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幸福没有榜样[指南]

2017-09-28 10页 doc 25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幸福没有榜样[指南]幸福没有榜样[指南] 盯住优点 家庭成员之间,是紧紧地盯住对方的优点,还是牢牢地记着对方的缺点,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常常关乎到一个家庭是否和睦、是否温馨、是否幸福美满这样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谁大概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是只有缺点没有优点,这样的人几乎是没有的。这本来是生活中极浅显极直白的常识。可是,在一些家庭论到具体的人和事,有的人却常常是只盯住对方的缺点,不怎么去看人家的优点。结果使一些家庭往往因此而笼罩阴云、滋生矛盾、酝酿纷争。就说邻居家乔嫂吧,好总是向别...
幸福没有榜样[指南]
幸福没有榜样[指南] 盯住优点 家庭成员之间,是紧紧地盯住对方的优点,还是牢牢地记着对方的缺点,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常常关乎到一个家庭是否和睦、是否温馨、是否幸福美满这样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谁大概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是只有缺点没有优点,这样的人几乎是没有的。这本来是生活中极浅显极直白的常识。可是,在一些家庭论到具体的人和事,有的人却常常是只盯住对方的缺点,不怎么去看人家的优点。结果使一些家庭往往因此而笼罩阴云、滋生矛盾、酝酿纷争。就说邻居家乔嫂吧,好总是向别人讲儿媳的缺点,干活不麻利啦,来客人不会说话啦,脾气有点倔啦,等待,结果闹得婆媳不和,也殃及到儿子儿媳不时地吵架,连小孙子写作业也时常神不守舍,很怕大人们不知什么时候又吵起来。其实,别人都说乔嫂的儿媳厚道朴实,在单位还是模范工作者呢。只是乔嫂总盯着人家缺点罢了。 盯住优点,这样的家庭则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生活的启示》一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姑娘和一个独断专行的男人结了婚,那男人的父亲又是一个爱对儿媳发号施令的倔老头子。按理说,和这样的父子生活在一起,整日里看他们专横的脸色,听他们粗暴的言语,该是毫无趣味又烦恼万分了吧,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位姑娘总是想着丈夫的种种长处:坦诚直率,对家庭极富责任感,对自己一片爱心。对那父子俩一时的暴躁、一时的恼怒,姑娘尽量不动声 色。但是,对他们偶尔表现出来的和善态度彬彬有礼的举动,则立即给予表扬。盯住他们的优点,或用语言、或用微笑、或用眼神,不温不火、不张不扬地肯定他们的优点。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她使他们父子俩变成了谦和而有礼貌的人,家里充满了和煦的阳光。 虽说人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但喜欢听到赞扬肯定的评价,讨厌别人对自己的贬斥与否定,大概也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吧。听到赞扬,得到肯定,人们的心里会激起欢悦舒畅的感情体验,此时回报给对方的自然也是一种积极美好的情绪;遭到贬斥,得到否定,心里这不感到委屈、感到苦恼、感到沮丧、感到压抑,这样的心理体验,回报给对方的还不常是阴郁的脸、痛苦的泪,盯住优点,家庭生活欢快和美;盯住缺点,亲人间也难免疏淡,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吧,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家庭里说可以完全忽略对方的某些缺点。其实,盯住优点,发扬优点,强化优点,本身就是对缺点的抑制、对缺点的弱化、对缺点的克服。再说,有盯住优点的前提,营造起亲热和谐的家庭气氛,相互间心无芥蒂,又有什么话不可以好好地说呢, 盯住优点,自然也不只是个处事的艺术问题。,实际上它是浓郁亲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做婆母的将儿媳看作自己的姑娘一般,做儿媳的将婆母看作亲娘一样,家庭成员之间维系这样的至亲至热的关系,谁还能不尽力去寻求对方的优点、发掘对方的优点、紧紧地盯住对方的优点呢, 绝对绝对不可以唠叨 读过卡耐基《美好的人生》的人,大概还记得他在回答:“如何避免为你的婚姻挖掘坟墓”时,广征博引女人的唠叨给婚姻带来的不幸,最后提出了这样一条重要规则:“绝对绝对不可以唠叨”。其实,唠叨不仅会破坏美满的婚姻,母亲的唠叨还会给子女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的危害呢, 我在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日前,通过对某校初中生不记名问卷进行些学习状况的调查,在回答:“促进你学习成绩上升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竟有一些学生回答学习成绩下降的是:妈妈整天无休无止的唠叨。唠叨的本意大概是希望子女学习上进,怎么反倒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呢,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首先,唠叨会挫伤孩子和自信心。母亲的唠叨常常出自于对孩子的学习的否定而对别人家孩子的羡慕那样一种心理。当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那么理想时,便常常这样唠叨:“你只贪玩,怎么就不知道像人家孩子那么用功呢,”学习一时有困难的孩子,他们往往更需要热情的鼓励与积极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自信。一味的斥责,不做具体分析把他们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相比,只能使他们感到自卑,把他们推向失败。其次,唠叨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自我意识增强,觉得自己已是独立的社会人。母亲唠叨:“你得好好学呀~”“学不好将来没出息。”这些絮絮叨叨浅显直白“毫无用处却令人心碎”的车 轱辘话,不仅使孩子感到腻烦,感到压抑,扰乱了学习的心境,同时不极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你越唠叨,我越不给你学”,“你唠叨东、我偏往西。”