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

2017-10-14 7页 doc 2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精品]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 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 编者按:2004年8月12日,三菱东京与日联(UFJ)两家集团正式公布了《关于经营统合的基本合意》。依据协议,两家集团将于2005年10月1日前完成合并,东京三菱和UFJ的子公司,三菱信托银行和UFJ信托银行以及三菱证券公司和UFJ证券公司也将同时进行合并。组建的新集团暂名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双方所属分支机构也按照业务领域进行对应合并,从而产生以资产排名为世界第一的最大银行。从此日本大银行四分天下的局面将变成由三菱UFJ、瑞穗和住友三井三家金融...
[精品]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
[精品]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 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 编者按:2004年8月12日,三菱东京与日联(UFJ)两家集团正式公布了《关于经营统合的基本合意》。依据,两家集团将于2005年10月1日前完成合并,东京三菱和UFJ的子公司,三菱信托银行和UFJ信托银行以及三菱证券公司和UFJ证券公司也将同时进行合并。组建的新集团暂名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双方所属分支机构也按照业务领域进行对应合并,从而产生以资产排名为世界第一的最大银行。从此日本大银行四分天下的局面将变成由三菱UFJ、瑞穗和住友三井三家金融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 关于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是在以三菱系金融机构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等为核心、不断联合与兼并同业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应付国内外不利的经济金融环境,日本金融业掀起合并浪潮,首当其冲的是百年老银行――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的合并(1995年3月宣布合并,1996年4月完成),诞生了当时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东京三菱银行。 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均创立于1880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三菱银行在日本十大银行中排名第三。近年来随着日本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逐步实施,三菱银行兼并了日本信托银行,并在日本商业银行中率先涉足证券、信托等新业务领域。当时被誉为东京金融黄金地段的地皮几乎全为三菱银行所拥有。而东京银行自1946年以来一直是日本惟一的外汇专业银行,有丰富的国际金融经验,该银行长于海外业务而拙于国内业务,其国内的分支机构仅为三菱银行的十分之一,是一家为日本经济进入国际市场、与欧美为伍并以获取外汇为使命的“国策银行”,在全世界拥有362个分支机构,在日本商业银行中排在第10位。该行战后曾一度改为普通商业银行,1954年为配合对外贸易发展及经济高速增长而再次成为外汇专业银行。 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的合并,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因素:第一,共同联手拓展海外业务,发挥海外业务优势,以便大规模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第二,可进一步优化内外经营网络,搞好资源配置,扬长避短,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发挥各自的战略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参与国际竞争。 “东京三菱银行”合并后控制的存款占日本全国总存款的15,,海外营业收入达到当时日本11家主要商业银行海外营业收入总额的30,,是当时国际金融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2001年4月2日,东京三菱银行和三菱信托银行联合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TFG)。其中,除东京三菱银行是日本最大的商业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在吸收合并了日本信托银行和东京信托银行后也成为日本最大的信托银行。这两家银行业巨头又都是实力雄厚的三菱集团旗下的重要成员。合并后两家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90万亿日元,在当时刚刚形成的日本四大金融集团阵营中位居第三、全球排名第五。与此同时,两家银行下属的证券公司在经过一系列购并重组后成立起三菱证券公司,与东京三菱银行和三菱信托银行并列为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三大核心企业。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的企业格局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合并后,股权结构承袭了三菱企业集团成员间相互持股的旧有格局,大股东中除三菱企业集团内部的企业外,还有一些系列化的金融企业。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的股票在东京、大阪、伦敦和纽约四家交易所挂牌交易,可谓多国上市。其中在伦敦交易所挂 牌的股票以日元计价,股价与东京、大阪相同;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美元标价。