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述评

2017-10-26 9页 doc 24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述评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综述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研究综述 ×?李盈 摘要: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在原有“痹证”理论指导下,更有从奇经论治、从肾论治的突破。中药、 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相配,中西结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努力方向在于指导 理论的创新、完善,分型指标的客观化及药理研究、给药途径、疗法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 取得更好疗效。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中药 Review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CM the...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综述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研究综述 ×?李盈 摘要: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在原有“痹证”理论指导下,更有从奇经论治、从肾论治的突破。中药、 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相配,中西结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努力方向在于指导 理论的创新、完善,分型指标的客观化及药理研究、给药途径、疗法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 取得更好疗效。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中药 Review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CM therapeutics of motor neuron disease Abstract: Besides the original “bi syndrome” theory that guiding TCM to treat motor neuron disease, there are breaks that treating the disease through the extrameridians or from the kidney. Conjugate various kinds of therapeutics as herb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massage, TCM matchs modern medicine when treating motor neuron disease will achieve fairly good curative effect. The direction of endeavor consist in the innovation and consummation of the guiding theory, the impersonality of the typing index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pproach of administration, conjug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therapeutics, to gain better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Motor neuron diseas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TCM, herbs 运动神经元疾病指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肌萎 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临床表现为不同组合进行加 重的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晚期多出现呼吸困难、饮食呛咳、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该病预 后极差,国外权威学者认为平均存活时间仅为2,5年,国内学者统计平均为3.1年。迄今国际上公认能 延长患者寿命的药物为利鲁唑(Riluzole),但该药无法控制变质型神经疾病,不能修复神经系统,甚至 病人没有好转的感觉。而中医对该疾病则具有独特的病因病机理论及经济有效的治疗药物。以中医理论 指导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用药,对弘扬祖国医学,减轻患者负担,增强治疗效果皆有重大意义。 1.病因病机 根据临床表现,传统中医认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基本属于痿证范畴。由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肝肾 同源的理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肌肉, 弛张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瘀阻络脉。以上因素皆损及肝、脾、肾三脏,耗伤 真阴真阳,致气血生化乏源或阴津亏耗,不能濡养筋骨肌肉,肌束震颤,筋痿肉脱,发为本病。 2.分型论治 2.1从督论治 1程永德探讨“从督论治”控制ALS进展,认为督脉精血亏虚六淫外邪乘虚深入其中,留着不去,迁延 日久,督脉阻滞,调节无权,肌肉萎缩。以针刺、中药、体疗有序结合治疗ALS46例,治愈6例,显效11 例,有效24例,无效5例,临床疗效显著,了“从督论治”针、药、体疗结合能促使部分萎缩肌功 能康复,保持未萎缩肌正常功能。 2张秀国温灸督脉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例,取督脉胸1,腰5棘突下为穴,用艾条温通, 行雀啄法;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施以毫针热补法。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3例。可见温灸督脉对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一定疗效,然由于病例过少,未能更好地支持该疗法的疗效,有待于增加病例数量 以作进一步研究。 2.2从肝脾论治 3邓自耀; 马秀萍; 赵敏从肝脾论治运动神经元疾病,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及“筋痛必当舒肝”为代表 的理论,从肝脾论治,拟定健脾胃、养肝血基本方。方中重用黄芪,配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熟地、当 归、白芍、丹参补血,鸡血藤、伸筋草引经入药,柔筋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之功。