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初三化学复习

2018-01-09 48页 doc 249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三化学复习初三化学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
初三化学复习
初三化学复习 专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本质区别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粒间隔可能改变 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外观区别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区分依据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联系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D 【解析】淘米、洗菜是把米和菜中的杂质用水冲去,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苹果榨汁是苹果通过挤压的方式把其中所含的水分挤出,苹果汁本来就存在于苹果中,也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是通过发酵等多种程序,让葡萄中的有机物质转变为乙醇等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变式训练一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1 【例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12【答案】(1)?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易溶于水 (2)碱 【解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水槽中试管内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溶于水,使得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试管;水槽内的水含有酚酞,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变式训练二 1、下列关于O和CO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2 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反应类型 概 念 特 征 举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A+B?AB 化合反应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S+ OSO 22多变一 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AB?A+B 电解分解反应 2HO2H?+O? 222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A+BC?B+AC 置换反应 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2HCl+ Zn= ZnCl + H? 22一换一 另一种化合物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AB+CD?AD+BC 复分解反应 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HSO,2NaOH=NaSO+2HO 24242成分相交换 反应。 2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形式归纳 (1)化合反应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O HO 222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3Fe+2O FeO 2 34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O= Ca(OH) 2 2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HO= HCO 2223 5?其它。 如:2CO+ O2CO等。 2 2 (2)分解反应 MnO21?氧化物的分解 例如:2HO2HO + O? 2222 2?酸的分解(含氧酸) 例如:HCO= HO + CO? 23 22 高温3?某些盐的分解 例如: CaCOCO?+ CaO 32 (3)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H? HSO + Zn = ZnSO+ H? 222442 234??? (4)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 + 酸反应 ? 盐 + 水 例如:FeO,6HCl= 2 FeCl+3HO 23322?碱 + 酸 ? 盐 + 水(中和反应) 例如:HSO +2 NaOH =NaSO +2 HO 242423?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例如:HCl ,AgNO=AgCl? + HNO 334?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例如:2NaOH,CuSO = Cu(OH)?+NaSO 42245?盐 + 盐 ? 两种新盐 例如:NaCl,AgNO=AgCl?+NaNO 3 3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 = NaCO + HO 2232 4氧化反应、中和反应 1) ( (2)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例3】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号”送上月球轨道,该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 ?酸铵(NHClO)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ClO===N?+Cl?+4HO?+2O?,请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44442222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HClO===N?+Cl?+4HO?+2O?,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四种,442222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规律小结】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依据时各类反应的定义: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 “一变多”,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两两互换成分”。 变式训练三 1、某种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 属于氧化还原的有( ) A(ZnO+HSO=ZnSO+HO B(FeO+3CO====2Fe+3CO2442232 高温C(NaCO+2HCl=2NaCl+HO+CO? D(CaCOCaO+CO? 23223 2 2、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高温A、Zn + HSO== ZnSO+H?B、CaCOCO? + CaO 2442 32 点燃点燃C、CH+ 2OCO+ 2HO D、S+OSO 4 22 222 3、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氯原子,如右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 ,该反应类型是 四、质量守恒定律 3 1、基本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1)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 化合价可能改变。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 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例4】(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 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 合”),理由是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 序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 种类 ?物质种类 (3)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其中R的化学式为 。 【答案】(1) 反应生成的CO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2) ???(3)HO 22 【解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致使天平不平衡。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元素种类不会发生改变,但分子的种类,分子数目,及物质的种类,可能会发生变化,根据这条原则,可求出R的化学式为HO。 2 【规律小结】化学反应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变式训练四 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10 x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 B(40 C(10 D(70 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果出现氯气泄露,可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为:Cl+2NaOH=X+NaClO+HO,则X的化学式是 。 