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2017-09-27 50页 doc 142KB 1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名医师承讲记 中医五方演绎 《名医师承讲记》引 子 五方者,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协定处方)也。 古人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名医师承讲记 中医五方演绎 《名医师承讲记》引 子 五方者,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协定处方)也。 古人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又说:“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病易流于清淡。粗疏常易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症,要注重选用经方;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知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在肯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感觉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是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出现。但苦脱离成方,又无规矩可循,走到相对主义。 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则是用自拟方,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中医讲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所以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单方治大病。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应加减增损,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或参酌数方之意为一方,或综合单方,验方而组成新方,反复实践,方能临证用方得心应手。 五方实验者,是我临诊三十余年的实验心得,每遇一病,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对古今名方验方,有是证用是方。有常见病屡用屡效之方,亦有疑难病用单方,验方之一得之见,难免有不少谬误或不妥之处,乃本人屡用屡效之方药之实录,敬请高明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名医师承讲记》简介 《名医师承讲记》是作者临床,,多年,运用中医五方(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于临床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而成。 本书是《中医新课堂》丛书之一。讲述作者真实的临证思考过程,把诊治时的犹豫思考、一病多解、概率、把握程度等等,如是说来。还原“现在进行时”的真实状态,而不是 “事后诸葛亮”的工作总结。在讲述中注重多谈为什么这样思考,依据是什么,把握性到底有多大,以及自己的治学之路。相当于给学生或后人进行中医的师承教育,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与临证案例,阐述得特别生动而真实。该书临床实用性强,文笔流畅,生动平实,是非常好的师承读本。书中讲述师承的必要性与自悟的必须性,讲述读好中医基础理论是入门,跟师临证是可领会老师之意,然变、巧虽有师教,还是要自已悟,非尽可言传的道理。 《名医师承讲记》注重论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理。论证人体平衡则无病,失衡则病生,找出偏差,纠而正之方令衡之理。讲述衡通法论是为师承中医临床之捷径,法无常法与法外之法之理。明白此理,方明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 作者的五方临床运用经验与衡通法论是从历代诸多名医前辈中领悟得来的,这些名医们的精僻论点作者采纳之,则诸前辈名医名家皆被作者视作老师,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如实讲述如何领悟、发挥、运用的过程,有成功的病例,有失败的验案,还有治疗后没有结果的,有一案多次讲述的,有数案一并讲述的,试图让师承中医学者明白,现代中医学者是怎样才能成为临床大夫的,真正明白历代名医名家是如何功成名就的,中医是怎样炼成的呢,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 名医师承者,因作者的学术论点是师承历代名医名家而为宗旨,讲记者,讲述真实的思考过程,诊治时的犹豫思考、一病多解、概率分析、把握程度等等,如是说来,还原“现在进行时”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事后诸葛亮”的工作总结。结合作者自已的治学之路,相当于给作者的学生或后人进行中医的师承教育。 《名医师承讲记》中写有李静先生运用经方、时方、验方、秘方、单方的经验,有用麻黄汤与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方的经验与心得体会。讲述有麻黄汤证可用麻黄汤,有桂枝汤证可用桂枝汤之理。讲述麻黄汤用于风寒之表实证,桂枝汤用于表虚证,也可用于里虚证之理。讲述桂芍知母汤用于风湿病与水肿病之风寒湿热错杂之证是从刘梓衡老师书中领悟而来的,临证视其风寒湿热之偏差随证加减方可之理,若有气血瘀滞可与衡通汤、散合用之理。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运用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用生山药代粳米,玄参代知母用于产后,虚加人参大剂分服方能胜病是师承张锡纯先生的理论。讲述小柴胡汤的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癫痫加硼砂是从张锡纯论中悟出,大小青龙汤治痰饮也是。讲述用张锡纯先生之从龙汤可与小青龙汤合用之,而从龙汤主药是龙骨、牡蛎,张锡纯先生擅长用之,陈修园说龙骨、牡蛎是化痰之神品,治气虚动则作喘的治喘神剂是从陈修园的《医学众中录》一书中领悟得来的,讲述用陈修园的治喘神剂治气虚喘时往往加龙、牡,再加生山药,山萸肉,阳虚往往加附子,胡桃。讲述陈修园书中说其方名为治喘神剂,然而从其组方用六君子汤加五味子,干姜、细辛,即当明白其治喘神剂是用于气虚偏寒之喘效,非喘病皆有神效也~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半夏泻心汤与五泻心汤并用的馄饨泻心汤是从裘沛然老师那里领悟而来的。治咳喘重症用印会河老师的麻杏二三汤变通加减,后来命名为衡通定喘汤,是从印会河老师那里领悟以及程门雪先生论热饮与裘沛然老师治痰饮用寒凉论中悟出来的。麻杏二三汤是麻黄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李静先生用时往往用葶苈子代白芥子,葶苈子、白芥子一凉一热,性热之白芥子不可多用,往往用三克,讲述葶苈子没有书上说的那么泻的历害,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泻肺之水气,泻肺之胀气,泻肺气之因热与水结即热饮而肺闭之证, 非能泻水也~而且往往用葶苈即加大枣,此即仲景组方用药之深意也~而且葶苈子又可泻心之水肿,还可泻肝之火,非止能泻肺也~其既能泻肺之火,即当能泻肝之火,又能泻心之火是也~肺属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泻肺即是泻肝也~心属火,肝属木,五行相生木生火,实则泻其子,泻肝火即是泻心火也~此即中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意也~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用大承气汤、大小陷胸汤是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书中悟出如何运用的。作者常用张锡纯先生的荡胸汤,一味瓜蒌仁代大陷胸汤,临证喜用蒌仁代替大陷胸汤皆是从张锡纯论中悟出来的。讲述乌梅丸的运用与香油葱白驱蛔虫是经方与验方各尽其用,皂角丸与泽泻汤治痰饮眩晕是从《经方实验录》书中领悟的。讲述从金寿山老师的金匮诠释一书中悟出甘遂半夏汤用于治痰饮之留饮,用时每想到日本医家因未照原方加用蜂蜜煎药即出现医疗事故而用时慎之又慎,而且亲自服甘遂以试其力。对炙甘草汤的具体运用是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书中以及岳美中老师的论中悟出来炙甘草是主药量需重方可。讲述“延年半夏汤”治支气管痉挛之过敏性寒性哮喘与胃痉挛之虚寒性胃气痛是从岳美中老师书中悟出来的。讲述“延年半夏汤”可治过敏性哮喘之偏于虚寒生风者特效,论风者,过敏也~故此汤非所有过敏证都能特效也~用前胡换成柴胡可治胃气痛,也只能治胃气痛之偏于虚寒之胃气痛,若是偏热或湿热即非所宜。详论这些都需要医者自已去探索,落实,验证之理极为可贵。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八宝串”治气膨胀是从《串雅内编》中领悟运用的,而且用时将药久煎并未出现如书中所说服药后大泻至半桶的情形出现,然第一次用此方时还是小心又小心,亲自与病家一起去药房取药,亲自看着煎好药服下去,等了几个小时不见腹泻,天很晚了方敢回去,以至于服药后病人未出现腹泻反而数日不敢去见病人,还是病家来找,说病已大见功效才去的。 《名医师承讲记》于运用滋阴清燥汤与滋阴类药则是从张锡纯先生论中领悟的,因此大量运用于现代人之阴虚偏燥之发热,腹泻,特别是小儿发热腹泻,屡用屡效。无非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而已。包括运用大量单方如白茅根、白芍、阿胶、山萸肉、生石膏、滑石、山药、代赭石、羚羊角、生内金、乳香、没药,穿山甲、三七。这些药都是张锡纯先生擅长用的,李静先生往往用这类药来组方,变通运用,得心应手。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衡通法的运用是从张锡纯先生书中悟出来的。只不过张先生指出王清任的诸逐瘀汤分上中下通治百病之论点未说明是衡通法而已。讲述悟出衡则需通此理即是“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讲述衡通法为什么能统治百病呢,讲述疏通气血,气血通畅则病自能愈的道理。讲述又再结合岳美中老师的血府逐瘀汤论,颜德馨老师论瘀血治法是为衡法的论述,则疏通气血之法即是衡而需通,通之则衡的衡通法的道理所在。衡通汤、散,治慢性疑难病症之气血瘀滞之证用之屡,其效亦佳。究其原理亦为纠正体内偏差。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山甲,三七,疏通气血,其药性当为平和,不寒不热,活血化瘀力量更为增强。山甲有内通脏腑,外通经络,无微不至。凡内外诸证加用之则其效更速。三七性平,化瘀血,止血妄行,可托毒外出,并治瘀血所致之疼痛有殊效。治脏腑疮毒,腹中血积癥瘕,可代《金匮》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张锡纯氏甚赞之,我在临证亦擅用之。用之时,凡需疏通气血之病均可选用,临证视病情加减变通而已。气虚者可加黄芪,人参,热加芩连等清热之品,寒加桂枝附子,有风证可加蝉退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随证施治可也。 李静先生在《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王清任所创之血府逐瘀汤治胸痹这胸膈间瘀血效果很好。岳美中老师论曰:“血府逐瘀汤是个有名的方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与静药配合得好。再加牛膝往下一引,柴胡桔梗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和妇女逆经证,多可数剂而愈。”受岳老师此论启发,我认为此方则非止治胸膈间瘀血及妇女逆经也。既然此方动静药物配合得好,再有升有降,则当能疏通气血,故可广泛应用于诸多气血瘀滞之证。后又读上海名医颜德馨之《活血化瘀疗法实践》,书中论及此方。倡此方为活血化瘀之要方,治久病怪病,认为必有瘀血,称活血化瘀疗法为衡法,谓之曰八法之外之衡法。我深有感触。再加我特别欣赏与喜用之兼备法,可谓有理,有法,有方也。故遇复杂病证,首先想到用兼备法。用兼备法,便首先想到衡法,想到衡法,便想到血府逐瘀汤。想到血府逐瘀汤,则联想到岳美中老师论此汤,岳老说此方升降有常,血自下行,颜老前辈说活血化瘀是为衡法。我思之此方必具有通气之功能,气滞血瘀方为失衡,通之则阴阳平衡。故欲使之衡,便当用通。因我多年喜用三七,甲片。三七有化瘀血之良能,山甲作向导有无处不到之异功。故在血府逐瘀汤方上每加三七,甲片,屡用屡效。其疏通气血之力更胜,则平衡阴阳之效更速。故名之曰衡通汤。若去生地,制散服用更便,名为衡通散。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论羚羊角治脑炎〈经方实验录〉书中有论述,张锡纯书中也有论述,并且有代替之方药,为“甘露清毒饮”,即生石膏45克、白茅根180克,二味煎汤送服阿斯匹林半克。讲述其朋友李经理在网上说,家在湖北宜昌的小女儿,年方8岁,在医院住院六天了,高热一直不退,医院说是脑炎,请老兄给开个方子。在网上开了羚羊角丝10克,白茅根50克,芦根50克,一剂。次日即在网上回说谢谢老大哥,花了三千多元钱没有退热,你的方子一剂则退热了,请问还需再服何药。告知羚羊减为3克,加生地,元参,麦冬,蝉退以清其余热。此前人书上所载羚羊治脑炎之有效,验证之不虚也。五方演绎者,是作者用经方,时方,秘方,验方,单方之实验录也。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论羚羊角之功效历代医家均有验证。而张氏之甘露清毒饮代之也确有其效,论现代中西医结合如用之得当,其效果当不可同日而语。讲述羚羊在清热作用之时并有透表之功,可托毒热外出而无寒凉之鄙。其善入肝经以治肝火炽盛,致生眼疾及患吐血鼻出血诸证。药性歌诀曰: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讲述其能清肝肺之火最为有效。而其最异之处在于其能退热却不甚凉,虽用量过之仍不致令人胃寒而泄泻,与黄连黄芩之性寒凉之类药不同之理。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运用白茅根、白芍用大量可治阴虚不能化阳之水肿是师承张锡纯先生书中之论而屡用之有效。山萸肉张先生称为回生山茱萸汤屡用之可山萸肉救脱之功效。论张锡纯人称张石膏足可证明其用石膏是为其长。且又认为张先生用滑石也是独特的用法,并经常师其意用滑石代替六味地黄汤中之茯苓泽泻。讲述生山药用大量止喘止泻疗效肯定,但需用于虚证。代赭石重镇之力可治神精类病如癫痫,头痛,高血压,呕吐,呃逆,便秘,食道癌,甚至用于脱发之因精神紧张者有殊效。羚羊角治高热,惊厥,以及妇科炎证的功效是确切的。生内金活血化瘀通经散结的功用是肯定的,而且广泛用于偏阴虚之肝病、胃肠病,精神类病以及脱发均有效。山甲无坚不摧,无处不到之功用、三七化瘀止血托毒外出的运用更多。讲述医者临证需记住师承张锡纯先生用对证之药一二味攻病,对证之一二味药即是主药,主药即是抓主证。君药有了,再伍以臣药与佐使药,组成新方,对证即是良方,讲述此即无招胜有招,有是证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之理~ 《名医师承讲记》目录 论经方之魁桂枝汤 辨证选方其效可彰 巴豆单用苹果蒸食 松香化痰凉茶送服 师非名医徒非在行 话说感冒结为同行 轻粉治喘实喘有效 穴位贴药注射更妙 麻黄汤解风寒之表 咳喘身痛肿胀可消 肺病结核中西合璧 肺痿肺痈癌证可医 气管炎症肾病水肿 同是发汗中西不同 食梨治病绝症可治 人外有人气死名医 白虎汤一剂退高热 虚加人参并治温疟 乌梅丸乃仲景名方 香油葱白驱虫验方 大剂分服如同输液 有是证用是方可也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 十年读书十年临证 大承气汤攻下重剂 救热存阴逐邪泻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癫痫首选加硼砂良 西药灭菌中医解毒 看似相同实则殊途 久病必瘀须当切记 疏通气血顽症可医 话单方穿山甲新用 扁桃体炎屡见奇功 皂角丸治浊痰独效 泽泻汤治风痰眩晕 此为消炎彼亦消炎 同为消炎非同一般 虚风可晕实痰亦晕 虚补实攻针灸如神 羚羊角治脑膜炎症 高热惊厥速刺十宣 炙甘草汤治心动悸 痰火失眠温胆勿迟 细菌病毒温疫为病 退热消炎一药多用 经方运用病重药重 随证加减贵在变通 发热喘泻阴虚难医 滋阴清燥汤可救急 乙肝湿热黄连解毒 蛇药六神三阳转阴 山药白芍甘草滑石 男女老少小儿可医 鸡尾酒为综合疗法 馄饨汤法兼备可夸 胃肠诸病用五泻心 去渣再煎混沌汤稳 脏腑诸病血瘀气滞 衡通汤散用之勿疑 反激逆从诸法兼备 广络原野心领神会 八纲辨证衡通法易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热结痞满大小陷胸 代以蒌仁荡胸汤名 镇冲汤治中风偏瘫 方用五虫攻顽克坚 医要懂药识药尝药 方有经方时方新方 内风外风同是中风 风是神经神经是风 小青龙治外寒内饮 辨证用方从龙汤稳 理冲散疗虚劳瘕积 肿瘤癌症男女皆宜 痰悬溢支乃为四饮 临床须明何为热饮 理气顺气同是治气 血虚贫血名似实异 老年咳喘憋闷难当 首选麻杏二三汤方 诸般结石重用内金 验方化石其效如神 抓主症主症为憋闷 治痰喘顺气气自顺 见石治石复又长石 究本求源方为良医 程门雪论治热痰饮 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串雅编验方八宝串 臌胀病一剂效可见 李静话说喘病难医 久服激素坚辞莫治 水气血食虫乃五臌 见水治水最为可恶 延年半夏汤治顽喘 易柴胡巧治胃痉挛 降脂法论治脂肪肝 肥胖病治用汤丸散 过敏寒喘痛苦万端 胃气寒痛是为首选 治病求因细寻病因 找出病因治其病因 治喘神剂虚喘神效 龙骨牡蛎加入更妙 糖尿病治用衡通法 因人治宜整体出发 咳嗽痰喘寒热需辨 痰多痰少虚实难参 糖高降糖头痛治头 见渴止渴渴止还渴 鹿胎内服宫寒无子 秘方外治女性不孕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久瘀加用蜇虫蜈蚣 虚补实攻寒温热清 通中有补补中有通 此亦止痛彼亦止痛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付青主老妇血崩方 加生地少妇亦堪尝 柏叶当归脱发特效 活血化瘀衡通散妙 见血止血瘀则出血 补气化瘀行血止血 血虚风热燥证多见 斑秃外治发可再现 比胡芦画瓢治子悬 七月孕妇转危为安 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胎前宜凉产后宜温 治其所偏有故无勋 风寒湿热虚燥为病 中西结合内外同用 效灵丹治癥瘕囊肿 前列腺重炮甲天丁 白癜疯须活血化瘀 气通血行风证自熄 实证需攻攻其该攻 虚不可攻攻之无功 内热外风互搏致病 内治外治随证施用 川参通治前列腺病 局部注射如斯响应 鸦胆三七治痔出血 癌瘤泻痢五淋毒热 顽症宜通通治顽症 中西结合西为中用 有毒解毒攻其有毒 毒祛毒解毒消毒无 阳萎早泄梦遗滑精 攻补兼施贵在疏通 治癌肿须化瘀散结 攻补兼施乃为准则 蠢补误补实不该补 参茸补肾壮阳如虎 先补后攻留人治病 后补先攻治病留命 膀胱蓄血桃核承气 热结少腹痛胀可医 化岩汤治乳腺癌症 散结散治乳腺增生 可下之证攻之即下 该下则下下之勿讶 结者散之瘀者化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茅根白芍滋阴利水 单方重用增水行舟 便秘热结气滞血瘀 苦参子炮甲效无比 凉血活血生血养血 增液补液胜如输液 症有真假病有虚实 清之润之通自下之 桂芍知母汤疗顽痹 风湿水肿汗利兼施 鼻炎咽炎皆属顽症 神效鼻咽定可奏功 西医风湿中医风湿 此为风湿彼非风湿 攻顽克难解疑释奇 病多道少何能为医 骨质增生温针重剂 芍草甲刺桃红牛膝 粉刺痤疮小病难医 面部色斑疏肝解郁 外病内治亦可外治 内外合治难治可治 名为外病实为内病 治内治外内外同用 天灸疗法外治简易 风湿神经疼痛可医 眼病治需活血消风 衡通合用方可奏功 内病外治等同内治 外病外治并用内治 八法之外衡通法用 法外之法医道大成 论经方之魁桂枝汤 辨证选方其效可彰 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需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至其家住四楼,老妇近已六十岁,极消瘐,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像。