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1-11 6页 doc 20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韩晓晨,夏长金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头颈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1) 【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s 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4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 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均无肿瘤复发, 试验组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韩晓晨,夏长金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头颈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1) 【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s 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4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 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均无肿瘤复发, 试验组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腮腺区凹陷畸形,腮腺均无分泌功能。试验组术后腮腺瘘、面瘫、Frey 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腮腺沃辛瘤,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优于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关键词】 沃辛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 effects of 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on parotid Warthin′s tumor. Methods: The clin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20 patients with parotid Warthin′s tumors were assign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removal of tumor and partial parotidectomy, 14 randomly selected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 Clinical effects, incidence of salivary fistula, facial paralysis as well as Frey′s syndr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neither groups, no obvious deformity was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secretion of salivary gland were basically normal, while different degree of deformity and dysfunction of salivary gland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of salivary fistula, facial paralysis and Frey′s syndrome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Removal of tumor and partial parotidectomy is more effective on Warthin′s tumor than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KEY WORDS] Warthin′s tumor; Partial 2 parotidectomy;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Complication 腮腺沃辛瘤(Warthin′s瘤)是较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一般位于腮腺下极, 该肿瘤具有较显著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包膜完整,无包膜外浸润性生长。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是术式,术中需解剖面神经各支,切除腮腺浅叶或全部,切断腮腺导管,常造成面部凹陷畸形、面瘫及Frey 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只需解剖面神经部分分支,做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区域性切除,可保留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减轻术后面部畸形,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残余的腮腺继续发挥其功能[1,2]。本文对分别采用不同术式的34例腮腺沃辛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7月,2010年7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的腮腺浅叶沃辛瘤患者共34例,其中男性14例,女2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8岁,平均47岁。将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14例,行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试验组(B组)20例,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1.2 方法 1.2.1 A组:采用传统术式:耳前颌后S型切口,S型 3 切口即从耳屏前方开始向下绕过耳垂至乳突延伸2,4 cm,采用面神经+腮腺肿瘤及浅叶切除术。切开后向前翻瓣,寻找面神经,解剖清楚后切除浅叶及肿瘤。 1.2.2 B组:采用解剖面神经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视肿瘤部位不同做不同切口:肿瘤位于耳前区做耳垂前向上至发际,向下至耳垂向后至乳头的切口;肿瘤位于耳后下做耳垂前向后绕向耳后乳头,再向下转向颈部颌下,切口长度视肿瘤位置及体积大小而定,钝性分离出相对应的面神经后,居肿瘤周围5,15 mm切除肿瘤及腮腺组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 个月, 均无复发。术后6 个月后复查, A 组无功能,B 组挤压患侧腮腺后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流出, 腮腺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腮腺瘘:A组2例(14.3%),B组0例(0%);面瘫:A组4例(28.6%),B组1例(5.0%),均在6个月内恢复;Frey综合征:A组6例(42.9%),B组2例(10.0%);面部凹陷畸形:A组8例(57.1%),B组2例(10.0%)。 3 讨论 腮腺沃辛瘤在临床上属于比较特殊的肿瘤,其起源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一般都认为是唾液腺组织迷走到淋巴结或 4 淋巴组织中所致。肿瘤多发性是该瘤的另一个特点[3],位置较浅,可以单侧发病,也有双侧同时发生的病例;大部分为单个肿瘤,亦存在多个病变发生在同一腺体的情况。 腮腺沃辛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式包括: 单纯肿瘤摘除术(剜除术) 、腮腺浅叶及全叶切除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腮腺沃辛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有时可以多发,术中常常发现肿瘤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资料显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些淋巴结已部分或全部变成肿瘤,因此,单纯肿瘤切除可致肿瘤残留及复发,故目前不主张行单纯肿瘤切除术。对于腮腺沃辛瘤的切除范围,近年已有不少学者对于传统的浅叶及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术提出质疑,但目前尚无文献对此作较系统的。作为治疗腮腺沃辛瘤的经典术式,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术中需要解剖面神经, 切除腮腺浅叶所有腺体并结扎主导管, 严密结扎残留深叶腺体, 造成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损伤大、易损伤面神经, 术后患侧腮腺区凹陷畸型明显等并发症。因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作为治疗腮腺沃辛瘤的治疗方法被部分临床医师采用,本文结果明,对于腮腺浅叶的沃辛瘤,肿瘤及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肿瘤及浅叶全切术对于临床预后没有明显的影响。 术后暂时性面瘫均由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引起[4],主要与面神经游离端较长,术中牵拉钳夹刺激,术后游离的面神经外血管膜破坏致神经局部出血[5],引起神经营养 5 障碍有关。本文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A 组(28.6% )高于B组1例(5.0% ) ,我们认为在腮腺手术中最重要的是面神经的解剖和保护,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不论是从周围还是总干解剖面神经,均需全程暴露面神经总干及各分支,在手术中有时不可避免会造成面神经暂时性损伤,而腮腺区域切除手术不需要完全暴露面神经各分支,使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大大减少。 本文中腮腺瘘A组2例(14.3%),B组0例(0%),表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术后腮腺瘘的发生率低于传统腮腺切除术,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区域性腮腺切除术保留了腮腺主导管,使大部分分泌液通往口腔, 从而减少了腮腺瘘的发生有关。另外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因切除组织较少、切口较隐蔽,可以明显减少面部可见术区之内的手术瘢痕及面部凹陷。腮腺主导管的保留, 对残存的大部分腮腺组织功能和形态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使残存的腮腺组织很快获得活力和再生[5],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结果证实了这点。 Frey 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舌前2/3处受到味觉刺激,尤其酸性食物,或漱口、咀嚼可造成术侧耳前部、颞部和颊部皮肤血管扩张发热、潮红、出汗不适并有时会疼痛。其病因目前较公认的是神经迷走学说, 认为是由于手术时切断腮腺区副交感神经纤维及分布与血管汗腺表面的交感神经纤维, 术后发生神经断端错位生长所导致[6]。本组采用腮腺区域性 6 切除术的病例,Frey 综合征发生率(10.0% )明显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病例(42.9%),这可能与传统术式将整体浅叶切除, 手术范围广, 易损伤或切除有分泌神经掺入的耳颞神经, 而区域性切除是在瘤围外0.5,1 cm切除肿瘤及腺体, 损伤耳颞神经机会明显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沃辛瘤,并发症较少,肿瘤复发率与传统术式相比无增高,还可保留患侧的部分腮腺功能,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翔云,刘锋,夏秋.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3例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08 ,1 (10) :621-622. 2 张明.腮腺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5):92-93. 3 俞光岩. 腺淋巴瘤100例临床分析[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2, 6: 86. 4 俞光岩, 马大权, 柳晓冰, 等.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6 , 6: 372 - 374. 7 5 Witt RL. Facial never function after 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an 11- year review (1987-1997)[J]. Otolaryng Head Neck, 1999, 121 (3) : 210-215. 6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8:60. 8
/
本文档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