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7-09-01 50页 doc 127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3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3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3 (二)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4 (三)教学条件??????????????????????????????????????????????????????????????????????????????????????????????? 5 (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 5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 6 (一)专业发展目标 ????????????????????????????????????????????????????????????????????????????????????? 6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7 三、专业建设内容 ??????????????????????????????????????????????????????????????????????????????????????? 7 (一)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制度 ???????????????????????????????????????????????????? 7 (二)建成优秀教学团队?????????????????????????????????????????????????????????????????????????????? 8 (三)改善和提高实验实训条件???????????????????????????????????????????????????????????????????? 8 (四)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8 (五)建立完善定单式培养机制、巩固扩大定单式培养成果?????????????????? 8 四、改革举措 ?????????????????????????????????????????????????????????????????????????????????????????????????? 8 (一)转变培养模式?????????????????????????????????????????????????????????????????????????????????????? 8 (二)开发核心课?????????????????????????????????????????????????????????????????????????????????????????? 9 (三)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9 (四)实施第三方评价?????????????????????????????????????????????????????????????????????????????????? 9 五、绩效考核指标与建设进度 ??????????????????????????????????????????????????????????????? 9 (一)绩效考核指标???????????????????????????????????????????????????????????????????????????????????? 10 (二)建设进度???????????????????????????????????????????????????????????????????????????????????????????? 10 六、经费预算 ?????????????????????????????????????????????????????????????????????????????????????????????? 15 七、保障措施 ????????????????????????????????????????????????????????????????????????????????????????????????16 (一)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16 (二)成立项目经费管理小组???????????????????????????????????????????????????????????????????? 17 (三)成立项目建设实施小组???????????????????????????????????????????????????????????????????? 17 (四)机制保障与政策支持???????????????????????????????????????????????????????????????????????? 17 (五)加强经费监管???????????????????????????????????????????????????????????????????????????????????? 18 (六)完善奖惩制度???????????????????????????????????????????????????????????????????????????????????? 18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多年的积淀已使专业形成了深厚的底蕴。特别是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课程教学内容落后于行业技术应用,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专业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为检验医学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优化、检验设备的更新和检验人才素质的提高,检验医学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不可缺少的诊疗依据,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依照中央精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化建设工程,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建设,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2010年,江西卫生厅、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江西省关于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卫人字〔2010〕6),决定定向培养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由此可见,培养基层卫生人才迫在眉睫,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是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的一支核心队伍,是保障人们卫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科室的水平亦是衡量一所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临床对检验医学报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从80年代起,一些医科大学相继建立了医学检验专业,目前许多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科室都已有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及研究生。但目前我省县级医院中专学历的医学检验专业人员仍然是医院检验科的主力军,而乡镇卫生院更是严重缺少医学检验人员。为了适应医学检验自动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基层医院需要大量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够用、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覆盖面的三级医疗卫生网,对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必将增加。此外,疾病控制中心、血液中心、生育指导站以及相继成立的各种形式的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医学检验仪器及试剂营销公司对医学检验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这就使得高职层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与发展必须依从于社会、行业发展,具备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升专业服务于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医学检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1、教学团队结构 目前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占20%,副教授4名,占27%,讲师4名,占27%,助理讲师4名,占27%。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名,占53%。80%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有兼任教师7名。 2、教学团队水平 本专业现有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学院学科带头人1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近年来,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教材4部、主编省级教材5部、参编国家级教材10余部。建设院级精品课程3门。参与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4项,主持完成厅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完成校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级及院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多名老师荣获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全省卫生职业教育说课比赛三等奖。1名教师获学院说课比赛第一名。 3、青年教师培养 近年来学院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为尽快使青年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学院为每位新教师指派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对其进行教学方面的指导培养,严格执行新教师试讲和听课制度,并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到医院检验科进行专业实践,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目前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三)教学条件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设施较齐全,现有能基本满足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实训室8个,多媒体实验室2个;本专业曾经获得香港华夏基金会专项检验教学仪器设备捐助,现仪器设备总价值300余万元,包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全自动酶标洗板机、二氧化碳培养箱、厌氧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先进医学检验仪器,拥有奥林帕斯五人共览显微镜2台,数码显微镜2台,奥林帕斯等生物显微镜200余台。 