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愈,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方能一剂治愈。老者说可以。乃处以桂枝汤原方。许老者是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须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照方服用一剂而 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愈,药费二元钱。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十多味, 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并广为传说。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体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愈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使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凡用西药数日不愈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桂枝汤为治太阳中风之效方,非治感冒之必效方也。医所尽知麻黄汤解寒邪之表,桂枝汤解风邪之表,三仁汤解湿温之表,六一散解暑邪之表,银翘散解温邪之表。此解表方之常规用方。 代替方案 有人认为桂枝汤服药后服热粥比较麻烦,但不服热粥效果不佳。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创加味桂枝代粥汤,原方加生黄芪十克,知母十克,防风六克以之代粥很有效果。并倡服后不出汗者可加用阿斯匹林一克以助其发汗,我在临床亦常用之。又倡桂枝汤证屡用屡效之简便方,较用桂枝汤更为省事,方用生山药细末两半或一两,凉水调和煮成稀粥一碗,加白糖令适口,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克,得汗即愈。又曰:桂枝汤证之出汗,不过间有出汗之时,非时时皆出汗也。故必用药再发其汗,始能将外感之风邪逐出。然风邪去后,又虑其自汗之病不愈,故方中山药与阿斯匹林并用,一发汗,一止汗也。至于发汗与止汗之药并用而药力两不相妨者,此中原有深义。盖药性之入人脏腑,其流行之迟速原迥异,阿斯匹林发汗最速,而山药止汗之力则奏效稍迟,是以二药虽一时并用,而其药力之行则一先一后,分毫不相碍也。 毕竟现代人习俗用西医西药,谓之西药快,中药慢,实属无可奈何之事也。中医所治感冒之人服用中药大多为年老体虚,或者是妊娠妇女,间或屡用西药屡屡感冒者,方能服用中药。蒲辅周老前辈治习惯性感冒擅用玉屏风散为粗末,每日服十克,坚持三月效果很好,岳美中老师倡之,我在临床上用之亦效。凡辨证诊断为气虚阳虚患者用之当效,但若阴虚火旺之人则不宜用之。友人之子年五岁,夏日由其母带去游泳后,晚上即咳不止,服一般感冒之 维C银翘片等止咳药无效,来电询之,说以往感冒服此药有效,此次为何不效,告知此次与以往不同,乃游泳所致,肺气为凉水所约束,中医认为需宣肺方可。嘱服安乃近片半片。并服些热粥以助其发汗。次日来电说服后即咳止能睡矣。询之何以半片药能有此良效。答之曰,此即发表宣肺之意也,中药当服麻黄汤可。三拗汤亦可也。 柯韵柏“名医方论”之中论桂枝汤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桂枝汤证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印定后人耳目,而所称中风者又与此方不和,故置之不用。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月虚痢,随手而愈。。。”。 按:临床实验证明,凡是应用抗生素和感冒药而感冒仍不愈者,在临证时要详加辨证,做到有是证,用是方。临床上不论外感内伤,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证,便是桂枝汤证。如不加辨证,气血俱虚阴阳俱弱之人如何能愈。西医治此类病人如果不加辨证,用发汗解表药和抗生素效果必然差,须加补液和能量类药与激素方可取效。经验认为。凡桂枝汤适应症多为素体气虚阳虚营卫不和之人。古人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则知凡阳亢之人不可用桂枝汤也。桂枝汤证患者之舌质必淡,苔薄白而润,脉缓。如脉弦滑有力,舌红紫苔黄者绝不可用。桂枝虽无发汗作用,但有通阳活血之功,也就是说能扩张血管,特别能扩张体表的血管。能温振心阳,有镇静,镇痛与安眠的作用。 桂枝汤加瓜蒌即为瓜蒌桂枝汤;加黄芪即为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即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龙骨牡蛎即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黄芩即为阳旦汤;桂枝汤的加减运用很多,可见桂枝汤是仲景和后世医家的常用方,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 麻黄汤解风寒之表 咳喘身痛肿胀可消 麻黄汤解寒邪之表医尽知之。经方实验录一书作者近代经方大家曹老前辈常一剂愈病。忆1981年冬在农村曾治一男,年四十多岁,患风寒感冒,服用感冒药及安乃近片等药数次不效,亦不发汗,仍发热,恶寒,周身疼痛而来求服中药。察其舌脉均为麻黄汤证,视其人体质尚健,乃处以麻黄汤原方,不意患者服药后,家属急来诉说患者高热恶寒更加严重,盖棉被数层仍然恶寒全身发抖,烦请医生快去看一下。我那时年近三十,在此以前多沿用先祖父辈之习俗,治感冒一般均处以九味羌活汤,后阅经方实验录用经方之神妙外感风寒症麻黄汤一剂愈病,故处以经方麻黄汤,不料出现此种情况,考虑后说可能是战汗将要发作,是邪正相争,如能出汗即无妨,随其一同去患者家,约十分钟赶到,见患者在被内仍在战抖,察其舌仍是薄白苔,脉紧数有力,安慰病家说不要紧,多喝点水,马上出汗即会好。病家信之又服开水一碗,约数分钟后汗出而战抖方止。方悟此正是战汗之证。病人先服数次发汗解表之药未出汗,是因为服药后仍然外出而没有避风寒,而导致战汗发生。战汗是外感病程中邪盛正虚,邪正相争的表现,正气胜,战汗之后病转痊愈。正气不支,战汗后气随汗脱,转为虚脱亡阳危候。当时我从未见过战汗病人,心中非常担心,想起前人书上曾有记载服大青龙汤一剂汗出,病家认为有效续服一剂导致大汗亡阳而死之说,心中十分不安,幸病人战汗后痊愈,病家非常信任于我,此例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后数日此病人介绍一女孩年8岁,患急性肾炎,通身肿胀,头面尤为明显。西医用青霉素类抗菌素效不显。察舌淡苔白,脉紧数,诊断为风水。处以麻黄汤合五皮饮。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茯苓皮30克,桑皮10克,大腹皮10克,姜皮3克。嘱先服三剂以观疗效。患女之父去一药店买药,有一老药师七十余岁姓艾老药师说小孩太小如何能用如此大量,将诸药均改为三克与之十剂,说要慢慢服之。患者家长来问并说也觉量太小,恐不能胜病,我说量太小矣,可三剂并作一剂煎服,家长说我已于她服过 了,是三剂并作一剂煎的,服过全身出汗,肿已大消。嘱其三剂并一剂可也,服完后照原方服之,嘱其与药店讲明情况,千万不可再更改剂量,每次取三剂,服后看病情如何再定。后病情继续好转,原方加减服至二十余日全消而愈。 后再阅经方实验录,麻黄汤症中有一段文字,方知麻黄汤用之不易。其论为:“何公度作《悼恽铁樵先生》文中之一节云:“。。。。。。越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继病伤寒殇。先生痛定思痛,乃苦攻《伤寒论》。。。。。。如是者有年,而四公子又病伤寒。发热,无汗,而喘。遍请诸名家,其所疏方,仍不外乎历次所用之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象贝,等味。服药后热势依然,喘益加剧。先生乃终夜不寝,绕室踌躇。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非《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笔书: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草五分。持方与夫人曰:“吾三儿皆死于是,今四儿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以待毙,曷若含药而亡~”夫人默然。嗣以计无他出,乃即配药煎服。先生则仍至商务印书馆服务。及归,见病儿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续予药,竟得汗出喘平而愈。四公子既庆更生。先生乃益信伤寒方。。。。。。书中说以上所引文字,不过廖廖数行。然而以吾观之,其中含蓄之精义实多。时医遇风热轻症,能以桑菊栀翘愈之,一遇伤寒重恙,遂不能用麻黄主方。罹其殃者,夫岂惟恽氏三儿已哉,此其一义也,恽铁樵先生苦攻作寒论有年,及用轻剂麻黄汤,尚且绕室踌躇,足见医学之难。此其二义也”。 此论足以说明医学之难。辨证施治之不易。又前人尤在泾说:“无汗必发其汗,麻黄汤所以去表实,而发邪气。有汗不可更发汗。桂枝汤所以助表气,而逐邪气。学者但当分病证之有汗无汗,以严麻黄桂枝之辨,不必执营卫之孰虚孰实,以证中风伤寒之殊。 加减 按:麻黄汤的发汗解热,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是肯定的。近代药理研究也证明麻黄能通过发汗而迅速解热。麻黄的兴奋中枢,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是明显的,剂量大时尤为突出,故有人畏用之。现代研究单味中药的作用并不能代表方剂组合后的功效,中医也从来没有不加辨证而用麻黄汤的。中医不传之秘主要在量和配伍方面。不同组方与不同的病则效果亦不同。实验证明,疗治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之咳喘,风湿病及水肿病均用麻黄取效。凡此类证状,阴虚者须加滋阴之品,如生地,麦冬,沙参,元参,山药等;血虚者加阿胶,熟地,当归,白芍;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山萸肉,热加黄芩,黄连,知母;外感风热加银花,连翘,浮萍,薄荷,蝉退,在于临证变通也。 西药发汗解表类药如安乃近等有发汗解表作用是明显的,但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则与麻黄相差甚远,更于麻黄汤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且麻黄剂量大小的作用更为关键,量小则起不到发汗解表之功效,量大则有汗多虚脱之可能。观前人有用大青龙汤重用麻黄一剂汗解病愈,而病家认为服药有效而又再服一剂以致大汗出亡阳以至死亡的记载。也有大量麻黄一剂而汗出愈病的病例。故麻黄用量应视病人的体质与病情的需要而掌握,岂可孟浪行事,量大时必要慎之又慎,方为万全。故现代药理研究能代表一般剂量之麻黄,不能代表大剂量之麻黄,更不能代表麻黄汤中之麻黄,不能代表射干麻黄汤中之麻黄的功效,且不能代表桂芍知母汤中之麻黄的作用。何况还有麻黄加白术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之不同呢,所以说中医中药不能用现代医学手段来对待,将中药方剂制成制剂,一概用之,行吗,今天服用行,明天服用还行吗,这个病人服用行,那个病人也行吗,病情是不断变化的,且人又与人不同,岂能像西药制剂一样呢,固然,治慢病之制剂可以,治急症难病,顽症是绝对不行的。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精神是不可丢弃的,需要我辈继承发扬和光大的。 白虎汤一剂退高热 虚加人参并治温疟 1985治友人李炳占之妻高热数日,西医输液三日,输完则退,不数小时又高热,如此者已三日而来求治,问中医能否退热。视其舌红苔薄黄,脉数。当为白虎汤证,回答其可一剂退热。为其处白虎汤方。生石膏90克,知母18克,生山药30克,党参30克,元参20克,炙甘草10克,白茅根50克,大枣五枚。嘱煎为五杯,每服一杯,分数次服完。次日其妻来说热已而未再发,说你李哥让我一次服下,说是你说的,我连服了五碗,可把我胀坏了。我说是让你分为数次服的,没让你一次服下去的,幸而没什么事。 后当地疟疾流行,我也被感染。初始恶寒后则发热,服感冒药则愈。隔日又发,方悟是间日疟也。又隔日早上注射奎宁一支至中午未效又发,思之当中西结合方可。再隔日早上先注射奎宁,后服柴胡汤一剂方才未发。本以为愈矣。时当秋季。当地一老年朋友告知我说本地人犯此病不可服食秋后的南瓜,服则犯此病。我惎疑之,故意服食南瓜数日并未发病。不料又过了数日突然恶寒发热,第一日仍以为是感冒,服些感冒解表药则热退。不料隔日又发热,明白是疟疾病又发也。后隔一日早上又先注射奎宁,继服柴胡汤,满以为是愈此病的最佳方案,可一次治好,谁知竟不见效。至午则高热,并意识不清。至晚上方退热。思之上次为寒热往来,此次为为但热不恶寒,无怪服小柴胡汤不效。当为白虎汤证。后日当服白虎汤以治之。哪知未等到后日,第二天中午则又高热。原来间日发,今则为连发以至如此。乃急服大剂白虎汤并加党参,生山药,元参,白茅根,煎成分数次服之,次日高热未发。唯精神不佳,不能入眠,服西药安眠剂方能入睡,数日方始恢复。此病至今记忆尤新。 加减 白虎汤在多年前西医输液未普遍应用时最为常用,我在临床上常用之。初学医时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受其启发甚多。张锡纯老前辈人称张石膏,其用生石膏和白虎汤,以及白虎加人参汤可谓神矣。其用生山药以代方中梗米我必用之。其主张虚加人参,妇女产后以元参代知母,我则不去知母再加元参,以增滋阴退热之效,并师其意再加白茅根,热重再加西药安乃近片等退热之品。惟量大时须多煎分次服下方可。我对此类病人常告知用此方分次服之,就好像西医输液一样相似。西医肌肉注射青霉素一次注射80万单位而已,而输液则可用至600万-800万单位,因为是缓慢输入的。中医用大剂白虎汤也是如此,分数次服下也像西医输液一样的,也是为了使药力常继。西医是补液加消炎,不过名称不同,中医是滋阴即是补液,如此而已,而且价格便宜,效果并不慢。而在用白虎汤时,必加人参或党参,阴虚明显者或加北沙参或西洋参再加元参,白茅根,生山药代粳米。生石膏量则最少30克,多则为90克或至120克或更多,惟须多次分服而已。张氏说白虎汤常用之,而承气汤一年也难用一次诚为可信。其遇承气汤证也往往用白虎汤加味而治之,因大承气汤用不对则有伤人之虑也。其变通用方药实是从经验之中得来,我辈当熟读之,方能用之得心应手。 而《经方实验录》之作者,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对白虎汤亦常用之。其论不可不读:“桂枝汤为温和肠胃之方,白虎汤则为凉和肠胃之方。桂枝证之肠胃失之过寒,故当温之,温之则能和。白虎证之肠胃失之过热,故当凉之,凉之则亦能和。和者,平也,犹今人所谓水平,或标准也。失此标准则病,故曰太过等于不及,犹言其病一也。桂枝汤证肠胃之虚寒,或由于病者素体虚弱使然,或由于偶受风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汤证肠胃之实热,容吾重复言之,或由于病者素体积热使然,或由于由寒化热使然,或竟由直受热邪使然, 或竟合诸因而兼有之。来路不一,证状参差,而医者予以方,求其和则同。方药不一,而方意则同。桂枝汤有桂芍以激血,生姜以止呕,同是温胃。白虎汤之石膏知母同是凉胃。大枣免胃液之伤,粳米求胃津之凝。余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肠,防其下传。两相对勘,一无循形。” 按:张锡纯氏用生石膏治温热,且常合用西药阿斯匹林,治湿热常于滑石合用,用治热病下痢,疟疾病实热亦用之。又用治脑漏,即现代称之鼻窦炎,治风湿热病之红肿热痛与阿斯匹林合用。且用于内伤,眼病,痔疮,气管炎,哮喘等热病。我辈临床实验经验多年认为,白虎汤既能治细菌感染之炎症,也可治病毒感染之炎症。无所谓细菌性炎症,无所谓病毒性炎症。生石膏为凉性之品,用于清热并不等于消炎,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为温药也未必不能消炎抗菌。现代医学用单味药理检测,往往认为没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岂不知中药方剂组合在一起的神妙。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也辨病。一种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可能出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西医辨病用药,何尝不是细菌用抗生素,病毒则用抗病毒药物。甚则抗生素与抗病毒药同用。脱水则补水,失血则补充血。而中医治则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种方法。西医辨病细菌性炎症需用抗生素,病毒性则用抗病毒药物。而中医如简单地应用白虎汤消炎退热则失去中医的精髓所在。白虎加人参汤,桂枝白虎汤即是为表里寒热虚实不同之病情所设,临证还需视其体质之强弱而确定用量之大小。西医诊为炎症,中医不应受炎症的约束,认为西医炎症用消炎药,中医用清热之白虎汤则不可。临床辨证为白虎汤证即用白虎汤,虚即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故我在多年应用白虎汤时,往往师张锡纯前辈之意,虚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再加元参,白茅根,大剂分服,屡用屡效。 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清热之功效是肯定的。大量报道用于治疗流行性脑炎可作证明。且又不仅限于外感发热。糖尿病口渴多饮期用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报道也是事实。个人经验认为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用于发热病人的指征表现为舌质红,苔白薄腻或薄黄者疗效较好,如苔黄厚或干燥者,可加瓜蒌仁30-60克,其效果确切。量大时可替代大黄及承气汤。 大承气汤攻下重剂 救热存阴逐邪泻实 1980年治一冯姓老者,年约六十岁,腹痛不大便已五日。察舌紫苔黄燥,脉滑有力,腹部胀硬拒按,老者甚为恐惧,为处以大承气汤加蒌仁甘草,以其年高再加党参,嘱服一剂,后果矢气通便通而愈。后一壮年男子来询,问火牙痛用大黄三钱,为何大便不泻而疼亦不止,看其舌苔黄燥,给大承气汤一剂,次日来说腹泻五次牙痛已止。并问为何自服大黄三钱不效,而服此数味则如此厉害。答其原因在于一味大黄和数味药组合的作用自然是不一样的,单用大黄没有气分药之所以不效。大黄少用之可以开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解自明。 古代中医以攻下法名于世的当为金元时代之张子和。温病学家吴又可,吴鞠通等。并创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护胃承气汤等。近代名医经方大家曹颖甫善用诸承气汤以一剂愈病,我辈欲用承气汤者,当细读经方实验录一书。 书中曰:“若求大承气汤之全部症状,当为:一,大便不行,腹痛拒按,此以胃中有燥屎故也。二,阙上痛,内经以阙上属喉间病,此概以气色言之,若阳明燥气上冲及脑,则阙上必痛,其不甚者则但胀耳。三,右髀有筋牵掣,右膝外旁痛,此为吾师所独验而得之者。四,脉洪大而实,然亦有迟者。五,日晡潮热。他若舌苔黄燥厚腻,大渴引冷,当在应有之例。然则不过言其常耳。知常达变,乃可与言大道。吾师善用诸承气汤,历年治阳明实证,十九全愈。吾师之用药也,柴芩姜附,悉随其证而定之,绝不似世之名家,偏凉偏热,以执一为能事者。