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期货品种介绍

2017-10-08 35页 doc 68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950

暂无简介

举报
期货品种介绍期货品种介绍 期货上市品种介绍 一 大豆品种概况 大豆别名黄豆。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再播种,耕作制度为麦豆轮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再播种,当大豆收获后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我国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台湾的全部种植...
期货品种介绍
期货品种介绍 期货上市品种介绍 一 大豆品种概况 大豆别名黄豆。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再播种,耕作为麦豆轮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再播种,当大豆收获后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我国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台湾的全部种植秋大豆较多。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的南部。这些地区冬季气温高,终年无霜,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种植大豆。所以这些地区有冬季播种的大豆,但播种面积不大。 大豆的产地及分布:大豆的故乡是中国本世纪,西方人才逐渐认识到大豆可用于榨油和制成豆粉。由于美国政府对大豆生产采取了价格支持政策,使大豆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大豆也因此与小麦、玉米长列为世界主要谷物。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其次是巴西、中国和阿根廷,美国的产量占绝对优势,其大豆产量是位居产量第二的巴西的三倍左右。 我国大豆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松辽平原,华北黄淮平原及山西、陕西等地。东北地区大豆质优粒大,含油率高,年总产量占全国的40%,商品率居全国第一,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是中国大豆第二大产区,产量占全国30%。我国大豆除自销和出口外,还从美国和巴西等国进口。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地区依次为欧共体、日本、墨西哥和台湾。 大豆价格和季节性趋势: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需水较多。一般5—6月播种,10月左右收获。大豆价格在收获季节较低,春季升到高峰。由于大豆是一种深加工产品,加工利润在很大程式度上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一般来讲,秋季收获后供货充裕,大豆价格较低,而畜牧业由于冬季将临,牧草缺乏,对豆粕饮料的需求上升,因此,大豆加工利润高,对大豆的需求随之增加。 国际国内大豆的生产与消费情况:近年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较快,1992/93年度世界大豆总产量为1.1734亿吨。1996/97年度增加到1.3136亿吨。4年增加1402万吨,增幅为11.95%。1997/98年度世界大豆总产量为1.4956亿吨,比1996/97年度增长14%,尤其是美国,其大豆产量达到7473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5.25%。巴西的产量将会达到28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66%。大豆的消费主要用于制油加工,其年加工消耗量占大豆总产量的80%以上。我国大豆消费量呈递增之势,1997/98年度大豆需求量为1500万吨左右,本国自产的大豆难以满足需求,供需缺口由进口量填补。《世界油料市场与贸易》预测,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中国的大豆与豆粕的净进口额将继续增长,其中大豆为280万吨, 比上年同期再增40%,豆粕为397万吨,比上年同期再增21.4%,如果把进口豆粕折算成大豆,就相当于大豆509万吨,加上实际进口大豆,两者合计为789万吨,比上年同期多25%以上。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控措施,大豆供给泛滥程度更甚于1997年。 影响大豆价格的基本因素分析: 1 1、 国际、国内大豆供需情况 2、大豆季节性供应: 大豆季节性供应:北方春大豆十月份收获,但由于刚收割的大豆含水份较高,运往南方销区易变质,不易储存,需要晒晾后才可外运,故大宗外运要比农民上市迟一个月左右。同时,粮食部门或其它粮食经营单位根据当年产量丰歉及价格变动趋势会有囤积或急售现象,给贸易市场价格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但基本规律是,供应充足或产量较多的年份,11,1月市场大豆较多,以后月份相对较少;供应短缺或生产量相对减少时,11,1月份市场大豆相对较少,以后月份供应相对均匀,这是囤积的作用引起的。 大豆季节性需求:大豆一年四季都有消费,而且消费量较大,近几年消费需求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需求的季节性已越来越不明显。一般在7,9月大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大豆价格季节性变化:11月由于新豆开始上市,价格不断下降,到1月份由于新豆继续上市,价格下降到最低,此后价格开始逐渐回升,正常年份每月以3%左右的速度上升;若减产年份,9,11月份大豆价格上升较多。所以大豆贸易最关键的月份是当年9月至次年1月份,交易量大,价格变化也大,若不了解大豆的产需情况,风险也最大,同时,这几个月份对全年大豆价格起着主导作用,标志着价格变动趋势。 3、 大豆相关产品 4、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各种政策和法规可区分为主产国政策、主要消费国 政策、国内政策和国内主产区政策。 二、棉花品种概况 棉花的生长特性棉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多年生、短日照作物。棉花生长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到立冬16个节气(从四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左右),一生可以划分为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5个阶段。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讲,棉花生长期较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 棉花的用途。棉花以直接供应棉纺工业为主。棉农自用部分一般局限于絮棉, 用量较为稳定,因而,棉花的商品率很高,棉纺工业的发展状况构成了棉花 需求的基本格局。八十年代以后,我国沿海城市建立起发达的棉纺加工业, 我国棉花主销区位于沿海及中心城市, 如京、津、沪、广东等地。近几年, 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东锭西移”战略,棉花的消费区逐渐向主产 区转移。全年需要棉花500多万吨。 (二) 棉花历史价格回顾。1999年以前,我国棉花市场没有放开,生产和价格都由 国家控制。其流通体制及棉花价格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收购环节实行 定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在销售环节,由国家计划分配,供销社统一经营, 而是不放开棉花市场。所以,多年来我国棉花价格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 由政府根据国内棉花的供需状况来确定棉价。1999年棉花市场放开以来,价 2 格不再由政府制定,波动频繁。受1999年棉花产量减少的影响,棉花价格 逐步上升。 (三) 影响棉花价格的因素。1、供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期库存量、当期生 产量、进口量;另外影响供给的一般因素还有:生产能力、生产商的总数、 替代品的相对生产成本、社会风俗习惯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等。2、需求。通 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未结存量三部分组成,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 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及价格,人口变动,商品结构 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当然影响棉花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经济波动 周期、金融货币因素(利率、汇率)、政治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投 机和心理因素等,但这些因素最终都是通过供求影响价格的。 三、玉米品种概况 玉米为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为中心的中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地区,约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18世纪又传到印度。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玉米产地。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到南纬42?,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目前玉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是制造复 -70%。 