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胆囊炎的治疗

2017-09-19 16页 doc 87K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胆囊炎的治疗胆囊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苗常青   丹东市中医院     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属胁痛范畴 ,主要由于肝、胆病变引起 ,涉及脾、肾 ,病因分郁结伤肝 ,痰饮内停 ,瘀血停着 ,肝肾亏虚等 ,治疗上应从肝、脾、肾上入手 ,采用疏肝理气 ,健脾祛湿 ,祛瘀通络滋养肝肾等辨证施治。临床应分清气血 ,虚实辨明主次 ,根据“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的理论 ,以通为主。实证以理气、化瘀、清热利湿等 ,虚证以滋阴柔肝为主 ,加以理气之品 ,在存阴的基础上更好的治疗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2012-02-28 15:...
胆囊炎的治疗
胆囊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苗常青   丹东市中医院     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属胁痛范畴 ,主要由于肝、胆病变引起 ,涉及脾、肾 ,病因分郁结伤肝 ,痰饮内停 ,瘀血停着 ,肝肾亏虚等 ,治疗上应从肝、脾、肾上入手 ,采用疏肝理气 ,健脾祛湿 ,祛瘀通络滋养肝肾等辨证施治。临床应分清气血 ,虚实辨明主次 ,根据“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的理论 ,以通为主。实证以理气、化瘀、清热利湿等 ,虚证以滋阴柔肝为主 ,加以理气之品 ,在存阴的基础上更好的治疗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2012-02-28 15:17阅读: 2033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申琼鹤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     (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第三代喹诺酮产品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抗厌氧菌药物。     (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 你好胆囊炎的情况, 一般用硫酸镁 ,消炎利胆片 ,疼痛用阿托品片口服治疗即可缓解。抗生素的选择,一般用甲硝唑,菌必治,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比较好, 通过对饮食脂肪和胆固醇量进行控制,辅以高碳水化物。供给足够营养,维持机体热能需要, 减少诱因,增加机体抵抗力。胆道疾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故饮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可给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食品 ,少食多餐;禁用动物的脑、肝、肾及蛋黄、鱼籽等,不用油炸食物、肥肉等。忌饮酒、浓茶、咖啡及含粗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 (菌必治的化学名为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米健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内科 擅长:肾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病,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男科疾病,妇科病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胆囊炎,一般胆囊疾病可以引起胆心反射,引起心律失常,一般这种情况可以对症治疗,可以用诺氟沙星及甲硝唑消炎治疗,用消炎利胆片等对症治疗,心律失常一般可以用稳心颗粒,心律平,倍他乐克等对症治疗。注意休息,低脂肪饮食,避免油腻食物、 回答于 2013-10-09 21:08:47 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近期疗效观察 ---吴正槐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325604 【正文快照】: 1995年3月~1998年3月用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24例,经观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收治的48例慢性胆囊炎,均经询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确诊。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岁 急慢性胆囊炎的中医三型辨治 急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属中医“胁痛”范畴。那急慢性胆囊炎如何治呢?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三型辨治。 1、湿热蕴结肝胆   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篙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通草、泽泻、车前子、生地黄、当归、郁金、半夏、青皮、川楝子、茵陈、金钱草等。 2、肝胆气机阻滞   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白芍、甘草、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等。 3、瘀血结滞肝胆   症见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方用复元活血汤合金铃子散化裁,药用大黄、桃仁、红花、穿山甲、当归、柴胡、天花粉、甘草、三七、元胡、川楝子等。   因此,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三型辨治,要有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疾病,中医分型辨治有良效。 胆囊炎的中医治疗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辩证分型 1)肝郁气滞症状: 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饮食减少,或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可件轻度发热恶寒。舌稍红苔腻,脉弦紧。     证候:情志不舒,肝气失于条达,胆汁排泄不畅,故有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可有饮食减少、口苦、嗳气、恶心、呕吐;肝胆郁滞化热,则可伴轻度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脉弦紧为肝胆气滞之象。