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2018-04-25 41页 doc 78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期评估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和教育事业成绩突出~就业、社保、人口工作扎实有效。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按照《纲要》第四章第四款“规划实施调整”的要求~为全面分析检查“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提出...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期评估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和教育事业成绩突出~就业、社保、人口工作扎实有效。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按照《纲要》第四章第四款“规划实施调整”的要求~为全面分析检查“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意见、督促、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五华区于2008年全面启动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2008年6月19日~五华区召开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议~下发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实施》。以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作为中期评估的时间标段~从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评估~课题研究两个方面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在各专项规划评估工作全面完成~课题研究《五华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模式选择研究——五华区都市经济竞争力提升》基本结题的基础上~形 成了《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和关于“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调整方案。 《纲要》中期评估的主要依据:十七大精神、云南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昆明市五华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关于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昆明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五华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等。 一、《纲要》执行情况良好 《纲要》执行两年多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精神~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按照“商贸立区、工业兴区、科技强区、立足社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新形势~全力破解奋进中的新问题~“十一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济健康稳步增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各项指标按既定目标迈进~部分指标已提前超额 2 完成 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指标~既是《纲要》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又是发展目标的现状反映,既是体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又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在《纲要》的执行中~五华区将发展指标科学分解到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并合理划分职能部门责任~建立“十一五”规划动态联系跟踪网络~全面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 2006—2008年上半年~五华区经济延续了“十五”期间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良好~《纲要》提出的20项32个指标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其中13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已超过《纲要》设定的目标值~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经济发展指标 ,1,2006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实现338.91亿元、391.62亿元~与2005年底的301.77亿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9%。高于“年均增长11%以上”的预期目标。人均GDP分别达到38326元和44554元~按照2007年12月平均汇率折算~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6048美元~提前完成“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预期目标。 ,2,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38吨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0%~能耗实现较大水平的下降。 ,3,地方财政收入2006年和2007年分别完成9.71亿 3 元、11.94亿元~与2005年的7.88亿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09%~高于“年均增长8%以上”的预期目标~已提前3年完成目标任务,11.58亿元,。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2007年分别完成88.2亿元、11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8.2%~高于“年均增长12%以上”的预期目标。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163.62亿元、189.2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9%~高于“年均增长15%以上”的预期目标。 2、社会事业发展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1.30‰和1.56‰~始终控制在“5‰”的预期目标以内。 ,2,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3.41%和3%~始终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于吸纳外来务工子女、区外生到五华就学~实际入学人数超出户籍应入学人数~2006年、200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6.5%和110.4%~超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的预期目标。“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由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得出。人口普查10年开展一次~下次人口普查时间为2010年~现无该项数据值,人口抽样调查~县区职责为配合市级统计部门开展~调查数据由市级部门统一发布~目前尚无该项指标完成 4 情况。 ,4,由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用途不统一~且完残保存状况在不断变化~区文化旅游局提出“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不能全面概括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情况~为了更能客观反映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采用了“依法对辖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监督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文物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责任事故,安全达标率?90%”等指标~指标完成情况是:2006年以来~依法对辖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覆盖率达100%,文物四防安全达标率2006年为85%~2007年为87%。 ,5,加快社区卫生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6月30日~辖区内共有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辖区89万常住人口计算~已提前完成“每3-5万居民拥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预期目标。 ,6,强化妇幼保健工作~2006年、2007年~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99‰和7.76‰,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十万分之三十点四三和零~始终控制在“婴幼儿死亡率<12‰,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十万分之四十”的预期目标以内。 3、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1,全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经林业部门测算~2007年可以达到53.0%~但根据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法定的森林覆盖率数据必须由有资质单位在上级统一安排部署调查后才 5 能得出。加强绿化监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31.32%逐步提高到2007年的41.25%~提前完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的预期目标,建成区绿地率从2005年的28.48%逐步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的41.06%~提前完成“建成区绿地率?31%”的预期目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5年的4.53平方米逐步提高到2007年的15.15平方米~超过 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m,”的预期目标。 ,2,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2个指标~由于昆明市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以上2个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我区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情况。为配合生态昆明建设~以每年昆明市具体下达的绿化建设目标为准。按照昆明市新增城市绿地的要求~2006年至2008年6月30日~五华辖区内新增绿地面积86.37万平方米。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超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的预期目标。 ,4,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100%~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噪声达标覆盖率达76.14%~提前完成“噪声达标覆盖率,60,”的预期目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2007年?类地区白天为55分贝~夜晚为45.8分贝~?类地区白天为58.71分贝~夜晚为48.70分贝~超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的预期目标。 6 ,5,城市道路亮灯率逐年提高~2006年、2007年分别为99.3%~99.6%~稳步向“城市道路亮灯率达到100%”的预期目标推进。 ,6,截止2008年6月30日~辖区纳入统计的公厕183座~比2005年底增加57座~按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万人公厕数为2.86座~完成“平均每万人4座公厕”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指标 ,1,2006年、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0316元、11322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8%~高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4595元和5266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26%~高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 ,2,受近两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大幅提升的影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06年为48.3%~2007年为51.6%~要顺利完成“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左右”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29平方米~ 2超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m,”的预期目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9.47平方米~超过“农村居民人均 2住房面积?35,m,”的预期目标。 从《纲要》确定的各项发展指标完成进度和未来发展趋 7 势判断~“十一五”规划正稳步向既定的目标迈进。20项32个具体发展指标~除“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95%”、“ 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0%”4个指标受客观因素影响进行了调整~“平均每万人4座公厕”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左右”2个指标在完成上存在一定困难外~其余26个指标均按预期目标值稳步推进。其中~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居民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烟尘控制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噪声达标覆盖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等13个指标均已提前完成预期目标。 ,二,宽领域、多层次的都市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 “十一五”以来~五华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来抓~不断在发展实践中对经济发展战略加以完善和丰富~初步形成了涵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包括宏观规划、配套政策、具体措施等多层次的都市经济发展体系。全区产业布局更趋集中~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华特色更加 8 突出~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1、产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以中央商务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城市核心聚集型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华区城市分片区规划、核心商圈旧城改造规划等完成编制~对中央商务区功能设定、产业布局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导。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保持畅通~共同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的良好机制初步建立。通过规划引导、机制促进~一批有利于提升城市商务品质的设施项目纷纷启动~“一心四片”内顺城街片区改造、文明街历史街区保护修建修缮、庆云片区世纪广场主塔楼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小西门组团潘家湾、建工新村,棕树营村,列入改造日程,护国组团昆明金鹰天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三大组团相互融合的格局基本确立。以提升辐射全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商务中心功能为目标~充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美国凯里森建筑事务所、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参与中央商务区建设、策划~充分吸收先进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国际化拓展的趋势。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五华都市经济的核心产业加以培育~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品牌培育为主要途径~促进现代服务业迅速聚集、快速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切实加大对金融机构和各类中介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公共服务配套等 9 方面给予倾斜。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培育~翠湖、正义步行街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设施逐步完善~“海鸥节”、“昆明老街庙会”等特色节庆已经形成。促进传统商贸业做大做强~沃尔玛、家乐福、百盛、昆百大等传统品牌保持优势~金鹰、五星等生力军加入市场竞争。全区最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五华区科技园二次创业工程加快实施~以昆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孵化器为核心的金鼎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截止2007年底~纳入五华科技园的企业500余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计167项~其中15家通过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5家通过云南省双软认证~13家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积极帮助园区中小科技企业申请资金扶持~目前~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资助项目9项。两年来~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创新扶持资金1903万元。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园区内重大项目“五华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进入开工准备阶段~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申报工作有序推进~为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央智力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莲花池公园顺利完工~片区改造完成土地出让。启动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土地资源整合工作~云大东一院改造顺利推进。云南大学 10 与四川佰腾集团合作建设的佰腾数码A、B座全面完工~并顺利开业~园西IT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以五华科技产业园和重点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初步确立。工业突破园区建设取得进展~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国家批准的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剩余的4平方公里委托五华区管理为契机~整合金鼎山、王家桥片区、红云片区、桃园、厂口等区域的土地、产业资源~完成了“五华科技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141”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即:以金鼎科技园片区为中心的1个研发中试创业孵化中心~以五华红云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片区、王家桥工业设计研发创意产业片区、桃园生态产业片区和厂口钛产业片区为重点的4个特色工业园区~以圆西路为中心的1个市场营销片区。目前~园区规划已通过省、市评审、认定~列入省级工业园区。把重大项目推进作为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突破口。切实做好辖区内国家、省、市属重点企业、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增18万吨/年电解铜产能技改”、红云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昆明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两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良好。通过开发、包装新项目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发展后劲~王家桥工业设计研发创意产业园区和厂口钛工业园区~分别锁定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省冶金集团进行开发~并初步达成开发协议。 11 以特色旅游农业为代表的沙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文旅相彰、富民强乡”的发展思路~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了苗族合唱团、白族“霸王鞭”等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内容不断丰富。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取得进展~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白族风貌一条街”等景观的提升~沙朗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进一步改善~于2008年1月10日正式授牌成为“昆明市乡村旅游示范点”~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基本成型。 2、开放型经济格局逐渐建立~经济发展保持活力 建立和健全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对外开放连续取得新成绩。形成了包括目标设立、渠道拓展、平台建设等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体系。“以抓好软硬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大项目为抓手~以促进产业聚集和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实现我区外向型、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的总体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开辟了街道办事处,乡,招商分指挥部、重点项目推进分指挥部、市级招商分局三条主要招商渠道。依托中央商务区、中央智力区、五华科技产业园三大招商平台~初步构成了招商引资工作网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突破口~招商引资工作保障体系 12 不断完善。强化重大项目策划、包装~大力吸引外来资金参与我区旧城改造、产业开发等关系发展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对辖区内土地、楼宇等可开发资源进行定期汇总、整理~并通过会展、走访、座谈、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五华区对外交流水平。强化与外来投资企业的沟通联系~协调处理企业注册落地、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各类问题~拓展个性化服务领域~投资环境切实得到改善。 截止2008年6月30日~五华区累计实现利用内资35.32亿元~实现利用外资6253.58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80倍和4.32倍。招商引资领域由传统的商贸业逐步扩展到工业发展、社会事业、文化旅游、农业生产、城中村改造等多个方面。项目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累计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71个。2006年以来~在昆交会、珠洽会等各类商贸洽谈会上实现签约项目18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涉及签约金额共计9022.75万美元,内资项目12个~涉及签约金额共计61.64亿元人民币。