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对国债中性理论的解读

2017-11-12 4页 doc 14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对国债中性理论的解读对国债中性理论的解读 文 \ 杜 蕊 朱 国债,又称 国家公债,是国 家以其信用为 基础,按照债的 一 般原则,通过 向社会筹集资 金所形成的债 权债务关系.在 当代,国债已构 成重要的财政 收入形式,成为 财政政策的重 要手段和国家 宏观调控的重 要工具. 债务中性 理论含巴罗对 李嘉图关于政 府增税与举债 对经济影响等 价思想的发展 和完善.其中心 思想是政府的 举债行为不会 影响消费者的 经济决策.在理性预期下,消费者能够 了解到政府举债与未来税收的替代关 系,政府增加发债只会使储蓄增加,...
对国债中性理论的解读
对国债中性理论的解读 文 \ 杜 蕊 朱 国债,又称 国家公债,是国 家以其信用为 基础,按照债的 一 般原则,通过 向社会筹集资 金所形成的债 权债务关系.在 当代,国债已构 成重要的财政 收入形式,成为 财政政策的重 要手段和国家 宏观调控的重 要工具. 债务中性 理论含巴罗对 李嘉图关于政 府增税与举债 对经济影响等 价思想的发展 和完善.其中心 思想是政府的 举债行为不会 影响消费者的 经济决策.在理性预期下,消费者能够 了解到政府举债与未来税收的替代关 系,政府增加发债只会使储蓄增加,而 消费行为不变.因此,增加国债发行既 不会影响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利 率不受影响,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亦 不会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如果债务中 性理论成立,凯恩斯主义运用扩张性 财政政策调节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增长 的政策便是无效的,那么中国运用的 国债发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应又 怎样评价?以下,我们先从李嘉图的国 债中性理论谈起. 19世纪20年代,为了对抗法国, 英国使用金钱和外交手段,组建了反 法同盟,导致军费开支庞大,国库入不 敷出.所需军费如何筹措,是增税还是 发债?英国国会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 论,争论的焦点是:课税和发债这两种 筹资方式,其经济效应有什么区别,哪 种方式对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紧缩 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一派 经济学家认为,预算赤字一定的条件 下,债务融资的负面作用要比税收融 资的负面作用小一些.但李嘉图的观 点相反,他认为政府无论选择那种融 资手段,与其最终的经济效果无关. 李嘉图的等价思想在诬《治经济 学及其税赋原理》第17章农产品以 外的其他商品税中有系统阐述.李嘉 图关于政府债务的分析深受萨伊原创 性贡献的影响.萨伊指出,政府发债不 增加公众财富,因为在发债过程中,公 众储蓄的增加必然被随后的政府消费 所抵消.李嘉图认为,政府开支的增加 (为了战争)将导致私人支出的等额下 降,为应付一年战争开支而增加的税 收或举债,代价都是国家生产性资本 下降.李嘉图认为,政府为债务支付的 利息不是借贷的成本,而仅仅是财富 的转移:"每年征税100万以支付贷款 利息,仅仅是纳税人向利息获得者的 收入转移,……国债利息是否支付,并 不影响国家的富裕和贫穷……" 李嘉图认为个人支出与政府支出 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只要政府支出 是增加的,个人财富就会等额的减少; 个人财富的变动只决定于政府的支出 水平,而与政府预算的筹措路径(税收 或举债)无关,认为政府举债和征税的 经济效应是等价的.但是,李嘉图也观 察到,在现实生活人们仍然是更喜欢 政府发债:"每个人都必然观察到,人 们并不认为永久性地每年缴纳5O英 镑,等价于一次性缴纳1000英镑.如 果一个人被要求缴纳1000英镑的所 得税,或许,他就要努力从收入中储蓄 1000英镑.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李嘉 图悖论":人们因为意识到政府今天的 债务就是明天的税收,所以会减少消 费增加储蓄;同样,人们由于认识到政 府今天的减税(增债=减税)意味着 未来要增税,消费者就会希望政府多 发债,通过死亡来逃避未来纳税,增加 当期消费. 对这个悖论的破解是由巴罗做出 的,巴罗认为:有理性预期能力的人们 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行事的,无论政 府是利用税收还是债务融资经济效果 相等.巴罗指出:生命有限不一定就意 味着规划眼界有限,消费者不但从他 自己的消费中获得效用,而且也能从 他的子女们的消费中得到效用,如果 每一代人的效用都进入其前一代人的 效用,那么每个消费者都会把整个后 代的效用和预算约束纳入他关于消费 和遗产规模的决策当中,因此,由他们 自已还是由他们的子孙后代缴纳较高 的税收来抵偿政府新发行债券的本 息,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如果消费者在 公债到期之前就去世了,他会把这些 债券遗赠给他的后代,其后代可利用 这些债券的本息偿付公债到期之年增 加了的税收.巴罗的债务中性思想可 以总结如下: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中利 率,投资,消费等的经济变量不会随税 收和预算赤字之间的转换而变化,也 不会随家庭财富的变化而变化. 在巴罗提出债务中性理论之前, 标准国债理论认为政府举债与减税是 不等价的,国债是跨代的负担.关于债 务中性理论的争论也一直存在.争论 的焦点在于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因 政府借债而得到税收减免的受益人, 并非一定就是未来利息偿付的承担 者;贫者和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 费心理也不完全相同,那些因举债替 代税收而产生减税受益的人,就有可 能增加消费支出,而不是仅仅为以后 的增税而增加储蓄,国债的发行也就 能够吸收私人储蓄,对总需求产生影 响.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近年实行的财 政政策中,发行国债成为政府扩大内 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中国特 殊的国情,不完全的市场经济运行环 境,各种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复杂因 素使预期更难. 虽不成立,但债务中性理论对中 国的财政政策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它 提供了一个与当代政府行为指导理 论相异的角度,使得政府行为更加谨 慎:政府并非可以无节制地扩大债务 规模.债务中性理论揭示了政府债务 的实质,特别关注赤字,债务与税收, 储蓄,消费之间的关系,这提醒政府 在运用赤字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要 密切关注财政支出对公众消费行为 的影响以及财政赤字和政府发债对 总需求的影响,注意使用赤字政策工 具的限度(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集团经济研究20O3?5月上旬刊(总第229期) 对国债巾性理论的解读
/
本文档为【对国债中性理论的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