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

2017-08-31 34页 doc 64KB 2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狸猫换太子狸猫换太子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皇帝赵恒已经五十岁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子嗣问题有了眉目:东宫李妃和西宫刘妃先后怀有身孕,只待一朝分娩便知结果。赵恒心血来潮下了一道圣旨,“朕春秋已高,尚乏子嗣,且喜东宫李妃、西宫刘妃身怀六甲……两宫听宣:哪宫先生皇儿即立为皇后。”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可是却由此引发了后宫内为争夺皇后名份而展开的一场没有刀枪的厮杀。 西宫刘妃怀孕时间在李妃之后,按一般常规推断,分娩也在其后,她此时的焦急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掌握李妃的情况,她派自己的心腹宫女寇珠到东宫去打探,今天太医将对李妃做产前的例...
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皇帝赵恒已经五十岁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子嗣问题有了眉目:东宫李妃和西宫刘妃先后怀有身孕,只待一朝分娩便知结果。赵恒心血来潮下了一道圣旨,“朕春秋已高,尚乏子嗣,且喜东宫李妃、西宫刘妃身怀六甲……两宫听宣:哪宫先生皇儿即立为皇后。”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可是却由此引发了后宫内为争夺皇后名份而展开的一场没有刀枪的厮杀。 西宫刘妃怀孕时间在李妃之后,按一般常规推断,分娩也在其后,她此时的焦急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掌握李妃的情况,她派自己的心腹宫女寇珠到东宫去打探,今天太医将对李妃做产前的例行检查。 寇珠由东宫回来正感染着那边的喜庆气氛,说出话来清脆好听:“寇珠参见娘娘。” 刘妃迫不及待:“李娘娘她怎么样啦?” 寇珠:“李娘娘收到您的礼物,十分欢喜,让奴婢带来您喜欢吃的核桃酥、千层糕,以表感激之情!” 刘妃关心的不是这个,马上把话题转了:“你听太医说了些什么?” 寇珠:“太医说李娘娘怀的是男胎,再过几天就要临盆大喜啦。” 刘妃不露声色:“这可是喜事呀!你下去歇着吧。” 寇珠刚走,后宫太监总管都堂郭槐就赶来报信儿。为了应付东宫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刘妃和郭槐已经密谋了几次,只等形势明朗速做决断。 刘妃见时机已到,就让郭槐执行“偷梁换柱”。 郭槐悄声说:“请娘娘把狸猫交给我。” 刘妃挑了一只十来斤重的大狸猫,抱起来。 郭槐接过狸猫,掂了掂说道:“好,就是它了,我提前剥去皮尾,放入宫盒,等李娘娘临盆之时咱们就……” 刘妃:“怎么才能送人东宫呢?” 郭槐:“娘娘不是递上奏折,请求万岁爷让你全权料理东宫产房事宜吗?” 刘妃:“递上去好几天了,龙心难测呀!” “娘娘请看!”郭槐从袖中取出圣旨,“刘娘娘接旨呀!” 刘妃跪接圣旨,松了一口气:“真乃天助我也!” 东宫里气氛安祥和谐,薰笼里点着檀香,散发出缕缕氤氲之气。李妃坐在床边,手里拿着针线,缝制着婴孩的小衣服。李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腹中的胎儿每一次“拳打脚踢”都让母亲激动不已,一个新的生命就要降临了。她想象着这个孩子的模样,比量着小衣服的大小,一针针一线线,把母爱都溶在了针脚里。当宫女禀告刘娘娘到来时,她才回过神儿来,急忙起身相迎。 刘娘娘坐在床边,拉着李妃的手,一口一个皇姐的叫着。 李妃客气地说:“你身子不便还到东宫来照料我,为姐真是过意不去。” 刘妃笑着说:“这话可就说远了。你先生了儿子,这皇后之位就是您的;我作偏妃的就应该伺候皇后嘛!” 李妃连连摆手道:“可不要这么说。” 刘妃哪里肯听,反倒离座去拜:“皇后姐姐在上……” “妹妹不可如此。”李妃忙去拉她,忽感腹内一阵疼痛,宫女扶着她进了凤凰阁。 郭槐带着心腹太监来到东宫,命令官内的太监、宫女到宫外伺候,重要的岗位上都安插了自己的人。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产房的消息。 突然,产房里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 1 “李娘娘果然生了男孩;”接生婆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妆盒,请刘妃验看。 一个太监从背后将接生婆刺死,拖走。妆盒里的孩子啼哭不止,太监伸手去掐他,突然天上一道闪电,跟着一个炸雷,太监吓得连忙盖上妆盒。 刘妃惊叫:“不得了啦,李娘娘产下妖孽啦!” 郭槐取出另一个装有狸猫的妆盒去向皇上。 寇珠听到刘妃的呼叫,急忙赶来。刘妃指着地上的妆盒说,这是李妃生的妖孽,快把这污秽之物扔到御河之中,路上碰上什么人都不要搭话,也不要停留,更不准打开盒盖。如若不然就要大祸临头。寇珠刚要出门,郭槐已经领回圣旨在凤凰阁宣读:万岁有旨,将李妃贬人冷宫…… “李娘娘是多么好的人呀,怎么偏偏遇上灾异生下怪胎?”寇珠心里想着走出了宫门,奔御花园而去。 寇珠出了西宫就往南走,为了避开值更太监的盘问,她只得择小路而行。天黑无月,路面又生有苔鲜,寇珠几次险些摔倒,可是为了早些把妆盒扔掉好给刘娘娘驱邪除灾,她还是加快了脚步。过了御花园里的假山就是御水河了,可是就在假山前,一件怪事发生了:妆盒里的妖孽发出了婴儿般的哭声。寇珠放下手中的妆盒,惊坐在地上。刘娘娘说盒里装的是污秽之物,怎么会哭呢?她又仔细的听了听,确是初生儿的啼哭,而且声音逐渐地弱了下来。她顾不得刘娘娘“不准开盒”的懿旨,战兢兢地打开盒盖,往里一看,更是惊魂不定:原来自己要扔的竟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她看着孩子泪眼盈盈的样子,似乎在向她求救,她的心都碎了。 在这空旷的御花园里,婴孩的哭声也惊动了另一个人;大太监陈琳。陈琳为人耿直忠正,虽然职位在郭槐以下,但威信却不低。宫中上下,老实人都服他,搞歪门邪道的还真怕他。这天凌晨,陈琳奉了皇上的旨意来御花园摘取鲜桃,天亮之前要送到南清官给八贤王赵德芳上寿。 陈琳刚摘满了一妆盒桃子就隐约听到婴儿哭声,心中不禁疑惑:准是哪个宫女做了见不得人的事。陈琳循声找到寇珠跟前。寇珠见是陈琳,想藏起妆盒也来不及了。宫女私养孩子,历朝历代时有发生,陈琳首先想到了这一层。可是寇珠矢口否认,连说“寇珠不是那非礼之辈”。 陈琳追问:“那你说,是何人所养?” 寇珠更加支吾:“我......我不知道啊。” 陈琳更加怀疑:“你要不说,我只好启奏娘娘。” 陈公公,”寇珠双膝跪下,“您千万不能上奏。” “那你讲!"