三菱东京也是日本四大金融集团中惟一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是取代了原东京三菱银行的上市地位而换牌上市的。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经营状况与市场表现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自成立以来,各项财务指标不断提高,是四大银行中财务状况最好的企业,为其在2004年兼并最差的UFJ提供了条件。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成立以后的股价表现延续了日本股市自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跌势。尤其在日本政府为加大处理不良债权力度,决定实施时价会计标准后,各银行不得不加速抛售风险较高的股票,直接引发股市更深层次的下跌。从2003年6月开始,日本经济整体复苏,带动股市全面上扬,四大银行的股价才开始回暖。 关于UFJ UFJ全称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是由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于2001年4月2日联合组建而成,是上一轮日本金融机构大重组的产物。合并后的UFJ总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日元,在日本国内银行界位居第四。三家银行合并前各自不良债权问题都很严峻,联合的目的是要通过重组来摆脱严重的经营危机,“相互取暖”以求共同度过日本经济的冬天。然而,三年的经营,却使UFJ在危机中却越陷越深,其2003会计年度的经营亏损达4088亿日元,年度末的不良债权余额达35563亿日元,不良债权率则高达8(4,,自有资本率则只有8(36,。进入2004会计年度,经营危机继续恶化,第一季度整个UFJ亏损达12亿日元,6月底的不良债权率又比月底提高了1(74个百分点,达到了0(24,,远远超过日本金融厅4,的不良债权率标准;而自有资本率则又降至8(19,,接近国际清算银行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到2004年末,亏损达到了5545亿日元。如此严重的经营危机如果继续下去,后果可能是被强行注入公共资金,暂时收归国有,最终被公开出售,而其主要管理层则要被解雇。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UFJ上层主动寻求合并自救,而最终选定了三菱东京集团。 UFJ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和伦敦四地上市,前三家交易所是UFJ合并前的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的上市地。合并之后,UFJ取代了这三家银行的上市地位。 兼并之路波折起伏 在兼并道路上,UFJ最初选择的合并伙伴是三井住友,之后三菱东京以更大的力度介入其中,并在与三井住友的合并竞争中获得最终胜利,两家于2004年8月达成基本合并协议,约定在2005年10月1日完成合并。在基本合并协议中,UFJ的总裁冲原隆宗将出任合并后的“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的董事长,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总裁畔柳信雄担任新集团的总裁一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表示将向UFJ注资5000亿日元,若有需要还可能通过第三方融资向后者追加2000亿日元的注资。两者合并使得全球第一大银行得以产生,合并后的总资产达1(75万亿美元,从而把总资产为1(3万亿美元的花旗银行挤到第二位。这条合并案是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业陷入困境后,日本银行业一系列并购案中规模最大的一宗交易,日本四大银行将只剩下三大银行同时,这也是日本银行界多年来极为罕见的现象,因为在此过程中有两家大银行展开公开竞购,而在以往,绝大部分交易都在幕后操作。对于同样想收购UFJ的三 井住友来说,这宗交易仿如晴天霹雳。 UFJ拒绝三井住友的原因非常简单:东京三菱能够在2004年9月底之前向UFJ提供财务支持,而三井住友却不能做到。尽管三井住友的合并可能更为诱人,但是UFJ几乎没有 余地去深入考虑这些。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不会就此甘休,2004年7月初,住友信托银行的“略施小计”,差点让东京三菱金融集团的合并美梦毁于一旦。住友信托银行是日本第二大信托银行,它并非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的子公司,但两者却是同根生,所以他们站在了同一阵线。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UFJ的合并谈判公布于7月14日,随后,住友信托银行就向东京地方法院提出申诉,对两者的合并计划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住友信托银行称:2004年5月它已经与UFJ达成协议,准备收购UFJ旗下的信托银行部门;但是,UFJ此时却试图撕毁这个协议。日本地方法院在2004年7月27日做出的判决,让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暗自高兴。在判决中,东京三菱金融集团与UFJ的合并谈判被勒令停止。双方原本希望在2004年7月31日前达成基本协议,但是判决结果肯定会使时间往后推,而且合并计划很有可能因此而落空。UFJ立即向东京高等法院提出了上诉。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东京高等法院在8月11日驳回了地方法院的判决,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UFJ的合并谈判得以继续。为了避免再生枝节,两方显然加快了谈判的步伐。两天后,基本合并协议已经达成。 UFJ之所以这么着急把自己卖出去,是因为它身陷经营窘境而难以自拔,惟有通过合并谋求救助。东京三菱金融集团被普遍认为是日本最稳健的大型银行,UFJ自然希望通过与它的合并能够在清理坏账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UFJ必须要使自有资本率和不良债权率,控制在有关监管机构的规定水平以上,这样它才不至于面临财务上的困境。UFJ值得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出大价钱,主要是看中了UFJ的中小企业客户、消费者金融业务,以及在日本中西部地区的营业网络。