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地史学1

地史学1

2019-01-19 19页 doc 41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地史学1第1-4章重要知识点 一、 1.地层叠覆律丹麦斯坦诺(N. Steno,1638-1686)于1668年最先指出,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后人称之为地层叠覆律(Law of Superposition)。他还提出了原始侧向连续律(principle of original lateral continuity)和原始水平律(principle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2.原始侧向连续律 3.原始水平律 4.化石层序律18世纪末英国史密斯发现不同岩层中所含...
地史学1
第1-4章重要知识点 一、 1.地层叠覆律丹麦斯坦诺(N. Steno,1638-1686)于1668年最先指出,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后人称之为地层叠覆律(Law of Superposition)。他还提出了原始侧向连续律(principle of original lateral continuity)和原始水平律(principle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2.原始侧向连续律 3.原始水平律 4.化石层序律18世纪末英国史密斯发现不同岩层中所含的化石各有不同,因此根据相同的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并证明属同一时代,这就是著名的化石层序律(Law of Faunal Succesion)。 二、 1.沉积相沉积相是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沉积物)的原生沉积特征(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岩相”+“生物相”=“沉积相” 2.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此和相邻的地区相区别。 “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 “沉积相”则是指自然环境的产物,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3.沉积相模式沉积模式(Sedimentay models/ depositional models或相模式facies models及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facies models)是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是以图形或文字的方式表现的一种理想的和概括的沉积相格局,并能有助于了解复杂的自然现象和作用过程。沃克(Walker. R. G. 1967)认为沉积模式是“删除地方性的细节,而保留其纯粹本质上的东西(理论模式)”,所以沉积模式就是对于沉积环境及其产物及作用过程的高度概括。 4.瓦尔特相律德国学者瓦尔特(Walther, J. )很早(1893-1894)就提出了相共生原则。后被称为瓦尔特相律(walther's law),他指出“相的纵向相序也是它的横向相带”,可理解为:“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及相依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该定律的基本含意是:在连续的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出现的次序,与它们在横向上所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 5.现实主义原则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也曾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在整个地质时期发生过,古代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加以解释。 6.生物相“生物相”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综合生物特征,如笔石页岩相等。 7.波痕波痕是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 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内部人字型纹层,对称、不对称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前滨或潮间带),孤立波痕(泥质物表面,发育不全,波痕指数大,透镜状层理),风成波痕(粗颗粒分布在波脊,沙漠、海岸、干旱—半干旱气候下的河流等) 8.交错层理指由一系列与层理面斜交的内部纹层所组成的沉积单位,主要分布于碎屑岩和颗粒碳酸盐中,是在介质能量较强的情况下形成的。 9.丘状交错层理在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范围内,受风暴作用形成的,其特征为: ①层理单位的下界面一般为侵蚀面,其斜面为低角度(<10?);②纹层与下界面大致平行;③在一个单层中,纹层有时系统地侧向变厚,因而断面呈扇形,倾角也有规律地减小。 10.羽状交错层理(鱼骨状交错层理)两个相邻的交错层单层中的前积纹层具有倾向相反的特征,故称为羽状交错层理,它们的倾向一般大致相差180?,相邻单层间界面 明显,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泥质薄层,这种交错层理是在周期性往返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是潮汐环境沉积的识别标志之一。 11.平行层理由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砾岩组成的层理,一般认为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错层理更强的高流态条件下的平坦底床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粗,伴生剥离线理,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形成环境主要为河流、海滩、浊流等环境。 