22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几种常见题型 题型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4 分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之和,而不等于蜡烛的质量,选项A是错误的。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选项B是正确的。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由于氧气逸出,剩余物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选项C是错误的。 选项D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本题选B。 【举一反三】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10 g水受热变成了10 g水蒸汽 B.50mL 水中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为100mL C.5 g蔗糖溶于95 g水中,总质量为100 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题型2:【08广东】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理解。可归纳如下: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物质提总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故本题选D 【举一反三】 2、【08湖北】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5 A. 2AB, B == 2C B. 3AB, B == 2C 2 22 2 C. 4AB, B == 2C D. AB , 4B== 2C 2 222 3、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O=== 3N+4HO+2C.O。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24 222 A(CHN B.NH C.CH D(CHN 28224467 4、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5O3C.O+4HO,则x的数值是( ) x8222 A(1 B.2 C.3 D(4 题型3:将4.6 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 A(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只含有碳元素 分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以及化学式的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究竟是否含有氧元素,必须通过计算才知道。 反应后生成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12/44=2.4 g 氢元素的质量为: 5.4×2/18=0.6 g 比较它们的总和与原反应物的质量大小关系,2.4 g+0.6 g=3.0 g<4.6 g,可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本题答案为C. 【举一反三】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 水,则该化合物中( )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无法确定 题型4: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 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 A(1:l B.2:1 C.5:l D(4:l 分析 A + B,C + D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10 g 8 g 4 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4-10=2 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2=5:1 5 故本题选C 【举一反三】 6、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7、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1?2 B.1?2?2 C.1?1?1 D.2?2?3 题型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4 1 42 10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 20 6 31 g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 g 分析:因为是在一密闭容器中,所以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由此可得待测的质量为4+1+42+10-20-6-31=0。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 g,丙的质量为36 g;反应后生成的乙的质量为19 g,丁的质量为21 g。故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B.选项是正确的。 【举一反三】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5 2 20 2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 11 28 5 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9、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0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6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构成的体系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构 构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 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物质 原子 质子(带正电) 构成 得 原子核(带正电) 失 结构 中子(不带电) 构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子 形 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阳离子 分类 阴离子 2、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备注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在不断同种原子具有相同 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的运动,原子间有间隔,同种的核电荷数。分子与 相似点 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构成这种分子的原 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质不同 子比较,原子比分子 化学性质不同 小,但并不是所有的 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小(不同种分子和原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不同点 子无法比较) 身发生分裂,可以再分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 联系 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子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项目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中性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性质 一般性质比较活泼(除稀有稳定 稳定 气体原子外) +3+2--符号(举例) H、O、Al H Al O Cl 【例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2 【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以B错。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离子,所以C正确。CO和CO性质的差异是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所以D错。 2 【规律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变式训练一 7 1、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 +11 8 2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3、(2009?潍坊)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二、物质的组成 、元素的概念 1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氯 O +1 +3 +5 +7 -元素包括C1、Cl、Cl、C1、Cl、Cl…不同形式的粒子和Cl一35、Cl一37(指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5和37的两种氯原子)等粒子,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均为17。 2、理解元素的概念应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1)“同质子”即指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与原子中的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2+3+子和离子(如:铁原子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即Fe、Fe、Fe,它们都属于铁元素)。 