余敢曰:凡仲圣所称某某汤方之云者,此皆一剂知,二剂已之方也,倘能药量适合,则一贴愈病,原属平淡无奇之事,安足怪者,而伤寒论中之阳明病占全书篇幅四之一, 于承气汤反复推论,其详备明确远出三阴诸方之上,然则硝黄之用,复有何疑者,阅者能明此旨,是为知吾师者,是为知仲圣者。” 按:诸承气汤用之得当,确可一剂愈病。历代名家用于脑病症状者屡见之。现代所称温病用诸承气汤范围更广。温病大家吴又可其论超拔非凡:“应下之证,见下无结粪,以为下之早,或以为不应下之证,误投下药。殊不知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必俟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搏,变证迭起,是犹养虎遗患,医之咎也。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或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后行哉,” 西药中用 此论可为承气汤用于温热病的准绳。且不必拘泥于承气汤原方,温病学家所创之诸承气汤均可对证选用。本人经验增液承气诸汤较为稳妥。与现代西医之抗生素输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临床上辨证为湿热症状者,西医必用抗生素,重症则数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与中医之经方验方数方合用并无区别。经验认为湿热证凡舌红紫赤,苔黄或白腻者,西药以用青霉素与头孢和磺胺类药较为有效。舌质淡苔白润者则以氧氟沙星药及氨基甙类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类较为有效。而舌紫苔薄类患者则以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疗效较好。本人运用中西结合有年,一直致力于中西结合。认为中医采用西医之检验诊断不无益处。深圳一友人之子年四五岁,每感冒,告知深圳气候偏热,宜服维C银翘片。夏日其母带去游泳,回家后咳嗽不止,给服银翘片不效,来电告知此为浴水受寒,肺气为寒所束,服西药安乃近片半片,后果服一次即咳止。其说原来其中有如此奥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也。并告知此证如服安乃近药片不效是为重症,当服中药小青龙汤方或三拗汤方可也。 经方实验录中姜佐景曰:“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而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其肠结轻,可攻补兼施,所谓和之者,是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亦用和法,即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者,当用下法,又曰攻法,即为大承气汤证。实则三承气汤方对于麻桂葛之汗法,及白虎汤之清法言,皆可曰下法也。” 又按:在临证时,中医辨证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可用西药退热药如复方阿斯匹林等,轻证自可痊愈。病情入里均可加用西药抗生素如头孢类。病情再重可加液体疗法当可治愈。无数患者观察,舌紫苔腻患者,经大量抗生素输液治疗后,其舌紫苔腻症状均见消退。与中医用白虎汤承气汤后的表现是一致的。其中有的患者用西药抗生素输液治疗效果欠佳者,西医认为是患者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或是有耐药性,或是病毒性,需做进一步检验等等。而中医中药则不论其是病毒还是病原体,还是细菌,有麻黄汤证当用麻黄汤,桂枝汤证当用桂枝汤,大承气汤证当用大承气汤。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治一重症温疫患者高热神昏,急促之间取药不急,嘱病人服大量凉水,不多时汗出身凉面愈。开封一老中医治一妇半夜虚脱,无处取药,适逢患家小孩小便,急令用童子小便热服之,不一会病人即苏醒也。对证时,凉水,童便也是良方良药也。我早年治一老者肺结核低热咳吐痰血用对证方效不速,嘱其加用童便煎药其效特佳。服三剂患者即感觉病大好了。早年曾治一食道癌患者,用《本草从新》作者吴仪洛所论治此病用白马尿,患者说没有白马,用驴尿行不,让其用之煎药,服用近月可以进食,病已大效。无奈有人说此方不科学,不卫生,让其去大医院开刀手术,其去大医院后,医生说病已晚期,开刀不行了,后过了二月又来求治,视其面色黑暗,已不能进食,只能进流食,便结如羊夭,告知已无能力矣。患者痛器流涕,悔不该听他人之言误已之性命也。仲 景方书及古方书早已有载,医者不知用,或不屑用之罢了。曾见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先用青霉素不效,后用先锋又不效,再用克林霉素加用激素方效的大有人在。此于中医先用桑菊饮银翘散不效,后用麻杏甘石汤白虎汤不效,再用承气汤方效者也屡见不鲜。观经方实验录经方大家曹老先生处方时,为怜患者贫穷一次开麻黄汤与承气汤于一张处方纸上,患者不识字一次取二方服之一剂即愈之。我辈医者何时能达如此水平,当终生努力之。 话单方穿山甲新用 扁桃体炎屡见奇功 近代医生治感冒,习俗用速效伤风胶囊等感冒制剂,用抗生素加用激素,发热重者加用输液疗法,效者固然很多,不效者亦不少,这即是不详加辨证,有的医生一测体温有发热,即开处方用药,造成药物大量浪费,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看一感冒花费一百多元数百元的大有人在。我在看此类病时必要先察舌脉,辨为何症,再议何方对症方可处方用药。我的经验是现代人风热感冒比较多,多以发热,咽痛为主症,兼症为咳嗽,头疼头晕,周身不适者多见,常以银翘散,桑菊饮加减合用之,咳嗽重加杏仁,贝母,瓜蒌花粉等药屡用有效。见有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及咽喉发炎者,往往难以速效,我常在此处方基础上加用炮山甲,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 2005年治一友人之子四岁,从小感冒则扁桃体炎症发作,发热,咳嗽咽痛,轻则数日,重则十余日,屡次输液打针服药方可退热,不数日又发作,稍不注意受凉则发作。察其舌光剥无苔,呈地图舌,舌质紫红,多汗,食少,咳嗽,辨证为阴虚火盛。复受风热外感,幼子苦于服中药,先处以西药克林霉素磷酸钠,病毒唑输液,中药处以桑叶片30克,桑椹子30克,炮山甲5克研粉装胶囊一日分三次吞服,一日热退,停用西药,单服用单方桑叶水并炮甲至月余,其孩子调皮不愿服桑叶水,乃断续服用。后察其扁桃体消失,半年未再发作。偶然有受凉发热,扁桃体亦未再发炎,服用小儿感冒退热类冲剂即可。面色转红润,多汗早止,地图舌则于感冒时仍有出现,但没有原来明显严重而已。嘱仍服用中药单方,后说桑叶水服了月余再不愿服。只得嘱其间断服用炮山甲胶囊以巩固之。一年多仍未发作扁桃体炎。感冒发作亦大为减少。 穿山甲性味咸凉,功用主治为消肿溃痈疗疮肿,通经下乳,风寒湿痹,解热败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穿山甲:“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癥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闭塞,心腹疼痛。苦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疔疮初起未成脓者,余恒用山甲,皂刺各四钱,花粉知母各六钱,乳香没药各三钱,全蜈蚣三条。以治横痃,亦极效验。其已有脓而红肿者,服之红肿即消,脓亦易出,至癥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 按:此论诚为可贵,我在临床上凡此诸证均加用山甲作为向导,确有立竿见影之功效,不用山甲则其效不佳。以前有人报道皂角刺15克水前服治扁桃体炎,我曾试过多次,有效有不效。究其不效原因可能为皂角剌性温,入气分而不能入血分,故对此病之偏热症状明显者其效不佳,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改用或再加用山甲后效果很好。山甲之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效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先生经验之谈,验之临床,方知确有效验。我在临证时遇有山甲适应症,无不放胆用之,或在组方中加用之为向导,或单用之,可谓屡用屡效。如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男性病前列腺炎,妇科输卯管不通,子宫肌瘤,卯巢囊肿,痛经闭经,便秘,心胃疼痛,各种结石病,痔疮和各种疮疡肿痛,肝硬化,肿瘤癌症等,加用之以为向导,确有殊效。 横痃:病名指梅毒发于腹股沟者。 羚羊角治脑膜炎症 高热惊厥速刺十宣 羚羊角治脑膜炎,经方实验录曾论之。而且价值较高且真品难得。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氏亦常用之,且自创一方名甘露清毒饮以代之,称其药力不亚于羚羊角,且有时胜于羚羊角。方为白茅根180克切碎,生石膏45克轧细,西药阿斯匹林片半克,二味煎汤送服阿斯匹林片。经方实验录载恽铁樵治王鹿萍子患脑膜炎,用羚羊角犀角奏效。先贤何廉臣倡紫草大青叶代之犀角,多有报道水牛角升麻亦可代之。。我在临床上治血分热重常加用紫草,大青叶,水牛角,升麻。验舌质色紫红赤尖边有红紫瘀斑者每收佳效。 1981年夏秋之季在农村行医,治一名二岁男孩,来诊时高热惊厥,因条件所限来不及化验,病孩已呈昏迷抽搐状态,病家惊恐慌乱,情急之中一老者提醒我说,李医生你不是会针法吗,快给他扎呀。我当时也是初次遇到如此重症之高热惊厥患儿,被老者提醒后速取针为患儿先针合谷双穴,太阳穴双穴抽搐不止,又取三棱针刺患儿双手十指尖名为十宣穴刺之出血,患儿抽搐方止,呈喷射状呕出食物约一碗,热退身凉而醒。古人云,食积伤风,大闹天宫当为此症,又称急惊风。后处以张氏验方甘露清毒饮加味煎汤代茶饮之而愈。此患儿家长亲友表示感激不尽,并广为宣传,说李医生针法如神,一时有不少患者前来求诊。其实我当时确未治过如此急病重症,心中毫无定见,颇有慌乱之感。幸遇老者提醒催促用针,实有被逼上梁山之感。以前针炙治病仅治一些慢性疾病如腰腿疼,风湿病,胃痛腹痛等症。但针刺十宣急救的常识是学过的,只因一时情急,手足无措而已。 后至1986年夏秋之季,当地乙脑流行,许多小儿发高热多日不退。我当时忙于诊治,我的儿子时年二岁多亦被感染,先一日发热不高,为他服用西药退热,不意第二天上午突发高热并惊厥,测体温竟达到42度,夫人惊恐之际哭着说赶快上县医院吧,我叱之说此病如此重,来得及吗。一边嘱其给孩子注射退热针,一边速取三棱针为刺十宣出血,约数分钟后抽搐止,热退身凉,余热亦服甘露清毒饮加紫草大青水牛角升麻数剂而愈。后我向妻子说当时好多患儿及家长均在,如果我自已的孩子都不能治,还能给别人治吗,我因有过上次经验,故而虽然紧张却不致慌乱。 有数位患儿家长当时也被吓出汗来,说李医生你真胆大,也不怕你孩子疼。我回答说我以前治过一个小孩也是此病,经我用针刺血治好的。虽然疼一些,但效果是很好的。后隔数日有位患儿家长说,听人说你治你的孩子发高热惊风很快就治好了,怎么你为我的孩子治几天还未好呢,我回答说我的孩子高热惊厥比较严重,是我用针在十个手指尖放血治好的,你愿意让我给你的小孩扎针吗,回答是那太受罪了,舍不得。我苦笑说我也舍不得,没办法的办法了,送大医院怕来不及啊。现在的小儿大都姣生惯养,服中药一般很难接受,针刺放血也是非不得已而为之。幸甘露清毒饮药味不太苦,一般小儿还可服下。我常照书中所说嘱病家煎好后分数次频频喝下,以微似发汗为佳。 按:羚羊角之功效历代医家均有验证。而张氏之甘露清毒饮代之也确有其效,再为现代中西医结合如用之得当,其效果当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在清热作用之时并有透表之功,可托毒热外出而无寒凉之鄙。 发热喘泻阴虚难医 滋阴清燥汤可救急 滋阴清燥汤,乃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治温病方中的一个方剂。组成为:“滑石30克,甘草10克,生白芍12,生山药30克。方治温热病表证已解,病人或不滑泻,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频吐痰涎,确有外感实热,而脉象甚虚数者。或余热未清者,亦可服用此汤。方论说大抵医生遇此症,清其燥热,则滑泻愈甚;补其滑泻,其燥热亦必愈甚。惟此方用山药以止滑泄,而山药实又能滋阴退热;滑石以清燥热,而滑石又能利水止泻,二药之功用,相得益彰。又佐以白芍之滋阴血,利小便,甘草燮阴阳和中宫,亦为清热止泻之要品。汇集成方,所以效验异常。愚用此方救人多矣,即势至垂危,投之亦能奏效”。 张锡纯氏以擅用石膏以治伤寒温病而闻名于世。所治伤寒温病诸方皆离不开生石膏,而所拟此方独用滑石确有深意。近代随着西医西药及抗生素的大量运用,生石膏及白虎汤用之渐少,而此方在临床上却仍为常用,尤其是婴幼儿。小儿患此证很多,发热,咳嗽,泄泻。西药打针输液小故而求治中医者比较多。临证时只要辨证为温热证,处以此方,煎成后分数次频频服下,往往一剂见效,一般三剂则愈。屡用屡效。且本方药味甚淡,小儿易于服下,婴儿则装入奶瓶内频服之,临证视其发热重,则滑石加重至30克,泄泻重则山药加重至120克。但一定要嘱煎汤数杯,分数次频频服下,颇似西医输液,使药力常继,而不致伤胃肠。清其温热而不伤阴,可谓稳妥。 论本方以滑石山药为主药。本人认为张氏于用石膏之外,用滑石,用山药则更为精妙。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滑石解中论滑石曰:“滑石色白味淡,质滑而软,性凉而散。《本经》谓其主身热者,以其微有解肌之力也;谓其主癃闭者,以其饶有淡渗之力也。且滑者善通窍络,故又主女子乳难;滑而能散,故又主胃中积聚。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以大滋真阴药中(若熟地黄,生山药,枸杞之类)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致为滋阴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于甘草为末(滑石六钱,甘草一钱名六一散,亦名天水散)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于赫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土狗(蝼蛄)研为散末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少加滑石以代苓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地黄汤中以代苓泽而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苓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加减 此论滑石甚为精僻,可谓善用滑石者也。受此论启发,我在临床上多用滑石,不论外感内伤,凡阴虚有热之证皆加滑石。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阴虚内燥而致小便不利者必用滑石。现代人尤其是南方之人阴虚内燥者较多,故滑石大有用武之地,唯怕其致泻必加山药而已。辨证时视其燥热重则滑石多加,燥热不重则少加,虚甚者则重加山药。治温热在此方基础上风热重可再加蝉退,金银花,连翘,咳加杏仁,贝母,有痰加蒌皮蒌仁,半夏竹茹,阴虚明显者加沙参表冬生地元参类药。气血瘀滞症状明显者合用血府逐瘀汤,阴虚而毒热明显者加用黄连,羚羊角,水牛角,升麻,白茅根以清血分火热而不致伤阴,可谓万无一失。 2005年在深圳治一女三十五岁,医院拍片透视均诊为肺结核,而她服用治肺结核之西 药则不能忍受,以致不能饮食,无奈停服西药。经人介绍来求诊,并问中医能否治愈肺结核。答曰可以治愈。试服一周即可有效。并宽慰患者病刚初得,现在只用西药也可治愈。患者说医院说要服半年为一疗程,哪能行啊,才服十多天就已受不了。问其症状则咳嗽有痰而干,午后潮热,咳嗽有白痰,时有头痛鼻塞,食欲一般,略有乏力。察舌质红紫边尖有红斑点,苔薄黄腻略为干燥,脉弦而左关有力。据此症状,既非肺痈,亦非肺痿。其舌紫苔黄腻乃外感湿热之明征,舌尖边紫红斑者,脉左关弦而有力是为肝经之火偏盛。肺属金,肝属木,金病不能镇木,前人所谓肝木撞肺是也。其人服用西药胃肠不能耐受足以证明肺本阴虚,西药清火解毒消炎尚且不能忍受,如用中药清热解毒恐亦不能耐受。观其午后潮热则阴虚内燥之征明显。此病为素体阴虚内燥,肝火偏盛,复感温热所致。徒用养阴,则湿热火毒何以清之,专用清热解毒阴虚内燥之体何能忍受。处以滋阴清燥汤,以其仍有外感风热,故加蝉退,白茅根,金银花,又加黄芩黄连羚羊以清其火,瓜蒌花粉桔梗以化其痰。服一周诸证均减,舌苔黄已祛,阴虚火燥之征更为明显。乃清火解毒之药减量,加沙参,生地,麦冬以滋阴。加减服用二月余,医院拍片示结核已愈而停服中药。 张氏引用清代名医徐灵胎论治肺结核,称之为治肺痈之准绳,录之以备参观:“治肺痈„„集唐人以来验方,用清凉之药清其火,滋肺之药以养其血,滑降之药以祛其痰,芳香之药以通其气,更以珠黄之药以解其毒,金石之药以填其空,兼数法而行之,屡试必效。” 按:此症为肺结核之初期,其肺阴虚燥热与肝火滞结,再兼外感温热之邪胶着,故需滋阴润燥与清热解表之药共用在先,清凉滋阴之药始终用之,终不离滋阴清燥汤之义,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能得心应手。在短期内治愈肺结核重证也。 2005年于深圳治一小儿四岁,屡次发热,咳嗽,大便不成形,食少纳呆,脘痞腹胀,咽喉及扁桃体每发热必发炎,每次发热均需输液打针服药数日方愈,不久又发。察舌红紫苔薄,阴虚燥热复感温热之征明显。乃处以西药克林霉素磷酸酯0.3加入250毫升液中输注,告知家长病儿乃阴虚内燥之体,建议用中药调理。家长说此儿四年来几未断过药,已花去数万元,而仍然是此体质,中药行否?嘱其服三剂,可加白糖服之。后此病儿服一剂则诸证均退,三剂则愈。后有发热咳嗽咽痛则以此方为主均效。在临床上凡发热腹泻之小儿,均处以滋阴清燥汤三剂,往往一剂热退泻止,三剂可愈,屡用屡效。惟湿热重须滑石重其量,或再加蝉退或更加羚羊,泻重则山药加重可至120克。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加内金以防山药之滋腻即可。 当年在深圳治一东北女性二十八岁,患肾盂肾炎五年,久治不愈,屡屡发作。察其体质尚可,舌紫红苔薄黄,每于劳累或生气时则发作。典型症状为小便时尿道有灼热痛感。,白带有但不多,并时有腰痛。询问其月经正常,结婚五年余,婚后不久即流产一次,即患上此病,至今未敢再怀孕。其夫说五年来我们打工的钱全花在此病上了,我现在看到医院都害怕了。因其体质胖壮,症状不太明显。疑其患有支原体尿道炎,患者说不会的,我此病治了五年,都是按照肾盂肾炎来治的,查验小便有白细胞阳性。西医诊断肾盂肾炎相当于中医之淋症。而中医之淋证有五淋,视其症状当属热淋。岳美中老师治肾盂肾炎用经方猪苓汤原方有特效,而此证既有阴虚燥热,,且其长期治疗抗菌消炎药已用过不少,思之久病必有瘀,猪苓汤原方恐难胜任。乃处以滋阴清燥汤,方中白芍重用90克,合血府逐瘀汤服用二周,服后来诊诉症状大减。但尿检白细胞仍有阳性。又与上方加生内金20克,炮山甲10克,服至三月,发作明显减少,偶有发作但尿道灼热感很轻,一会即消失。尿检仍有白细胞阳性。我辞其另请高明,患者不愿,说我相信你,你要想法与我彻底治好。对病人说,我给你用几味中药制成散剂,你可用温开水送下,再治一个时期,如再不愈,你夫妇必须做支原体培养,患者答应了。乃处以滑石,生蒲黄,生内金,山甲各等份,制为散剂,每天服三次,每次十克。患者服此方二月,症状又减依然有发作,但间隔时间延长,二月内偶有一二次小发作,数分钟即止。疑其夫妻有支原体交叉感染,患者说五年来我们一直采用避孕措施,性生活都带安全套。我说如有支原体间接也可传染,衣服,被子,便盆浴巾均传染。坚持让患者做支原体培养。二天后培养显示支原体阳性,其夫 亦令其培养前列腺液支原体亦为阳性。白细胞+,卵磷酯小体++。告知患者数年来你一人治疗,你夫体质健壮,从未想到有支原体,所以一直未能治愈。慢性支原体尿道炎属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可导致尿道狭窄。我一直给你用活血化瘀,清火滋阴之药,你现在气血已畅通,加用治疗支原体之西药很快可愈。后处以西药大观霉素每天4克,肌注,红霉素片每日四次,每次0.5克,治疗二周,因其身高体壮,故可用此量,二周后夫妻支原体增养均为阴性而告治愈。其夫除用大观霉素4克肌注外,另加用前列腺局部注射川参通注射液组合克林霉素磷酸酯0.6每日一次,连用十二次为一疗程,停药二十天后检验前列腺液均为正常,支原体亦为阴性。