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

2019-04-19 38页 doc 147KB 1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 颈椎病 一 颈椎病汤 组成:黄芪30g ,丹参15g ,白芍15g ,木瓜9g ,葛根20g ,天麻9g ,延胡索9g ,威灵仙9g ,淫羊藿9g ,川续断12g ,牛膝9g ,甘草3g 。 方解:颈椎病系颈椎及周围筋肉损伤或退行改变,使气血、经络受阻,因而引起 颈肩臂疼痛、麻木或头晕、猝倒等症状。治疗应益气活血,补肾壮骨,...
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
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 颈椎病 一 颈椎病汤 组成:黄芪30g ,丹参15g ,白芍15g ,木瓜9g ,葛根20g ,天麻9g ,延胡索9g ,威灵仙9g ,淫羊藿9g ,川续断12g ,牛膝9g ,甘草3g 。 方解:颈椎病系颈椎及周围筋肉损伤或退行改变,使气血、经络受阻,因而引起 颈肩臂疼痛、麻木或头晕、猝倒等症状。治疗应益气活血,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方中黄芪、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延胡索活血化瘀,消滞止痛,二者为臣。佐以淫羊藿、川续断、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木瓜、威灵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葛根发表解肌,引药至头项;天麻祛风通络,止头晕头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故本方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之良药。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二术苓半夏汤加减 组成:炒白术20g,茯苓15g,半夏10g,羌活10g,钩藤15g,枳实10g,陈皮10g,远志10g。 加减:舌红口干,肝火较旺者可加天麻、石决明、菊花、生地黄、龙胆草、刺蒺藜、白芍;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弦者可选加麦冬、沙参、玄参、生地黄、生白芍、酸枣仁、柏子仁;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细者可选加当归、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阿胶;湿胜者可选加泽泻、薏苡仁、藿香;胸闷胁肋不适者可加柴胡、香附、青皮、郁金、白芍、太子参。 方解:术苓半夏汤重在治痹。白术为君,《本经疏证》曰:“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此外,《别录》也说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药性论》也认为白术“主大风顽痹”。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为臣,重在治湿痹。半夏为臣,取其燥湿化痰,以及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协同作用。佐以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息风,陈皮理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远志安神、祛痰,羌活祛风胜湿止痛,能解头、颈、项上部太阳经痰湿痛。本方也体现了经典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温胆汤等方要义。 主治:头晕目眩、头昏脑涨、颈项拘急、项背酸楚之颈性眩晕症。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可连续服用1~2周。 三知柏地黄汤加减 组成: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玄参10g,威灵仙30g,红花6g,葛根30g,牡丹皮12g,甘草3g。 方解:知柏地黄丸始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本方由知柏地黄丸加减而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之颈椎病。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山茱萸滋肾益肝,为君药;山药滋肾补脾,牡丹皮泻肝火,为臣药;佐以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肝火,玄参养阴清热,红花活血化瘀,葛根升津舒筋,威灵仙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功效:滋补肝肾,除烦降火。 主治:颈椎病症见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用法:水煎服,1日1剂,二煎,分早晚服。 四颈复宁丸 组成: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生地黄10g,鸡血藤10g,木香6g,羌活6g。 方解: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不足、劳伤及颈项经脉气血受阻,致气血亏虚,气血瘀阻,颈项经络失养,引起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方中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君药;骨碎补、川续断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臣药;佐以鸡血藤、生地黄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木香、羌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疼痛等症。 用法:制丸口服,1次6g,1天2次,用开水或可加适量黄酒服。 五颈椎病1号方 组成:羌活12g,川芎12g,防风10g,荆芥10g,蔓荆子9g,桂枝10g,藁本9g,甘草3g。 方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颈部、头部疼痛,身重。