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建筑设计]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2017-09-30 50页 doc 128KB 1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建筑设计]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建筑设计]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列出本工程中主要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规范名称及编号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规、标准) 主要如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6-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
[建筑设计]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建筑]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列出本工程中主要应执行的现行国家名称及编号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规、标准) 主要如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6-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其他专业规范)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2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或经过设计方提出甲方认可的设计要求(日期、文件号) 3有关部门编绘的地形图(编制单位及日期) 4规划部门核发的坐标书(文号)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编制单位及日期) 6有关市政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文件(文件号) 7设计(文件号) 8其它设计依据 1.1.3本地区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 ?, 极端最高温度 ?, 最冷月平均温度 ?, 极端最低温度 ?, 夏季主导风向 , 夏季平均风速 m/s, 冬季主导风向 , 冬季平均风速 m/s, 年降雨量 mm, 日(小时)最大降雨量 mm, 最大积雪深度 m, 最大冻土深度 m (本地区其它影响本工程的气候、地理特征数据) 1.2工程概况 1.2.1本工程为 (建筑单位)(新、扩、改建)的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 市 (县)区(具体地点),距(市区或标志位置) 公里。 1.2.2用地范围:(方向)长 m,(方向)长 m,呈 形状。东侧临 ,西侧临 ,南侧临 ,北侧 临。用地(平坦、高差)。用地现状房屋、古迹、古树,需要(拆迁等情况)。 1.2.3本工程在(方向)有DN mm市政供水管,(方向)有d mm市政污水管,(方向)有d mm市政雨水管。热力管道由(方向)引入,DN mm;电力管网由(方向)引入 路;电讯管网由(方向)引入。 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221、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工程总用地 hm,总建筑面积 m,其中地上 22m,地下 m。地上 层,地下 层,建筑总高度 m。 2、工程由(子项名称)组成 1.3.2本工程分期建设。(工程仅一期建设时,本条不予阐述) 本次设计为 期工程,包括(项目内容)。其它分为 期工程。(应说明分期建设的设想、原 则;新旧建筑物的连接和原有建筑修改设计的内容) 1.3.3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项目名称)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气;以及(范围)内的总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设计。不包括(如内装修、幕墙等)设计。(如有其它单位参加本工程设计,应清楚说明各设计阶段及范围的分工情况) 1.4设计构思和设计特点 1.4.1 简述交通组织、分区原则、建筑间距的确定、竖向高程及层数的确定、空间组织等设计要素。 1.4.2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根据《深度规定》中3.2.3内容结合本项目特点充分表达,应有自身特色性的描述)。 1.5总指标 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总用地面积 hm 22、总建筑面积 m 3、建筑密度 4、容积率 5、绿化率 6、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 kW 37、日用水量 m/d 8、空调计算冷负荷 kW 9、空调计算热负荷 kW 10采暖热负荷 kW 1.5.2其它反映工程基本特征和规模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可选用) 2医院:门诊、急诊 人次/日, 病床数 床, 建筑面积指标 m/床。 2旅馆:客房 间,床位 床, m/床。 2学校、托、幼: 班, 人/班, m/人。 住宅:单元组合: 单元/栋,总计 单元,套型 种 套/单元,总计 套。 2体育馆、剧场: 座, m/座。 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库) 泊位,其中:地上 泊位,地下 泊位。 (其它类型建筑的相关指标) 1.6存在问题及设计对策(按[深度规定]3.2.5的内容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列出)。 2总平面:(如设计范围不包括,可不予以阐述) 阐述总图的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竖向设计、景观设计及管线布置。 3建筑专业: 3.1设计依据及要求 3.1.1设计依据 1、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2、(总说明中未列,而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批文、文件等在本章再列) 3、现行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6,8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本工程设计依据的其它规范)以及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 3.2建筑特征概述 3.2.1本工程为 级 等医院。 级旅馆、体育馆、博物馆。 3.2.2本工程结构形式为 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 类;设计使用年限为 年;抗震设防烈度 度。 3.2.3本工程建筑防火设计为 类(用于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 级,地下为 级。 3.2.4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为 级,防化等级为 级。战时用途为 ,平时用途为 。 3.2.5防水等级:屋面防水为 级,地下室防水为 级。 3.3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根据工程特征叙述总体功能分区;水平交通设计;每层房间名称、使用功能等)。 3.4剖面设计 (工程名称)为 层,建筑地下 层,地上 层,地下 层为人防地下室, 层为(分层叙述)。各层层高: 地下 层为 m,底层为 m,地上 层(分层叙述)为 m,(顶层、机房)层为 m,室内外高差 m,建筑总高 m(主体部分)。(层高设计的依据等在剖面设计中必须说明的部分) 3.5竖向交通设计 本工程竖向交通以 为主,设楼梯 部,分布于(位置)。其中封闭楼梯 部,防烟楼梯 部,开敞楼梯 部,其它楼梯 部,保证使用和疏散要求。(其它应该说明的内容) 本工程设电梯 部。其中观光电梯 部,乘客电梯 部,货梯 部,食梯 部, 梯 部,消防电梯 部( 梯兼用),其中 梯中有 部为无障碍电梯。(各电梯布置情况、电梯数量确定的依据等其他应该说明的内容)。自动扶梯 部,设于 位置。 电梯选型表 类型 电梯额定载额定速度停层 站数 提升高度台数 备注 编号 重量kg m/s m 乘客电梯 (如兼消 防电梯) 住宅电梯 (如兼消 防电梯) 病床电梯 载货电梯 客货电梯 (如兼消 防电梯) 杂物电梯 自动扶梯选型表 扶梯编号 倾斜角度 提升高度 梯级宽度 额定速度输送能力护壁板特征 备注 m/s 人/h 3.6立面造型设计(详细表述立面设计意图和采用材料)。 3.7节能设计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本工程处于 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夏季隔热) 要求。本工程体形系数 ,窗墙比 ,采取(内、外)保温措施,(隔热遮阳措施)外墙采用 厚 墙, 厚保温材料; 幕墙,导热系数应满足 ;屋面采用 厚保温 层,外门窗选用 型 窗, 厚 玻璃, 部位采用防冷(热)桥构造措施。 3.8 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入口处设 m宽,坡度为 的无障碍坡道(或设地面坡度为的无障碍入口)。在(部位)设处无障碍专用厕位(厕所)。在(部位)设 部无障碍电梯。在(部位)设无障碍停车位 个。(其它部位和相关无障碍设施) 3.9建筑主要面积分配表(可酌情增删) 2 部 位 房 间 名 称 面 积 ( m) 3.10建筑物理设计(包括声学设计、视线设计、净化设计、隔音设计、防腐设计等特殊需要说明的问题) 3.11建筑装修做法 3.11.1外装修: 3.11.2墙体材料 外墙: 内隔墙: 3.11.3防水做法 地下防水做法 屋面防水做法 3.11.4建筑装修表 建筑装修表 项 目 房间名称 地(楼)面 墙 面 墙裙 踢脚 顶棚 备 注 部位 3.12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如有子项,分项列此表) 分项目名称 备 注 编号 建筑类别 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主要结构选型 建筑层数 地下 地上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总面积 墙体 地面 屋面 建筑构造及装修 门窗 顶棚 内墙 外墙 4 结 构 专 业 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位置(包括:城市、地段、临街)。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上建筑层数,使用功能;地下建筑层数,使用功能(包括是否有人防及人防等级)。建筑结构型式。建筑高度(m)。 4.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使用年限 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下室防水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 六级 4.3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4.3.1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规程 规 范 名 称 规 范 代 号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GB50108-200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天津市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DB 29-20-2000 其它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 注:该部分内容可根据每个具体工程使用的规范种类进行增减 4.3.2 自然条件 1、风雪荷载 风雪荷载参数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基本雪压 22Wo=0.50kN/m C类 So=0.4kN/m 2、标准冻土深度 0.6m 3、地下水情况 本工程场地内静止地下水位大沽标高约在X.XXX~X.XXXm左右,埋深X.X~X.Xm左右一般年变化幅度在X~Xm。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内的钢筋有(无)腐蚀。 4.3.3 地基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天津市勘察院2006年X月X日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号K2006-XXXX) 进行结构初步设计。 本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1).场地、地形 本工程场区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大沽标高约在X.XXX~X.XXXm左右 2).地层土质概述 概述本工程拟建场区自然地面以下XXm范围内的土质分层情况,从上往下依次说明各土层的岩性(杂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等)。 2、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压缩模量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压缩模量 土 压缩模量Es(MPa) 土 层 层 土 层 土层标高 地基承载力 成因年代 编 岩 性 (m) 标准值fo(kPa) Po+100 Po+200 号 1a 素填土 1b 粉质粘土 21b 粘土 桩基参数 土 层 土 层 土层标高 钻孔灌注桩或预制桩 编 号 岩 性 (m) q(kPa) q(kPa) sikpk 1a 素填土 1b 粉质粘土 1b 粘土 4.3.4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参数 抗震设防烈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建筑场地类场地特征周期值 度 值 组 别 7度 0.15g 第一组 0.45(s) ?类 场地是否为液化土层。 4.3.5 活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荷载类别 荷载类别 22(kN/m) (kN/m) 上人屋面 卫生间 不上人屋面 设备间 电梯机房 办公室 休息室 变配电间 水箱间 报告厅 会议室 汽车库 档案室 库房 自行车库 楼梯间 走道 电梯厅 商场 人防地下室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六级人防等效 六级人防等效 类 别 类 别 22静荷载标准值(kN/m) 静荷载标准值(kN/m) 顶 板 55 出入口临空墙 160 开敞式防倒塌棚架外 墙 40 50 垂直荷载 开敞式防倒塌棚架底 板 50 15 水平荷载 门框墙 240 4.3.6 本工程的?0.000相当于大沽标高X.XXXm。 