本专业建有可供学生顶岗实习的省内外实训基地40余个。 目前,我院新校园建设已动工,明年春季将投入使用,届时将建成一栋独立的医学检验实训大楼,建成“学做”一体的仿真实训室,添置先进的临床检验教学设备,营造职场环境,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提供更好保障。 (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 1、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举行专题讲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考试等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率为97 .3%。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为95.11%。 为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我们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训、临床见习、临床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系部制定了各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生依据考核标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和强化,取得了优良的考核成绩。目前已毕业的学生和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技能考 核及格率均为100%。 2、社会评价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多年的医学检验职业教育中,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为检验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良好的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公认,享誉江西乃至全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就业率95%以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历次参加的全省职业卫生院校医学检验技能操作竞赛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个人获前一、二名的好成绩。 2010年,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10年,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 多年的办学历史已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形成了深厚而良好的积淀,高职教育特色愈加明显,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更上新台阶。正因为如此,2010年起,我院承担了定向培养江西省乡镇卫生院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以及培养内地西藏医学检验专业中职学生的任务。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及地区检验医学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医学检验专业现有基础上,通过2年建设,创新、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满足临床医学检验岗位需求的系统化、职业化课程体系,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校院共同打造开放性的“校中院、院中校”校内外实训基地,提升教学团队整体实力,提高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课程、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成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能够引领全省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 (1)创新、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保障人才培养运行的各项制度。 (2)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临床医学检验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医院、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3)提升教学团队业务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服( 务能力。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理念新、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促进专兼职教师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实现校院企共赢。 (4)校企(医院)共同建设开放性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内仿真临床医学检验实训基地,营造职业氛围和环境。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加大其实施力度。 (5)完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学环节全程实施质量监控。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检验理念和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通过定向培养方式,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为江西省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制度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指导思想,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 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制度;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基于临床检验岗位工作过程及根据临床检验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开发课程。 (二)建成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改善和提高实验实训条件 抓住学院建设新校园的机遇,改善和提高实验实训条件,添置先进的临床检验教学设备,建成“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营造职场环境。 (四)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为培养高端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医院)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培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五)建立完善订单式培养机制、巩固扩大定单式培养成果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继续为江西省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继续完成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我院培养内地西藏中职医学检验班的任务。 探索订单培养新途径。 四、改革举措 (一)转变培养模式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医院)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院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院的教学过程和医院临床检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学院与医院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开发核心课程 根据临床检验岗位技能要求,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并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按照临床检验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以临床检验专业技能为主线设计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要,建设《临床检验》、《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满足工学结合、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校本特色教材等。 (三)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优质的教学资源,在临床检验岗位工作环境中,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医院合作开发虚拟流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医院临床检验的工作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 (四)实施第三方评价 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五、绩效考核指标与建设进度 根据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特色 求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将毕业生培养成理论基础知识够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素质高,上岗快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绩效考核指标 1、招生规模 通过2年的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年招生数量稳定在200,250人(包括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在校生规模800,1000人,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2、教学团队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打造一支科研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达到18,20人、骨干兼任教师达到10,12人。