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方药:舒肝汤: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5克,莱菔子20克,鸡内金15克,苦参12克,胆草12克,山楂12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5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胃立康口服。 2)湿热熏蒸症状: 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痛引肩背,发热畏寒发作,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有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湿热内结,邪热炽盛,故有发热畏寒;湿热中阻,脾胃受困,故见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是为肝胆湿热之象。 治则:清利肝胆,化湿排石。     方药:泻胆汤:龙胆草12克,郁金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黄柏12克,鸡内金12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滑石20克,虎杖15克,金钱草30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泻肝丸、莲芝丸口服。  3)热结血瘀症状: 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胸腹胀满,黄疽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     证候分析:气郁热结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停积,则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瘀血有形测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气滞则胸腹胀满;热结则寒热时发;气郁热结,瘀血停积,胆汁排泄受阻,故有黄疽不退;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则有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是为瘀血之证。 治则:活血化瘀,清热攻下。     方药:清热化瘀汤:双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虎杖12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大黄6克,柴胡12克,金钱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胶囊、大黄丸口服。     4)脓毒壅滞症状: 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止,胸腹满闷,壮热寒战,汗出,黄疸,甚则谵语神昏,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日久,脓毒壅滞肝胆,气机受阻,故脘腹、胁肋绞痛拒按、持续不止、腹部胀满;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邪热脓毒炽盛,故壮热寒战、汗出;邪热脓毒迫使胆汁外溢,则见黄疸;邪热脓毒扰乱心神,则谵语神昏;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可有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是为湿热脓毒壅滞之征。      治则:清热透脓,化瘀解毒。      方药:化毒汤:金钱草30克,鸡内金12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虎杖15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败酱30克,黄柏12克,黄连10克,大黄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热炎宁、胆石清口服。 急性胆囊炎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别名 中医:胁痛,黄疸,胆胀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消化系统疾病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浓缩的胆汁或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和压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轻度黄疸、血白细胞增多及核左移等。 西医病因 1. 胆囊管梗阻胆囊结石、寄生虫等可梗阻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造成胆囊出口的阻塞,使胆汁郁积和浓缩,浓缩的胆盐可刺激囊壁的粘膜上皮,引起化学性炎症。 2.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的早期多为非细菌感染性的因素。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周后,50%以上的病人可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可通过血源性和门静脉性播散、上行感染及淋巴途径抵达胆囊,加重急性胆囊炎的进程,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3.其他妇女妊娠时由于性激素的影响,或迷走神经阻断术后由于疼痛、恐惧、焦虑等神经及精神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胆汁郁积,囊壁受到化学性刺激引起胆囊炎。 中医病因 1. 情志不遂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胆气滞,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如《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 2.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暴饮暴食,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引起胁痛。 人群 本病女性比男性多2~3倍,尤其多见于中年。肥胖者,90%以上的患者伴有胆石症。 发病机理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了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并继发细菌感染所引起。胆囊粘膜层发生炎症水肿.以后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可充满脓液,浆膜面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最后,胆囊可发生坏疽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穿孔部位多发生在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穿孔至邻近脏器,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可造成胆内瘘。胆囊内脓液排入胆总管内,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少数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和粪链球菌。