陈琳不依不饶。 “这……不能讲啊J陈公公您饶了我吧。”寇珠呜咽着哭了起来。 陈琳见状不好再逼问;可是他心里也打上一个问号,什么样的事情不能讲呢?陈琳脑子一转,凭他的敏感和多年的经验,一下子就想到了此事极有可能与“两宫”有关:皇后名份是历代嫔妃必争之位。陈琳觉得寇珠不过是替娘娘们办事,要想让她说出实情,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陈琳让寇珠站起来,接着说道:“寇珠啊,这宫廷之中明争暗斗历来有之,风风雨雨险恶异常,你我做奴婢的谁不想忠心奉主啊?可是我们做人先要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千万不可泯灭做人的天性。我了解你,寇珠,你一向忠厚诚实(从不说谎,可今天你言语支吾,一定有隐情不便说出。事到如今,不能一错再错啦!” 寇珠擦—了擦眼泪,不再哭泣。 寇珠鼓起了勇气:“陈公公,这个妆盒是刘娘娘交付于我,让我丢在御水河中。” 陈琳一一问清妆盒交接的时间、地点、传下圣旨前后的情形。陈琳恍然大悟,惊叫道:“他们用了偷梁换柱调包之计!皇上看到的是刘妃、郭槐制成的妖孽,这才是李娘娘产下的婴 2 孩,就是当今的太子啊!” 寇珠和陈琳二人跪在妆盒前,小心抱起妆盒。寇珠后悔自己不知内幕,险些铸成大错,请陈琳想办法救太子出险境。 陈琳对这个年轻的女孩子还有些担心: “你就不怕违背懿旨,惹来杀身之祸?” “只要能救太子,刀斧相加我也无怨无悔。” “只恐你日后口舌不稳,坏了大事。” “我愿对天盟誓!” 陈琳这才放下心来,可是要把太子送出这戒备森严的皇宫,谈何容易!二人说了几个办法都行不通。陈琳忽然看到自己的妆盒还放在地上,办法有了:把婴孩藏在妆盒底层,趁着给八贤王上寿,带出宫去。到了南清宫再和八贤王商量救助太子的方案。陈琳把婴儿藏好,提着妆盒出了御花园;寇珠把空妆盒放到御水河中。陈琳恨不得一步就迈出后皇宫内苑,他健步如飞奔向西华门。他拿着腰牌亮给守门的武土,武土看了看妆盒,上面有皇帝的印封,自然 不敢多问,便去开门。陈琳刚掏出手巾擦了一把汗,就听有人叫他。 “陈公公,早啁!” 陈琳回头一看是郭槐,忙说:“郭都堂,你也不晚呐!” 郭槐:“大清早的有什么公干?” 陈琳:“奉旨到南清官,给八贤王上寿。” 郭槐:“这差事可够风光体面的。” 陈琳:“正巧让我赶上了。时候不早了,告辞了。” 二人这么一问一答的就过去了,郭槐见陈琳手中的妆盒,犯了嘀咕:怎么他手里也提着一个,不会是寇珠出了什么事吧?其实,这宫里的妆盒都是一样的制式一样的大小,因为郭槐心里有鬼,才顿生疑窦。他叫住陈琳,说刘娘娘要亲自过问寿礼之事,正在宫中等候。陈琳无奈,只得随郭槐去见刘娘娘。 刘娘娘先问给八贤王上的什么寿礼,又问摘的什么桃,三问两问就问到了妆盒上。“寿桃都在妆盒里放着呢?你都仔细挑过啦?” 陈琳小心翼翼地回答:“给皇上当差多年,别无所长,只会细心诚实,您还信不过奴婢我吗?” 刘妃:“你当差,我最放心;不过今天是给八贤王上寿,稍有疏忽,让人家挑理事小,丢了皇上的体面事大呀。所以,这妆盒,里的桃子,我要一一验看。” 陈琳反倒冷静下来,提着妆盒走到刘妃面前说道:“您要开盒验桃,奴婢理当谨遵懿旨。可是有一节,妆盒上有万岁爷的御封,奴婢不敢擅自开启呀!” 刘妃老大的不高兴:“你这是拿皇上来说事呀?你别忘了,我是什么人,我要是给揭了,谁敢拦着?” 陈琳低头:“奴婢不敢。” 郭槐:“有娘娘做主,你就把它打开吧。” 陈琳:“娘娘做主?” 郭槐:“娘娘做主。” 陈琳:“好,请娘娘启封。” 刘妃取下黄缎封条:“快把妆盒打开!” 陈琳口里说着“遵旨”,双手战兢兢地把盒盖打开,露出了鲜嫩的桃子。 刘妃:“这是什么桃?” 陈琳紧张地说:“这是水蜜桃。” 郭槐看得仔细:“这明明是玉香桃,你怎么说是水蜜桃?” 陈琳随机应变:“我以为娘娘问都有什么桃呢。” 3 郭槐乘机说道:“这么说水蜜桃在第二层喽?” 刘妃加重语气:“我要看这第二层。” 陈琳只得端下第一层,亮出第二层:“这才是水蜜桃呐,香沁朵颐蜜一样的甜。” 郭槐:“这桃子看着就让人嘴馋。” 刘妃:“还真不错呀!” 听着他二人议论桃子,陈琳的心都要蹦到嗓子眼儿了,下边就要看第三层了,再不想法脱身,大祸就要临头了。他听出刘妃想吃水蜜桃,就捡好听的说吧。“娘娘,您要吃水蜜桃那好办。今年御果园托皇上的龙恩、娘娘的洪福,坐果累累。待会儿回来,给娘娘摘上一妆盒,娘娘吃了养颜美容心情愉快,过几天生下太子水灵灵的,皇上不知怎么高兴疼爱呢!” 这几句话真说到刘妃心里去了,,对陈琳的疑心渐释,笑着说:“哈哈,陈琳你可真会说话,好了,时候不早了,你快到南清官给八贤王拜寿去吧。” 陈琳恨不得一步就走出这“鬼门关”,可是他必须从容行事:把桃子一层层收起,遵旨谢恩,向宫外退去。 “慢着!”郭槐叫住陈琳,凑到刘妃面前:“娘娘,那第三层呢?” 刘妃:“怎么,还有第三层?” 郭槐:“这种妆盒都是三层。陈公公,娘娘可是等着呢。” 陈琳心想这下完了,自己罹难早有准备,可是藏在底层的太子就这样横遭毒手,岂不是断了大宋的龙脉。他一边打开妆盒盒盖,一边想着对策。 郭槐早就不耐烦了:“我说能不能快点!” 陈琳取下第一层。 郭槐:“你倒是快着点儿!" 陈琳举起双手,罢罢罢,一切听天由命吧。他抓住第二层就要揭开——突然,随着一声呼喊“娘娘”的声音,寇珠跑了进来。她扔掉妆盒后就回宫复命。刚进门就见到这一幕,只有她才能救太子和陈琳。 寇珠装着没有看见陈琳,跑到刘妃跟前急切地说:“娘娘,奴婢提着妆盒到御水河边……” “慢!"刘妃打断了寇珠的话,内幕怎能让外人知道,立即转身对陈琳说:“你还不快到南清官上寿,去吧。” “遵旨。”陈琳转身走去。 “回来!” 不知刘妃又想起了什么,陈琳被这场惊吓折磨得快支持不住了。 “呆会儿,见了八贤爷,别忘了替我问好呀!" 南清宫里张灯结彩,寿棚搭得极为排场。太监宁总管张罗着接待事宜。以八贤王赵德芳的地位、威望和人品足以把朝野人士凝聚在自己的麾下,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为了大宋朝基业千秋永固,他甘于“八干岁”的位置,尽力辅佐他的皇兄——真宗皇帝。送来的礼品中有一匾额,上书“双喜临门”,今天是八贤王四十整寿,这一喜不言自明,那一喜呢?这是文人最爱搞的小噱头,八贤王的元配夫人狄娘娘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今天不生,主家也不会怪他,就算讨个吉利吧。如果让他蒙对了,可就是中了头彩,以后一定官运亨通。宁总管忙活了半天就没见皇上的寿礼,只得站在大堂耐心等待。 陈琳是从南清官的后门进来的。宁总管见了陈琳好一顿埋怨,“八贤爷吩咐,万岁差人前来上寿,必须大开宫门相迎,还要鼓乐齐鸣,跪接圣旨。你怎么从后门进来啦?” 陈琳恳切地说:“这全免吧,你把八贤王悄悄地请到这儿来。” 宁总管知道陈公公办事一向稳妥,既然如此要求,一定事关机密,不敢怠慢,立即去前厅通报。 陈琳正在廊下等着,盒内的婴儿哭了起来。陈琳抱着妆盒一边悠着一边说:“太子不要 4 哭,等贤爷来了再哭不迟呀!”盒内的婴儿果然不哭了。 八贤王一到,陈琳双手捧妆盒说道:“陈琳奉旨前来拜寿。” 盒里的婴儿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嘤嘤哭了起来。 