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省、市关于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政策落到实处~非公企业获得了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截止2008年6月30日~五华区共帮助企业申请各项扶持资金330万元~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十五”期间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 13 展形势~对政策进行了及时补充、完善~从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金扶持、融资服务、创立品牌、依法行政等多个层面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2008年上半年~非公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94.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0,,非公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80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9,~继续发挥了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3、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抓住重点区域~盯住重点环节~全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在完成经济户口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层分类监管模式~对辖区内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实行了全方位监管。加大无照经营案件查处力度~无照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深入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工作~强化对名优品牌的保护。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大力打击各类传销活动~形成全社会“携手抵制、共同打击”的良好局面和舆论氛围。分阶段、分品种整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虚假违法广告。实施食品经营户分类监管~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的“零距离”监管~努力营造安全、健康、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 4、资源节约型增长取得成效 产业项目环境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得到控制~坚持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 14 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好能耗大户节能降耗~以加大节能宣传、落实节能报表报送为主要手段~有效提高了企业节能意识和管理水平~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降低了能耗标准。 ,三,城乡经济、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等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坚持“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之间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都市农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 按照昆明市种植、养殖业全面退出滇池流域核心区的要求~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合理调整~滇池流域200米范围内的26个,户,畜禽养殖场全面完成退出工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符合种植、养殖业发展的区域~进一步扩大蔬菜、花卉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蔬菜产量、猪存栏数由2005年的14001吨、37397头~增加到了2008年上半年的17746.4吨和60591头~农村基础产业实现加快发展。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认真开展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产 15 业化发展项目的申报工作~2006年以来~共推荐20家企业申报区级龙头企业~7家企业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并争取到国家、省、市扶持资金250万元。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先后筹备组建五华区生猪、奶牛养殖、百合花种植等3个专业合作组织~逐步提高五华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增强了农业市场竞争力。 2、规划指导、试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 完成《五华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沙朗、厂口两个建制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了村级规划全面覆盖工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格局。全面完成了12个村组新农村试点村建设项目和4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沙朗乡大村、东村和厂口乡厂口村、新民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作。按照“九有目标”要求~着重在村庄规划、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生态建设、村庄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截止2008年6月30日~完成机耕道路绿化11.3千米~种植绿化苗木5200株~4座垃圾中转站,带公厕,启动建设~全区累计节能改灶14492眼~建成小型沼气池872口。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扎实推进~12个村民小组和1个村委会的活动场所建设圆满完工。“路顺、水清、花香、村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切实增强~自2007年起~先后选派22名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进入厂口、沙朗两乡驻村开展工作~ 16 2008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 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升 合理安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持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强度。2006年以来~从基本建设渠道安排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项~总投资达83984万元~重点涉及城乡公路、道路、人畜饮水工程、水库坝塘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西北片区交通路网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城市辐射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了陡普鲁村公路、沙朗中学连接线、柏枝园村至大秧田村道路罩面等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全区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99.9%。实施了青龙水库、红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改造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开展河道治理~加快生态恢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黑林铺小学、沙朗乡桃园小学、厂口中学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按年度实施校舍排危维修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在厂口乡新建850?住院部一幢~为沙朗、厂口两个乡11家村卫生室配臵了操作台等基本医疗设备~农村医疗设施水平得到提高。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广播电视信号一体化。 ,四,以“四创两争”工作为依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17 切实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转到“四创两争”工作上来~着重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强调建立多层次的大城管体系~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四创两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受现代新昆明建设加速~以及“四创两争”深入推进的带动~五华区市政基础设施保持较高水平~自2006年以来共安排财政性基本建设项目174项~项目总投资达到261050.66万元。按照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完成了昆大线、筇王路、普吉路等改造工程~启动了昆肖线大修和昆肖线新线的前期研究工作。分三期实施道路交通微循环整治工程~实施56条支次干道的交通微循环改造和区内城市道路桥梁的管养维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优化了路网结构~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完成红云片区防洪抢险应急工程~彻底解决片区水淹问题~项目总投资达5600万元。确保对建成区“有路无灯”路段路灯建设的投入~完成66条街巷“有路无灯”安装工作~加大维护力度~城市道路亮灯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9%以上。实施垃圾中转站、公厕改造建设工程~新增垃圾中转站17个~公厕57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厕2.86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五华区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7年的 18 成功实现并网发电~粪便综合处臵厂也将于2008年内建成投入运营。 2、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创两争”全面推进 围绕“创园”目标~全面实施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工程~先后完成了长虫山、西白沙河和郊野等3个风景林及长虫山、荷叶山、西白沙河和郊野等4个生态公园的建设任务~扩大市民休憩、观景空间,拆临拆违建绿透成绩显著~截止2008年6月30日~共计拆除违法临时建筑物60余万平方米~辖区新增绿地面积86.37万平方米,强化景观道路建设和居住区绿化~完成霖雨路、龙泉路等道路的景观建设和虹山小区绿化整治工作~切实做到“建绿透绿、见缝插绿”。三年“创卫”达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七小”行业、农贸市场、城中村、建筑工地等重点环节全面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得到大幅度改善。加快推进“创模”步伐~碧水、蓝天、宁静、绿色生态、洁净、细胞、能力等七大工程加快实施~入滇河道治理、油烟排放控制、噪声达标、面山生态恢复等工作取得成效~《五华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25项指标中~已有16项提前达标。制定了《五华区2008-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优化五华区发展软环境。逐步启动联合国人居奖及中国人居环境奖争创工作。 19 3、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稳步提高 抓住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奥运火炬传递会等重大活动在昆举办的契机~围绕“四创两争”工作的开展~实践和探索行政综合执法~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城管执法各项工作。两年来~共查处违章案件4000余件,取缔占道经营流动摊点110000余个,规范店外占道经营行为40000余起,完成68家150处800余块广告设施拆除工作~面积20000余平方米,查处“五华数字城管快车”案件3000余件。 