12.水平层理细粒沉积物(粉砂岩、泥岩、页岩)中主要的层理类型,由宏观上不能再细分的彼此平行的纹层组成时,纹层呈水平状,厚度1-2mm,纹层可因粒度变化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或颜色差别而显示出来,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分布环境主要为湖泊、河滩、潮坪、泻湖、浅海、半深海、浊流等。 13.递变层理(粒序层理)以粒度递变为特征的沉积单位。递变层内除了粒度递变之外,一般无任何层理;其底部与下伏岩层总是突变接触,单个递变层的厚度变化大,一般为几厘米-几十厘米。据其递变特征一般可分为正向递变层理和反向递变层理两类。以正向递变层理常见,它是由下向上其颗粒由粗变细。常见于浊流环境中,可形成巨厚层系,在潮坪、河滩、三角洲、陆棚等亦可见零星分布。正向递变层理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粗尾递变层理和粒序递变层理。 14.滑塌构造已沉积的沉积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移动而产生各种变形构造,统称为滑塌构造。沉积物顺坡滑动结果使岩层发生变形,形成简单的褶曲或复杂的褶皱,有时伴有滑动面或小型重力断层。滑塌变形构造,可以只发生在一个十几厘米的一个薄层中,也可发生在一个厚达几十米的一套岩层中,分布范围可以是局部的,也可达几公里。滑塌构造分布于浊流、潮汐、曲流砂坝等环境中。 包卷层理与滑塌构造不同的是旋卷纹层的纹层虽然强烈褶皱但仍非常连续,无断层、滑动及角砾化现象,而且仅限于一个层内,不涉及上下层。 15.广盐度生物、狭盐度生物各种生物对盐度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生物对生活环境的盐度要求严格,盐度稍微改变,生物就会死亡,这种生物称为狭盐度生物。有的生物能适应较大的盐度变化,这种生物称为广盐度生物。狭盐度生物是判别水体盐度、区别海洋和非海洋环境的可靠标志。 16.冲积扇指河流流出峡谷后,在山口地区形成的粗碎屑扇状沉积体,主要由暂时性的洪水水流形成的山麓堆积物。在我国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界又习称为洪积扇。冲积扇分为扇根(扇头、扇顶)、扇中和扇端(扇尾)三个亚环境。 17.曲流河(meandering river):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河床坡降较小,河身比较稳定,其河道属高弯曲度河,侧向迁移明显,边滩很发育,其载荷搬运量比较稳定,另一特征是河漫滩规模也较大,并常见牛轭湖。所以其沉积物以发育河道沉积与河漫滩典型的“二元结构”为特征。曲流河主要出现在河流中下游。 18.辫状河(braided river):又称游荡性河流,为低弯曲度(<1.5)多河道组成主河道系统,其河身不固定,迁移很快,主河道内存在分叉聚合现象,河床比较平直,但坡降较曲流河大。在洪水期挟带的泥砂量很大,但年平均挟砂量却很低,河漫滩不太发育,以心滩发育为主。主要出现在冲积扇,河流中上游及三角洲平原上。 19.三角洲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锥形碎屑沉积体。通常所称的三角洲大多是指海洋三角洲,它是河流流水与海洋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的产物。盖洛韦(1975)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来划分三角洲,提出了三元分类。其中有三种极端类型的三角洲,即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为河控三角洲),以波浪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为浪控三角洲)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为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平面上由陆地向海方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主要由分支 河流和沼泽组成)→三角洲前缘(三角洲的水下部分,主要由河口沙坝和远沙坝组成)→前三角洲环境(厚层泥质沉积)。这三种环境平面上大致呈环带状分布。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其沉积物和生物特征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其粒度由粗变细;植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变为较单一的水平层理。 三角洲在形成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从陆地向海盆方向推进,其结果是形成一个总体向上变粗的层序。一般来说,底部为前三角洲泥,向上依次出现三角洲前缘沙和粉砂,最上面覆盖着三角洲平原的较粗粒的分支流河道沉积和细粒沼泽沉积,大体上为一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序列,即进积型沉积序列。这是识别三角洲沉积的一个重要特征。 20.浊流沉积浊流是一种混合着大量自悬浮沉积物质的高速紊流状态的混浊高密度流,也是由重力推动流动的重力流。 发育部位和条件:未固结的颗粒沉积物(物质基础),斜坡(部位),地震、风暴(诱发因素)。 浊流的形成:在被动大陆边缘大陆斜坡和三角洲等不稳固的沉积物,由于诱发因素引起液化沉积物流或沉积物滑移、滑塌体并沿斜坡由重力驱使向下流动,同时掀起和裹协周围水底沉积物而不断增大体积。沉积物在紊流情况下呈自悬浮状态,形成大规模突发的高速型浊流(即碎屑自身重力→引起高速流动→产生紊流出现上举力,又使自身悬浮)。 A.浊积岩沉积序列-鲍马序列 B.古生物特征-浊流沉积中含典型的远洋浮游生物化石,如有孔虫、放射虫等,沿层面分布有形态复杂的表面遗迹化石。可含有异地带来的浅水动物化石,如浅水底栖有孔虫、钙藻化石和大型介壳化石等。 C.岩矿特征-深海浊积砂岩的矿物成分为陆源碎屑,成熟度低,分选和磨圆均较差,基质含量一般大于15%。 21.鲍马序列-浊积岩沉积序列 a段:递变层理段(块状层或粒序层) b段:平行层理段 c段:水流波痕纹理段或变形层理段 d段:水平层理段 e段:块状泥岩段 22.海底扇主要是由浊流和部分滑塌作用在海底峡谷出口处的深海中形成的水下扇形堆积体。 