八贤王一惊:“妆盒之内为何有婴儿啼哭之声?” 陈琳:“这不是寻常婴儿。” 八贤王:“他是何人?” “他就是当今太子!”陈琳扑通跪在地上,把妆盒举到八贤王的面前。 八贤王接过妆盒,让宁总管送人后宫。陈琳将事情原委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八贤王气得直咬牙,手指西宫连声叫骂“奸妃误国”,又叫内侍备马,要亲自去皇宫大内当面问罪。 陈琳连忙阻拦:“千岁请息雷霆之怒——”接着就条分缕析地说明当前的形势,刘妃和真宗的关系,如果反诬贤爷惑乱朝纲居心叵测,将如何对策?到头来岂不是害了小太子。不如韬光晦迹,先把太子收养在南清官,过个三年五载,再找机会与万岁细细诉说。 八贤王觉得陈琳忠言直率说得在理,自己收留太子于情于理都属应该,只怕西宫疑心重重,不会善罢甘休,如何瞒过他们的耳目呢?陈琳担心宗人府会看出漏洞,因为在皇室世系宗谱问题上他们管理一向很严。正在为难之际,宁总管满面春风地来给八贤王贺喜:“狄娘娘平安地生下了一位小王爷!” 陈琳听了大笑起来:“八贤王,有办法啦。” 八贤王;“快讲!” 陈琳:“抚养幼主的安排有了:小王爷和太子同吃一母奶,恭贺贤爷得了双胞胎。” 八贤王:“双胞胎?” 陈琳:“对,双胞胎!” 为了让事情办得滴水不漏,八贤王当着满厅的客人宣布了这个喜讯,又抱出两位小王爷给来宾们加强印象。 由祥符三年到天禧元年整整七年了,当年的小皇子赵祯七岁了。在南清宫里赵祯得到了母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虽然是七岁的孩子可是已经非常懂事了。因为是当今皇上的亲生儿子,八贤王对他格外关心,为的是到了说明真相认祖归宗那一天,对皇兄赵恒也好有个交代。封建王朝,确立王储是件大事,朝廷里的阁臣都要参与意见,有时内廷和朝臣意见相左,闹起别扭来,拖上个十年八年也是常事。好在宋真宗时,有名相寇准主事,算是有个明白人,各方的权力、利益都考虑到了,自然会取得平衡,相安无事。立太子,首先要嫡庶分清,其次是长幼有序;如皇上无子,再考虑近支宗亲。刘妃在李妃被贬人冷宫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皇后,又过了一个月还真生下了一个儿子,不过竟是个死胎。此后,真宗皇帝心灰意冷,迷上于道家炼丹之术,刘皇后、杨淑妃等后宫佳丽再没有承恩接露的机会。继承人的问题又一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找来找去,找到了八千岁府上,在双胞胎中选长兄赵祯立为太子。刘皇后也想找一个年岁小一点的,当作自己的孩子收养,母子感情日笃,日后也好有个依靠。 这年九月丁卯日正式册立赵祯为皇太子,皇宫里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陈琳特别嘱咐太子,见了母后一定要有礼貌守规矩。赵祯既听话又懂事,刘皇后满心的欢喜。只是她一见这孩子的面儿就觉得面熟,问左右的人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陈琳和左右的人都说:“这是太子与娘娘的缘份哪。” 刘皇后听了高兴,也就不再多想。她先让寇珠陪着太子游览宫苑,回来后,再去拜见父皇。 寇珠领着太子在宫苑中游玩,一边走一边讲解:金銮殿是父皇 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昭阳宫是国母刘皇后的居所……太子到哪里都觉得好奇,问这问那。看着太子天真活泼健康可爱的样子,寇珠心里别是一番滋味。 “寇珠,这是什么地方?”太子已经跑了老远,“皇宫里怎么会有这样破烂的房子?” 寇珠忙跟了过去,拉住太子:“快回来,这是冷宫,不准擅自入内。这是宫里的规矩。” 5 太子听人讲过宫里的典章掌故,得意地说:“我知道,这里面一定是住了天底下最坏最坏的坏人。” 寇珠心里最清楚李妃的为人,她不能容忍儿子对亲生母亲的误解,便说:“不是。这里面住的是一位娘娘,再好不过的娘娘。” 太子不解地问:“是位好娘娘,为什么住在这儿呢?” 寇珠无法回答。 太子急着要答案:“你说呀,说呀!” “……我,我说不清楚。”寇珠怎么能和一个七岁的孩子说得清这么重大的历史悬案呢! 太子固执地:“你说不清楚,好,那我自己去问这位娘娘。”说着就往冷宫走去。 寇珠跑了几步拦住太子:“不能去呀!” 太子:“你再拦着我,我告诉父皇、母后去。”说完径直朝冷宫跑去。 七年的冷宫生活已经将李妃折磨得不像人样了,饥饿、病痛加上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使他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容颜。太子推开宫门时,她正坐在炕上翻检当年精心缝制的小儿衣物,这几乎是她每日的功课,回忆、想象、期盼,一切都离不开那个小小的生命,这是她坚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啊。在昏暗的光线里,有人推开了门,是谁?一个小小的身影走近了。 “这就是娘娘?”太子逐渐看清了娘娘慈祥的面容。大声叫着: “娘娘。” “这不是在做梦?”李妃想象中的儿子就是这样的。 “不是在做梦。”好像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太子坐在李妃的身旁,“我是来看你的。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让我瞧瞧,小孩的衣服,我小时候也穿过哪!" 七年来她见到的只有跛子太监秦凤,专门给她打水送饭的。今天是怎么啦,一个天真可爱无拘无束的孩子从天而降,李妃心底热乎乎的。 “太子!太子!”随着一声呼喊,寇珠跑了进来。 “太子?你是太子!”李妃心底在颤抖。 李妃见到寇珠就想问清七年前的事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寇珠算是比较了解内情的,但最关键的场面并没有亲眼目睹,她只能对李妃表示同情,却不好正面回答。看着李妃执著的样子,寇珠只得暗示七年前的风波事出有因,娘娘心明如镜,自己揣摸斟酌吧。 太子听不懂她们说什么就在一旁看着,越看越觉得自己长得像李娘娘。太子虽小,但对自己的长相却很敏感:因为弟弟和母亲长得非常像,而自己和弟弟、母亲长得都不像。“弟弟长得是长乎脸,我长得是圆乎脸,”太子走近李娘娘细看了看,“哎,娘娘长得也是圆乎脸,我跟娘娘长得挺像的。寇珠,你看我们像吗?” 寇珠稍往远处站了站,侧着头说:“像,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太子开心地笑了:“娘娘,我和您一模一样。” 李妃拉着太子的手,仔细地打量着问道:“几岁啦?” 太子:“七岁了,我娘说我是庚戌年七月初六生的。” “对,大中祥符三年七月初六!"李娘娘勾起了痛苦的回忆,转身对寇珠说:“我的娇儿在哪里呀?我在凤凰阁临盆,是刘娘娘带着西宫的人负责产房事宜,寇珠,你把真情告诉我吧!" 寇珠跪在李妃面前,摇头不语。 