按此病治愈费时过长,分析原因其一病程长达五年之久是一,导致气滞血瘀夹热阴虚内燥,即西医认为尿道狭隘之形成。其二如早做支原体检验夫妻同治,定不会疗程如此之长几近半年。幸患者深信不疑,坚持治疗,终获痊愈。 按:以本人以验,现代人生活习俗如此,阴虚火盛之人较多,故滋阴清燥汤用之较多,此方亦为增水行舟之法也。若病重之人可再加清热解毒之品,也不致有阴伤之虑。 胃肠诸病用五泻心 去渣再煎混沌汤稳 仲景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广泛用于急慢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胃痉挛,胃出血,肠炎,上消化道出血,胃癌等症。半夏泻心汤主治脾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致心下痞闷,干呕,肠鸣下利,舌质湿润,苔黄白滑腻而不干燥。生姜泻心汤治水热互结胃脘痞满,主症为腹中雷鸣,干噫食臭;甘草泻心汤主证为痞利俱重,心下痞满而硬,下利频作,完谷不化。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心下痞满并见心胸烦热,热毒较重,其舌质紫尖边有红斑,苔黄白腻干燥。附子泻心汤为邪热壅滞心下痞满,而兼阳虚恶寒肢冷。 早年在临床上用诸泻心汤时,于煎服法并未在意,以致时有患者服药后反而有胃脘不适疼痛之感。后读岳美中老师强调去渣再煎之义,是用以协调药味,达到和解胃气之目的,也就是说去渣再煎可令药性绵和,使胃肠免去刺激易于接受。煎服法是水八杯,煎至四杯,去渣再煎至二杯,一日分两次服。岳老认为去渣再煎是仲景和解剂独具匠心的创作。试论胃肠病患者本来胃脘不适,如再服用大量之中药汤剂,难免不能承受。后再用诸泻心汤时,必交代病人务须去渣再煎,且不可服多,每次一茶杯即可。此后即很少有患者反应服后不适。 曾治一张姓老者年六十岁,肠出血住院,每日大便数次,十余天症状缓解,仍胃脘痞满,夜不能眠而来求诊,说你给我开一剂中药,如服后感觉舒服,明天我就出院。住院每天花钱太多。察其舌脉均为半夏泻心汤症,为开一剂并嘱煎药一定要去渣再煎。方为:红人参10克黄连3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3克半夏10克第二天病人带着住院的用物来说,我昨晚服药后即能安睡,真是对症一口汤啊,我住了十几天院,花了二千多元,还是难受,不能好好吃饭,睡觉也不好,中药真是神奇啊~早上我就办了出院。后又服半夏泻心汤原方九剂全愈。 2000年治一王姓患者,年三十岁,患慢性结肠炎八年,久治未愈。经人介绍来诊。其反复发作,食油腻物及凉物更为加重,患者消瘦,乏力困倦,症状是每日腹泻七八次,或十余次,有时呈黄色稀便而臭,有时则完谷不化,更有时腹痛泻下脓状物,腹时有疼痛服药则好转,稍不注意则发作。患者诉说服何药开始均有效,但终未全愈。医院检查多次均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近来服补脾益肠丸数月,开始数月效果很好,不意最近月余又发作,日泻七八次,再服则毫不见效。视其舌质紫而暗淡,苔白腻滑而略燥,舌尖布满紫红色班点,肪弦硬。面色苍黄,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初诊认为是泻心汤症,许以一月可治愈。处以半夏泻心汤原方再加生姜,并嘱去渣再煎,服至九剂,效果明显,大便日减为二三次且 仍不爽,服至十五剂大便仍不成形。细问其大便仍粘腻,偶而仍有腹痛并脓状大便。忆起裘沛然前辈所著一书《壶天散墨》中曾论及混沌汤治痢疾重证取效,思此证肠中当有湿热瘀浊积聚,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满,寒热错杂之症。本病人应当有热毒结聚,其舌质淡暗又是阳虚明征,其有热毒结滞须加用通泻之药,其阳虚当加助阳之品,其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消化不良又当用补益之品。观其以前服用消炎类药见效,服补脾益肠丸也见效显见是病情复杂而用药不够全面。半夏泻心汤有人参补气,芩连清热除湿,半夏干姜生姜化痰宣泄水气,惟其毒热结聚似嫌药力不足,加用苦寒通泄之药又恐伤其阳,当师混沌汤之意,加大黄三克同煎不用后下,制黑附片十克亦不先煎,竟是五个泻心汤方药合用的混沌汤。平日习惯用附子即加生姜,半夏泻心汤加大黄即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泻心汤共用岂不是一混沌泻心汤么,患者服三剂则效果明显,又服六剂则为每日大便一次几近正常大便,。坚持服至三十余剂病方全愈。 2005年治一陕西汉中李姓女,年五十八岁,经亲友介绍询问,诉说其身高有一米七,因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结肠炎,现体重只有七十市斤了。每日吃饭不多,但腹痛则大便日七八次,有时泻为完谷不化,有时则稀便,且心脏也有问题,心慌气短,不能劳作,在汉中及西安经医无数,治了数年,终未收效。病人远在数千里之外,电话中交谈后,知其为半夏泻心汤证,但其病程日久且又有心脏病,故处以半夏泻心汤方,合用血府逐瘀汤嘱服一月。 方用:红人参十克,黄连三克,黄芩六克,干姜六克,炙甘草十克,半夏十克,生地十克,当归十克,川芎十克,桃仁十克,红花十克,枳壳十克,柴胡十克,川牛膝十克,赤芍十克,桔梗十克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嘱其可经常电话联系,如果有效最好能来诊。 一月后患者来深,诉服药有效,食欲稍增多,现大便日仍三四次,时有腹痛。视其极消瘦,面黄,气色晦暗,舌质淡暗,苔则黄白略干燥,脉弦硬,仍以二方,加生山药三十克,生内金十克,加减服至一个月,每日大便改为一次,方始带方回汉中。三天后患者来电说,到家第二天则又开始每日大便三四次矣。思之汉中与深圳气候不同,嘱其加黑附片十克,三日后即恢复正常至每日一次,患者坚持又服三月,感觉越来越好,食欲增多,又过半年后来电表示感谢,说自已体重增加了十几斤,已和好的人一样了,说大家都看不出我是有病的人了,药还在间断服呢。嘱其药还需服,可取药十剂打成粉,用水送下,每服六至十克,日服三次以巩固疗效,其再三表示感谢,说是救了她的命也。因地不同,一味黑附片的增加其效则完全不同,是半夏泻心汤合用附子泻心汤了也。一年后患者病已全愈,能操持家务,带外孙,与好好人一样,托人送来锦旗一面,上书:名医风范 至此方思近代医界名宿程门雪前辈青年时曾治一慢性腹泻患者,用调理脾胃法,诊断处方颇为对症,患者久服终不能效。后患者携其方求诊于王仲奇先生,王仲奇先生当时驰名与海上,是程老之前辈。病人向王老详述了病情,诊毕后索取程所处之方,凝思片时,忽昂然提笔在程的处方之上写了批语:“此方可服,再加蛇含石四钱。”随即把原方交给病人,病人未便多问,只得把原方带回试服再说。出乎意料的是,这张屡服无效的方子,仅仅加上一味药,只服数剂,多年的宿疾居然痊愈了。病人喜出望外地来告程,程亦惊异不置。深慕王老先生之医术的精通,欲设法拜王氏为师,后未能如愿,但程老虚心请教的精神是令人欣佩并值得我们学习的。 考蛇含石其性为收涩之性,于调理脾胃之方久不效时加之即效,实乃王氏医学精通之举。我所治李氏女慢性胃肠病在深服方则效佳,回汉中则不效,加黑附片一味即效,是因地不同则效也异也。泻心汤合用血府逐瘀汤者,是其病久必有气血瘀滞,且又有心脏疾患故加之也。泻心汤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胃肠病颇为对症,再加疏通气血之血府逐瘀汤更为合拍也。 近代上海名老中医裘沛然老前辈在其<<壶天散墨>>一剂混沌汤一文中论曰::“这里,试列举休宁名家孙东宿氏所用的一张混沌汤治痢取得捷效的病案:他诊治一痢疾病人:大发寒热,寒至不惮入灶,热至不惮下井,痢兼红白,日夜八十余行,腹痛恶心,神气倦甚,见 洪大脉,面色微红,汗淋淋下,病已二十余日,他医屡治愈剧,东宿为用石膏,知母彻热,桂附,炮姜散寒,人参,白术补气,滑石,甘草解暑,仅一剂而苏,三剂全愈。其汤名混沌,盖取凑集阴药阳药于一方之意。此即擅用兼备法治疗他人莫能措手的重症痢疾而得迅速奏效的一个例子。裘老又说:曾记我早年也治疗一痢疾危症病人,一日痢下数十次,赤白相杂,腹痛,里急后重,病延二旬,中西医历治无效,已不能进食,神识昏糊,脉微欲绝,四肢厥冷而痛痢不止,其病已濒危殆。予为处一方,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补骨脂,白术,甘草补气温肾,黄连,石膏,黄柏,白头翁,银花清热燥湿,阿胶,熟地,当归补血,大黄,枳实,川朴攻下,诃子石榴皮收涩,龟板,鳖甲滋阴。竟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兼备之方,可称混沌而又混沌。该病人服上药后,次日即痢止神清,腹痛亦除,脉转有力,胃思纳谷,仅二剂而病痊。如此捷效,实出我初料所及。我自已也很难理解,这是否属于叶天士所斥责的“假兼备以幸中”之列,还是在孙思邈启迪下用“反,激,逆,从”而取得的效果。” 按:受此论启发,在临证处方时,往往先存一念,即此兼备法是也。凡病情复杂的慢性疑难病证,现代讲需用综合疗法的,即为兼备之法,比如治乙肝在病毒高复制阶段,则以解毒亦即清除湿热毒邪为主,兼以扶正,佐以活血化瘀,在病毒低复制阶段则需清除湿热与扶正共用之,而在病毒非复制阶段,则需疏通气血与扶助正气为主,清除湿为辅。如用单一的清除湿热病毒而一味急求转阴,难免有伤正之嫌。慢性前列腺病治疗也是如此。采用综合疗法就比单一的消炎治疗要好得多。近年有人主张用鸡尾酒疗法治疗乙肝即是混沌汤之意的兼备法。是“反,激,逆,从”的混沌加混沌汤,亦即是兼备法。多年来的大量临床经验证明混沌汤,鸡尾酒的兼备法与“反,激,逆,从”的综合疗法是可用的,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热结痞满大小陷胸 代以蒌仁荡胸汤名 大小陷胸汤均为仲景伤寒论之名方。主治外感寒温之邪与痰饮凝结之结胸重症。原文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此结胸以心下石硬为主证者也。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方之。”此结胸以胸胁水结为主证者也。又“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方之。”此以少腹痛为主症者也。现代主要治疗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穿孔,肠梗阻。大陷胸丸治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是结胸里热水饮邪结偏高用缓下以泻热逐水的治法。小陷胸汤治痰热互结,阻于心下,致心下痞闷,按之疼痛,或咳痰黄稠,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实际是治结胸之轻症。现代人常用于呼吸道及胸膜疾患,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经方大家曹老先生用大陷胸汤可谓神矣,细阅经方实验录便知。其文不可不读,文中按语更要细读。其学生姜佐景所论更应深刻领会。其论:“诸式结胸,吾信本方皆能疗之。与五苓散之治水,能治水之壅在下焦者,亦能治水之壅及中焦者,更能治水之壅及上焦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至吾师之用本方,病者常将三药同煎,不分先后,亦不用末,服后每致呕吐痰涎,继而腹中作痛,痛甚乃大便下,于是上下之邪交去,而病可愈。窃按甘遂用末和服,其力十倍于同量煎服。吾师常用制甘遂钱半同煎,以治本症。若改为末,量当大减,切要切要。”又论:“夫大陷胸汤号称峻剂,世人罕用之,抑亦罕闻之,而吾师则能运之若反掌,抑亦何哉,曰:此乃皿四十年临诊之工,非骤可得而几也。苟强求之,非惟画虎不成,类犬贻讥,而人命之责实重也。予尝谓仲圣方之分类,若以其峻否别之,当作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和平方,补正而可去邪者也。姑举十方以为例:则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吴茱萸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当归芍药散等是。若是诸汤证,遇之屡, 而辨之易,故易中而无伤。第二类为次峻方,去邪而不伤正者也。并举十方以为例:则麻黄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建中汤,大黄牡丹皮汤,桃仁承气汤,葛根芩连汤,麻杏甘石汤等是。若是诸汤证亦遇屡而辨易,但当审慎以出之,为其不中则伤正也。第三类乃为峻方,是以救逆为急,未免伤正者也。举例以明之:则大陷胸汤,十枣汤,三物白散,瓜蒂散,乌头汤,皂角丸,葶苈大枣泻肺汤,甘草半夏汤,甘草粉蜜汤抵当汤等是。若是诸汤证,遇之较鲜,而辨之难确。用之而中,已有伤正之虞,不中,即有坏病之变,可不畏哉,佐景侍师数载,苦心钻研,于第一类和平方幸能施用自如,于第二类次峻方则必出之以审慎,亦每能如响斯应,独于第三类峻方,犹不能曰能用。即遇的证,亦必请吾师重诊,方敢下药。此乃治知者必经之途径,不必讳饰。是故医士有能用第一类方,而不能用第二类,第三类方者,有能用第一类第二类方,而不能用第三类方者,未闻有能用第三类方,而不能用第一类第二类方者也。然则今有初学医者焉,毫无用方经验,见本案大陷胸汤证,惊其神而识其效,越日,偶遇一证,与本证相似,乃遽投以重剂大陷胸汤,可乎,吾知其未可也。是故治医之道,法当循序而渐进,切勿躐等以求功。多下一分苦工夫,方增一分真本事。阅者能体斯旨,方为善读书者。” 按:此论乃为我辈临证用方之准绳。如姜佐景之文才资质,跟曹师数载,尚且不能用第三类方,何况我辈资质愚鲁,怎敢孟浪从事。故特欣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之方,其一生大承气汤均很少用,大陷胸汤创用荡胸汤以代之,单用瓜蒌仁四两治温病结胸奏效甚捷。后我在临床用之确效而常用之。其论栝蒌解:“栝蒌味甘,性凉。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故仲景治结胸有小陷胸汤,栝蒌与连,夏并用,若于山甲同用,善治乳痈,于赫石同用善止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敛肺,宁嗽,定喘。若单用其仁,须用新炒熟者捣碎煎服,其开胸降胃之力较大,且善通小便。盖伤寒下早成结胸,温病未经下亦可成结胸,有谓栝蒌力弱,故小陷胸中必须伍以黄连,半夏始能见功者,不知栝蒌力虽弱,重用之则转弱为强,是以重用至四两,即能随手奏效,挽回人命于顷刻也。”论荡胸汤曰:“治寒温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胃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证结胸„将治结胸诸成方变通汇萃之,于大陷胸汤中取用芒硝,于小陷胸汤中取用蒌实。又于治心下痞硬之旋复代赫石汤中取用赫石,而复加苏子以为下行之向导,可以代大陷胸汤,丸,少服之,亦可代小陷胸汤。” 我在临证之时,受此启发,临证凡是痰饮热结之证均加用重用,颇为稳妥。可代大陷胸汤,亦可代承气汤。且有宽肠通便的作用。瓜蒌生用清热化痰,可清热润肺,又可清肝胆燥火,蒌仁炒用气香而有通下之作用。肠燥便秘者用大量瓜蒌可起到增水行舟之功效。 甘遂逐水之功效,我曾亲服以体验之。取醋制甘遂研粉末装入0号胶囊,与一中药师及一年青体健之医生三人同服之。我服胶囊六粒于晚饭后,隔二小时开始腹泻,直如水状便,量多,腹中微痛,共泻四次方止。那位年青医生体健则只泻一次而已。而那位药师体质较差次日上班时说让你坑死了,其腹泻约七八次方止,其说服后一夜未睡,一直在泻,而且说我知道甘遂泻下厉害,你说我们都服六粒,我根本就没敢服六粒,我只服了四粒。每粒胶囊可装药粉约0`5克左右。可见体质不同,用量则需讲究。如无切身体会,只看书中说确难令人相信。后三人共同分析其具体原因而得出的结论是,我虽体健但素有痰饮故泻水较多,药师体质差且有胃肠湿热故其泻水亦多,年青医生体健且内无痰饮故泻少。后用甘遂均以装胶囊四粒为一次量,以防病人不能耐受。后治一胃病失眠患者,诉说感冒发热好后一直睡不好,饭也吃不下,胃脘痞胀,病十多日,数次就医均按胃炎诊治。询其大便,患者诉说吃不了多少饭,只能喝稀饭,胃还是胀,哪有大便解。察其舌红紫,苔黄腻而干燥,乃温热与痰饮结于脘腹。发热退是表邪解结胸成也。胃不和则不能眠。前医治其胃炎,服用健胃开胃之药岂能奏效。欲处以小陷胸汤加枳实重加蒌仁,患者说医生我不能服煎药,一人出门在外,没地方煎啊。思之此证应为结胸证,当用陷胸汤,苦于患者无法煎药,故将生大黄,制甘遂粉末 各装入胶囊,每次两种胶囊各服四粒,每天一次,嘱其不可多服,服后如有腹泻是正常药力,不必担心。三日后来诊说每天都有二三次腹泻,现已能食能睡,此药可谓神矣,视其舌苔黄腻之象大减,患者取二天量即未再来诊。 曹颖甫曰:世人读仲景书,但知太阳误下成结胸,乃有大陷胸汤证,而不知未经误下,实亦有结胸一证,而宜大陷胸汤者。夫伤寒六七日,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及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无大热,此为水结在胸胁,二条皆示人以未经误下之结胸,读者自不察耳。予谓太阳传阳明之候,上湿而下燥,苟肠中燥火太重,上膈津液化为粘痰,结胸之病根已具,原不待按之石硬,然后定为结胸证。即水结在胸胁,胸中但见痞闷,而不觉痛者,何尝非结胸证也, 小青龙治外寒内饮 辨证用方从龙汤稳 小青龙汤早年用之屡,而后来随着西药的大量运用,则用之渐少。小青龙汤本为治外寒内饮之痰饮咳喘而设,现代之人患此症,大多求西医用发汗解表,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之剂以求速效,故在临证时觉小青龙汤之适应证越见减少。而发汗解表,止咳平喘,抗菌消炎之药虽效速,但耗阴伤液是必然的。故现代人阴虚内燥之类体质也越见增多。因此在临证时见小青龙之适用证,亦只可暂用之,以免耗气伤阴。或合用张氏之从龙汤,滋阴清燥汤,方适现代人之体质患咳喘痰饮之证。 小青龙汤为伤寒论方。金匮要略中亦用之以痰饮。伤寒论原文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心下有水气,水气者,痰饮也。虎病多发于受寒或饮冷,或素患痰饮,因感受风寒而发作。发病时以发热咳喘为主证,发热有轻有重,或不发热但恶寒。所以有是证,用小青龙汤发汗解表,温肺化饮。 历代名医家均认为小青龙汤方中五味子,干姜,细辛三药为主药,缺之不可。而程门雪先生则认为小青龙汤八味药配合精当,无一闲味。其中干姜温肺胃,五味敛肺气,起温里止咳作用。细辛辛散,半夏化痰。五味干姜一温一敛,细辛半夏一散一降。共用之方能散寒蠲饮。不用此四味就不叫小青龙了。程老论痰饮甚为精僻,确有无上价值。 喻嘉言曰:桂枝,麻黄法无大小,而青龙汤有大小者,以桂枝,麻黄之变化多,而大青龙之变法,不过于桂麻二汤内施其化裁,或增或去,或饶或减,其中神化莫可端倪。又立小青龙一法,散邪之功兼乎涤饮,取义山泽小龙养成头角,乖雷雨而翻江搅海直奔龙门之意,用以代大青龙,而擅江河行水之力,立法诚大备也。。。。。若泥麻桂甘温减去不用,则不成其为龙矣,将恃何物为翻波鼓浪之具乎。 张锡纯曰:寒温中,皆有痰喘之证,其剧者甚为危险。医者自出私智治之,皆不能效,惟治以小青龙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则可随手奏效。。然寒温之证,兼喘者甚多,而有有痰无痰与痰实轻重之分。又不必定用小青龙也。今将其证,分列数条于下,审证施治,庶几不误。 加减 一:气逆迫促,喘且呻,或兼肩息者,宜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热加生石膏。 一:喘状如前,而脉象无力,或兼数者,宜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现再加生石膏, 人参。 一:喘不至呻,亦不肩息,惟吸难呼易,苦上气,其脉虚而无力,或兼数者,宜拙拟清燥汤。(生山药滑石生白芍炙甘草) 一:喘不甚剧,呼吸无声,其脉实,而至数不数者,宜小青龙汤,去麻黄加可仁,生石英钟膏,若脉更滑实者,宜再加知母。 一:喘不甚剧,脉洪滑而浮,舌苔白厚,胸中烦热者,宜用拙拟寒解汤汗之。(生石膏一两,知母八钱连翘一钱五分蝉退一钱五分) 一:喘而发热,脉象确有实热,至数兼数,重按无力者,宜拙拟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更以生地代知母,加茅根作引。 一:喘而结胸者,宜用伤寒论中诸陷胸汤丸,或拙拟荡胸汤,以开其结,其喘自愈。 又曰:小青龙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屡次皆效。然必加生石膏或七八钱,或至两许,若畏石膏不敢多用则效不佳。服之一二剂喘止而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两剂必可全愈。从龙汤者,在小青龙汤之后用也。 附从龙汤方:生龙骨一两捣碎生牡蛎一两捣碎生白芍五钱清半夏四钱苏子炒捣四钱牛蒡子炒捣四钱 按:大小青龙汤同治表里证,同用两解法,而大青龙汤证是表寒内热,以有烦躁为特征。