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荆芥发表散风,桂枝温通经脉,引药至上肢。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六颈椎病2号方 组成:生地黄10g,地骨皮15g,玄参10g,赤芍10g,炒白芍15g,当归8g,川芎10g,粉背菝葜(大通筋)15g,葛根10g,甘草3g。 方解:玄参泻火解毒,地骨皮清虚火,为君药。生地黄、赤芍、炒白芍凉血滋阴、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大通筋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解痉止痛、引药至颈项。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组合,具滋阴凉血、舒筋活血通络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阴虚火旺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七颈椎病3号方 组成:半夏10g,泽泻10g,黄芪15g,天麻12g,神曲10g,茯苓20g,苍术8g,陈皮6g,当归8g,川芎8g,甘草3g。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脾胃,养元气,为君药;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为臣药;佐以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陈皮理脾胃、助消化,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行气活血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痰湿阻络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八颈椎病4号方 组成:黄芪15g,葛根10g,蔓荆子9g,白芍10g,升麻5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3g。 方解:《医方集解》曰:“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 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为臣药;佐以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颈椎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九颈舒片 组成:葛根、川芎、桂枝、白芍、桑枝、天麻、威灵仙、羌活、鸡血藤、制马钱子、甘草。 方解:葛根、桂枝、白芍解肌舒筋,为君药;川芎、鸡血藤、天麻行气、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羌活、威灵仙、制马钱子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桑枝清热活血、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肌舒筋、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颈椎病、颈背肌筋膜炎、肩周炎等筋肌、经络痹证。 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服。 十慢颈痛汤煎 组成: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9g,葛根15g。 方解:颈椎病证属寒湿痹阻者,证见头颈肩背四肢疼痛,窜痛麻木,项背拘急,头疼头重,全身怕冷,恶风,无汗,可触及条索状物,或有肌肉萎缩,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沉迟。方中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君;桂枝通阳,引药至上肢,为臣;佐以芍药养血通痹,葛根解肌通痹引经;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使。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十一颈痹汤 组成:五加皮10g,苍术12g,巴戟天10g,海风藤10g,羌活12g,威灵仙12g,桑枝12g,红花6g,川芎10g,何首乌10g,甘草3g,淫羊藿10g。 方解:颈椎病多为风寒湿邪所侵,又多为久病,久病必有瘀,故病机乃风湿寒邪与瘀血相博结,病程长,久治难愈。方中五加皮、苍术、羌活、海风藤祛风除湿,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巴戟天、淫羊藿补阳并祛风湿。综观本方,主要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之功用。 主治:颈肩臂痛。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十二活筋汤 组成:白芍30g,木瓜15g,威灵仙15g,川芎10g,当归15g,五加皮6g,牛膝10g,羌活10g,甘草6g。 方解:本方主治风寒痹阻之颈椎病,方中羌活、木瓜、威灵仙等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牛膝、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甘草等补益气血。诸药合用,有益气血、补肝肾、袪风寒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十三解肌汤 组成:黄芪25g,防己15g,粉葛25g,薏苡仁50g,木瓜15g,茯苓25g,赤芍20g,丝瓜络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甘草15g。 方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称为“项痹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臂丛神经受压或刺激致使神经炎症水肿而出现的症候群。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热潮湿,饮食习惯多以海鲜为主。目前颈椎病的发病人群大都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机关办事人员、企业领导、白领等社会骨干,这些人群平时锻炼少、体质弱,又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因此,形成素体气虚、内生湿热、外感寒湿的复杂体质。