4.4 结构选型及分析 4.4.1 基础方案 1、本工程地下X层,基础底设计标高为-X.XXXm。(如采用天然地基,还要说明持力层土层号、土层岩性及相应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基础选型 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条形基础)。如采用桩基础,要说明桩型、桩径、桩长、桩端持力层位置。 注:如有多项分号建筑,应分别叙述各分号建筑的基础类型。 4.4.2 主体结构 本工程地下X层,地上XX层,突出屋面X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框筒、砖混)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抗震等级:框架及剪力墙为二级,地下一层同地上各层。 地下二层及其以下各层抗震等级:框架及剪力墙为三级。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为地下一层,地上X层。 如建筑物有特殊情况,简单说明原因及结构要采取例如增加梁、板、柱刚度,或增加配筋量等措施。 多项分号建筑主体结构体系列表 抗震等级 地上建分地下地上突出屋项目名称 筑高度结构体系 框架 剪力号 层数 层数 面层数 (m) 墙 1 2层 28层 2层 78m 框架-剪力二级 一级 墙 4.4.3 楼盖或楼板体系 本工程地下部分(包括?0.000楼板)采用主(框架梁)次梁+现浇板体系(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体系),地上部分采用XXXXXXXX体系(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体系,如有钢梁或钢网架结构体系也要说明)。 4.4.4 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 说明是否需要设置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什么原因。建筑物是否超长,是否需要设置后浇带等措施。 4.4.5 结构分析 1、 结构主体分析 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6年X月版-多层版或高层版)进行结构分析。分析中考虑楼板开洞的影响,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上部结构的嵌固点位于?0.000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同时考虑5,的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或,考虑旋转X个角度的斜交地震作用。 注:该部分内容可根据每个具体工程的具体做法,按实际情况叙述。如有多项分号工 程,应分别叙述。 主要结果如下:(选取前6个振行) 结构自振周期 振型号 周 期 (S) 平动系数 扭转系数 1 1.64 (T1) 0.78 0.22 2 1.58 1.00 0.00 3 1.04(T) 0.22 0.78 θ1 4 0.396 0.66 0.34 5 0.35 1.00 0.00 6 0.281 0.33 0.67 主要控制参数 作用方向 X Y 楼层最小剪重比 3.45% 3.51% 有效质量系数 97.74% 98.06% T/T1 0.63 θ1 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最大比值 1.29 1.33 楼层最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最大比值 1.18 1.31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最大值 1?1171 1?1023 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允许值为1?800(或1?550) 如有多项分号工程,应分别列表叙述。 2、其它构件计算 该条应说明本工程其它构件(包括:基础、次梁、钢构件、网架等)设计、计算所使用的软件名称和版本号。 3、结构设计中针对特殊情况要采取的特殊措施。 4.5 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和强度等级 4.5.1 混凝土 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见下表: 序号 构件名称及范围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抗渗等级 1 基础垫层 C15 2 地下室底板 C40 S8 3 地下室外墙 C40 S8 4 地下室顶部与土壤及地下水接触的C40 S6 梁、板 5 地下X层,地上X地面框架梁、柱、C40 剪力墙 6 X,XX层地面框架梁、柱、剪力墙 C35 7 次梁、楼板、现浇楼梯 C30 8 构造柱、过梁、圈梁等 C20 注:如有多项分号工程,应分别列表叙述。 混凝土耐久性分类 处于二b类环境部分:地下室底板、外墙、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其它和土壤及地下水直接接触的构件、水池、集水坑。其余部分处于一类环境。是否有防腐要求。 4.5.2 钢材: 钢筋: 直径?10,HPB235钢筋 直径,10, HRB335钢筋(或 HRB400钢筋) 型钢、钢板等: Q235B钢 4.5.3 焊条: HPB235钢筋、Q235B钢材焊接:E43系列 HRB335钢筋焊接:E50系列 HRB400钢筋焊接:E55系列 4.5.4 砌体和砂浆: 非承重围护墙、隔墙采用XXXXX砌块(或 XX砖)砌筑。砌块(或 砖)的强度不小 3于MU5.0,混合砂浆强度不小于M5.0。砌块(或 砖)的容重不大于8kN/m。 4.6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选用及技术分析说明 4.7 采用的标准图集 4.8 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4.9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9.1主要包括应由甲方提供的影响下一步结构施工图设计的资料、技术和使用要求的文件等。 4.9.2 本初步设计的结构构件尺寸在施工图设计时,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10 结构图纸目录 注:1.本初步设计结构专业说明为示范样本,用到每个具体工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本说明的格式进行编制。 2.砖混结构参照上述内容编制。 3.在4.4.5条结构主体分析一节中,对于出现结构超限及复杂结构建筑问题,要详细叙述其在非常规分析中的情况(包括多遇地震弹性分析、时程分析、罕遇地震非线性动、静力分析、风荷载分析等内容)。结构超限包括超高、超长、平面及不规则等内容。 5给排水专业 5.1 工程概述(与建筑专业描述一致) 5.2 设计依据 5.2.1 建设单位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该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5.2.2 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 5.2.3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DB29-69-2004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2.4 本项目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文件和设计资料。 5.3 设计范围 5.3.1 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描述) 5.4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5.4.1 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1、水源 1).本工程水源为 市政管网供水 ,供水压力0.12MPa,接管管径 。(为自备水源,应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报告,说明取水方式、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 2).本工程由 市政给水管道上接 根DN mm的引入管。建筑红线内,分别经水表井后,在建设场地内成环。 2、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最高日 m3,最大小时 m3,平均小时 m3。 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5.4.1-1。 3).消防用水量,详表5.4.1-2。 3、给水系统 1).生活用水量:最高日 m3,最大小时 m3,平均小时 m3。 2).由于工程内部使用功能不同,其水费标准不一样,故分别设有系统、水表。 3).本工程消防为二路供水,给水引入管由本工程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网引入。 4、中水系统 1).中水用水量:最高日 m3,最大小时 m3,平均小时 m3。 3).本工程消中水由市政管网供水,引入管由本工程室外中水管网引入。(中水自行设计时描述处理流程及储水、加压设施) 用水量汇总表 表5.4.1-1 用水项目 使用人数 单位 用水量 小时变使用时用水量(m3) 备注 序 名 称 或单位数 标准化 间(h) 平均最大最高号 (L) 系数时 时 日 (K) 1 2 3 4 5 6 7 小 计 8 未预见水量 合 计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 表5.4.1-2 序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水量火灾延续时一次灭火用备注 号 标准 间 水量 1 室内消火栓系统 L/s h m3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L/s h m3 3 室外消火栓系统 L/s h m3 合 计 m3 5、管材 1).管径DN<80mm,采用 管, 连接。 2).管径DN?80mm,采用 管, 连接。 3).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 MPa。 4).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 5.4.2 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 1、水源 1).本工程水源为 ,供水压力0.12MPa,接管管径 。(为自备水源,应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报告,说明储水方式、加压设备选型。) 2).本工程由 市政给水管道上接 根DN mm的引入管。建筑红线内,分别经水表井后,在建设场地内成环。 2、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L/s。 3、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如有水质等分别时可自成系统)。共设有 套室外 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管材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 4、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或室外消防管网供水,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5、本工程由市政道路上的自来水管上接 根DN mm给水引入管,进入用地红线后与本工程室外环状给水管相连接,形成双向供水。 5.4.3 冷却塔循环水系统 1、本工程设有空调冷冻机,其所需冷却水量为 m3/h,水质要求,温差 。 2、冷却塔选用 ,冷却系统为 ,循环泵参 数 。 3、冷却塔设在 。 4、冷却塔由 补水,稳定水质措施为 。 5、冷却循环水管采用内壁涂塑钢管。 5.4.4 室外污水工程设计 1、现有排水条件:位于本工程 路有城市污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排入。(排入外部明沟或水体时,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3、生活污水排水量:详表5.4.4。 4、本工程生活污水汇集并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 路上的城市污水管道。 5、本工程设 座 号化粪池(容积为 m3)。 6、室外排水管道采用 管, 接口,并采用 基础。 7、本工程采用 检查井,采用重 井盖和盖座。 生活污水排水量 表5.4.4 用水项目 使用人数 单位 用水量 小时变使用时用水量(m3) 备注 序 名 称 或单位数 标准化 间(h) 平均最大最高号 (L) 系数时 时 日 (K) 1 ×0.9 2 ×0.9 3 ×0.9 4 ×0.9 5 ×0.9 冷却塔排 按循环水量的0.5% 6 污 计 小 计 合 计 5.4.5 室外雨水工程设计 、 现有雨水排水条件:位于本工程 路有城市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 1 排入。(排入外部明沟或水体时,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2、雨水量 1).暴雨强度公式 2).设计重现期:P= a 3).设计降雨历时:t=t1+mt2 ,m=2 4).地面集水时间:t1= min 5).汇水面积:F= m2 6).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 7).雨水量 Q= L/s 3、室外道路边或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4、本工程范围内雨水管设 根管径 排出管,排入 路城市雨水管 道。 5、雨水管采用 管, 接口。 基础。 6、雨水口、雨水检查井均采用 。 5.5 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 5.5.1 生活给水系统 1、用水量:本建筑各部分的生活用水量,详表5.4.1-1。 2、给水系统: 1).系统设置:本工程根据水质、计量等要求,设有 套给水系统。 (1).本建筑 层至 层,由城市自来水水压直接供水。 (2). 层及 层以上采用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在竖向分区: 层为低区; 层至 层为高区。 2).二次加压给水系统采用恒压变量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其供水流量不小于设计秒 流量。分区采用可调式减压阀进行分区。在 设生活饮用水池(箱)和变频加压泵组。 3).二次加压给水采用在生活变频加压泵组的吸水管上设紫外线消毒器进行二次消毒。 4).给水管采用下行上给式管道系统或采用上行下给式管道系统。在 层和 层设有分区供水干管。 5).管材:采用 管, 接口。工作压力: MPa。 保温: 。 3、中水系统: 1).系统设置:本工程根据水质、计量等要求,设有 套中水系统。 (1).本建筑 层至 层,由城市中水水压直接供水。 (2). 