同时注重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及知识结构的合理化配置。 3、毕业生质量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 、人才培养模式 4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5、课程建设 校企(医院)共建6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资源。 6、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 力争使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600万以上,建成“学做”一体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0个以上。深度融合2,3个企业,建立“学做”一体的校外教学基地。 7、技术培训 开展医学检验技能培训,培训各级各类医学检验技术人员。 8、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接受行业(社会)的评价和检查,成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委员会。 (二)建设进度 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加强项目建设立项、过程、效果的监控,确保实现整体建设目标。2011年,完成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启动项目建设,根据中央财政安排的年度资金及学院自筹资金组织项目建设,2012 年底进行项目中期检查;2012年底,根据第二批资金落实情况及计划安排,继 续执行项目建设任务;2013年,完成项目建设验收。具体安排与进度如下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 时间进度 2011.10,2012.10 2012.11,2013.10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 验收要点 人才培养模式 1、提供专业人人才培养模式 1、组建人才培才需求和岗位职1、完善教学质1、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小业能力与素质的量评价标准和学养运行的各项制组。 调研问卷及结果生考核办法。 度;教学规范性2、完成人才培分析报告;专家2、形成学生职文件及其论证记养方案的调研报访谈记录等资业能力评价指录。 2、系部二级管告。 料;专业教学指标。 理各项规章制人才培养3、完成符合医导委员会论证会3、完善院系二度。 学检验技术专业议记录、纪要。级管理制度。 模式 岗位要求的人才提供专业新的人 培养方案 才培养方案。 4、成立毕业生2、系部二级管 质量跟踪调查委理各项规章制 员会。 度。毕业生质量 5、建立院系二跟踪调查结果及 级管理制度。 分析。 课程体系 1、专业职业能课程体系 1、组建课程体力与素质的调研1、完善基于临教研室教研记系改革建设团问卷及结果分析床检验工作过程录,教师社会实队。 报告;专家访谈的课程体系。 践报告,专业课2、构建基于临记录等资料;专2、完善基于临程体系建设报床检验工作过程业教学指导委员床检验工作过程告。教学计划与的课程体系。 会专家论证会议的课程内容。 教学大纲。 3、设计开发基记录、纪要。 于临床检验工作2、教研室教研课程体系过程的课程内记录,教师社会 改革 容。 实践报告,专业 4、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报 教学大纲与教学告。 计划。 3、教学计划与 教学大纲。 教学模式与教学教学模式与教学 方法改革 方法改革 1、设计专业课教研室教研记1、完善专业课教研室教研记程的“学做”一体录,教学文件,程的“学做”一体录,教学文件, 的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的教学模式设教学资源。 2、设计专业课计。 程的“项目导向、2、完善专业课 任务驱动”的教程的“项目导向、 学方法。 任务驱动”的教 学方法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建专业核心课程建 设 设 1、组建优质核1、教学计划与1、建成3门课教学资源建设心课程和精品课教学大纲。 程的教学资源计划,教学视频,程建设教师团2、专业课程体库。建成1门省图片资料,教学队。 系建设报告,相级精品课程。 资源网站。精品2、建设6门专关教材。 2、收集、汇总课程网站。 业核心课程。 3、课程标准、教学图片、教学 教学资源。 影像、教学多媒 体等教学资源。 校本特色教材建校本特色教材建 设 设 完成校本教材印刷或出版的完成校本教材印刷或出版的《临床检验实验校本教材。 《临床检验》、校本教材。 实训指导》、《血《血液学检验》、 液学检验实验实《微生物学检 训指导》、《微生验》、《生物化学 物学检验实验实检验》、《免疫学 训指导》、《生物检验》、《寄生虫 化学检验实验实检验》的编写。 训指导》、《免疫 学检验实验实训 指导》、《寄生虫 检验实验实训指 导》的编写。 教学团队规模及教学团队规模及 建设保障机制 建设保障机制 1、建立教学团 队建设保障机教学团队建设1、教学团队成专任教师与兼制。实行教学团各项制度。建设员数达到30人。 职教师名册、相队建设责任制,过程相关资料。 2、专职教师达关信息、教科研教学团队 并进行年度考到18,20人、骨活动。 建设 核。 干兼职教师达到 2、制订教学团10,12人。 队建设经费保障3、实施以专业 制度,在教学经带头人为核心, 费、教材出版、以教研室为载 教学研究、教学体,动态组合、 交流与教师进修专兼结合、校企学习等方面提供合作的组织模 足够的资金保式。 证。 培养专业带头人 培养专业带头人 1、专业带头人1、培养专业带 1、提供专业带1、提供专业带指导1门优质核头人3,6人,专头人培养计划、头人参与专业建心课程的建设。 业带头人主持重参与专业建设及设及所取得成果2、到全国其他点专业项目建设所取得成果的相 的相关资料。关资料。 先进高职院校进工作。 2、提供专业带2、提供各种培行交流、学习,2、专业带头人头人进修、交流训服务项目计划参加学术会议。 主编教材1部,学习过程相关资及其实施过程相3、每人主持或或在省级及省级料。 关资料。 参与省部级科研以上刊物发表专 3、提供进修、课题1项。 业论文1篇。 交流学习过程相3、赴先进国家 关资料。 和地区学习职业 教育理念和办学 模式等。 骨干教师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1、提供中青年1、中青年骨干1、培养中青年1、提供中青年 骨干教师培养计教师每人主持或骨干教师5,8骨干教师参与专 划、参与专业建参与1门优质核人。 业建设及所取得设及所取得成果心课程建设。每2、每人承担2成果的相关资的相关资料。 人培养带教青年门以上专业主干料。 2、提供中青年教师1名。 课程的教学与实2、提供中青年骨干教师各种培2、每人主持或践的指导工作。 骨干教师进修、训服务项目计划 参与省部级科研3、赴先进国家交流学习过程相及其实施过程相课题1项。或在和地区学习职业关资料。 关资料。 省级刊物发表专教育理念和办学3、提供中青年业论文1篇。 模式等。 骨干教师进修、3、每年到企业交流学习过程相 (医院)脱产实关资料。 践2个月以上。 4、到全国其他 先进高职院校进 行交流、学习, 参加学术会议。 “双师”结构 “双师”结构 1、专任教师通 过专业技能培训1、专任教师参“双师”素质教师教师参加临床实考核。 加专业技能培训比例90%以上。 践计划、记录、2、骨干兼职教及考核结果记考核方法、考核 师参加教育教学录。 结果。 培训班,学习教2、骨干兼职教 学方法和教育心师参加教育教学 理学等。 培训班记录。 校企合作机制建校企合作机制建 设 设 1、成立校企合1、提供校企合1、编制岗位素1、提供学生岗作管理委员会,作管理委员会、质教育手册,顶位素质教育手共建实习实训基实习实训基地运岗实习管理方册、顶岗实习管地运行管理机行管理机制相关案、顶岗实习指理方案、顶岗实制。 文件。 导手册、顶岗实习指导手册、顶 校企合2、成立专业教2、提供专业教习考核与评价。 岗实习考核与评学指导委员会。学指导委员会文2、完成定向培价。 作、工学 共同制定教学计件,教学计划、养江西省乡镇卫2、提供定向培 结合运行划、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实习生院高职医学检养江西省乡镇卫实习实训过程监实训过程监控办验技术专业学生院高职医学检机制建设 控办法及考核标法及考核标准相生,以及培养内验技术专业学准。 关文件。 地西藏医学检验生,以及培养内3、举行校企合3、提供校企合技术专业学生的地西藏医学检验作研讨会,形成作研讨会记录,任务。 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管理现状分管理现状分析报相关文件,培养析报告。 告。 方案。 医学检验仪器 医学检验仪器 购置全自动生 化分析仪、血细提供购置仪器购置PCR仪、提供购置仪器胞分析仪、数码清单及专家论证超速冷冻离心清单及专家论证互动显微镜、全意见。 机、数控高压蒸意见。 自动酶标洗板汽灭菌器等先进 机、光学显微镜、的医学检验仪 去离子水发生器器,并完成安装 等先进的医学检调试,投入教学。 验仪器,并完成实验、实 安装调试,投入训条件建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设 设 1、完成医学检提供校内实训提供建设与实 验新实训大楼建基地建设与实施1、完成分子生施方案,提供购设。专业搬入新方案,提供购置物学实验室建置仪器清单及专校园。 仪器清单及专家设。 家论证意见。 2、完成临床检论证意见。 2、完成BSL-2 验、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实验室建 免疫学检验、寄设。 生虫检验、生化 检验实训室建 设。 3、完成数码互 动显微镜室建 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 校外实习基地建 设 设 学院与医院共 深度融合2,3同建立“学做”一建立校外顶岗 个企业:南昌大实习基地50个。 学院与医院建体的校外教学基学二附院、南昌立校外顶岗实习地方案、协议书。 基地协议书。 大学四附院、江 西省人民医院检 验科,建立学做 一体的校外教学 基地。 职业培训与咨询职业培训与咨询 服务 服务 1、专业教师为1、提供培训计 开展医学检验提供培训计企业提供技术服划、内容、教学 技能培训,培训划、内容、教学务,为企业从业资料、对象。 社会服务各级各类医学检资料、对象。 人员进行技术培2、提供合作成 验技术人员。 训。 果。 能力建设 2、与行业、企 业共同开发课程 资源,建设网络 资源共享平台; 合作进行科研。 六、经费预算 项目建设经费总额为6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5万元,学院自筹335万元。资 金全部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具体经费预算见下表。 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表 经费预算及来源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 学院自筹投入 合计 2012 2013 小计 2012 2013 小计 合计 335 335 67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 5 10 10 1、课程体系改革 5 2 7 7 课 程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5 3 8 8 体法改革 系 3、专业核心课程及教25 25 50 5 5 10 60 学资源建设 1、教学团队规模及建5 5 10 5 5 10 20 设保障机制 教 2、培养专业带头人 10 10 20 5 5 10 30 学 团3、骨干教师培养 10 10 20 5 5 10 30 队 4、“双师”结构建设 5 5 10 5 5 10 20 校1、校企合作管理委员3 2 5 3 2 5 10 企会 合 作 2、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机3 2 5 3 2 5 10 会 制 建 设 3、推进校企对接 5 5 10 5 5 10 20 教硬件建设(仪器设备) 100 50 150 75 95 170 320 学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0 20 50 50 实 训校外实习基地、“学做” 条一体校外教学基地建 15 15 30 30 件 设 社会服务能力 5 5 10 5 5 15 教学质量监控 5 5 10 5 5 10 20 学生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5 5 10 10 七、保障措施 (一)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祖余(教授,院长) 副组长:徐国华(教授,副院长) 成员:王峰(教授,副院长)、唐迅(教授,教务处长)、胡敏(教授,人事处长)、钟毓定(计财处副处长)、李剑平(教授,检验医学系主任)、汤海峰(检验医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职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按照有关程序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二)成立项目经费管理小组 1、成立项目经费管理小组 组长:王峰(教授,副院长) 成员:钟毓定(计财处副处长)、徐桂花(纪检监察室主任)、吴秀珍(教授)、刘水英、刘佳。 