,故宜发汗解表,兼清里热,而重在解表,故重用麻黄,加用石膏。小青龙汤是表里俱寒,以有咳喘为特征,故宜发汗解表,温肺化饮而重在温化,故麻黄用量小,且有去麻黄加杏仁,热加生石膏,虚加人参之多种变化。小青龙汤之加减法亦即大小青龙汤之变通组合。张氏之从龙汤用于表解喘止正气不足,痰气未尽宜之。 在临床上治外感咳喘证时,多仿此意先治其外感。表解后用从龙汤时多合用滋阴清燥汤。为现代人阴虚内燥之人为多,偶受风寒,小青龙汤一二剂解之可也,西药发汗解表药用之亦可。故在临床上所见之阴虚内燥之人患外感咳喘者为多。中西合用治之。西药解表药与清燥汤合从龙汤治之其效甚速。且所治患者多已用过西药解表,表证解而咳嗽喘未止。屡用发汗解表则内燥愈甚,用滋阴清燥法则表可解,痰饮可化,阴不致伤也。 老年咳喘憋闷难 当首选麻杏二三汤方 麻杏二三汤,乃北京近代名医印会河所倡,临证“抓主症”效方之一,抓主症是针对老年咳喘痰湿明显之症。方中麻黄汤合二陈汤再加三子养亲汤故名麻杏二三汤。对老年病咳喘痰湿为主之症,且无明显外感,也无明显虚弱症状者,首选此方。其舌苔白腻,痰涎频吐者。用之多年确有疗效。我在临证用此方时细加辨证,一般均用葶苈子以加强祛痰平喘之力,痰偏热再加蒌仁,往往取效很快。待三五剂后痰湿消之大半,再详加辨证,细加推敲。而老年咳喘患者,多为病程久,且发展为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此方应用在于痰湿明显之症即可应用。如舌光无苔阴虚喘证则非所宜。 2000年冬治一马性老者,年七十三岁,患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多年,来诊时不能行走,喘促异常,用三轮车载来。察似服胖状,面目,四肢均肿胀,舌紫苔白腻,脉沉弦有力,痰多而粘,不能平卧,眼泡暗黑,诊为痰饮重症。处以麻杏二三汤,重加葶苈子,大枣,炒蒌仁,并将定风平喘镇逆之虫类药地龙,全虫,蜈蚣加入,以求速效。处方为:麻黄10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5甘草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葶苈子30克,大枣30克,炒蒌仁打碎60克。地龙10克,全虫10克,蜈蚣二条,二剂,每日一剂。患者来诊时已近傍晚,是因近来服用西药已不能控制方经人介绍来诊。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患者即来,说是自已走来的,二剂药已服完,求再开二剂。并说此药特有 效,昨晚服下即觉喘闷大减,临睡时我把第二剂又煎了,今天早上二剂一起又煎了一次,所以没药了,孩子们都去上班,也不是太远,我自已也能走了,所以我就自已来了,昨天可不行,动都不能动。嘱病人症状已缓解,每日服一剂早晚煎二次即可。老者说我服药太多了,耐药性太强,我怕不见效,故大胆一夜服二剂。昨天我就想向先生说药要下重,但苦于说话都喘得说不出。似此病人如此大胆用药,而又取得速效,实是出于意外。后患者服至二十剂肿消喘止而停 按:多年来用此方用于老年咳喘患者均效,而以此症效最速。本人经验认为,虫类药物镇咳平喘定风止痉确有实效。虫类药的效用是热痰加地龙,壁虎,风痰加蝉退,露蜂房,寒痰加全虫,蜈蚣,虚喘加蛤蚧,虫草。在麻杏二三汤方应用时必加葶苈子,炒蒌仁,咳喘重者加虫类药。 程门雪论治热痰饮 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论曰:“前人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事实上温药和之,只适用于脾肾阳虚,水停肠胃之痰饮,并非治一切痰饮的原则。痰饮病,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烟,就知属寒痰;患者眼泡暗黑,知属热痰;患者四肢多痿痹,屈伸不自如,知属风痰; 如上及于目、下至于肠的,为痰饮之所及;咳引胁下痛的,为悬饮之象征;水行遍体四肢的,是溢饮之见证;上及头目眩冒,证见胸膈支满不得卧的,则为支饮之现象;胸胁及背下至四肢历节痛的,为留饮之病况;平素喘咳,发则影响腰背身目的,为伏饮之症候。其主要区别,素盛今瘐,为痰饮之特点;痛限胁下,为悬饮之独有;身体痛重,属溢饮之范畴;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之大要;背冷如掌大,为留饮之确证,发则身泣出,为伏饮之真相。溢饮表邪重者,用小青龙法,此是汗法,不是和法。支饮腹满,内饮结实,用厚相大黄汤,此是下法,不是和法。悬饮胁痛,咳唾短气,脉沉弦有力,饮结在里,用十枣汤;留饮欲去,自利反快,虽利续坚满,用甘遂半夏汤,以上为攻逐水饮法,不是和法。痰饮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用已椒苈黄丸,此是凉药,不是温药,是前后分消法,不是温药和之之法。” 程门雪先生论热饮甚详: “饮病大别,只有寒热二种。寒饮易知,热饮难晓。姑先言其热者。热饮有二:有新病即热者,有久而化热者,久者易知,新者难晓,更先辨其新者。饮停于上,则为支满;热伏于中,则为烦燥。热则作渴,饮则作呕;热则津不行而口舌干燥,饮则水内留而咳逆喘息。验之于舌:舌边尖红绛者,热也;中厚白腻者,饮也。参之于脉:脉紧者,饮也;脉浮数者热也。此饮病新起即热之症状也。既见饮证,又见热象,即当从热饮取法立治。若徒守温和成法,未有不偾事者。治饮宜温,治热宜清。饮自热来,当清其热;饮从外入,当祛其邪。惟是饮停未久,犹是清稀之水,未成坚结之形,一切峻攻,均难取法。欲求正鹄,其惟小青龙汤加石膏一方乎,水停心下,故用青龙;热在胃中,故加石膏。由此推之,则知大青龙之治溢饮,亦热饮也。水停心下,故宜温散;水溢皮肤,则宜发汗。饮多于热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热多于饮者,用越婢加半夏汤,热虽同而热之轻重不同也。体虚者,清热化饮之中须顾其虚,木防已汤;体实者,清热化饮之中兼治其实,厚朴麻黄汤,热虽同而体之虚实不同也。此饮病初起即热之治法也。若内热不清,外饮不去,热煅其饮,饮从热化,由清稀而变为粘腻,由支满而浸成坚癖,饮热团结,合而不分,饮即热,热即饮,热非徒用寒凉所能清,饮非另用辛温所能化,又当峻用苦辛寒泄之品,去其坚,破其结。其停结之处,胁下为最多。喘急甚者,皂荚丸涤之,葶苈泻肺汤泄之;痛甚者,十枣汤、控涎丹逐之。停于胸者则胸满,厚朴大黄汤主之;蓄于肠者则肠鸣,已椒苈黄丸主之;已行复结,心下坚满,甘遂 半夏汤导之;流于四肢,筋骨楚者,指迷茯苓丸消之;结于六腑久而不化者,礞石滚痰丸泻之;若目痛如欲脱出,心烦如啖韭蒜,日夜隐已不得卧,支满咳喘无已时,痰如稠糖,粘手不脱,一切丸治均不见效者,惟有皂荚丸一方可服,在上者吐,在下者泻,痰实一去,即有生机。其体虚者可以补正之药相间而用。丸以治痰,汤以扶元。其用有二:一为汤丸同服者,久虚之人,胃弱不能行药,每用攻而不动者,一得扶正气之药,则药性大行,攻力反大。若以为补正可以缓攻药之性而偶用之,则效果每出乎意料之外矣。一为汤丸分服者,如上午丸,下午汤;今日丸,明日汤;甚或数日汤补,一日丸攻;数日丸攻,一日汤补,当以人之体格虚实为之。” 裘渍然老师深明此理,观其论“治痰饮以寒凉”文中说:“治一痰饮患者已服药数百剂,西药亦服遍而未效,裘老用葶苈汤,射干麻黄汤,三子,平陈,指迷茯苓,滚痰,涤痰不效,后用控涎,十枣也未效,不得已处以黄芩生地各一两,龙胆草五钱,二剂竟奏意外之功,又服数剂而瘳。该病系属痰饮,又无明显热象,“温药和之”,为医界公认的治法,然而攻逐蠲饮,温肺化痰,理气降逆之剂叠进而无寸效,最后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这已不是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经年不愈的沉疴。这种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处方的不易,医生真是“可为而不可为”。又说:我过去治过不少哮喘病,有的是风寒上束,痰饮内阻;也有寒包热的,有痰饮阻肺,气阴两伤的,有上实下虚的,有肺脾同病的,用相应的治疗,一般都可得到缓解和痊愈。但是遇到有些明显是寒饮的病,症见咳唾稀涎,喘逆不平,痰鸣如吼,形寒怯冷,苔白滑,脉沉弦,口不渴,胸脘窒闷等。宣肺降气,温肺化饮,通阳散寒,应该说是正规的治法,然而对于某些病人,用上述药物,却毫无效果,后竟用大剂量石膏,黄芩,知母,桑皮,合欢皮,芦茅根,凌宵花等药奏功。我执行医术已过半个世纪,类似这种情况所见实多,渐渐体会到治疗疾病,既要不离于法,又要不拘于法,因为医理很难而用法每可变,只有懂得法无常法和常法非法这个深刻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治病方法的真髓。“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知道人体内和自然界的未知数还很多,岂可以几种习用的方法以应万变的病证,而如果以几张现成的方剂应付病家,却认为已尽中医之道者,恐难免管窥蟊测之诮。” 按:程老之论热饮甚这精僻,裘老此论可为行医五十余年之心得总结,实为可贵。 我在临床遇此类患者,往往细询其用药史,有二类病人皆为棘手,往往辞不治。一类为常服氨茶碱,麻黄素,尤其是“百喘朋”片者,二类为常服扑尔敏,克喘素,特别是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类,患者常服以求效,不知毒性累积之副作用,久之又产生耐药性,以致不可救药。我曾询哮喘患者服百喘朋片,其每服二片而能喘止睡好,不服则不行。我曾试服二片百喘朋片,服后一夜心如掀,肺如捣,痛苦不可名状。而观哮喘患者服后无事反而能止喘之效,一日不服则痛苦不能忍受,停药则痰喘依旧之象,则西药不能治本明矣。服激素常期以至一日不服则动也不能动者,此二类咳喘患者均要辞之不治。此二类患者服用西药服惯了,用中药不可能马上见效,一停药则发作,需特别慎重,以免招来麻烦。 忆1985年治一董姓老者,六十多岁,咳喘不能平卧,吐稠痰粘,喘则张口抬肩,动则气促心悸,病已十多年,常服数种西药维持,仍不断发作,其服有氨茶碱,土霉素,安乃近,扑尔敏,痰咳净,百喘朋等片。劝其服用中药,其家人说已服过几百剂中药了,还是不能停此数种西药,不断发作,发作时必须加用大量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之针剂输液数天方能缓解。此次又发作十分严重,病人不愿服中药了,去其家出诊,看其在床上似趴非趴,张口抬肩,喘促声喉鸣声十分明显,询其症状不能答,察其舌紫苔厚滑腻,脉滑大而硬,对其家人说此症常服西药特别是百喘朋片,其它的药物很难见效,现在病人是顽痰痼疾,只能想办法控制症状,然后再慢慢想办法。记起近阅《中西医结合杂志》,上载一方,是用西药654—2注射液,取两侧定喘穴注射,每穴十毫克,当即与患者注射,针未取出,患者喘促已止,说我可好了也,早知你有此办法,早请你来早好了,这个罪实在受不了。告知这只是暂时控制发作 而已,病根未除,若要根治还需从中药上想办法,其家人与患者均表示同意。第二天又行一次穴位局部注射,发作缓解下来。嘱病人常服之西药不可突然停服,先仍服维持量,等中药显效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服。后处以麻杏二三汤加味再加射干,间断服用皂角丸,痰涎减少后停服之。合并服用西药至二月余方始停服此病之中西结合可谓数方并用的兼备法也。治此类重症咳喘病人,临证务须细询其原来用药情况及以病史,以便诊断用药处方。患者服用止喘类,消炎抗菌,激素类药有效以致患者自行购买长期服用,临证时一般用药很难取效,实乃无可奈何之事也。 又按:此病之中西结合可谓数方并用的兼备法也。治此类重症咳喘病人,临证务须细询其原来用药情况及以病史,以便诊断用药处方。患者服用止喘类,消炎抗菌,激素类药有效以致患者自行购买长期服用,临证时一般用药很难取效,实乃无可奈何之事也。 川参通治前列腺病 局部注射如如斯响应 笔者五年来,采用贵州瑞和制药公司生产的:川参通:注射液,通过会阴部直接注射前列腺体内,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增生合并炎症,取处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同进对有合并前列腺囊肿患者,同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并性功能减退的患者配合应症中药,达到前列腺炎症,增生消失,囊肿消除,性功能恢复之功效( 通过数百例成功治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认为:川参通:注射液局部注射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特别是慢性细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川参通:注射液组合相应的抗生素时,抗生素的选择特别重要(有条件时可做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参照药敏进行组方局部注射效果大多非常理想,往往注射一次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有的病例参照药敏组方注射数次效果不显,特别是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即合并支原体感染者,对此类患者往往通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检验数据结合进行临庆分析,而后确定相应的抗生素,并合用中药内服,外用热水坐浴的综合疗法,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具体运用方面,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尤其注重舌质舌苔的变化特征来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组合(笔者经验认为凡舌红紫苔白腻或黄腻的,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舌红紫尖边有红紫斑的,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燥的,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这二类患者应首选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定,头孢唑啉较为理想(舌淡紫苔白腻而光滑或润而不燥,舌体观察热象不太明显的,应首选头孢噻肟钠,往往一次注射效果即显(对合并支原体感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参照上述抗生素等注射数次后,舌紫苔腻现象或湿热消退时,可组合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注射( 关于前列腺炎合并囊肿的患者,大多经,超检查时发现(因之对主诉性功能减退明显的患者,往往主张进行,超检查,确定有无囊肿(经验认为囊肿在,mn以内的,大多局部注射一疗程即可消失,对大的囊肿则应加用化瘀散结之应症中药(常用活络效灵丹加生内金,炮山甲,滑石,蒲黄,皂刺,牛膝(对湿热,毒热较重的患者往往加用鸦蛋子内服,方可达到囊肿消失,性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特别是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者(中医辨证首先是气滞血瘀,或偏于湿热下注,或偏于阴虚火旺者居多(:川参通: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利水,活血化瘀的功能(组合抗生素,能使前列腺由大变小,由硬变软(结合应症中药,从人的整体出发,改变全身的体质,使全身气血通顺,增生,炎症和囊肿消除(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慢性顽固的前列腺疾病,:川参通:注射局部注射疗法确实是前列腺病的克星( 韦某 男 六十岁 患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数年,尿细,尿无力,尿等待,尿淋漓,白天排尿不畅通,夜尿,,,,次(近三月来又增尿道疼痛,尿时疼至全身汗出,痛苦万分,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患者绝望,痛不欲生(后经人介绍来诊,经用:川参通:局部注射一次,当晚尿痛大减,夜尿减为二次,注射六次后,夜尿增多及尿痛均消失(注射十二次后,,超示腺体基本正常(处中药化瘀散结方巩固(患者送感谢信并锦旗一面,上书:当代名医风范,前列腺病克星:( 陈某 男 三十六岁,阳萎五年,尿无力,乏力,腰痛,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囊肿(约,,,mm),患者五年来久治效不显,经用:川参通:局部注射,中药活血化瘀,通络壮阳,一疗程后,囊肿和炎症均消失,又服中药二十天性功能得到恢复而治愈( 雅胆三七治痔出血 癌瘤泻痢五淋毒热 十多年前患外痔,疼痛难忍,外科医生手术治之。后每遇酒喝多时复发。思之不能老手术了,故用消炎药内服外用也可治愈。2004年夏突发外痔,大如鸽蛋,站不可,坐亦不可。痛不可忍。思之雅胆子乃解毒妙品,且我曾因血脂高间断服过数月,乃自服雅胆子胶囊,每服三十粒,日服三次,次日即感疼痛大减,续服至三日外痔全消。此为我自治之经过。此前亦曾用过此方,惟未敢用此大量。今自服之,一日服至九十粒雅胆子,三日晚上痔全消实出意料之外。但体虚之人万不可用此大量也。 2000年治一朋友朱兴杰之婶母,医院诊为舌癌三月,疼痛而至饭食减少来求治。视其舌边有花生米粒大溃疡如菜花状,因其体质尚可,且朋友诉其家庭困难,住院放化疗治不起,询之有无偏方,单方治之。用雅胆子胶囊,每服十粒,日三次,同时加服三七粉每日十克,服半月疼痛止,服一月溃疡面愈合而愈。又服半月至今未发。 陈某,男,患痔出血,近月来出血量多来求治。与其服雅胆子每服三十粒日三次,三日即大效,一周血全止。 雅胆子苦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灭原虫,蚀腐肉,脱赘疣。治热毒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因其有毒,故多外用为多。前贤张锡纯氏曰:“鸦胆子,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热,防腐生肌,诚有捷效。。。。。。治梅毒及花柳毒淋皆有效验。捣烂醋调敷疔毒,效验异常,询良药也。” 近代报道其制剂用治肿瘤,能除肠中积垢。我曾服之,每服之后所解大便皆如黑色油状,是以知其确能排出肠中积垢也。且又能降血脂,减肥,我曾间断服数月体重减了二十余斤。 按:鸦胆子乃若参之种子,古人将雅胆子去皮,用益元散为衣,名曰菩提丹,治二便下血如神,赞有其神灵之功也。其善清血热,而性非寒凉。善化瘀滞,而力非开破,有祛邪之能,兼有补正之功。前人有诗云:“一粒若参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疴沉,从今觅得活人药,九转神丹何用寻。” 治癌肿须化瘀散结 攻补兼施乃为准则 肿瘤癌症,现代人畏之,均认为是不治之证。癌症的发生,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 致。所谓癌肿者,毒邪瘀结也。癌症是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局部的表现。中医临床辨证为十证:气,血,风,痰,湿,寒,热,虚,实,燥。即气滞毒结;血瘀毒结;风邪毒结;痰阻毒结;湿闭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极毒结;实瘀毒结;燥涸毒结。病久者多为气滞血瘀,或兼风,或兼虚,或兼痰湿,或兼寒热错杂,或兼阴虚内燥。人是一个整体,治疗应从整体出发,治标与治本结合,攻补兼施。初病体不虚者,攻邪为主,扶正次之,邪去则正安。用多攻少补法。衰其大半而止,谓之治病留人。久病体虚者,补虚为主,攻邪次之,养正则积自除,用九补一攻法,谓之留人治病,先保命后治病是也。 癌症的治疗方面,中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宜用综合疗法,中西结合,内外兼治,心理疗法与饮食调理疗法并用。中医辨证为实可多攻者,则用破瘀攻毒法兼顾整体,西医配用放化疗法。中医辨证为虚不可功者,则用九补一功法,西医用免疫调节剂。本人经验常用胸腺素,维生素C。西医的手术,放化疗法用之后,病人不能耐受者,中医亦不可一味地清热解毒,破瘀散结之法。应先用补益之剂,大补元气,待饮食增多,正气恢复时,可用化瘀散结丸,散,以攻之散之,衡冲汤,理冲汤以补之益之,西药免疫调节制剂与大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之。