海底扇沉积中除了浊流沉积外,还包括下列主要岩相类型:块状砂岩相、递变层理砾状砂岩相、颗粒支撑的砾岩相、基质支撑的块状混杂砾岩相、滑塌岩相。 三、 1.地层地质学上的地层(一般是板状体)是以某种岩石特征或属性区别于相邻岩层的一个岩层。地层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外,还常具有时间顺序的涵义。 2.地层学 3.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拟整合) 上、下两套沉积物(成岩后的地层)之间隔着的一个大陆侵蚀面,但两者的产状平行—致。 4.角度不整合(截合) 上、下两套沉积物(成岩后的地层)之间隔着的一个大陆侵蚀面,而且两者之间的岩层产状还呈现截交关系。 5.沉积旋回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进序列时,就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和粒度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沉积旋回(cycle of sedimentation)。(海退序列常因剥蚀保存不完整甚至缺失) 6.地层划分(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依据地层所具有的任一种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不整合面等)把地球上的岩石体按照其原始关系系统地组织成为大小不同的单位。 7.地层对比对比(correlation)在地层学意义上是表示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根据所强调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种类的对比。岩性对比(岩石对比)(Lithocorrelation)论证岩石特征和岩石地层位置相当;两个含化石层的对比(生物对比)(biocorrelation)论证其化石内容及其生物地层位置相当,而年代对比(chronocorrelation)则论证年龄和在地质年代表中的位置相当。 8.岩石地层单位群、组(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单位)、段、层(段内或组内)岩石地层单位指根据可观察到的和可鉴别的岩石学特征、或岩石学特征组合及其地层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岩石体。 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是具有明显上、下界线的可填图的岩石单位。组是岩石地层分类中最基本的正式单位,是岩石地层单位级别体系中居于中等级别的岩石体。无论哪个地区的岩性柱,完全按岩性划分的唯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就是组。组未必要分成段,也不一定要合并成群。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 段是组内的次一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它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可以作为次一级的单位。 层是最小的岩石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一个明显的特殊的单位层。层是岩石地层单位体系中最小的正式单位,是层状岩石序列中的一个单位岩层,其岩性与上下岩层不同,因而根据界限比较明显的层面就可以与上下岩层区分开来。 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地层单位,也是岩石地层系统中最大的分类单位。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又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 9.年代地层单位(时间地层单位)界、系、统、阶 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时带(时) 阶(和期):阶(stage)是在正式年代地层学术语的传统等级系列中级别相对较低的年代地层单位,代表了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期(age)。阶是在一个期内形成的所有地层。阶是根据界线层型而确定的。阶是年代地层学的基本工作单位,因为阶在范围和级别上都符合区域年代地层划分的实际需要和目的。而且,它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识别的年代地层级别体系中最小的单位。 时带又称时间带,是年代地层单位术语中级别最低的一个正式单位,代表一个时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是根据生物的种或属的延限带建立起来的时间带。 生物带与时间带是常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区别在于生物带只是指含有该类生物化石的地层,而时间带是指该时内形成的所有地层不论其是否含有化石。 统(和世):统(Series)是传统年代地层级别体系中级别高于阶而低于系的一个单位,与统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世(Epoch)。统是在一个世内形成的所有地层。统的应用范围是全球性的。 系(和纪):系(System)是传统年代地层级别体系中的主要级别单位,级别高于统而低于界,与系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纪(Period)。系是在一个纪内形成的所有地层。 界(和代):界(Erathem)是传统年代地层级别体系级别高于系的单位,与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代(Era)。界是在一个代内形成的所有地层。 宇(和宙):宇(Eonothem)是年代地层级别体系中级别高于界的单位,与宇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Eon)。宇是在一个宙内形成的所有地层。 10.层型(stratotype)(典型剖面):已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来或后来指定的参考标准。