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2017-09-02 50页 doc 1MB 1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2777

暂无简介

举报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诗 [导读]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数千年的诗歌发展史~浩如烟海的诗歌精品~几乎涵盖着民族成长过程的全部内容。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顶峰~之后的元明清诗歌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仅出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诸体裁的高潮~就是诗而言~也留下大量的...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诗 [导读]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数千年的诗歌发展史~浩如烟海的诗歌精品~几乎涵盖着民族成长过程的全部内容。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顶峰~之后的元明清诗歌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仅出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诸体裁的高潮~就是诗而言~也留下大量的传世精品。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古代诗歌按时段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开始有古体和近体之分。把唐代和唐代以前不讲究诗词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把唐代和唐代以后讲究诗词格律的诗称之为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近体诗~至唐代兴起的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近体诗共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每首共有八句~诗句有五言与七言两类~即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绝诗的篇幅是律诗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也升为五言与七言两类~即五言绝诗和七言绝诗~简称五绝、七绝。从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几方面来看~近体诗有以下的特点: - 1 - ,1,在句式方面~近体诗的要求非常严格~即所谓诗有定句~句有定字:五言律诗是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全诗共四十字。七言律诗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全诗共五十六字五言绝诗是每首四句~每句五字~全诗共二十八字。七言绝诗是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全诗共二十八字。 ,2,在押韵方面~押韵的位臵都是在句子的最后一字。无论是律诗还是绝诗~近体诗在押韵方面都有一想同的限制。每首诗的偶句,即双数句,句末必须押韵~奇句,即单数句,不可押韵,只有第一句可押韵~也可 不押韵~但无论押韵与否~均不计算在韵脚 内。押韵必须一韵到底~即一首诗从开始到结束只容许押一个韵~中间不许换韵。押韵必须用平声韵~即韵脚字要用平声字,但也有极少数诗歌是押仄声韵的。用作韵脚的字不可重复。 ,3,在平仄方面~汉字的音调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不同就足讲究平仄~交错使用平声和仄声”~借助平声和仄声的差别~构成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形成声调的和谐美妙。因此近体诗每句中的每一个字是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有明确规定~不能随便变换。 ,4,在对仗方面~近体诗中的句子要运用对偶手法~即要求句子的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如名词对名词,、音节相对,如平声对仄声,。对仗的要求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律诗必须使用对仗~而且对仗的位臵也是固定的。律诗共八句~第三、四包,即颔联,必须对仗,第五、六句(即颈联)也必须对仗。至于第一、二句,即首联,和第七、八首句,即尾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至于绝诗的对仗~则并无限制:诗中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即使对仗~位臵也不作限制。 在律诗和绝诗之外~近体诗还有一种比较少用的形式~即排律~又称长律。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有些排律甚至长达百句以上的,也分为五言长律和七言长律两类~除首尾两联外~排律的其它所有句子~必须每两句作一对偶,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则与律诗完全相同。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是,1,近体诗有字数、句数的限制~古体诗没有,,2,近体诗讲究 - 2 - 平仄~而古体诗不讲究平仄,,3,近体诗讲究押韵~而古体诗不讲究押韵,,4,近体诗要求对仗~而古体诗不要求对仗。 古代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傒、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 3 -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前后-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 - 4 - 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着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臶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 - 5 - 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宋代以后的诗歌~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更象一条人工运河~稳妥规整~顺直平坦~浩浩荡荡~沿着前人的定式流淌着~流淌着。却没有了激情澎湃~浪涛汹涌~尽管也想摆脱创新~但都象是河中偶尔出现的涟漪~顶多不过是个把漩涡~新鲜的思想和素材打这儿经过时~不过懒洋洋地打了个滚~又稳妥顺直地流淌下去了。不过~宋以后的诗歌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目 录 采薇歌 ............................................................................................................... - 11 - 击壤歌 .............................................................................................................. - 12 - 五羊皮歌 .......................................................................................................... - 13 - 渡易水歌 .......................................................................................................... - 14 - 垓下歌 .............................................................................................................. - 15 - 和项王歌 .......................................................................................................... - 16 - 大风歌 .............................................................................................................. - 17 - 秋风辞 .............................................................................................................. - 18 - 北方有佳人 ...................................................................................................... - 19 - 与刘伯宗绝交诗 ............................................................................................... - 20 - 悲愁歌 .............................................................................................................. - 21 - 白头吟 .............................................................................................................. - 22 - 长歌行 .............................................................................................................. - 23 - 江南 .................................................................................................................. - 24 - 上 邪 ............................................................................................................... - 25 - 乐府诗 .............................................................................................................. - 26 - 古诗十九首之一 ............................................................................................... - 28 - 古诗十九首之五 ............................................................................................... - 29 - 古诗十九首之六 ............................................................................................... - 30 - 古诗十九首之十 ............................................................................................... - 31 - 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 - 32 - 蒿里行 .............................................................................................................. - 33 - 短歌行 .............................................................................................................. - 34 - - 6 - 龟虽寿 .............................................................................................................. - 36 - 燕歌行 .............................................................................................................. - 38 - 白马篇 .............................................................................................................. - 39 - 七步诗 .............................................................................................................. - 41 - 咏 史 ............................................................................................................... - 42 - 归园田居 .......................................................................................................... - 43 - 归园田居 .......................................................................................................... - 44 - 饮 酒 ............................................................................................................... - 45 - 拟 古 ............................................................................................................... - 46 - 夜夜曲 .............................................................................................................. - 47 - 山中杂诗 .......................................................................................................... - 48 - 登池上楼 .......................................................................................................... - 49 - 石门岩上宿 ...................................................................................................... - 50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 51 - 人日思归 .......................................................................................................... - 52 - 野 望 ............................................................................................................... - 53 - 于易水送人一绝 ............................................................................................... - 54 - 渡湘江 .............................................................................................................. - 55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 56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57 - 山 中 ............................................................................................................... - 59 - 题大庚岭北驿................................................................................................... - 60 - 登幽州台歌 ...................................................................................................... - 61 - 感 遇 ............................................................................................................... - 62 - 望月怀远 .......................................................................................................... - 63 - 感遇十二首其七 ............................................................................................... - 64 - 凉州词 .............................................................................................................. - 65 - 过故人庄 .......................................................................................................... - 66 - 临洞庭上张丞相 ............................................................................................... - 67 - 宿建德江 .......................................................................................................... - 68 - 出 塞 ............................................................................................................... - 69 - 从军行 .............................................................................................................. - 70 - (1)芙蓉楼送辛渐 ................................................................................................ - 71 - 终南望余雪 ...................................................................................................... - 72 - 过香积寺 .......................................................................................................... - 73 - 青 溪 ............................................................................................................... - 74 - 山居秋暝 .......................................................................................................... - 75 - 少年行 .............................................................................................................. - 76 - 送 别 ............................................................................................................... - 77 - 终南山 .............................................................................................................. - 78 - 山中送别 .......................................................................................................... - 79 - 汴河怀古其二................................................................................................... - 80 - 长干曲四首 ...................................................................................................... - 81 - 黄鹤楼 .............................................................................................................. - 82 - - 7 - 把酒问月 .......................................................................................................... - 84 - 登金陵凤凰台................................................................................................... - 85 - 独坐敬亭山 ...................................................................................................... - 86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 87 - 古 风 ............................................................................................................... - 88 - 古 风 ............................................................................................................... - 89 - 关山月 .............................................................................................................. - 90 - 将进酒 .............................................................................................................. - 91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 93 - 送友人 .............................................................................................................. - 95 - 行路难 .............................................................................................................. - 96 - 怨 情 ............................................................................................................... - 98 - 月下独酌 .......................................................................................................... - 99 - 战城南 .............................................................................................................