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017-09-27 3页 doc 14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杨帆《200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设置了"选考内容"部分,在"选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了这样的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纵观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考查到这一考点(主要是"表现手法")的有13家之多。它们的考查形式或要求学生指认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或要求对某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为应对2008年高考,本文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特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归纳。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四类。1、作品的某种表达方式它包括:(1)描写。它又分为...
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文学类作品的主要现手法及其作用 杨帆《2007年高考新课程语文考试大纲》设置了"选考内容"部分,在"选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了这样的考点--"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纵观2007年各地高考试,考查到这一考点(主要是"表现手法")的有13家之多。它们的考查形式或要求学生指认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或要求对某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为应对2008年高考,本文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特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归纳。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四类。1、作品的某种表达方式它包括:(1)描写。它又分为?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或思想。如2006年江苏卷17题"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用意是什么?",答案便为"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2)叙述。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如2006年辽宁卷2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二是叙述方式。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3)抒情。它又分为?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如2007年湖北卷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作品的写作手法常考的手法有(1)象征。其作用是使主旨含而不露,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人联想和回味。(2)衬托(对比)。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如2007年辽宁卷19题"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答案之一便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3)先抑后扬。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 征和某种感情。如2007年湖北卷17题"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其答案便为"?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 。(4)托物言志。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趣" 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3、作品的谋篇布局如2007年四川卷16题"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常考的类型有(1)考查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开头描写某事物一般作用为突出特征,为下文作铺垫。如2007年广东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其答案便为"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 考查前后照应。前后照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主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2) 题或情感鲜明、突出。如2007年江苏卷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干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其答案的核心内容便是"照应前文,呼应下文,突出麦天的累"。(3)考查伏笔。伏笔的作用是与下文相呼应,使文章更严谨;为下文的叙述张本。(4)考查悬念。设置悬念能制造文章波澜,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章的趣味。(5)考查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如2007年江西卷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其答案便是"承上启下"。(6)考查写作顺序。顺序有从上到下、从古到今、从感性到理性、从虚到实等。如2007年重庆卷16题"文章在安排上有何特点?"其答案为"?以'告别'为中心;?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此外,还会考到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结尾等。如2006年全国二卷16题"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4、作品的修辞方法2007年高考全国有6套试卷考到了修辞,如全国一卷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比喻、拟人、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湖南卷21题"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等等。一般而言,常考的修辞有(1)比喻。其作用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拟人。其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夸张。其作用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4)排比。其作用为节奏鲜 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便于充沛地表达情感。(5)反复。其作用为前后呼应,反复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6)对比。其作用为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7)设问。其作用为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原作者:杨帆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07年第11期"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
本文档为【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