层型是特定的岩层序列中一个特定的间隔或特定的点,它构成该地层单位或被确定的地层界线之间的定义和特征说明的标准。 11.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 组合带是指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类化石,从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的地层体。 延限带是指从地层序列的化石组合中任选的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所代表的地层体。延限带可以是一个分类单元(种、属、科、目等),或若干分类单元的归并。延限带有两种类型:分类延限带(taxon-range zone)和共存延限带(concurrent-range zone)。 顶峰带(acme-zone)是一个特有的化石分类单元(或一组特定的化石分类单元)极大或最大发育阶段所代表的一个地层或地层体。通常指某一分类单位的化石标本数量极大丰富,或指某一群分类单位数量的突然增大。但不代表这类生物总延限范围的地层体。 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来说,生物地层单位并不是普遍建立的,各单位之间也不一定是互相连续的,对那些缺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地层就无法建立生物地层单位,这时称之为间隔带。不含化石的地层成为哑地层。生物地层单位的这种既无级别又不连续的性质说明,实质上,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地层单位系统,而只是为建立时间地层单位服务的过渡性环节。 12.磁性地层单位根据地层记录中古地磁极性变化所建立的地层单位称为地磁地层单位或磁性地层单位。地磁地层单位有三级:极性超带、极性带、极性亚带。与之对应的地质时代是:超级形时、极性时、极性亚时。 四、 1.沉积组合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背景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 概念核心:1沉积时的构造条件 2较长时期 3一定的区域范围 4综合特征(组分-结构-构造等) 构造背景分类:稳定、过渡、活动三种类型 2.复理石复理石是活动带特有的、由海相陆源碎屑沉积所构成的韵律层系,韵律的厚度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目前一般认为是深海浊流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具有以下特征: (1)均为海相; (2)岩性为陆源碎屑岩类,主要为砂泥质,而且粗碎屑在剖面中所占比重非对称地从盆地一端向另一端减少,从而显示明显的极性; (3)韵律性,常常厚达几千米的岩系都是由少数几种岩性规则互层组成,鲍马层序就是对这些韵律组合的概括; (4)特征的结构,递变层理、槽模、沟模,层理良好,组分选差,生物贫乏。 3.磨拉石磨拉石是形成于造山阶段的厚层粗粒陆源碎屑岩系,其岩石成分复杂、分选差、磨圆度低,充填于山前、山间盆地中,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磨拉石出现是板块碰撞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构造意义。具以下特征: (1)为巨厚的粗碎屑岩系; (2)陆相沉积为主,有些地区磨拉石剖面由地步向上是由海相-泻湖相-陆相,相应岩石颗粒逐渐变粗,颜色由灰-红反映海域消失,地形反差逐渐增大的过程,所以有灰色磨拉石和红色磨拉石之分,但典型磨拉石是指后者。 (3)磨拉石在空间上呈楔状,近造山带一侧厚度大,物质也最粗,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剥蚀区主要来自一侧,故磨拉石盆地在结构上强烈不对称。 (4)磨拉石是造山主变形作用的直接产物,所以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基本不变形,变质强度也要低的多,一般称为后造山堆积。 4.补偿沉积、非补偿沉积 补偿: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 非补偿: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 超补偿: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 5.威尔逊旋回(大洋盆地演化阶段)加拿大学者Wilson(1968)首先注意到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大洋盆地的演化归纳为六个发展阶段,即所谓的“威尔逊旋回”。 (1)胚胎期,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而形成大陆裂谷,但尚未出现海洋环境,如东非裂谷带; (2)初始期,陆壳继续开裂,开始出现狭窄海湾,局部出现洋壳,如红海; (3)成熟期,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海洋边缘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大洋迅速扩大,如大西洋; (4)衰退期,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烈俯冲、消减,海洋总面积渐趋缩小,如太平洋; (5)残余期,洋壳海域缩小,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存残留的小型洋壳盆地,如地中海; (6)消亡期,最后两侧大陆直接拼合、碰撞,海域完全消失,转化为高峻山系,沿碰撞带可以露出挤压、侵位的古海洋洋壳残余(蛇绿岩套),称为地缝合线,如阿尔卑斯山脉。 前三个阶段反映了大洋的形成和张开,后三个阶段则标志了大洋的收缩和关闭。 6.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 板块边缘指一个板块的边缘部分。大陆边缘指一个大陆的边部。分为二种类型: (1)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2)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大陆边缘) A、西太平洋型(沟-弧-盆体系型) B、安底斯型(海沟-火山弧型)。 7.地台与地槽相对应,地壳上存在的巨大稳定区被称为地台(platform)。