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2017-09-01 37页 doc 62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的准备 【检查前准备】 1、 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 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 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 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 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 与工作人员联系。 5、 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 磁共振检查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的准备 【检查前准备】 1、 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 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 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 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 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 与工作人员联系。 5、 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 生幽闭恐惧症应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 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 1、 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 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 【禁忌症】 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范中叙述。 1、 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 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 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 4、 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第二节 颅脑磁共振检查 一、 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颅脑外伤(尤其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 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 3、 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5、 颅内感染。 6、 脑白质病。 7、 颅骨的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 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2) 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3) 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DWI,矢状面的T1WI,颅 脑外伤患者加做T2 Flair序列。 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5-10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5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二、 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鞍区肿瘤。 2、 鞍区血管性疾病。 3、 颅脑外伤累及鞍区。 4、 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 5、 鞍区肿瘤术后复查。 6、 鞍区感染。 7、 鞍区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即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 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 3) 成像序列: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I、冠状面T1WI和T2WI。必 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设定放大扫描FOV,根据垂体大小及扫描范围设定采集范围。 5) 成像层厚:2-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3) 垂体也可行动态扫描:单次采集时间20-30s,动态采集10次。在第一次数据采集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后,立即注射对比剂,同时连续成像9次,用冠状面扫描。 三、 脑桥小脑三角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脑桥小脑三角肿瘤。 2、 脑桥小脑三角区肿瘤样病变。 3、 颅脑外伤累及脑桥小脑三角。 4、 脑桥、小脑先天性发育异常。 5、 脑桥小脑三角肿瘤术后复查。 6、 内听道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 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脑桥小脑三角区。 3) 成像序列: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I、横断面T1WI和T2WI。必 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20-25cm。 5) 成像层厚:2-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5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四、 颅脑弥散成像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脑干部位病变。 2、 脑梗死。 3、 脑出血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 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3) 成像序列:SE DWI序列,常规横断面扫描。 4) 扫描野(FOV):20-25cm。 5) 成像层厚:5-10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50%。 7) 矩阵:128×256。 五、 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脑血管性病变。 2、 颅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 脑血管性病变术后或治疗后随访。 4、 筛选可疑又不能行DSA检查的脑血管性病变。 5、 颅内感染。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 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以脑Willis环或病灶为中心。 3) 成像序列:扫描区域近端或远端设置预饱和带分别获得静脉像和动脉像,如要成动脉像 需要在远端加预饱和带。采用2D或3D相位对比法(PC)和3D TOF(时间飞越法)。 4) 扫描野(FOV):20-25cm。 5) 成像层厚:1-2mm。 6) 成像间距:无间隔。 7) 矩阵:256×256。 2、 图像后处理 重建方法用MIP法或Surface法,多视角重建。 第三节 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 一、 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眼眶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内的各种肿瘤。 2、 眼肌疾病,如眼格氏病。 3、 血管性疾病,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 4、 外伤。 5、 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6、 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瞩患者检查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 (2) 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睑至眶尖。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 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脂 肪抑制技术等。 4) 扫描野(FOV):18-25cm,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野。 5) 成像层厚:2-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二、 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2、 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3、 鼻窦肿瘤、囊肿、鼻窦炎症、息肉及粘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瞩患者检查中避免吞咽动作。 (2) 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平面至上牙槽平面,前后从上额窦前壁至鼻咽腔后部。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必 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18-25cm。 5) 成像层厚:3-5mm。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三、 耳、颞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听神经瘤,尤其是局限于内听道内的小肿瘤。 