“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理论,正是针对朱学而发。朱子把知行看作两件事,并且主张先知后行。阳明却不然。照他的意思,说个知已经有行在,说个行已经有知在。知行是一个整体的两面,是不可分离的。他最精要的解释是: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 阳明讲知行是从本体上讲的,也就是从良知上 讲的。从良知上发出的“知”,自然是“真切笃实”,带情味的“知”,而不是揣摸影响的“知”;从良知上发出的“行”,自然是“明觉精察”,自觉的“行”,而不是懵懂乱撞的“行”。只用一个“致良知”,也就即“知”即“行”了。但这种说法似乎不易了解,又未免带点点谈玄意味。究其真精神所在,只是不离“行”以求“知”而已。试看他说: 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 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耶,必有欲行之 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 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歧之险夷者耶,(《答顾东桥书》) 这段话分析极精,以一念动处为行之始,“行”一步,“知”一步,“知”常与“行”相伴而不能分离。阳明虽讲“知行合一”,但因其针对着从“知”入手的朱学而发,所以事实上特重在“行”字。始于“行”,终于“知”,而“知”只是“行”的一种过程。他在《答顾东桥书》中还有一段很痛快的话: 夫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知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 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耳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 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尽天下之学,未有 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 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耳。盖学之不能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 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 也,即行也;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 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是故以求能其事而言 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以求精其察而而 言谓之辨,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 而已。 朱子以学问思辨属“知”,以笃行属“行”。阳明却始终贯以一“行”,学之始已即是“行”,到最后仍是“笃行之”。问、思、辨,都只是“行”到滞碍地方,一种解决疑难的手段,并不是离“行”而独立的。离“行”而茫茫荡荡去求“知”,阳明最反对。他决不泛然问,泛然思,泛然辨,而一以当下现行为指归。普通以为阳明单提个“致良知”,好像把什么读书稽古求师访友一切都抛弃了,总疑其太简。其实何尝如此。阳明只是不泛泛去求“知”,至于当下切身所当“知”的,他还要尽量的“知”,彻底的“知”,一件也不遗弃。他说: 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虽是本体明了, 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去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 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 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 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全书》卷三)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 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 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易。„„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 通其说,究其术。„„(《答顾东桥书》) 孟子说:“尧舜之智,而不遍物,急先务也。”这个意思,象山已经发挥得及其警切,到阳明讲得更透澈了。颜习斋所谓“孔门诸贤,礼乐兵农各精其一;唐虞五臣,水火农教各司其一;后世菲资,乃思兼长”,不意陆王乃先都说到。阳明的教育主张,虽说以“成德”为中心,而不妨害“达材”。他很能打破世儒无所不知而实一无所知的虚诞习气,而教人各就自己才性所近以成专长。又正大,又切实,又活动,在中国教育思想上实为一重要贡献。后来章实斋论浙东学术,对此别有发挥。他专在切要地方下功夫,一点精力不浪费。你只须遵着良知所指示,直“行”下去。“行”不通时,它自然会使你“学”,使你“问”,使你“思”,使你“辨”。“知”消纳在“行”中,而学问思辨莫非所以致良知。这样进修方法和朱学实有毫发千里之辨。所以阳明答当时朱学代表人物罗整庵的信中说: 凡执事所以致疑于格物之说者,必谓其是内而非外也,必谓专事于反观 内省之为而遗弃其讲习讨论之功也,必谓其一意于纲领本原之约而脱略于支 节条目之详也,必谓其沉溺于枯槁虚寂之偏而不尽于物理人事之变也。审如 是,岂但获罪于圣门,获罪于朱子,是邪说诬民,叛道乱正,人得而诛之也。 而况于执事之正直哉,审如是,世之稍明训诂,闻先哲之绪论者,皆知其非 也。而况于执事之高明哉,凡某之所谓格物,其于朱子九条之说,皆包罗统 括于其中。但为之有要,作用不同,正所谓毫厘之差耳。然毫厘之差,而千 里之谬,实起于此,不可不辨。 王学决不像普通学者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它和朱学的差别也很微渺,不是随便一瞥就可以辨认出来的。凡什么读书稽古讲习讨论,朱子所从事者,阳明也未尝不从事。但在朱子,知是知,行是行,讲习讨论是讲习讨论,反观内省是反观内省,划然各为一事;在阳明,则提出个良知做头脑,讲习讨论是致良知,反观内省也是致良知,无论“知”啦,“行”啦,都是从良知出发。只要一个“致良知”,就把什么功夫都“包罗统括于其中”。前者是多元的,而后者是一元的。前者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而后者是直抉根源,“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只有把一切功夫都消纳到一个致良知上而后功夫才实实落落,近里着己,问方是“切问”,思方是“近思”,行方是“笃行”。除下一切功夫别无可以致良知,而致良知却把一切功夫都点活了。这正是“为之有要,作用不同”,其妙处只在一转手之间。就由这一转手,而“博 文”成为“约礼”的功夫,“惟精”成为“惟一”的功夫,“道问学”成为“尊德性”的功夫,“知”和“行”亦合为一体了。我常奇怪,阳明学说 和后来的颜李学说,一个极玄妙,一个极平实,本是绝不相容,但他们却有许多共鸣之点。他们都主张学不离行,都反对以读书为学。习斋骂当时学者,不是“博学”,而是“博读、博讲、博著”,这和阳明力辟口耳之学精神颇契合。其学琴之喻,和阳明学射之喻尤绝相类。原来王颜两家之学所以极端相反者,因为一个专讲“学心,一个专讲“事物”。但实际上,阳明所谓“心”者,又和“事物”混一不分。他说: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而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 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全书》卷三) 离开“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别无所谓“心”。所谓“致良知”,亦不外乎在种种事物感应上下功夫。象山早有“在人情事变上用功”之说,阳明亦有“在事上磨练”之说。可见这班心学家虽然尽管在那里掉弄玄机,尽管在道学范围内变花样,兜圈子;但不知不觉间早已渗入些新成分,为下一个时代开先路。在这种情形下,王学和颜学竟暗通了消息。总之,阳明并不反对读书稽古讲习讨论种种功夫;他并不反对求“知”,但求知不能当作“行”以外的另一件事。从行动中,从生活中,自然涌现出来的问题,才是活问题;从行动中,从生活中,自然涌现出来的知识,才是活知识。这种思想,直到现代哲学界才可以见到它充分的健全的发展形态,然而早在四百多年前,阳明已经很明显的启示给我们了。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阳明学说,无论从“致良知”上或“知行合一”上,处处可以看出一种自由解放的精神,处处是反对八股化道学,打破道学的陈旧格套。倘若我们再把他的“心即理”和“万物一体”等等说法都加以分析,这种自由主义的倾向当更容易看出来,这里也不必一一赘述。我们只看他说: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 况出于孔子者乎,(《答顾东桥书》) 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而只信自己的心。独断独行,自作主张。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这种大胆的言论,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辉映。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大体说来,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然而这已经是一种新道学了,已经渗入新时代的成分了。道学的体系未破,但其内部成分却已变更。他一方面大刀阔斧,摧毁传统思想的权威,替新时代做一种扫除工作;同时他又提出许多天才的启示,他新时代做一种指导工作。他既为宋明道学放出极大的光芒,同时却也为清代思想开其先路。清代思想一方面是他的反动,同时却也有许多地方是继承他的。当晚明时代,王学的余焰方炽,而正在解体。一部晚明思想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王学解体史。这个解体过程结束了,新时代也就出现了。在下面几章,我们就可以看见这一段历史过程怎样一幕一幕的展开。
/
本文档为【一.关于徐渭和《四声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