约有10%—15%为厌氧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常发生在创伤后,或与胆系无关的一些腹部手术后,胆囊管通常无阻塞。一般认为手术和创伤后的脱水、禁食、麻醉剂的应用,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胆囊胆汁的滞留和胆囊粘膜抵抗力的下降,再加上继发细菌感染,能造成胆囊的急性炎症。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展迅速,一般在24h内即发展成坏疽性胆囊炎,并表现为整个胆囊的坏疽。 中医病机 凡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中焦湿热等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胆为中清之腑,以通为用,急性胆囊炎多系湿热之邪侵袭肝胆,使肝脏疏泄和胆腑通降功能失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湿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而发黄,湿热阻滞中焦,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 病理 1. 急性水肿型胆囊胀大,浆膜充血,胆囊壁水肿增厚,呈灰红色,浆膜面有纤维素渗出。显微镜下见粘膜不同程度充血和坏死,粘膜层有白细胞浸润、小静脉和淋巴管扩张,偶有小血管血栓。 2.急性化脓型胆囊腔内有血性胆汁和积脓。胆囊壁各层均有弥漫性白细胞浸润,浆膜面可被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覆盖,囊壁内可有青紫色斑点状坏死区。若胆囊管梗阻不缓解,可使胆囊腔内压力增高致胆囊缺血继发细菌感染,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穿孔多发生在胆囊底部。穿孔时胆汁可流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如穿孔的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则可形成胆囊周围脓肿。若胆囊穿透入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则形成胆肠瘘。 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1)气滞证: 证候:右胁腹部胀痛,或有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口苦,食欲不振,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失于条达,阻于胁络,故见胁腹胀痛。气属无形时聚时散,故可有阵发性加剧。胆经循行于肩上,则可见痛引肩背。肝火上炎,因此口苦。肝气横逆,侵犯脾胃,故食欲不振。脉弦为肝郁之象。 (2)血瘀证: 证候:右胁腹部时有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胁下或有积块,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脉沉或涩。 证候分析:气郁日久,气滞血瘀,痹阻脉络,故胁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瘀结停滞,积久不散,则渐成积块。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脉沉或涩,均属瘀血内停之征。 (3)湿热证: 证候: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口渴,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身黄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而口苦。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以致目黄身黄。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肝火上炎,故口苦咽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均是肝胆湿热之征。 (4)脓毒证: 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身目黄染,甚者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胆疏泄不利,郁阻不通,故胁痛不已、胀满拒按。湿热蕴结,阻遏阳气,则可见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湿热熏蒸,胆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身目黄染。湿热蕴盛,酿成热毒,上扰心神,则神昏谵语;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故四肢厥冷。热入心血,伤阴耗津,则舌红绛,吝黄燥,脉滑数。 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 1.突然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恶寒、黄疸等。常因油餐、劳累所诱发。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2.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之胆囊。 3.超声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胆石光团及声影。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西医诊断依据 急性胆囊炎根据其典型病史、体格检查右上腹肌紧张、压痛、Murphy征阳性、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内有结石影,超声探头下Murphy征阳注。核素肝胆系统扫描胆囊不显影等检查诊断多不困难。 体征 (一)症状 1.腹痛腹痛多发生于右上腹,也可发生于中上腹,程度较剧烈而持久,常有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放射。随炎症过程的进展,腹痛常局限于右肋下胆囊区。疼痛多发生于夜间,常于饱餐尤其进食较多脂肪之后发作。若有胆囊管梗阻,可有间断性胆绞痛发作。 2.恶心、呕吐60%~70%的患者可有反射性恶心及呕吐,甚者可吐出胆汁,并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3.全身症状80%的患者可有中度发热。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烦躁、谵妄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二)体征 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呼吸表浅而不规则。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征象。40%~50%的病人可出现黄疸,一般为轻度黄胆,若伴有总胆管和肝胆管结石梗阻或伴发胆管炎时则黄疸明显加深。 腹部检查可见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右肋下胆囊区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Murphy)征阳性。约1/3病人因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脓肿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 影像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对了解胆囊的大小,囊壁厚度和光滑度,尤其是对有无胆石快速准确。