随症加减 应用,治疗该病11例,疗效满意,然远期疗效及治法仍有待观察总结提高。 2.3从奇经论治 4吴以岭认为中医“痿证”概念对运动神经元疾病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构音不清等症状未能 尽赅其全,故引用《素问?痿证》经文,提出了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见解,指出痿证发生与奇经 之冲、督、带脉有关,更论证了奇经在调节全身气血、阴阳、经络、脏腑等方面重要的生理意义及其在 病变状况下所导致的痿废之变,说明从奇经探析运动神经元疾病,更能提示其病机实质。此外,吴氏进 一步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更能反应该病的中医病机变化,使本病中医辨证施治理发更为严谨。该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七年制2000级 510405 1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综述 论断有待于提供临床、实验研究成果以作进一步证实。 2.4从肾论治 5陈丽鸽认为是运动神经元疾病由于肾阴阳亏虚,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脉道,筋脉失养而发为痿,以地黄饮子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104例,痊愈8例,显效7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达88%。相比之下,西药对照组72例只有5例有效,无痊愈、显效,总有效率7%。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的《宣明论方》,治疗“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的喑痱证,该证与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相似,且现代研究证明地黄饮子有改善与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以上研究为地黄饮子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2.5随证论治 6 江钢辉、陈治忠、潘文宇等将运动神经元疾病分为脾弱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痰热瘀阻四型,分别用补中益气汤、益髓汤、虎潜丸、涤痰汤加减,配以针刺手足阳明经穴、背俞穴、督脉经穴、华佗夹脊穴,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45例,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82.2%。病虽分为四证,随证论治,但从与针刺的配合上看,还是体现了“独取阳明”的治则。 7许振正、徐振荣将运动神经元疾病分为三型,以马钱子与胎盘作主药治疗,对肝肾亏虚型加用虎潜丸,脾胃虚衰型加用补中益气汤,邪伤肺金型加用保元汤合清燥汤。由于未提供有关临床或实验数据,该研究有待检验证实。 3.临床、实验研究 8李始举以针刺与推拿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0例,结合足三里隔日注射黄芪注射液及施以补中益气汤合大补元煎加减,治愈一例,显效三例,有效三例,无效三例。该研究由于病源所限,病例过少,未能准确反映疗效,有待增加病例作进一步观察。 9马永裂、孙亚志、杨鸿慧探讨人参复方和丹黄合剂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骨骼肌萎缩的防护效应,尾吊大鼠30d,口服中药复方,测定比目鱼肌(SOL)和腓肠肌(GAS)肌纤维百分含量和纤维面积,电镜检测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人参(RS)和丹黄(DH)组SOL的?型纤维含量较悬吊对照(SC)分别增加(13.5?0.96)%(P<0.05)和(11.2?0.84)% (P<0.05),GAS的?型纤维有增加趋势;RS和DH组SOL和GAS肌纤维面积都较SC组增加,RS组更明显(P<0.05);RS和DH组SOL肌小节结构较SC有所改善。说明人参复方和丹黄合剂可以部分改善悬吊引起的骨骼肌萎缩,对改善运动神经元疾病症状应有一定作用,但须作临床研究以证实。 10梁明以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24例,药中重用补益、行气通络之品,穴位注射选用东莨菪碱0.5,2mg取大椎、足三里、内关隔日注射一次,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11覃小兰、杨志敏、何德平等对31例患者运用静脉点滴、口服黄芪制剂以及大剂量补气药兼以养血益肾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2年后随访,以观察大剂量补气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74.19%,无1例死亡,说明大剂量补气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可改善患者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延长病人生存期。 邓铁涛教授运用中医虚损学说、脾胃学说、痰瘀相关学所指导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愈重症患12者一例。除药物内服,邓老还重视外用药及艾灸、穴注、按摩等多种疗法,善于处理标证,强调情志、饮食因素,治疗过程中未采用抗生素、激素、利鲁唑等西药治疗。邓老以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对临床实践确有指导意义,有待于以此为依据,进行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13李任先教授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临证自拟健脾补肾方,以健脾补肾、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然该报道未提供具体治疗例数及有效率等指标,在严谨性方面有待加强。 14罗日永、刘友章、刘小斌等对2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以自制强肌健力灵、强肌健力口服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高丽参注射液结合捏脊手法进行治疗,对危重病人进行中西结合治疗。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随访一年,总有效率为53.84%。该研究反映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疗效,中医药治疗都有其优势,但由于该病是慢性虚损性疾病,病死、病残率均较高,要正确评价疗效,尚需作长时间的随访。 15蔺恒永、刘爱英、王海萍用愈萎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39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77%。由于病例数未足够大,故愈痿汤的疗效有待作扩大样本量与药理方面的研究。 4.研究展望 中医对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认识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把其归入“痿证”之范畴。