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华瓷纹饰——龙纹

2017-11-30 16页 doc 264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华瓷纹饰——龙纹中华瓷纹饰——龙纹 中华瓷纹饰——龙纹 龙纹简介: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 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 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充满智慧的古人把他们对龙的信仰用各种手法表现出来,无论是古建筑、玉器、青铜、陶器、家具还是绘画等古器物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龙纹。了解掌握龙纹特征,对正确判断历代 1 器物的年代会有很大帮助。以器纹龙纹纹饰为例,“元秀、明狞、清庄”,可略窥大概。 元代龙...
中华瓷纹饰——龙纹
中华瓷纹饰——龙纹 中华瓷纹饰——龙纹 龙纹简介: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 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 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充满智慧的古人把他们对龙的信仰用各种手法现出来,无论是古建筑、玉器、青铜、陶器、家具还是绘画等古器物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龙纹。了解掌握龙纹特征,对正确判断历代 1 器物的年代会有很大帮助。以器纹龙纹纹饰为例,“元秀、明狞、清庄”,可略窥大概。 元代龙纹: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细尾,体态轻盈,区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具体特征: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睫毛现象不明显;上颌部少见有双须;爪子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多鳞片纹。 2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 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3 明代龙纹: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具体特征: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鬓发成篷,毛有向上冲或向斜上冲之势。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肌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人称“猪嘴龙”;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成前冲,直而不弯;爪子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身体呈网格纹、锯齿纹较多。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4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盘心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高4.4cm,口径23.3cm,足径16cm。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微下塌。通体黄地素三彩装饰。内底饰双龙戏珠纹,外壁饰缠枝莲纹。圈足内施黄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的所有纹样均先用黑彩勾出轮廓,其内再填以紫、绿、孔雀绿、黑彩等。外壁黑彩晕散严重。盘的造型不太规整,龙纹随意性较强,爪如花朵,口、腹、足底均有窑裂,反映出万历时期御器厂瓷器生产质量趋于下降的状况。在黄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蓝黑色。 5 青花夔龙纹罐 青花夔龙纹罐底部 6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罐直口,鼓腹,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饰青花纹样。颈与肩部饰如意头纹。腹部绘2只首尾相连的夔龙衔花纹。近底处绘一周仰莲瓣纹。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宣德青花图案以线条流畅、纹饰豪放生动著称。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成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 7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盘心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明正统,高10.7cm,口径52.4cm,足径28.7cm。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外壁绘缠枝莲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正统时期的青花呈色及画法与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见明初那种普遍出现的铁结晶斑。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而纹饰中麒麟与龙纹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中却比较少见。 8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碗心 9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款识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碗撇口,口下渐收,圈足。里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外壁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随着龙的游动,莲花、水草亦呈翻舞状。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莲池纹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经出现,明初永乐、宣德时将莲池纹与龙纹相结合,弘治时承继,并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此碗釉白质润,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青花呈色蓝中微带灰色,是弘治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10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底款 11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 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颈绘青花十字朵云,肩绘双云龙,主体纹饰是腹部的五组团龙纹,纹饰空隙处有灵芝草托暗八仙纹,足上绘莲瓣纹一周。宝珠钮盖,钮上绘缠枝花叶,盖面有双云龙及朵云纹。曲流及提梁柄上满绘缠枝花卉纹。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 其时青花图案除团龙纹外,还有团鹤、团螭、团凤、团花等,山石、鱼藻、花鸟等也常见。穆宗隆庆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制品较少。这件提梁壶带有隆庆本朝款识,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珍品之一。 清代龙纹:气宇轩昂,龙首后勺丰满、身躯健硕,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动地之威。具体特点:龙首变化很大,猪嘴收缩,显出下颚比上颚长。长披发或多簇短耸发;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以竹叶形描绘,顺治年间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睫毛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睫毛现象十分普遍;须清;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龙身鳞片多半带有染色。 12 青花龙纹瓶 13 青花龙纹瓶底款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14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罐盖面龙纹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无纽。罐外施斗彩纹饰:肩部及近足处饰仰覆蕉叶纹,腹部饰海水双龙纹,盖顶饰海水龙纹。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 15 青花赶珠龙纹瓷碗,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16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盖面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清宫旧藏。 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五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乾清宫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墨之具皆贮于此。此件印盒即为当时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 17 18
/
本文档为【中华瓷纹饰——龙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