孩子这样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还会使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变得隔阂、紧张,有的孩子不是因此而离家出走了吗, 另外,母亲的唠叨也会损害孩子的健康。有些做母亲的不仅平时爱唠叨,“你这没出息的东西,就知道吃。”“吃饭你都没个好样。”“拿出吃饭的劲,这有学不会的东西。”孩子吃饭时没个好情绪,慢慢这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称呼,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奉献,追根溯源,母亲的唠叨自然也是出自对子女的一片慈爱之心。但是,有些做母亲的或许不大知道,就是这充满爱、饱含情的唠叨,却常常造成家庭紧张的氛围,影响子女的学习,损害子女的健康,妨碍着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以至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始料未及的悲剧。 所以,为了家庭的幸福快乐,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似乎也应牢记这句话“绝对绝对不可以唠叨”。 我相信你能行 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末能考取大学,以及日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屡遭挫折,我敢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用自己慈爱之心、温柔之手在孩子小的时候挫伤了、甚至扼杀了他们的自信心。 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世间哪有不盼孩子有出息的爹娘,这浓得化不开的爱心,这对孩子翘首以待的企盼,怎么又会挫伤甚至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道理也很简单。首先,爱孩子,常常恨铁不成钢。一旦孩子作业有错,或是连寻常的问题也回答得不够圆满,特别是当孩子考试成绩较差时,有些父母就有一些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挖苦、讥讽孩子,“你真笨,笨到家了”“你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长在只能收破烂”“看你这副死木头疙瘩脑袋,能把人气疯”等等。小小的孩子,那点可怜的自信心,哪能经得起这般的摧残,其次,企盼孩子好,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同人家的孩子比。比,本来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总是和一些成绩好的孩子比。总是数落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说什么“怎么考试的名次又落在人家的后头”“你就不会像人家那样用点功”“你表叔家的孩子比你强百倍”等等。小小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总是失败,自己哪会有成功的体验,哪会有胜利的喜悦,第三,做父母的对孩子缺乏理解,孩子遇到点什么挫折,未能给予及时的安慰与鼓励。挫折,对谁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比如,一时 考试成绩不好,如能给予及时的安慰,使其从挫折的忧伤中解脱出来,恢复心理平衡,可使孩子的自信心免遭打击。 自信心,如同孩子发展的原动力,具有坚定自信心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如此宝贵,也像幼苗一样,如此脆弱。这是因为,孩子各方面还不成熟,缺少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常常借助成人的判断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所以,做父母的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也应仔细斟酌,绝不说挫伤孩子自信心的话,绝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还给他脸色看,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古往今来,那些成大器者当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像爱护自己眼珠那样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乔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明星。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篮球,1972年,他看过慕尼黑奥运会后,兴冲冲地走进厨房向妈妈宣称:“总有一天,我要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我要赢得金牌~妈妈相信他、鼓励他,十分肯定地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行。”之后,乔丹也曾遇到过挫折,比如,在初中二年级时,他曾被校队刷掉,妈妈仍然鼓励他绝不能气馁。乔丹在篮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当他获奖时,只要他妈妈在场,总是抱起妈妈开怀大笑,重提1972年他在厨房与妈妈交谈的旧事。乔丹母亲也这样说:“我暗自庆幸没有说过任何对他和他的梦想表示怀疑的话。来自的的一句否定,可能会熄灭他闪烁的理想火花,使之不熊熊燃烧。”你看,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关系到孩子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吗, 爱因斯坦童年的可说明呵护孩子的自信心是多么。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的科学巨人,幼年时他的智力并不出众,3岁时还不会说话,6岁上学时被认为是“差劲的笨瓜”,老师给他的评语竟是“智力迟钝,话也说不清楚,成不了才”。爱因斯坦的爸爸妈妈却不这样看待孩子,他们相信孩子,也努力去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他们常常高兴地带儿子去郊游,以开拓他的视野,培养他的探索精神。他们常给孩子一些独特的玩具,想方设法去发现孩子身上常人“看不出的东西”。