推进精品化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工作~实行弹性监管、错时执法~建设精品市容、精品环卫、精品绿化、精品队伍~整体改善市容市貌。营造城管与公安、工商、交警、环卫、道桥、绿化等多部门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以科学开发城市空间~促进城市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重建工程。对列入五年改造计划的47个“城中村”进行了范围界定~并分别制定了产业引导目录。充分引进有实力、有开发意向的企业、集团参与重建改造~通过合作推进~第一、二批共12个“城中村”改造重建工程将于2008年内全部动工实施。 ,五,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谐五华建设步入新阶段 20 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产品需求为目标~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领域的服务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切实把关注民生~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五华建设稳步推进。 1、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更趋均衡 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中小学辍学率为零。科学制订学校布局布点规划~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2006年来~共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2项~总投资34401万元~五华区高标准中学等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探索和构建五华教育“城乡同行、结对发展”的工作机制~带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100%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书本费~100%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加快整合辖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成立了“五华区职业教育中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办学体制~实施多元化办学~初步形成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卫生保健水平持续提高 建立健全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 21 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以富春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中医进社区”工作加快推进。完成五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完善疫情报病网络~组建应急处臵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做到了制度、人员、任务三落实。两年来~重大事件现场到达率、报告率、规范处理率均达100,。积极承接云南省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项目~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流行和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医院管理~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妇幼保健~妇幼保健服务指标稳步提升~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4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12%。 3、文体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群众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截止2008年6月30日~全区共有11个文化站~78个社区居委会文化室、11个村委会文化室。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型演出活动、“五华讲坛”、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文化市场健康发展~音像市场、出版物市场、娱乐市场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文物“四有”工作扎实开展~“人民胜利堂”、“马家大院”等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修复~历史文物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全民健身体系 22 日益完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组织格局初步形成。群众健身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建成了134个健身点~配备42个健身柜~全区健身路径占全市健身路径总数的50.2%。以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网络建设和青少年体训工作为突破~全区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4、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特色社区创建成绩喜人 以社区为依托~进一步明确社区功能定位、拓展社区服务平台、优化社区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一站式”服务为手段~在街道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成立服务站~形成了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社区驻区单位资源和辖区内专门人才的优势~开展寓教于乐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常性的文化、法律、教育、卫生、科技、体育和国防教育等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认真组织各社区开展“一社区一特色”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华山街道办事处、大观街道办事处分别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区共有42个社区被评为省、市、区级“文明社区”~并有多个社区获得国家荣誉~其中~威远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洪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虹山中路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 5、多渠道的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23 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和谐五华建设的核心工作~基本保持全区就业形势的稳定。充分发挥“五华就业日”、 五华就业网页~公共就业信息发布栏~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四个信息集散渠道的作用~积极通过市场调剂来促进就业再就业。截止2008年6月30日~共在各街道办事处组织“五华就业日”活动近200次~有力的促进了五华区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就业岗位~2006年~开发有效就业岗位14175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28名,2007年~开发有效就业岗位28452个~新增城镇就业13765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两年控制在3.5%以内。 6、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社会保障“两个确保”的要求~不断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制。2006年建成启用了“五华区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一次性移交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全区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已达8236人。各项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截止2008年6月30日~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共有3022户~在职50417人、离退休28779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共有1698户, 60215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共有3213户~210174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共有99975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共有3004户~59106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共有3002 24 户~48354人。试点推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2007年启动了莲花池、黑林铺、普吉片区试点工作~当年实现参保2036人~征缴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费3486.1万元。不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度参合人数64611人~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超过93%~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323.25万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2008年6月30日~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有10471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5961.9万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均补助标准~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99.8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累计救助13519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144.6万元。认真开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作~于2006年投资5232万元~完成了“华福苑”小区500套廉租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2008年又安排投资开展了2028套经济适用房建设工作~有效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 7、和谐五华内容不断丰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 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为集中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效渠道。对36889名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了引导性培训工作~为4713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减免借读费76.56万元~受理劳动维权案件558件。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 25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转移输出工作稳步开展~截止2008年6月30日~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905人次~共输出就业人员2252人。 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积极改进选人用人方法~不断引进入才。