3、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 (2)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与Na都属钠++元素,但Na与NH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4 (3)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如单质中和化合物中。 2+3+ (4)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与Fe。 (5)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种,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区别 是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表示个数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适用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范围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原子构成 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联系 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 【例2】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 8 镁、钙”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元素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 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 【规律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由元素组成。 变式训练二 1、运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 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根据下表中相关信息,判断出的元素名称不一定合理的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金属 分类 单质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 盐 有机化合物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点:是否由同一单质或化合物组成。 混合物的特点:?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均是纯净物,这些纯净物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仍能 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纯净物构成混合物时没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通常不以其中某 一成分名称命名,而且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也不同定;?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多种彼此间不反应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构成,而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概念 物 元素处于游离态 元素处于化合态 元素形态 9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大部分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性质 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组成单质的虽是同一种元素,但在单质分子中,有单原子分子(一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稀有气体;有双原子分子(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氢气、氧气;有多原子分子,如白磷,臭氧(O),巴基球(C)等。 460 ?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氧化物和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如NaO)2和酸性氧化物(如CO)。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O、CO、N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22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O。 2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则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SO;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SO、多元2424酸如HPO。 34+ (3)碱:由金属离子(含NH)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4)盐:由金属离子(含NH)和酸根离子构成。 【例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铁,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 A. 盐酸、硫酸 B. 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C. 氯化镁、碳酸氢钠 D. 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硫酸铁属于盐,盐酸和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属于碱,氯化镁和碳酸氢钠属于盐,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所以选C 【规律小结】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可以借助一些规律:酸中含有氢元素,碱中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变式训练三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空气 C.氯酸钾 D.氯化铜溶液 2、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4、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根据示例将酒精、醋酸、水、食盐四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不同类的物质 分 类 依 据 示 例 食 盐 常温下食盐是固体,其余是液体 分类一 分类二 10 专题三 化学用语 一、化学式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组成,才有化学式,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化学式是由实验测得的。 化学式的含义如下表: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量的含义: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2、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和稀有气体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非金属气态单质如氧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碘等除外) 气、氢气等一般在其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但也有不是双原子分子的,如臭氧O。 3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 2 ?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可概括为: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约简价数做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对于较复杂的化学式,其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团,书写这部分时要添加括号,将原子团个数写在括号右下角。如氢氧化钙Ca(OH)、硝酸镁Mg(NO)、硫酸铵(NH)SO。 232424 3、化学式的读法 根据单质的化学式读出单质名称的方法:固态和液态单质读作“某”(元素名称),气态单质读作“某(元素的名称)气”。如Na读作钠。O读作氧气。 2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读出化合物的名称的一般规律为“后写先读”。如AlO读作三氧化二铝。 23 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的一般不读,但为了区别其它化合物有时也读出1,如NaCl不能读成一氯化一钠,只能读为氯化钠。CO读为一氧化碳主要是为了与CO区别,NO读为一氧化氮是为了与NO(一氧化二氮)区22别。 4、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 ?1、化学式前面数字的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如2H表示2个氢分子。2HSO表示2个硫酸分子 224 ?2、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 单质:如H表示一个氢分子是有2个氢原子构成的。 2 化合物:如HSO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4 ?3、化学式正上方数字表示对应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如??