2、 颈静脉球瘤。 3、 耳、颞骨部同时累及颅底和颅内的病变。 4、 乳突胆脂瘤。 5、 耳部和颞部其它良恶性肿瘤。 6、 颞骨骨折及中耳炎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双侧的颞骨部。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必 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内耳膜迷路成像,一般采用长T2WI序列或3DSISS 序列。血管神经交叉压迫选用3D TOF序列。 4) 扫描野(FOV):20-25cm。 5) 成像层厚:2-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四、 颞颌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颞颌关节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选用7-8mm的颞颌关节面线圈一对,一 次固定,左右对比成像。体位同颅脑磁共振扫描技术。将环形颞颌关节线圈中心对准外 耳孔前1-2mm处之颞颌关节,线圈尽量贴近关节。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 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双侧的颞颌关节。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 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矢状面单层多时相动脉成像。 4) 扫描野(FOV):18-20cm。 5) 成像层厚:2-4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256×256。 五、 鼻咽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脊索瘤等。 4、 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5、 鼻窦肿瘤、囊肿、鼻窦炎症、息肉及粘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包括第1-2颈椎至蝶窦。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矢状 面扫描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18-23cm。 5) 成像层厚:3-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六、 喉及甲状腺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各种良恶性肿瘤。 2、 囊肿性病变。 3、 淋巴结肿大。 4、 甲状腺肿大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瞩患者扫描过程中避免吞咽动作。 (2) 成像中心:甲状软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 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扫描方法: (3)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包括整个甲状腺及喉部。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矢状面扫描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15-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3-8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七、 面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面部各种良恶性肿瘤。 2、 面部各种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 3、 面部肉芽肿性病变。 4、 面部淋巴结肿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1)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根据病变位置而定。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3-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八、 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颈部良恶性肿瘤,包括咽旁、颈动脉间隙等部位的肿瘤。 2、 颈部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 3、 颈部的囊肿性病变。 4、 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 5、 颈部的淋巴结肿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 于床面。 (2) 成像中心:甲状软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 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根据病变位置而定。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矢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3-8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第四节 肺部及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受设备性能限制,暂不做相关检查 第五节 腹部磁共振检查 一、 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肝脏良恶性肿瘤(如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等)。 2、 赶着和囊肿性病变(如多囊肝、肝包虫病等)。 3、 肝脓肿、肝结核和其它肝炎性肉芽肿等。 4、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肝炎后、血吸虫性、酒精性等肝硬化)。 5、 Budd-Chiari综合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2) 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 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 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从膈顶到肝下缘。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3-8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 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 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 二、 胰腺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胰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 3、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4、 胰腺先天性异常。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2) 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 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 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从膈顶到胰腺下缘。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5-10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 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 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 三、 肾脏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肾脏良恶性肿瘤,如肾癌、肾母细胞瘤、肾转移瘤、肾错构瘤等。 2、 肾脏囊肿或囊肿性病变。 3、 各种肾脏先天性畸形。 4、 肾脓肿、肾结核和其它肾脏炎性肉芽肿等。 5、 肾盂积水。 6、 肾血管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2) 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 准脐中心,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从肾上极到肾下极。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5-10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 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 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 四、 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前列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 前列腺结节增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下1/3 处前列腺中点,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以前列腺为中心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T1WI、 T2WI,了解前列腺肿瘤侵犯者可行冠状面T2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35-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3-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 扫描。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 强后延迟扫描。 