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卢梭爱弥儿

2017-09-02 11页 doc 27K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卢梭爱弥儿卢梭《爱弥儿》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岁时由于不堪师傅的虐待逃离日内瓦,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
卢梭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岁时由于不堪师傅的虐待逃离日内瓦,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种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现象,并把人心变恶。1760年发文学著作《新爱露意丝》,1762年先后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权神授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爱弥儿,或论教育》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这两本书使卢梭名声大振。但由于触犯了天主教会和专制政府,书被查抄并被当众烧毁。卢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国外。1770年重返法国,在巴黎附近的乡村定居,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病逝。 《爱弥儿,或论教育》(,EMILE OU DE L‟‟EDUCAT— ION,1762)卢梭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中译本《爱弥儿》于1923年由魏肇基根据英文节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李平沤又根据法文原版全文译出,分上下两卷,书后附有卢梭的生平年表和人、地名译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59.7万字。 《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现以以下五个方面作一评介: (一)“自然教育”的目的 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在他看来,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祖国,能履行职责的公民。可是,在现存的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的主权被摧 1 毁,人的天赋自由被践踏,不平等达到了顶点。在这种国家中没有公民,只有专制君主的臣民。因此,在既无“国家”,又无“公民”可言的社会条件下,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可以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他在第一卷中写道:“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二)“自然教育”的作用 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绐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他指出: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他在第一卷中写道:“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如妒忌、贪婪、仇恨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 在卢梭看来,这种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教育——即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二是人的教育——即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三是事物的教育——即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的良好经验。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就能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自己达到他们的目标,生活得有意义。否则,便会摧毁儿童的天性。使他们成为„没有味,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乃至烂掉。”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他在第二卷中写道:“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根据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卢梭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进行教育之 2 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他写道:“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 (四)教育阶段论 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两岁为婴儿时期;从2岁到12岁为童年时期,从12岁到15岁为少年时期;从15岁到成年是青年时期。他主张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1.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2岁) 卢梭在第一卷中论述了婴儿时期的教育。他指出,儿童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甚至觉察不到其自身的存在。因此,教育应从出生开始。(他写道:“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 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增强体质,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这种观点,他反对对儿童娇生惯养,要求选择好的保姆和采取适合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清淡的素食、衣服要宽松、多呼吸乡村的新鲜空气,洗冷水浴等。 与此同时,卢梭也非常重视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认为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没有意识和意志,只有感觉,但这时的感觉器官尚未成熟,感觉到的只是快乐和痛苦。因此要帮助儿童去发展他的感官,如通过触摸了解物体的冷热、软硬、轻重、大小;在活动中获得远近的观念;在行走中学会判断距离等。此时的婴儿也无善恶的观念,因此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辨别能力的时候起,就必须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加以选择,使他习惯于看新事物,看丑恶的和讨厌的动物,看稀奇古怪的东西,直到对这些东西都习惯了,用这种方法克服儿童的恐惧心理,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 卢梭认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关联的,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全的精神;虚弱的身体会使精神也跟着衰弱,而放纵和刺激欲望也会摧残身体。他写道:“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身体愈壮,它愈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婴儿时期的教育,通过对儿童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使儿童学说话、学吃东西、学走路,尽早使他们自由地支配身体,自己控制自己,还要保持身体的自然习惯。 2(儿童时期的教育(2岁一12岁) 3 卢梭在第二卷中论述了儿童时期的教育。 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他写道:“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当心灵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在辽阔的思想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卢梭主张这一时期不要智育和德育。事实上,卢梭是针对封建教育不顾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律灌输宗教道德信条,学习单纯书本知识,提出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在智育方面,卢梭指出:“在我们身上首先成熟的官能是感官,因此,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对于如何发展儿童的感官。卢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见解。认为,人有六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共通的感觉(观念)。其中触觉最重要。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感觉,从触觉得来的材料,比其他感觉更为可靠。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练习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触觉。此外视觉也很重要,它与触觉相互联系。为了发展视觉,要尽早教儿童学制图、写生画及做各项游戏。与此同时,他还强调,锻炼感官,并不仅仅是使用感官,而是通过他们学习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要学会怎样去感受。感官锻炼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感觉经验是理性发展的基础,要培养人的理性,首先必须充实人的感觉经验。他写道:“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用书本来代替这些东西,那就不是在教我们自己推理,而是在教我们利用别人的推理,在教我们老是相信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去学习。”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卢梭认为,在儿童时期,不可急急忙忙地灌输书本知识,而是要使儿童离开折磨他的书本,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渡过童年。因为这个时期最适于儿童学习的不是书本,而是他的周围事物。儿童通过接触并从认识周围事物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发展记忆力和判断力。 