李妃向上伸出双臂,绝望地吟道,“天苍苍兮地茫茫,娇儿如今在何方?思娇儿兮泪流干,凄风苦雨两鬓霜。盼娇儿兮唤亲娘,朝夕依偎在身旁.心欲碎兮徒悲伤……”过度的兴奋和悲伤令她晕倒在地。 太子忙去搀扶,寇珠起身取来汤药,李妃挣扎站起,不但不喝反用手打翻了药碗,吃力地吟完最后一句:“心欲碎兮徒悲伤,万念俱灰断肝肠。” 李娘娘这些话太子都听懂了,他扑到李娘娘的怀里:“娘娘,那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 6 寇珠在一旁看得更是心酸:这是真正的母子啊,相依相偎却不能相认。如果此时我再不说明真情,岂不成了袖手旁观的铁石心肠?可是这些话又不能明说,尤其不能让太子知道。“太子,这冷宫不能久留,临行前给娘娘行个大礼吧。” “好,我给娘娘行个磕头礼吧!娘娘在上,小王大礼叩拜。”太子说完就跪在李妃面前磕头。寇珠站在太子身后用手势示意:“娘娘啊,我有千言万语不能明讲,都在太子这一拜里啦!” 李妃理解了寇珠的意思,跪在太子面前与他相抱。 太子:“回去我和父皇讲,把您放出冷宫。” 李妃急忙摇手制止:“不要,千万不要!” 寇珠领着太子走出宫门,回身对李妃说:“娘娘,多多珍重吧。” 寇珠和太子去冷宫的事,早有人向刘皇后打了小报告。太子回来和刘皇后说起游宫的事很兴奋,刘皇后乘机问起去冷宫的事。 太子毕竟是个孩子不知事情的严重性,他听母后说不会责怪寇珠,就把寇珠嘱咐他的话全都端出来了:“母后,您可真好。刚才寇珠还担心您怪罪,不让我告诉您去了冷宫呢。” 刘皇后很在意寇珠的这句话,有事要瞒着主子,就是背主行事。在那个时代来说这是大逆不道的事。尤其是刘皇后又从太子口中问出“长得像李娘娘”,“寇珠说像,真是一模一样”等话,更引起她的警觉。等太子走后,刘皇后把郭槐找来,一块情况、研究对策。 “寇珠说太子和李娘娘长得一模一样。”刘皇后提出了要害问题。 郭槐补充道:“太子跟他的孪生兄弟长得可一点儿也不像啊!” 刘皇后觉得理由不充分:“寇珠从未离开内廷,她怎么能把婴孩送出宫去呢?” 郭槐联想:“他不会是里外串通,瞒天过海吧!” “陈琳!”二人一块脱口而出。 刘皇后下令先打一百皮鞭逼寇珠招供,万没想到寇珠这小女子竟如此刚烈,皮鞭抽在身上,留下一道道血印,可她就是咬紧牙关坚决不招。 郭槐使出更阴险狠毒的一招儿:让陈琳来审问寇珠,同党之间相煎太急必生怨恨,继而互相攻讦,大功不就告成了吗? 陈琳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当他见到躺在地上的寇珠,几乎惊叫起来。 寇珠见是陈琳抢先说道:“今天偶到冷宫,太子见了李娘娘,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 陈琳明白:这是向我儿呢,她什么也没招。好,我就从这儿问起。陈琳问后向刘皇后作了解释:“寇珠去冷宫触犯宫规,一来怕娘娘责怪,二怕得罪太子,所以不敢向您禀报。如今她已然知罪,您打也打了,罚也罚了,就消消气吧。” 刘皇后看出陈琳有意搪塞:“照你这么个问法,她能招吗?” 郭槐:“陈公公,你大概忘了宫规吧!” 刘皇后说得更明确:“陈琳,问一声来打一棍,打一棍来问一声。给我打!” 郭槐把棍子扔给陈琳。 陈琳拿着棍子如何下得了手?寇珠身上已经血迹斑斑,怎忍心再添新伤痕。陈琳高高地举起棍子轻轻地落下。可这招儿瞒不过在一旁监刑的郭槐,他不断地向陈琳施加压力。 寇珠疼得在地上翻滚,她看见刘皇后坐在上面冷笑,她听见郭槐站在阶下高叫,她感受到陈琳内心的巨大痛苦。她知道这是刘皇后和郭槐的一条阴险毒计,我只有以死相拼,才能保住知情人陈琳,才能保住太子——大宋朝的独根苗!想罢她头撞石柱,碧血溅洒在丹墀上。 陈琳想拦也来不及了。刘皇后和郭槐没想到寇珠有这一手,追查同伙人的线索就此中断了。 陈琳一直关注事情的发展动向,傍晚时分他抢先来到冷宫,让管事的跛足太监秦凤宫外伺候,不准擅人。陈琳见到李妃说明当年用狸猫偷换太子的真情,然而现在:寇珠被拷打致 7 死,刘皇后参奏一本,诬告娘娘诅咒圣君,万岁大怒,命娘娘自缢而死,少时郭槐就要来传旨。 李妃刚刚知道儿子还活在世上,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她,一定要活下去,她奋力呼喊着:“陈琳啊,你,你忍心看着我坐以待毙在劫难逃吗?” 其实陈琳也在思考如何逃走,“有了,我这里有腰牌一对,逃出宫去,再作计较。”说着取出腰牌,拉着李妃就要出门。 “你们不能走啊!”冷宫管事太监秦凤这一声喊,唬得李妃险些跌坐在地。 秦凤进门说道:“陈公公,奴才罪不容诛,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闻知娘娘的冤情,才知宫中竟有如此狠毒之人!秦凤虽然身有 残疾,若有用我之处,也要相助一臂之力呀!”说完倒身便跪。 陈琳连忙扶起秦凤:“谢谢你如此深明大义。” 秦凤以为陈琳保着娘娘混出宫外不是上策,二人同行树大招风,必然引起官方注意。 陈琳很以为然,决定让李娘娘一人扮作太监模样,手持腰牌,混出宫去。又嘱秦凤,娘娘走后,放火烧宫,瞒人耳目。 李妃换上了秦凤的衣服,把头发盘上束在帽子里。 陈琳:“娘娘啊,太子之事不必挂心,他对奴婢情深义笃,我自当好生照看。只是娘娘此番离宫,必将险恶丛生,要多多保重啊!” 李妃:“只要混出宫去,千难万难我也要活在世上。二位恩公受我一拜!” 陈琳急忙扶起李妃,送出门外。 秦凤点火烧宫,看着熊熊大火已经烧起,正欲离去,忽然想起:大火过后,郭槐检查火场,不见娘娘尸骸,岂不坏了大事?不如投火一死,以报效太子。 秦凤整了整衣冠,大义凛然地走向火场。 首先知道冷宫起火的是刘皇后,前来汇报的太监说得很详细:在火场发现一具尸骸。刘皇后感念苍天眷佑,不用刀不用斧,一场大火就翦除了后患。她下令歌舞动乐好好庆贺一番。 郭槐黑着个脸从火场回来,大声喊道!”别跳了,都给我退下!” 刘皇后不解其意。郭槐说,他在火场发现疑点,立即传令仵作现场勘验,结果证实是具男尸,就是冷宫主管秦凤。李妃踪影不见,乘乱逃出了皇城。刘皇后和郭槐十分紧张:七年前狸猫换太子的事倘若因李妃潜逃出宫而败露,那可就后患无穷了。 刘皇后气急败坏地说:“李妃,她跑不了!郭槐,命人画影图形,捉拿归案。” 七年都平安过来了,可是在几天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好几件大事,这到底是为什么?一切都从册立太子开始:寇珠背主行事,陈琳通风报信,秦凤纵火自焚,李妃逃出皇城……而且这个太子和李妃长得一模一样,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陈琳,没有皇上的御旨,拿他也是没有办法,只有等待机会抓他一个过错再做处置;而太子呢,因为年幼无知初人宫闱,稍加挑唆就可能触犯圣颜,到时再进言废黜,可取事半功倍之效。刘皇后和郭槐经过缜密研究,制定了清除隐患计划:捉李妃、废太子、整陈琳,到时候,八贤王再有能耐也无济于事了。 太子听说要派人去捉拿李娘娘,就来找刘皇后讲情,郭槐把太子挡在宫外,告诉他:这事只有去找皇上,太子去求情,没有办不了的。太子不知深浅,就去炼丹房去见父皇。 真宗皇帝自迷上炼丹术以后,只想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不理朝政,而且在炼丹期间,绝不允许有人打扰。