紧紧围绕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从选拔录用、学习培训、管理、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四个方面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积极探索现代学校人事,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做好军转安臵工作,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8、平安五华、法制五华建设深入推进 全面实施“强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三基”工程~加大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完善防控机制建设~“两抢”势头得到明显遏制~全区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实施五华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完成800个监控摄像机的安装工作~不断提高警务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基本完成三年禁毒人民战争任务。加快推进“法治五华”建设。全面实施以“三制”为龙头的依法治区、依法治街、依法治乡工作。研究制定“法治”五华建设考核标准~把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作为工作重点~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坚持于节假日期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治 26 理活动~总结推广了巡逻式调解~加强矛盾纠纷防范机制建设~增强了基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能力。以村,居,民自治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满活力的村,居,民基层自治机制基本形成。 二、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来~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复杂的挑战~特别是在自身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一,面临的重大机遇 当前~全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重要阶段。昆明市已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城乡要素纵向交流开始加速~外来要素横向交流正在逐步扩大~加快发展面临新的良好机遇。十七大的召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对现代新昆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都为加快现代新昆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昆明市作为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之一~随着国家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昆明市将由我国对外开 27 放的末端变为前沿。昆明市“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引领、软硬环境建设、县域经济繁荣、园区经济突破、招商引资推进、滇池流域城乡及滇中区域发展一体化六大举措”的发展思路~吻合五华区利用自身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服务于全市对外开放的功能定位,有利于五华区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第一板块的辐射力~使五华区经济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 规划实施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增加。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众多新兴经济体出现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压力。国内经济受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冲击~物价保持高位运行~原材料持续走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主线。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土地等硬约束条件不断加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求日益严格~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统筹 28 发展~使处于调整关键时期的五华区在现代新昆明建设征程中实现超常突破、跨越发展任务艰巨。 ,三,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五华区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2006年、2007年分别为0.30:59.40:40.30~0.3:59.37:40.33。三次产业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呈现“二三一”的发展局面。辖区内云铜、红云集团等中央、省属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GDP份额较大~昆明高新开发区增加值也纳入五华区统计~经济总量中不可调控因素过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任重而道远。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有加剧的趋势。五华区行政、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主要功能都集中于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建设高密度发展~交通拥堵等问题相对突出~人居环境改善难度较大,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较慢。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等工作~还需进一步总结完善。 四是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距现代新昆明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基本建设投资持续高位运行~经营城市实践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面貌根本改善任重道远~设施功能与新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加~城市安全运行面 29 临的各种突发性、不确定问题增多~土地、节能、减排等硬约束加剧~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滇池治污任务艰巨。 五是土地资源稀缺对发展的制约依然突出。城市形象改善和产业品质提升对土地供给的要求不断提高~但辖区内山区、半山区面积大~建成区面积狭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土地利用规划尚未修编完成~土地、规划方面的宏观政策日趋严格~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扩大土地增量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未建立。土地资源稀缺状况难以在短时期内突破~直接影响到发展的各个领域。 六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较大压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失地农民和农转居人员增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新增就业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农转居和失业人员规模处于高峰增长期~实现充分就业难度增加~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致使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巨大。 三、“十一五”规划调整的建议 “十一五”后两年~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发生的较大变化~特别是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召开~对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目标和任务~对各县,市,区突出自身特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立足实际~及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丰富和完善~对发展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对发展重点进行充实和提升~以实现科学发展、率先 30 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都市经济发展体系~从而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城乡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完善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以及实施“123456”等重点项目建设的部署~未来五华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都市经济~并率先形成都市经济、楼宇经济、CBD经济的先行区~同时~全面实施“四创两争”工程~推进城市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努力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对“十一五”后两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以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以后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精神~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按照“商贸立区、工业兴区、科技强区、立足社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创造和建立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以扩大开放引领一切~构建产业特色突出~文化特质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和综合实力一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调整后的发展目标是:以率先实现都市经济、楼宇经济、CBD经济的先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五华区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综 31 合实力最强的城区之一的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及中国人居环境奖、争创国家生态市任务为支撑~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和西部前列。 ,二,发展指标的调整 在客观分析五华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编制《纲要》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实际~在充分参照国家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提出了《纲要》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四类共二十大项~三十二小项指标。在《纲要》执行过程中~原有指标体系已不能全面体现和反映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都市经济的一些新要求,同时原规划体系中一些目标过于微观~不能宏观、客观地反映五华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2008年~为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五华区通过对2005年至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参照昆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证发展连续性的前提下~科学制定了《五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简称《小康体系》,。《小康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2 生活质量、民主法治、科教文卫、资源环境六类共二十四项指标~多数指标参照昆明市提出的拟定目标值~部分目标值超过昆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既服务于昆明市的建设、发展~又符合五华区的发展实际~具有特色。 