并可有胆囊区压痛(B超下Murphy征阳性),还可显示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放射诊断学检查 1.腹部X调线平片可见胆囊区的阳性结石、扩大的胆囊、胆囊壁钙化影;在产气细菌感染所致的气肿性胆囊炎时胆囊区可见积气和液平。 2.静脉胆囊造影如胆囊不显影,则支持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3.CT对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及胆石的存在诊断准确,但价格昂贵,一般不做首选。放射性核素胆系扫描 实验室诊断 血液 (一)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计数多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5×109/L,若超过20×109/L及显著核左移者,常提示病情严重。(二)血清学检查并发胆管炎或胆石症者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鳞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尽管急性胆囊炎病例中有部分病例血清淀粉酶升高,或因胆石性胰腺炎使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鉴别困难,但二者同时存在者较少见。急性胰腺炎病人腹痛和压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左侧,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较急性胆囊炎为高,B超显示胰腺肿大水肿、边界不清等急性胰腺炎征象而没有急性胆囊炎征象,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较B超更为准确。 2. 急性溃疡穿孔可有类似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腹膜炎的征象,但往往有典型的节律性周期性胃痛史,腹部板样强直,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显示腹腔内有游离气体。 3.高位急性阑尾炎疼痛在脐周或中上腹部,而逐渐转移或集中在右腰部或右下腹上方,而急性胆囊炎疼痛在右上腹部,且在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B超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 (1)胆囊切除后,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 2.好转: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预后 急性胆囊炎总死亡率为5%,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坏疽、穿孔性腹膜炎、急性胆管炎、败血症、肝脓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时死亡率高。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和肺疾病者死亡率明显升高。 西医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胆囊炎一旦确诊,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及休息等治疗。 (2)解痉镇痛:可用硫酸阿托品0. 3~0.6mg,每日三次,或0.5~1mg/次,肌肉注射:硝酸甘油0.6mg/次,舌下含服;度冷丁50~100mg/次,肌肉注射,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 (3)抗菌治疗:其目的是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常选用氨基苄青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羟唑和头孢呋肟治疗。更换药时应根据血、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而定。 2.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1)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2)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3)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4)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 中医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1)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助柴胡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而痛止。白芍养阴柔肝,合甘草可缓急止痛。 恶心、呕吐者可加旋复花、代赭石;伴黄疸者加茵陈;合并胆石症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 (2)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五灵脂主入肝经血分,能通利血脉。散瘀止痛;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香附、元胡、乌药,枳壳疏肝行气止痛,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强;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热盛者加银花、连翘;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黄连;湿重者加厚朴、苍术;腑实便秘者加生大黄。 (3)湿热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利胆;茵陈善清利湿热、退黄疸;栀子、黄芩清热化湿;大黄、枳实通腑泻热;半夏辛开苦降、有助清化湿热;芍药缓急止痛。 右胁下痛剧加川楝子、元胡;右胁下触及包块、压痛拒按者加桃仁、赤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旋复花。 (4)脓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方中犀角清心、凉血、解毒,生地清营凉血;元参、麦冬养阴清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以透邪热。 湿热重者加茵陈、黄芩;腑实便秘可加大黄、枳实;神昏谵语者可服安宫牛黄丸;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加服独参汤补气固脱以救急。 临床常见证型为上述四种,但又可相互交织、互相演变。治疗上应注重清、利、疏、通,因湿热不清,邪毒不除,不利胆疏肝则湿热难消,不通腑泻下邪毒从何而去。对胆绞痛剧烈者,通腑泻下为其首要,泻而痛减。体质佳者可重用大黄。在此基础上融汇变通,随证施治,乃可取得良效。且清利湿热宜早宜尽,若清利不及时彻底,恐湿热壅盛,酿成脓毒证的危候。 2.验方治疗 (1)泥鳅散:取泥鳅若干条,烘干研粉,每服9g,每日三次,饭后服。 (2)蒲公英汤鲜蒲公英60~90g,水煎服,每日一次。 中药 (1)消炎利胆片:疏肝利胆,消炎止痛,6片/次,每日三次。