2、制订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管理。 3、对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三)成立项目建设实施小组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实施小组,全盘负责项目建设、落实资金和合理使用等工作。 组长:徐国华(教授,副院长) 副组长:李剑平(教授,检验医学系主任) 成员:吴秀珍(教授)、胡龙华(教授,南昌大学二附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徐江霞(主任医师,南昌大学四附医院检验科主任)、万腊根(教授,主任医师,南昌大学一附医院检验科主任)、汤海峰(检验医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徐惠萍(副教授)、陶建华(副教授)、朱福祺(副教授)、陈静(讲师)。 建设任务分工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负责人:徐国华 2、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剑平 3、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吴秀珍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负责人:李剑平、胡龙华 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徐惠萍 6、教学及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负责人:陈静 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负责人:陶建华 (四)机制保障与政策支持 1、机制保障 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围绕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构建能力考评体系。教师竞聘上岗,打破教师岗位终身制,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双向选择、双向流动,实现教师的“能进能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学院根据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资格获取情况聘用教师;探索“双师”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认定办法,激励教师争优创先;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既能留住人才,又能引进人才。 2、政策支持 (1)学院高度重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对专业的建设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在近三年间,学院投入近60万元资金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学院将加大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扶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学院近期有20万元资金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建设。 (2)学院已筹备资金,正在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大楼,建设临床检验中心,校内实训条件将进一步提高。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经费10万元。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得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经费4万元。 (4)学院自筹资金335万元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 (5)将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建设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全部用于专业建设,专款专用。 (五)加强经费监管 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小组,制定分阶段项目资金预算表,按上级要求进行项目资金决算。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考核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实行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和院长审批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严格实行专款专用。 (六)完善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重要指标;责任到人,从制度上保障项目标正常实施和运行,确保项目按期实施。对按时完成项目,并取得良好效益的,予以专门的奖励;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明确在建设期内不得晋升职称、不得享受评优等奖励。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 ××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 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二)社会需求原则 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 5 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 ——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 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 (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6 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7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 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 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 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 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 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 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 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 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 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8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 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 9 业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 (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 (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 (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 10 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 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 (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 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 的建设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 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 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 11 等方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 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 的特色。 (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 (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 (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基地 12 完成5个实训室完成3个实验室 确定建设规划进一步开发试实训室 调研 及其配套的软及其配套的软件 与建设方案 验项目 件建设 建设 改善基础实习建成数控加工拓展业务范校内 实现机加工中心 调研 设施,增加实中心和机加工围,产学结合 的产学结合 基地 习内容 实习基地 进一步深化 校外 完成2,3个基完成3-5个基地完成3-5个基 完成1,2个 调研 地建设,实现订建设,扩大订单地建设,扩大基地 基地建设 单培养 培养规模 订单培养规模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 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 13 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 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高职比例 1% 3% 5, 10, 研究生比例 20% 30% 60% 70, 80, 研究生引进数量 1人 4人 3人 2人 3人 技术培训 2人次 3人次 3人次 3人次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 教材类型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公开出版教材 1 2 2 2 校内自编教材 3 5 5 5 (五)精品课建设 14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7%。