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2019-03-16 1页 doc 11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7316

暂无简介

举报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1.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事业单位”,并在多处提及“基本建设的各项设计预算定额,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定额,事业单位的人员定额,都应当根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修订”;“在各机关和各事业单位降低事业费、购置费和办公杂支费的开支标准,各企业的这类费用的开支标准也实行降低”;“各事业单位编制过大、各企业单位非生产人员过多以及各企业任意招收职工使企业职工超过实际需要等缺点,也应当在实行全面节约的原则下加以克服”。 ...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1.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中首次使用“事业单位”,并在多处提及“基本建设的各项预算定额,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定额,事业单位的人员定额,都应当根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修订”;“在各机关和各事业单位降低事业费、购置费和办公杂支费的开支标准,各企业的这类费用的开支标准也实行降低”;“各事业单位编制过大、各企业单位非生产人员过多以及各企业任意招收职工使企业职工超过实际需要等缺点,也应当在实行全面节约的原则下加以克服”。 2. 1963年7月,国家编制委员会代国务院草拟《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中对事业单位下过一个定义:“凡是为国家创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内开支的单位均为事业编制”。 3. 1965年,国家编制委员会制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案)中提到,“凡是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产等服务活动,产生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列为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4. 1984年全国编制工作会议上印发《关于国务院直属单位编制管理的试行办法》(讨论稿)规定:“凡是为国家制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国民经济、人民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等服务活动,不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可定位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 5.
/
本文档为【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