然单纯以“痿证”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难有突破性进展,对疗效未有足够的提高。因此,中医要更好地指导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疗,首先需要有理论上的创新,正如吴以岭氏,以奇经、脏腑、三焦相结合论治 2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综述 运动神经元疾病,既不悖于,亦不囿于“痿证”之说,是对中医理论的发扬创新。然而,该理论缺陷之处在于仍未能很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中药归经理论中,罕有中药归奇经的论述。至于该理论有否其它缺陷,是否能较好地说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病因病机,指导其诊治,则有待临床、实验室的进一步检验。从肾论治的思想为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而且有一定的临床、药理研究作支持,可作为今后研究、应用的方向之一。 在分型论治方面,尚缺乏明确的、客观性的指标,给辨证论治的推广增加了不少难度。而现代医学发展至今时今日,对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报道了一些16该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指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脊液中3-硝基酪氨酸水平,大脑皮质运动区1718的NAA、Cho、Cr测定,红细胞内Cu/Zn SOD活性测定及MDA含量测定等。中医完全可以吸取该类研究最新成果以进行分型微观化、客观化研究,以为分型论治提供明确、客观的指标。 临床治疗上以针灸为主,结合补益、行气通络等类的中药内服以增强疗效。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给药途径能根据病情的性质而变化,除常规口服外还有外用、静脉滴注、穴位注射等,使药物应用范围与疗效得以扩大, 这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继续坚持的。疗效方面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确属瞩目,但治愈率、显效率尚偏低,须作进一步提高,以使该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临床研究存在病例不足、患者个体差异大等问题,可能会成为制约临床研究的瓶颈所在。 中药药理研究的报道则鲜见,这可能是导致临床治疗上以针灸为主,药物为辅的原因之一。药理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但无论如何,到目前为止,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有效治疗仍有赖于多种疗法的配合使用,缺一不可,今后也将继续朝此方向发展,无论何种研究,应以配合其他疗法,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出发点与最终目的。但在多种疗法结合的情况下,给难评价某一种疗法的作用大小增加了不少难度,虽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但不利于对特定疗法研究的开展。这又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矛盾。 参考文献: 1、程永德.从督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6例临床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1):16-17 2、张秀国.温灸督脉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2002.19(2):22 3、邓自耀,马秀萍,赵敏.运动神经元疾病从肝脾论治临床体会.四川中医.2002.20(2):16-17 4、吴以岭.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探讨.中医杂志.2001.42(6):325-328 5、陈丽鸽.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104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6):50-51 6、江钢辉,陈治忠,潘文宇,等.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39例临床观察.2000.32(8):27-28 7、许振正,徐振荣.运动神经元病辨治一得.中医杂志.1998.39(7):405-406 8、李始举.针刺与推拿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新中医.1998.30(8):24-25 9、马永裂,孙亚志,杨鸿慧.人参复方和丹黄合剂对悬吊大鼠肌肉萎缩的防护效应.航天医学与医学.1999.12(4):281-283 10、梁明.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河南中医.1999.19(6):48 11、覃小兰,杨志敏,何德平,刘旭生,陈红霞,黄燕,张文青.重用补气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1.33(8):12-13 12、贾晓林.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验案.新中医.2001.33(12): 14-15 13、曾常春,刘子志,张志敏.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新中医.2002.34(3):12-13 14、罗日永,刘友章,刘小斌,熊文生.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6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2.34(12):17,19 15、蔺恒永,刘爱英,王海萍.愈萎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9例.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475-476 16、鲁明,樊东升,康德|XUAN|,耿秋明,陈清棠.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脑脊液中3-硝基酪氨酸水平增高.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6):351-354 17、王大力,王坚,蒋雨平,樊汉青.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大脑中央前回运动区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2):159-161 18、王进,罗杰峰,梁秀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血中Cu/Zn SOD及MDA值变化与临床分型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1): 38-40 3
/
本文档为【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