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2020-03-08 9页 doc 36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复习要以“课标”为主要依据,而某本教材或习题集。按照本“高考考试大纲”,认真解读“课标”要求,按“课标”体系合理确定和重组复习内容结构,突出主干、基础和联系。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2015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复习要以“课标”为主要依据,而某本教材或习集。按照本“高考考试大纲”,认真解读“课标”要求,按“课标”体系合理确定和重组复习内容结构,突出主干、基础和联系。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注重新情境下敏锐和准确地读取信息、迅速和有序地调用知识、切题和逻辑地展开思维、条理和地阐释论证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后才能形成的,所以复习中必须重视“写一写”、“辨一辩”、“改一改”的基本学习过程。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目前高考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更为友好,不会通过增加信息表现形势的复杂性来区分学生,更多地市试图通过简单但能深刻体现特征与规律的基本形式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如2014年全国卷试题各图都是同学常见的图式和数据表。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例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2014全国卷Ⅰ)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用简单的图像通过数据的相关性承载基本规律或大道理是本题的一个亮点。首先要明确这里的移民是移入之民,本图以移民规模和移民比重的关系反映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的特征。移民比重与移民数量成正比,与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呈反比。1970年前移民数量变化不大,大移民比重迅速下降,则说明该国此段人口自然增长快,此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导致;1970年后移民数量和比重迅速提高,由两个年份移民数量和对应的移民比重换算人口总规模,则证明人口总量是持续增长的,此阶段移民对人口增长的贡献率加大。正确答案分别是A、C。 “调用”准确性与迅捷性取决于学生对主干、基础地理知识的梳理和建构的基本结构。打破教材顺序,按照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绘制地理知识结构图,按照认识地理事物的要求归纳分析所需的维度,从而形成认识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等的模型,这些才是形成地理素养和有效备考的必由路径。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例2: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2014年全国卷Ⅰ)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本题的主题是交通线、聚落的区位条件及变化。在复习时,我们应当形成这样的认知:经济与资源的地域差异是形成交通线的必要条件,聚落与交通线在互动中发展,一定技术条件下地形及其他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的具体方式与线路。这些认识是在整合相关课标涉及的内容归纳而出的,是认识交通线区位的基本模型。受当时经济技术水平以及聚落规模的影响,早期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要素,而没有直接串联两城镇,这个问题在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后更加凸显出来。另外我们应当梳理影响聚落的区位条件,形成以下认识模型:聚落服务于区域,区域(腹地)经济与资源条件影响聚落发展规模,即区域内会有多少、多大的聚落;聚落要发挥“集散地”的作用,必须考虑交通条件,即聚落适合布局在哪些点上;聚落的生命线是水源;地形对聚落规模、形态、结构有重要影响。新疆聚落规模与分布取决于水资源状态,它作为区域资源条件影响聚落环境承载力,从而确定了区域内城镇的基本格局。正确答案分别是:D、B、B 实际上是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前提下,描述新情境下的地理事物的具体特征及变化,阐释特征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并用条理、规范的句式和术语表述。依据普遍规律,比较情境下区域特点,探知普遍规律在区域的特殊表现是命题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例3: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4年全国卷Ⅰ)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本题前两题考查外力作用变化的基本原理,即流水、风力等作用发生侵蚀、搬运、堆积变化的环境特征及动力条件。(1)小题:一般而言,沙源地多在流水、风力堆积作用明显的地域;基于区域环境特征,湖东岸地区因为河流多、且在下游平缓处,泥沙堆积明显,形成丰富风沙之物质源;该地区地形相对坦荡,且冬季河湖水位低,使得沙源展露面积大,成为易扬起之物质源。(2)小题:依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和区域特征,从气候、植被、地形等方面分析容易起沙动力等条件。后两题侧重影响及对策的阐释,(3)小题从起沙大的特征聚焦器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从交通环境条件、交通设施两方面展开分析,类似从孕灾害环境、受灾体的角度。(4)小题结合条件和影响,提出措施。 参考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相比前一能力,更突出自己提出看法,并用基本原理结合具体情境特征进行阐释或。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例4:42.(10分)旅游地理(2014年全国卷Ⅰ)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本题与其他试题相比,题干没有给出具体结论,而是指向某一方面,让学生归纳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提出防护对策,并建立对策与特殊性的理由分析。从区域环境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合当下季节、主题活动涉及的环境范围展开思维。 参考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今年来高考减少了对各类复杂晨昏线图辨析的考查,而把重点放在结合生活地理现象考查“影响”之上。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本文档为【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