- 100 - 别董大 .............................................................................................................- 101 - 塞上听吹笛 .....................................................................................................- 102 - 早 梅 ..............................................................................................................- 103 - 望 岳 ..............................................................................................................- 104 - 八阵图 .............................................................................................................- 105 - 兵车行 .............................................................................................................- 106 - 登 高 ..............................................................................................................- 109 - 登岳阳楼 ......................................................................................................... - 110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 111 - 佳 人 .............................................................................................................. - 113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114 - 蜀 相 .............................................................................................................. - 116 - 野 望 .............................................................................................................. - 117 - 赠卫八处士 ..................................................................................................... - 118 - 倦 夜 ..............................................................................................................- 120 - 南 征 ..............................................................................................................- 121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22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123 - 滁州西涧 .........................................................................................................- 125 - 江南曲 .............................................................................................................- 126 - 破山寺后禅院..................................................................................................- 127 - 晚 春 ..............................................................................................................- 128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129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0 - 春 词 ..............................................................................................................- 131 - 乌衣巷 .............................................................................................................- 132 - 长恨歌 .............................................................................................................- 133 - 放言五首 .........................................................................................................- 138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139 - 买 花 ..............................................................................................................- 140 - - 8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141 - 菊.....................................................................................................................- 143 - 离思五首其四..................................................................................................- 144 - 寄韩潮州愈 .....................................................................................................- 145 - 题诗后 .............................................................................................................- 146 - 雁门太守行 .....................................................................................................- 147 - 马 诗 ..............................................................................................................- 148 - 赤 壁 ..............................................................................................................- 150 - 过华清宫 .........................................................................................................- 151 - 过华清宫 .........................................................................................................- 152 - 遣 怀 ..............................................................................................................- 154 - 赠别二首 .........................................................................................................- 155 - 叹 花 ..............................................................................................................- 156 - 瑶瑟怨 .............................................................................................................- 157 - 商山早行 .........................................................................................................- 158 - 嫦 娥 ..............................................................................................................- 159 - 贾 生 ..............................................................................................................- 160 - 锦 瑟 ..............................................................................................................- 161 - 隋 宫 ..............................................................................................................- 162 - 隋 宫 ..............................................................................................................- 163 - 近试上张水部..................................................................................................- 164 - 蜂.....................................................................................................................- 165 - 西 施 ..............................................................................................................- 166 - 不第后赋菊 .....................................................................................................- 167 - 题菊花 .............................................................................................................- 168 - 山园小梅 .........................................................................................................- 170 - 扇示门人 .....................................................................................................- 171 - 出守桐庐道中..................................................................................................- 172 - 丰乐亭游春 .....................................................................................................- 173 - 玉楼春 .............................................................................................................- 174 - 田 家 ..............................................................................................................- 175 - 画眉鸟 .............................................................................................................- 176 - 北 山 ..............................................................................................................- 177 - 元 日 ..............................................................................................................- 178 - 钟山即事 .........................................................................................................- 179 - 题西太一宫壁..................................................................................................- 180 - 送 春 ..............................................................................................................- 181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 182 - 海 棠 ..............................................................................................................- 183 - 和子由渑池怀旧 ..............................................................................................- 185 - 登快阁 .............................................................................................................- 186 -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 187 - 寄黄几复 .........................................................................................................- 188 - 初见嵩山 .........................................................................................................- 189 - - 9 - 夜 坐 ..............................................................................................................- 190 - 三衢道中 .........................................................................................................- 191 - 夏日绝句 .........................................................................................................- 192 - 八咏楼 .............................................................................................................- 194 - 书 愤 ..............................................................................................................- 195 - 文 章 ..............................................................................................................- 196 - 游山西村 .........................................................................................................- 197 - 冬夜读书示子津 ..............................................................................................- 198 - 窗前木芙蓉 .....................................................................................................- 199 - 州 桥 ..............................................................................................................- 200 - 四时田园杂兴..................................................................................................- 201 - 宿新市徐公店..................................................................................................- 202 - 闲居初夏午睡起 ..............................................................................................- 203 - 观书有感 .........................................................................................................- 204 - 春 日 ..............................................................................................................- 205 - 湖上寓居杂咏..................................................................................................- 207 - 过零丁洋 .........................................................................................................- 208 - 论 诗 ..............................................................................................................