按照《昆明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五华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为科学、客观、全面反映五华发展现状、顺应形势变化~进一步理清和修正发展思路~建议结合《小康体系》~对《纲要》中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使发展目标更加统一、明确。 1、保留及作出适当调整的指标26项37个~其中25个指标与《小康体系》对接~12个指标为原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予以了保留~具体为: ,1,地区生产总值~由年均增长11%调整为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GDP~由达到5000美元调整为达到61460元人民币, ,2,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调整为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84, ,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调整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值保持年均增长12%以上, 33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6,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 ,7,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5%以内调整为到控制在4%以内, ,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调整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9,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95%~调整为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监督管理覆盖率达100%~文物四防安全达标率?90%, ,10,每3—5万居民拥有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1,婴幼儿死亡率~将,12‰调整为控制在10‰以内,孕产妇死亡率~将低于十万分之四十调整为控制在十万分之三十五以内, ,1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调整为城市绿化覆盖率~目标值从?36%调整为?50%, ,13,全区森林覆盖率~由?45%调整为?53.50%, ,14,建成区绿地率?31%, 2,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m,, ,1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17,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噪声达标覆盖率,6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整合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90%, 34 ,1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调整为滇池流域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并补充: ,1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 ,20,城市道路亮灯率~由达到100%调整为保持99,以上, ,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均增长?7%调整为?8%~达到142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均增长?7%调整为?8%~达到6600元以上, ,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下降到42%左右调整为下降到45%左右, 2,2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m,调整为城镇居民现住房屋总使用面积?33平方米/人月,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35平方米调整为?55平方米, ,24,原规划文本中全区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7%~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8%~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调整补充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5%~失业保险覆盖率?95%~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85%~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25,原规划文本中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参保率达90%~调整补充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养老保险覆盖率?70%~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26,原规划文本中全区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率达 35 100%~调整为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 2、调整出体系不再单列的指标2项3个~具体为: ,1,平均每万人4座公厕~属于创建国家城市的指标~由于国家建设部2008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保有4-7座公厕”~与“创卫”目标存在交叉~在发展目标尚未统一前~该项指标不再单列。 ,2,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0,~由于昆明市对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要求日趋严格~每年均下达具体的目标任务~以上2个指标与昆明市下达的年度计划为准~不再单列。 3、新增指标8项8个~重点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新增加的指标~具体为: ,1,第三产业比重~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达到42%, ,2,城镇化率~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96%; ,3,城乡居民收入比~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2.15, ,4,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达到100, ,5,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达到100%, ,6,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达到100%, 36 ,7,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53台, ,8,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目标值设定为到2010年?7.5%, 《纲要》指标体系通过调整实现了与《小康体系》的对接~全面覆盖了《小康体系》的33个指标~并对超出《小康体系》外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原有12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保留、调整。统一指标体系后~《纲要》发展目标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科教文卫、资源环境六大类34项45个具体指标。 ,三,发展方向的建议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以扩大开放引领一切~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前列、走在西部前列的要求~以都市经济作为发展主线~以城乡统筹为保障~以“四创两争”为支撑~以解决好民生问题为目标~对“十一五”后两年发展的重点提出建议。 1、切实加快都市经济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围绕“商贸”立区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创造条件~推动潘家湾大村、建工新村、文明街、顺城街、威远街、祥云街等六个处于核心商圈内的旧城、城中村改造,完善步行街体系建设~进一 37 步明晰各组团的定位~做好项目推进~形成一批提升城市商务品质的新主力商业设施~为率先实现CBD经济的先行区奠定基础。继续加快现代服务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产业内涵~优化内部结构。抓好传统产业改造~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低端向高端转变~重点促进金融业、商贸业、旅游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发挥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升以金融、保险、投资、代理等为核心的都市服务能力~为金融机构和各类中介服务业的相对聚集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积极争取在国家金融业务领域向外资开放后吸引实力外资金融及衍生服务机构入驻~鼓励国际性专业会展和官方、非官方国际交流组织入驻。着力培育专业楼宇、总部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开发、出售或出租商务楼宇~进行招商、引资、留资~从而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握发达地区大企业集团不断向外扩张的机遇~重点引入世界五百强、全国百强企业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区域性总部和销售中心~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强外来品牌引进和本地优势品牌扶持~促进品牌聚集~培育并形成品牌经济。 以五华科技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明确五华科技产业园定位~力争建设面向全云南省乃至东南亚、南亚市场的生物医药、烟草加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商贸物流、科研教育、总部经济产业的“研—产 38 —销”基地~以高新技术、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园区~成为整个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园区。强化五华科技产业园各组团之间联系~各组团内部结合产业配臵与用地条件~努力实现集中连片式布局,各组团之间~重点考虑与城区形成良好的关系~按不同产业功能的区域形成若干产业组团——产业片~由多个产业“片”构成“园”~使各个产业片区均有相对完整的功能结构,结合各产业片区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着重围绕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光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加快培育各片区主导产业~力争做到各有特色~共同发展。切实从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五华科技产业园建设提供保障。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储备步伐~优先保障五华科技产业园建设土地供给,采取控股、参股、BT、BOT、BO、独资、合资等形式~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民间资本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开发~为工业聚集区建设提供“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强化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认真做好园区项目包装、策划和宣传~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项目入驻园区。强化协调服务~支持好中央、省属重点工业企业的重点项目~继续发挥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中央智力区的建设目标、内容。着重依托莲花池片区改造、金鼎科技园建设、高校搬迁后的二次开发、IT产品市场提升等重点~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丰富中央智力区内涵。进一步强化对中 39 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孵化器品牌效应~促进中小科技企业聚集发展。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平台~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大环境。