皇上见太子擅人丹房,已是老大的不高兴了,又屡屡提起李妃为她讲情,更让他恼火。皇上不答应,太子便缠着他撒娇。皇上一气之下轰撵太子出去,太子不小心碰倒了装满金丹的药葫芦。太子惹了祸,被太监带走。皇上看着撒了一地的金丹,心疼不说,怕的是对神灵不敬前功尽弃。皇上这一腔怒火正无处发泄,刘皇后出现在丹房,说是来请安,劝皇上消消气,实际上对太子一顿褒贬,皇上开始后悔立嗣太轻率了,到如今进退两难有如芒刺在背。 8 刘皇后乘机进言:“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速速草诏一道圣旨,废黜太子,立改前非。” 真宗皇帝命太监取来纸笔。 “陈琳求见。”太监通报。 刘皇后:“他来得好快呀。作为东宫的主管太监,太子出事,陈琳难逃其咎!” 陈琳知道太子的祸闯大了,可没想到皇上竟要废掉太子,这一定是刘皇后在背后搞的鬼。必须先发制人,阐明废赵祯立新嗣的利害关系,让皇上改变主意。陈琳先承担责任,接着他就讲了太子的许多优点,当初刘皇后在诸多的候选人里挑中太子是慧眼独具;如在落选的人中矬子里拔将军,无非是赵祺、赵禄、赵禧……,虽是侄辈,年龄却比皇后都大。没有合适过继的人选,必然造成东宫缺位,按祖制,皇上无嗣继承其位,算来算去,就轮到八贤王了…… 八贤王在真宗时代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因为他有能力、有威信,总让真宗感到一种威胁,虽然赵德芳安于其位,但真的有一天要来接替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弟承兄位,对刘皇后更为不利,真宗百年之后她这个嫂子怎么当?做太后是不可能了,只等着在宫里养老吧。陈琳这一番话说到了要害处,真宗和刘皇后反复考虑、对比,还是赵祯做太子比较理想。 陈琳见皇上和皇后回心转意,接茬儿说道:“太子童心未泯,顽皮不驯,奴婢当严加管束。”刘皇后决不放过惩罚陈琳的机会:“太子所为,必有人纵容、指使,你说吧,该当何罪?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要将太子带回昭阳宫,亲自调教。你就留守东宫吧!” 太子去了皇后的昭阳宫,陈琳守着一座空殿,这不啻于一次贬谪。深秋已近,满目荒凉,陈琳病困缠身,想到自己面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处境,想起七年来的伤心事不堪回首寇珠、秦凤的尸骨就埋在城外的荒丘上;李娘娘逃出皇城已有月余,吉凶未卜;太子今后的前途如何也难预料;真宗皇帝沉迷炼丹,一任刘皇后为所欲为……只怕是大宋的江山社稷要断送在奸妃手里。位卑岂敢忘忧国,不能眼看着大宋的基业付之东流,必须及早把一桩桩一件件隐情密事记录下来,修成一本密折,以备不测。陈琳每日深夜,挑灯书写,这天清晨,陈琳把写好的密折,用油纸包好放在竹筒里,外面又用白蜡封口,藏在园中假山的石洞里。在此前他已嘱托可靠的心腹之人,告之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在假山某处找到密折,在适当时机公布于世,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陈琳封好洞口,掸了掸身上的土,刚要回屋,见一个身影闪过。陈琳正后悔自己疏忽大意,来人喊着:“陈琳,我看你来了。” 陈琳见是太子,松了一口气,倒身便跪。太子听说陈琳病了,从御膳房送来的糕点中特地留了两块。陈琳接过糕点,心里热乎乎的,太子仁孝,果然不差,但是他这样单纯、善良,面对刘皇后和郭槐这样狠毒之人,怎么应付得了。还是多嘱咐他几句吧。二人正说着,有太监喊道:“郭都堂到!”太子回旧宫,如让郭槐见到,对太子多有不利。陈琳忙让太子躲在殿里,千万不要出来。 郭槐见了陈琳,客套寒暄了几句,就取出一件东西让他辨认 “就是这件腰牌,认识吗?” “这腰牌从何而来?” “宫外而来。”郭槐将腰牌拍在陈琳手上。 陈琳一边笑一边看着:“不认得,没见过。” 郭槐冷笑:“好一个没见过,后宫之内谁不知道这是你陈琳的腰牌!刘皇后让你说出实情:李妃怎么逃出皇城,谁帮的忙?谁带的路?现在藏在什么地方?” 陈琳开心大笑,笑得郭槐摸不着头脑。陈琳从郭槐的问话中得知李妃已经安全脱险,至少现在还没有抓到,只不过是搜到或者说是捡到了这面腰牌。陈琳的推断不差,李妃出了皇城便向城南逃去。由于秦凤自焚,造成假相,延误了追捕的时机,李妃有充裕的时间逃往乡间,再想找到她,就如大海捞针一般。有一拨缉捕人员,曾在山中的大庙中发现李妃踪迹,找到这面腰牌,住在庙中几个乞儿早已将李妃藏起,他们只能是无功而返。李妃隐名埋姓,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贫倒也平安无事,这是后话。 郭槐见陈琳大笑,越发生气,大声喝道:“陈琳,只要你说出实情,就饶了你的小命!” 9 陈琳见郭槐生气,越发没有顾虑,反问道:“你要我说?你要我讲?要说要讲,不在此地,要上金銮宝殿面见君王。” “只怕来不及了!”郭槐打个手势,两旁的太监将陈琳按倒在地。 “住手,大胆!”随着一声断喝,太子冲了出来,“太子在此,谁敢撒野?” 郭槐成竹在胸,因为他揣着皇上的圣旨呢。他拿出圣旨,满院子的人都跪下了。 太子要去找皇上,陈琳恳求太子不要去,如果太子受了连累,陈琳怎么对得起天下?他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太子在深宫,处事要恭谨,苦读圣贤书,勤修治国策,君临天下日,全力整朝纲……” 郭槐打断:“我替你说两句吧,明年之今日,便是你周年。”一脚将陈琳踢倒。太监迅速将陈琳拉走。 皇宫里金钟鸣响。是何人撞钟?这金钟只有在外敌人侵或国内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会撞响。真宗皇帝正在丹房修炼,听到钟声喝问道:“哪个大胆,敢来撞钟?” 太监回禀:“八贤王有要事求见。” 皇上不好发作,只得召见。八贤王撞钟,也是出于无奈:皇上炼丹谁也不见,太监也不敢禀报,可是这事要是迟了,陈琳的人头就要落地了!八贤王进入炼丹阁,开门见山请求赦免陈琳,真宗认为陈琳罪在不赦,为了一个小小的奴才,何必如此? 八贤王:“不错,陈琳是个小小的奴才,可是他为皇家立下了大大的功劳,他……” 皇上:“他怎么样?” 八贤王只得说下去:“他……他救过当今的太子!” 皇上不以为然:“怪不得,敢情他救过你的儿子!” 太子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他……”八贤王被挤兑得说出实情,“他是万岁的亲生之子啊!”皇上不信:“谁人作证?” 八贤王:“陈琳!请赦免陈琳。” 皇上:“我要是非杀不可呢?” 八贤王:“陈琳一死,便死无对证了。” 皇上:“好,将陈琳赦免,我要亲自审问。” 陈琳早就押往断头台了,只因时辰不到,尚未行刑。陈琳被带到炼丹阁时,见到两旁站立着御林军,依然是刀光剑影如临大敌的阵势。 陈琳面君,要讲出实情,请万岁屏退左右。 陈琳从庚戌年七月初六李妃生下赵祯讲起,一直讲到册立太子,一波三折迭宕起伏,把蒙蔽圣上多年的狸猫案说了个明明白白。