五、 女性盆腔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女内生殖器官的两恶性肿瘤和囊肿性病变。 2、 子宫内膜异位症。 3、 生殖道急性。 4、 女性生殖系统损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耻骨联合之间,即以 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包括整个女性盆腔。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和T2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35-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5-10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 扫描。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 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 强后延迟扫描。 六、 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 【适应症】 1、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肿瘤所致的泌尿系梗阻。 2、 肾、输尿管、膀胱的先天性变异。 3、 盆腔内肿瘤的局部侵犯。 【术前准备】 检查前12h禁食、进水,排便,禁服促进肠液分泌的药物,如泻药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中点脐孔,即以线圈中心 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冠状位包括肾上极至膀胱下缘,横断面包括梗阻部位。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2WI,冠状面屏气重T2WI脂 肪抑制序列。 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冠状面3mm,横断面5-10mm。 6) 成像间距:冠状面0mm,横断面5-10mm。 7) 矩阵:128×256。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2、 图像处理 冠状位薄层重T2WI,颈多方位、多角度旋转MIP重建后摄片,其余序列按顺序摄片。 七、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 【适应症】 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如胆总管、胰腺肿瘤、胆道结石、炎症等。 【术前准备】 检查前12h禁食、进水,排便,禁服促进肠液分泌的药物,如泻药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 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即 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扫描方法: (3)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冠状位包括膈顶至十二指肠水平部,横断面包括梗阻部位。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2WI,冠状面屏气重T2WI脂 肪抑制序列。 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冠状面3mm,横断面5-10mm。 6) 成像间距:冠状面0mm,横断面5-10mm。 7) 矩阵:128×256。 3、 图像处理 冠状位薄层重T2WI,经多方位、多角度旋转MIP重建后摄片,其余序列按顺序摄片。或使用厚层单次激发重T2WI成像。 第六节 骨与关节磁共振检查 一、 四肢骨骼、肌肉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肌肉软组织两恶性肿瘤,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 组织损伤,如肌腱韧带断裂、肌肉撕裂、外伤性血肿等。 3、 骨髓疾患,包括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硬化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放化疗后的 随访。 4、 骨的良恶性肿瘤,观察肿瘤的范围及周围浸润情况以及手术后放化疗后随访。 5、 骨外伤,X线平片阴性,以排除有无骨折及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 6、 骨的化脓性非化脓性感染。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用海绵垫平被查肢体并用沙袋固定,使患者舒适易于配 合。单侧肢体检查时,尽量将被检侧放在床中心。可用体线圈行双侧肢体同时扫描,以 便于对照观察,或用特殊骨关节表面线圈。 (2) 成像中心: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具体确定。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 成像范围:根据不同的部位及病变范围而定。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和脂肪抑制序列 T2WI,矢状面T1WI。 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 5-10mm。 6) 成像间距:为响应层厚的10%-5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 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二、 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的损伤,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肌腱撕裂、十字韧带断 裂、肩袖撕裂等。 2、 关节内及关节周围脓肿,如腱鞘囊肿、滑膜囊肿、半月板囊肿等。 3、 关节滑膜病变,如滑膜炎、色素沉着性滑膜炎、滑膜瘤等。 4、 骨缺血坏死。 5、 退行性骨关节病。 6、 骨及关节的良恶性肿瘤。 7、 关节炎,包括化脓性、结核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关节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用海绵垫平被查肢体并用沙袋固定,使患者舒适易于配 合。单侧肢体检查时,尽量将被检侧放在床中心。可用体线圈行双侧肢体同时扫描,以 便于对照观察,或用特殊骨关节表面线圈。 (2) 成像中心:根据不同的关节部位具体确定。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 描方法和扫描范围。髋关节:横断面+冠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膝关节矢状面+冠状 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腕关节:横断面+冠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肩关节:斜冠 状面+横断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肘关节:冠状面+矢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踝关 节:冠状面+矢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 2) 成像范围:根据不同的部位及病变范围而定。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矢状面或冠状 面T1WI和T2WI。半月板检查一般采用质子密度加权和T2WI双回波检查序列。必要时 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 3-10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 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三、 脊柱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脊柱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变性、膨隆、突出、椎管狭窄、脊椎滑脱等。 2、 脊柱外伤,尤其是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3、 椎管肿瘤,包括髓内、髓外、硬膜下和硬膜外肿瘤。 4、 脊髓血管畸形。 5、 脊柱骨髓发育畸形,包括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等。 6、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包括脊柱结核。 7、 脊柱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 8、 脊柱术后随访观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双腿屈曲,置于三角垫子上,使患者 舒适易于配合,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 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 成像中心:按照临床检查的要求确定扫描中心。 (3) 扫描方法: 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以矢状位和冠状位为基本扫描 方位,需要时佳作冠状面扫描。 2) 成像范围:视病变范围而定。 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I、T2WI横断面T1WI。半 月板检查一般采用质子密度加权和T2WI双回波检查序列。必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 其它成像序列。矢状面应该包括椎体两侧缘结构,横断面范围视病灶大小而定。椎间盘 横断面应采用多平面、多角度,切面方向与各椎间盘平行的扫描。 4) 扫描野(FOV):2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 成像层厚: 2-5mm。 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0-20%。 7) 矩阵:128×256。 2、 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 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旅顺口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2009年7月
/
本文档为【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