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 (一)玉米供给与需求。1、国际市场: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42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6亿吨左右,约占全球粮食总量的35%左右,主要分布国家有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这四个国家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的70%以上,其中美国占40%以上,中国占20%左右。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玉米出口贸易总量约保持在7500万吨左右,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玉米贸易量年增长率为2.14,,高于世界玉米产量的增长率,2002/03年度,世界玉米贸易量占玉米总产量的13,,是贸易量较大的一个农产品之一。 从出口国看,美国、中国和阿根廷等玉米主产国家也是玉米出口大国。美国年出口玉米在5000万吨以上,占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65-70%。中国年出口玉米保持在800,1000万吨的水平,但并不稳定,阿根廷约1000万吨,较为稳定。玉米的主要进口国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日本的年进口量约为1500,1600万吨玉米,主要来自美国;南韩80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省400,500万吨,马 3 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300,400万吨,欧盟250万吨,墨西哥400,500万吨,加拿大300,500万吨。 玉米是“饲料之王”, 饲用玉米消费占总消费比例的70,左右。 2、国内情况: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广泛,可分为东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六大玉米种植区。 北方的辽、吉、黑、内蒙古、晋、冀、鲁、豫8省区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东北地区(含内蒙),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780-8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4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5%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华北黄淮地区(包括京、津、晋、冀、鲁、豫、苏和皖)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850-9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4000-4200万吨左右,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35-40%,但商品率低于东北地区。而长江以南(含长江流域)的省、市和自治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500万公顷左右,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26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玉米总产的18-20,。从全国总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常年产量在1.1—1.3亿吨。1994年以前,我国一直是玉米净出口国,年出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1994/1995年度和1995/1996年度两年出口量大大减少,进口量分别达到258万吨和304万吨。我国玉米出口主要走大连、锦州、营口等港口,其中大连港占到了70%左右,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进口玉米主要来自美国,进口港在东南沿海地区,但数量较少。 (二)影响玉米价格变动因素: (1)玉米的供求情况 a、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相对于大豆等农产品,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b、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玉米的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和加工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疫情的影响,历年来畜牧业一直初步稳定的波动中,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作用了玉米的价格走势。近年来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玉米需求增加,供给趋紧,成为其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c、玉米库存的影响 d、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粮食品种包括饲料小麦和饲料稻谷。历年的价格实践表明,上述粮食品种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例如饲料小麦和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约为0.9:1.0,如果两者比价关系超过这一水平且幅度较大,则会引起两种商品在使用上替代情况的发生。因此,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非常 4 重要的因素。 此外,由于玉米现阶段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因此同样用于饲料生产的豆粕价格的变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价格。尽管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目前国内豆粕供给充裕的情况下,豆粕价格的涨跌常常是市场饲料产量和需求量增减的直观反映,玉米价格的变动将受到饲料需求量变动的影响。 (2)气候的影响 玉米作为农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改善会使玉米产量由减产转为增产,并导致供求心理预期的变化,玉米价格随之产生下跌压力。反之,玉米价格会由于长期干旱或其他不利天气因素而诱发供给紧张预期,并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期货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主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两国玉米的种植与生长期间基本相同,每年4~9月是对两国玉米播种面积和天气(主要反映作物的生育状况)炒作的时候,10月至次年3月的南美玉米产区天气情况就成为期货市场关注的要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最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4)货币的汇率 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实际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的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由于金融资产与商品期货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动性,所以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相应地,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出现下跌。因此,货币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02年以来美国CBOT玉米等商品期货品种走势与美元走势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元贬值是推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5)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甚至左右着玉米市场和玉米价格,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进行粮食的市场化改革,从1985,1997年的“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价格双轨制”,1998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2001年的“放开销区、保护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至目前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已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玉米价格已经基本上完全反映市场供需,但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货币政策仍将对玉米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予以关注。 (6)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在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期间,还应注意国内经济景气情况、政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的价格走势的影响。 四、小麦品种概况 5 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春季播种的小麦称春小麦,秋季播种的小麦称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股沟深,皮层较厚,故出粉率较低。 (一)小麦的生产及分布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0年代以前,我国小麦长期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因此小麦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要进口品种。。1997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006万公顷,当年小麦总产量达1.233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首次超过需求量。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为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其中硬冬白麦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山东省的济南、潍坊、胶东等地区,河北省南部。这三个省硬冬白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3%左右。我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我国小麦供求特征: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二)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影响小麦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收入增长等; 影响小麦供给的因素主要有气候、种植面积、单产和进口量等。由于我国受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局限,气候因素对小麦供给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变量。 五、白糖品种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进入90年代,我国食糖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糖价走低,生产甜菜糖无利可图甚至损失惨重。受此影响,我国甜菜糖年产量逐年减少,特别是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改种其他农产品的影响,北方甜菜糖大幅度减产。我国食糖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纵观我国食糖的生产历史,食糖生产的周期大致以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3年连续减产。从1990年到1995年为一个周期:1990-1992年连续增产,1993-1995年连续 2001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减产。从1996- 连续减产。导致食糖生产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同时,农作物的生产也有自然的大年、小年之分。 第二,糖料的生产和加工时间比较长,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食糖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旦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如果没有外在的人为调控措施,只能是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 第三,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第四,食糖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与食糖的生产的周期性相互影响。 根据制糖原料不同,白砂糖分甘蔗糖和甜菜糖,其中我国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白砂糖占主导地位。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1日到翌年的9月31日。甘蔗糖榨季从每年的11月开始,次年的4月结束;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10月开始到次年的2月结束。我国食糖主产区中海南和广东湛江开榨较早,云南开榨较晚。 (一) 我国糖料和食糖产量及其分布 6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糖料生产国,南方甘蔗已经形成了比较集中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引进、培育了一批高产高糖品种;随着国有糖厂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食糖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广东及沿海蔗糖业逐步发展,到了40年代以后取代四川发展为中国新的产糖区,一直到1992年以前六十多年中,广东成为中国的糖料和食糖生产中心;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13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在广西蔗糖业发展的同时,云南糖料蔗生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云南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1998超过广东,跃居中国第二大甘蔗种植面积、产糖大省,随后稳定发展,并一直保持全国第二的位置。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1760万亩,产糖943.6万吨。其中广西植蔗面积1026万亩,产糖量588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5%;云南植蔗面积390万亩,产糖量19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19.4%;广东植蔗面积190万亩,产糖量98.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9.8%;海南植蔗面积95万亩,产糖量40.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4.0%。以上四省区植蔗面积、蔗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植蔗总面积、蔗糖总产量的96.7%和97.7% 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 (二) 影响白糖价格变动因素 1、 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a: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 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 过2000万吨。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 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 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 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近年来食糖产量维持 在1000万左右。b: 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 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 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 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我国食糖处于供求 基本平衡的状态,略有缺口,进口食糖以原糖为主。 2、 气候与天气。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 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 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 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 3、 季节性。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在销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内在的规律。 在我国,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甘蔗集中压榨时间,由于白糖集中上市, 造成短期内白糖供给十分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白糖库存 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往往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 7 4、 替代品。