一次,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谁也没想到,他竟对罗盘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父母肯定了他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强化了他的自信心,就这样,爱因斯坦头脑中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假如,爱因斯坦遇到的也是父母天天说他“笨瓜”“迟钝”,即使是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天才,恐怕也会将自信心丧失殆尽,从而将天才扼杀于摇篮之中吧, 所以,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动不动就说孩子“笨”,连这样的眼神、这样的态度都不应当有。要知道孩子的个性差异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各有各的聪明,各有各的天赋,只要教育得法,只要他们有自信、肯努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都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体现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 呵护孩子的天赋 朋友的孩子,亲属的孩子,见过许多许多,但似乎都没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惟独前几年在家乡见到的老同学、老邻居乔工的小孙孙,他那惊人的天赋,至今还让我惊叹不已。 那孩子名叫慧慧,可也真够聪慧的,那年他还不足4周岁,就能背出百首唐诗,不用说像“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之类的短诗,就连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这样的长诗,也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那次见到乔工,没聊上几句话,话题就转到他孙子慧慧身上,并且让慧慧给我表演诗朗诵。虽然孩子正在那里玩我给他带去的手执利剑的太空人玩具,有几分不大情愿,但还是顺从爷爷的呼唤,十分流畅地背了几首唐诗。这孩子不仅喜欢背诗,对书也情有独钟,尤其爱看连环画故事。听他爷爷说,孩子对书的兴趣真有一点特殊,记忆力也真有一点出众,虽然也当时只认得“山”呀“水”等少数几个汉字,可他能将一本厚厚的连环画《外国童话故事选项》中的文字说明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念”下来,并“念”得有情有感、有滋有味。孩子这样的聪明,又这样的爱书,我想日后他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等待他的或许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硕士、博士之类的学位吧,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六七年过去了。今年回老家探亲,我还惦念着那孩子,还能回想起他那大眼生生的机灵样子,自然也想知道他现在的学习状况。可是,在老同学乔工家聊了一个上年,也未见他像 先前那样一脸幸福地谈到自己十分疼爱又令他十分自豪的小孙孙。我忍耐不住,还是问起了慧慧上小学之后的情况。乔工只是淡淡地说“还行,还行”,好像并不愿意谈这个话题,我也不好再问下去。回到妈妈家,听说好孩子可不像小的时候了,现在对书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见书就烦。 怎么会这样呢,这让我好不惊诧。后来了解到,那孩子4岁的时候,家里的人,特别是他的母亲,总想让他的天赋得到更好的发挥,给予他更充分的教育,好让他尽快地进入到神童的行列。于是,给他看连环画觉得不过瘾,又买回小学语文课本,提前教他学汉字,并严格规定每天的进度;想让他像爱因斯坦、钱学森等大科学家那样也会拉小提琴,便又找人教孩子学小提琴;听人说,三四岁是孩子学英语的“最佳期”,英语又成了孩子每天必学的课程。这样,繁多的学习任务都压到了孩子的肩头。 慧慧先前背唐诗、看连环画,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完成的,是和玩一起进行的,是玩的之一。在得到大人的鼓励与赞扬后,心中自然产生一种愉悦感,这又强化了他背唐诗、看连环画、喜欢书籍的心理体验。现在不同了,学汉字、练小提琴、背英语单词,是大人强制进行的,是他自己不情愿的,既牺牲了自己玩的时间,又损害了自己愉悦的心情,慢慢地对此产生了厌倦情绪,以致对书本、对知识失去了应有的爱好与兴趣。没了爱好,没了兴趣,心中接受知识的大门还不自动关闭,这样,到了小学阶段,就表现得平平,成绩也一般,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天赋、有灵气、有某方面的爱好与特长,做父母的谁不愿意拿出关爱之心、呵护之情,花大部分精力去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但是,有些父母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极为重要的常识:孩子天赋的发挥、智力的发展,固然需要关爱之心,呵护之情、培养之力、教育之功,但是,过量的关爱、过高的期望、过急的要求、过多的强制,常常会扼杀孩子的天赋,阻碍孩子智力的发展。过犹不及,这就如同奇花异草,需要水分和养料;但过多的水分,过多的养料,也会使其枯萎一样。乔工的不孙孙慧慧,由对书的特殊爱好,到对书的厌倦,怕就是一个沉痛有教训吧~ 对孩子来说,兴趣与爱好往往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因此,精心地保护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民,培养起他们和自信与自尊,使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永葆愉悦的心境,这才是对孩子天赋的最好呵护。 问问自己 做父母的,不用说他们当初也是孩子。在当初也是孩子之时,他们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考试成绩仍未达到父母的期望。这时,他们可能非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慰藉,反倒招来训斥或打骂。于是,细小的心灵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与委屈。