地台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学者Suess(1885)根据俄罗斯平原提出。 所谓地台系指大陆地壳上稳定的大型地块,其沉积厚度较小,沉积类型稳定,以浅水沉积为主,空间分布稳定,相变较小。根据地台结构和演化研究认为,地台具双层结构,下部为前古生代的褶皱变质基底,上部为古生代未变质的稳定沉积盖层,反映地台是由前古生代的活动区向稳定区转化而成的。 8.地槽地质历史时期,一个狭长的、大幅度沉降,并经构造运动而褶皱成山的沉积盆地。具有两个重要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强烈拗陷,可以被沉积物补偿形成巨厚沉积物,也可以为非补偿形成深海盆地;晚期—造山运动形成褶皱带。 9.构造旋回、构造阶段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主要是从时间的角度考察地壳各部分构造状态的发展和变化。全球性的构造作用旋回现象称为构造旋回(Tectonic Cycle) ,发生构造旋回的地质阶段称为构造阶段(Tectonic Stage) 。 10.岩石圈板块/板块(lithosphere plate)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着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下面为塑性的软流圈,上面的一层包括地壳和地幔最上部的橄榄岩层,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弹性,叫做岩石圈(lithosphere)。整个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连续完整的圈层,它被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及年青造山带几种活动带分割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块体,叫做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 11.A型俯冲、B型俯冲 A式俯冲碰撞边界:当敛合边界两侧都是陆壳板块,即古大洋板块已全部俯冲消亡,两大陆直接碰撞,故称为碰撞带(collision zone),由于它使两个大陆板块缝合在一起,故又叫缝合带(suture zone),这时,一陆壳板块可插入另一陆壳板块之下继续俯冲,并在继续 俯冲的陆壳内产生一系列逆冲断层,导致Si-Al壳明显增厚。沿此带,地壳厚度增大,强烈变形,形成宏伟的山系,并伴有广泛的区域变质和岩浆侵入活动,如喜山、阿尔卑斯山,中国秦岭 B式俯冲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覆,由于大洋板块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而大陆板块厚度大,密度低,位置高,故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或大型洋壳板块俯冲于小型大洋板块之下,并潜没消亡于地幔之中,所以称消亡型或破坏型板块边界,又包括三种类型: A、陆缘弧后盆地-岛弧-海沟型,如日本海-日本岛-日本海沟 B、陆缘弧-海沟型(安底斯型) C、大洋岛弧-海沟型 12.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 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e)是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放射虫硅质岩、软泥等)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蛇绿岩套的典型层序,与现代深海盆的洋壳结构可以很好对比。因此认为是板块俯冲碰撞保留下来的古洋壳残片。 混杂堆积是由板块俯冲形成的、由已变形的深海平原沉积物、海沟沉积物及洋壳碎块等组成的构造岩带。其原始层序完全被破坏,由外来岩块、原地岩块和基质三部分构成并广泛遭受剪切变形。是板块俯冲带的证据之一。经过强烈剪切、破碎和变形,难以识别的各种岩石的混合物。 双变质带(paired metamorphic belts)是指空间上相互平行、形成时代接近、但变质特征截然不同(低温高压相系和高温低压相系)的成对区域变质带。双变质带的存在是俯冲带的重要标志之一,低压带位于大陆一侧,沿岩浆弧分布,高压带则位于海沟附近。 13.生物区系 生物分区指因温度(纬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长期作用而形成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上的重要区别。生物古地理分区主要指因温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 1、不同于生物相(环境不同产生的生物群生态组合方面的差异) 2、形成原因:隔离(气候条件、陆地、海洋) 3、分级:生物大区、生物区、生物省、生态区 14.极移曲线按时间顺序,把各时代的古地磁极连起来得到的古地磁极迁移轨迹叫作极移曲线。它是相对于移动着的大陆(或其上岩石)而言,而不是磁极真正在迁移,故确切地说应为视磁极迁移轨迹(Apparent Polar Wandering Path),它的含义是:假设大陆固定于目前位置上,磁极与大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而变化。 15.古大陆再造古大陆再造指根据大陆板块边缘、缝合线的分布以及各板块的古地磁、生物古地理、沉积古地理、古气候分析对大区或全球古大陆在地史时期位置复原的研究。 第1-4章思考题 1、浊流沉积的地质特征; 浊流是一种混合着大量自悬浮沉积物质的高速紊流状态的混浊高密度流,也是由重力推动流动的重力流。 浊流沉积发育部位和条件:未固结的颗粒沉积物(物质基础),斜坡(部位),地震、风暴(诱发因素)。 浊流的形成:在被动大陆边缘大陆斜坡和三角洲等不稳固的沉积物,由于诱发因素引起液化沉积物流或沉积物滑移、滑塌体并沿斜坡由重力驱使向下流动,同时掀起和裹协周围水底沉积物而不断增大体积。沉积物在紊流情况下呈自悬浮状态,形成大规模突发的高速型浊流(即碎屑自身重力→引起高速流动→产生紊流出现上举力,又使自身悬浮)。 A.浊积岩沉积序列-鲍马序列 a段:递变层理段(块状层或粒序层) b段:平行层理段 c段:水流波痕纹理段或变形层理段 d段:水平层理段 e段:块状泥岩段 B.古生物特征-浊流沉积中含典型的远洋浮游生物化石,如有孔虫、放射虫等,沿层面分布有形态复杂的表面遗迹化石。