甜味剂是食糖的主要替代品,它的使用减少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 六、豆粕品种概况 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种。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从目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情况看,国内豆粕加工总量(不含进口豆粕)大约为1000万吨,其中一级豆粕大约占20%,二级豆粕占75%左右,三级豆粕约占5%。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一) 国内豆粕供需状况 我国是豆粕的生产大国,豆粕产量位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东北、华东和山东都是我国的豆粕的重要的生产基地,豆粕产量约占全国的80,以上。我国豆粕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和上海等省市。 1994年以前,中国是豆粕出口大国,其年出口量一般都超过100万吨。1997年国为豆粕生产量达到780万吨,消费量增加到近1100万吨。1998年我国豆粕生产量达到800万吨,消费量约为1200万吨以上。这种巨大的需求缺口导致了我国在豆粕国际贸易中成为进口大国。豆粕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大豆资源,二是国内饲料需求,三是豆粕的进出口情况,四是进口鱼粉情况。近几年,中国豆粕和鱼粉进口的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两者总量中,豆粕贸易量由1995年的34,上升到1997年的80,。随着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豆粕已成为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料,豆粕的生产和消费直接受到养殖业景气程度的影响。 (二)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分析: 1. 豆粕供需关系; 2.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 3. 豆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 4. 国际市场价格和进出口政策的影响 七 豆油品种概况 8 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淡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豆油的主要成分为甘三酯,还含有微量磷酯、固醇等成分。豆油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所有油脂中是最高的。作为一种营养成分高、产源丰富的油料,豆油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豆油的主要用途有:1、食用。食用包括烹饪用油和食品加工;2、工业及医药。在工业方面,豆油经过加工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在医药方面,豆油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 (一) 豆油的产量及分布 2004年世界豆油产量与棕榈油的产量相当,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两位。豆油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总贸易量的23% ,居各类植物油的第二位。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2004/05年度四个主产国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1%,从图3、4中可以发现,大豆主产国就是豆油的主要生产国,2004/05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的豆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7%、17%、16%、17%,四国产量之和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77%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量也比较高,占世界总产量的8%。 在出口方面,阿根廷在04/05年度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中的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日益巩固;巴西和美国的出口量也较大,2004/05年度上述两国豆油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的25%和7%。进口量方面,印度在2001/02年度的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9%。中国也是重要的豆油进口国,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间的豆油进口量均占世界豆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豆油消费的明显特点是:主要的生产大国阿根廷消费量一直较低;中国是豆油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长了327%,消费量增加了552万吨。从豆油消费的区域特点来看,主要的消费大国是美国、中国、巴西和欧盟。另外,日本、孟加拉国、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费量也较高。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消费量都比较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历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豆油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豆油的生产分布面较广,在上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我国豆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等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南方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厂,它们大多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其中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四省区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区域。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豆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近几年,我国豆油进口量的90%以上来自这两个国家,而来自美国的豆油进口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二) 影响豆油价格因素 1、豆油的供求情况。供给主要包括:大豆供应量、豆油产量、豆油进出口量、豆油库存;需求主要考虑:国内需求状况和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2、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A. 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油的生产成本;b. 豆油与豆粕的比价关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产品,每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多数情况下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豆油价格会出现下跌;豆粕出现滞销的时候,大豆加工厂会降低开工率,豆油产量就会减少,豆油价格往往会上涨。C. 豆油替代品的价格, 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对豆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9 3、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八、菜籽油品种概况 菜籽油俗称菜油(以下通称菜油),是以油菜的种子(油菜籽,以下简称菜籽)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色泽金黄或棕黄。菜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油,和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脂。菜籽含油率高,可达35,-45,,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食用,菜油除直接食用外,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可以制造人造奶油等食品,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菜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广泛运用在淡水养殖业中。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理想替代品。 (一)菜油的产量及分布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一般情况下,长江上游地区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4月,6月,约90天时间。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5月,6月,约60天时间。