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 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17 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18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 19 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 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0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 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 21 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22 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 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 23 (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 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 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 (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 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就业率逐年提高;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六)社会声誉好 本专业2010级学生在河北珠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后,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要”。本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受到了公司及客户的好评,反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 24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其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近几年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我国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据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08家会员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增长,新签额966.44亿元,同比增长37.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87.75亿元,同比增长30.59%;企业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30.27%;企业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37.70%;固定职工从业人数26.16万人,同比增加25.20%,其中技术人员4.92万人,同比增加15.76%。从建筑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省建筑业企业生产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 1(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并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建设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河北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高度,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工程。党和各级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 25 重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建筑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二是特有工种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工种不全。新设备、新工艺还没有人能够操作。三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河北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据河北省统计局调查,2010年,全省资质以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9个,从业人员128(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717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333.5亿元,增长26.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按照河北省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将逐年增长。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专业定位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具备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专业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专业建设基础 26 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从2009开始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1)校企合作基础良好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与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实习实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和兼职教师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升了专业的整体水平。 (2)具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将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试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外本专业还与河北省地矿局、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27 数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 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情况详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设备数量 负责人 建筑工程试验室(一) 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 6 马晓鹏 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磨 建筑工程试验室(二) 平机、汽油机混凝土钻孔取芯48 马晓鹏 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 工程测量实训室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64 谢健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 专业 合作企业 备注 河北省地矿局 顶岗实习 河北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工程造价 ××市双友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献县中昌公路仪器销售部 顶岗实习 ××长安区中昌试验仪器经销处 顶岗实习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方面 加强和规范教学秩序,按照学院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强抓落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职能,加大考核和鉴定成绩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和配套制度与措施。落实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不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并加大期中检查力度。系主任每周增加听课次数,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听遍每位教师的课,各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相 28 互听课不少于八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重视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等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2(学生方面 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3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评价和监控的质量。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构建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任务体系课程。组建由专 29 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案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过程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工程造价专业岗位需求(3)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4)通过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 从业资格证 企业岗位需求 收集、提炼 专业岗位方向 学期综合任务 确定二级工作任务 案例教学 图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建设达到省级精品标准的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特色实训课程2门,并建立完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30 继续同企业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计划编写6-8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专业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和扩建相结合,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试验室的扩建,工程测量实训室的扩建等。