层及 层以上采用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在竖向分区: 层为低区; 层至 层为高区。 2).二次加压给水系统采用恒压变量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其供水流量不小于设计秒流量。分区采用可调式减压阀进行分区。在 设中水池(箱)和变频加压泵组。 3).二次加压中水采用在生活变频加压泵组的吸水管上设紫外线消毒器进行二次消毒。 4).中水管采用下行上给式管道系统或采用上行下给式管道系统。在 层和 层设有分区供水干管。 5).管材:采用 管, 接口。工作压力: MPa。 保温: 。 5.5.2 生活热水系统 1、本建筑物内设置集中生活热水供应。 2、生活热水用水量 1).冷水计算温度为 ?,热水出水温度为 ?。 2).生活热水量详见表5.5.2-1。 住宅生活热水(60?)用水量 表5.5. 用水项使用人数 单位 用水量 小时变化 使用时用水量(m3) 备注 序 目 或单位数 标准系数(K) 间(h) 平均最大时 最高号 名 (L) 时 日 称 1 2 合 3 计 注:本表生活热水用水量已包括在本设计说明中表1之内。 3、生活热水系统在竖向进行分区供水,分区方式与生活给水系统相同。 4、全日制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为保证生活热水的供应温度,设计采用机械循环管道系统。高区和低区的生活热水回水管道在热交换间内各自均设 台热水循环水泵, 用一备,互为备用。 5、生活热水由 式热交换器制备,热交换器设在 。 1).热源由 供给,热媒采用高温热水,热媒供水温度为 ?,热媒回水温度为 ?。(热源为余热或太阳能时,应说明采用的依据、供应能力、系统形式、措施等) 2).设计小时耗热量,详见表5.5.2-2。 3). 式水加热器: 表5.5.2-2。 序号 用水项目名称 高区 低区 合计 备注 设计小时耗热量1 (kW) 设计小时热水量2 (m3/h) 6、管材及保温 1).热水供水及回水管采用 管、 接口。 2).热水供水及回水管采用 保温。 5.5.3 饮水供应 1、管道直饮水供给系统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设计深度水处理工艺流程,供水管道采用变频加压分区供水,管网采用循环管网。 2、开水供给 根据不同场所要求,开水采用 制备。 5.5.4 生活污水系统 1、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 2、生活污水排水量详本说明书表5.4.4。 3、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水采用管道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废水采用排水沟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4、为保证较好的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有专用通气立管。 5、排水管道除地下层机房内为明装外,其余部分均暗装在管道井、吊顶或墙槽内。 6、排水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 接口。 7、吊顶内排水管道采用泡沫橡塑管壳进行防结露隔热,厚度为10 mm。 5.5.5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详本说明书第5.4.5节。 2、设计参数: 1).设计降雨历时:t=5min 2).设计重现期:P= a;安全溢流口设计重现期:P, a 3).屋面径流系数:Ψ= 3、屋面雨水采用内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由87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裙房屋面和室外建筑散水。 4、室内雨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或沟槽式卡箍连接。管道工作压力为 MPa。 5.5.6 室内消防工程设计 1、本工程为综合高层建筑,按 类建筑进行消火栓系统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商场为标准按中危险级 级进行设计。 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1).消防水源为本建筑内 的消防贮水池。 2).火灾持续时间:消火栓系统为 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1h。 3).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本说明书表5.4.1-2。 4). 层设有有效容积为V= m3 消防贮水池一座,共分 格,每格有效容积为V= m3。完全满足室内一次灭火用水量 m3的要求。水池为 。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 消防泵房内,共设 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 用一备。 2).消防管道在竖向进行分区。 层至 层为低区, 层至 层为高区。保证最低层消火栓处的静水压不大于1.0MPa。 3).本建筑物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 m。 4).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 L25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 层的消火栓箱內再配置自救消防卷盘一套。 5). 层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6).消火栓系统设有 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在建筑 。 7).在本建筑物顶层设有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 m3,材质为 ,安装高度满足最高处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静水压 m水柱的要求。 8).系统控制 (1).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 (2).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3).消火栓给水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9).管材: (1).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内壁喷塑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工作压力为 MPa。 (2).屋顶水箱间及 的消火栓给水管和消防水箱采用 进行保温。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保护范围 (1).除 和电气用房不设喷洒头外,其余部分均设喷洒头保护。 (2). 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采用预作用式(干式或其他形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设计参数 (1). 按 危险等级设计。 (2).喷水强度: 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 MPa。 (3).系统设计用水量按 L/s计。 3).系统设计 (1).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竖向分 区。 (2).本工程在 内设一组 式报警阀,每个报警阀所担负的喷洒头数不超过 个。 (3).本工程在 设 报警阀一组,供特殊使用用途,担负的喷头数不超过 个。 (4).喷洒头: 层采用 洒头,动作温度为 ?、K= 。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 台消防给水加压泵,贮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合建,位于 层水泵房内。水泵为 用一备。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设 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 发生火灾时由给水加压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9).机械停车库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系统充水时间?2min即转变为湿式系统设计。 (10).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4).系统控制 (1).湿式系统: i).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 ii).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力警铃向人们报警。给水加压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运行状况信号显示。 (2).预作用系统(用于停车库) i).火灾发生区或楼层的探测器动作,向控制箱输入信号,控制箱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打开预作用报警阀处的电磁阀,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和管网系统末端快速放气阀前的电动阀门,向管网供水和排出管网空气,保证系统灭火。 ii).水泵房和消防控制中心还设有手动开启和关闭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的装置。 iii).无火灾发生时,管网内充有0.05MPa的压缩空气。预作用报警阀配套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和自动控制装置。如管网气体压力小于0.03MPa时,则预作用报警阀的低气压检测开关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故障报警,提示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修检测。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应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运行状况显示装置。 5).管材 (1).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不采暖屋顶水箱间的管道采用厚度为50mm的泡沫橡塑管壳电伴热保温。 (2).室外埋地管采用 给水管, 接口。 (3).全部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 MPa。 5、消防排水 1).消防电梯坑底的侧面设有集水坑,坑内设 2 台消防潜水泵排除消防排水。集水坑有效容积 m3,潜水泵抽水量 L/s,均满足规范要求。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排水,利用地下层其余废水潜水泵坑进行排水。 6、灭火器配置 各层按规范配置灭火器,灭火级别为 。 5.6 节水节能措施 5.6.1 节能措施 1).冷却塔采用变频调速风机,由冷冻机出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转速。 5.6.2 节水措施 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 1).住宅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 2).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 2、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 3、空调冷冻机冷却用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 4、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 5、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6、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 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 5.7 环境保护措施 5.7.1 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振动传递。 5.7.2 二次生活给水泵防噪隔振 1、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2、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 3、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4、冷却塔选用超低噪音型和飘水少的冷却塔,减少冷却塔运行中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5、本工程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淤塞。 6、.地下层潜水泵坑均采用防臭密闭人孔盖,其中生活粪便污水潜水泵坑设独立通气管并伸至屋顶之外,使室内环境不受影响。 7、空调机凝结水排水和机房地漏排水设独立排水系统,排至屋面或排水明沟,以防其它排水管道的有污染气体串入室内。 5.8 卫生防疫措施 5.8.1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用水水池(箱)且设加锁密闭人孔盖,但两水池及水泵共用一个房间,并设有通风系统。生活饮用水水池(箱)采用316L不锈钢板材质的水箱。生活饮用水池上部无污水管道。 5.8.2 生活给水二次加压水泵采用恒压变量变频调速泵组,不设屋顶生活饮用水箱,防止二次污染水质。 5.8.3 二次生活给水加压泵的吸水管上装设紫外线消毒器,对二次供水进行消毒,防止水池(箱)二次污染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 5.8.4 消防水池设自洁式消毒器,并定期对池水进行循环,防止水质变坏。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 5.8.5 生活饮用水池(箱)进水管与水泵吸水管对侧设置,以防短流,且水池进水管管口高出池(箱)内溢流水位,溢流管和泄水管的出口排至泵房内排水明沟。管底(口)高出排水沟沿不小于0.15m。池(箱)顶设通气管。 5.8.6 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5.8.7 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开关冲洗阀,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 5.8.8 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专用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 5.8.9 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5.9 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确定的问题 5.10 主要设备器材表 主要设备器材表 表5.10.1 序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备注 号 量 6暖通专业 6.