长江下游地区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7月,8月初,约30天结束。 长江流域既是冬油菜的主产区,也是菜油的加工区和主要消费区域,长江上中下游沿岸各省加工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加工最为集中。2000年以来,我国菜籽种植面积保持在700万公顷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2004年种植面积创最高记录780万公顷,产量达1304万吨。随后2005、2006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种植面积下降到664万公顷,产量为1100万吨,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导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菜油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左右。2001年以前,菜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其后,随着进口大豆和豆油量的上升,目前退居第二位。1999年以来,菜油消费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2005年,国内菜油消费约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4%。 菜油是世界四大植物油品种之一,产量仅次于棕榈油和豆油,在植物油中居第三位,菜油产量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4%左右。欧盟、中国、印度、加拿大是世界菜油四大主产国(地区),2005/06年菜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6%、29%、13%、8%,四国(地区)产量之和占世界菜油总产量的86%。从消费国家看,主要消费国(地区)是欧盟、中国和印度,其次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除了几个消费大国,其他国家的消费量较小。 菜油主要出口国为加拿大。加拿大出口量在1995年由世界第二位跃升为第一位,1997年菜油出口量70.9万吨,2005年出口量上升到95万吨,占当年世界菜油总出口量的68%。美国、中国、欧盟和墨西哥是世界菜油主要进口国。其中,美国菜油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进口量从1991年的37.4万吨到2005年的64.8万吨,增幅78%,占该年世界菜油总进口量的51%。 (二)菜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 10 1、我国菜籽供应和价格。菜籽种植面积近几年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种植 意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麦与冬油菜播种时间相近,存在争地关系。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小麦出台很多扶持政策,种植小麦的收益比菜籽高,影响了农民种 植菜籽的积极性。另外菜籽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也会降低农民 种植菜籽的兴趣。 2、菜油的供求关系。菜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菜籽供应量、菜籽压榨 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菜油年度内价格变化的一般规律是:5,6月新菜籽逐 渐上市,菜油价格开始回落;7,8月份菜油供应增多,价格最低;9月底双节 临近需求增大,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菜 油消费增加,价格进一步上升;12月到次年1月份,菜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 攀高,并保持高价到新菜籽上市。 3、相关及替代商品价格影响。(1)菜油与菜粕的比价关系 。菜油是菜籽的下游 产品,每吨菜籽可以压榨出大约0.38吨的菜油和0.6吨的菜粕。菜籽主要用于 淡水养殖业,其他品种的油粕很难替代菜粕的使用。如果我国淡水养殖业效益 较好,菜粕用量就会放大,菜粕价格就会回升,就会拉动菜籽的收购价格,油 厂开工率增加,菜油供应增加,价格会出现下跌;菜粕出现滞销的时候,油厂 会降低开工率,菜油产量就会减少,菜油价格往往会上涨。(2)菜油与其他油 脂的价格。豆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菜油替代品对菜油价格也有一定 的影响,如果菜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 代,或者进行掺兑,从而导致菜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菜油价格回落。 4、国际市场相关油脂的供求及价格。世界油料生产形势特别是美国大豆生产进展 状况、马来西亚棕榈油供应形势、加拿大菜籽生产形势以及主要进口国进口需 求状况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九、棕榈油品种概况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目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及棕榈色拉油。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植物油品种中,豆油与菜籽油的价格变化高度相关,而棕榈油与豆油、菜籽油价格变化的相关性则要低很多。从价差来看,2003-2006年,棕榈油与豆油价差变动区间为-450元~-2000元/吨,与菜籽油价差变动区间为-550元~-2350元/吨,而豆油与菜籽油之间的价差变动区间仅为-130元~450元/吨。 (一) 棕榈油的产量及分布 目前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在生产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只有三个,他们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东南亚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但雨水丰富,适于规模化种植油棕,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东南亚国家生产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0%以上。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棕榈油产量将近世界总产的45%。印度尼西亚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榈油生产大国,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的41%。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 11 大的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其棕榈油总产的90%被用来出口,随着近几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份额的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占全球一半份额左右。目前,棕榈油主要消费国有印度、欧盟25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占到消费总量的60%。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国,我国占全球棕榈油消费总量的14%,印度占11%。 (二) 影响棕榈油价格的因素 1、 影响棕榈油价格的因素较多,国际贸易形势、国际能源价格、汇率、豆油和菜 籽油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都会导致棕榈油价格变化,这使得棕榈油价格波动频 繁、剧烈。 2、棕榈油的供给与需求。供给方面主要关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国家的 产量;需求方面主要考虑棕榈油的用途:食用消费和工业消费。 3、棕榈油消费的季节性。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因此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 性,夏季消费量比较大,冬季较小。消费的季节性直接表现为进口量的季节性, 从2004-2006年的情况看,1、2月份的进口量比较小,大约在16-29万吨左右, 6-9月份进口量较大,2004年8月份、2005年6月、2006年8月分别为当年进 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别达到41万吨、50万吨和67万吨。 十、铜品种概况 金属铜,元素符号Cu,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世界主要铜出口国:1)智利:世界上最大的铜出口国,生产的铜矿石和铜绝大部分出口,主要输往美国、英国、日本等地;2)赞比亚:输往欧共体、美国、日本等,也有部分输往中国。3)秘鲁: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年开采量占世界第七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产品主要输往美国、日本等国;4)扎伊尔:所产铜矿石大部分供应出口,主要输往西欧、日本和美国;5)澳大利亚:其产量的1/4出口;6)加拿大:是发达国家铜矿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量占生产量的70%左右。 (一)铜市场分布及特点 从地区分布看,全球铜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1)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2)美国西部的洛矶和大坪谷地区;3)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4)哈萨克斯坦共和国;5)加拿大东部和中部。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独联体和秘鲁等国。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 美国、日本是主要的精炼铜生产国,赞比亚和扎伊尔是非洲中部的主要产铜国,其生产的铜全部用于出口,德国和比利时是利用进口铜精矿和粗铜冶炼精铜的生产国。世界主要铜进口国: 美国、日本、欧共体、中国。我国铜的主要消费地则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二者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70%。从行业分布看,铜消费最大的行业是电子电气行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也消耗大量的铜。 (二)影响铜价格变动因素 12 1、供求需关系: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 供需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最直接因素 2、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3、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消费量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4、相关商品如石油、黄金等价格的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石油与铜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黄金与铜都属于金属类商品,因而石油与铜、黄金与铜价格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十一、铝品种概况 铝是一种轻金属,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地壳中铝的资源约为400,500 亿吨,仅次于氧和硅,具第三位。在金属品种中,仅次于钢铁,为第二大类金属。近五十年来,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铝作为节能、降耗的环保材料,无论应用范围还是用量都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包装业,这三大行业的铝消费一般占当年铝总消费量的60%左右。在其它消费领域,电子电气、家用电器(冰箱、空调)、日用五金等方面的使用量和使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一) 铝的产量与分布 目前已探明的铝土矿储量约为250 亿吨,但在世界各地分布极不均匀,储量在10 亿吨以上的国家有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牙买加及印度等,这些国家铝土矿总储量约占全球铝土矿的73,左右。其中,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地区铝土矿品质较好,储量大,开采成本低。截止到2004 年末,全球原铝总产量达到了2985 万吨。铝锭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洲、巴西、挪威等国家,产量约占全球的6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主要铝土矿储量国之一,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1 年铝土矿储量为5.06 亿吨,资源量17.97 亿吨。全球人均铝土矿占有量为4 吨,中国仅有400 公斤。中国铝土矿97,分布在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四川、山东、云南七个省,特点是铝硅比低,生产工艺复杂。露天矿少,开采成本相对较高。从消费地域看,基本形成了华南、华东目前国内最大的二大铝消费地区,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正成为新的铝消费地区。 (二) 影响铝价变动的因素 1、 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商品的市场定价,当市场供求关系处于 暂时平衡时,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会在一个窄小的区间波动;当供求关系处于 失衡时,价格会大幅波动。 2、 电价的影响。电解铝产业又称“电老虎”行业,目前国内外铝厂吨铝平均耗电 均控制在1.5万kwh/t 以下。西方国家铝锭生产的经验显示,当电费超过铝 生产成本的30%时被认为是危险的生产。 13 3、 经济形势的影响。铝已成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品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 铝的消费已经与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 4、 进出口关税、国际汇率的影响。国际上铝的贸易一般以美元进行标价和结算, 近年来美元的走势对铝价的影响显而易见。进出口关税对铝价的影响在中国 显得尤其突出。 5、 此外,与铝相关的一些金属价格的波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各国产业政策 的变化都会对铝价产生影响。 十二、锌品种概况 金属锌,化学符号Zn,是六种基本金属之一。锌是一种白色略带蓝灰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在自然界中多以硫化物状态存在。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目前,锌在有色金属的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锌金属具有良好的压延性、耐磨性和抗腐性,能与多种金属制成物理与化学性能更加优良的合金。原生锌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金属锌、锌基合金、氧化锌。 (一) 锌的用途、产量及分布 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镀锌。用作防腐蚀的镀层(如镀锌板),广泛用于汽车、建筑、船舶、轻工等行业,约占锌用量的46%。 2、制造铜合金材(如黄铜)。 用于汽车制造和机械行业,约占15%。 3、用于铸造锌合金。主要为压铸件,用于汽车、轻工等行业,约占15%。 4、用于制造氧化锌。 广泛用于橡胶、涂料、搪瓷、医药、印刷、纤维等工业,约占11%。 5、用于制造干电池,以锌饼、锌板形式,约占13%。 (二)锌的储量及资源分布: 世界锌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单一的锌金属矿床,通常情况锌与铅、铜、金等金属以共生矿的形式存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锌储量22,000万吨,储量基础为46,000万吨。锌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秘鲁和墨西哥等。 世界锌资源地理分布广泛。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四国的矿石储量占世界锌储量的57%左右,占世界储量基础的64.66%。世界精炼锌消费大国或地区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印度、比利时和中国台湾等,年消费量均在30万吨以上。近年来,锌锭消费量增加较多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中国、德国、印度、中国台湾和俄罗斯等。 我国的锌资源丰富,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4年底,我国锌的地质保有储量为9,200万吨(其中A+B+C级3,300万吨),资源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目前全国已探明的锌矿床778处,保有地质储量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广东、湖南、甘肃、广西、内蒙古、四川和青海等地。我国锌资源的总 14 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开采难度较大。我国2004年锌精矿产量达到206.5万吨,约占全球锌精矿产量的22%,是全球最大的锌矿产资源生产国,在全球锌矿产资源的配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十三、燃料油品种介绍 燃料油作为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在汽、煤、柴油之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剩余产物。燃料油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等。 (一)世界石油的产量及分布 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区在中东、前苏联地区、非洲和拉美地区。 2003 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 1.2 万亿桶,其中 70 ,集中在中东地区。 2003 年全球日产量为 7900 万桶,其中 32 ,产自中东, OPEC 国家的产量大概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石油的主要消费地区为美国、欧洲和亚洲, 2003 年全球石油需求在 8000 万桶左右。美国仍然是世界是用油最多的国家,但是近年来亚洲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并且将保持继续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方面,中东的石油基本上用于出口,另外,前苏联地区、非洲和拉美地区也是世界石油的主要出口地。