新建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的工程算量实训室,配备行业企业广为应用的配套软件,用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程计量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是依托已有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拓展6个校外实训基地。 (1)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及课程标准。 (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情况,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 (3)建立企业专业委员会,定期到学院进行专项讲座、讨论等,加深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搭建沟通渠道,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使教学进程伴随施工过程开展,使施工现场成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5)制定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校内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 31 则、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编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技术指导书等。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现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管理的建设主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部分的管理应特别加强。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等。 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有关知识等。 32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的薪酬标准,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由院长亲自带队,教务处牵头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促使专业教师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工程造价团队教师和企业合作人员共同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能力组织保障。 (二)经费保障 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费用的审批,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 33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1(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扶持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在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也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高层次会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太高,而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 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京津冀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会计人才。 (1)人才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去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会计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医院、社团、保险业、私人企业、各类学校、学院自营企业等处,特别是城镇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工作。 (2)专业面向的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财务经理助理岗位、统计岗位、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和税务代理人员岗位、收银员岗位、采购核算 34 岗位、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和往来核算等岗位。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优质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 2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13%,双师型教师共12人,占专职教师的80%,具有硕士学位的为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总体而言,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机构较为合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企业培训和实践经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团队中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模范)教师,5人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荣获奖项,“基础会计团队”和“工业企业业务实战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操作平台)、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5 个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基础会计及实训》、《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本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化授课方式,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又在2008年成立“××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使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业务实践和社会真实项目,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管理的经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浚达财务公司为窗口,加强与外界单位的联系。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中瑞司法会计鉴定中心、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福隆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训基 35 地的基础上,新建立河北海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众旺彩印有限公司、××市安源物流有限公司等近1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丰富教学资源支撑着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图书 12000 余册,本专业自建图书资料2000余册。此外,还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会计专业兴趣小组等多个学生课外活动社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院发展定位,学院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际技能,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企业审计能力;面向会计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真剖析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任务和会计工作岗位群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合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进行教学,实现岗证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岗位主导、任务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 36 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力争在未来5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授、副教授的比重占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0%,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本专业目前与××浚达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套实训教材,自编教材使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下一步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6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时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多与企业单位合作,计划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大校内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 37 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身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基地。