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__,总建筑面积__平方米,建筑高度__。建筑功能主要为:__、__及__。 6.2设计依据 6.2.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初步设计要求; 6.2.2建筑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单体平、立、剖面图 6.2.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6.2.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6.2.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2.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6.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6.2.8《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633-2005 6.2.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3年版) 6.3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内容____(制冷或制热)机房设计;____部分集中空调设计;地下汽车库及设 备机房的通风设计;____部分机械通风系统设计;____部分防排烟系统设计;人防通风 设计。 6.4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6.4.1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o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__C; o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__C; o夏季空调计算日均温度 __C;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__%;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__m/s; 主导风向 N; 大气压力 __kPa; o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__C;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__%; o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__C;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__m/s; 主导风向 NNW; 大气压力 __kPa; 6.4.2采暖室外计算参数: o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__C; 室外平均风速 __m/s; 最大冻土深度 __cm; 冬季主导风向 NW 6.4.3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 冬季 新风标噪声标排 风 房间名称 准 准 相对湿相对湿00次/h C 温度C 温度3m /h.人 dB(A) 度% 度% 6.4.4主要设计指标 建筑面积 夏季冷负荷 夏季冷指标 热负荷 热指标 房间名称 222M kW W/m kW W/m 6.5制冷设计 6.5.1夏季:空调冷源的方式为__,冷机的台数__,冷量__,供回水温度__,水泵的台数__。 6.5.2冬季:楼内内区冬季供冷冷源为__,冷负荷为__,供回水温度__。 6.5.3补水定压:空调水系统的定压补水方式为__。 6.6供热设计 o本工程冬季热源由__提供,热媒温度为__C热水;热交换站设在__。空调总供热量为 o__kW,空调用热媒温度为__C热水,冬夏季电动切换,补水定压方式为__。 6.6.1采暖系统 按各部分系统分别描述。 6.6.2散热器、管材及保温 高、低区采暖散热器均采用____散热器,承压____MPa。管道系统采用热镀锌钢管。穿过非采暖房间的采暖管道及其它需保温的采暖管道,其保温材料采用____。采暖系统设备及附件未特别注明的,要求承压不小于____MPa。地板采暖部分埋地管道采用____管材。 6.7空调设计 6.7.1空调水系统形式为____。 6.7.2空调风系统形式为____。 6.7.3消防中心设分体式空调和新风机组补风系统、电梯机房设分体式空调。 6.7.4加湿:冬季全空气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均采用高压喷雾加湿膜组合式加湿器进行加湿。 6.7.5空调设备表 3系统编号 风 量m/h 机外余压Pa 服务对象 安装地点 6.8通风设计 逐一叙述各部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表 3系统编号 风 量m/h 机外余压Pa 服务对象 安装地点 6.9自控设计 本工程采用____式监控系统。在控制中心能显示____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及主要运行参数,且能将给排水和电气设备等一并控制。具体控制内容为: 制冷系统采用____控制。 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____控制。 风机盘管设____控制。 空调机组、冷水机组、风机盘管上双通水阀均与风机做联锁控制。同时冬季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停机时,双通水阀应保留5%开度,以防加热器冻裂。 冷热源、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用集散式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微机控制中心设在制冷机房控制室内。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6.9.1空调系统 、冷源: 1 1).制冷机房内所有设备启停控制(联锁启停顺序为:先开启冷水电动阀及冷水泵,再开启冷却水电动阀及冷却水泵,然后开启冷却塔风机,最后开启冷水机组。停机顺序反之)及状态显示、事故报警; 2).冷水温度、压力、流量、冷量等参数记录、显示; 3).冷水机组程度启停及分台数控制; 4).二次冷水泵变频变流量控制; 5).两台冷水机组变频控制; 2、冬季换冷: 1).热交换器出水温度控制; 2).系统分台数控制; 3).运行设备、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等参数显示、记录; 4).冬季冷水泵和冷却水泵变频变流量控制; 3、空调机组、新风机组: 1).风机启停控制及状态显示、故障报警; 2).温度、湿度等参数显示,超限报警; 3).温度、湿度及防冻保护控制; 4).风过滤器堵塞报警控制; 5).空调机组变风量(风机集中变频)控制; 6).过度季、冬季调节补风比的焓值控制; 6.9.2通风系统 1、通风系统的启停控制; 2、风机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 3、空调排风机变风量控制(变频); 6.10防排烟设计 本工程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分别设置了____系统。 内走道及中厅设置了____系统,地上无窗内房间、地下层设置了____系统。具体为: 逐一叙述各部分的防排烟系统。 06.10.1所有排烟风机入口均设有280C熔断的防烟防火阀,当其熔断时,联动风机停止运行。 6.10.2通风、空调风管穿越空调机房的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均设置与风机连锁 0的防火阀(70C熔断)。 6.10.3空调水路、风路管道保温均采用难燃或非燃材料____。 6.10.4风机、风管均为非燃烧材料制作(钢制)。 6.10.5防排烟控制:火灾时加压风机、排烟风机、地下层排风(兼排烟)风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送风机、空调机组均启动,其余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排风机以及冷、热系统均停止运行。 6.10.6防排烟系统表 系统编号 风 量机外余服务对象 风口设置 安装地点 3m/h 压Pa 6.11管材及保温设计要求 6.11.1所有通风、空调风管均采用____制作,其厚度按风管制作统一规定执行。冷、热水管材:管径小于100mm的采用____钢管,管径大于等于100mm的采用____钢管。 本工程所有风口均采用____风口,除风机盘管送风口外,其他送风口均配调节阀,风口颜色由建筑装修确定。 6.11.2本工程中的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均做保温,保温材料采用____。板材采用____,防火阀前后2m处用非燃材料(超细玻璃棉板外复合铝箔布)保温,保温厚度20mm。 6.11.3本工程中的空调热水管、冷水管、冷热水共用管、空气凝结管、吊顶内的加湿管均保温,保温材料采用____。保温厚度为:管径小于DN50的为____mm,管径大于DN50的为____mm,异形管件要用异形管壳保温。 6.11.4本工程住宅中采暖管道中的镀锌钢管的保温采用____,保温厚度不小于30mm。 主 要 设 备 表 设备编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图纸中所涉及到的有关设备及材料的标注,仅表示相应设备及材料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不用于指定特定的厂家产品。产品采购过程中,在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应标准的前提下,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不应低于以上标明的设计要求。 如果甲方选定产品后,需要设计人员签字确认时,设计人只对产品的性能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确认。 附:暖通专业初步设计说明范例 6.1.设计原则: 6.1.1空调形式及空调系统按功能分区设置,以方便控制调节,降低运行费用。 6.1.2尽量减少因空调管道对建筑内部空间效果的影响。 6.1.3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减少初投资。 6.1.4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初投资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6.2.设计依据: 6.2.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6.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6.2.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6.2.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2.6《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6.2.7《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 6.2.8《供暖通风设计手册》 6.2.9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技术资料 6.2.10建筑专业及其它专业提供的文字及图纸资料 6.3.设计参数: 6.3.1室外气象参数: 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__? 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__? 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__? 4、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__m/s 5、夏季大气压力: __KPa 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__? 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__% 8、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__? 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__m/s 10、冬季主导风向: __ 11、冬季大气压力: __KPa 6.3.2室内设计参数: 根据本工程各区域的功能要求,兼顾室内热舒适和节能运行,确定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如下: 参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 换气次数 m3/h人 次/h 名称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办公室 餐厅 多功能厅 门厅及过道 会议室 厨房 公共卫生间 设备用房 制冷及换热 6.4.设计范围: 6.4.1空调冷热源方案分析与可行性研究。 6.4.2制冷及换热机房设计。 6.4.3主楼及副楼全年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 6.4.4机械通风系统设计。 6.4.5防排烟系统设计。 6.4.6地下人防通风设计。 6.4.7节能与环保设计。 6.5.设计方案: 6.5.1工程概况: 略 6.5.2空调冷热源工艺: 1、本工程经过空调冷热源方案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后,确定 ____空调冷热源方式。(空调冷热源方案分析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另有文本文件报与甲方,此处不再赘述。) 2、制冷及换热机房工艺: 1).本工程的制冷机房设于____层,根据甲方要求,裙房部分(银行)及主楼部分(办公)分别采用两套冷源系统。其中,主楼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__kW,采用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两台,单台额定制冷量__kW,设计冷水供回水温度__?,冷却水供回水温度__?;裙房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__kW,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两台,单台额定制冷量__kW,设计冷水供回水温度__?,冷却水供回水温度__?;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均按照母管制的原则设置,其中,冷水泵、冷却水泵均设备用泵,冷水经分、集水器分别供至各空调系统。 