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炎。 (2)胆石通胶囊:利胆消炎,清热排石。4~6粒/次,每日三次。用于胆囊炎及伴有胆石者。 (3)舒肝止痛丸:疏肝理气止痛。每次1丸,每日三次。用于气滞型胁痛。 (4)茵栀黄注射液:疏肝利胆,清热利湿。10~20ml入500ml液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用于湿热性黄疸。 针灸 1.针灸气滞型取期门、内关、太冲、阳陵泉,平补平泻;血瘀证选大包、支沟、大冲、膈俞、三阴交,用泻法;湿热证取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阴陵泉,针刺泻法。2.耳针取肝、胆、大肠、三焦、交感等穴埋线或压籽。3.灸法患者侧卧,点燃艾条后距神阙穴1~2寸,不断旋转。4.穴位注射取双侧胆囊穴,用注射器抽取维生素K3 8ml,垂直刺入皮肤3~4cm,得气后注入药液,每穴4ml。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中医分型与病理变化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气滞型和血瘀型大致相当于发病早期的非细菌感染阶段,主要是胆囊出口梗阻、胆盐刺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 治以中药疏肝利胆、行气活血为主,辅以抗生素预防感染;但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周后约50%以上的病人可继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湿热型,此时治疗即应积极抗感染,配合中药清利湿热;许多利胆中药具有促进胆汁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如大黄不但利胆力强,且抗菌谱广,被推荐为胆囊炎的首选药物。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及烦躁、谵妄等症状,相当于中医脓毒证,治疗应以西医为主,积极抗感染、抗休克及手术治疗。 预防 1.去除急性胆囊炎发作的诱因,如精神刺激、饮酒、饮食不节等。 2.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饮食原则:减少食量,以素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严重者应禁食。 4.平时保持大便通畅也是防止急性胆囊炎发作的要点之一。 5.合并胆石症者,胆囊切除术是根治方法。 慢性胆囊炎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别名 中医:胁痛,肝胃气痛,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消化系疾病 西医病名定义 慢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或纤维组织增生等一些因素所造成的胆囊慢性炎症,病人多数有胆囊结石,且常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的结果。本病缺乏典型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一般无发热及黄疸,有的患者可毫无症状。 西医病因 慢性胆囊炎病人中合并胆囊结石者占95%,如同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胆囊结石致胆囊管梗阻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形成慢性胆囊炎。 中医病因 1.情志不遂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胆气滞,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如《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暴饮暴食,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引起胁痛。 中医病机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胆郁滞,湿热内蕴。肝胆主疏泄,郁滞不通,则右胁下疼痛。由气及血,气血不畅,瘀结胆囊,故右胁下压痛。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湿热久羁,耗伤肝阴,可见口干咽燥,心中烦热。总之,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而涉及肝与脾胃。 病理 慢性胆囊炎的早期病理检查往往未显示有炎细胞浸润,轻度炎症反应的证据为圆形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沉着,早期慢性胆囊炎胆汁检查常常未发现有细菌感染,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粘液、沉积物、胆沙、砾沙或结石,后期肌层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增厚、僵硬、瘢痕化和萎缩,有时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所梗阻。 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证候:右胁腹部胀痛或刺痛,痛引肩背,痛处固定不移,食欲不振,口苦,胁下或有积块,面色黝黑,右上腹轻度压痛。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或沉涩。 证候分析:肝郁气滞,阻于胁络,故见胁肋胀痛。气郁日久,气滞血瘀,痹阻脉络,则胁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瘀结停滞,积久不散,渐成痞块,可有积块和压痛。肝气横逆,侵犯脾胃,故见食欲不振。面色黝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或沉涩,均为气滞血瘀之征。 (2)肝胆湿热型: 证候:右肋腹部疼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伴发热,黄疸,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而口苦。湿热中阻,脾胃失和,则纳呆、恶心、呕吐,湿热熏蒸,故见发热,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则身目发黄。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为肝胆湿热之征。 (3)肝郁脾虚型: 证候:右胁腹部隐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或细弱。 证候分析:肝胆失于疏泄,阻于胁络,故见胁肋隐痛。肝气横逆,克犯脾土,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脾虚湿停则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或细弱,是肝郁脾虚之征象。 (4)肝阴亏虚型: 证候:右胁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少,脉细弦而数。 证候分析:肝郁日久化热,耗伤肝阴,或久病体虚,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肝络,故胁肋隐痛。阴虚生内热,则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目眩,热耗阴津,阴虚内热,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少,脉细弦而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1.