可有一节,全案的主使之人,陈琳只字未提。 皇上让他说出罪魁元凶。 陈琳请求万岁:“恕臣出言不敬,方敢实言。” 皇上急了:“若再敢言语支吾,迟疑不定,我先治你个罔上罪,处以严刑。” 八贤王鼓励陈琳:“御阶前坐的是有道明君,你只管和盘托出,奏明圣上。” 陈琳鼓足勇气:“将狸猫换太子,害人害命的就是执掌后宫的刘皇后!” 皇上哪里肯信:“有诈,一定有诈!” 陈琳跪行至皇上面前,言之凿凿:“陈琳所讲,件件是实。” 皇上:“如有半点虚假”…(” 陈琳:“千刀万剐也无可更改。” 皇上欲信不能,不信又疑心,只有酷刑之下才能证明陈琳说的是假是真。他下令御林军将九转铜鼎烧红,让陈琳双手抱鼎验其是否忠诚。 八贤王急忙上前阻拦:“此乃古代炮烙之刑,兄皇不可!” 陈琳知道,这比上断头台还要残酷、痛苦,但是为了大宋的江山,别无选择。他面对铜 10 鼎仰天大笑,一步一步走上台阶。忠直招来横祸,历代的忠臣义士概莫能免;我若中途却步,改口供保性命,置天理人情于不顾,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拼将一死,以表忠心,成仁取义,就在今朝!陈琳扑向铜鼎,双手焦化,晕倒在地。两个太监把他扶下台阶。陈琳的忠义胜过前贤,皇上为此大受感动,跪地祷告上苍。也许是过于激动吧,皇上忽然觉得心口绞痛,八贤王扶起皇上坐在椅子上。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因为长期食用金丹造成的水银中毒呢! 皇上对陈琳说道:“孤王错怪你了。今悬案明断,诏告朝野。朕将匡正天下,重整朝纲。宣文武百官上朝,皇后、太子进见!” 金钟又一次撞响,百官上殿,朝中肯定出了大事。当百官到齐,刘皇后来到驾前叩拜时,发现皇上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内侍忙去搀扶,才知皇上已经驾崩了。按道家的说法,真宗皇帝已经坐化了。接着就是宣布国丧,太子入继大统,刘皇后以太后身份监国垂帘听政。 真宗皇帝过世,最难过的要算是八贤王和陈琳了:只差一步就要大白于天下的狸猫案,就这样又石沉海底了。 这是近年来汴梁城里最热闹、最红火的元宵节,十里御街上搭满了灯棚,彩楼;各式各样的花灯一个挨一个,争奇斗妍,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人如潮涌,大都挤在了宣德楼前,为的是一睹仁宗皇帝赵祯的丰采。今天也是皇太后撤帘,皇上亲政的日子。赵祯已经十八岁了,阁臣几次联名上疏请求归政,刘太后再也找不出什么托词,就答应了。母子二人在宣德楼上不时向下面的人群招手。赵祯第一次参加这样隆重的盛典,面对如此众多的百姓,兴奋异常。时间已经很晚了,赵祯正要离去,就听下面有一瞎眼妇人高喊:“儿啊!赵祯,我的儿啊!" 瞎眼婆这一声呼唤,震惊了整个汴梁城。关于仁宗皇帝的身世以前曾有过不同的小道消息,元宵节后传闻更加沸沸扬扬。最关心这件事的要属南清官的八贤王和仁寿宫的刘太后了,由于瞎婆的出现,暂时平衡了十年的利害关系将变得复杂和尖锐。瞎眼婆被开封府带走,龙图阁大学士监理开封府尹包拯从第二天一早的拜会名单上就看出了苗头。刘太后派来了郭都堂,八贤王派来了宁总管,二人各不相让,都要带走瞎婆。 郭槐:“瞎婆大胆犯上,若不严加惩处,何以维护皇家尊严?故此,太后命将人犯带回后宫,她要亲自审问。” 宁总管:“八贤爷是当今圣上的老爷,瞅冷子又冒出个妈来,他受得了这份刺激吗?故此,叫我把瞎婆带回南清宫,他要亲自审问。” 一位总管一位都堂,二人针尖对麦芒,此案非同小可,其中定有隐情。包拯由此提高了警惕,这瞎婆决非寻常妇道人家,而且还牵动了皇家的切身利益,此案一定要亲自审理,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包拯拒绝了太后和八贤王的厚礼,让包兴端茶送客。 宁总管很理解包拯:“包大人就是这个脾气,郭都堂,咱们走吧!” 郭槐阴阳怪气地说:“包大人铁面无私,佩服佩服。临走我给您递个话儿,虽然政归皇上,可是太后终究还是太后!" 包拯并不把威胁放在心上,他要传瞎婆问话。这时,堂上闯进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自称是瞎婆的干儿子,名叫范仲华,他言称:干妈有老年痴呆症,请包大人开恩释放。 包拯:“若是疯颠自当放还。稍事审问便知真假,王朝,将瞎婆带上堂来。” 包拯见瞎婆身体有病,便赐一矮座,让她坐下答话。包拯按程序问话:姓氏名谁,家住哪里,家里都有何人,为何双目失明,到宣德楼前作甚……瞎婆一一作答,并不见疯颠症状。问到呼喊皇上名讳一节,瞎婆推说患了老年痴呆,言语支吾,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包拯发现疑点一再发问,瞎婆有话不能直说一味搪塞。包拯心中不悦,说道:“你把开封府当作什么地方?你把包拯当作糊涂官了不成?” 瞎婆听到包拯二字,脸上却露出笑容。包拯在任开封府尹以前,名声就很大,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童稚妇女都知道他的名字,叫他包待制。瞎婆心想:也是苍天有眼,遇到包拯,平反冤案就在今天。可是当她走到包拯面前要讲述实情时,犹豫不决,担心 包拯力 11 不从心斗不过皇宫内的罪魁祸首。 这一切包拯都看在眼里,分明有深深的怨恨郁结在胸中,他鼓励瞎婆坦率直言,有包拯为你作主。 瞎婆也不愿失掉这一次机会,大胆说道:“请屏退三班衙役,我实话实说。” 包拯:“将瞎婆带进内厅,两厢退下。” 瞎婆:“包卿,我冤枉啊!” 包拯:“有何冤枉,你慢慢说来。” 瞎婆声泪俱下的诉说,令包拯唏嘘不已;但这是审案,重的是证据。包拯等瞎婆情绪稍稍稳定下来,就说:“你是李宸妃,有何凭证?” “金珠为证。”瞎婆掏出一颗金珠递给包拯。 包拯看了看,金珠不假,上面镌刻着真宗皇帝的御书,果然是李宸妃; 李妃又细讲了内廷中老陈琳如何救下太子,八贤王密藏婴儿躲过刘妃耳目,真宗立嗣太子归宗,有这二人出庭,那将是铁证如山。 包拯让包兴安置李妃和范仲华暂且住在府衙内,首先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明天去南清宫拜见八贤王,然后再查访陈琳取证。 李妃的出现,在皇室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知情人陈琳就成了关键人物。八贤王派人到宫里找陈琳时,已经晚了一步,陈琳被郭槐带到了太后的仁寿宫。太后和郭槐非常清楚,如果李妃、八贤王和陈琳串通在一起,十八年前的狸猫案就可能翻过来,当今皇上知道了底细,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必须抢先下手,让包拯找不到线索,李妃虽有供状,却无人出面作证,只好不丁了之。到那时再问李妃一个诬陷罪,处置她不迟。 陈琳得知太后召见,感到很突然,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果然,一见面太后就问他,对李妃还那么忠心到底吗? 