可含有异地带来的浅水动物化石,如浅水底栖有孔虫、钙藻化石和大型介壳化石等。 C.岩矿特征-深海浊积砂岩的矿物成分为陆源碎屑,成熟度低,分选和磨圆均较差,基质含量一般大于15%。 2、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和级别体系; (1)、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岩性界面而划分和建立的,可分为四级:群、组、段、层。 其中,组是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是具有明显上、下界线的可填图的岩石单位。无论哪个地区的岩性柱,完全按岩性划分的唯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就是组。组未必要分成段,也不一定要合并成群。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 段是组内的次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层是最小的岩石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一个明显的特殊的单位层。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地层单位,也是岩石地层系统中最大的分类单位。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又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 (2)、年代地层单位(时间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史中生物演化阶段划分和建立的,分为六个级别: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时带(时)。 阶(和期):阶是常用的基本时间地层单位,所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期。阶是在一个期内形成的所有地层。阶是根据界线层型而确定的。阶在范围和级别上都符合区域年代地层划分的实际需要和目的。而且,它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识别的标准年代地层级别体系中最小的单位。 时带又称时间带,是年代地层单位术语中级别最低的一个正式单位,代表一个时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是根据生物的种或属的延限带建立起来的时间带。 统(和世):统是级别高于阶而低于系的一个单位,与统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世。统是在一个世内形成的所有地层。统的应用范围是全球性的。 系(和纪):系是根据全球生物界演化总貌来划分的。系是传统年代地层级别体系中的主要级别单位,级别高于统而低于界,与系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纪。系是在一个纪内形成 的所有地层。 界(和代):界是根据全球生物界大阶段总体演化面貌的不同来划分的,界级别高于系,与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代。界是在一个代内形成的所有地层。 宇(和宙):宇级别高于界,与宇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宇是在一个宙内形成的所有地层。 3、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1)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及时间地层单位的非穿时性。由于侧向加积的作用,在区域上岩石地层单位常具有穿时性;而时间地层单位是按代表时间界面的生物演化阶段而建立的,因此它永远与时间界面一致,绝不会产生穿时现象。 (2)地层单位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的关系。时间地层单位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地质年代)的严格对应;而岩石地层单位不受此限制,因此,它的顶底界线与地质年代界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 (3)展布范围的不同。岩石地层单位所具有的岩石学特征取决于沉积古地理环境,,而沉积古地理环境不可能全球一致,每种沉积古地理环境只能局限于某一地区,因此,岩石地层单位也只能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时间阶段在全球是一致的,因此,时间地层单位能在全球范围做无限制的延伸。 (4)时间地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具体岩性内容。而岩石地层单位必须有规定的岩石学内容。 总的来说,时间地层单位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性,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大的优点;而岩石地层单位反映了具体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性,对了解某一地区地址发展史有重要意义。两者从不同侧面互补反映了地质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 4、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地质意义;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非整合接触)。 5、沉积组合划分的主要依据; 6、威尔逊旋回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7、地史学中恢复古板块的及其主要内容。 (1)地质学方法——地缝合线、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沉积组合类型 的空间分布;岩石大地构造组合 (2)古地磁方法——极移曲线 (3)古生物地理法——生物相、生物分区、生物古地理分区—生物大区、生物区、 生物亚区 (4)古板块构造与古大陆再造
/
本文档为【地史学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