临床以反复发作的颈项酸痛,上肢麻木、放射痛为主要表现。本方黄芪扶正益气,为君;防己、薏苡仁、木瓜、茯苓清化内生之湿热,为臣;佐以丝瓜络、威灵仙、葛根、芍药祛风散湿、解肌舒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项痹病(气虚湿阻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十四柴苓定眩汤(合剂) 组成:茯苓25g,桂枝15g,白术20g,甘草10g,柴胡15g,升麻5g,黄芩15g,人参15g,生姜15g,白芍25g,大枣17g,石决明25g。 方解:柴苓定眩合剂由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成。经多年临床实践,对颈性眩晕急性期有良好疗效。经门诊使用统计,只要符合少阳不利证型的颈性眩晕患者有效率可达91%以上。柴苓定眩合剂一方面通过小柴胡汤减半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疏利少阳之邪;一方面通过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平冲降逆、温化水饮;加白芍柔肝养阴,配合升麻、石决明可升清降浊,使气机上下得调。另外,白芍配合桂枝、生姜、大枣形成桂枝汤,可和营卫,使气机内外畅通。诸药合用,共奏舒利少阳、平冲降逆、温化水饮之功。 主治:颈性眩晕(邪阻少阳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1日1剂,分煎2次,早晚服。 十五兰叶颈痛散 组成:川椒20g,胡椒5g,泽兰40g,紫苏叶30g,肉桂15g,伸筋草40g,羌活30g,干姜30g。 方解:本方临床已使用多年。椒兰颈痛散剂基于“痹证机体素虚,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痹阻经络者居多”这种观点而组方。选用川椒、胡椒、肉桂、干姜温经散寒;泽兰、紫苏叶、羌活祛风胜湿;伸筋草舒筋通络。诸药合用,可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舒筋通络。本方疗效显著,是适用于风寒痹型项痹病的外用散剂。主治:项痹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研成细末分装,1瓶50g。外用熏蒸或足浴,1次1瓶,1日1次。 十六加味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12g,葛根20g,炙甘草5g,熟附子(先煎)9g,茯苓12g,白术9g,生姜3片,大枣5枚。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用于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固缩、转动不灵等症。方中桂枝辛温通阳,祛风散邪;芍药酸甘平肝,敛阴和阳,通达经脉,二者调和营卫、理阴阳。大枣补脾,生姜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中;葛根升津舒筋,宣透经输。加入附子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全方调和营卫、健脾温阳、除湿通络,对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颈椎病效佳。主治:颈椎病(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十七舒筋止痛水 组成:怀牛膝12g,当归18g,红花30g,三棱18g,生草乌12g,生川乌12g,木瓜12g,樟脑30g,五加皮12g,三七粉18g。 方解:上方制成药水局部涂擦或配合按摩,可起到温通脉络、舒筋活血的作用。对颈腰椎筋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项肩部或腰部疼痛、僵硬、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疗效甚佳。方中当归、红花、三棱、三七、牛膝活血祛瘀;草乌、川乌、木瓜、五加皮逐风邪,散寒湿;樟脑温散止痛;配以70%的酒精通血脉、祛寒气,引药势。故能达到活血舒筋、祛风止痛之目的。 主治:颈椎病、腰痛、肩膝关节痛。 用法:以上10味药,以70%酒精1.5L,密封浸泡1个月,分取上清液,外用。通痹散 【处方】独活川芎天麻当归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健脾化湿,活血通痹,治风寒湿邪侵袭下焦,两足至膝寒冷如冰,不能自举。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好酒调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八 温经通痹散 【来源】“民间验房”根据《奇效良方》卷三十八。《通痹散》加减而来。【组成】桂枝150克,透骨草200 克,防风200 克,红花150克,桃仁150克,艾叶150克,川乌200克,血竭20 克,蜈蚣50条,牛膝200 克,麝香100克,天麻150克,海风藤100 克,南星100克,麻黄100克,全蝎150克,细辛100克,骨碎补200克,杜仲200 克,高良姜100克,黄芩100克,川芎150克,秦艽100克,木瓜100克,白术150克,五加皮100克,当归150克,木香200克,生地100克,白芨100 克,元参、独活各150 克,蓖麻子100克,苏木100克,藿香100克,赤芍100克,草乌100克,蜂房100克,鳖鱼150克,槐枝三十五寸,柳枝三十五寸,桃枝三十五寸,桑枝三十五寸,楮枝三十五寸,榆枝三十五寸。 【用法】上为细末,(外用)讲10可左右药放入盆中,用沸水讲药冲开,兑入适量冷水调至适当热度,趁热熏洗双脚,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达到微微出汗即可。 【功用】活血散瘀、温经通络、养血通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四肢麻木、筋骨疼痛、风中后遗症、水肿,因虚寒导致的各种疼痛。【禁忌】高热人群、孕妇。 用此祖传三代麻痛灵秘方治风湿麻木特别见效 主治:颈肩腰腿风湿疼痛、周身麻木、半身不遂、羊角风(癫痫)、吊线风(面神经麻痹)、紧口风(受风后牙关紧闭)、产后风(产褥感染)等。 配方及用法:麻黄、青风藤、灵脂、元胡、牛膝、苍术、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全虫、僵蚕、羌活、独活、桂枝、甘草、丹参、曼陀罗花各20克,蜂蜜400克。诸药微炒,研细过罗,炼蜜为丸,每丸2克。