陈琳知道这话里有话,小心答道:“启禀太后,那李氏罪妃十一年前失踪不见,怕是早已死于非命,哪里还谈得上对她忠与不忠啊。” 太后:“要是那个李娘娘还活在世上呢?” 陈琳以为这是试探,就没有正面回答,笑着说:“太后跟奴婢说笑话。” 太后:“那个李妃不但活在世上,还在皇上亲政之日,出现在宣德楼前,叫皇上为儿子!如今被包拯拿获,关在开封府内。你总算熬到这一天了!” 陈琳极力掩饰自己的感情,不动声色地说:“奴婢十几年来如行尸走肉,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管啦。” 郭槐:“可这会儿你又活过来啦,你的忠心总算有地方施展啦!” 太后:“是啊,十一年啦,不容易呀,你也该有个结果啦。” 陈琳明白“结果”这两个字的含义,可是他要寻找生存的希望。 李妃在包拯那里,这沉冤定能昭雪;现在是李妃、八贤王和包拯最需要我陈琳的时候。陈琳向太后表白:幼年人宫,深谙宫中规矩,万般都按主子之意行事,对太后更是如此。 太后:“既然对我忠心不二,那好,昨晚哀家受了惊吓又遭风寒,太医开了一剂药,这尝药的事……” 郭槐端药递给陈琳。 陈琳知道今天这一关是过不去了,好在早已把密折托咐给心腹之人,有朝一日乾坤扭转,依仗着密折向天下吐露真情吧。既然是死,就要死个壮烈,陈琳打翻药碗高声骂道:“奸贼!你们恶贯满盈,必遭天谴,我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要报仇伸冤!” 太后:“好啊,陈琳,你总算说出真话了。今天让你死个明白:李妃要伸冤,不能没有你这个知情的活口;今天我把你这个活口给灭了,那包拯无干无证,能奈我何?我依然还是当今的太后。” 12 郭槐命太监按住陈琳灌下毒药。药性发作了,陈琳已经说不出话来,可是他还能思想,他悲哀忠良屈死,他忧虑公理被践踏,他痛恨恶人张狂肆虐,他只有盼着苍天降下千钧铡,灭尽世间的奸臣贼子!陈琳听见太监喊着“八贤王驾到”,心里想着:八贤爷呀,你来晚了一步。 太后恶毒地说:“哀家请来八贤爷为你送行。” 陈琳注目八贤王,哽咽无语,仰面倒地而死。 八贤王:“太后你......” 太后:“陈琳为哀家尝药,不幸身亡。郭槐,备上等棺木厚葬陈琳。” 太后请八贤王来仁寿宫,就是让他看陈琳之死的,先给他一个下马威。接着就把事情挑明,讲了一通人间万事难违天意的说辞,八贤王把宫中发生的事往一块这么一联想,倒吸一口冷气,难道真的是天意? 太后一口气说下去:“当年李妃怀胎在先,生的却是妖孽,不是天意吗?哀家身为偏妃最后却登上太后宝座,这不也是天意吗?那陈琳在先皇面前,诬告哀家,蒙蔽圣听,眼看得逞,先皇意外仙逝,这不也是天意吗?你们寻找陈琳充作干证,他却一命呜呼,这不都是天意吗?”直说得八贤王心灰意冷没了脾气。 太后又使出一招“杀手锏”,专谈与八贤王利害攸关的问题:“八贤爷,您的儿子临朝亲政,您也是权倾朝野,应全心全意辅佐皇上,才能保得天下太平;倘若为了一点小事儿,乱了宗庙,乱了朝廷,那皇上的江山、社稷还保得住吗?您的权力、地位恐怕也不牢靠吧!” 八贤王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他知道这千古奇冤恐怕再难翻案,稀里糊涂地回到南清宫就病倒了,大门上挂出了闭门谢客的贴子。 包兴去到南清官果然吃了闭门羹,八贤王谁也不见。陈琳的下落不明,无从查访。包拯交给他的两件事,他一件也没办成。包兴怏怏不乐地回到开封府,又碰到范仲华非要见包大人。包兴:“什么事?不就是给你干妈治眼吗?” 范仲华:“不是。我干妈的眼睛经过包大人请的医生医治,已经看得见斗大的字,认得出跟前的人啦。我要说的可是件大事……” 范仲华还没开口,两个校尉风风火火地跑进来汇报,陈琳被杀害,线索中断。 “快去后堂禀报。你的事大,能有这事大吗?”包兴转身问范仲华,人影不见,原来他乘包兴不备,跟在两个校尉后面进了后堂。包兴急忙跟了进去。 范仲华已经说上了:这几天府衙外有一个姑娘老缠着他,问他干妈的事,听说干妈治好了眼,非要进府来见她。 包拯分析,这女子来历不明,谨防有诈。 不管来人目的如何,在干证被毁情况下,这姑娘就是一条新线索,包拯做了周密的布置,让姑娘和李娘娘见面。 姑娘身穿黑色斗篷,进屋并不脱下,见了李妃略施一礼,说道:“小女子受人之托,要办一件重要的事。” 李妃:“请问,受何人之托?” 姑娘:“请原谅,我不能说出他的名字。” 李妃:“你既然是受人重托刻意来找我,就应该直言相告。” “老人家,您非要追问,那好,你看我是何人?”姑娘脱下黑斗篷,露出里面宫女的装束。李妃走近细看,揉了揉眼又站在远处一看,大惊失色:“你……你,寇珠!?” 姑娘见老人家把自己认作寇珠,恰恰证明他就是李娘娘,深深一拜:“李娘娘,小女子无理了。” 李妃:“你到底受何人之托?” 姑娘:“是陈琳嘱咐我寻找皇娘。” 13 李妃:“那你是何人?” 姑娘扶李妃坐下,慢慢讲来:“我叫寇玉,是寇珠的妹妹,我们俩长得极为相像,从小在一起相伴,直到姐姐人宫;姐姐被害以后,父母双双含恨而逝,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是陈公公把我接进京城,住在亲戚家,不时地接济照应。后来陈公公被幽禁,我常涉险进宫去给他送酒送饭。他见我机灵可靠,又想为姐姐报仇雪恨,就将密折藏在锦盒内,让我深埋在宅院里,待机而动。元宵节皇娘一声呼唤,我知道,该把它拿出来了。希望这密折能派上用场,帮娘娘度过艰险,给包大人张扬虎威,替我姐姐和陈公公洗雪沉冤。” 包拯在屏风后听了这番话,哪里还坐得住! 寇玉取出锦盒,跪在李妃面前。李妃取出密折,读着读着声泪俱下。包拯接过细看,历史上的一幕幕场景出现在眼前。这一卷密折就是最好的干证,雪耻翻案,可说是初战告捷。他立即叫王朝、马汉搀扶李国太坐上正位,包拯率众人行跪拜之礼。 包兴把包拯叫到一旁,说:“郭都堂前来传太后懿旨。” “他来得好。”包拯略一思索,又看了看寇玉,“你真的和胞姐寇珠长得很像吗?” 寇玉肯定地点了点头。 包拯指着寇玉问李妃:“国太,您看寇玉像她的姐姐寇珠吗?” “像,像。要不刚才我还以为是寇珠还魂呢!”李妃的口气也十分肯定。 “寇珠还魂!”包拯兴奋起来,“有了,施展奇谋绝慧,让郭槐不打自招。包兴,开门奏乐、接旨,大摆宴席招待都堂!” 这场酒一直喝到了深夜,郭槐已有了几分醉意,包兴扶着他去后堂休息时,脚底下的步子已经迈不稳了。后堂里也备着酒,包兴还是一个劲儿地让酒。郭槐自恃海量,并不拒绝,因为他心里高兴:太后的懿旨一到,包黑子就乱了手脚,盛宴请他就是明证。 包兴:“您先歇着,包大人他忙着呢。” 郭槐:“包拯他哪里去了?” 包兴压低了声音:“他……我不能说,要是让他们听见了,全来找包大人喊冤,怎么应付得过来呢?” 郭槐:“这三更半夜的,谁找包大人喊冤呢?” 窗前出现了穿白衣戴白尖帽的鬼影,陆续走过。 包兴:“您看,就是他们这些孤魂野鬼。” 郭槐不相信地:“怎么开封府也有神鬼狐道?” 包兴神秘地:“都堂大老爷,您还不知道啊,前几年流行的儿歌里就唱上啦,„包大人,坐大堂,夜管阴来日管阳,白日里,管大宋,八十三州诉讼状;到夜晚,管幽冥,冤鬼孤魂盼升堂,天亮前,处理完,陈年冤案一桩桩。”‟ 郭槐半信半疑:“真有这事?” 包兴:“真的,我天天跟着包大人,派遣三班衙役手持灵符追赶那些男鬼女鬼,我能不知道吗?” 窗上鬼影幢幢,磷火闪闪。 包兴:“您先歇着,我得去值班了。” 