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教育产出质量为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标准和特定教学对象等因素来进行的。要不断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际,更全面、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和为社会、行业服务 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通过学院专题立项,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教改的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根据教改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依托本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面向社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目标 “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38 2(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3名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 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工作岗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每年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 (3)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两年内再培养2-5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4)兼职教师 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6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 39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考证课程计划,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发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五年内完成2-3门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岗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立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专业总课时的40%。 (3)联合企业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切实要适应高职高专的特色。为了促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建2-3门精品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40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1 《财务会计二》 2013年 2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4年 3 《行业会计比较》 2014年 (4)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1(教材建设目标 组织教师修订编写目前已有的6-7本教材,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任务化、项目化”为体现形式,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校本教材,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并完成6-7门项目任务化课程配套建设,完善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教材建设措施 利用较短的时间依据“任务化、项目化”模式,修订完成理论类教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项目型教材。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任务设置,适应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专业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会计论文集、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41 进一步完善校内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室的数量及功能,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同时,专业负责人主要在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实训室全面开放、实训指导书(4门课程)编写、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等方面下功夫。 实训指导书编写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编写时间 1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2 《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3 《出纳岗位实训》 2014年 4 《工业企业综合演练》 2014年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2—2013年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室,新建模拟纳税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完善升级财务软件。 2014—2015年加强实训基地硬件更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同步实训、仿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实操、顶岗实习四个过程层层递进,建设“四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四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产学结合育人模式。在巩固 42 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在2013年建立30家校外实习基地,2015年达到45家。同时,结合实际探讨新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满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3)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完善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组织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标准,组建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包括项目实训卡、岗位工作记录、自我鉴定、过程控制记录等内容组成的管理档案。通过以上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1)探索评教主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同行为辅,兼顾领导和企业专家,以培养发展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2)改革学习考核模式,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兼顾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主体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43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1(教学管理目标 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全面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专业管理制度 一是按照学院统筹、系部建设、项目负责的建设思路,完善专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建立课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2)优化专业动态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学院与企业、专职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 二是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机制,提高毕业质量。 三是采取有力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建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监控制度。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务、财务及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项目建设。 (二)经费保障 学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按时拨付专业建设经 44 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各项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专业开设时间长,积淀深厚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01年统招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河北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具有“双师”优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该专业基本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努力构建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学结合密切,并把各行业会计融入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就业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 “课岗证融合、教学做合一,技能逐级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45 根据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统考科目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以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认可和肯定的。 