癌症手术放化疗后,中医辨证施治在抑制癌瘤扩散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凡中医辨证为气滞毒结者,中药疗效最好。中医辨证为热瘀毒结者,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法,且西医化疗法可少用或暂用之。本人常用化瘀散结丸,散,方中主药鸭蛋子,攻其有毒就不会中毒。用衡冲汤,理冲汤破瘀散结就不会伤正。配合衡冲汤或理冲汤中之人参,黄芪,山萸肉,等保护气血,又可使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散,丸之力更流通之,是谓攻不伤正,补而不滞。凡中医认为风,寒,实,热毒结者西医化疗尚可少用或暂用之,不致伤人太过,其它如气,血,虚,燥之癌瘤,西医化疗则会大伤元气,得不偿失,谓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同归于尽矣。 2005年三月,聂华平夫妻前来询其岳父之贲门癌之治法,诉其年已七十,在四川南充确诊已数月,因年高而不适手术,体虚现已只能进流食,胃脘痛胀,虚汗淋漓。多方寻医不效。细询病情及身体情况后,用化瘀散结解毒胶囊以解毒散结,理冲汤每日一剂。 方为: 红参十克黄芪三十克生内金二十克三棱十克莪术十克知母十二克花粉十克山萸肉三十克生山药三十克天丁三十克炮山甲十克三七十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西药用胸腺肽注射液维生素C嘱服用十五天,如有效可让患者来深圳诊治。二十天后患者来深,视其面色灰暗,动则汗出,脘痛腹胀,食少纳呆,精神萎糜。患者识字不多,对其病并不知情,只是有所怀疑,故安慰病者说你得的是胃溃疡,是可以治好的,不过要好好地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向其说再有半月即可大好,使其看到希望,认为能治愈。仍用上方,视其舌淡紫苔白腻,加半夏十克,生姜三片。半月后来诊,饮食增加,汗出渐止,精神好转,患者信心大增。上方出入又服用三月,诸证均减。现已能食能劳动。一年后又来深圳探亲,并求为之换方,其方已破碎不能看清楚了。视其精神气色均佳,嘱其服理冲汤方三日一剂,以期带病延年。 活络效灵丹乃张锡纯氏治诸般气血凝滞,痃癖?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之名方。在临床上多用之有效。惟其方中乳香没药药味甚异,服久易致败胃,饮食减少,故在用此方时,多嘱患者加以红砂糖。且视其体质强弱,不必尽用十五克,如其体强则无妨。 其组方为:当归15克丹参15克生明乳香15克生明没药15克以上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 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 在临证用于治气血瘀滞之诸病时,用海络效灵丹方时,每加桃仁,红花,炙甘草,生内金,重用白芍,天丁,炮山甲,必加三七粉十克,其效甚速。并视其寒热虚实以加味治之。治妇女卵?囊肿,子宫肌瘤,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均用此方加味,每收佳效。 曾治友人张虎林之妻年近四十岁,子宫肌瘤如拳头大,少腹作胀,月经不调。其人甚畏手术开刀,来询中药能否治之,许其多则三月,少则二月即可消之。其寒热不明显,体亦不虚。乃气血瘀滞所致,其人平日性情抑郁故致此病。处以加味活络效灵丹方:当归15克丹参15克生乳香15克生没药15克生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天丁30克炮山甲10克三七粉10克送服,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内金15克后果服至二月余而全消。 陈某男,年二十八岁,患慢性前列腺炎数年,尿无力,小腹及会阴部胀痛不适,口干,腰痛,睡眠差。辨证为气血瘀滞偏热,处以上方加金银花30克,服至二十余剂治愈五年后来治其慢性咽炎,说其治愈后一直未发。并介绍一男同事慢性前列腺炎来诊。亦用此方治愈。 张姓女,年二十九岁,二年前婚后流产,后即患卵巢囊肿,至广州手术,嘱其二年后方可再怀孕。不意一年未到,即感腹胀,至医院复查,卵巢囊肿又复发并合并畸胎瘤。处心上方活络效灵丹加味方,服至三周即感腹胀消之,又服二十余剂复查全消。 刘姓男,年三十二岁,平日眠差乏力,精神不支,工作紧张更感无力,治以衡冲散服至二月即感大效。一年后复来,在大医院拍片,其颈部近锁骨侧生一囊肿,已近与锁骨相平,医院劝其手术,甚惧之,故来求治。处以活络效灵丹加桃仁,红花,炮甲,用三七粉每日六克共为散剂,每日服三次,每次十克。嘱其用水送服,可加蜂蜜以调其药味。一月后消其大半,二月全消,再服一月以巩固之 衡冲散治血瘀气滞 寒热虚实随证施治 上海名医颜德馨所倡之衡法,即中医治病八法之外又倡之衡法。其说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用血府逐瘀汤疏通气血,平衡阴阳,确为现代中医所面对的慢性疑难病症所需要掌握的。重症再加虫类药如地龙,全蝎,蜈蚣,土虫,水蛭等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气虚甚者加补益之品如人参,黄芪,萸肉,等,阴虚加阿胶,沙参,枸杞等,阳虚加附子,鹿胶,肉桂等;热加芩连知母,湿加滑石,土茯苓等。或合用理冲散。凡慢性疾患,其舌紫苔薄,脉搏涩滞者均为衡法之指征,即为衡冲散之适应证。如没有湿热偏重,虚象不显者单用衡冲散即可奏效,屡试不爽 。衡冲散组成为: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桔梗川牛膝赤芍柴胡甘草山甲三七各等分为散,每服6—10克,每日二三次。此方为血府逐瘀汤去生地,加山甲,三七而成。化瘀散结疏通气血之功更胜。凡气滞血瘀之肿瘤癌症,头痛,失眠,心脏疾患,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哮喘,虚劳,皮肤顽症牛皮癣,白癜疯,湿疹,过敏性疾病,妇科病,男子性功能障碍,精少不育等病,凡具有气血瘀滞指征之疾患,均可用之为基本方,随证加味治之,辨证易,收效快。尤其是慢性病服此方简便,可守方常服,加减运用得心应手。 患者刘某男,年二十二,在西安数家大医院均诊为心肌炎,服用中西药物,经治年余未 效。证状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慌,乏力,烦躁,眠差。察其舌红紫,尖有红紫斑点密布,苔薄黄,舌中有一条长裂纹,辨证当为气血瘀滞火毒瘀结,治以血府逐瘀汤加黄芩,黄连,公英,连翘,甲片,三七,生地用50克,公英30克。余药皆用常规量。服一周诸证大减,上方加减服至一月,诸证均消失,舌尖红紫斑亦少,仍偶有隐痛。乃处以衡冲散,芩连畏苦装入胶囊服之。患者坚持服用半年,疼痛消除,舌尖红紫斑失,始告治愈。多年来用此法治愈无数例失眠,头痛,胸闷患者。惟临证加减运用而已,有合温胆汤用之者,有合小陷胸汤用之者,有合黄连解毒汤用之者。一俟所偏之火毒湿热已祛,即用衡冲散以治之。古人云,气通血顺,何患之有,至理名言也。 陈某男三十岁,患慢性咽炎五年余,屡治未效。其证咽中似有异物感,吞之不可,咽之不下,稍不注意,即发作咽痛。五年来反复发作,在广州屡治不愈,痛苦万分。六年前其患前列腺炎经我治愈,故从广州来深圳求治。察其舌红紫,苔薄白而燥。辨证为气血痰火瘀结而致。处以衡冲散每服十克,日三次以疏通气血痰滞,与黄连解毒汤方加大黄装胶囊每服四粒,日二次,服至一月来诊效大显,又服一月诸证均除而治愈。患者曾打来电话表示感谢,邀请到广州至其处作客,其意甚诚。 1997年春节治一梁姓男,年三十四岁,在北京文化部工作。经人介绍前来求治。婚后六年未育,医院查无精子。视其发育良好。舌质偏淡而紫,苔薄白,脉弦。无何不适。辨证当为气血瘀滞,处以衡冲散方。告知发育可,生育当没问题,为何没有精子呢,当是精道堵塞,精子出不来之故也。疏通精道需要一个过程,约需大半年至一年时间。并嘱其三月或查一次。患者信任,坚持服药。至六月底,我上北京开学术会,其在饭店热情招待,询其查没,答曰没有,小车不倒只管推,什么时候老婆怀孕了我就不吃药了。其性格开朗如此。并说已服半年多了,一天未间断。赞其精神可嘉,病一定会好的。晚上陪我去观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97庆香港回归文艺晚会。后至十月来电告知妻子已怀孕。后因妻子过劳流产,又过二年生一男孩。至今与其交为好朋友也。 同事田医生之同学远在四川,其胃肠病数年,服药无数,常年服用人参,身体还是消瘦乏力。服它药均是初服有效,续服则不效也。询问有无良方以治之。据其所说诸药不效之理,嘱服血府逐瘀汤方一月,或服口服液也可。一月后说患者购血府逐瘀片服用,初时看说明书说是治心脏病之药,认为自已年方三十有余,不是心脏病,服此药能会对症,田医生说此方乃一老中医所开,劝其服用一月一试,岂知服后多年不效之证果然收效,患者信心大增,来电告知,嘱其续服以待佳效。 按:衡冲散治慢性疑难病症之气血瘀滞用之屡,其效亦佳。究其原理亦为纠正体内偏差。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山甲,三七,其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力量更为增强。山甲有内通脏腑,外通经络,无微不至。凡内外诸证加用之则其效更速。三七性平,化瘀血,止血妄行,并治瘀血所致之疼痛有殊效。治脏腑疮毒,腹中血积癥瘕,可代《金匮》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张锡纯氏甚赞之,我在临证亦擅用之。 乙肝湿热黄连解毒 蛇药六神三阳转阴 乙型肝炎为湿热搏结所致。而有体内湿热与外感湿热之邪郁结而成。久之必致气血瘀滞,湿热病毒在急性期,用清热解毒,清利湿热,病毒得以清除可很快转阴而治愈。日久转为慢性,乙肝湿热病毒瘀结于体内安营扎寨,单用清热解毒之剂恐难速效。治之需论持久战方可。中医辨证施治慢性乙肝假以时日,每亦能达到转阴治愈之效。而慢性患者均具有气血瘀滞的特点,故治疗时首应用疏通气血之方剂,而湿热病毒又始终需贯穿之。故临证遗方用药应以 疏通气血,清除病毒,扶正祛邪的混饨汤疗法,如能结合西医辨病用药,可称鸡尾酒疗法。单一方药很难取效。 急性期湿热重之乙肝,证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实证明显者,中医辨证湿热郁于气分者,常用黄连解毒汤加大黄,公英,白花蛇草,蝉退。如舌紫赤苔黄,尖边有红紫瘀斑点者为毒热结于血分,直须凉血解毒,加水牛解丝,升麻,紫草大青叶。作者经验简易方用六神丸,或季德胜蛇药片服之,治过多例效果很好。 慢性乙肝的病机复杂,单一清热解毒则其效不佳。应根据证情之不同,扶正与祛邪共用,兼数法而行之,用数方而治之。作者常以血府逐瘀汤疏通气血为主方,湿热并重者合用黄连解毒汤少加大黄,毒热重者加水牛角,升麻,紫草。要注重给病邪以出路。邪偏热者加蝉退,连翘,葶苈子。偏湿加滑石,土茯苓。阴虚加沙参,麦冬,白芍。阳虚加党参,黄芪山萸肉。瘀血明显加生内金,三七,土虫。 作者治慢性乙肝患者常用混饨汤法,条件许可者用鸡尾酒法。有许多患者服中药不便,故将基本方血府逐瘀汤组成去生地,加山甲,三七各等分制为散剂,名为衡冲散,以疏通气血。每服6—10克,每日二---三次。黄连解毒汤加大黄装入胶囊服之,湿热重再加用季德胜蛇药片每天三次,每次服六片。或服六神丸每天三次,每次十粒。三月为一疗程。简便有效。可服二三个疗程。经验体会凡是舌紫赤尖有紫斑点之患者,DNA检测多高出正常值。不论西医辨病还是中医辨证均需清除病毒。中医辨证为毒入血分,清热解毒是为当务之急。待毒祛正虚补之可也。毒盛之时若妄用补益反而助邪,徒增湿热毒结于病者无益。凡舌红紫苔黄腻或白腻而燥者为湿热并重,可首选黄连解毒是为正治。若舌淡苔薄者为肝脾两虚型,舌红紫苔薄或苔光者为肝脾肾阴虚型。乙肝检测多为小三阳或小二阳。此类患者当以扶正祛邪为要,不可一味攻邪。要从整体考虑,使正气恢复,毒邪祛除则其病自愈。 乙肝病是一种慢性疾患,需开导患者要有思想准备。祛除毒邪病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急性期时毒邪去则病愈,病毒可很快转阴。慢性乙肝毒邪去DNA检测已阴性,但两对半仍不转阴,是一个困扰很久的问题。众多医家都在潜心研究,如何能够快速转阴。临证见到许多患者,医治数月或数年之久,仍达不到转阴治愈的目的,因而失去信心。杂药乱投,或任其自然,听天由命。而医家如果一味求之攻毒转阴,往往不能如意。如果西医辨病用抗肝炎病毒,中医也用清热解毒药来治疗乙肝,则失去了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是既要辨病又要辨证,有毒则祛之,有气血瘀滞则疏通之,有阴虚则滋阴,阳虚则助阳。或先攻毒邪后扶正,或先扶正后攻邪。或攻补兼施,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可也。慢性复杂性乙型肝炎,一般均需用混饨汤法或鸡尾酒法,方能兼顾邪正各方,做到邪去而正不伤。或用西药以祛病毒,中药以扶正。或用中药以祛毒邪,西药以增强免疫之品。此实乃兼备法也。 实验认为,治疗慢性乙肝,用衡冲散以疏通气血,黄连解毒汤丸以清除湿热,正虚者用扶正之剂,或用西药人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胸腺肽以扶正亦可。或用西药拉米夫定片和球蛋白胸腺肽,加用中药衡冲散疏通气血,使气血通顺,毒邪易去。惟此法价格贵,许多人不易接受。此法如用之得当,三月一疗程,一至二疗程往往可取佳效。经验认为毒邪炽盛之时,中医不可妄用补益,西医如用免疫增强剂其效亦不佳。其邪盛时往往DNA检测较高,当先清其病毒即湿热疫毒。西药用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其疗程长,价昂贵。中药当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或六神丸,或季德胜蛇药片直折其毒。待其毒去则加以扶正之法。而疏通气血之法则需始终用之。如畏苦寒败胃则短期用之可也,或加补益脾胃之品,以求攻邪而不伤正。舌红苔薄黄属偏热型,蝉退,连翘,白茅根,公英之类以表热邪外出。舌紫尖红紫瘀斑为毒入血分,可加紫草,大青叶,升麻,水牛角之类凉血散血清解疫毒。舌淡紫苔白腻或黄腻为偏湿型,可加土茯苓,滑石,白鲜皮,白花蛇草,贯仲,虎杖之类,便湿毒从小便排出。正虚加用扶正之类,或加用西药乙肝免疫球蛋白,胸腺肽之类,兼数法而用之,可缩短疗程,转阴快,疗效好。中医为混饨汤法,西医为鸡尾酒法,异曲同工也。 1997年治一患者王某女,年二十岁,患乙肝大三阳二年余,服数种成药不效。其外出打工,月薪只有五百元,且又服煎药不便。来询能否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治愈大三阳。察其舌红紫,苔白腻燥,脉弦缓有力。证属湿热并重。正气不虚尚可攻毒。处以白鲜皮,黄芩,大黄各等分制成散,每天服三次,每次服六克,畏苦加蜂蜜送服之。再加六神丸每天三次,每次十粒,嘱服三月为一疗程后复查。患者服后大便日二三次,微有腹痛,三月后查两对半转阴而治愈。 患者方某男,二十三岁,乙肝大三阳五年余,久治不效。诊其舌红紫,苔薄黄,脉搏弦有力。偶有胁隐痛。证属气滞血瘀偏热型。处以衡冲散每服6克,日三次,季德胜蛇药片每天三次,每次六片,三月为一疗程。三月后复查为小三阳,仍续服三月后再查转阴,嘱仍服衡冲散三月以巩固之。 患者汪某男,年四十岁,患乙肝小三阳数年来诊。证状为乏力困倦,纳食不香,胃脘与两胁胀痛不适。舌质淡,苔白腻滑,脉搏弦缓,辨证为偏湿重型。处以衡冲散方各十克,加土茯苓,滑石,白花蛇草各30克,服十五剂后舌苔腻已祛,诸证均减。续服十五剂查两对半仍为小三阳。患者要求转阴之法。视其湿毒已祛,两胁仍有胀滞,正气不足,气血瘀滞之征乃显。处以衡冲散原方等分制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服6—10克,西药胸腺肽每天20毫克肌注,三月后查两对半转阴,嘱仍服衡冲散三月以巩固之,以求全愈而不复发。 按:笔者多年经验体会,乙肝患者西医辨病时,DNA检测滴度高时,中医辨证多为湿热疫毒瘀结,西医用清除病毒法,与中医用清热解毒并无不同。区别之处在于不可一味清热解毒,要从整体观念考虑,以给病邪找出路为要,逐邪外出为目的。西医药何尝不是清除病毒与增强免疫剂兼而用之,惟西药在疏通气血,扶助正气方面远不如中医而已。用西药清除病毒未尝不可,不过其疗程长,药价高昂,副作用等缺点是在所难免。如中医一概清热解毒,妄图转阴快,毒未解而胃气大伤,正气受损,其危害亦是同样的。如果不论病家身体如何,只管清除病毒以求阴转,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即便勉强病毒转阴,病者元气大伤,是谓得不偿失。如能运用方药,做到驱邪而不伤正方为上工。攻补兼施,逐邪外出,辨证施治,遗方用药,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乃为中医之本色也。 炙甘草汤治心动悸 痰火失眠温胆勿迟 炙甘草汤乃治心动悸脉结代之名方,早年初习医时,遇心悸患者,每以炙甘草汤治之,有效有不效者,甚则有服药后心慌加重者。后随阅历的增长,方悟其中之妙。其适应证为心悸,失眠,头晕之心阴心阳两虚,舌淡少苔,脉结或代者方为对证。但如是阴虚内热者,血瘀患者,痰火阻滞患者,当不可照方而用,须临证加减化裁,为为对证也。 2000年治一王姓老者,年六十余岁,主诉心悸,头晕,眠差,夙患有糖尿病,现服药维持。诊其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处以炙甘草汤原方:炙甘草12克生地黄48克麦冬30克红参10克桂枝10克麻仁30克阿胶20克另包化服大枣十枚生姜三片服七剂。一周后患者来诊,诉说自已是一退休干部,长期服药对药性稍懂,一直治糖尿病服了许多中药,但从未见过医生开炙甘草的,说我当时想说医生我是糖尿病,已给你讲过了,为什么还给我开蜂蜜炙的甘草,我现在血糖本来就偏高,会不会再升高呢,但又考虑到或许医生开此药有开此药的道理。故大着胆子服了一周此方,不意服后我查了一下血糖,非但没高反而下降了,故来请你再给我开一周好了。告知患者中医是从整体出发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有是证用是方,你现在的表现是气血阴阳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炙甘草汤是经方,是最为对证之方,不是治糖尿病的专方,服后气血两虚有所改变,故血糖下降也是正常之事也。 患者取方欣然而去也。后于2005年治一广东潮州老妇年六十岁,患糖尿病多年,亦现炙甘草汤证,亦处以炙甘汤,患者说自已也懂药性,炙甘草含糖万不能服,无奈去之,服后效不佳故可知也。殊为可惜。 2005治一香港男,患心悸失眠四年。久治不效。服药多为安神补心之类。视其症状舌红苔白腻而干燥,脉弦数无力。询之则纳呆乏力,心慌,眠差。其为心阴阳两虚兼挟痰火明矣。疏方炙甘草汤合温胆汤,一周后来诊诉症状大减,连服月余全愈。 名老中医岳美中曾说过,炙甘草汤中以炙甘草为名,当以炙甘草为主药,按现代用药计量当用12克方可有效。方中生地现代用量当为48克。 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论曰:“余用此方,无虑百数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证以心动悸为主。若见脉结代,则其证为重,宜加重药量。否则,但觉头眩者为轻,投之更效。推其所以心动悸之理,血液不足故也。故其脉必细小异常。妇女患此证之甚者,且常影响及于经事„„及服本汤,则心血渐足,动悸亦安,头眩除,经事调,虚汗止,脉象复,其功无穷。盖本方有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生地至少当用六钱,桂枝至少也须钱半,方有效力。若疑生地为厚腻,桂枝为大热,因而不敢重用,斯不足与谈经方也。又说:按本汤证脉象数者居多,甚在百至以上,迟者较少,甚在六十至以下,服本汤之后,其数者将减缓,其缓者将增速,悉渐近于标准之数。盖过犹不及,本汤能削其过而益其不及,药力伟矣。。。。。。”又曰:“按古方治病,在《伤寒》,《金匮》中,仲师原示人加减之法,而加减之药味,要不必出经方之外,如阴亏加人参而去芍药,腹痛加芍药而去黄芩,成例俱在,不可诬也。予用此方下利者去麻仁,大便不畅者重用麻仁,或竟加大黄,遇寒湿利则合用附子理中汤,于卧寐不安者,加枣仁朱砂,要不过随证用药,绝无异人之处。仲景之法,固当如此也。“ 按:此论可为用炙甘草汤之大法,亦可为用经方之大法也,更可为医者临证用方之大法也。思之以前用此方治心动悸无怪有效有不效,乃阅历未到,功力未至也。后治心动悸,必详察其证,随证加减。此即前人云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也。 串雅编验方八宝串 臌胀病一剂效可见 八宝串载于清代赵学敏著《串雅内外编》一书,又见于《石室秘录》,原书载:八宝串""膨胀经年不死,必非水膨,乃气膨,血膨,食膨,虫膨也,但得小便利,而胃口开者,俱可治。