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量子纠缠”的哲学解释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论的终结

2020-03-06 5页 doc 17KB 3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量子纠缠”的哲学解释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论的终结“量子纠缠”的哲学解释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论的终结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所带来的挑战与牛顿同时代的贝 克莱大主教的哲学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可以说是广为人 知的。与此相似的,被爱因斯坦奉为相对论先驱的物理学家与哲学家马赫则提出“物是感觉要素的集合”。这两者感觉很像,但其实还是有比较大的不同。 贝克莱的理由,归纳下来无非是:我们所见的一切,无非是被我们所见所闻所感知的一切,离开感知我们无法知道外物,因此根本没有独立于感知的存在物,因此其实“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理由是不是很强大?确实。以致于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量子纠缠”的哲学解释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论的终结
“量子纠缠”的哲学解释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论的终结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所带来的挑战与牛顿同时代的贝 克莱大主教的哲学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可以说是广为人 知的。与此相似的,被爱因斯坦奉为相对论先驱的物理学家与哲学家马赫则提出“物是感觉要素的集合”。这两者感觉很像,但其实还是有比较大的不同。 贝克莱的理由,归纳下来无非是:我们所见的一切,无非是被我们所见所闻所感知的一切,离开感知我们无法知道外物,因此根本没有独立于感知的存在物,因此其实“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理由是不是很强大?确实。以致于机械唯物主义的代人物,法国百科全派的狄德罗对此曾非常感到气愤,他无法理解这种诡辩怎么没有人能够驳倒。他的反驳方式只能是:当贝克莱狠狠踢上石头一脚,感觉痛的时候,他就该明白“存在不是被感知”。其实他的这反驳,要是贝克莱听到了,肯定会简单反驳道:你这疼痛,包括对石头的颜色、形状,其实正好全都是你的感知。也就是说,狄德罗的这反驳是没有力量的。但是,如果“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不是意味着: 事物只在被意识到才有,不被意识到就消灭了呢?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它的味道未必就真的很坏,正如“地心说”曾 经就是一个进步的科学假说。但与日心说相比,它就显得太复杂与无能了。若日心说与现代的宇宙无中心的观点相比, 显然在阐释的有效性上也不如后者。我们其实并不是基于其逻辑上的无法自洽而淘汰这些学说,而是因为其解释上不符合所谓“奥卡姆剃刀”的简单原则而抛弃之。喜欢王阳明的就不应该觉得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想法。据《传习录》中记载,有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反驳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哲学,他说道:“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个王阳明是不是颇有“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味道?其实这种想法没有一般不太了解哲学人所误会的那么糟糕。而且“存在就是被感知”其实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代表着唯心主义的“错误”,当然其若要自圆其说,对“客观性”的解释将会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必要性与实践意义不大的系统。现在的量子力学中,有一派物理学家,事实上感觉在复兴这样的哲学,提倡“量子意识”,当然这不妨也是可以观察探讨看看的,因为肯定会有价值(就像“地心说”也自会有其历史价值),但从总体来看,一定是走在一条过度复杂化的弯路上的。二、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反驳对贝克莱的哲学,真正有力量的反驳,其实一开始不是来自唯物主义,而是来自于康德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马赫其实是将康德的客观唯心主义表述得最简单最通俗最科学化的作者。马赫的哲学思想可参看《感觉的分析》,这是一本比较 物理化适合科学思维的人看的哲学书。康德的论证策略简述如下(原谅我用下述六条简化了整本的《纯粹理性批判》):他不反驳事物的形象其实只是我们的感官认识;也承认事物的“本体”不等同于我们对其的认识;但他指出必须承认感官认识的背后存在客观事物的本体,他称为“物自体”;他认为“物自体”究竟是什么,是不可认知的,所以康德哲学属于“不可知论”;此外,他认为属于先验感性直观的“时间、空间、因果乃至数学”等是有客观性的!生命的“统觉”,其实也就是整体感(等价于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先秦哲学中关于“一”的抽象观念)也是客观的。黑格尔将“物自体”称之“绝对精神”,并提出了一套辩证法。 马克思不承认代表“上帝”的“绝对精神”,而是将“绝对精神”去精神化,直接理解为物质性本体,列宁归纳为“客观实在性”。其他的,马克思几乎全盘继承了从康德、黑格尔一路下来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但如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多少人是机械唯物主义者,有多少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呢?