1(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3%,工作一年后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 2(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6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国家对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化,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行业社会背景的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大环境对装修人才需求的现实。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创办5年来,累计招生近千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三百多人。该专业拥有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多年来,建立了适应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江南春城别墅设计、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闻喜小区居室设计等。 47 2(教学条件 专业有多媒体教室 12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能完成学期综合任务的所有二级工作任务,可以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均为××地区中小型装饰公司,可以满足每次50人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室内设计原理运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制作、装饰工程报价、装饰材料配置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任务带动教学,用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结合任务所支撑课程进行教学,学生独立或成组进行训练,通过二级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单元学习完成基本的单元任务,再在单元任务的学习上完成综合任务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基地”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 48 ××市,服务河北,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领先的专业。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团队。采取自我培养和社会聘用相结合,为本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若干优秀拔尖人才组成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大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提高专业整体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性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市场实践,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产教结合的室内设计与装饰工作室。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9 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运行。 1(建立室内设计技术工作室,把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育专家引入校园,并建立工作室。 2(企业公司进入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办设计公司、或选择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进入校园。 3(学生到企业公司给设计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助理,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给设计师或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助手。 4(在推进校企对接过程中,学校共享了公司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每个单元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请行业、企业专家来点评,有些实际工程项目可以由客户评价,以此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及评价体系。 2(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50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 3(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每门课程的评分是固定的,但有很多课程不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而是叠加于设计课作业之中完成的。由于将课程打包,很多课程都是捆绑于主干课程之上的,它们被叠加在一起总体打分,然后再归入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之中,完善双证书认证体系。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重在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培训系统,通过岗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下企业学习等制度进行培训,本专业具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两方面素质的教师数超过60%。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课程综合细分,进行更有目标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并按专业特点进行整合。 从学生毕业出口反推学生所需的课程,根据社会上行业公司的设计师与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要求来安排课程,注意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并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51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本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设计了三大教学模块和五个学期任务,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课程结构合理、科学。这五个学期任务是:第一学期的室内设计方向美术基础训练、第二学期居室设计、第三学期别墅设计、第四学期酒店设计、第五学期项目综合训练。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任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参与过的项目 序号 项目作品名称 参与者 负责人 ××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 09环艺2班 1 *** ——楼体建模工作 09环艺4班 2 ××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 08环艺1班 *** ××元氏县××学院分院 3 08环艺2班 *** 校园规划图设计 4 ××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 09环艺1班 *** 5 ××江南春城别墅设计 08环艺1班 *** 09环艺1、 6 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 ***、** 2、3、4班 “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第二种方式是运用案例组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 52 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四)建设教学团队 1(组建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适应每个学期综合任务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式教学团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院专业教师),构建结构梯次合理的教师团队。 2(建立符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属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范畴,需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尝试着建立一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新模式。 在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将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力争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室、画室) 艺术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再现塑造能力,而设计教育更加倾向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两者要求学生对形象刻画到什么深度、对物体的认知达到什么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2)专业课教学(实训室) 专业设计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设计过程,引导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通过学期综合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二级工作任务,形成若干个工作能力。把真实项目导入到这些任务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从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图库(100套)。其中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办公环境、商业环境的经典设计案例,家具、陈设艺术品等图例以及装饰材料等500G以上的电子图库。 53
/
本文档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