茯苓五两人参一两雷丸三钱甘草二钱萝卜子一两白术五钱大黄一两附子一钱水十碗煎成二碗,早晨服一碗,必腹内雷呜,少倾下恶物满桶,急倾去,另换一桶,再以第二碗服之,必又大泻,至黄昏乃止,以淡米汤饮之,不再泻矣,然病人惫乏己甚,急服后方以调理之。人参一钱,茯苓五钱薏仁一两山药四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愈,忌食盐一月,犯则无生机矣,先须再三叮嘱,然后用药治之。据此,笔者多年来以此方治疗单腹胀患者,疗效较为满意,试举案说明之。 某男,50余岁,1980年诊,病己数年,久治不效,腹胀如鼓,纳差,步履维艰,诊为气膨胀,用理气消胀,活血化滞之剂十余剂,效不显,病家要求速效,因思此方神妙。不妨一试,照方用药,药煎成嘱先服一碗,服后半日病人腹内无动静,嘱再服一碗,至晚仍无动静,嘱其若泻接服第二剂。数日后膨胀己消,吃饭行走均己如常,并无腹泻只是矢气多,二便通畅。遵先贤张锡纯先生意嘱其终生忌食牛肉,食则复发,并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去甘草,嘱其间断服用数月。惜患者认为病己痊愈,能干农活,并未服药巩固,3年后复发,正值春节前两月,患者惧忌盐酱,坚持春节后医治,过食油腻食物,又加生气而致不救。 细析此方九补一攻,配方合理,长时间煎煮而泻力减缓,气机条达,二便通畅,故未明显大泻。此方适用于久病体虚邪实,肝郁脾虚,阴虚内热不著类患者较为适宜。后遇此类病人求效心切,服利水活血消胀之剂效不速者,应用此方均未见大泻而臌胀渐消,遵衰其大半而止,继用调理之药善后。 忆初用此方时,我年方而立之年,处以此方时,心中惴惴不安,随病人之子亲往药房购药。至药房药师视其方曰,大家快来看,此方甚怪。并问是否牛服用的。病人之子说是我父服的,不可胡说。药师笑说抓了大半生药,还未见如此怪方。有五两的,有一两的,还有一钱的,并抄下且问是治何病的。至病家亲自看其加水十碗,煎至二碗,恐其腹泻等至晚也未见其泻方始回。后数日竟不敢去病家询问。后病家来人说病已大大见效,烦请医生前往复诊,方敢前去。心中没底恍恍不安如此。后病家愈后送锦旗一面,以示感谢,一时传为佳话。 延年半夏汤治顽喘 易柴胡巧治胃痉挛 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岳美中老师倡用之,主治心胃气痛之胃痉挛有效,并治支气管痉挛之喘息有殊效。辨证准确往往一剂见效,两剂即愈。我要临证时曾遇此二种病证,处以延年半夏汤原方,确有效验。 岳老经验认为延年半夏汤治突发性阵咳作喘,痰带白沫,舌苔白腻,症属偏寒者有效。治胃气痛指征为胃部剧烈疼痛。此二症我均验之有效。 1981年治一吕姓男子,年四十余,患支气管哮喘十多年,发作每呈突发性,来诊时由其子用板车拉来,诉说病情也不能连续表达,数分钟即吐白沫状痰好多,说每每发作,用何药皆不见效,每天发作无数次,每发则需持续数天或十多天,痛苦难忍。经人介绍来诊。诊其舌苔白腻,脉弦无力,疲倦乏力,思此症颇似岳老所论治延年半夏汤证。再加患者说屡治不效,此方既如此神妙,何不试之。乃处以原方一剂与服。 方为:清半夏9克炙鳖甲12克前胡6克桔梗5克人参6克炒枳实3克吴茱萸9克槟榔5克生姜片9克水煎温服。 第二天患者步行一人来诊,高兴万分,说此药真神,我已好矣,再与我开二剂。后其子胆道蛔虫来诊知其愈后年余未发。方知岳老之言确有效验。且强调吴茱萸治咽头部至胃部之粘液样白沫壅盛有殊效。后遇哮喘病只要是吐白沫痰及阵发性咳喘辨证属虚寒之证,用之屡效。岳老并说此方将前胡换成柴胡,治虚寒之胃痉挛我也曾试之。 1985年治一友人宋孝礼之妻,夙患胃气痛,友人懂医且在经营中药店,其妻屡求名医诊治终未见效。有一宁姓老医亦为宋之好友,宋说今天我请你二位会诊一下,我据其在大医院诊断为胃痉挛之特点,主张服延年半夏汤。宁医说为何一听说胃痉挛就主用延年半夏汤。答曰既然大医院诊为胃痉挛。察其舌脉均无明显热象,此方一剂即可止痛收效。宁医主用四逆散合芍药甘草汤。说病人是肝气瘀滞之胃气痛。我说病人是有肝胃气滞之征,用四逆散加大芍药甘草非不对症,然其绝无速效,其数年来经医诊治均按肝胃气滞来治未效可知,延年半夏汤一剂可效。宋友人说你二人之方均试服之,以观其效。先服四逆散方三剂,如不效,过三日再服延年半夏汤。数日后病情依然如故。服延年半夏汤一剂即止痛,后其子随我习医此是后话。后于宁医相见,谈及此方何以速效,患者明是胃气痛,肝郁气滞之症,何以四逆散疏肝理气,重用芍药,炙草各30克缓急止痛甚为对症为何无效。告知此症此汤岳美中老师论之甚详。患者胃气痛多年,经医治疗多认为是肝胃气滞,服理气疏肝止痛之药屡矣,既不效则四逆散亦难以见效乃意料中事。屡用疏肝理气之药必致气虚且寒。延年半夏汤有人参补肝气,吴茱萸,半夏,生姜治肝寒降胃气。鳖甲镇肝,槟榔破气舒肝,枳实桔梗一升一降, 肝胃气机得调此方之所以效速也。我说你可看岳老此论论之甚详。宁医看后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诚不我欺也。 乌梅丸乃仲景名方 香油葱白驱虫验方 1981年秋治一张姓男孩年十岁患胆道蛔虫症,腹痛发热七日,西药不能止来诊。其父患支气管哮喘经我用延年半夏汤一剂则效,服数剂则未发作故携子来诊。当时正处天秋收季节,其父说因子有病以致不能务作,很为着急。与其服西药阿斯匹林片,止而复作,乌梅丸改汤服下痛稍缓和,思之何以能速驱虫,忽忆“验方新编”“香油葱白汤”即为的对之良方也。故告知吕性男子,嘱其速买上好香油一小碗,生大葱一根,切成细丝入香油内,患儿腹痛难忍,告知服之可以治好。患儿服下,至半夜,家长请我去看,患儿排出大小蛔虫不下百余条,痛即大止。次早回家。数次后又来,说又有腹痛,但没有上次重而已。问能否再服香油,但患儿这次却无论如何说也服不下了,说太香了。视其症状不重,告知不服也可了,仍以乌梅丸改汤,并西药同服而愈。病家和知之者均问为何打针输液服药均不见效,何以香油大葱有如此神效,答曰单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是也。大量香油入肠,葱白辛辣。虫得辛则伏,得苦则死,得甜则动。患儿惧服苦药,此方葱白可使之伏,香油量大则肠滑,虫即随之出也。古书上有载,古人治了子患虫症,诸药不效,医者嘱病家让患儿二三日不食,待虫饿之甚时,与葱油饼与药服下,虫即出也。众人奇之。 有一西医同行许姓青年医生询之,乌梅丸改汤治胆道蛔虫,为何效时少不效时多。回说那是需要辨证也。他将病孩带来,视其舌苔黄,证偏热也。告知可将方中川椒,附子,干姜,细辛减量,连柏量加大即可。患儿服二剂即痛止病愈。许医生询之为何如此变化则其效不同之处,告知如舌苔白而润滑当属偏寒,连柏等清热之药减量,川椒,附子,干姜等热性之药加大可也。乌梅丸是治寒热错杂之方也。许医生说中医原来还有此等奥妙,不可思议也。 1988年治一表年女性,年近三十岁,来诊时诉胃痛,每年大约均要发作一二次,痛则数日,时痛时止,痛时剧不可忍,止则一如常人。每次发作则上医院,数日方止,今又发作。详视细询之下,告知患者此乃蛔虫证也。患者半信半疑,当时有区卫生局郝姓与另一位工作人员在场闲坐,问我你的依据是什么。答之曰:观其偶有发作,发则痛不可忍,止则一如常人,不时又发,时痛时止,均为虫病的特征也。患者允之,处以乌梅丸改汤三剂。药未取齐,患者突发呕吐,并吐出蛔虫二条。在场诸人均为惊讶,说此为虫病无疑也。病家亦始信服。后服数剂治愈。在场诸人均广为传说,说李医生断病如此之神也。答之曰:十年读书,十年临证也。 按:乌梅丸乃仲景经方也。方为: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等十味药。原文“„„蛔厥者,乌梅丸主与之,又主久利。”指出本方可用于蛔厥证及寒热错杂的久利证。体现了寒温并用,安蛔止痛和止利的治疗大法。近人经验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均可随证施用。 茅根白芍滋阴利水 单方重用增水行舟 白茅根白芍张锡纯前辈甚喜用之,且喜生用。谓其能滋阴利水。其书中载用鲜白茅根以清热利水之处甚多,白芍治阴虚作肿胀者用至六两。我在临床上甚喜用白芍,白茅根,且喜 用大量。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人皆知之,但用大量白芍大多人不知用也。惟用大量白芍时,每至患者初服药时大多会有腹泻,以生白芍可增加水分,三二日后即可消失。多数患者第一日服每致大便七八次,少则二三次。但如先向病家说明,嘱之初服药后可能有大便增多现象,患者即可放心服之。如先未说明,病家往往服后大泻即不敢再服。亦可告之如怕腹泻可煎好药后,每次煎的药分二三次缓慢服下,即可避免腹泻如此之甚。有的患者服后腹泻担心来询,告之无妨,再服必不会大泻,病家信之,服后果然减少。亦有病家坚不肯服者。说向病家说明此方药乃增水行舟法,此药水分多,故初服每至大便增多,且可排出体内污垢,有何不好。继服之体内已无污垢,故不再需排泄,因此仍服原方便不再泻。无数病例表明此种现象。服药后病人体内水分多了,大便便能顺利排泄,此即增水行舟之法也。 忆1985年曾治一王姓老者,年已七十,患癃闭证,即现代之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其来询中药能治否。视其舌光无苔,询其症状是尿点滴而下,腹胀。其阴虚内燥之征明显。其老者说年轻时在中药店干过多年,中药性比较懂,询有何中药单方可治之。告之白茅根,生白芍,并说要大量,白茅根最好是鲜的每剂用四两,白芍生的用六两。老者说我干了好多年中药店,从未听说或见过用六两白芍的,我不敢用。数日后又来,说打了一周的青霉素输液不见效果,你那个方子能不能量小一点,让我先服一下。告之量小则效亦小,如担心量大可煎好后分数次服之无妨。老者说先给我一剂试试。后一周后老者来说,此方可神了,我服了一天即能感觉小便大顺,并且大便亦畅通了。这一剂药我服了一周了,每天在服,还有效力。中药单方真是不可思议,一剂药的效果如此之好,而且只有二味药。告知此方只是对你的症而已,如是换了别人,效果未必皆能如此神效。因你是阴虚内燥之体,白茅根生白芍可滋阴,增加水分,你的体内水分多了,内燥得以改善,故二便得通乃顺理成章之事,此即增水行舟之法也。 按:现代城市药店用茅根鲜者均不具备,故用干者以代之,其效必差,故在临床上如能用鲜者,最好用之。 桂芍知母汤疗顽痹 风湿水肿汗利兼施 1996年治一张姓女,患类风湿关节炎数年,双手十指肿痛,来诊时说服用数年药物,现仍疼痛不止。视其舌淡红紫,苔白润滑,脉弦紧。证属风湿热并重之顽痹也。告知此病非短期所能根治,需耐心治疗方可。无奈患者诉家庭困难,只求给开三剂中药,先止痛可也。处以桂芍知母汤原方三剂。一年以后患者又来诊,说再给开三剂,去年服三剂后即肿消痛止,今又复发,又取三剂而去。 忆及1982年曾治一农村老妇年六十岁,患风湿性心脏病,通身肿胀,初诊时取桂芍知母汤四剂则肿消,老妇即不愿再服药。不数月又发,仍取四剂,服完即来复诊,说此次药不如上次药灵,四剂服完只消了一半,又取四剂而去。次年又来诊,又复发矣。视其证仍如前,仍处桂芍知母汤,三次服至十二剂方始消完。每次均劝其消后仍需服药以求根治,但老妇每以家庭困难,无钱服药而未能坚持服药。故屡次复发。又复一年路遇其子,说其母近年本未发病,上月是其姐听人传单方,服猫肉可治其母心脏病水肿,谁知服过猫肉不到半日即突然发病,发病时心慌憋闷,喘促不止,等附近医生来到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了。说本来我劝其继续去你处服药的,无奈老母亲怕花钱,不肯去,现在我和姐都很后悔。询问为何服猫肉会致其死,答曰其致死原固未必尽是服猫肉所致,风湿性心脏病突发时也可致死的,不一定完全是服猫所致。其子痛哭而去。可见治病易而防病难,病人与医生不能密切配合,虽华佗再世,扁鹊复生,病愈而复发,亦往往无能为力也。 桂芍知母汤乃张仲景《金匮》历节病篇之名方,经方也。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中桂枝温通血脉,麻黄,附子,防风,白术,生姜祛风散寒除湿,知母,芍芍清热养阴。用量可随证加减。偏寒加重桂附麻黄,热重知母白芍重之,甚则可加难能可加桑枝,地龙,忍冬藤。热重甚者非用桂枝羚羊法不可,施今墨先生治热痹用“紫雪丹”可谓独出心裁也。病久入络者则须虫类药方可胜任。临床上遇风湿病及风湿水肿通身肿胀患者均首选取用之,辨证施治,每收佳效。 然而在临证时遇顽痹证患者,其因久治不愈,故来诊时往往欲求速效,服药数日效佳痛减尚可,数日不效者往往不再复诊,甚者有服药数日疼痛加重,药未服完即不愿再服者。遇此一直迷茫未解。至1988年近代名医朱良春前辈论顽痹证治“持重与应机”文中论及此卅情节,方始悟之。其论曰:“临床上,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用药后可出现三种治疗反应,一是药后症减,二是药后平平,三是药后症剧。对于第一种情况,守方较易;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守方较难,往往求效心切而改弦易辙;对于第三种情况则守方更难,往往遇此迷茫不解,杂药乱投。对药后症减者,不能简单地守方续进,而要根据某些症状的消退及主要病理变化的突出,进行个别药物的调整或次要药物的取舍,但基本方药不应有大的变化。对于药后平平者,多是症重药轻而致,虽守原方,然须重其制而用之(或加重主药用量,或再增主病药物),集中优势以攻顽克坚。药后症剧者,乃药力生效,外邪欲透之故,可守方续进,以待佳效。大量临床事实可证明此论。” 由于现代西医西药的大量应用,许多风湿痹证患者往往服用西药,虽不能愈病,但服其药则痛止或轻,一旦服用中药,往往自行停服西药,所以许多患者服药后最易出现朱老前辈所论之第三种情况。明此理后,遇顽痹患者,首先向其讲明此理,告知如果服后疼痛加重,是药力达病所之前奏,等药力胜病自然痊愈,服西药者则主张不可骤停服之,等药物生效后缓慢减服至停方可。 近代四川成都名中医刘梓衡擅用之,其所著“临床经验回忆录”一书载其治风心病水臌,肾脏型水臌,小儿肾炎通身肿胀,寒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身肿胀者均用此方取效。其论曰:“以我家传经验,对于水肿病情严重,属于心脏型肿者,采用真武汤,加木通,防已,椒目,以助其利水消胀之功,往往有效。如已发展至通身肿胀者,必须先采汗利兼施法。继而视其上肿甚者,以发汗为主。中肿甚者,以利水消胀为主。下肿甚者,以利水为主。有时综合运用,贵在按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决不能拘泥古方,不自化裁,致误人命,可不慎哉,” 近代名医程门雪前辈之论历节甚为精僻,医者不可不读。论曰: “历节一证,有纯寒者,有纯热者,有寒热夹杂者。纯寒者,《金匮》已有乌头汤之治,其病多无汗,历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作肿,冷而不热,体反瘦削,脉必沉细,体必虚赢,其病因由肝肾不足,筋骨素弱。沉寒痼里,深入骨节,乌头汤用之固灵,然必佐以温补肝肾,血肉有情之品,多服久服,方收全功。亦有体未大虚,重受寒湿,流入关节,阳气闭塞不通而成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开之,其愈较速,曾经验过。惟有一层切须注意,则病者毫无一身热证可见者,方可用此法也。寒热夹杂者乃初起寒湿之邪,逗留关节,久则郁而化热,其症历节疼痛相同,惟多有汗,或汗出而黄,痛处肿甚,热而不冷,脉必带数,病必延久,治方宜寒热并用,如《金匮》桂枝芍药知母之例。惟本方药味仍以祛寒为重,清润过轻,恐有偏胜之害。后贤发明桂枝白虎一法,用桂枝温散通营,白虐清化郁热,按之《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已大相径庭。用治寒郁化热,热甚于寒者,甚为有效。近人多仿用之。若再不应,可进一步用桂枝羚羊法,羚羊清热通络,胜于白虎,以石膏仅能清热,而少流通之性也,仍与桂枝同用者,以热从寒而化,寒为主体,祛寒之药仍不可少,惟当轻用可耳。此寒热夹杂历节之治法也。更有纯属热证者,其痛处黄肿,发热更甚,拒按作痛,按之烙手,脉必弦数,舌必红绛,初由血虚有热之体,复感风寒,邪舍于骨节,血虚则生热,风胜则化热泪盈 眶,素蕴之热,与邪合化,两热相合,两阳相并,肝火沸腾,流窜关节,无所不至,此时若用温通经络成方,必致助其火焰,即桂枝白虎之桂亦不可用,惟有大剂清肝凉营,泄风化热,庶能平其燎原之势,《千金》有羚羊散,犀角散二方,即为历节纯热证者之妙治。” 此论可为历节病论治之准绳。 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过敏性荨麻疹,临证较为多见。中医称为隐疹,时隐时现故也。中医认为血虚血燥生风是主要原因。血虚则生风,血热血寒则燥,受风受寒则发作。故治此证首需活血。驱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是也。临床辨证舌红紫苔黄或白腻干燥者,属风热风燥,用血府逐瘀汤重加蝉退,再加地龙,僵蚕,蜂房,其效甚佳。单方用蝉退一味研粉吞服可也。如属血寒而燥者则需加乌蛇,蜂房,全蝎,蜈蚣,效果亦速。单方用乌蛇研粉吞服。牛皮癣即现代称之银屑病,中医认为与过敏性荨麻疹病因相同,病名不同,临证表现不同而已。故其治法是一样的。一样的辨证,一样的用药,一样的需要忌口。方中生地要用大量,最少需用三十克,其滋阴凉血养血是为主药。治疗皮肤顽疾如过敏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疯,慢性湿疹等,首选血府逐瘀汤为主方,临证根据寒热虚实加减运用,一般三十天一疗程,均能收到极好的效果。惟病程久远者,证状消失后,仍需服药巩固,疗效才能稳定。但临床所见一般患者症状消失后均不愿再服药,以致复发者不在少数。这也就是俗语所云:外治不治癣,治癣要丢脸之说也。故我在临床数十年中所治此类患者甚多,其中不乏愈后复发者,积重难返也。 牛皮癣,中医称为顽癣,松皮癣。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笔者管见,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所认为的牛皮癣,初发者以血热风燥型为多,日久则血虚风燥者多见。而有局限性与泛发性之别。局限性者单纯外用或加用西药维生素尚可,泛发性或日久之症则须内外结合,中西并用为好。临床所见,只要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治愈并非难事。本病第一位医生非常重要,如果诊断明确,恰当用药,配合适当忌口,收效很快。而有的患者,病初不在意,病久治之,则需论持久战方可。目前有些医生滥用激素,使患者屡次复发,越发越重,更有甚者,用白血宁等抗肿瘤药物暂时收效,以致患者常期应用,每有致命之报道,殊为可惜。有鉴于此,笔者每向患者说明此理,劝其忌口,西药服维生素类,最好服用中药。多数患者均感煎服中药费事费力很不方便,故多年来,用自制之消风散,令患者温开水送服,药简价廉,适用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患者,每收佳效。症重者加用西药维生素类或胸腺肽针剂疗效更为满意。 笔者将本病大致分为血热风盛型与血虚风燥型,病初以血热风盛型为多见,病久顽固者多见于血虚风燥型。血热风盛型皮损多为红色及发展迅速,舌红紫苔白腻或黄,脉弦滑数;血虚风燥型皮损多色淡暗皮损增厚干燥。多年来应用自制之活血消风散治疗本病,服用方便,结合西药维生素类及免疫增强剂每收佳效。 活血消风散,号:黄芩,克白鲜皮,克生大黄,克共为细末。视其体质强弱,每服,,,,克,每日二至三次。温开水送下。或用开水泡服亦可,但量需稍大,初服大便次数增多无妨。用于银屑病之风血热风盛型疗效较为理想。 活血消风散,号:乌蛇,克胡麻,克全虫,克熟大黄,克防风,克灵仙,克石菖蒲,克白附子,克独活,克甘草,克共为细末。视其体质,每服,,,,,克,日服三次,可服至每日,,克,温水送下,或制成丸剂服之。用于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满意。二十年来,治疗数百例银屑病患者,初发用消风散,号,服用西维生素类,不用激素类与抗肿瘤药物。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每服,克,日二次,体壮则服至,克,每日三次。忌酒及辛辣刺激 性食物如鸡、鱼、虾、牛、羊肉类,七至十天即可收效,症轻服用原方即可,收效后仍需巩固之,疗效方易稳定。病久症重之银屑病,用消风,号方,量可用至每日,,克,如症状有风热之征则需加用消风,号暂服之。日久顽重者还需加用外用药物,经验认为中西医并用,内服外用并用之综合疗法较好。有是症用是药,中医辨证诊为血热风燥则用,号方,血虚风燥则用,号方,或,号、,号交替服用,病情复杂者,、,、号并用,随证加减剂量,灵活运用,药简效宏,服用方便。两月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重者则需二三个疗程方可根治。 方中白鲜皮,苦咸寒,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痒疹,风湿痹痛,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适用于风热湿疮毒,忌用于虚寒证。生大黄,苦寒,入血分,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气香入气分,少用亦能调气,推陈出新,忌用于血虚气弱,脾胃虚寒诸虚症状。 