体壮者每次2~4克,年老体弱者每次1~2克,7~15岁者每次0.5~1克,7岁以内者每次0.25~0.5克。一般每日1次,晚上睡前服,黄酒作引。不能饮酒者开水送服。 疗效:一般病症用此药方1剂或半剂即可痊愈,新患病人服数次即愈。 按语:服药期间至服药后的四日内禁食大肉、茶叶及生冷食物,同时要避风护身,忌冷水洗涤。疮疡、刀伤患者及孕妇忌之。麻痛灵三世秘传,治麻木疼痛效果特 好。 引自:《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 百姓验证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材局龙xx来信说:“陶瓷厂60岁退休老工人钟x,四肢关节疼痛已久,尤其是手腕和下肢腿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虽经其他各种疗法治疗过,但病情不稳定,吃上药就好转,停下药就疼痛。特别是在夜间疼痛难忍,不能入眠。后来我用本条药方为他治疗,并配合服用其他药,1个月后病情好转,经2个多月的治疗,四肢关节疼痛症基本痊愈了。” 接骨麻醉止痛散 生川乌9克,生草乌9克,生南星9克,生半夏9克,生狼毒9克,蟾酥12克,花椒12克,细辛15克,一枝蒿(别名:蓍草)12克,樟脑3克,冰片3克。以上诸药研末密封备用。 临床时,取麻醉止痛散15克和高度浓白酒调敷骨折处15—30分钟,局部即失去痛觉,整复骨折时患者不觉疼痛。 蝎麻散治疗偏头痛 组成及用法:全蝎20克,天麻、紫河车各15克,钩藤、地龙各10克。共研细末,分作20包,每服1包,一日2次。亦可 适应症: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偏头痛之病因甚多,但均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攸关;每因情知波动或气交之变、疲劳过度而引起。部分病例极为顽固,一般常规用药,殊难收效。蝎麻散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而且可获根治。因全蝎长于熄风平肝,解痉定痛;天麻定风补虚,《大明本草》。谓其“通血脉,开窍”,张元素更明确指出它能“治风虚眩晕头痛”;钩藤、蜈蚣善于清心热、平肝风;“久痛多虚”,又伍以补气血、益肝肾之紫河车。标本兼顾,相得益彰,宜其效显著也。此法对肿瘤脑转移者之头痛,用之亦能缓解。 头痛散 由蜈蚣、全蝎、僵蚕、川芎、牛膝、白芷组成。其中前三味药按1∶1∶2比例制成散剂,后三味药按5∶2∶1组成汤剂,用量视病情而定,川芎最大剂量可用至60g。引经药用法:太阳头痛用羌活、蔓荆子;少阳头痛用黄芩、柴胡;阳明头痛用葛根、石膏;厥阴头痛用吴茱萸、蒿本;太阴头痛用苍耳、辛荑;少阴头痛用杜仲、熟地。 散剂每日用量10g,年龄15周岁以下酌减。引经药配于汤剂中,1剂/d,每日早晚用汤剂送服散剂,药量早晚各一半。 头痛散 【组成】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神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 【功用】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主治】偏头痛。症见:偏头疼痛,伴失眠、多梦。 【方解】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子、白芷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祛风止痛的作用。 【点评】据报道,用本方临床观察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14—67岁,平均43.4岁,有高血压病,脑血流图和眼底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者25例, X线照片发现有颈椎骨质增生者15例;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者5例;抗“O”、血沉增高者8例;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体查无任何阳性体征者25例。治疗后,结果痊愈(头痛消失,追踪1年半无复发)41例;显效(头痛明显减轻)11例;有效(头痛减轻)10例,效果比较满意。 立止头痛散 【处方】大黄2两,全虫10个,朱砂3钱,麝香4分,冰片5分。 【制法】上为细末,装3分,蜡壳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通窍,止痛。主由风热上攻引起的头晕头痛,鼻塞不通,时发时愈。 【用法用量】《中药制剂手册》本方用法:每服三分,温开水冲下。外用可搐鼻少许。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 头痛摘要: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帝曰:善。厥病篇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 头痛摘要:外感与内伤头痛辨头痛之相关经络脏腑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与项;阳明头痛,前额及眉 头痛论摘要:无病矣。夫头者,诸阳之会也,产后去血过多,阴气已亏,而虚阳失守,上凑于头,则令头痛,但补其血 头痛摘要:心中干燥如焚,头中岑岑震痛,忽冷忽热,无非阴阳之逆,肝为刚脏温燥决不相安,况辛升散越转凶,岂可再 [卷一]头痛摘要:又有冒寒头痛,遇冷头痛,似阴症头痛,实非阴症寒痛,皆是内有痰饮积热,外遇寒冷搏击而痛也。太 [卷七]头痛摘要:虚头痛。张案是积热头痛。薛案是肝火头痛。李案是肾虚头痛。孙案是痰厥头痛。僧案是阳升不降头痛。 [卷一头痛论]内伤头痛摘要:,则痛立至。如气怯神衰。遇劳即痛,痛连鱼尾,此气虚痛也。五心烦热,时常牵引刺痛,此血虚痛也。 头痛摘要:患头痛,其痛欲死,痛之剧者也。凡阴血虚而阳热盛,则痛微;若阳气虚而阴寒盛,则痛剧。风火头痛,有 头痛门摘要:。如痛甚者,于本方中加细辛;热盛便秘者,于本方中加大黄。内热头痛内热头痛者, 头痛摘要: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 奇效头痛散(王烈泉) 【组成】川芎15克,天麻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田七10克,葛根15克,白芍20克。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如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用法】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孕妇慎用。 