郭槐倒酒为自己壮胆,一个鬼影撞开了窗户,郭槐跌坐在地。又一鬼影飘忽而过。婴儿的啼哭声由远而近。郭槐的精神几近崩溃,大声喊着:“来人哪!"真的来了几个人,不过不是正常人的打扮,而是正常人扮成的青面獠牙的夜叉。夜叉上前抓住郭槐,用白绫套住牵走。 “升堂!” 这是一座昏暗无光、阴森恐怖阎罗宝殿,只有数点磷火发出微光。 “你是郭槐,有一冤鬼在阴曹地府将你告下了。”这是包拯的声音。 郭槐硬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哦,什么鬼这么大胆,把洒家我给告下了?” 14 “郭槐!你还我命来!”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寇玉身穿白 衣飘然而来。 郭槐看着白衣少女,惊魂不定,痿坐在地上:“你,你是寇珠!” 寇玉指着郭槐一字一顿地:“郭槐!我是寇珠,为你所害,死得好惨!如今告到阴曹地府,包大人定会秉公而断,让你上刀山下油鼎,永世不得超生!” 郭槐在地上滚躲着寇玉,大叫:“饶命,饶命啊!" 包拯叫过判官:“判官,查一查郭槐阳寿几何?” “是。”判官在生死簿上翻了翻,“郭槐阳寿七十三岁,犯了弥天大罪,折了阳寿二十年。” “包大人救我!"郭槐今年正好五十三,他不甘心就此撒手人寰。 包拯:“郭槐听了,善恶昭昭,冤冤相报,你是罪有应得。若当堂招供认罪,可考虑减免刑期,返还阳寿二十年。” 郭槐到底是贪生怕死之辈,对刘后和他的狸猫案以及由此制造的一系列命案,供认不讳,当堂画押。 随着包拯一句“郭槐,你抬头观看!”大堂灯火通明,开封正堂上的匾额“清正廉明”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郭槐回过魂儿来,才知道上了包拯的当,他又恢复了霸气:“包黑子,你大胆,你竟敢逼供诱招。你拿了我的供状也没有用,按照大宋律条,朝臣不能过问皇室之事,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开封府尹,逾越皇权,大逆不道……” 包拯:“押下去!” 包拯回到后堂时,情绪明显地低落了。寇玉得知,大仇难报,十分不解:“干证俱备,诉状齐全,却打不赢官司,还有什么司法公正?”范仲华要接老娘回去住破瓦寒窑。李妃态度坚定:“休言回去二字,就是一死也要讨回天理公道!” 包拯岂能轻易屈从太后的淫威,为公理他要碰一碰祖制皇权。但是这里有一个策略问题,要碰得有机巧,既不违反大宋祖制,又要引起皇上注意过问此案;朝野上下为之震动,从而得到舆论支持。 第二天,是皇上回南清宫探望八贤王的日子,保卫防范要比平日更严密。就是这样,还是有一个民妇闯过了警戒线,站在大门口喊冤告状呢。八贤王怕惊了圣驾,派人拦住民妇。皇上刚刚亲政, 愿意了解下情,让太监发下话来:“万岁有旨,告状民妇进见哪!” 李妃进了南清宫一眼就看见了坐在御案后面的皇上,她真想一步就登上台阶立即母子相认,不行,操之过急,反而会招来大祸,我要按着包拯的安排行事。李妃在皇上面前状告开封府尹包拯,“民妇前去告状,包拯言道:案情特重难以审理,将我赶出府衙。”皇上果然格外重视,让李妃讲述案情。 李妃说起十八年前的狸猫案,悲愤填膺;说起十一年前的冷宫大火,声泪俱下。皇上眼圈也红了,他依稀记起了一位善良的娘娘,也曾有一个像他那么大的孩子。李妃一提起那个被狸猫换走的孩子,就感到深深的内疚,没有把母爱奉献给孩子,将使她抱愧终身。 她不能再这样将错就错,所以不惜冒死惊驾,为的是找回自己亲生的儿子。她大声呼唤:“我的亲儿啊!” 当初陈琳曾说“太子仁孝”,一点也不错,皇上生性善良温煦可亲,他在感情上是站在李妃这一边的。至于如何处理这个案件,他还缺少经验和办法。他转向八贤王:“皇父,李娘娘一案当如何审理?” 李妃一出现,八贤王就有预感,是到了揭盖子的时候了,他应该站出来仗义执言;可是他又顾虑太后的势力和气焰,他最担心的是投鼠忌器啊。八贤王不想担责任,就来个王顾左右而言他。正在这时,宁总管报告,包拯求见。八贤王心想,他来得正好,让皇上问计于他吧。包拯把审理狸猫案分了四个阶段:其一,取证,有陈琳密折和郭槐供词;其二,李妃呈御状,惊动皇上过问此案;其三,劝八贤王重新抖擞精神,同心联手;其四,求皇上特准降 15 旨,让包拯我全权处理。包拯掐准了时间,进得宫来,专等皇上发问。 “狸猫一案;为何不审?” “此案关系后宫,为臣无权审问。” “无权审问,就当奏明,隐瞒不奏,便是欺君。” “万岁,臣在宫外候旨,正为奏明此事。不过,这宫廷之中早已有人知情,只是隐情不报。” “哪个隐情不报?” “可问八贤王。” 八贤王不得不说话了:“我在南清宫,这大内之事我怎么知道?” 皇上:“皇父怎么知晓?” “此事与八贤王颇有瓜葛,怎么会不知道呢?”包拯有意让八贤王介入其中。 八贤王仍然装糊涂:“包卿,你这话从何讲起?” 包拯从袖中取出密折:“就从这密折讲起。” 皇上:“是哪个留下的密折?” 包拯:“就是那遭贬谪留守太子宫的太监陈琳。” 皇上:“陈琳,他现在何处?” 包拯:“他已被毒死在后宫。” 皇上:“何人所为?朕要查个明白!" 包拯:“此人就是密折中所诉制造狸猫案的祸首元凶。” 皇上:“折里还说了些什么?” 包拯:“狸猫一案的前因后果,被害皇子的下落,元凶就是当初争当皇后而今窃居太后之位的刘氏奸妃!” 皇上:“那被害的皇子,他是何人?” 包拯:“万岁问那被害的小皇子,他就是执掌江山的万岁啊。” 皇上细看密折,他不敢相信这折子上写的是真的,他请皇父如实相告。 八贤王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李娘娘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就留在南清宫颐养天年;至于过去的陈年老帐,也不必去追究,落得个天下太平吧。 包拯一听就火了:“八贤王你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啊,你难道忘了天下兴亡的历史教训吗?朝纲不正,百姓怎能得到安宁;姑息养奸必将后患无穷;如与奸贼同流合污令国人心寒齿冷。你想息事宁人当个老好人,可是你别忘了屈死的无辜为的是什么?寇珠、秦风、陈琳临危不惧,无怨无悔,他们和赵氏宗庙、皇家子嗣并没有什么相干,他们是为了公理、人道、正义、王法而义无反顾。我今天豁出去得罪你八千岁,也要犯颜直谏,只望你能说出真情。现有奸 贼郭槐的亲口供状,贤爷请看。” 包拯这一席话,说得八贤王心跳加快,心中惭愧不已,他终于说出了“李娘娘就是万岁的生身母亲”这句话。 到此,陈琳密折所奏得到证实,真相大白于天下。 皇上喊着:“皇娘,皇娘!” 在仪仗的簇拥下,李妃上殿。皇上向生母、真正的太后跪拜。“皇儿”,“母亲”这一声呼唤等了十八年,母子相抱,高兴得哭了起来。 包拯得到皇上的敕准,全权处理此案。内侍按法定程序,将一纸供状送到开封府。 这年秋审时,一具虎头铡让郭槐身首异处;一条白绫留下刘妃一具全尸。 包拯为陈琳、寇珠、秦风三人请求旌表,厚殓重葬;十八年沉冤终得昭雪。包拯为大宋朝办下了这桩第一要案,从来不笑的他长时间地哈哈大笑起来,就此留下了“包拯笑,黄河清”的美谈。 16
/
本文档为【狸猫换太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