2).本工程的换热机房设于建筑地下二层,裙房部分(银行)及主楼部分(办公)亦分别采用两套系统。一次热源均为城市热网,热媒为热水,热交换装置采用板式水一水换热机组,换热机组的二次水作为冬季空调及通风热源,机组一次侧供、回水温度为__?,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为__?。其中,裙房空调计算总热负荷为__kW,主楼空调计算总热负荷为__kW。 3).本工程的空调水系统裙房部分(银行)为一套系统,主楼部分(办公)按高、中、低区分别设置三套系统, 9层以下为低区,10~24层为中区,25~39层为高区,其中,低区部分空调冷热源由设于地下一层的制冷及换热机房直供,中区部分空调冷热源由设于9层避难层的换热(冷)机组提供,高区部分空调冷热源由设于24层避难层的换热(冷)机组提供。中区换热机组的一次水由设于地下二层的制冷及换热机房直供,供、回水温度分别为__?、__?,换热后的二次水供给中区各空调系统,空调二次水的供、回水温度分别为__?、__?。高区换热机组的一次水由设于9层避难层的换热机组提供,供、回水温度分别为__?、__?,换热后的二次水供给高区各空调系统,空调二次水的供、回水温度分别为__?、__?。 4).空调冷热水系统定压及补水方式:裙房部分(银行)采用一套落地膨胀水箱定压补水,设于地下二层的制冷及换热机房内。主楼部分(办公)按低、中、高区分别采用三套落地膨胀水箱定压补水,分别设于地下二层的制冷及换热机房、9层避难层、24层避难层内。空调冷、热水均采用加药方式进行处理,其设备均为除氧阻垢自动加药装置。 5).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机房内空调水系统冬夏共用,即空调冷热水共用管道系统、定压装 置及水处理装置。冬夏季冷、热水在分、集水器上进行切换。 6.5.3空调系统: 1、大堂、营业厅、多功能厅: 该部分均为大开间房间,设计采用单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系统。空气处理设备为设有湿膜加湿器(仅在供热工况下使用)的柜式或组合式空调机组。气流组织形式为:送风经设于吊顶内的送风管、散流器及其他形式风口下送或侧送,回风经上部或下部回风口、回风管回至空调机组。新风由外窗或新风竖井经水平风管引入各层空调机房,新风采风口由建筑专业统一进行装饰处理,空调冷、热源由制冷及换热机房经集中管道分别接至各空调机组。 2、办公、小会议室等: 该部分均为小开间房间,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卧式暗装于吊顶内,送风经散流器顶送或条形风口侧送,回风由吊顶回风口、风机盘管回风箱回至风机盘管,新风经设有湿膜加湿器(仅在供热工况下使用)的配转轮式全热回收装置的卧式新风机组独立处理后由集中竖风道及各层水平风道送入室内,新风由机房外墙百叶风口引入,空调冷热源由制冷及换热机房经集中管道接至各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系统。 6.5.4机械通风系统: 1、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区域: 该部分均设变频消音混流式通风机,其作用是:?平时间歇运行或低速运行以排除室内污热空气。?过渡季高速运行以实现空调系统的加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平时低速运行排风时,排风量约占空调系统新风量的70%。 2、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区域: 该部分的排风经设于各房间内的吊顶式房间通风器、水平排风管道及管道轴流风机排至集中排风竖井,各层排风经排风竖井集中收集后,接入设于避难层机房内的配转轮式全热回收装置的卧式新风机组,经冷热量回收后排至室外。 3、厨房: 厨房机械排风量取40次/h,补风量按排风量的80%设计。排风经灶头排油烟罩、排油烟风管进入油烟净化机组,经除油处理后由水平风管及排风竖井排至室外。补风经新风机组由水平风管及双层百叶风口送风,新风机组的冷热源由制冷及换热机房提供。 4、公共卫生间: 所有公共卫生间设计采用集中式机械排风系统,设计排风换气次数为10次/h,排风经吊顶格栅排风口或卫生间通风器、排风竖井及屋顶排风机排至室外。补风由门、窗等开口部位无组织进入。 5、制冷及换热机房: 制冷及换热机房设计采用机械排风系统,设计排风换气次数为4次/h,排风经轴流排风机、排风竖井、排风百叶窗排至室外。并设有补风系统。 6、电梯机房: 本工程电梯机房设有机械排风系统,设计排风换气次数为8次/h,排风经壁式轴流排风机排至室外。补风由门、窗等开口部位无组织进入。 7、地下车库: 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并设机械补风设备,排风量按每辆车500m3/h设计,机械补风量按排风(烟)量的50%设计。为维持地下汽车库冬季室温5?,所有机械补风设备均配带加热盘管,地下汽车库坡道进出口各设4台热风幕,热媒为95/70?热水。 8、变配电用房: 变配电用房设计采用机械排风系统,设计排风换气次数为6次/h,排风经轴流排风机、排风竖井、排风百叶窗排至室外。并设有补风系统。 6.5.5消防及防排烟系统: 1、机械排烟系统: 1).地下车库: 地下汽车库按照防火分区设6套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设备采用双速或单速消防排风兼排烟风机,并设机械补风设备,机械补风量按排烟量的50%设计。 2).长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内走道,面积超过规范要求的且经常有人停留的或可燃物较多的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房间均设有机械排烟设施,其中排风兼排烟共用的风管系统按排烟风管系统要求设置。空调新风作为排烟补风,此补风量为排烟量的50%。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1).本工程所有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口层层设置,其中防烟楼梯间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有电气控制的并可手动开启的正压送风口。加压风机均采用混流型或斜流管道型,加压送风系统的采风经外墙上的进风口及取风管接至各加压风机。 2).所有封闭避难层或避难间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加压送风量按避难层或避难间净面积30m3/h.m2设计。加压风机均采用斜流管道型,分别置于各避难层或避难间内,采风经避难层或避难间外墙上的加压送风进风口及取风管接至各加压风机,并通过加压风机、水平送风管及正压送风口向避难层或避难间送风。 3、系统消防设置: 所有进出空调机房的送回风管及穿越防火分区的风管均设防火阀,连接排风主管或排风竖井的支风管或通风器均设置止回阀。所有排烟风机入口均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所有风管均为非燃材料制作,风管及水管的保温均为不燃或难燃材料。 6.5.6地下人防通风系统: 地下人防工程设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及隔绝式通风,并考虑平战结合。 6.5.7监测与控制: 1、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的启动顺序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首先启动,冷却塔风机根据冷却水水温启动或停止,冷水机组依据自我保护程序启动冷水机组,同时,具备在故障情况下保护性停机的能力,蒸发器进水管,冷凝器进水管均设水流开关。 2).制冷系统的关闭顺序为:关闭冷水机组的同时关闭冷却塔风机,延时两分钟后同时关闭冷冻水泵、冷却水泵。 3).总供、回水温度由浸泡在总供、回水干管内的温度变送器检测,并同时输入能量控制器和单机控制屏。总流量由安装于制冷系统供水母管的蜗阶式流量变送器检测并输入能量控制器。 4).系统在运行中将实际总供/回水温差及实际总流量信号输入能量控制器,依据能量变化趋势判断软件自动调节冷水机组及相应水泵和冷却塔的开启台数并均衡各设备的运行时间。 5).依据恒定冷水供回水温差并同时保证最不利环路资用压差的原则,实现对冷水系统循环泵的变频控制及软启动。 2、冷水机组: 每台冷水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依靠自身节能程序,根据分阶段恒定出水温度的原则调节单机出力。 3、换热系统: 根据自带节能控制系统控制,具体做法为:?在一次水给水管上设电动两通比例调节阀,根据二次水供水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调节进入换热器的一次水量。?依据恒定二次水供回水温差并同时保证最不利环路资用压差的原则,实现对二次侧热水循环泵的变频控制。 4、补水及加药: 根据安装于补水箱上的电子式液位计的高低液位,自动控制进水电磁阀和加药泵的启闭。当达到液位低限时,进水电磁阀打开,同时启动加药装置中的加药泵自动加药;当达到液位高限时,进水电磁阀关闭,当加药量达到计算药量时,加药泵停止。 5、柜式或组合式空调机组: 1).在其回水管上设电动两通阀,依回风温度夏季调节冷水流量,冬季调节热水流量。 2).在加湿器进水管设电磁阀,根据回风相对湿度控制加湿器的加湿水量。 3).所有过滤器设压差报警装置。 4).新风进风阀与风机连锁。 6、新风机组: 1).在其回水管上设电动两通阀,依送风温度夏季调节冷媒水流量,冬季调节热水流量。 2).在加湿器进水管设电磁阀,根据送风相对湿度控制加湿水量。 3).表冷器设有防冻开关。 4).新风进风阀与风机连锁。 7、风机盘管:每台风机盘管配有独立的温控器,回水管设电动两通阀,风量由手动三速开关控制。 8、转轮式全热回收热交换器: 1).夏季——通过焓值比较进行冷量回收,即在转轮式全热回收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及排风入口分别设置焓值传感器,并通过焓值控制器对新风及排风焓值进行比较,当新风焓值高于排风焓值时,处于冷量回收运行状态,转轮以最大转速运行。 2).冬季——通过温度比较进行热量回收,即利用转轮式全热回收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设置的焓值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通过控制器对新风温度及排风温度进行比较,当新风温度低于排风温度时,处于热量回收运行状态,转轮以最大转速运行。 3).因为本设计转轮式全热回收热交换器的新风量与排风量相等,且对全热回收热交换器而言,新风进风温度(取极端最低温度)与排风进风温度(取冬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的算术平均温度值?0?,所以转轮式全热回收热交换器无需设置防冻结控制。 6.5.8管材与保温: 1、制冷机房及换热站空调水系统管道当管径?DN100时采用焊接钢管,当管径>DN100时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 2、空调水系统管道当管径?DN100时采用焊接钢管,当管径>DN100时采用无缝钢管。空调凝结水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空调加湿器进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空调水系统管道当管径?DN50时丝接,>DN50时焊接,凡热镀锌钢管道均为丝接。 3、制冷机房及换热站中的冷、热水管道、分集水器,以及所有涉及的阀门,连接法兰均应保温,保温做法:管道与分集水器除锈后、刷防锈漆两道,橡塑(或酚醛泡沫)保温,保温厚度为30?~40?,接缝处用配套胶带封贴,阀门保温厚度为20?,材料同上。 4、所有空调水系统管道、空调凝结水管道、阀门等均应保温,保温材料为橡塑(或酚醛泡沫),保温厚度为20?~30?。 5、所有空调送风、回风管及新风管均采用玻璃棉直接风管。管板基材为容重为75kg/m3的离心玻璃棉,外覆W38白色防结露贴面,内敷专用红色抗菌防霉耐久性隔离介质。风管采用原厂模压的高强度双密度雌雄接口,承接式无法兰连接。 6、所有排风、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6.5.9环保与消声: 1、制冷机组、冷却塔、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风机、水泵等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 2、制冷及换热机房内水泵均采用隔震基础,水系统管道与运转设备及泵之间采用绕性沟槽管道连接系统。 3、制冷及换热机房、空调机房、新风机房做建筑隔声与吸声处理,机房门为隔音门。 4、空调风管采用吸音效果良好的玻璃棉直接风管。 5、制冷机组采用环保型冷媒。 6.5.10节能设计: 1、在满足室内热舒适及卫生要求的同时,合理确定室内空调设计参数,满足节能要求。 2、作为空调冷源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3、经过详细的空调冷热源方案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空调冷热源方案并充分利用城市热网作为空调热源。 4、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5、采用全空气空调的区域均可实现过度季加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 6、主楼空调新风系统均采用配有转轮式全热回收装置的卧式新风机组,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7、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冷、热源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6.5.11主要设备材料表: 序设 备 名 称 规格型号 & 性能参数 数量 单位 号 Ql ?2285KW(5/11?、37/32?) 1 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 2 台 N?401kW G=12.5吨 Ql ?680KW(7/12?、35/30?) 2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2 台 N?75kW×2 G=4.82吨 Qr ?6800KW(t1=95/70? 3 水—水换热机组(2台板换) t 2=60/50?)L=280m3/h H=22m 1 台 N?30kW×3两用一备 G=4.5吨 Qr ?1500KW(t1=95/70? 