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例1】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许多国家发生,治疗该病毒的有效药物达菲是从八角茴香中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提炼出来的,它的有效成分是莽草酸,化学式为CHO(对莽草酸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105 A.莽草酸是有机化合物 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莽草酸中含有许多个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应该理解为一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规律小结】化学式可以表示改物质的分子构成,不能理解成物质受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变式训练一 1、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长期或反复摄入大量的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结石。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H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66 A.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1?14 11 B.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个数比为1?2?2 C.三聚氰胺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三聚氰胺可做为食品添加剂 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2 A(2O—2个氧元素 B(PO— 五氧化二磷C(H—2个氢原子 D(Ca —钙离子 25 2 3、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5个钾原子 4个铵根离子 2个氯离子 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 二氧化硅 二、化合价 1、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化合价。注意:化合价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时的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化合价为零;元素化合价的记忆口诀为: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较常见。 原子团(根)的化合价记忆口诀为:一铵氢氧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即铵根为+1价,氢氧根、硝酸根为,l价;SO、CO、原子团(根)均为,2价。 43 2、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为零。这些原则是计算化学式里元素化合价的依据,也是判断化学式是否正确的依据,同时更是书写化学式的重要依据之一。化合价规律应用如下: 、正价左, ?根据化合价原则,书写化学式。如:书写硫酸铁的化学式。A +3 -2 负价右:Fe(SO),b、交叉约简定个数:Fe(SO),c、验正误:(+3)×2+(-2)×3=O。 2 32 344 ?根据化合价原则,求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aFPO中P的化合 23 +1-1+x-2 价:已知Na为+1价,F为-1价,O为-2价。a、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NaFPO,b、列出式子求解:(+1)23 ×2+(一1)×l+(+z)×l+(一2)×3=O,x=+5。 ?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不少学生书写碱式碳酸铜易写成: +2 -1 -2 Cu(OH)CO。a、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Cu(OH)CO。b、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2)×1+(-1) 23 23 ×2+(-2)×1=-2?O,所以上述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化学式为:Cu (OH)CO。 2 23 3、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化合价 化合物 化合价的数值 正价 负价 失电子的原子(阳离得电子的原子(阴离子)为离子化合物 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子)为正价 负价 1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电子对偏离的原子显共价化合物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显负价 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正价 不论是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书写的区别 元素化合价的标法 离子符号的写法 标写位置 标在化学式元素符号正上方 写在符号的右上角 正、负写法 符号前,数字后 数字前,符号后 “l”的使用 “l”不可省略 “l”通常省略不写 在原子团上方写该原子团的原子团的写法 在原子团右上角标写所带的电荷数 根价 +1-1+2-2,,,2+2例如 NaCl ZnSONaCl ZnSO4 4 5、掌握有关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一2价。 (4)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12 (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例如:s0。、S0,、H:S。 (6)原子团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例2】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PAFC(化学式为[A1Fe(OH)nC1]m),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该净水6—n 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B( +2 C( +3 D(+6 【答案】C 【解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可得+3+Fe的化合价+(-1)×n+(-1) ×(6-n)=0,解得Fe的化合价=+3 【规律小结】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可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化合价的元素,来确定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的化合价。 变式训练二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碳酸钠NaCO B(硫酸HSO 324 C(氧化铁OFe D(氢氧化钾K(OH)32 2 2、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LiMnO。2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4?+3 B. +2?+3 C. 0?+2 D. ,4?,2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含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即在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化学式前加上适量的化学计量数,从而使方程式左右两边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数目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常用的配平方法由: (1)最小公倍数法;(2)观察法(3)奇数配偶法 4、信息题中“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近年来在中考试题的信息题中,常出现通过题目所给信息写出教材中尚未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的问题,且呈逐年“走俏”趋势。这类信息题中,有些信息隐晦难寻,有的信息复杂难懂,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挖掘出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按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化学方程式发生的条件并注明“?”“?”。 【例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H? B.2NaOH,KCO=2KOH,NaCO22323 3 ? 点燃 C.C,O CO D. CO,CuO CO,Cu 22 【答案】D 【解析】Fe与HCl反应的产物是FeCl,NaOH和KCO不反应,C没有配平。 223 【规律小结】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变式训练三 1、下列实验现象与书写的化学方程式相吻合的是( ) A(有大量白雾产生的反应:4P + 5 O 2PO 225 B(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2Mg + O 2MgO 2 C(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Zn + 2HCl == ZnCl + H ? 22 D(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的反应:C + 2CuO 2Cu + CO ? 