注重发挥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型都市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大北市区产业整合力度~完善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北市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北市区成为充分体现现代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的最佳人居生活区域。加快普吉路沿线向纵深开发~推进具有特色的物流、仓储园区在西北片区集中布局~构建满足市内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快捷配送网络~推动西北片区城市化进程。 以沙朗乡、厂口乡总体规划实施为契机~加快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沙朗特色农业旅游小镇建设步伐。抓住全市加强水源保护区建设、农家乐热点西移的有利时机~引导培育一批龙头实体和精品项目,依托桃园生态产业片区建设~开发生态农副产品及有机产品加工产业~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副产品深加工~利用高新技术生产加工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绿色蔬果。 2、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活力 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开创全方位、立体化的招商引资新局面。强化招商 40 引资环境的优化~加快政策梳理、整合~形成综合类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以实现政策的合理化和执行的简便化为重点~努力营造“三最四低”投资发展软环境。加强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的研究~加强对土地、楼宇资源的调查利用~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工作~结合中央商务区、中央智力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城中村改造等关系五华区发展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吸引高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五华区的开发和建设。积极承接港台、东盟、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主攻民资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注重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会展招商、网上招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从整体上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水平~提升竞争能力~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非禁即准”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国家承诺对外开放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引导非公企业投入技术改造~参与新型工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继续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服务体系~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区域内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41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改革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自主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对科学技术、技术创新典型的宣传~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继续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大环境。支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形成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科技进步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3、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贯彻中央、省、市支持“三农”的方针~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确保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引导农村人口、产业、企业、市场向乡政府所在的中心集镇集中~提高中心集镇的聚集、生产、流通、服务和带动功能。以五华科技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按照城镇社区标准~推进迁村并点和新村建设~完善涉农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结合“城中村”五年改造重建工程~完善涉农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居住入区~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努力形成梯次鲜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42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农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发展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都市农业。对滇池流域核心区内污染大、布局散的种植、养殖业实现逐步退出,围绕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城市需要的优质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体现现代生态文明的旅游观光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提升发展内涵。在村组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实现小康示范村建设“九有”目标~切实开展生态村建设、和谐乡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取得明显成效。推进影响乡域空间结构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有条件的农村逐步延伸,合理配臵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环卫和环境保护等公共资源~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4、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 切实保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确保“十一五”期间确定的重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按照昆明市实施“123456”重点工程的要求~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区域统筹”的现 43 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昆肖线新线建设~畅通北部出口,配合完成交通拥堵缓解工程~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完成轨道交通四年投入运营涉及到五华区的阶段性任务,结合道路整治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水淹点问题~完成主城及环湖污水收集处理三年达标任务~全面完成入滇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快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运行效率~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改造现有垃圾中转站~合理布局新增建成区垃圾中转站、公厕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五华电网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科学开发城市空间~坚持城市功能最优化和区域效能最大化的原则~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推进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实现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抓好“城中村”五年改造重建工程~推动连片改造、连片发展、连片繁荣。鼓励三环路以内工业企业按照产业属性和功能定位有选择地向工业园区搬迁~扶持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聚集区集中~形成企业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 全面落实“四创两争”目标任务~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围绕昆明市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实现全区城乡园林绿化全覆盖。推进区域绿地系统改造和城市道路沿线绿化建设~做好 44 河道绿化、庭院绿化和广场绿化~加强建成绿地的管养维护。实施“一湖两江”治理~水源地保护、森林保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切实完成“创园”、“创卫”及“创模”工作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及中国人居环境奖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网格化”城市管理力度~依法、科学、从严、有序管理城市,积极探索城郊结合部城市管理新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放宽社会投资对公共领域的准入~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公共事业~大力推进项目融资~扩大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自主权,积极探索采用BT、BOT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间参与”的社会化、多元化融资局面~缓解财政资金紧张矛盾。 5、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中央提出的“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标准~遵循全民参与都市经济发展、全民享受发展成果的原则~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保持对教育的持续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着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高标准中 45 学等重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高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深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以推行多主体、多元化、多形式的办学体制为重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构建符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卫生院,室,的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按照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扩大医疗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比例~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对卫生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等行业的卫生安全。 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步伐~促进文化市场主体培育~ 46 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促进严肃、高雅、精品文化发展,全面放开经营性大众文化娱乐事业~不断丰富和活跃市民文化生活。