4 水—水换热机组(1台板换) t 2=60/50?)L=121m3/h H=20m 1 台 N?18.5kW×2一用一备 G=2吨 L=400m3/h H=30~32mH2O 5 卧式离心冷水泵 3 台 轴功率?55kW 两用一备 L=121m3/h H=24~26mH2O 6 卧式离心冷水泵 3 台 轴功率?18.5kW 两用一备. L=9.6m3/h H=72mH2O 7 稳压膨胀器 1 台 N=2.2kW×2 L=4.8m3/h H=64mH2O 8 稳压膨胀器 1 台 N=1.1kW×2 9 除氧阻垢自动加药装置 L=15~25m3/h N=0.7kW 1 台 10 除氧阻垢自动加药装置 L=6~10m3/h N=0.6kW 1 台 11 分水器 L=3000mm D=700mm 1 台 12 集水器 L=3000mm D=700mm 1 台 13 分水器 L=2500mm D=500mm 1 台 14 集水器 L=2500mm D=500mm 1 台 15 反冲排污过滤器 D=350mm 1 台 16 反冲排污过滤器 D=300mm 1 台 17 反冲排污过滤器 D=250mm 1 台 18 反冲排污过滤器 D=150mm 1 台 L=10000m3/h P=400Pa 19 空调机组(B1—AHU—10) 1 台 Ql=57.9kW N=2.6/6kW L=15000m3/h P=300Pa 20 新风机组(B1—LXF—15) 1 台 Ql=203kW N=2.2kWx2 双速排烟排风机 L=43000/63000m3/h 21 1 台 (B2—1—PYFJ) P=540/850Pa N=12/25kW 补风机(带加热盘管) L=32000m3/h Qr=213kW 22 1 台 (B2—1—BFJ) P=370Pa N=5.5kW 排烟排风机 L=69000m3/h 23 1 台 (B2—2—PYFJ) P=618Pa N=15kW 补风机(带加热盘管) L=34500m3/h Qr=229kW 24 1 台 (B2—2—BFJ) P=370Pa N=7.5kW 双速排烟排风机 L=36000/53100m3/h 25 1 台 (B2—3—PYFJ) P=500/800Pa N=15/20kW 补风机(带加热盘管) L=27000m3/h Qr=179kW 26 1 台 (B2—3—BFJ) P=330Pa N=4kW 送风机 L=17000m3/h 27 1 台 (B2—4—SFJ) P=370Pa N=3kW 排风机 L=17000m3/h 28 1 台 (B2—4—PFJ) P=370Pa N=3kW 双速排烟排风机 L=27000/69000m3/h 29 1 台 (B1—1—PYFJ) P=700/800Pa N=15/30kW 补风机(带加热盘管) L=34500m3/h Qr=229kW 30 1 台 (B1—1—BFJ) P=370Pa N=7.5kW 双速排烟排风机 L=61000/76000m3/h 31 1 台 (B1—2—PYFJ) P=570/800Pa N=15/30kW 补风机(带加热盘管) L=38000m3/h Qr=253kW 32 1 台 (B1—2—BFJ) P=370Pa N=7.5kW 双速排烟排风机 L=11000/35000m3/h 33 1 台 (B1—3—PYFJ) P=400/570Pa N=9/12kW 补风机(带加热盘管) L=18000m3/h Qr=120kW 34 1 台 (B1—3—BFJ) P=370Pa N=3kW 送风机 L=17000m3/h 35 1 台 (B1—4—SFJ) P=370Pa N=3kW 排风机 L=17000m3/h 36 2 台 (B1—4—PFJ) P=370Pa N=3kW 排烟机(食堂) L=29000m3/h 37 1 台 (B1—5—PYJ) P=660Pa N=7.5kW 排风机(食堂) L=18000m3/h 38 1 台 (B1—5—PFJ) P=370Pa N=3kW L=20000m3/h P=470Pa 39 空调机组(AHU—20) 8 台 Ql=115.8kW N=3.7/8kW L=15000m3/h P=450Pa 40 空调机组(AHU—15) 1 台 Ql=89.5kW N=2.6/6kW L=10000m3/h P=400Pa 41 空调机组(AHU—10) 2 台 Ql=57.9kW N=2.6/6kW L=6000m3/h P=385Pa 42 空调机组(WKJ—06) 3 台 Ql=62.86kW N=2.2kW L=3000m3/h P=220Pa 43 吊装空调机组(DKJ—03) 2 台 Ql=33.33kW N=0.7kW L=2000m3/h P=220Pa 44 吊装空调机组(DKJ—02) 2 台 Ql=22.33kW N=0.5kW 排风机(变频) L=4000~20000m3/h 45 8 台 (PFJ—20) P=470Pa N=5.5kW 排风机(变频) L=3000~15000m3/h 46 1 台 (PFJ—15) P=370Pa N=4kW 排风机(变频) L=2000~10000m3/h 47 2 台 (PFJ—10) P=370Pa N=3kW 排风机(变频) L=1500~6000m3/h 48 3 台 (PFJ—06) P=300Pa N=1.5kW Qr ?4000KW(t1=5/11? t2=6/12? t1’=60/50? t2’=58/48?)水—水换热机组 L=250m3/h H=24~26mH2O 49 1 台 (9层避难层) N?30kW×2(冷水泵) L=150m3/hH=24~26mH2O N?18.5kW×2(热水泵) Qr ?2000KW(t1=6/12? t2=7/13? t1’=58/48? t2’=56/46?)水—水换热机组 L=120m3/h H=24~26mH2O 50 1 台 (24层避难层) N?18.5kW×2(冷水泵) L=70m3/h H=24~26mH2O N?11kW×2 (热水泵) L=4.8m3/h H=72mH2O 51 稳压膨胀器 2 台 N=1.5kW×2 52 除氧阻垢自动加药装置 L=6~10m3/h N=0.6kW 2 台 节能热回收式新风机组 L=20000m3/h N=7.5kWx2 53 1 台 (9层避难层) P=600Pa η?75% 节能热回收式新风机组 L=45000m3/h N=22kWx2 54 2 台 (24层避难层及顶层) P=800Pa η?75% 正压送风机 L=25000m3/h 55 2 台 (1~24层防烟楼梯间) P=900Pa N=15kW 正压送风机 L=22000m3/h 56 2 台 (1~24层前室、合用前室) P=850Pa N=11kW 正压送风机 L=20000m3/h 57 2 台 (25~39层防烟楼梯间) P=850Pa N=11kW 正压送风机 L=16000m3/h 58 2 台 (25~39层前室、合用前室) P=850Pa N=7.5kW 正压送风机 L=15000m3/h 59 2 台 (9层、24层避难层) P=450Pa N=3kW 正压送风机 L=16000m3/h 60 3 台 (裙房防烟楼梯间及前室) P=670Pa N=4kW 排烟风机(内走道) L=20000m3/h 61 3 台 (3~8、10~23、25~39层) P=850Pa N=11kW L=800m3/h P=50Pa 62 卧式暗装风机盘管(FCU) 93(约) 台 Ql=5.04kW N=110W L=650m3/h P=50Pa 63 卧式暗装风机盘管(FCU) 809(约) 台 Ql=4.3kW N=95W L=24000m3/h 64 屋顶排风机 2 台 P=530Pa N=7.5kW L=180m3/h 65 房间通风器 776(约) 台 P=160Pa N=28W L=1200~3000m3/h 66 电动脚踏两用风机 3 台 N=1.1kW L=6082m3/h 67 人防排风机 1 台 P=216Pa N=0.75kW L=4000m3/h Qr=38.3kW 68 热风幕 8 台 t=95/70? N=0.55kWx2 注:P—对应于空调器及新风机组为机外余压,对应于风机为风机全压。 7电 气 专 业 7.1建筑概况(可引用建筑专业) 本工程位于 。建筑面积 ?。地下 层,主要为 (功能) 等;地上 层,主要为 (功能) 等;建筑耐火等级为 级。 建筑主体高度 m,裙房高度 m。 7.2设计依据 7.1.1.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文件、资料; 7.1.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7.1.3《xxx市供电可行性咨询报告》; 7.1.4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2005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9-153-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2001年版);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其它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7.3(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建设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1.10/0.4kV变、配电系统; 2.电力系统; 3.照明系统; 4.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5.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6.通信系统 7.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 8.有线广播系统(包括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 9.安全防范系统; 10.综合布线系统(电话、计算机) ; 11.会议系统 1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13.智能化系统集成; 7.4( /0.4KV变配电系统: 7.41(负荷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7.4.2(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负荷统计:对 等用电设备按其设备安装容量进行统计,对 设备的用电负荷按单位容量法进行统计; 2)、用电负荷统计表见附表一; 3)、负荷计算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_________kW; 一级负荷: kW; 二级负荷: kW; 三级负荷: kW; 选用 x kVA干式变压器,平均负荷率为 %。另设 台________kW柴油发 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当市电故障时,柴油发电机组自动启动提供应急电源,确保一级负荷 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 7.4.3(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采用 路 kV电源供电。从 引 路 KV电力电 缆,穿管埋地引入。 7.4.4(变配电所 本工程变配电所设在 。设置 台 kVA干式变压器;变压器按 节能型干式变压器设计,接线为 ,保护罩由厂家配套供货,防护等级不低于 。高压配电柜依据 型进行设计,额定电流 、开断电流 、直流操作;电缆 进 出。低压配电柜按依据 柜、 式开关进行设计,落地式安装;电缆 进 出。 7.4.5(高压供电系统 路 kV电源采用 接线,设母联开关;平时单母线分段运行,当一路电源故障时,通过手/自操作联络开关,另一路电源负担 负荷; kV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 kV短路分断能力为 kA,在 kV出线开关柜内装设 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真空断路器选用 操作机构,采用 作为操作、继电保护及信号的电源; 7.4.6(继电保护及信号装置 继电保护方式及信号装置的设置,进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保护;联络采用过流、速断保护;出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变压器采用过流、速断保护及高温报警,超温跳闸保护。 7.4.7(计量 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每路 kV电源进线处设置专用计量装置。并可根据要求设置低压计量分表。 7.4.8(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三级用电负荷,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 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设 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2个开关; 7.4.9(功率因数补偿 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在 以上。荧光灯等气体放电灯采用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7.5(配电系统: 7.5.1(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 7.5.2(对于冷水机组、冷冻水泵等设备采用 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桥架敷设至配电点;冷冻机启动柜、进出线方式采用上进上出; 7.5.3(对中水设备、生活水泵、客梯等二级负荷采用 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桥架敷设;以两路供电回路至配电点互投;; 7.5.4(对消火栓泵、喷洒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电话交换机房等一级负荷采用专用两路电源供电,用 电缆由配电室沿不同路径电缆桥架敷设至配电点,并在末端互投; 7.5.5(消火栓泵、喷洒泵、生活水泵、冷冻水泵等设备的控制柜为落地安装;其它控制箱除注明外,底边距地 米安装; 27.5.6(导线除注明外为 mm穿 管敷设; 7.5.7(消火栓泵、喷洒泵等消防设备的控制柜应具有自动巡检功能; 7.5.8(本工程小于 kW的电动机采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 kW以上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启动; 7.6(照明系统 7.6.1(光源: 一般场所为T5或T8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 7.6.2(照度标准: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标准如下: 报告厅、办公室 (300-500lx)(取一个值) 大厅、多功能厅 (200-500lx)(取一个值) 冷冻机房、泵房 (50-100lx)(取一个值) 网络机房 (300-500lx)(取一个值) 走道,库房等 (50-100lx) (取一个值) 7.6.3(应急照明: 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电信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楼梯间、(合用)前室、大面积的商场、多功能厅、展厅、大堂等场所设置保证正常工作的应急照明,采用应急时能迅速点亮的光源。 7.6.4(疏散指示: 在大空间用房、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采用区域集中式供电应急照明系统,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分钟)。在 设疏散导流标示。 7.6.5(节日/室外照明: 本工程设立面照明,兼作节日照明;在室外绿地设 灯,在道路两侧适当位置设道路照明,采用值班室集中控制。 7.6.6(照明配电系统: 一般照明采用 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梯架敷设以树干方式配电;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采用两路专用电源配电,用 电缆明敷,并设互投装置。 