2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3、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3 (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2)若用A代表、B代表,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 专题四 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化合物AB为例) mn 1、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注: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2、A的质量分数= ×100% 注、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写在该元素符号前面,不能写在右下角。 3、AB元素的质量比: = 注: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4、A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AB)的质量×A的质量分数 mn 5、混合物中 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 ×100% 或== ×100% 【例1】下半年发生的毒奶粉事件,是不法分子在牛奶或奶粉中添加了有毒的三聚氰胺造成的。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H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366 (1)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检测食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推算其蛋白质含量。例如,若检测到牛奶中的氮元素质量分数?0.46,,即为蛋白质含量检测合格。某种不合格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6,,若向1000g该牛奶中加入2g三聚氰胺,请计算此时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根据计算结果说明不法分子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 【答案】(1)126 6?1?14 66.7% (2)0.49% 目的是提高牛奶中含氮量,造成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高或合格的假象 【解析】(1)CHN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6+14×6==126 366 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4×6)==6:1:14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66.7 (2)加入三聚氰胺后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1000g×0.36%+2g×66.7%?4.9g ×100%?0.49% 【规律小结】化学式的计算要看清元素符合右下角的数字,这些数字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一 1、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HO。 20144 (1)酚酞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15 (2)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3)酚酞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HN)是一种化工原料,有轻微毒性,计算: 366 (1) 三聚氰胺相对分子质量: (2)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3)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意义 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影响 件影响 溶剂量要100g 无 求 溶液是否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饱和 溶解度= ×100% ×100% 计算公式 单位 克(g) 1 饱和溶液中 联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3、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类型 (1)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的有关换算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制作“叶脉书签”需要lOO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水的质量是 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 g。 【答案】(1)10 90 (2)50 【解析】(1)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水的质量=100g,10g = 90g (2)设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20%x=100g×10% 16 X=50g 【规律小结】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稀释题的关键是利用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变式训练二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了预防疫情,防疫人员使用了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 )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亚氯酸钠(NaClO2 (1)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亚氯酸钠消毒液1500 kg,需要亚氯酸钠________kg。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表示);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和或相对分子质量和),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 4?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5?列出比例式,求未知数; 6?简明写出答案。 2、常见的题型有: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 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若遇到不纯物时,应先把不纯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1, 杂质的质量分数) 【例3】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连云港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参观结束,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小苏打样品,来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9.3 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气体的2 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计算结果用百分 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4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的质 量为y 25.1 NaHCO+ HCl === NaCl + CO?+ HO(1分) 3 22 84 58.5 44 x y 4.4 g 4484 == x , 8.4 g 84 4.4 g x 4458.5 == y , 5.85 g 84 4.4 g y 8.4 g (1)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 , 90.3% 9.3 g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85 g + (9.3 g - 8.4 g) 17 9.3 g+25.1 g-4.4 g ×100% , 22.5% 答:略(或其他合理解法)。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已知量(二氧化碳的质量)及反应的关键所在,从图中可知,当消耗掉25.1g稀盐酸时,反应恰好完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 【规律小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与技巧 差量法 若题给条件不是某种始量或终量,而是过程前后始量与终量的差值,用“差量法”求解十分简便。“差量法”的关键是分析过程前后形成差值的原因,找出差值与已知量、未知量的关系。 变式训练三 1、取某碳酸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1)当加入196g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放 出(2)计算加入的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气为 。 体A 的(3)试通过计算求出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 质。 4.4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量/g (((((( 0 98 加入稀硫酸的质 量/g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被蚊虫叮咬后,人们往往出现皮肤肿痛。