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中国的石油进口需求进一步扩大, 2004 年,中国原油进口将达到 1 亿吨。在目前我国燃料油资源的供应总量中,进口资源大约占到 50% 以上。 (二) 影响燃料油价格的因素 1、 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影响。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区在中东、前苏联地区、非洲和拉 美地区的石油产量。 2、 美元走势的影响。由于石油是用美元计价,所以石油和美元的关系基本上是成 反比。 3、 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中东和非洲的不稳定一直使得石油价格走高。 4、 石油开发和精炼的成本的影响。 十四、天然橡胶品种概况 通常我们所说的天然橡胶,是指从巴西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固、干燥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弹性固状物。天然橡胶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稍带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度,滞后损失小,在多次变形时生热低,因此其耐屈挠性也很好,并且因为是非极性橡胶,所以电绝缘性能良好。天然橡胶按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固体天然橡胶(胶片与颗粒胶)和浓缩胶乳。在日常使用中,固体天然橡胶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然橡胶具有广泛用途。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紧带;医疗卫生行业所用的外科医生手套、输血管;交通运输上使用的各种轮胎;工业上使用的 15 传送带、运输带、耐酸和耐碱手套;农业上使用的排灌胶管、氨水袋;气象测量用的探空气球;科学试验用的密封、防震设备;国防上使用的飞机、坦克、大炮、防毒面具;甚至连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高精尖科学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天然橡胶。 (一) 天然橡胶的产量及分布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约占世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生产国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印度、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尤以前三国为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且将所产天然橡胶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其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占产量比高达90,以上。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割胶期一般在4月到次年2月。 天然橡胶需求。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其中,东亚是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的地区,2002年,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合计消费占全球的30,,几乎占到三分之一强。其中,中国消费量约占18%,居世界第一,而美国则由原先天然橡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下降为第二位,约占全球15,,西欧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4,。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一般情况下,海南割胶季节从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云南从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近几年,我国干胶年产量在40,60万吨之间,处于世界前五位。,我国一直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天然橡胶第二大消费国,2002年我国天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同时自给率也从原先的50,左右下降到30,多。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将继续加大,预计今后进口天然橡胶占消费总量的比例还会上升,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 (二)影响天然橡胶价格的因素 1. 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影响。国际市场供应情况:主要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及我 国各月份产量、库存情况、进出口情况。 国际市场需求情况:用胶大国的经济 增长情况及相关产业政策,如日本,经济增长快,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好,用胶 量增加,则进口上升,市场需求扩大,对胶市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同样,欧、 美、韩等主要工业国家经济景气度状况,也直接影响胶市需求。 2. 国产天然胶生产情况,橡胶制品行业的生产情况等相关影响因素。 3.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广西边贸有优惠政策,同一国际市场、边贸天然胶进口成 本比外留进口成本低6—10%左右,这方面情况也要掌握,另外国家的物价调控 政策,如去年下半年因胶价狂涨,造成国内橡胶制品行业面临困境,国家计委 下达了第三批天然胶产地进口配额。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也对胶市价格有一定程 度的影响。 4. 替代品的生产及应用情况:主要是人工合成胶的生产及应用情况。 十五、PTA品种概况 16 PTA是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简称,在常温下是白色粉状晶体, 无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限度内遇火即燃烧。PTA为石油的下端产品。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别名轻汽油),从石脑油中提炼出MX(混二甲苯),再提炼出PX(对二甲苯)。PTA以PX(配方占65,,67,)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氧气占35,,33,),生成粗对苯二甲酸。然后对粗对苯二甲酸进行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再经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精对苯二酸产品,即PTA成品。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可见,PTA的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 (一) 我国PTA的情况 2000年以前,中国PTA的产量较小,年产量不足150万吨。2000年以后,随着聚酯业快速发展,对PTA需求增长强劲,PTA工业开始崛起。PTA产量从2000年的221万吨猛增至2005年底的565万吨,年平均增幅高达28%,中国PTA产能一举超越韩国、台湾及美国,成为PTA世界第一的生产国。2005年我国PTA产量占亚洲的20%,占全球产量的15%。PTA生产厂家在区域上十分集中。从2005年的产量分布情况看,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产量占全国的52,,其次为广东、福建地区。除了在区域上集中外,在厂家上也十分集中,PTA的生产没有小厂,均为大型企业。如厦门翔鹭和珠海BP两个厂就占了总产量的29,。 内PTA的消费用途集中在涤纶。消费地则高度集中在江苏和浙江,两地合计达64%。就化纤来说,全国2005年合成纤维(涤纶占85%)总产量为1500万吨。江、浙两大产业集群占总产量的,,,。其中浙江为656万吨,主要分布在萧山、绍兴、桐乡及慈溪等地;江苏为426万吨,主要分布在苏州、江阴、张家港、太仓和常熟等地。2005年共进口PTA649万吨,进口单价802美元/吨,进口额高达52亿美元。我国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PTA进口国。从进口来源分布来看,亚洲国家占总进口量的95.6%左右,另外4%的PTA来自于北美和欧洲。主要进口来源国为韩国、台湾、日本、印尼和泰国。近年来,伊朗、沙特以及土耳其也开始向中国输入PTA。从2005年数据来看,韩国为PTA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进口量为267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41%。台湾地区次之,进口量为19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0%。二者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1%。可见,我国PTA的进口来源十分集中。 (二) 影响PTA价格的因素 1、 供给与需求的影响。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 的PTA。聚酯产业发展状况决定PTA的消费需求。由于我国聚脂产业高速发展, 国内PTA的产量远无法满足其需要,缺口靠进口弥补。因此供给方面主要关注 韩国、美国等地。 2、 石油价格的影响。PTA的源头为石油。在 2004-2005年全球PTA市场供求基本 平衡的情况下,PTA价格却出现大涨。其中原因在于成本推动。