在德育方面,卢梭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缺乏思维能力,善于模仿等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作法:(1)为了远离城市的不良风俗,儿童应到乡村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接受自然的教育。(2)示范在道德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管束自己,“保持纯朴、谨言慎行”。(3)此期儿童没有道德概念,因此不必向他讲道德理论或强使其接受道德原则,只宜结合具体事物,通过实践来学习。(4)反对为了惩罚儿童而惩罚儿童,主张运用“自然后果”的原则进行道德教育,即通过儿童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儿童受到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从而制止儿童的不良行为。 通过儿童时期的教育,爱弥儿虽然读书没有别的孩子好,但他们从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善于自己动手做事,而不受成规和习惯的束缚;在道德方面,虽然还没有关于成人的道德概念,但已有了一些关系到目前状况的道德概念。 3(少年时期的教育(12—15岁) 卢梭在第三卷中论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他认为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强壮起来,理性开始发达,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并通过感官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他写道: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相对体 4 力达到最大的时期,除了满足欲望的需要以外还有剩余,所以现在是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了。 如何进行智育呢,首先是“教什么”或“学什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卢梭主张要教给儿童有用、真实和易于理解的知识。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一本有用、真实、易于理解的大书。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矿藏、动物、植物、山川、大地等等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卢梭还强调学习的知识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因此选择教学内容应以儿童的兴趣为标准。孩子此期不了解人与人的关系,只对自然界发生兴趣,应让他们学习地理、天文、物理、几何以及读写算等实用学科;并且要培养爱好学问的兴趣和研究学问的方法。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次是“怎么教”或“怎么学”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院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作为教师一定要采用实际的事物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并且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亲自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还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不至于养成迷信书本知识和权威的习惯。 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呢,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劳动教育重在发展儿童的智力、体力,培养对劳动者的感情。”因此,卢梭要求爱弥儿在12岁以前学习农业,12岁至15岁则学习手工业,并提出选择手工业的标准是:实用而有兴趣、符合学习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能发展智力和有益于健康。卢梭认为细木工最符合这些标准。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亲自到工匠家里去学习木工,每周用一二天的时间。 通过少年时期的教育,爱弥儿按照大自然的秩序成长起来,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热爱劳动,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青年时期的教育(15—20岁) 卢梭在第四卷中论述了青年时期的教育,他认为,青年从15—20岁起欲念日益增长,处于狂风暴雨似的转变时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卢梭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欲念是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一切欲念的本源是自爱。自爱心所涉及的只是我们自己,所以当我们真正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感到满足。自爱使人产生敦厚温和的性情,因此,自爱始终是美好的,是符合自然的秩序的。然而自私心则促使我们同他人进行比较,所以人从来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自私产生偏执妒忌的性情,正是由于自私和社会的毒害,人心由于新的需要而日趋堕落。基于这种思想,卢梭认为: (1)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 5 (2)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因此,卢梭要求爱弥儿从乡村回到城市。此时他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锻炼,能够抵抗城市虚伪文明的侵蚀,同时他是社会的一员,应尽他的义务。 (3)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历史知识、实用哲学和寓言故事,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 (4)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重在道德实践,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把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才可以培养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 (5)在宗教教育方面,卢梭从自然神教出发,认为,上帝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不易理解。因此,爱弥儿在十七、八岁以前,不应同他谈论宗教,等到他能自己探究宇宙万物的基本原因时,就会渐渐理解宗教的起源,趋向自然神教的世界观。 (五)女子教育 卢梭在第五卷中论述了爱弥儿的未婚妻——苏菲的教育,集中阐述了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 1(男女在身体、性格、兴趣以及工作内容上都是不同的,故其所受的教育也应有所不同。从总体上说,男女双方在各方面都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因此,女子教育要考虑女性的倾向和义务,培养女性本来应具备的品质,使她们喜欢女性的工作,使女性尽自己的特殊天职,去适合男子,而决不能在她们身上培养男人的品质。他写道:“如果在妇女们的身上去培养男人的品质,而不去培养她们本来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显然是在害她们。” 2(女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卢梭认为,服侍丈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是女性的天职;而温顺、谦逊、淑静和贞洁等是女性终生必须具备的美德。故要从小教育女子做事细心、热爱劳动、勤于持家;同时还要使她们从小受到管束,学会自己克制自己,养成受约束的习惯。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贡献在于:(1)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因此,尽管其中有一些偏激与片面的地方,但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2)卢梭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具有反封建的共同性质。但夸美纽斯运用类比法,把自然的普遍法则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比封建教育把《圣经》和上帝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显然是革命性的进步。而卢梭则更进了一步,他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把教育的对象??儿童直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反封建性更为彻底,也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3)教育要遵循自然并非卢梭首创,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家已经提出,到昆体良时已明确把自然(指儿童的天赋禀性)作为教育的原料。卢梭的贡献在于系统地叙述了儿童各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这种思想影响了以后几代教育家。人们追随卢梭的思路,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使教育学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4)《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教育论著,其中所论述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上引起了伟大的革命。因此,《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深刻的反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塔泰齐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 6 《爱弥儿》的主要缺陷在于:(1)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杜威曾批评“性善论”对儿童只是一味地顺从,容易弄成自私、自利、放纵的习惯。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怎么去利用他。良好的教育不是消极地去束缚本性,也不是一味地顺从本性,而是要积极地去利导本性。由此可见,杜威对人性的看法和对儿童的态度,比卢梭更全面、更合理。(2)对儿童的年龄分期是不科学的。分阶段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测性。(3)过份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7
/
本文档为【卢梭爱弥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