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北京北量机电工量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机电行业协会

北京北量机电工量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机电行业协会

2018-02-04 2页 doc 11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京北量机电工量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机电行业协会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简答题245 1. 定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
北京北量机电工量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机电行业协会
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简答题245 1. 定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进程 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注意的中国化 邓小平: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简答题357 1.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 两次飞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A.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人物,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他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5.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论述题497 1.飞跃和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他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3.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四大成果之间,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4、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特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切界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点】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了解 可能会考选择】(((( 6、中国特色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7、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遵义会议以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贯穿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三个基本方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9、1982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党的十三大,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992 南方谈话,回答了许多重大问题,推向了新境界 1997 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P25 10、三个代表 代表…… P30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人民利益)? 11、科学发展观(必考)P33 科学发展观提出条件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③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第二章 1、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简答题415 1.含义: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a.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b.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起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3.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论述题459   1. 含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离不开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e只有解放思想,才可以做到实事求是 3.坚持解放思想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二.理论意义: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人们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第三章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是什么?简答题267 1.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任务:推翻三座大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大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巧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3.革命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的理解。P79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基本经验)P80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者之间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已实行对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毛泽东指出,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从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为:一化三改)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简答题291 1.改造内容: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3.改造方法:①和平赎买,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赔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所获得一部分利润。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度的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 第五章 1、社会主义的性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论述题8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内容: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只有弄清其内容,认真领会其科学内涵,认识其重要意义,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1、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简答题276 1.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国,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得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有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章 1、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P134) 2、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1956~2050左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论述题932 一、定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 21 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的奋斗目标 √3、简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简答题4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1.战略含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2.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3.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 10 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 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七章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①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②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目的: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要在引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2、简述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P 166 起点,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①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设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兴集体所有制;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加快全面改革的进程。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如何评判改革得失成败?“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又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又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论述题673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P170 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5、如何提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①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简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简答题349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a.形式:1、对外贸易 2、资金交流 3、技术交流 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和旅游业b.格局:1.点:5 个特区2.线:14 个沿海城市、 6 个沿江城市、边疆口岸、省会城市3.面:开放区,如: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二.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沿边和沿线地带 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就是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表现方面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P187 4、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6、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之基础,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多选】 7、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社会互助 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制度。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三险一保) 【多选】 8、党的十七大以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9、我国不是自主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5、简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简答题246 1.内涵: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10、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述题78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含义: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这一经济增长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理,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仅仅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而不是短期的繁荣,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种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重点】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与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多选】 √4、简述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简答题367 1内容:第一,个体经济,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劳动为基础所得由个体劳动者支配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第二,私营经济,又称私营企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得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第三,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等。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二,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壮大,特别是加速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第四,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资产品和服务,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试述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论述题82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含义和原因:a.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领域的分配原则,起内容和要求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b.原因: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3)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的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3.基本分配制度的含义、内容和原因:a含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b内容: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体劳动和经营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即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式资本租借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c原因: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这一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8、联系实际谈谈统筹区域发展重大意义和应采取的措施。论述题569 1.含义: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或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它将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2)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持边疆安全有重大意义; (3)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举措:建立区域优势;重点发展;对口支援;资金,政策的支持。 3.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意义: (1)带动北部经济的发展 (2)国家区域经济更加均衡 (3)加强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 举措: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基础产业价格支持政策),基金支持(贷款免息,税前还款) 总的来说,我们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我们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6、简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简答题340 1.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A.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B.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水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1、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类型的内容。简答题238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体劳动和经营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即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式资本租借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九章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知道】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命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简答题286 ①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都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5、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依据。 【选择】 第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2,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3,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4、什么是基层民主?重点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简答题296 1.概念.内容: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族权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族权利,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包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2.原因: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3.基层民主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是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际。 6、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论述题558 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大的意义:【选择】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有利于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实行依法治国,我们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就必须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矛盾。同时,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7、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8、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上。 社会主义社会人类普遍的追求:民主(核心)、自由、人权 第十章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总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简答题185 【了解】 1.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指导文化建设的五个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题677 1.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内容和作用:(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是聚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人们行为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3相互关系:(1)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5)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什么?简答题209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3.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论述题767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举措 (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反映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按照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按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进一步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人际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3)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目标。 (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将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一章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了解】 第1,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2,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第3,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人
/
本文档为【北京北量机电工量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机电行业协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