这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甲酸(CHO)〕对人的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下面关于甲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22 A(甲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甲酸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C(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2 D(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6 2、将50g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 B(5% C(10% D(20% 3、当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则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 A(3:2 B(1:l C(29:42 D(40:29 4、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18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5、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B、XYC、XYD、XY 23 32 27 37 6、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25g水 B、增加5g硝酸钠 C、倒掉一半溶液 D、增加50g溶液 7、常用抗生素“先锋?”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mL B( 2 mL C( 3mL D( 4 mL 8、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O B.CH C.CH D.CHOH 6126 362225 9、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 A(1.8g铝粉和1.8g 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5.6g铁粉和5.6g 锌粉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10、葡萄糖、乙酸(CHCOOH)和尿素[CO(NH)]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322 质量是( ) A(48g B(72g C(144g D(无法计算 二、非选择题 11、莽草酸(化学式:CHO)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请回答: 7105 (1)莽草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 (2)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 g。 (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 小于等于15千克 15,23千克 23,40千克 大于40千克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60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 ***牌口服液 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需服用 颗。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12、(12分)(2009?肇庆)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右图为化 学 式:CHOZn 122214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含 锌:5.0mg/支 (1)该口服液中的锌属于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质 量:10.0g/支 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生产日期:??????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g=1000mg)。 (3)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 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13、苯甲醇(分子式为CHO)在医疗上曾做溶剂来溶解青霉素钾盐一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是不断有试78 验数据显示,苯甲醇与臂肌挛缩存在相关性,会造成患者“青蛙腿”。因此,苯甲醇作为青霉素钾盐注射溶剂的方法已逐渐被淘汰。请回答: (1)一个苯甲醇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苯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单整数比)。 (3)苯甲醇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14、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钠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充分反应。2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9 (1)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17g×5%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232× ×100%,17g×5%× ×100%。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34 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15、某化学活动小组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和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实验室现有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试计算: (1)将10g浓硫酸配制成所需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 (2)取上述配制好的稀硫酸20g与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能制得氢气质量为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HSO===ZnSO + H?) 2442 16、微型化学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很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很少,因此被誉为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用右图微型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CO的实验只消耗了0.55 g 10%的盐酸。求: 2 (1)产生CO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23(2)如果10%的盐酸密度为1.1g/cm,消耗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3)通常完成这个实验大约需10%的盐酸5 mL,这是微型实验用药量的 多少倍, 20 专题四 化学计算 变式训练一 1、(1)3 (2)5:1 (3)120:7 解析:通过酚酞的化学式CHO可以看出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20144 表示每个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所以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0:4=5:1;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对应的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以酚酞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20):(1×14)=240:14=120:7。 2、(1)12×3,1×6,14×6==126 (2)C?O?N==36?6?84==6?1?14 (3)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84/126==66.7% 解析: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须指明是哪种元素之间的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式中分母是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乖以该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元素的质量比是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除以相对分子质量。 变式训练二 1、(1)23?35.5?32 (2)240 解析:(1)Na:Cl:O =23:35.5:(16×2)=23:35.5:32 (2)1500 kg×16% == 240 kg 变式训练三 1、(1)4.4;(2)10% (3)解:设NaCO样品质量为X,反应生成NaSO的质量为y 2324 NaCO+ HSO NaSO , HO + CO? 2324 2422 106 142 44 X y 4.4g 则:106g×4.4g = 44x 解得:X=10.6g 142×4.4g = 44y 解得:Y=14.2g 14.2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 7.1% 10.6g,95.8g,98g,4.4g 答:此时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 综合检测 1、B 2、B 解析:50g20%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0%=10g,稀释到200g,后质量分数为10g/200g=5%。 3、D 解析:FeO与FeO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等,说明所含的铁原子的质量相等,铁原子的个数也就2334 相等,所以此时FeO与FeO的化学计量数分别4和3,4Fe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0,3FeO的相对分子质23342334量为696,640:696=40:29。 