【方解】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若气血不足,无以上荣,或风、火、痰、湿、瘀致脑之脉络不通,均可致头痛。方中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说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本草纲目》说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行血调,其痛立止”。李杲曰:“头痛须用川芎。”川芎散、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均以川芎为君药,本 方亦然。天麻质润不燥,能平肝熄风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本草汇言》曰:“白芷上行头目……头风头痛,皆能治之。”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说细辛治“头痛脑动”,《本草新编》说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李东垣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主张头痛用风药为主。方中川芎、白芷、细辛皆是芳香升清降浊之品,均为治头痛名药。葛根解肌升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循环及侧支循环。白芍养血平肝,缓急止痛。田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全方共奏活血祛风,和血养血,通络止痛之功。 【加减】巅顶痛剧者加藁本10克;头两侧疼痛明显者加柴胡10克;颈项痛者加羌活10克;气虚,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血虚加当归10克,首乌15克;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2克,怀牛膝10克;痰多稠黏加法半夏10克,胆南星8克;睡眠欠佳者加炒枣仁20克,合欢花15克;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克。 川白头痛散 主要治疗神经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三叉神经痛。用法是取适量药粉以蜂蜜水搅拌后敷于太阳穴。 【名称】川白头痛散 【组成】白附子、川穹、葱白、薄荷冰、樟脑、防风。 【性状】中药散剂 【功能主治】神经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三叉神经痛。 【用法用量】取适量药粉以蜂蜜水搅拌后敷于太阳穴,隔日一次,一般5次即可。【方解】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所以头痛以风邪为多见。白附子祛风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葱白散寒行气,祛风止痛之效。鼻腔黏膜充血是头痛的病机之一,消除了血管性头痛和鼻炎头痛的鼻腔黏膜充血症状,从而使头痛缓解,并治愈。 【临床应用】本方适用神经性头痛,症见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等,并多伴有头晕、心慌、气短、恐惧、失眠多梦、颈部僵硬等症状。 【疗效】本方治疗46例神经性头痛患者,痊愈4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此外还以此法治疗美尼尔综合症7例和三叉神经痛5例,亦获满意疗效。 【古方整理】: 【】勿口服。 神经性头痛主要由痰浊、瘀血痹阻经脉或气血亏虚、情志不畅等所致。方中白附子、川穹可活血行气、祛风痰、定惊搐、散结止痛;葱白、防风可祛风解表、散寒通阳,调理气血;再以樟脑、薄荷冰温散止痛、开窍辟秽,彻底疏通瘀阻经脉,使气血运行流畅,治愈头痛。 退热散 [组成] 赤芍12克黄连9克木通9克生地黄15克栀子9克黄芩9克黄柏9克丹皮9克归尾12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 火疳。证见眼常涩痛,羞明流泪,口苦咽干,红苔黄。 [按语] ①本方证以眼涩痛,羞明流泪,口苦咽干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麦粒肿。 小儿强效退热散 组方:麻黄6g 杏仁6g 石膏30g(先煎)柴胡9g 黄芩6g 金银花6g 甘草3g 功效:解表退热、和解少阳 主治:感冒或肺炎引起的发热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各一次 注:本方剂量为3岁以上儿童一日服用剂量,低于3岁剂量酌减。 方解: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因为,外感风寒邪气,闭塞腠理毛孔,郁而化热。治疗当发汗解表,清解郁热。本方在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的基础上脱化而来。 方中: 麻黄发汗解表,开腠理,驱邪外出,石膏是退烧的要药,重用石膏清解郁热。柴胡、黄芩为小柴胡汤的基本结构,对往来之寒热有特殊的疗效。金银花芳香疏散,善透在表之邪热,杏仁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邪气除,郁热清,高烧自退。本方是付济华医师临床经常使用的专门治疗小儿发热的良方,临床应用屡试不爽。 小儿神效外用退热散 现在临床上有许多的小儿发热,打小针输液还好反复,医者头疼,家长闹心。我在临床用一个小方,治疗一切小儿外感发热,发热不退及无名高热。快的两个小时高热就退完,慢的要8个小时退完。我的经验是一天一次,连用三天。可以不药而愈。生栀子2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樟脑3克。共研细末。每次用三分之一,加少许面粉做粘附剂,用鸡蛋清调和做成饼,敷双掌横纹(手三阴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上)(腕横纹),24小时一换。局部青紫,不久既退,不必担忧。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效佳 从一本80年代的中医杂志上看到,退热散治疗外感效果很好。这些年来,本人常用这个验方治疗外感发热者,不管大人小孩,对发热有即服即退烧的效果,治愈者不计其数。验方组成:石膏120g,麻黄3-5g,桂枝3-5g。用纱布包水煎,多次分服。要点:石膏必须量大,温服,多次分服。
/
本文档为【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