7.6.7(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所有插座支路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 7.6.8(当采用I类灯具时,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7.6.9(室外线路采用 穿 管敷设,室外灯具采用与低压系统相适应的接地系统。控制由室内控制室或配电室、值班室统一控制。 7.6.10(灯光智能控制系统:按照一般照明、应急照明、泛光照明和展柜特殊照明划分为不同的子网,灯控系统自成系统后进入系统集成;灯控系统主机设置在弱电机房;在每个会议室、报告厅、大空间区域等处安装触摸屏、首层前台设置场景控制器;公共走道应急照明按照防火分区与消防系统联动,灯控线路采用阻燃型线缆。 7.7(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7.7.1(防雷保护: 1)本工程按 类防雷措施设防; 2)在楼座屋顶设避雷带、避雷针作为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桩基作接地体。 3)、为防侧向雷击,高度超过________m及以上的外墙上金属构件、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连接;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部和底部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4)、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7.7.2(安全用电措施 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 系统; 2)、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 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4)、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及其供电配电箱等处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7.7.3(接地系统: 1)、强弱电共用联合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2)、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计算机网络机房、电信机房、安防控制室、建筑设备监控室等弱电设备用房的接地利用大楼统一接地装置,独立设引下线,采用 。 7.8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7.8.1(防护等级:本工程为 类防火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护等级按 级设置。 7.8.2. 系统组成(根据工程需要选择):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 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7.8.3(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设在 ,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中央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设备等。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7.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为 报警系统,对全楼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 1)、在 等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在 等平时烟尘较大的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___________等处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 设置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___________设置缆式探测器。 2)、点型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和缆线式线型定温探测器的设置要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的要求。 3)、在本建筑的各层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口及人员通道上适当位置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口。 4)、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泵起动按钮。 5)、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湿式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还可接收排烟阀、加压阀的动作信号。 7.8.5(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电梯运行、气体灭火、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空调机组、通风机及其他非消防电源。具体包括: 1)、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 2)、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3)、正压送风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4)、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5)、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所有排烟阀、排烟口、正压送风阀、正压送风口的动作信号。 6)、防火卷帘门的控制 7)、防火门的控制 8)、电梯的监视和控制 9)、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 7.8.6.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合用)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 。火灾应急广播按建筑层或防火分区分路,每层或每一防火分区为一路。 1)、在 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2)、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根据火情,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应急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3)、 应急广播应设置备用扩音机,容量 不小于应急广播时最大广播区扬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 7.8.7.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专用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上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塞孔外,在 等场所还设有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7.8.8(消防系统线路敷设及接地 1)、供电电源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均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供电,并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备UPS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 2)、系统接地 消防系统接地利用大楼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其接地极,设独立引下线。引下线采用 。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 Ω。 3)、消防系统线路的选型及敷设方式 信号传输干线采用 ,电源干线采用 ,电源支线采用 ,电话线采用 ,广播线采用 。 7.9(通信系统 7.9.1.本工程需内部电话 门,设置 门的程控交换机(PABX)一台,需中继线 对;需外线电话 门,申请直线电话线 对。见通信系统框图。 7.9.2.根据电话进出线的数量选用 对电话用户总配线架,落地安装。 7.9.3(电话机房电源由变电所提供两路~380V,50Hz电源,在机房经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由 kVA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供给。 7.9.4(程控电话交换机机房设置在 ,设架空地板。 27.9.5(本大楼物业办公、工程部办公室等非出租空间设置内线电话,按 m一部电话考虑,共设置内线电话 门。配线架安装在楼层弱电间,线缆沿 敷设至用户点。 7.9.6(引至本工程的中继线由大楼的 部位穿管埋地引入。大楼电信机房总配线架之外的线缆由当地电信部门负责。 7.9.7(电话布线系统纳入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穿管沿顶板暗(明)敷。 7.9.8(电话机房设局部等电位箱,接地装置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 Ω。电话进线处的用户总配线架装设专用保护器。 7.10.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 7.10.1本工程共有用户终端数 个。系统采用 基本模式,由前端设备、干线、放大器、分支分配器、支线及用户终端等组成。系统采用 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7?4dB,图象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见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框图。 7.10.2.本工程有线节目源由室外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引来。卫星接收节目部分待与甲方商定。自办闭路电视系统,在前端设备中预留 节目输入端。 7.10.3(有线电视机房设置在建筑 ,前端设备设置在机房内。前端箱内包括 等设备。 7.10.4.用户分配网络采用 的分配型式,干线电缆选用 ,支线电缆选用 ,穿镀锌钢管暗敷。 7.11.有线广播系统 7.11.1.有线广播系统由音源、扩声设备、控制设备、传输线路、音量控制设备及末端扬声器等组成。见有线广播系统框图。 7.11.2.主机功率放大器 kW,共计 台,广播区域划分满足消防广播区域的划分要求,按照建筑物及相应楼层划分为多个广播区域。 7.11.3(广播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系统采用 V定压输出方式。系统主机为标准模块化配置,并且提供RS232或RS485接口及相关软件通信协议,或提供硬接点,以利于系统的集成。 7.11.4. 广播系统的线路敷设按防火要求,采用 阻燃线,穿 钢管暗敷。 7.11.5.在 等场所设有有线广播,每层设控制器。 7.11.6.有线广播包含服务性和业务性广播二个功能。服务性广播,主要用于大楼公共区域的背景音 乐广播以及可能需要播放的内容,由双卡座、CD机、收音机、数字播音器等提供音源;业务性广播 为各建筑相应楼层通知、找人等寻呼用途,由寻呼话筒提供音源。 7.11.7.火灾时,自动或手动打开相关层紧急广播,同时切断背景音乐广播。 7.12(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 7.12.1(在______________设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 7.12.2 场所按多功能使用要求设置扩声系统,系统由扬声器、传输电路、调音设备、扩音设备、声源及中央处理器等组成。见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框图。 7.12.3.同声传译系统设有______台双译员控制盒,_____台同声传译主机,____台红外辐射器。系统支持____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可满足一般国际会议的需要。在电视会议中心会场的任何地点,均可使用同声传译系统的耳机参加会议。 7.12.4.同声传译系统的母语信号、无线话筒信号及电话信号均经扩声系统调音台,进入扩声系统,母语参会人员在扩声系统的支持下与会;非母语参会者,通过耳机并选择合适的语言与会。 7.12.5.系统在同声传译控制室设立同声传译主机,主机与双译员控制盒、红外辐射器通过_______管线分别敷设对应的电缆。 7.1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AS) 7.13.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传感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传输线路、网络控制器、集线器、执行器、显示器等组成。见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框图。 7.13.2.空调制冷、供暖通风、给水排水、热力、柴油发电机系统等均纳入 BA系统进行监控或监视。变配电所设置独立的变配电管理系统,预留与BA系统联网的网关接口。 7.13.3.监控中心设于_ _层控制室内。见机房布置图。 7.13.4.BA系统具备机组的手/自动状态监视,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温湿度监测、控制及实现相关的各种逻辑控制关系等功能。 7.13.5.消防类水泵、风机不进入BA系统。 7.13.6.BA系统具体内容及功能要求: 1)、冷冻机组、冷却泵、冷冻泵、冷却塔及相应的进出水阀等顺序起停的程序控制,状态显示,故障报警。 2)、压差调节阀、新风阀、水路电动两通阀、进风机电动阀、空调机、新风机、温度调节阀的开启、关闭或开度控制。 3)、空调变风量系统的末端VAV BOX控制器。 4)、送、排风机的时间程序控制,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5)、温、湿度等参数的测量记录。 6)、高位水箱水位显示及溢流报警。 7)、污水坑溢流报警。 8)、变频给水泵的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9)、柴油发电机的状态显示,如:电压、电流、频率等,蓄电池电压、日用油箱低油位及故障报警,储油罐低油位报警。 10)、航空障碍灯的控制、状态、故障报警等。 11)、热力站、中水机房的监视。 