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右肩胛区疼痛。 2.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3.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 4.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 5.胆汁中粘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 6.B超可见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 7.胆囊造影可见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等。 西医诊断依据 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或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B超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或萎缩等征象时可确诊为慢性胆囊炎。 体征 (一)症状: 1.腹痛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少数可发生于胸骨后或左上腹部,并向右侧肩肿下区放射。疼痛常发生于夜间或饱餐后。如果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胆石嵌顿时,可产生胆绞痛。2.胃肠道症状发作间歇期可有右上腹胀闷不适,胃灼热感、恶心、嗳气、嗳酸,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进食油腻多脂食物后往往加重。许多慢性胆囊炎患者可毫无症状。在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可呈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 (二)体征: 体检时可发现右上腹部压痛,墨菲(Murphy)征阳性,第8~10胸椎右旁压痛点及右膈神经压痛点(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两下脚之间)压痛。当胆囊增大时,右上腹可们及囊性包块。 影像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可了解胆囊的大小,有无胆石存在。放射诊断学检查 1.腹部X线平片可见阳性结石、胆囊钙化及胆囊膨胀等。 2.静脉胆囊造影可显示透X线的胆石,胆囊胀大、缩小或变形,胆囊浓缩与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或不显影等征象。 实验室诊断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可发现胆汁内有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沉淀、大量白细胞,特别是被胆汁黄染的脓细胞等。胆汁细菌培养有致病菌。 西医鉴别诊断 1.原发性胆囊癌 本病较少见,多继发于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主要症状是腹痛、腹块与进行性消瘦,黄疸不多见。多有胆囊区持续性过敏性压痛,上腹部阵发性绞痛,逐渐转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程度逐渐加剧,可与慢性胆囊炎的间歇性绞痛相鉴别。 2.其他常需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胆囊胆固醇病、胆囊息肉样变等疾病进行鉴别。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纤维内镜检查对与溃疡病及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慢性胰腺炎多有嗜酒史,通常伴有胰腺内或外分泌功能障碍,必要时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 2.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 3.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有改善。 4.无效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改善。 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 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合理的根本治疗。 2.内科治疗 (1)饮食:宜低脂饮食。 (2)利胆:硫酸镁高渗溶液(33%)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从而使胆总管末端Oddi括约肌松弛、胆囊排空,因而有利胆作用。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 (3)溶石:伴有胆石者可用溶石疗法。临床可选用熊脱氧胆酸或鹅去氧胆酸。 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型: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助柴胡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五灵脂、蒲黄相须为用,通利血脉、祛瘀止痛,主治肝经血瘀者;白芍养阴柔肝;合甘草缓急止痛。 泛恶作呕者加竹茹;脾胃虚弱加党参、山药;有胆石者加海金砂、鸡内金;兼夹湿热者加茵陈、山栀。 (2)肝胆湿热型: 治法: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方中柴胡疏肝利胆;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栀子、黄芩助茵陈清热化湿:大黄、枳实通腑泻热;半夏辛开苦降,有助清化湿热;芍药缓急止痛。 (3)肝郁脾虚型: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行气缓急;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助柴胡散肝之郁。 脾虚重者可加党参、黄芪;脾阳虚者加制附子、干姜。 (4)肝阴亏虚型: 治法:滋阴疏肝。 方药:一贯煎加味。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配伍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而止痛。 如烦热而渴,加知母、生石膏;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舌红而干、阴亏过甚者,加石斛。 2.验方治疗 玉米须30g、蒲公英15g、茵陈蒿15g,水煎服,用于肝胆湿热型。 中药 (1)舒肝止痛丸,1丸,每日2次,用于肝郁气滞胁痛。 (2)胆石通胶囊,4~6粒,每日3次,用于胆囊炎伴有胆石者。 (3)龙胆泻肝丸,6克,每日3次,用于肝胆湿热型胆囊炎。 针灸 1.针灸 实证:取胆俞、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虚证:取肝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胆、肝,脾、胃、大肠、三焦等穴埋线或压籽。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胆囊炎的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