特别是2004年 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在高油价下,作为中间产品的化工市场与原油 价格密切相关,同声涨落。 17 3、 棉花市场价格走势。PTA的下游产品是涤纶,与棉花同为纺织品的原料。二者是 一种替代关系。二者价格关系会影响各自在纺织配料中的用量,从而影响对PTA 的需求。 十六、LLDPE 品种概况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乙烯与少量高级α-烯烃(如丁烯-1、己烯-1、辛烯-1、四甲基戊烯-1等)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高压或低压聚合而成的一种共聚物。LLDPE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农膜、包装膜、电线电缆、管材、涂层制品等。2005年世界LLDPE消费量为1617万吨,同比增长6.4%。在消费结构中,薄膜制品仍占最大比例,消费量为119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3.6%,其次为注塑,消费量为114.8万吨,约占LLDPE总消费量的7.1%。 (一) LLDPE的产量及分布 2005年我国LLDPE产量为188万吨,消费量约为355万吨,进口约为17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48%,供需缺口较大。虽然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增,供给能力增强,对外依存度将不断缩小;但从目前国内外技术实力差距看,未来我国在高档产品、特别是在一些专用料领域,则主要还是依赖进口,这一现状若干年内难以改变。 2002,2005年,我国LLDPE产能年均增长率约为12.3%;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8%。未来2,3年内,我国LLDPE的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增幅预计在8%,11%。 我国LLDPE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以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形成的“环渤海湾消费区”,以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形成的“长三角消费区”和以广东、深圳等省区形成的“珠三角消费区”。呈南北并进之势,南部略重。华东与华南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2.2%,华北东北约占36.4%。从地区上看,华南居第一位,其后依次为华北、华东和东北。 (二) 影响LLDPE价格的因素 1、 原油价格波动对LLDPE市场的影响。目前从亚洲及我国的乙烯生产看,在乙烯 原料中,石脑油所占比重约为62%,天然气液体所占比重为8%。因石脑油仍然 是由原油加工而来,归根到底其价格取决于原油市场。天然气液体目前在我国 乙烯生产中比重尚小,因而对LLDPE价格的影响不大,不过,近年来天然气液 体在乙烯生产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随着比重的加大,未来其对乙烯价格的影 响进而对LLDPE价格的影响将相应加大。 2、 乙烯价格波动对LLDPE市场的影响。乙烯是生产聚乙烯的最主要原料,约占聚 乙烯原料构成的60%,因此乙烯市场对聚乙烯价格由直接影响。一般来讲,聚乙 烯价格是随着乙烯价格涨跌而涨跌。市场表明,LLDPE的价格一般平均高出乙烯 价格大约16%左右,但有时波动较大,研究表明其波幅一般在4%,28%之间。 3、 宏观经济增长对LLDPE市场的影响。总的看,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LLDPE 市场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2002,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44%,宏 观经济运行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8%以上时,农业、建筑业、包装业、电子、 汽车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对LLDPE的需求较为强劲,因而对LLDPE市场支撑力较 大,其价格也一般在较高位运行。 18 十七、黄金品种概况 金,又称为黄金,化学元素符号为Au,是一种带有黄色光泽的金属。黄金的用途有:国家货币的储备金、个人资产投资和保值的工具、美化生活的特殊材料、工业、医疗领域的原材料。纽约和芝加哥黄金市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后,美元贬值,美国人为了套期保值和投资增值获利,使得黄金期货迅速发展起来。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是世界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中心。两大交易所对黄金现货市场的金价影响很大。而伦敦黄金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 (一) 世界黄金储备情况与黄金现世分布 地球上的人类在整个数千年文明历史中,从这个星球上共挖出来总量约15万多吨黄金,目前这15万多吨黄金其中的40%左右是作为可流通的金融性储备资产,存在于世界金融流通领域,总量大约为6万多吨。其中3万多吨的黄金是各个国家拥有的官方金融战略储备,2万多吨黄金是国际上私人和民间企业所拥有的民间金融黄金储备;而另外60%左右的黄金是一般性商品状态存在,比如存在于首饰制品、历史文物、电子化学等工业产品中。需要注意的是,这60%左右的黄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随时转换为私人和民间力量所拥有的金融性资产,参与到金融流通领域中。 现在全世界各国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总量为32700吨,约等于目前全世界黄金年产量的13倍。其中官方黄金储备1000吨以上的国家和组织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些国家和组织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为8149吨,占世界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24.9%。西方前十国的官方黄金储备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约为600吨(2004年,至今并没有数量上的大改变),占中国国际金融储备的2%以下,黄金储备及占国际储备的比率都明显偏低。 地球上的黄金分布很不均匀,虽然,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金,但是各国产黄金产量差异很大,各地产量却颇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产金国依次为: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秘鲁、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布亚新几內亚。其中中国黄金产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亚及美国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国的产金量也达到8.6%。 目前,世界每年矿产黄金2600吨左右。 (二)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1、黄金供求影响。全世界近几年每年金矿开采量约2500吨左右,每年产量变动平稳,南非,美国等主要产金国产量下降, 勘探大型金矿可能小,对价格的影响是:金矿开采受本身行业特性限制,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价格的大幅上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映到产量增加。在需求方面:2005年黄金需求量同比平稳增长2%,为419吨,主要在电子工业需求与牙医需求,占黄金总需求的30%左右。黄金还可以用于日用品,如镀金钟表、皮带扣、打火机、钢笔等。 19 2、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美元对黄金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是国际黄金市场上的标价货币,因而与金价呈现负相关.假设金价本身价值未有变动,美元下跌,那金价在价格上就表现为上涨.另一个方面是黄金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投资工具.实际上在2005年之前的几年,金价的不断上涨,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美元连续三年的大幅下跌。 3、通货膨胀与利率对黄金的影响。对金价有重要影响的是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利率水平,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利率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实际利率为负的时期,人们更愿意持有黄金。 4、原油与相关市场对黄金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原油是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原油对于黄金的意义在于,油价的上涨将推生通货膨胀,从而彰显黄金对抗通胀的价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金价也有一定的影响。 5、地缘政治局势对黄金的影响。黄金历史上就是避险的最佳手段,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即是对黄金避险价值的完美诠释。任何一次的战争或政治局势的动荡往往都会促涨金价,而突发性的时间往往会让金价短期内大幅飚升。 李锦龙 2008-5-2 20
/
本文档为【期货品种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