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假作真时真亦假

2017-09-01 4页 doc 14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作真时真亦假 古迹斑驳的石城遗址、暗室中金黄射灯下的雕塑文物、刻满各国古文字的石板器具……一切细节都足以令观众迅速沉浸在怀古的幽思之中,而一旁身穿白马褂带着白手套的考古学家的专业讲解更是将这种独特的氛围烘托到极致。殊不知这一切都只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局, 被“精心设计”的展览与观众 不久前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怀念―东亚当代艺术展》艺术家讲座上,台湾著名公共艺术家,维政用大量展览照片向观众诠释这一“好玩”却又发人深思的近乎行为艺术的创作历程。这位留着长发和小胡子、颇像香港歌星林子祥的艺术家,眼神略带狡黠,语言不乏调侃之...
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 古迹斑驳的石城遗址、暗室中金黄射灯下的雕塑文物、刻满各国古文字的石板器具……一切细节都足以令观众迅速沉浸在怀古的幽思之中,而一旁身穿白马褂带着白手套的考古学家的专业讲解更是将这种独特的氛围烘托到极致。殊不知这一切都只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局, 被“精心设计”的展览与观众 不久前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怀念―东亚当代艺术展》艺术家讲座上,台湾著名公共艺术家,维政用大量展览照片向观众诠释这一“好玩”却又发人深思的近乎行为艺术的创作历程。这位留着长发和小胡子、颇像香港歌星林子祥的艺术家,眼神略带狡黠,语言不乏调侃之意,那位假扮的发掘遗迹的考古学家却骗过了几乎所有的观众。 “我的作品‘卜,文明遗迹特展’自2000年始,在台湾以及其他地方已展出十年,包括1个主城和8个辅城。遗迹中包括各种各样的石棺、化石、石碑、浮雕、陶俑等,以及有着各种人物和符号形象的矩形石板,对于古文明而言细节应有尽有。更重要的是这些石刻文物所呈现的图案外形独特、形制复杂,颇类似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玛雅、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综合形式。” 维政试图使观众相信,“卜,文明遗迹”为迄今台湾所发现的最重要考古遗迹之一,为台湾政治、宗教、民族、神话、艺术等文明领域的发展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他们还加入许多超级特展的元素,比如广告旗帜、玻璃展示柜、大型显示屏,以及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专柜等。甚至于艺术馆馆长和一些业内人士也被叫来冒充政府官员,为遗迹摇旗呐喊。 “精心‘设计’(双关语,有设计观众之意)的结果是,60%~70%的观众兴奋不已,并确信台湾真的发生过这种文明,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与埃及遗迹、玛雅文化一样值得骄傲的事。当我最终承认这只是艺术家虚构的作品时,有的观众失望地把笔记本摔在地上。我在一旁观察观众看展时的各种反应,他们大多是将信将疑,互相猜测、交流,且会问出许多有意思的问题。”他告诉本报记者。 更有趣的是,在这个设定在新旧石器时代的古文明遗址中,居然还有带着斑驳历史印痕的手机、鼠标之类所谓未来的轨迹。这更让观众狐疑不已。有位女观众悄悄发问:这真的是文物吗,怎么像是鼠标啊,但她的同伴马上无可辩驳地回答:这只是我们看起来像鼠标而已。 “展览中有大量的古文字,有中文、韩文、希伯来文、日文,以及各种乱码,凑在一起,非常有历史厚重感。但它们实际上是我把自己的大头照,通过WORD的特定转换功能变成各国的‘文字’而已。” 一位艺术评论家认为,通过模拟的艺术,维政积极参与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明。而台湾《中国时报》文化版主任李维菁则更愿意将其解读为对美术馆体质改变的批评与反讽。“国际大展的重点似乎早已不是展品本身,而是一连串配套消费的行销手法。”李称,维政的作品直指文明文化历史与国际之间的失序混乱。 难以回归的“乡愁” 维政“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艺术理念颇受当日对话中大陆新时代艺术家邱黯雄的欣赏。后者认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同样力图跨越历史与现实,可以与,维政的作品理念互为补充、一 体两面。“我的作品《乡愁次韵》,其实想现的是一个无法返回的故乡,也就是那种个人化、地域化的乡愁,一种没有温度的疏离感。我们许多人出于自己清楚或不清楚的理由,走着一条路,走向某个地方,最后回首却发觉回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故乡。在作品中,我以录像的形式还原了故乡成都记忆中的场景,当然它们现在已经是一派全新的面貌了。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一样,成都也正在经历城市大发展,昔日广袤的农田纷纷变成地产,很新,但我却有一种别样的荒芜感觉。” 邱黯雄回忆起自己刚到上海时的感觉:“在上海的内环以内,我觉得所见的挺有意思,但往外环走去,却发现与其他城市差不多的感觉,没有自己的特征了。这或许是城市化的某一种后遗症。”他更是以自己曾在外滩18号展出的一件展品-巨大的蝉蜕为例,来反映物质和躯壳留了下来,但精神已经离开了的那种意味,其实也是对城市化和由此带来的盲目的生活目标的一种隐喻。 在邱黯雄创作的另一件作品《民国风景(动画)》中,他尽力再现这个令自己深感兴趣的历史题材。“与其他人一样,民国历史对我而言大抵还只是源于主体记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且不是很好的记忆,与侵略、民族苦难等符号相连。要感受它的气息,只能通过文字和历史资料,资源非常有限。后来在创作过程中我开始思考,许多的共同记忆可能是刻意制造或经过过滤的,烙上特定的意识形态印记,我慢慢觉得民国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样黑暗。那个时代比较混乱也比较自由,产生了很多思想,思潮间的碰撞、交流、争斗或许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我来说是向往这种时代的,可以说是不同版本的历史。当然我不可能还原真正的历史,只是通过作品去描述自己对历史的感觉和想象,不是历史考证。对此我有与,维政先生同样的态度,所谓的真和假,很多时候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在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忆》中,邱黯雄更是以一节代表历史的车厢来还原一段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旅行。“现在我们是高铁时代了,列车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这节报废的车厢已经被遗弃,不属于这个时代了。但它承载的不只是一代人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有太多在火车上的感觉和经历:争座位、上车、下车、逃票、通关系买卧铺票,无数记忆被物质化,加上个人的视觉、嗅觉等体验,都包容在这个逼仄空间里。车厢的录像设备中观众能够看到中国历史的变化,虽然看不到面目,只有影子,但能判断到他们在做什么。这是时代的缩影。” 邱黯雄更为感慨的是,中国人作为一个过去最为注重历史的民族,现在却不愿意记忆、不愿意保留记忆。“今天恰恰相反,最不看重历史,希望忘掉历史。我们一直往前跑,没有方向,也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比如对于文革的历史,我们不愿意真正去谈,许多人一片茫然,历史中也往往语焉不详。我们看历史的态度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这多么可悲和可怕啊。”?
/
本文档为【假作真时真亦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