或许还朦胧地想,等到自己长大,一定要公正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然而,遗憾的是,当他们由孩子“晋升”为父母之后,却又像当年父母对待他们那样,仍是十分苛刻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个家庭,父母当年念书时,虽然并未做到科科成绩九十分以上、考试排名总是在前三名之内,但现在却这样苛刻地要求孩子。他们不准孩子和小朋友玩,不准孩子看动画片,整日里充斥孩子耳边的就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分数”、“名次”之类的训话。还好,在小学时孩子的成绩一直在前几名。可是,进入初中之后,由于心理负担在太重,考试越怕出错越出错,排名时常下滑。父母不问缘由只是一味地抱怨、责怪、挖苦及至打骂,孩子不堪忍受,竟和几个同学离家出走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父母当年未能实现的梦想、当年学习成绩未能达到的高度,现在就不以此去寄望自己的子女。说实在的,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本也是人之常情。这里只是 想说,做父母的如果能问问自己当年做孩子的心情、感受、想法,设身处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许对孩子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这样,当孩子的学习一旦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给以慰藉、给以支撑、给以鼓励,唤醒他们的自信,激起他们的潜力,使之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奋力地追赶上去。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帮助吧~ 对待孩子,问问自己当年,似乎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撒切尔夫人的孩子念初中时,有一次考试成绩忽然大幅度下降,这次挫折使孩子的心情十分沮丧,竟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不禁失声痛哭。理解孩子的撒切尔夫人,不但没有一句责怪孩子的话,反而以十分平静的心情,娓娓地向孩子说起自己念初中时,也曾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大哭了一场。孩子听到像妈妈这样蜚声天下的坚强女性也曾因成绩不好哭过,心里顿时一亮,自信心又被唤了回来。之后,她满怀勇气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对孩子的理解。做父母的常常问问自己的当年,可以说是理解孩子一条十分便捷的渠道。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和蔼和态度像朋友一地对待孩子,营造这样和谐、温暖、宽容的心理环境,孩子不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同时他们的智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对孩子说:你比别人差 《外国笑话选》中有这样一则笑话,读后或许不会引人发笑,但却耐人寻味:父亲问他的儿子汤姆:“你知道吗,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是一非常好的孩子。”儿子汤姆回答:“是的,爸爸,这一点我知道。而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总统了。”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就像那位父亲,或许感到自己不听话,或许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刻苦,希望孩子能以童年的林肯为榜样,便会那样去比。应当说父母用心良苦,但是孩子的一句“反唇相讥”,竟将父母的一片爱心击个粉碎。当然,儿子的话并不完全正确。老子没混出个模样,也不能因此便剥夺他们教育子女的权力。 但教育子女,也确实得讲究一点科学,得寻求一个好的方法。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童年时的大人物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我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虽然说得直白,却有很深的哲理,可惜常常不被人们重视。人的个性差异太大 了,有些事不是谁都能做得了的。总统,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像林肯那样出类拔萃的总统更少之又少,任你怎样发愤,怎么样努力,恐怕也难以达到那样的境地,所以最好不要拿孩子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相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学得来的,所以最好也别和他们去比。 因为这样的比有很多的弊端。一是容易将孩子比得矮人三分。和杰出的人物比,孩子可能感到自惭形秽;和同龄的孩子比,也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怎么会有好心境、好情绪呢,而好心境、好情绪,又常常是做人有尊严、生活有乐趣、学习有效率的前提。二是容易将孩子比得失去自信。自信心,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而这又往往是靠着经常体验成就感培养起来的。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不去肯定他们的些微成绩,总是数落这也不如别人,那也差人一等,孩子的自信心怎么能真正地树立起来呢, 美国学者载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也有这样一条:“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循循善诱,让孩子出自于内心,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向他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这和用挖苦的口气,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低孩子的作法是截然不同的。 想想这则笑话,做父母的也许就会很客观、很实际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尽心了,努力了,就是好孩子,切不可一味地苛求他们。
/
本文档为【幸福没有榜样[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