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

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

2017-09-26 9页 doc 84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 人类大脑皮层的Brodmann分区 1,2和3区:体感皮层(习惯上常称为“3,1和2区”) 4区 - 初级运动皮层 5区 - 体感联合皮层 6区 - 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区 7区 - 体感联合皮层 8区 - 包括额页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 9区 - 后外侧前额叶皮层 10区 - 额极区(上额回和中额回最前侧的部分) 11区 - 额眶区(眶回,直回和上额回前侧的一部分) 12区 - 额眶区(上额回和下前回之间的区域) 13区 - 岛皮层 17区 - 初级视皮...
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
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 人类大脑皮层的Brodmann分区 1,2和3区:体感皮层(习惯上常称为“3,1和2区”) 4区 - 初级运动皮层 5区 - 体感联合皮层 6区 - 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区 7区 - 体感联合皮层 8区 - 包括额页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 9区 - 后外侧前额叶皮层 10区 - 额极区(上额回和中额回最前侧的部分) 11区 - 额眶区(眶回,直回和上额回前侧的一部分) 12区 - 额眶区(上额回和下前回之间的区域) 13区 - 岛皮层 17区 - 初级视皮层 18区 - 视觉联合皮层 19区 - 视觉联合皮层 20区 - 下颞回 21区 - 中颞回 22区 - 上颞回,其前侧部分属于韦尼克区 23区 - 下后扣带皮层 24区 - 下前扣带皮层 25区 - 膝下皮层 26区 - 压外区(Ectosplenial area) 28区 - 后内嗅皮层 29区 - 压后扣带皮层 30区 - 扣带皮层的一部分 31区 - 上后扣带皮层 32区 - 上前扣带皮层 34区 - 前扣带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35区 - 旁嗅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36区 - 海马旁皮层 37区 - 梭状回 5 38区 - 颞极区 39区 - 角回,韦尼克区的一部分 40区 - 缘上回,韦尼克区的一部分 41,42区 - 初级听皮层和听觉联合皮层 43区 - 中央下区(Subcentral area) 44区 - 三角部,布洛卡区的一部分 45区 - 岛盖部,布洛卡区的一部分 46区 - 上外额叶皮层 47区 - 下额页皮层 48区 - 下脚后区,颞叶内侧的一小部分 49区 - 岛旁区,位于颞叶和岛叶的交界处。 器官位置 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基底核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 大脑半球的外形 1(三个面 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 2(三个叶间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3(五个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4(主要沟回 (1)额叶: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2)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等。 (3)颞叶: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等。 (4)内侧面:扣带沟、距状沟、侧副沟、扣带回、中央旁小叶、海马旁回等。 (5)下面:嗅球、嗅束等。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 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现在按Brodmann提出的机能区定位简述如下: 1.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 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 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8. 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 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10. 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它们分别是:?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6区,即中央前回手区的前方。 大脑皮质机能区 (1)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3)视区:距状沟两侧皮质。 (4)听区:颞横回。 (5)语言中枢 ?听觉语言中枢:缘上回。 ?视觉语言中枢:角回。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大脑半球深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 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 (2)大脑髓质 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也称为髓质。它分为三类:连合系,即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或两侧的其它结构之间的纤维束。主要的有3个连合纤维: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合。固有连合系,固有连合系为大脑半球同侧各部皮质之间互相联合的纤维。投射系,投射系是指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间脑、脑干、脊髓等结构之间的连接纤维,如内囊的纤维,视放射的纤维等。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 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 (1)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 (2)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 (3)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等症状。 (3)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内囊 侧脑室 (4) 嗅脑:位于脑的底面,包括嗅球、嗅束和梨状皮质。 (5)边缘系统:由皮质结构和皮质下结构两部分组成。皮质结构包括海马结构(海马和齿状回)、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和海马回钩)、脑岛和额叶眶后部等。边缘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解剖学和功能性实体,它是管理着学习经验、整合新近与既往经验,同时为启动和调节种种行为和情感反应的复杂神经环路中重要的一部分。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是脑六个组成部分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结构。 外部形态 中部狭窄称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内部结构 1、皮质 2、髓质(髓体):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小脑的分叶 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旧小脑),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新小脑)。 2、按机能可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archicerebellum),脊髓小脑(旧小脑paleocerebellum),大脑小脑(新小脑neocerebellum)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前庭小脑:调整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 2、脊髓小脑: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 3、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
本文档为【大脑皮层分区系统及深部结构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