乌蛇,甘咸平,祛风湿,通经络。风湿顽痹,风疹疥癣。酒浸焙干研粉。全虫咸辛平有毒,功用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乃治风要药。焙干研粉。大黄酒制后泻热之功锐减,化瘀行血之功仍存。三药合用以达活血通络,定风润燥之功。临证体会,症久顽重之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虫类药必用且需重用方可建功。且又以散剂服之为好,煎服则差。曾治多例顽重患者,有加服汤剂者,有用消风,号泡水饮送服消风,号者。甚有神经性皮炎患者服用消风,号每次服,克日三次,服至十天大便方始通畅,服至三月余方痊愈者。均为风湿热并重之症。曾治一重症银屑病患者,病程已近二十年,给服消风,号方,日三次服,三月方始收效,服至半年渐愈,嘱减量续服。以竟全功 便秘热结气滞血瘀 苦参子炮甲效无比 便秘证,临床较为常见。且现代人常自购成品药服用。医生临证亦会开此类药如:果导片,番泻叶,润肠丸等品。始服有效,久服则不效。究之不效之因,是此证需详加辨证,不可一概运用泻下剂,以图一时之快,如体实之人尚可,脾虚体弱之人岂不是犯了虚虚之戒么。 要知便秘证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虚实二证。实证便为真便秘,虚证当为假便秘,不可用泻法,其大便前后均干是为真便秘,其大便先干后稀当为脾虚无力运化,乃为假便秘。要知不论真便秘还是假便秘,临证均需辨证施治。真便秘亦有阴虚内燥,脾虚肠燥,火盛肠结之别。更有气滞血瘀而致便秘者,岂可一概而论, 其阴虚内燥者,当用滋阴润燥之药,用增水行舟法。增液汤之类。脾虚肠燥者,当用《金匮》麻仁丸。脾约因胃强所致,故用大黄,枳实,厚朴,脾约用麻仁,杏仁,芍药以滋脾胃。蜜丸缓下不致伤脾。火盛肠结者用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汤,火清肠结自解。因黄连味苦故常用鸦胆子胶囊,其效甚佳。笔者临证见多例上述诸证均不显而致便秘者,阴虚内燥不显,脾虚肠燥亦不著,更无火盛肠结之征。其舌紫苔薄,脉弦。辨证当为气滞血瘀所致。临证常用衡冲散加炮山甲,或径用炮甲研成粉,服之数日即通。可谓药简效宏也。 前人有单用紫苑通便者,有单用大量白术三两通便者,有用一味连翘一两通便者,有单用莱菔子炒研服之通便者,临证时辨证选用可也。脾虚寒致便秘者可用大量白术既可实脾止泻,又可通便也。连翘有清心火,且又有疏肝气之功能。为治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偏火之便秘甚为有效,惟量需稍大方可。莱菔子功擅消食化积,故能治因肝脾郁结之便秘。紫苑温肺下气消痰,肺与大肠相表里,宣通肺气肠结自通也。 骆性男孩,年六岁半,便秘有年,每于大便时由父母用手挖出。其舌紫苔厚腻,体胖能食,且又顽劣。常因食积而致发热。好在服中药尚可,不畏药苦。证属湿热并重,痰食互结,气机郁滞,故治以小陷胸汤加莱菔子,再加鸦胆子胶囊,数剂后便略通,不需用手挖即能排 出。诊其苔腻减,湿热祛,续服至月余方愈。嘱家长令其节制饮食以图根治。 冉姓女三十二岁,患便秘多年,服过多种药物,均是服时有效,不日又结。重则五七日方可一解,且又甚难解下。其诉每每恐惧大便,但明知不便不可。察其舌脉如常,无何不适,惟腹诊时两胁有胀感,当属气滞血瘀为患。拟炮甲一味研为末,日服六克,一周后来诊,说大便已每日一次,服至月余停药,后介绍一便秘患者来诊知其病愈矣。 何姓女年八十,无他病,惟便秘来诊。视其舌紫尖有红紫斑密布,苔薄白腻而干,脉左弦细无力,右脉则弦而且硬,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屡服肠清茶,番泻叶类药方可解下。其证当为湿热郁结,气机郁滞,且又阴虚内燥,肝脾失调之重证也。其火郁结则脾虚运化失常,火盛则肠燥津竭。因虑其年高,治以增液汤加生白芍,白茅根,因其火偏重故用金银花,连翘,湿重用滑石,服三剂以为必效也。三日后来诊诉仍便仍结,又服肠清茶方解下。视其白腻干苔已润,知其湿热已减。患者求为加重药量。视其年虽八十体质尚健,遂用上方重其量,生地,茅根,元参均用至五十克,生白芍用至九十克,银花,连翘,滑石均用至三十克,嘱其多煎药汤,分数次服下,并告知如此三剂重剂如再不效,当加鸦胆子胶囊服之。 鼻炎咽炎皆属顽症 神效鼻咽定可奏功 鼻炎咽炎者,顽症也。临床见过不少久治不效,痛苦万分之鼻炎咽炎患者。近人朱进忠曰:凡久治不愈和前人缺乏恰当治疗方法的疾病,即为疑难病症。这些疾病,既有中医、西医认为非常多见,乍看起来又比较容易治愈,甚或不治自愈的病症,又有西医、中医都认为较少见,前人缺少特效疗法,或虽然临床非常多见,但无有效治疗方法,或症状极其繁杂,或症状极其缺少,而又难于确定病名、病因、病位的疾病。在这些众多的常见疾病中,既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又有妇科、眼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虽然比较多见,可偏偏存在的问题也最多,有的患者竟辗转于中西医之间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而始终不效,或虽暂时有效而却长期缠绵于病榻之上,有的甚至转化为更加严重的疾病而死亡。在少见或虽然比较多见,但缺乏恰当治疗方法的疾病中,既有内科的少见病、不治病,又有妇科、眼科、皮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的少见病、不治病,这些疾病有的辗转于中西医之间数月,数年,而均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有的仅仅给些安慰剂,有的给一些剧毒药而使患者丧命于毒药之下。在症状非常繁杂或症状并非少见的疾病中。有的因为目前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无法确定诊断,有的则因过多或过少的症状叙述而难于按照目前通用的一些辨证方法去辨证论治。 俞长荣曰: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医,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疑难奇症,临床实践越多,接触疑难奇症的机会就越多。所谓疑,不外是病情比较复杂,阴阳表里交错,寒热虚实混淆,以致真假莫辨;所谓难,除辨证方面的扑朔迷离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所谓奇,无非是病例罕见而已。总之,疑难奇症仅仅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或不完全掌握它们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因此在认识上感到迷惑,处理时感到棘手。一旦掌握了辨证和治疗的客观规律,也就无所谓疑难与奇了。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顽症也。所谓顽症,是病已确诊,多年诊治不能根治。或屡治好屡又复发者。曾治一顽症患者,时年四十五岁之男性,来诊时诉其患过敏性鼻炎已二十余年,曾去过北京,不诲等多家大医院诊治无效,现靠服用扑尔敏药片来维持。常人服一片则会出现困倦思睡之证状,而其每次需服六片日三次方能维持过敏证状不发作。其诉发作时涕泪交流,喷涕不止,痛苦不可名状,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一概不敢用。一日忘记服药则会发作,比干什么力气活都累。对此顽症,告知病程已久,久病必有瘀也。所谓瘀者,乃鼻 窃堵塞也。用中药疏通气血,化瘀散结,假以时日,或可根治之。但所服西药扑尔敏片暂需服之,不可骤然停服。待病情好转,气血通畅时,慢慢减量可也。与其服神效鼻咽定方。方用全蝎,蜈蚣,炒僵蚕,蝉退等为末,每服三至五克,日服三次,嘱服一月来复诊,扑尔敏片则仍需服之。一月后来诊,诉服药片已减其半,时有发作较前减轻。服至三月,药片则偶而需服之,发作大为减轻。后坚持服至大半年,停服药片,偶遇气候突变小有发作,病已基本稳定,嘱其方间断服之以求根治,此顽病之所以难医者也。 赵姓老者年六十多岁,患鼻息肉三十余年,每于医院就诊,均主张手术,患者惧而拒绝。后其孙患鼻窦炎经我处治愈,询问能否服中药治其鼻息肉,答之可来一试。来诊时视其双侧息肉已突出鼻腔外,因其病久,处以衡冲散方以汤剂,并加五十克皂角刺,炮山甲为十克,余药皆为十克,服三十剂消之于无形也。考其能消息肉者,诸药疏通气血,皂角刺炮山甲当为主药。其既能消化扁桃体,即能消化鼻息肉。触类旁通,有是证用是方也。后用此方治囊肿,癌瘤即是此意也。 患者刘某,女,时年三十二岁,于1997年经人介绍从淮南来求诊。其证为咽中似有异物感,吞之不可,咽之不下,国内多家大医院前去求诊,诊为咽峡部慢性增生性炎症。屡治不效。视其舌暗紫苔薄白,脉弦,告知其病中医可诊为“梅核气”,乃平日性情抑郁,致气血痰火胶结而致咽峡部增生,其夫说医生所言极是,她就是性情抑郁,爱生闷气所致。老是怀疑自已得了癌症,已经服药治疗三年多了,去过北京,南京,上海,西安等地大医院求医,终不能好,花去不少钱了。欲以服散剂,无奈患者说已服药太多了,现闻到药味即想呕吐,处以神效鼻咽定方,研末装入0号胶囊内,每服六粒日三次,服一月缓解,服至三月始愈。嘱其续服巩固之,并告知心情要放开,如果心情抑郁,久必复发。 在临证时,对其证之轻者,气血瘀滞不重,时日不久之患者,每以衡冲散即可愈之,湿热轻者加用消风散,方用黄连,黄芩,大黄,白鲜皮可也,湿毒重者则加用鸦胆子胶囊每收佳效。湿热不明显者用神效鼻咽定原方可也。 粉刺痤疮小病难医 面部色斑疏肝解郁 面部黄褐斑,女性多见。常用血府逐瘀汤加桑叶,天冬,肝虚加山萸肉,风重加蝉退,僵蚕,重者再加全蝎蜈蚣,假以时日,当可治愈。惟愈后当视其体质所偏,仍需纠正之,方可不至复发也。方用血府逐瘀汤疏通气血为主方,此病多因肝血不足,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故需加桑叶,天冬以滋阴润燥,加虫类药以活血消风,化瘀散结。气通血顺,则斑自消也。多年来治此病甚多,多以此方加减出入,一般月余效显,续服则愈矣。惟临证需辨证,其舌薄苔光者,多为阴血内燥生风则面部色斑出,故需加滋阴养血之品。如舌淡暗紫者,则为气血瘀滞血燥生风面部色斑出也,当用血府逐瘀汤加虫类药以化瘀散结方可。虚者可加山萸肉。贵在辨证施治。 吕姓女,三十五岁,面部色斑多年,屡治未效。视其舌淡红紫,苔薄,脉弦。辨证为气血瘀滞,阴虚内燥。处方用血府逐瘀汤加桑叶,山萸肉,天冬各三十克,服月余即消,次年又来诊,仍处上方,又服月余而愈。隔年又来又发,嘱其可多服,上方又服二月,至今已六年未发,且介绍多人前来求诊。其病程久,血虚甚,肝气郁结重,故需假以时日也。待其阴虚血虚,肝郁气滞诸证消除,则斑自愈而不复发矣。 面部粉刺者,亦需用中医来辨证施治,用上方,惟此病需注重一毒字,谓血中有毒热结聚也。且需询其有无便秘,至为紧要。便结则粉刺重也。故需加重清热解毒之类药,如五味消毒饮合用血府逐瘀汤可也。余常用简便方,用鸦胆子胶囊服之,一般一周即可收效。惟需 嘱患者少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鸦胆子胶囊既可解毒,又可能性通便,使毒热从大便排出,可谓一举两得。临床见有患此病者,面部粉刺甚重,是为痤疮也,亦用上方,惟需加三七服之,加重其活血化瘀解毒之功方可。粉刺痤疮虽是小病,如不加辨证,一味清热解毒,诚亦难以治好。故均谓之小病难医。其看虽是小病,但亦是体内病态表现在体外的。故亦须从整体观念出发。 柏叶当归脱发特效 活血化瘀衡冲散妙 韦姓男,三十五岁,前额头发已脱光,治疗数年,花费一万多元毫无效果。上文治其妻眩晕证后,询问能否治其脱发。与其处方侧柏叶六百克,当归三百克,晒干制成散剂,每服十克,日服三次,外用柏叶用白酒泡一周后搽之,一月后长出密密的细绒发,欣喜万分,坚持服用三月大效,后续服药治愈。 柏叶当归治疗脱发为上海名老中医颜德馨所倡。我在临床上多用之。适用于血热血瘀类患者。药简效佳。如无血热指征,我常用衡冲散治之,一般三月即可治愈。脱发患者大多为气血瘀滞,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通所致。衡冲散疏通气血是为首选,如血热可加侧柏叶,或径用柏叶当归散可也。 脱发,临床多见,且又以年青患者较多,因影响美观,故治疗迫切,而本病治之非易,越不见效越苦恼,心情抑郁,形成恶性循环,杂药乱投,外搽内服,收效甚微,均因未经医辨证施治故也。本病为局限性脱发即斑脱较多见,亦可发展成全脱。治之方法颇多,中医、西医、内服、外用、穴位注射、封闭、针灸等等。目前多应用中成药养血生发丸,西药维生素、胱胺酸等激素,效者固有,不效者多见。发为血之余,血旺则发充;发为骨之余,肾主骨,故脱发多于肝肾虚有关,中医临床多责之于肝肾气血俱虚,若人体气通血畅,阴阳平衡,何来脱发。 鉴于多数患者病程较长,长服中药煎剂较为困难,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内服外用综合治之。观本病血热风盛型较为多见,且多为病程短,中医辨证有舌红苔黄,头皮屑多且又搔痒,组成消风散热水送服或开水泡服,方为白藓皮,克、生大黄,克,磨粉开水送服,视其体质强弱每服,,,,克,日服,,,,次,十天即可收效。同时可配合西药维生素,,,外用乐肤液。病程长,头顶及前头顶脱者每于洗头梳头时脱落甚多者称为早秃,多种原因所致,且又病程较长,心情抑郁,以致气血瘀滞,治之不易。用衡冲散方:加大黄以祛瘀生新,生赫石养血安神镇静,组方为活血生发散:当归,克川芎,克生桃仁,克红花,克生枳壳,、,克川牛夕,、,克生大黄,克生者石,克每服,,,,克日二次开水送服,体实者日服三次,气血虚甚者阴虚加服六味丸,阳虚加服八味丸,心阴虚失眠多梦加服天王补心丹,心阳虚面容不华加服归脾丸,辨证施治,药简而效速。 斑秃,成块状型,有多年不长发者,甚有脱光成为全秃者,治疗上心理疗法非常重要,除按上法辨证施治外,还需加用综合疗法,如患者热象不明显者,用活血生发散合岳美中老师所倡白茯苓每服,克研粉,日二次,疗程为二月收效。同时配合外用简易方,斑蝥酊局部外搽,如面积大者则需分次涂搽,使其刺激头皮发泡,以利毛发生长,亦可用头皮针刺之,临床用之数百例屡试屡验。惟五十岁以上与家族遗传疗效较差,且有的患者惧服有异味之药,装胶囊量又太多方能有效,头皮发泡有所疼痛,均待改进。 鹿胎内服宫寒无子 秘方外治女性不孕 鹿胎膏,市售成药也。其治宫寒不孕甚为有效。有一友人询其亲友久不生育之方,问其病情知其月经多后延,且经色不鲜色淡,乃嘱服之,后三月后果孕,更妙的是其另一亲友也服之也很快怀孕。鹿胎乃血肉有情之品,且其性温热且大补宫血,故治宫寒不孕有佳效。女性不育的治疗,着重调经,经调则自孕。临床上西医分为气质性病变与炎症性病变。以输卵管梗阻,宫颈疾患,黄体功能不全及不排卵多见,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是证用是药,内服与外用并用。特别是西医各方面检查正常者,更要用中医传统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观临床上肾虚宫寒症较多,其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痰湿及湿热数种类型,随证施治,待其经调体壮及男方检查正常之患者久不育时,用育胎种子丸外用疗效颇佳。 不育症属慢性疾患,且一月只有一次受孕机会,故宜耐心调治,不能急于求成,应开导患者使其思想上有所准备,心情舒畅,气血调和,假以时日,自能受孕。从中医辨证论治来讲,西医诊断无气质性病变之患者,但输卵管不畅,或子宫位置偏斜,或宫颈松驰,或原因不明,或有抗精子阻力之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征象,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为主,虚则补之,热者清之,寒则温之。西医化验子宫,附件,宫颈炎症者,加用西药抗生素收效较快。抗精子抗体患者加用西药强的松5毫克。口服,每日三次,同时嘱夫妻生活戴避孕套一月至三月。西医诊断不排卵者,中医责之于肝肾气血虚弱之故,常用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宫寒阳虚用温经汤,重用山萸肉再加鹿角胶。鹿胎膏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而不腻,滋阴补阳。因有的病情常需常期治疗,长服煎药坚持不下来,故多安排经前或经期服,平日服中成药,并结合外治。一是穴位艾灸神阙,每次半小时,隔日一次,二是育胎种子丸的外用。理未明而效可见,自然有它的道理。 坐胎育子神方首见于<<著园医话。>>,其说诸多灵验,方为外用:紫稍花、川花椒、枯白矾、洋潮脑、煅龙骨、煅牡蛎、吴茱萸以上各五钱;高良姜、公丁香、肥干姜、广木香、香三奈、香甘松、薄官桂、蛇床子,以上各三钱共为细末,生蜜为锭,阴干,不宜日晒,此药绝非服物,其服法待妇人月经净后,用药一丸入阴道深部,次日取出,再换一丸,连用十八日,须等下月,入房自孕。然亦有只用十丸而止,本月入房亦得生男者,间或只用三四丸或六七丸亦获生女者,大概多用生男,少则生女。祥考此方外用诸多辛香香窜之品,其于宫寒不育,因寒而致输卵管不畅者颇为适用,其说,总要夫妇无病,不虚不损,用无不验。多用生男有待进一步验证。凡宫颈炎症,糜烂,阴道炎,及中医辨证偏湿热患者不宜应用,其说夫妇无病不虚不损用无不验,宫寒无炎症者原因不明者也可试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癫痫首选加硼砂良 痫证,顽证也。临证多见,并且多久病并常服西药仍有发作者居多,医家均感棘手而病家又要求速效,杂药乱投。其不知年久之痫证,最为顽固。均为痰浊与气血瘀滞所致,聚散无常,发无定时。治法当以祛痰为要,化痰理气熄风镇痉之法。临床所见,痫发有轻重,病程久暂,病者体质强弱不同。古今治痫之方很多,单方,验方,偏方,秘方,针灸,封闭,穴位注射等等,不胜枚举。多方验证,当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用之比较顺手,随证加减。发作控制以后,逐渐减量。如常服西药之患者,用中药之时,切不可立即停药尝见病家服用 某某医家之丸散丹药,停服原来所服西药招至频繁大发作者,诚为痛心。若久病瘀血指征明显者,则主以血府逐瘀汤加味。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守方常服可达治愈。 临证多年经验,本病急性期发作当以治痰消风为要。标本兼治,常用西药者,仍继续服之,加中药以治本为主,健脾,利痰,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镇痉安神,调其阴阳,平衡气血。因证制宜。自能祛除病根。 我治此证,每配合单方,化痰锐利之品治其标,汤药丸散缓治其本。早年读先贤张锡纯氏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其中论治痰诸法颇为可取,效法用之,每收奇效。其论简而效,大约痰易辨,而寒热难辨。急症当辨其脉,寒痰其脉沉迟,兼有闭塞之象,吐痰白而清稀。简易方为点天突穴,手掐结喉令痰活动,喉痒作嗽,其痰出即苏醒。或配以干姜汤,生姜自然汁,或胡椒三钱煎汤灌之。热痰必气粗面红,主以生白矾二钱化水服之,或用硼砂四钱化水服之,较白矾更为稳妥。 1984年治一程姓女患者,年十八岁,癫痫持续状态八天未止,高热抽搐,目瞪牙紧,气粗面红。在当地县医院住院七天治之仍未苏醒,持续发作不止,县医院嘱其转上级精神病院治疗。患者经亲友介绍求我前往出诊。至其家视其面红气粗,诊其为热痰。其高热乃数日来发作抽搐所致。先给予补液,高热即退。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硼砂12克化入,嘱其撬开牙灌之,一夜方止,天明即苏醒,邻里传为佳话。 曾治一患者徐某,年8岁,病已四年,久服西药,仍不断发作,经其姑妈介绍来诊。其姑妈也是医生。来诊时因换了西药品种,服后引起大发作,日发十余次,每次约十多分钟,呕吐痰涎不止。家人及其姑妈恐其呕吐服中药难以服下,询问有无办法止其呕吐。告知用伏龙肝煮水煎药即可止呕吐也。视其舌极淡,苔白润,脉弦。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丹参,代赫石,并去大黄,并因其虚寒加山萸肉,黑附片,干姜生姜并用之,再加全蝎,蜈蚣,服后吐止发作亦止。后服月余病未再发作而停药。 方中生龙牡被陈修园称为化痰之神品,加生赭石,以镇逆降痰。张锡纯氏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盛赞之。曾多有报道用生赭石,与建神曲配伍单方。惟其治小儿及初病之人多效,成人及久病之人其效则差。化痰之药如巴豆,甘遂,皂角,其性太烈,现代人惧怕吐泻。故皂角刺,琥珀,铁锈水等均可应用。如是病久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必加生赭石,生龙牡,丹参,虚加黄芪,山萸肉。惟半夏最好生用,加等量生姜。虫类药最好研末吞服。嘱其忌食辛辣,酒类,坚持服药方能根治。
/
本文档为【《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