加强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大众体育产业~开发和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技术培训、体育旅游等群众性休闲健身产业~扩大全民健身参与面。 以满足社区群众服务需求为目标~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完成社区“四室两栏一中心一站一场所”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和服务水平。依托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开展科教、文化、体育、卫生、法律、计划生育等社区服务。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健全社区建设的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引入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覆盖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创建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不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依法征缴所得税力度。健全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农民从集体资产和土地使 47 用权中受益机制~完善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决定机制~逐步提高并确保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并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为全区广大劳动者提供集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劳务输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开展省级就业服务规范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支持劳动力“走出去”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四全”和“三就三百”工程~对“4050”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和退伍士兵等就业困难人群实行就业援助服务~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引导和促进外来劳动力通过各级各类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推进公平就业。全面建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 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保障力度~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区、街,乡,、社区三个层次的工作网络~做到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都达到100%~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工作成果~新 48 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进一步扩大社会保证覆盖面~到2010年~全区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5%、85%和97%~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覆盖率达到70,。切实采取货币补贴、实物配租、租金核减等综合措施~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继续解决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深入开展平安五华的创建工作~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全力营造公平~打造“法制五华”、“平安五华”、“平安五华”、“诚信五华”。构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教育、生活保障等问题~进一步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重点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三大系统~区级、街道和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教育、司法咨询援助、治安保障、党群工作、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和输出输入地联动等八大工作平台~形成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综合工作体系。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把发挥高素质人才作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强人才资源开发~调整人才结构~培养和吸引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采取积极的人口干预政策~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促进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文化科技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继 49 续深化双拥模范区创建活动~加大军民共建力度~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和谐发展。 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进“阳光政务”,大力改革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施“四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附件:关于相关术语的解注 50 附件: 关于相关术语的解注 1、“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月28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现代新昆明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昆明市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月30日~区委书记罗建宾在五华区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五华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五华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率先发展~就是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再掀思想解放新热潮~发挥第一板块龙头带动作用~勇于创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善于创新发展举措~破解难题~敢于用更高的标准谋求发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科学发展~就是要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这个中心~让发展举措更加符合五华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针~加快经济建设~深化社会建设。按照都市经济发展规律~把发展重点放在使五华成为全市、全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1 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文化建设步伐~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尽力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 1月28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现代新昆明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的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市特别是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3、都市经济、楼宇经济、CBD经济的先行区 8月10号~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到五华区调研提出~注重外向型经济与CBD经济相结合~大幅度减少建筑密度~尽量减少一次性产权出让的住宅项目~永久性提供财源、税源和就业岗位。城市化率高的五华要成为率先实现纯都市经济、纯楼宇经济、纯CBD经济的先行区。 4、三最四低 1月28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现代新昆明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对着力打造发展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52 明确了:要着力解决“上热下冷、上活下死、上急下怠、中层梗阻、基层板结、力度递减、效能低下”问题~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投资发展软环境。 5、昆明市“123456”重点工程 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开辟、城乡公交一体化、昆明信息港开港等1年实现工程,二是“一湖三环”闭合、园区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两年突破工程,三是主城区、环湖及29条入湖河道截污收集处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等3年达标工程,四是主城和环湖轨道交通、“两环五射”高速公路、昆明新机场一期、牛栏江调水等4年基本投运工程,五是“城中村”重建、主城改造、县城建设、小城镇开发等5年提升工程,六是城市地铁、滇中城际轨道、滇池清淤和外流域调水、城市“四创两争”、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滇中区域同城发展等6年基本实现工程。 6、四创两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取联合国人居城市奖、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城市行列。 7、文物保护“四有”工作 53 指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8、“九有”目标 有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和一套符合法律法规、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有正确的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有一批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并有稳定的劳务收入,有进村的简易公路,有村内硬化道路,有安全卫生饮用水,有进村入户的电、广播电视、通讯信号覆盖,适龄儿童有学上并能就近上学。村民委员会“九有”目标为:有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和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及管理制度,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有乡村公路,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有专业经济合作协会,学会,,有办公室、党员电教室、文化室、达标的卫生室、兽医室,有按布局要求设立的标准化小学校,有不低于70,的所辖村民小组实现扶贫开发村“九有”目标。 9、“七小”行业 小饮食副食店、小熟食店、小歌舞厅、小浴室、小网吧、小旅馆、小诊所。 10、“四免一关怀” “四免”分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 54 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11、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指21世纪初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是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提出的一项跨世纪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2、“九通一平” “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 55 56
/
本文档为【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