7.13.7. BA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线预留管线均为 镀锌钢管。控制器至各种传感器、变送器、阀门等的控制线沿线槽敷设,控制器的电源由 引来。 7.14.安全防范系统 7.14.1.总则 1、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等级为_______级,安全防范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等组成。见安全防范系统框图。 2、安全防范监控室设在__________,负责整个大楼的安全防范控制。安全防范监控室对所有报警装置及视频摄像机进行监控。 3、录像装置监示器、出入口控制主机、操作键盘和荧屏、视频电视摄像机控制器、入侵报警系统主机和对讲电话系统主机等均装于监控室内的控制台上。 7.14.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 1、在本工程各出入口、车库、电梯厅、电梯轿箱内、大厅、主要走道等场所设监视摄像机。 2、摄像机的,220V(或24V)电源,由监控室集中供给。 3、安全系统配置数字记录器,以便记录所有监视区的活动情况。 4、中心主机系统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摄像点可同时录像,系统可做时序切换。 5、视频电缆选用___________,控制电缆选用__________,电源选用__________。缆线敷设方式采用_________。 7.14.3.出入口控制系统 在建筑物内主要管理区的出入口、主要设备控制中心机房、贵重物品的库房等重要部位的通道口安装门磁开关、电子门锁及读卡器等控制装置,由安全防范控制室统一监控,系统能够对各通道口的位置状态、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进行实时控制或设定程序进行控制。当火灾信号发出后,自动打开相应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通道的电子门锁,方便人员疏散。 7.14.4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由各种探测器组成一个整体,在____________设双鉴探测器,在___________设红外探测器,在_________设光束探测器,在___________设玻璃破碎探测器。传输线路由监控中心经弱电井道线槽引至各层,由各层弱电井至各监控点的线路采用_____________敷设方式。 7.14.5电子巡查系统 保安巡查人员按预先设定的巡查路线图对建筑物进行巡查。本工程采用在线式巡查系统。系统可记录巡查人员的巡查状况。当巡查人员需要时,系统能把报警信号送到安全防范监控室。在___________设置巡查点。系统可以对巡查路线、巡查点、巡查人员及巡查时间进行设定和记录。巡查人员配置无线对讲机与安全防范监控室保持联络。 7.14.6汽车库管理系统 1)、汽车库管理系统入口车道设备包括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挡杆。出口车道设备包括读卡机、费用显示器、内部电话、收费亭和挡杆等。通过验证出入卡,票和图像识别等,识别各进出车辆,从而防止车辆被盗。 2)、本工程在 地下 停车场设 套汽车库管理系统。见汽车库管理系统框图。 3)、系统应具备:自动计费、收费显示、出票机有中文提示、自动打印收据;出入挡杆自动控制;入口处设空车位数量显示;使用过期票据报警;物体堵塞验卡机入口报警;非法打 开收款机钱箱报警;出票机内票据不足报警。 4)、车道出入口的控制主机与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挡杆等的管线采用 敷设方式。 7.15.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 227.15.1.本工程按 配置设计。办公部分按每 m一组信息点考虑;会议室按每 m一组信息点考虑;其它场所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信息点。 7.15.2.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主干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及建筑群子系统组成。见综合布线系统框图。 1)、设备间设置在 层。 2)、工作区:按照需要在各活动用房、管理用房、办公室及各服务台设置语音及数据通用的信息插座。末端支线采用 类电缆;出线端口采用 类连接器件。 3)、水平布线:采用铜芯非屏蔽4对对绞线(UTP)按 级 类的标准布线到楼内每个使用单元。对特定的场所和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也可使用光缆。 4)、楼层配线间:容许在业务提供商和租客以及在大楼提供的系统之间进行配线管理。楼层配线设备要满足安装下述系统和设备的需求:水平布线的终结配线设备;局域网(LAN);集线器或交换机设备和其它弱电设备装置。楼层配线架选用 。 5)、主干子系统:建筑物每层为一个配线区;从楼层配线间至设备间的主干电缆、光缆终接于相应的配线设备。语音和数据主干缆线分别设置。 6)、设备间:设备间设在 ,用来连接所有的楼层配线间的主干缆线,整个楼宇的所有信息的发送与交换都在电讯机房进行,这些通信设施可以支持电话、数据、图像业务应用。主要设备可为电话交换机、楼宇内主干缆线使用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主配线架、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机和相关外围设备。总配线架选用 对。机房布置图见 。 7.15.3.本工程计算机和电话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 类电缆,沿金属线槽敷设或穿镀锌钢管敷设。计算机垂直干线选择 光纤,电话垂直干线选择 大对数电缆。 7.16.智能化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具有汇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并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功能。能对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应超前设计、分步实施。 7.16.1. 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设备设施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7.16.2 .根据工程需要、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建立实用、适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现综合管理功能。 7.16.3 .各智能化子系统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7.16.4.各智能化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可扩展性并易于维护。 7.17(主要设备材料表见附表 用电负荷统计表 附表一 负荷 设备安装容量(kW) 序号 类别 设备名称 备注 运行设备用设合计 备 备 (kW) (kW) (kW) 1 照明 照明 应急照明 冷冻机 冷却泵 2 空调 冷冻泵 冷却塔 空调机组 新风机组 排风机 风机 送风机 小计 生活水泵 中水泵 潜水泵 3 动力 电梯 自动扶梯 货梯 其他 小计 消火栓泵 消火栓稳压泵 4 消防 自动喷洒泵 自动喷洒稳压泵 消防电梯 加压风机 排烟风机 排风兼排烟风机 火灾补风机 小计 强电主要设备表 附表二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1 高压开关柜 个 2 干式变压器 台 3 直流电源信号屏 个 4 低压开关柜 个 5 低压静电电容器柜 个 6 柴油发电机组 个 随设备配套 7 柴油发电机组启动柜 个 随设备配套 8 冷冻机启动柜 个 9 水泵控制柜 个 10 电力配电箱 个 11 照明配电箱 个 12 应急配电箱 个 13 控制箱 个 弱电主要设备表 附表三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套 AI= AO= DI= DO= 2 网络控制器 套 主要设在冷冻机房 3 数字式控制器 个 根据不同产品可调整 4 消防广播用扬声器 3W 个 5 消防广播用号角 15W 个 6 音响广播用扬声器 3W 个 7 背景、消防广播兼用 3W 个 扬声器 8 调音开关 个 9 广播接线箱 个 10 音响广播主机 XXXXW 套 11 应急广播主机 XXXXW 套 12 感温探测器 个 13 非编码感温探测器 个 14 感烟探测器 个 15 非编码感烟探测器 个 16 手动报警器 个 带消防电话插孔 17 水流指示器 个 监视模块 18 喷洒系统检修阀 个 监视模块 19 湿式报警阀 个 监视模块 20 消防报警接线盒 个 21 火灾电话插孔 个 22 消防对讲电话分机 个 22 消火栓按钮 个 监视模块 23 燃气探测器 个 24 燃气探测主机 个 25 复示屏 个 26 电梯监控装置 个 27 火灾楼层显示灯 个 28 天线系统 套 29 卫星天线 个 30 电视前端箱 个 31 电磁阀 监视模块 个 32 分配器箱 个 33 分支分配器箱 个 34 多模光纤 米 35 25对三类大对数铜 米 缆 36 六类四对八芯铜缆 米 37 电视插孔 个 38 电话交换机 XXX门 套 39 综合布线总配线架 组 40 综合布线跳线架 组 41 语音插孔 个 42 数据插孔 个 43 集线箱 套 保安报警现场控制器 个 45 门磁开关 个 46 读卡器 个 47 红外、微波双监探测 个 器 48 玻璃破碎探测器 个 49 黑白变焦带云台摄像 个 机 50 黑白定焦摄像机 个 51 电梯用摄像机 个 52 停车场管理系统 套 53 呼叫对讲系统 套 54 公共显示系统 套 55 显示屏 个 56 时钟系统 套 57 母钟 个 58 子钟 个 59 同声传译系统 套 60 备注:本说明及图纸中所涉及到的有关设备及材料的型号,仅表示相应设备及材料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不用于指定特定的厂家产品。产品采购过程中,在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应标准的前提下,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不应低于本设计要求,所采用的产品由业主或承包商按有关程序确定。 8 防火专篇: 8.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97(以下简称《建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以下简称《车库规范》)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98-98 (其他有关规范) 8.2工程概述: 阐述建筑项目名称、坐落地点、建筑四至;建筑面积、层数、檐口高度、结构形式;建筑防火分类、火灾危险等级及耐火等级。 车库可停放 部机动车,根据《车库规范》第3.0.1条,该车库为 类机动车库,耐火等级为 级。 8.3设计范围:我院负责该工程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设计。 8.4建筑专业 8.4.1总平面图布局及平面布置 1、本工程西侧为 ,南侧为 ,东侧为 ,北侧为 ,与其它建筑间距均大于 米,满足 第 条的规定;(如不满足间距,需阐述采取的措施) 2、本工程总长 米,根据《建规》第5.1.1条的规定。(如设消防通道需阐述) 3、消防控制室位置。 8.4.2建筑设计: 1、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设置:分层阐述各分区面积及防火(烟)分区的分隔措施。如分区较为复杂,图纸应另附防火分区示意图。 2、安全疏散: 1).阐述各防火分区疏散口数量、疏散方式、疏散距离。 2).阐述疏散楼梯间和楼梯的设置及楼梯间形式。 3、设备用房的防火措施 4、建筑构造:防火墙处理、管井封堵及建筑构件的防火措施。 9人防专篇: 9.1设计依据: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98-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2005年版)(简称《规范》) 9.2工程概况: 1 建筑名称: 2 建设单位: 3 建设地点: 4 总建筑面积: 5 人防等级:战时二等人员掩蔽部, 人防工程抗力(防护)等级:六级。 6 主要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7 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地上12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6米 28人防面积概况: 人防面积: 458.6m。 9.3 建筑专业: 9.3.1本工程地下室为 等人员掩蔽部, 级防护等级。 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设 个人员掩蔽单元,掩蔽面积为 平方米,掩蔽人数为 人。 人防内设 个防爆单元。 9.3.2本工程设有 个人员出入口.并设有扩散室、简易洗消间、滤毒室、风机房和防化值班室等。 9.3.3本工程人防工程顶板上皮标高为 ,室外地坪标高为 ,在主体地下室顶板上部有 厚覆土(或其他措施,需详细阐述)。 9.3.4电力线路通过防爆波电缆井引入人防配电间,人防排风口部设超压排风装置,防护密闭门外设 立方米的战时染毒集水井。 9.3.5人防门选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等。 口部设计及口部宽度计算:本工程人防防护单元设有 个出入口,满足《规范》第3.4.1条要求。口部设计宽度为 m,楼梯宽度为 m,满足《规范》第3.4.7条要求。楼梯间.门洞尺寸及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尺寸满足《规范》表3.4.7规定.人员掩蔽所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满足《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3.4.8条0.375/百人规定,每樘门通行人数少于500人。 根据《规范》第3.4.10条的要求,本工程的人防出入口均设置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从外到内的顺序),门前通道尺寸皆满足《规范》第3.4.11条的要求。 10.环保专篇:(该条由设备专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1.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卫生洁具选用节水型,水嘴采用陶瓷芯片密封水嘴。 3.给水管道采用 管材,保证供水质量。 4.排水管道采用 排水管材,减少噪声污染。 5.冷却塔采用超低噪声型,减少噪声污染。 6.加压水泵采用减振基础,出入水管设置金属软接头,减少噪声污染。 7.制冷及热交换机房内循环水泵均采用隔震基础,水系统管道与运转设备及泵之间采用可曲挠软接头连接。 8.制冷及热交换机房、空调机房、新风机房做建筑隔声与吸声处理。 9.空调处理机、空调器、新风机组采用防火帆布软接头与风管连接。 10.制冷机采用环保型冷媒。 11.所有运转设备均选用高效率,低噪声产品。
/
本文档为【[建筑设计] 公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