当然,此举也可以使其坐上全球金融界的头把交椅。 东京三菱金融集团与UFJ合并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在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其中显得最为紧迫的就是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标准普尔的分析师认为,国有银行如果要将不良资产率下降到国际标准的话,至少也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如作认真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存在异同:首先,日本的不良资产尤其不良债权是由公司或者集团内部的原因造成的,而中国则主要是由在政策指导下的贷款而造成的;其次,中国的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是在中国宏观环境不稳定、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出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相比是有类似之处的,但日本的市场化程度非常成熟,而中国市场化程度则相对较低;再次,中国当前不良资产主要是在各个行业的各大国有企业之中产生,而日本则主要是房地产等行业泡沫问题导致了不良资产的产生,等等。 日本银行业近十多年来所走过的弯路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为正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提供了不少的经验教训。 合并收购采取的自主市场行为值得肯定。日本银行业的这次大规模收购,不像以往多数有政府和监管当局的参与,完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自发行为,这实际上也是企业对日益市场化的市场环境变化所作出的积极反应。这场金融机构的重组再次表明了日本银行业已加快了处置不良贷款全面市场化的步伐,金融集团正在建立一种越发透明的新型管理体制,追求新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化解金融风险,向增强集团的收益性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向转变。从它的结果来看,自然有利于加速继续削减坏账,整合金融市场,能够进一步稳定日本金融系统,有利于造就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综合型金融集团。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场竞购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日本金融界长达14年的低迷状态划上了句号。伴随着经营风格的悄然转换,银行监管机构正在重新改写银行业的游戏规则,日本银行业正进入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时代,日本银行业的复苏奏鸣曲开始奏响。 政府对待不良资产的态度一定要坚决果断。由于日本政府对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直不能果断,总是存在着犹豫的心态,致使日本经历了十几年的萧条。这个经验教训一定要吸取。不良资产的处理越早越好,时间的拖延只能导致解决成本的增加。当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政府等宏观调控部门一定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充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机制作为银行运行的基础来调节资金的走向。 对一些行业存在潜在的泡沫一定要严加注意。从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非制造业投资与贷款,尤其是房地产贷款是最容易引起银行呆账坏账的。因此,我国一定要汲取这个教训,不能盲目跟风,一窝蜂似的投资于一些看似高回报、高收入的非制造业。作为银行,必须控制追求过度膨胀的经营方针,加强对资产规模的控制,使其金融资产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实际速度相匹配,杜绝由金融资产过度膨胀所导致的经济泡沫,从源头上遏制住不良资产的出现。 要切实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而言,其最大的危险就是不良资产的存在。即使可以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所需要的成本与所需要承担的风险都是非常大的,这就银行必须将防范不良资产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为此,银行要有一整套应对的具体,比如早期的预警措施、防范措施,出现不良资产后的化解措施,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从根本上来说,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当银行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信用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如果银行的自有资本严重不足, 不良资产率过高,银行就会濒临破产的边缘。而这种情况在我国表现得非常严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银行目前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为此,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此外,诸如注意信息披露,保证群众对银行的信心,加大力度消除金融违法交易以及黑市交易等等,都对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
本文档为【[精品]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集团的诞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