4、BD 解析: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40g/140g?28.6%;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5.5g氯化铵,加水25g后质量分数为25.5%;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含有50g水,34g氯化铵,降温至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9g氯化铵,会有5g氯化铵析出。 5、A 解析:XY中X与Y的质量比为7×2:(2×3)=7:3 23 6、A 解析:增加5g硝酸钠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10%+5g)?(50g+5g)?18.1%;溶液具有均一性,倒掉一半或增加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0.5g7、B 解析:设至少需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100%=20,,x=2g,其体积为2 mL。 0.5g,x 8、AC 解析:CHO+6O6HO+6CO2CH+9O6HO+6CO 6126222 36222 21 6H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6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4,264:108 == 22:9。 22 9、A 解析:1.8g铝粉和1.8g 铁粉与上述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等,所以天平会发生偏转;而 4.2g碳酸镁与上述盐酸反应产生2.2g二氧化碳,天平左盘增加的质量和右盘同为2g,天平平衡;5.6g铁粉 和5.6g 锌粉与上述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天平平衡;10g碳酸钙反应产生4.4g二氧化碳,天平 两盘增加的质量同为5.6g,天平平衡。 10、D 解析:葡萄糖、乙酸和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 ,所以 240g混合物中含有氢元素240g× =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 质量为144g。 11、(1) 7:10:5 (2) l0 (3) 8 解析: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即为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之比;35千克的儿童每次用量为60mg,每天2 次,5天共服用5×2×60== 600mg,600mg?75mg=8次。 12、(1)微量 72 : 11 (2)0.05% (3)1 解析: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 11,锌的质量分数== ×100% =0.05%,20kg的儿童每天需要锌的质量为 20×0.5mg=10mg,一半即为5mg,所以须口服1支口服液。 13、(1)16;(2)21?2?4;(3)77(8% 14、(1)B (2)解:设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MnO 22HO2HO,O? 2222 2×34 32 17g×5% x 6832 = 17g×5%x x=0.4g 答:略。 15、(1)95 (2)m(NaOH), 4.8g×5% ,0.24g CHCOOH + NaOH , CHCOONa + HO 332 60 40 m(CHCOOH) 0.24g 3 == m(CHCOOH) ,0.36g 3 则100mL样品中含CHCOOH:0.36g ×10 = 3.6g 3 所以该食醋合格 16、(1)解:设加水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g ×98,= x×19.6% x =50g 需要水的质量=50g一l0g =40g (2)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SO=ZnSO + H? 2442 98 2 20g ×19. 6% x 22 982 , x =0. 08g 20g,19.6%x 答:略。 17、解:(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2HCl=CaCl,HO,CO? 2222 73 44 0.55 g×10% x 730.55g×10% == 44x X=0.033g 0.55g(2)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0.5mL 1.1g/ml 5mL(3)它是微型实验用药量的 =10(倍) 0.5mL答:略 23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变式训练一 1、C 解析:冰雪溶液,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B 解析:纸张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变式训练二 1、B 解析: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这属于物理性质。 2、D 解析: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铁制品与氧气接触,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变式训练三 1、B 解析:铁在反应前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为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D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多变一。题目所列的四个反应中,只有D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所以D为化合反应。 点燃3、H+Cl2HCl 化合反应 22 解析:通过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变式训练四 1、D 解析:甲和丙的质量减少了,所以两者为反应物,其增加反应的质量和为9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90g新物质,而乙只增加了50g,说明又生成了新物质丁90g —50g = 40g,所以x =30g+40g =70g。 2、NaCl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几种常见题型 1、D 2、C. 3、 A 4、C 5、C 6、 BD 7、 A 8、D 9、C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妙 变式训练一 1、A 解析:花中含有带有香味的分子不停的运动,使人接触后感觉到花香。 2、C 解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2+8=10个电子,带10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 选C 3、B 解析:P的化合价有+3和+5价,不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变式训练二 1、C 解析:物质的组成指的是元素 2、B 解析:粒子的种类有分子、原子、离子,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 3、D 解析:冰是固态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有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两者所含元素种类不同,所以A错误;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而水银指的是汞,由汞元素组成,所以B也不正确;烧碱是指氢氧化钠,由钠、氢、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纯碱指的是碳酸钠,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而双氧水也是有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D正确。 变式训练三 1、C 解析: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氯化铜溶液中有氯化铜和水。 2+2-2、D 解析:硫酸铜由金属离子(Cu)和硫酸根离子(SO)构成. 4 3、B 解析: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C中只有一种物质,D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 4、 不同类的物质 分类依据 分类一 水 水是氧化物,其余不是氧化物 分类二 醋酸 醋酸是酸,其余的不是酸 24 (或其他合理答案) 专题三 化学用语 变式训练一 1、A 解析: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三聚氰胺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结石,不能作食品添加剂。 2、B 解析:表示两个氧原子,H表示一个氢分子,离子符合中的数字在正负号的前面。 2,,3、5K 4NH 2Cl SiO 42 变式训练二 1、B 解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一般显正价的元素在前面。 2、A 解析: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求得MnO中Mn的化合价为+4,LiMnO中Mn的化合价为+3。 22 变式训练三 1、D 解析:是白色的细小颗粒,在空气中形成白烟,B不是在溶液中进行,不会出现沉淀现象,C中ZnCl溶液的颜色为无色。D中的CuO为黑色固体,Cu为红色固体,所以选D。 2 2、C 解析:X和Z的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2,所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2 点燃 点燃 3、(1)化合物 (2)A+B 2AB(或A+B2BA) 2222 25
/
本文档为【初三化学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