事实上,如果你不能理解客观唯心主义,其实是很难真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另一半未解决的问然而老问题其实依然存在,因为其实只解决了一半问题:“实在”是存在的,有客观性的本体!其实还有另一半问题:既然现象离不开主观意识,为什么现象有时是主观的,有时又是客观的?这其实是胡塞尔现象学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他的哲学语言很晦涩。我大致看了一下,觉得根本没必要那么复杂化。所以我在这里举个例子简化描述了)通俗地讲:同样一棵树,你看是一棵树,别人看也是一棵树,不会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异!树不会因为人不看它而消失!这是现象上的客观性,但是,这不意味着不存在着现象上的主观性:譬如色盲者与我们普通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颜色感知!显然: 现象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同时存在的!本质或本体的客观性的论证其实可以超乎想象得简单,如果是我们中国古时的禅宗和尚,他可能会这么干: 他伸出一个手指头来指了指天地!他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本源的全体一切(你爱叫什么都可以,我们现在都叫宇宙)一直都在这里呢,你还打什么妄想呢?用《庄子·齐物论》的解释就是:“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他的意思是宇宙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就根本而言其实无是无非,并不存在绝对的二元对立。也就是说,问题其实不是去讨论本体的实在性问题(西方现代哲学中尚有对此辩论不休的,我觉得全都是傻帽哲学,也惹得当代科学家一般对哲学家很不感冒,我们大学学院里相当不少人喜欢去啃这些烂狗屎还洋洋得意),我们其实只需讨论现象(意识对本体的感知结果)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四、月亮不看它时到底存在不存在?最终还是类似这么一个怪异的问 题:月亮在你不看它的时候还在不在?在,是什么理由?不在,是什么理由?看到一些量子力学家也在讨论这样的问题,我感到很骇异?我觉得他们等于又要重走一遍哲学的老路。所以,其实自然科学家最好还是应当认真研究一遍哲学历史比较好,不应当瞧不起哲学。 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整个宇宙就是我所面对的因果总和,我将其称为我的因果场!我之所以对一客体感知为树,是这因果场与我的感知作用的结果!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不是仅仅用大脑、身体、四肢来定义一个人,那是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高明的地方在于看到了:人与人之外的一切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人其实是自身与环境的总和。而这总和严格来说,包括了整个宇宙。宇宙与我们自身,其实就像整张画与画中人一样无法分割。我所说的道理与此是同一个逻辑,我们要看到:我们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整个宇宙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这就意 味着,同理:整个宇宙其实就是作用在你身上所需面对的因果的总和,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你的因果场!你之所以对同一客体感知为树,是这因果场与你的感知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 对这同一客体,你与我之间有着共同的因果场!所以,我对其感知为树,你也对其感知为树!不仅是你与我,而是整个 人类乃至一些动物,对这同一客体,有着共同的因果场,所以都对此客体感知为树,而不是其他!那么色盲与我们对颜色的感知的差异从哲学上来看是什么?其实是:色盲者与我们普通人在一些颜色客体上有着不同的因果场,所以对同一客体,色盲者与我们的感知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对月亮的感知是客观性的,因为:它对不计其数的生命来说,是由同一因果场的作用而显现的!这个道理其实与“量子纠缠”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不妨认为,之所以说我们同为人类,正是因为我们同处于一种“纠缠态”中,也即我们对同一客体的作用(感知)模式是一样的;而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因果场的差异就会比较大。这就意味着,哪怕在宇宙的另一端,我们也能逆知外星人的基本逻辑思维与社会实践模式,因为因果场相近,不会随参考系差异而有差异(这事实上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因此,再遥远的外星人也不可能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与距离及速度完全无关的作用道理!其实,我们必须以整个宇宙作为外延的“因果场”(随着主体不同,认识客体的不同,内涵是不同的)与“主体”(“粒子”)间的作用才可能真正解释得通“量子纠缠”现象。严格的逻辑论证,详见本人昨天发表的文章《量子纠缠的理论:与因果场有关而与速度、位置无关》。本文则是对昨天发表的文章的哲学阐释!不妨相互对照着看,昨天的文章虽然使用了简单的符号形式的推理,但总体还是简洁的,耐心一点 应该不构成大的智力挑战。最后我们顺道解释一下所谓的“平行世界”: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自成一体的世界,所以每个人之间都是互为“平行世界”的!因此,每个平行世界都有一个你,有无数个你存在!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你,每个人心中的你既高度相似,又各自略有不同。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瞧,这多简单,根本用不着那么神秘化、玄学化!
/
本文档为【“量子纠缠”的哲学解释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论的终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