- 209 - 杂 著 ..............................................................................................................- 210 - 岳鄂王墓 ......................................................................................................... - 211 - 闻捣衣 .............................................................................................................- 212 - 墨 梅 ..............................................................................................................- 213 - 古 戍 ..............................................................................................................- 214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 215 - 石灰吟 .............................................................................................................- 218 - 咏煤炭 .............................................................................................................- 219 - 桃花庵歌 .........................................................................................................- 220 - 言 志 ..............................................................................................................- 221 -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 222 -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 223 -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 224 - 题竹石 .............................................................................................................- 225 - 论 诗 ..............................................................................................................- 226 - 己亥杂诗 .........................................................................................................- 227 - 咏 史 ..............................................................................................................- 229 - 狱中题壁 .........................................................................................................- 230 - 读陆放翁诗 .....................................................................................................- 231 - 赠梁任父同年..................................................................................................- 232 - 对 酒 ..............................................................................................................- 233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34 - - 10 - 采薇歌 (1)伯夷 叔齐 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2)神农虞夏, 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3)吁嗟徂兮, 命之衰矣。 [注释] (1) 伯夷:孤竹国君墨胎氏,长子名允字公信,谥号伯夷。叔齐:幼子名智字公达,谥号叔 齐。 (2) 忽焉没兮:指这样的盛世,恐怕不会有了。 - 11 - (3) 命之衰矣:形容生命将要结束。 [赏析] 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 后来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易于养老,于是他们相约到周国去。中途,见周武王伐纣的大军,此时文王已死去,武王用车拉着文王的木主奔袭商纣。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耻了,发誓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但当时各地都属于周朝了。他们就相携着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在采薇菜时,他们还唱着歌,歌词便是此篇《采薇歌》。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 击壤歌 (1)无名氏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注释] (1) 击壤:石戏也。壤:用木头做成,前广后锐,长四尺三寸,阔三寸,其形状如鞋子。将 戏,先侧一壤,于三四十步外,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吉。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落山了,就回家休息。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王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诗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一个原始社会里去:那里没有压迫,没有 - 12 - 争夺。虽然原始,但无饥无寒;虽然也有君王,但彼此相安无事。人人自食其力,极少往来。在远 古初民时代,“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文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劳动是融为一体的。 五羊皮歌 百里杜氏 百里奚, 五羊皮~ 忆别时, 烹伏雌, (1)(2)舂黄齑, 炊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 五羊皮, 父梁肉, 子啼饥。 夫文绣, 妻浣衣。 嗟乎~ 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 五羊皮。 昔之日, 君行而我啼。 今之日, 君坐而我离。 嗟乎~ 富贵忘我为, - 13 - [注释] (1) 齑: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 扊扅(yǎn yí):门闩。 [赏析] 百里奚呀,五羊皮呀,还记得临别时,我给你杀老母鸡来煲汤吗,那时咱家做饭没劈柴,连门闩都拆下来烧火了,今天你大富大贵了就把我忘了吗,可以说,百里奚是第一个有史可查的“负心汉”,而百里奚妻子杜氏作词谱曲的歌谣讥讽百里奚,最终一家团聚,杜氏唱歌责夫的故事也得传于后世。 渡易水歌 荆轲 (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注释] (1) 易水:在今河北易县。 [赏析] 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作为使者,携带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连同秦国逃亡到燕国的败将樊于期的首级,以请求“举国为内臣”的名义去朝见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挽救燕国。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边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之,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达了自己义无反顾的精神。 - 14 - 垓下歌 项羽 (1)(2)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3)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 (1) 盖世: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2) 骓(zhuī):毛色青白间杂的马。逝:行。 (3) 若:你。 - 15 - [赏析] 四面楚歌的霸王项羽夜立大军帐,对自己心爱的虞姬唱出了《垓下歌》。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 和项王歌 (1)虞姬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注释] (1) 虞姬:项羽宠爱的的侍姬。 [赏析] 项羽被刘邦、韩信的大军包围在垓下,兵少粮尽,心情极为沉重。唱出了《垓下歌》。在无限悲凉慷慨的气氛中,虞姬自编自唱了这首和诗。兵败在即,大王已决心一死,我还会想独自一个怎么生活下去吗,虞姬深深地爱着项羽,因此战事再激烈,她也不肯离开项羽一步。项羽在历次战役中 - 16 - 所向披靡,深深赢得了虞姬的爱慕,项羽是她心目中理想英雄;而项羽的这些胜利的取得,又怎没有虞姬的一分爱情力量在鼓舞作用,坚贞的爱情,不仅驱逐了死亡的恐惧,且将人生烦恼愁绪都净化了,从而使她唱出了最为震撼人心的诗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大风歌 刘邦 (1)大风起兮云飞扬, (2)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3)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1) 兮:语助记号,相当今口语中的“啊”。 (2) 加:凌驾。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 (3) 安:表示愿望。如何能,怎样才能。 [赏析] 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淮南王叛军,命别将追杀,自己便道还乡沛县(今属江苏),召父母兄弟 - 17 - 欢聚,酒酣时遂作《大风歌》。歌辞以楚歌的形式,表达了成就天下霸业而衣锦还乡以及求贤纳士的迫切心情,气势恢宏,千古流传。这是一种楚辞体式的诗歌,节奏明晰有致,音律铿锵,适于歌唱。 首句气象不凡,风起云涌,既是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又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这句为全篇抒发豪情壮志交待了背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说刘邦自己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威加海内”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最后一句却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大计初定,急需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全诗气势恢宏、豪迈雄壮,极富帝王气派。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1)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2)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3)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18 - [注释] (1) 兰、菊:比喻佳人。秀:开花,在这秀指颜色。芳:指香气。 (2) 楼船:有楼的大船。汾河:源出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西南流到河津县入黄河。 (3) 棹:楫,船旁拨水之物。棹歌:摇楫时所唱的歌。 [赏析] 刘彻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武帝此诗感秋怀人,颇有自伤老大的意味,秋风吹起,白云纷飞,草木枯黄,叶儿飘落,雁儿也都纷纷飞回南方去了。 诗歌开头二句描写了一同秋风白云、草木黄落、群雁南归的秋景。如此衰飒景色勾起了他对“佳人”的怀念。春兰秋菊独擅秀色芬芳,宛如仙人常有好容颜;而世人不能常葆青春,如草木易衰。“泛楼船”二句写舟中宴饮情景。在如此欢乐的场合,作者似乎暂时丢开了人生短促的苦恼。然而接下去二句陡然一转,日月飞逝,人生易老,即使身为帝王之尊,又“奈老何”~永恒的悲伤与短暂的荣华相比,更令人起无可奈何之叹~至此凄然收篇,可谓情景相生,呼应得法。《秋风辞》在艺术风格上受楚辞的影响比较明显。 北方有佳人 (1)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 19 - [注释] (1) 李延年:中国汉代宫廷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善歌舞及作曲。 [赏析] 李夫人是宫廷乐师李延年的妹妹。一次,李延年席中自写词自谱曲自弹自唱此歌,武帝叹息道:“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李延年打蛇随棒上,趁势说:“陛下,歌中唱的,就是延年的小妹。”武帝心中一动,立命召李氏入宫,纳为妃,号为李夫人。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 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但其意蕴。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灵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 与刘伯宗绝交诗 (1)朱穆 (2)北山有鸱, 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 寝不定息。 饥则木览, 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 臭腐是食。 - 20 - 填肠满嗉, 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 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 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 各自努力。 [注释] (1)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2) 鸱鸟:俗称的鹞鹰,此比旧友刘伯宗。 [赏析] 刘伯宗原为朱穆旧友,早先困顿之际,屡受朱穆的照顾。后来刘官至二千石,位列朱穆之上,便附炎趋势,不再敬重自己的患难有恩之友。本诗粗看颇似一首富有情趣的咏物之作,而且写得形象生动,但表面咏鸟,实为赋人,是一首在政治上同旧友的“绝交诗”。以朱穆的刚肠烈性,当然不肯与附炎趋势的小人为友,所以这首诗的内容就很清楚了。诗人借凤鸟的答词表明自己的心志,也正告这可笑的鸱鸟:“我凤鸟所去之处,与你有天壤之别。我们就此永诀,你还是努力自爱吧!”明确地说出两者趋向不同,只能绝交,在篇末点明了题旨。 悲愁歌 刘细君 (1)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 21 -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注释] (1) 乌孙:西域国,今之新疆。 [赏析] 公元前105年,为联合乌孙,击败匈奴,打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封为“江都公主”西嫁乌孙王昆莫猎骄靡为妻,被封为右夫人,刘细君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为了大汉的利益远嫁乌孙国,在民族团结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坐在华贵的毡房前,望着无际的草原,特别是远离故土,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而写出了千古不朽的思乡之曲《悲愁歌》自遣,并流传至今。汉武帝闻报后心中怜悯,于是隔年便派使者探望,并以帷帐锦绣赠送,以缓解她的思乡之情。后来猎骄靡死后,刘细君按当地民族风俗,改嫁猎骄靡的继承人,为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共处作出了贡献。 白头吟 (1)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 皎若云间月。 - 22 - 闻君有两意, 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 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 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 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 何用钱刀为~ [注释] (1) 卓文君:西汉临邛(今邛崃市)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善做诗文。 [赏析] 这是司马相如在长安当官数年之后变心想要纳妾,因此写了一封信给卓文君,要求她必须以一至十回信,否则就休妻,卓文君回了如下一封信,不但从一到万,还加上了回文,司马相如看了,又是惭愧又是感动,从此回心转意。 长歌行 乐府诗 (1)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 23 - (2)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3)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xi,本指天亮,此处引申为阳光照耀。 (2) 焜:本义为明亮,或火光照耀,此处形容花、叶的衰败与枯落。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赏析] 乐府是汉朝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歌辞。本诗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品位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抒情,赋予自然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园中的葵,浸润着朝露,青翠欲滴,一经阳光照耀,更显晶莹剔透。然而,青翠茂盛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原本绚丽的花与翠绿的叶,全都枯黄,衰败了。百川东流,岂能西归,光阴似流水,一去再不返。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江 南 乐府诗 (1)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 24 -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 田田:形容莲叶的亭亭玉立。 [赏析]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以轻松的笔调,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江南的美景:江南水乡,碧水悠悠,亭亭玉立的莲叶之间绽放着一朵朵娇艳的荷花,露出一只只饱涨的莲蓬。几个荷花一样动人的女孩悠然地荡着小船隐映在莲叶、莲蓬、莲花之间。她们侧坐船梢,轻舒酥手,戏水采莲,那份惬意,那份美丽连鱼儿都想与之为伍。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上 邪 乐府诗 (1)上邪~ - 25 -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2)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注释] (1) 上邪:天啊~ (2) 陵:棱角。竭:干涸。 [赏析] 由于汉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儒术,封建礼教更加残酷地束缚着人民,男女恋爱是得不到自由的。这诗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当山没有了棱角,当一江春水干涸,冬天打起炸雷,夏天下起大雪,天和地混在一起,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写男女恋爱不为任何环境所吓倒的,是一首民间的恋歌。 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 26 -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1)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2)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3)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注释] (1) 雉:野鸡。 (2) 中庭:庭院中。 3) 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 (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 27 - 古诗十九首之一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 28 -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1)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注释] (1)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暗喻 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古诗十九首之五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 (1)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 音响一何悲~ - 29 -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 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 奋翅起高飞。 [注释] (1)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 阶梯有层叠三重。 [赏析]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恍惚之间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正如此景,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他无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感慨世无知音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 古诗十九首之六 (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 30 -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注释] (1)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赏析] 一首动人的抒情诗,思人怀远的心情无以致之,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正是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诗中的境界: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独自思夫的忧伤,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 古诗十九首之十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 31 -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1)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注释] (1) 盈盈:清澈貌。 [赏析] 古人根据牛郎、织女两星隔着银河遥遥相对这一天文现象,发挥奇妙的想象,创造了充满浪漫色彩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诗人又借助这一故事,抒写了有情男女咫尺天涯不得相聚的幽怨。从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男耕女织和 平生活的向往,对扼杀纯真爱情的邪恶势力的愤恨。银河水,满满流。在这一水相隔的两岸,他们含情相望却不能相语。相隔越近,心理感觉越远,怨情也就越难以排遣。 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1)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纬。 (2)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 32 - (3)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 (4)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 [注释] (1) 床帏:就是帐帏。 (2) 揽:持。 (3) 旋:回转。 4) 引领:抬头远望。这是指彷徨孤独,极无聊赖的情境。 ( [赏析] 在这个不眠之夜,照着罗帏的月光惹动了思妇的愁肠,她揽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自忖道:外面固然好,怎比得上家里呢,显然,她猜度着丈夫久羁他乡、迟迟不归的原因,为此惴惴不安。在怅惘中,她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满怀愁绪向谁倾诉呢,她神色凄然地回到房里,落下泪来。诗歌细致地描绘了思妇月夜不眠的种种情态,并巧妙地运用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气氛,使那一缕怀人情愫显得格外幽怨深绵。 蒿里行 曹操 - 33 - (1)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 (2)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3)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4) 淮南弟称号, 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注释] (1) 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2) 盟津:即津,在今河南孟县南。 (3) 嗣还:随即。戕:残害。 (4) 淮南弟:指袁绍的从弟袁术。 [赏析]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群雄联盟兴兵讨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曹操感怀时局,在出现路上写下了这首诗。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铠甲”以下四句写战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 短歌行 曹操 - 34 -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1)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3)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4)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注释] (1) 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2) 青衿:衿,衣领。周朝时学子服装,代指学子,这里是指有智谋、有才干的人。 (3) 掇:作拾取、捉取。以月光不可捉取比喻忧思不可排除。 (4) 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 [赏析] 这首诗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 - 35 - 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龟虽寿 曹操 - 36 - (1)神龟虽寿, 猷有竟时。 (2)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4)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5)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释] (1) 神龟,指通灵的龟。 (2)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3) 骥:千里马。枥:马槽。 (4) 烈士:指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5) 盈缩:增长、收缩;此处指人的寿命长短。 [赏析] 诗人作此诗时,正当他北征乌桓胜利、志在统一天下之际。显然,此诗的核心是抒发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壮心豪情。开篇四句,虚实结合。龟与蛇,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因此,写这二者,均属写实。而在此诗中,龟是“神龟”,蛇是“腾蛇”,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虚实结合。诗人以长寿见称的神龟和能兴云驾雾的腾蛇,最终不免一死,化为尘土,揭示世间一切事物由生至死、由盛及衰的客观规律,而更重要的还是用以衬托诗人不服老,奋发有为的壮心。 以写“志在千里”的“老骥”与年迈而壮心不已的“烈士”淋漓尽致地抒发作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诗人的豪情。接下去四句,写诗人不信天命,提倡以养身怡性来延年益寿。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四言诗的力作之一。全诗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反映了其对自然、人生的积极态度,气势雄浑。 - 37 - 燕歌行 (1)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1) 曹丕:子桓,曹操的次子,曹植的哥哥。 [赏析] 本诗中国第一首工整的七言诗。这首诗以一位年轻女子的口吻,写出对远游未归功于丈夫的思念。风格清丽,又不失苍凉开阔。秋风萧瑟,雁已南归。却不见君归,落得茕茕守空房。不觉泪涟涟。借牛郎织女慨叹为何将君与其分开。 - 38 - 白马篇 (1)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2)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注释] (1) 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 39 - [赏析] 本篇是作者的前期之作,是曹植自己创造的乐府新题。作品以铺叙的手法热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忠勇爱国。充满了他的少壮之志。曹植有远大的抱负,生平念念不忘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本篇中的游侠儿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主要运用铺叙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不惜为国捐躯的青年英雄形象。开头二句,以白马奔腾如飞的形象,既写出游侠儿骑术的高超,同时也振起全篇。“借问”等四句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宿昔”以下八句,热情描写游侠儿的高超武艺。他的不同凡响的骑、射、狡、勇,正是来日杀敌立功的先决条件。“边城”等六句,写游侠儿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英武气概。“弃身锋刃端”至最后,描写游俨儿报效国家、不怕牺牲的心理活动。此诗艺术构思完整,层次清楚,中间“宿昔”等八句写游侠儿的高超武艺,描写细致,笔力劲健,且多用偶句。 - 40 - 七步诗 曹植 (1)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 萁:豆秸。漉:过滤。豉:豆豉,一种把大豆加盐磨碎后做成的干酱。 [赏析]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 41 - 咏 史 (1)左思 荆轲饮燕市, 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 谓若傍无人。 (2)虽无壮士节, 与世亦殊伦。 (3)高眄邈四海, 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 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 重之若千钧。 [注释] (1) 左思,字太冲,构思十年,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2) 无壮士节:指刺秦王未成功。节:操守。与世殊伦:与社会上一般人不同。伦:辈。 (3) 邈:小。四海:犹天下。豪右:世家大族。 [赏析] 这首诗是歌颂荆柯那种睥睨四海、蔑视权贵的精神,说明荆轲虽然刺秦王未成功,但他的行为和那些只贪图爵禄的贵人比,却如千钧和尘埃那样轻重悬殊。歌颂荆轲,借以表示对权贵的蔑视。本诗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以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 42 - 归园田居 (1)陶渊明 (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3)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4)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5)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 桃李罗堂前。 (6)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注释] (1)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 (2) 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3)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4) 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 43 - (5) 守拙:守正不阿。 (6) 暖暧:暗淡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赏析] 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用白描手法,明快清新的语言,描写了恬美、平和的田园生活,洋溢着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愉悦之情,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这种形象化的心境,正是他对朝市污浊、险恶环境的批判,是他对“尘网”、“樊笼”厌恶的表现。 归园田居 陶渊明 (1)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2)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3)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注释] (1) 南山:指庐山。 (2) 晨兴:早起。秽:杂草。戴月:月夜走路。荷:扛。 (3) 愿无违:不违背归耕田园的心愿。 [赏析] 本首写他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不但没有减少他对劳动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 44 - 饮 酒 陶渊明 (1)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注释] (1) 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3) 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赏析] 本诗自叙归隐生活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头四句写诗人精神上摆脱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诗人以一种怡然自得的口吻,叙说自己归隐之后身居人境却无车马喧嚣的烦扰。接下 - 45 - 来转入议论,只要内心能远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身处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后四句叙写自己归隐后精神世界与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悠然自得的神态。诗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情、景、理的统一。 拟 古 (1)鲍照 (2)幽并重骑射, 少年好驰逐。 (3)毡带佩双鞬, 象弧插雕服。 (4)兽肥春草短, 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 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 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 边城屡翻覆。 (5)留我一白羽, 将以分虎竹。 [注释] (1)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2) 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 (3) 鞬(jiàn):弓袋。雕服:雕绘的箭囊。 - 46 - (4) 飞鞚(kòng):飞马奔驰。 (5) 白羽:箭名。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 [赏析] 本篇主要是通过对幽并少年驰骋捷疾、技艺精妙的描写,及对其爱国精神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立功的政治理想。诗中善用典故,如“石梁”、“惊雀”二句,利用古人古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射者膂力之大和技术之精。诗人能用典故为自己的抒情达意服务。 夜夜曲 沈约 (1)河汉纵且横, 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 宁知心有忆, (2)孤灯暖不明, 寒机晓犹织。 (3)零泪向谁道, 鸡鸣徒叹息。 [注释] (1) 河汉:银河。北斗:北斗七星。这里用银河、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显示时间的流逝。 (2) 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3) 零泪:落泪。 - 47 - [赏析] 诗歌描写思妇彻夜不眠,盼望久出不归的心上人的悲愁情景,语言凝练,且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然后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在这个清寒的夜晚,恩妇伴着“孤灯”,守着“寒机”。她为什么彻夜不眠,就是“心有忆”。然而所忆之人杳无踪影,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多少辛酸、失望、无奈,都包含在这声叹息中。 山中杂诗 吴均 (1)(2)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3)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1)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 窥:从缝隙中看。 (3) 檐:房檐。 [赏析]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 - 48 - 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登池上楼 (1)谢灵运 (2)潜虬媚幽姿, 飞鸿响远音。 (3)薄霄愧云浮, 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 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 褰开暂窥临。 (4)倾耳聆波澜, 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5)祈祈伤豳歌, 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 无闷徵在今。 - 49 - [注释] (1) 谢灵运:祖籍河南太康。山水诗成就很高,是我国山水诗作的开创者。 (2) 潜虬(qiú):潜藏着的虬龙。媚:自媚,自我欣赏。幽姿:美丽的身姿。 (3) 薄:与“泊”通,止。栖川:栖息在水中。作:惭愧。 (4) 岖嵌(qīn):山势高峻的样子。 (5) 祁祁:众多的样子。豳(bīn)歌:豳人的诗歌。豳,古国名,在今陕西省甸邑县西。 [赏析] 本篇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石门岩上宿 谢灵运 (1)朝搴苑中兰, 畏彼霜下歇。 (2)暝还云际宿, 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 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 殊响俱清越。 (3)妙物莫为赏, 芳醑谁与伐。 (4)美人竟不来, 阳阿徒晞发。 [注释] (1) 搴(qiān):拔取。苑:苑囿。歇:尽,凋谢。 (2) 暝:黄昏。云际:云间,这里指石门别墅。 - 50 - (3) 芳醑:美酒。伐:赞美。这句是说,谁同我一起欣赏这好酒。 (4) 美人:指诗人思念的好友。阳阿:神话中所说的太阳升起的山丘。 [赏析] 本诗又名《夜宿石门》。主要是通过山中的生活和奇特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诗的中间部分描写山中秋夜的景物,全是通过所听到的声音来写,生动、别致。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谢眺 (2)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3)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 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4)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 - 51 - [注释] (1) 三山:山名,山周回四里,上有三峰,南北接。京邑:指金陵,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2) 涘:岸。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京县:指洛阳。 (3) 覆:言其多。芳甸:长满芳草的郊野。 (4) 鬒:黑发。 [赏析]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 人日思归 (1)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2)(3)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注释] (1) 人日:古俗以正月初七为人日。 (2) 落雁后:春季鸿雁北归,而自己北归尚在他日。 (3) 思发在花前:自己北归之思早萌生在春日花开之前。 - 52 - [赏析] 虽“入春才七日”,但已是“离家已二年”了,隐隐透出思归之情。表明作者是一日一日地数,一天一天地算。写出了他羁驻异地,实在痛苦难熬;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 野 望 (1)王绩 (2)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3)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 53 - [注释] (1) 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诗风朴素自然。 (2) 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3)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 薇而食,最后饿死。 [赏析] 本篇写的是山野秋景,表现作者和时代、现实的隔膜感及彷徨无依的苦闷。诗人置身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美景中,丝毫没有感受到自然美的快乐,他在现实中是那样的惆怅、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 于易水送人一绝 (1)骆宾王 (1)(2)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3)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 54 - [注释] (1)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易水:河流名,今河北省易县境内。 (2) 冠:帽子。没:死。 (3) 燕丹:燕国的太子,名叫丹。 [赏析] 昔日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国太子丹,入秦国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荆轲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而这里的河水依然象当年一样寒冷。诗人在此表现的是和一般的送别伤感所不同的情绪,诗人通过怀古,对古代壮士的追忆,似乎在激励友人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渡湘江 (1)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 55 - [注释] (1) 杜审言: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 [赏析] 这首诗当是作者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的这一句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伤心情。第二句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的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2)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 56 -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注释] (1) 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作者的友人,时在晋陵任县丞。 (2) 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晴光:春光。绿蘋:是浮萍。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这首诗写早春所带来的自然变化,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构思缜密,炼字炼句,对仗工整。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写春鸟,写水草。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王勃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57 -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1)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初唐四杰”。 (2) 三秦:雍、塞、瞿三国。五津:岷江五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 津。 (3) 比邻:近邻。 (4)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赏析]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持,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 58 - 山 中 王勃 (1)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2)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 [注释] (1) 悲:抱怨,怨恨。已:太。滞:不流通。念:思念。 (2) 高风:秋高气爽时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 59 - 题大庚岭北驿 (1)宋之问 (2)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复归来。 我行殊未已, 何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注释] (1) 宋之问: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人,善诗文。大庾岭: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名梅 岭。 (2) 阳月:即农历十月。 [赏析]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恼人的景似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意切,动人心弦。 - 60 - 登幽州台歌 (1)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赏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全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 61 - 感 遇 陈子昂 (1)翡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 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 委羽玉堂阴, (2)旖旎光首饰, 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 [注释] (1) 珠树:即三珠树,古代传说中的树名。 (2) 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引申柔美婀娜。葳蕤: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双关到底,句句是说鸟,也句句是写人。不论是鸟是人,总是自己有了才华,反为才华所累,正如象有齿,麝有香,因而遭受到杀身之祸一样,看了这名贵小鸟的遭遇,那能不连声叹息呢,叹鸟即所以叹人,亦即诗人的自叹。短短十二句诗,艺术结构上却这样的起伏不平,大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内在的怨伤情绪是很浓重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采用了缓和的口气。 - 62 - 望月怀远 (1)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2)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注释] (1) 张九龄: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名博物,韶州曲江人。 (2) 滋:润湿,本文中还有滋生不已的意思。 [赏析] 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整夜相思不能人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大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诗至此戛然而上,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 63 -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1)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注释] (1) 惟:只,仅仅。遇,遭遇。不可寻:无法追究的。 [赏析] 作者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是著名的产橘区。本文是托物喻志。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待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 - 64 - 凉州词 (1)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 (2) 羌笛:我国古代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其音凄苦。 [赏析] 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逸骊飞上云端,次句出现了塞上孤城,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末句又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悲凉而慷慨,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 65 - 过故人庄 (1)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注释] (1)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赏析]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府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作者似乎有几分皈依了。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侍,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作者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 66 - 临洞庭上张丞相 (1)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3)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注释] (1) 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为宰相。 (2) 云梦泽:在今河北省境内。古代为二泽,云泽在长江北,梦泽在长江南,在湘境。 (3) 羡鱼情:这用垂钓者比喻执政者,用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半写洞庭湖的博大壮观,后四句是求仕,但写得含而不露,不卑不亢。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 67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1)(2)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3)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 (1)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这里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2) 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客:指诗人自己。 (3) 旷:空旷。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却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黄昏时泊舟唐建德城的景象,放眼望去,远处的旷野使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低矮,天上的月亮映入清江就在舟中的人旁。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 68 - 出 塞 王昌龄(1)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2)(3)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 王昌龄: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2) 龙城: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3) 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赏析] 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 - 69 -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1)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1) 吐谷浑:晋时鲜卑族慕容氏后裔,据有洮水西南等处。这里泛指俘获敌人。 [赏析] 本诗打破常套的构思,一落一起。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 70 - (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2)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2) 芙蓉楼: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3) 一片冰心在玉壶: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赏析]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时而作。 - 71 -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终南望余雪 (1)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注释] (1) 祖咏,洛阳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 [赏析]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 72 - 过香积寺 (1)王维 (2)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3)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注释] (1)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他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2) 香积寺: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3) 制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 73 - [赏析] 全诗没有一字写寺,所写的都是寺外的环境,更见古寺的幽深。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青 溪 王维 (1)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2)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注释] (1) 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青溪:今陕西沔县之东。 (2) 趣:通“趋”。 - 74 - [赏析] 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即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1)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注释] (1) 王孙: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同时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 - 75 - 的追求。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少年行 王维 (1)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1) 斗十千:指美酒价格昂贵。 [赏析] 本诗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中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的描写,显示出少年游侠 - 76 - 的精神风貌。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酒密不可分,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描写的少年游侠,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这种理想化并不给人任何虚假之感,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送 别 王维 (1)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注释] (1) 饮:这里是“使„„饮”的意思。 - 77 - [赏析] 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然后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终南山 (1)王维 (2)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3)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 78 - [注释] (1) 终南山: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即秦岭,西起甘肃省天水,东至河南省陕县。 (2) 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3) 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地上的某一区域都划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围之内,称为分野。 [赏析] 全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感,乃点睛之笔。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及。丽、白云青霭的万千气象,“隔水问樵夫”特别具有动 山中送别 王维 (1)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 79 - [注释] (1) 掩柴扉:关闭柴门。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稠密,日暮掩扉之时浮上居人的心头。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怕其久不归来了。又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本诗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 汴河怀古其二 (1)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 80 -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 (1) 汴河:即通济渠大运河。 [赏析] 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是寓有深意的。此诗以议论为主,立意新颖、议论精辟,自有其独到处。 长干曲四首 (1)崔颢 (2)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 81 -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自小不相识。 (3)下渚多风浪, 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 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 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 莫畏莲舟重。 [注释] (1)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汴州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 (2) 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3) 下渚:也作北渚。 [赏析]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诗中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却不平凡。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回签维妙维肖,非常可爱。另外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本诗继承了前代民歌语言朴素自然的遗风,但既不艳丽柔媚,又非浪漫热烈,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黄鹤楼 (1)崔颢 - 82 - (2)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 黄鹤楼: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黄鹤矶上,背靠蛇山,俯瞰长江。 (2)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 (3) 晴川:白日照耀下的汉江。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赏析]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 83 - 把酒问月 (1)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释]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赏析]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明月高高挂在天上, - 84 - 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1)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2)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3)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 凤凰台:在今南京凤凰山。 (2)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 85 - (3) 三山: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南京 市西南江中,今江心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此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独坐敬亭山 (1)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宣州,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 - 86 -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绪与景物高度融合,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飘泊中的孤独之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2)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 87 - [注释] (1)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2) 霭:云气。 [赏析] 此诗重在写景,访而不遇无关紧要了。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结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古 风 李白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 88 -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1)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2)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注释] (1) 清真:自然。 (2) 秋旻:秋天。 [赏析] 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 古 风 李白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1)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栖鸳鸾。 - 89 - (2)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注释] (1) 徂辉:太阳下山时的余辉。 (2)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名。 [赏析] 诗人深感人生无常、光阴飘忽、世事反复,也寓有揭露当时政治黑暗,自己将见机归隐之意。 关山月 (1)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2)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 90 - 戍客望边邑,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注释] (1)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91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 陈王:即曹植,曹操的第三子。 [赏析] 本诗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 - 92 - 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李白 (2)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3)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 93 -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 (1) 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2) 楚狂人:指陆接舆,系楚国狂人,曾狂歌而过孔丘,劝他不要做官。 (3) 二峰:这指香炉峰和双剑峰。 [赏析]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写长江壮景,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令人神往。 - 94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1)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95 - [注释] (1) 自兹去:从此分别。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赏析] 这首五律,描述送别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流畅,好像毫不受格律的束缚。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行路难 (1)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 96 -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 (2)(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 (2) 垂钓碧溪: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3)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4) 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赏析] 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道政治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97 - 怨 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赏析] 含蓄飘远,但美人的形象如在眼前。她是在怨谁呢,读者凭想象便可进入诗的佳境。 - 98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从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联想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 - 99 - 战城南 李白 去年战, 桑乾源。 今年战, 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1)秦家筑城避胡处, 汉家还有烽火燃。 (2)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注释] (1) 避:防备。 (2) 征战:长征。 [赏析]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 - 100 - 盾。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别董大 (1)高适 (2)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 高适,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 (2)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赏析] 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 101 -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戌楼间。 (1)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1)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赏析]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 102 - 早 梅 (1)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注释] (1) 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入封常清安西幕。 [赏析] 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 - 103 - 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望 岳 (1)杜甫 (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注释] - 104 - (1) 杜甫,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2) 岱宗:即泰山。齐鲁:今山东省境内。 (3) 眦:眼眶。 [赏析]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八阵图 杜甫 (1)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注释] (1)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 图。 - 105 -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这首对刘备颇有微词,因为刘备当年不同意联吴抗魏,反而想要吞吴,以致蜀亡,这就不是诸葛亮的过错了。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兵车行 (1)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 106 - (2)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3)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4)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5)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1)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2)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 (3) 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 - 107 - (4) 役夫:是士卒自称。 (5) 县官:指唐王朝。 [赏析]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接着,从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本篇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寓情于叙事之中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 108 -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怀。 [注释] (1) 常作客:形容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三联表现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109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注释] (1) 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带。 [赏析] 大历三年(768)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意境十分宽阔宏伟,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 - 110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1)杜甫 (2)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 (3)(4)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扬扬。 - 111 - 与余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 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 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 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释] (1) 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 (2)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3) 开元五载:公元七一七年。 (4) 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武舞,《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为一种新舞蹈。 [赏析] 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饱经忧患,却仍滞留异乡,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诗中借几十年前观看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回忆,倾述了这种感情。 序文中:他先叙在夔州看了公孙大娘弟子所表演的剑器舞,然后回忆自己童年时在郾城亲见公孙大娘的舞蹈,说明当唐玄宗初年,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在内外教坊独享盛名的情况。结尾讲大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剑舞而草书长进的故事,尤其见出诗人对公孙舞蹈艺术的敬佩。 - 112 -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 佳 人 杜甫 (1)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 113 - 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注释] (1) 佳人:在此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 [赏析]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诗人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 114 -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 俄顷:一会儿。 (2) 布衾:布褥被子。 [赏析]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 - 115 - 的诗篇。 诗人在这首诗里不仅为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蜀 相 (1)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 蜀相: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 [赏析] 诗人独自一人,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三顾频烦,两朝开济,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 - 116 - 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面对着古庙荒庭,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然而,诗人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 野 望 杜甫 (1)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 (1)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当时的松、维、保三洲。都在今四川省境内。 - 117 - [赏析] 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赠卫八处士 (1)杜甫 (2)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 118 -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注释] (1) 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2) 参与商:参、商二星,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永不相见。 [赏析]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其情景逼真细腻,悲喜感叹,意味深长,透出因时局不靖而后会难测的怅惘凄凉,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 - 119 -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1)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注释] (1) 重露成涓滴:形容露水越来越重,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从叶上滚落下来。 - 120 - [赏析] 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鲜明地流露出来。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和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孤寂心情。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1)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注释] (1) 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 121 - [赏析]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杜甫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 122 -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 岑参(715-770),南阳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 (2) 梨花:喻白雪。 [赏析]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此诗主要的特色是充满奇情妙思,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有细节勾勒,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杜甫 - 123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2)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3)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佇献捷。 [注释] (1)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新疆车尔成河。 (2) 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 (3) 军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县。 [赏析] 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边防将士们高昂的爱国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真实动人。 - 124 - 滁州西涧 (1)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 滁州: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便自然流露出来。 - 125 - 江南曲 (1)李益 (2)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注释] (1) 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 (2)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妇女候夫不归的怨,从潮水的升落有期和瞿塘贾的重利轻别离,联想到当初不如嫁给一个弄潮儿还会按时回家。怨恨发得很奇,也可见怨之深。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 - 126 - 破山寺后禅院 (1)常建 (2)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 [注释] (1)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南齐郴州刺史倪德光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 寺。 (2) 高林:在此兼有称颂禅院之意。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 127 - 晚 春 韩愈 (1)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2)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飞雪。 [注释] (1) 草木:草树。 (2) 惟:只。 [赏析] 本诗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描写了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实者诗有寓意,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诗人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他并非存心托讽,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 - 128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1)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1)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 (2) 秦岭:指终南山。 [赏析]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路途的困顿。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三、四句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 129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 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世态变迁和回归 后生疏怅惘的心情。 [赏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诗文中作者表示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要振作起来,重 - 130 - 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春 词 刘禹锡 (1)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2)行到中庭数花朵, 晴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1)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 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赏析] 失宠宫嫔的寂寞无聊,写得含蓄、婉约。这是一首构思精巧的诗。 - 131 - 乌衣巷 刘禹锡 (1)(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 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2) 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 132 -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东晋时的豪华宅第的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 133 -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1)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2)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 134 -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3)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至此踌躇不能去。 (4)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 135 -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5)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6)金阙西厢叩玉扇,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 136 -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1) 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 (1) 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 (2) 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 (3) 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 - 137 - (4)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 (5) 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赏析] 本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放言五首 白居易 (1)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2)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 138 -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1) 决狐疑:意思是分辨真伪。 (2) 篡:篡权。 [赏析]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写下本诗。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139 -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赋得:凡是指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此二字。此诗作者准备科举考试拟题的习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 买 花 白居易 (1)帝城春欲暮, 喧喧车马度。 - 140 - 共道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 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 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 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 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 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 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 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 户中人赋。 [注释] (1) 春欲暮:点时间,此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不都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 141 -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1) 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漳:在今福建省龙溪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封:今广东省 封开县。连:今广东省连县。 [赏析] 这是诗人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但又巧妙地运用了诗的艺术手段,是一首抒情与写景相契的上等好诗。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第二联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 - 142 - 菊 元稹 (1)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 秋丛:指一丛丛的秋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赏析] 这首咏菊诗,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 143 -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1)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2)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 取次:随便,草率地。此谓漫不经心,了无心绪的样子。花丛:喻群女云集之处。 [赏析] 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 144 -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直到天南潮水头。 (1)隔岭篇章来华岳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 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 (1) 华岳:指代长安。篇章:即指韩愈《左迁》一诗。 [赏析] 贾岛初为僧,好苦吟,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所以他与韩愈感情深挚。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愿,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从丹田流出。 - 145 - 题诗后 贾岛 (1)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注释] (1) 这两句是描写诗人作诗的辛苦。大凡佳句好诗总是得来不易,诗人把全部生命都投注于 诗的世界中。 [赏析]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 - 146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1) 黑云:喻敌军。 (2) 燕脂:即胭脂,指塞上的红土,暗指将士的血迹。亦有说指暮色霞光。 (3) 黄金台:燕昭王为延揽人才所筑。玉龙:剑的代称。 [赏析] 本诗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诗共八句,前四句 - 147 - 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马 诗 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 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 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 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 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1)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 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 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 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 谁为曳车辕, - 148 - 赤兔无人用, 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 羁策任蛮儿。 (2)催榜渡乌江, 神骓泣向风。 (3)君王今解剑, 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 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 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 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 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 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 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 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 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 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 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 ?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 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 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 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 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 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 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 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 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 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 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 何事谪高州, 汉血到王家, 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 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 149 - [注释] (1) 络脑:马络头。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2) 乌江:一作江东。 (3) 君王:也作吾王。 [赏析] 本篇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借马以抒情。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赤 壁 杜牧 (1)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2)(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 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 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喻。 - 150 -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这是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用语精当,气势不凡。 过华清宫 (1)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 151 - [注释] (1)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赏析] 本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过华清宫 杜牧 (1)(2)新丰绿树起尘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 152 - (3)(4)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1) 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2) 数骑:几匹探使所骑的马。 (3)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中的舞曲,相传为唐玄宗所亲自参与制作。 (4) 舞破:本是乐舞的术语,指乐舞的结尾;诗中一语双关,意为舞乐声中叛军攻破了中原。 [赏析]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 153 - 遣 怀 杜牧 (1)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2)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注释] (1) 楚腰,指美人的细腰。 (2) 青楼:华丽的楼宇,常被指为妓女的居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后两句是: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 154 - 赠别二首 杜牧 (1)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2)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1) 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2) 尊:酒杯。 [赏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这是诗人与所爱女子的两首离别诗。能将自己的放浪行为袒露出来,表现了诗人的真诚直率。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诗人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 - 155 - 好歌舞,风情颇张。 叹 花 杜牧 (1)自是寻春去较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注释] (1) 春:指花。 [赏析]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本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本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 156 - 瑶瑟怨 (1)温庭筠 (2)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3)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1)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2)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3) 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赏析]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下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 - 157 - 商山早行 (1)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注释] (1)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 158 - 嫦 娥 李商隐 (1)(2)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3)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 深:暗。 (2) 长河:银河。 (3)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赏析] 此诗是写情的,语言含蕴,情调感伤。虽无半句议论,但思想却很深刻。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 - 159 - 贾 生 李商隐 (1)(2)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1) 宣室,未央宫的正殿。 (2) 贾生,指贾谊。才调:才气。 [赏析] 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 160 - 锦 瑟 李商隐 (1)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 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华年:少年。 (2) 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 161 - 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而作者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典故。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颈联紧接颔联,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隋 宫 李商隐 (1)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2)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3)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释] (1) 芜城:指扬州。 (2) 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的形态。此处指李渊。 - 162 - (3) 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赏析] 长安宫殿锁在一片烟霞之中,又想要把江都作为帝都。如果不是因为玉玺归属李渊,炀帝的锦船还会游遍天涯。现在隋宫中只有腐草没有萤火,垂柳上经常有暮鸦停歇。如果炀帝在地下遇到陈主,难道还再问“后庭花”,这是一首咏史诗。此诗批判了历史上荒淫无度,穷奢极欲的君王,对他们的亡国行径给予了嘲讽。全诗借古喻今,内容深刻,手法巧妙,风趣而又有力。诗写得含蓄流畅,隐含讽刺和质问。 隋 宫 李商隐 (1)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2)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1) 九重:指皇帝所居。 (2) 障泥:马鞯。 - 163 - [赏析]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这首诗并没有直抒历史的感慨,而讽喻之意含在其中。 (1)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1) 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外郎。 - 164 - [赏析] 作者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蜂 (1)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 165 - [注释] (1) 罗隐: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 [赏析] 小蜜蜂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此诗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西 施 罗隐 (1)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 166 - [注释] (1) 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赏析]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本诗用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 167 - (1)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 透:渗透,弥漫。 [赏析]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黄巢的这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题菊花 黄巢 - 168 -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1)一处开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 [注释] (1) 青帝:司春之神 [赏析]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 169 - 山园小梅 (1)林逋 (2)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和靖集》,存词三首。 (2) 暄妍:形容风景非常美好。 [赏析]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很快活。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 - 170 - 书扇示门人 (1)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 还有后人在后头。 [注释] (1) 范仲淹:北宋大臣,文学家。字希文,卒谥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赏析] 人事变换无常,一代新人总是要替换旧人的,又何必太执著呢,人生事,的确如此。无奈人们明知而不能解脱~ - 171 - 出守桐庐道中 范仲淹 (1)素心爱云水, 此日东南行。 (2)(3)笑解尘缨处, 沧浪无限清。 [注释] (1) 素心:本心,平素之心。云水:行云流水,引为各处游玩。 (2) 缨:帽带。 (3) 浪:指河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歌,诗人在出行道中眼望高天白云悠悠,目睹道边河水潺潺,发出了其本心和夙愿就很喜爱行云和流水的感怀。脱离了浮世的纷杂,借助这一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脚踏那沾满尘土的帽缨之地,望着一片清清凉凉的钱塘江水,怎不让人心中充满了无限欢愉的感情。 - 172 -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1)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2)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庭前踏落花。 [注释] (1) 长郊:远郊,滁州城的西郊。无涯:无边无际。 (2) 春将老:春光将尽,春天将去。 [赏析] 此篇写惜春伤怀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那些游人全不管春天已经要过去啦,老是来往不停地在丰乐亭前,践踏着满地的落花。叹游人不知春的将老,怨满地落花的被践踏,是惋惜“春”的飞逝匆匆,也是在感叹世人对“春”之流逝的无动于衷。 - 173 - 玉楼春 (1)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释] (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 [赏析] 本篇是欧阳修离开洛阳时所写的惜别词,是送别词中的佳作。它不是借景抒情,而是侧重于抒写离别时的表情与内心活动,并把离别这一生活中普遍的事物提高到人生与哲理的角度上来加以思考,然后把最深刻、最有典型意义的感受加以概括集中,在诉诸感性之时又夹有理性的提炼。这首 - 174 - 词抒情虽然迳直真率,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感情却十分沉郁。 田 家 欧阳修 (1)(2)绿桑高下映平川, 赛罢田神笑语喧。 (3)林外鸣鸠春雨歇, 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 (1) 绿桑高下:形容桑树高低错落。 (2) 喧:噪杂,热闹。 (3) 屋头:宅边,房前屋后。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 [赏析] 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四幅图景,但反映了田家生活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 - 175 - 画眉鸟 欧阳修 (1)万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2)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1) 万啭:鸣啭,指鸟儿好听的叫声。随意移:自由地各处飞翔。 (2) 始知:才知道,才明白。万啭千声随意移, (3) 山花红紫树高低。 [赏析] 由春天的鸟鸣,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在二句描写之后接着二句议论,内心感受与思想认识同 - 176 - 时写出。写出了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用“金笼”与“林间”作了形象对比,以突出追求“自在”的主题,具有隽永的韵味。 北 山 (1)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洲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世称荆公。卒谥 文。 - 177 - [赏析] 本诗后二句对得很工整,读起来却很自然,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生动的意象,以平易的语言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细数”、“缓寻”既烘托了萧散旷逸、从容不迫的神态,又暗涵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1)元 日 王安石 (2)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3)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大年初一 (2) 屠苏:古代用屠苏草泡制的一种酒 - 178 - (3) 瞳瞳:初升的太阳照亮大地时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立意清新,文情并茂,一派除旧布新、欢鼓迎春景象,跃然纸上。 钟山即事 (1)王安石 (2)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3)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 179 - [注释] (1) 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2) 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软姿态的意思。 (3) 幽:幽静、幽闲。 [赏析] 作者通过涧水无声、竹、茅檐、一鸟不鸣等景物描写,表现一种毫无生气的死寂,矛盾全无,给人以沉闷之感。 题西太一宫壁 (1)王安石 (2)(3)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4)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 180 - [注释] (1) 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时期所建,在今河南省开封县西八角镇。 (2) 蜩:蝉。 (3) 酣:浓。 (4) 陂:山坡。 [赏析] 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做朝官时,诗中描述了作者期望实施新法后三十六陂地区将会出现好年景。 送 春 王令 (1)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2)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 181 - [注释] (1) 更:复;再。 (2) 犹:还;仍。啼血:指杜鹃鸟的啼鸣。 [赏析] 诗歌拟子规啼叫是为换回春天,表达了惜春之情。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1)余生欲老南海村, 帝遣巫阳召我魂。 - 182 - 杳杳天低鹊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1) 南海村:指现在的海南岛 [赏析] 本诗通过引用典故,《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把他招回。描述了作者被贬海南遇赦,心情愉快,以此自比。 海 棠 苏轼 - 183 - (1)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2)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1) 崇光:形容高处的海棠光泽。 (2)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扬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赏析] 本诗后两句,一反常规,把花比作美人,自出机杼,令人耳目一新。 - 184 -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1)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2)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1) 老僧:指奉闲和尚。新塔:指佛塔。僧人死后,建塔埋葬火化后的骨灰。 (2) 蹇(jiǎn):蹩脚,跛足。驴:指步履疲艰的驴子。 [赏析] 诗的前半部纯为议论,用生动奇特的比喻,表示人生的短暂、不定,犹如偶留痕迹的雪泥鸿爪;后半部分则以叙事为主,以所见所闻所忆来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的苏轼,妙手偶得般创造出的这一艺术形象,总令人嗟叹生命的短暂。 - 185 - 登快阁 黄庭坚 (1)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2)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 痴儿:指作者自己。 (2) 朱弦已为佳人绝:引伯牙摔琴之典。青眼:引阮籍青眼之典。 [赏析] 作者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赋本诗。从高华明净的景象中展示的坦荡阔大胸襟一跌而为深沉的感叹,诗意产生大的曲折顿挫,颇耐寻味。内在的意脉乃在首句的暗示。在小县做个小官,忙于冗杂官务,内心早已厌倦,深感才华难展,知音难觅。登临快阁,面对山川美好景致,油然产生回乡隐居的想法。 - 186 -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1)黄庭坚 (2)凌波仙子生尘袜, 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 种作寒花寄愁绝。 (3)(4)含香体素欲倾城, 山矾是弟梅是兄。 (5)坐对真成被花恼, 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释] (1)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2)“凌波”二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用凌波仙子比喻水仙 花,状写水仙轻盈柔美的花姿。 (3) 体素:形容水仙的洁净。倾城:形容容貌极美,全城人为之倾倒。 (4) 山矾:花名。 - 187 - (5) 出门:有放开眼界,摆脱烦恼之意。大江:指长江。沙市在长江左岸,故云“大江横”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诗人在荆南沙市(今湖北江陵县东)养病。全诗通过对水仙花的精心描写,借花抒情,表白了自己境遇不佳的苦闷之情,同时也想借诗来慰藉自己,以摆脱烦恼,其中末句“出门一笑大江横”,成为一时传诵佳句。 寄黄几复 (1)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2)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 188 - [注释] (1) 黄几复:名介,作者乡人,时在四会(今属广东)。 (2) 三折肱:典出《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赏析] 颈联写黄几复的为人,上句形容其清廉(语出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之典),下句写其才干。诗中溶化前人之成语典故,情景交融,风格清新,富於真情实感。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1)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 189 - [注释] (1) 清瘦:形容雨小冲刷后的山峰的苍青峻拔。 [赏析] 一“去”一“来”,写尽嵩山风吹雨过后的晴明清爽的景色。 夜 坐 (1)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 190 - [注释] (1)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 [赏析] 本诗写秋、写月、写夜、写桐,却有别具一格的境界。这里全然没有传统的“秋雨梧桐”的凄凉衰飒,而是显示出劲挺昂扬不同凡响的情调。诗人静坐中庭,只见几片不甘凋落的梧桐叶子索索作响,令人不由想起顽强抗争的精神。因而,诗中在抒写恬静的心境、幽雅的气氛之际,也给予了桐叶由衷的赞美。 三衢道中 曾几 (1)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 191 -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1) 泛:坐船、乘船。 [赏析] 由于以往梅子黄熟时,通常是连绵的阴雨,而这次却天天都是晴天,所以诗人才抒发出自己非常愉快的心情。这首诗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构思精心、跌宕曲折。全诗四句四曲折:第一句当雨不雨;第二句当尽不尽;第三句出乎所料;第四句给人额外喜悦。 夏日绝句 李清照 - 192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1)(2)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 (2) 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 [赏析] 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只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 193 - 八咏楼 (1)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吞江城十四州。 [注释] (1) 八咏楼,在浙江省金华市城南婺江北岸。 [赏析] 李清照在金华避乱时,曾住在八咏楼附近,她在登楼时写下本诗。她以满腔的爱国主义激情,留下了意境深邃,气势纵横的名篇。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她的爱国炽情。 - 194 - 书 愤 陆游 (1)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2) 瓜州渡:扬州至镇江的长江渡口。大散关:又称散关,在今陕西室鸡西南大散岭上。 [赏析] 本诗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尾句表现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全诗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 195 - 文 章 陆游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 岂复须人为。 (1)君看古彝器, 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 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 豪竹杂哀丝。 (2)后夔不复作, 千载谁与期, [注释] (1) 彝器:青铜祭器)。 (2) 后夔:传说是舜的乐官。 [赏析] 本诗大概意思是:章本是不假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你看古代的青铜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变。汉代离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浅薄已有了很大的差异。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传说是舜的乐官不再写音乐了,千年以来,谁又能跟他相比拟呢, - 196 - 游山西村 陆游 (1)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1) 山西村:在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腊酒:腊月酒。 (2) 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戌日祭社稷神称春杜。 [赏析] 不要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一个村庄在前头。箫声鼓声紧紧追随,春日的集会就在前头,那简朴的衣服头饰说明古风尚存。今后若有月下漫步的闲情,说不定什么时候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丰收年景,农民好客。曲折多变的景色,名句,富含哲理。春社日前夕的热闹。抒发恋恋不舍之情。 - 197 - 冬夜读书示子津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 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对于书中事物不可完全信之,照搬照抄,认为其就是真理,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 198 - 窗前木芙蓉 (1)范成大 (2)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3)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释] (1)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木芙蓉:即芙蓉花。 (2) 破小寒:冒着微寒。指芙蓉花在秋天的傲然神态。 (3) 青女:传说中的霜神,主管降霜下雪。 [赏析] 这首诗歌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 199 - 州 桥 (1)范成大 (2)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3)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释] (1) 州桥:也在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2) 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 (3) 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军。这里说的是宋朝官军。 - 200 - [赏析] 乾道六年作者出使金朝,写下七十多首绝句,记述所见所闻。这是其中一首。诗描写汴梁州桥街头一个极为感人的镜头:男女老少佇立天街两旁候南宋派来的使者,并且倾诉了盼望六军回来的久埋心底的愿望。通过这个艺术概括,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真实,表达出爱国思想。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1)(2)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耘田:除掉稻田的杂草。绩麻:搓麻线。 (2) 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 201 - [赏析] 首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写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宿新市徐公店 (1)杨万里 (2)(3)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新市:今湖南攸县和浙江德清县均有新市。 - 202 - (2) 篱落:篱笆。 (3)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赏析] 本篇描述的是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1)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2)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 203 - [注释] (1) 与:给予的意思。 (2)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 [赏析] 本篇中的“留酸软齿牙”,“留”和“软”写出生活中的一种感触。抓住生活中的这种感触,写成诗句。作者撷取典型生动、富于生活气息的画面入诗,从而传达出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全诗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扑捉柳花的儿童的描写,一个“捉”字,既描述了柳花漫天飘飞的景象,又表现了儿童生动活泼的神态。 观书有感 (1)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204 - [注释] (1) 朱熹:字元晦,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 (2) 渠:它,指水塘。 [赏析] 本篇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春 日 朱熹 - 205 - (1)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指节日或亲朋聚会的日子。泗水:在今山东。 [赏析] 本篇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 206 - 湖上寓居杂咏 (1)姜夔 (2)苑墙曲曲柳冥冥, 人静山空见一灯。 (3)荷叶似云香不断, 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释] (1) 湖:这里指西湖。 (2) 冥冥:昏暗貌。 (3) 西陵:今浙江萧山县。 [赏析] 本诗描绘西湖夏日夜景。景物生动形象,动静相协。 - 207 - 过零丁洋 (1)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 文天祥:字宋瑞,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2) 起一经:靠精通一种经书,这里指通过考试做官。 (3) 零丁:孤苦。 (4) 丹心:红心。汗青:史册。 [赏析] 本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 208 - 论 诗 (1)元好问 (2)池塘春草谢家春, 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 可怜无补费精神。 [注释] (1) 元好问:(1190——1257)字欲之,忻州人,金时杰出的文学家。 (2) 新:即清新。 [赏析] 本篇前两句赞美谢灵运的诗歌风格。诗人用“池塘春草”四字,生动地再现了谢诗的境界。诗人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指出谢灵运所创造出来的境界是诗家的春天,他的五言诗,千秋万代永存新意。后两句是对陈师道不描写现实,只是闭门觅句的创作方法的尖锐批评。前两句称颂谢灵运的诗自然、清新,是为了反衬陈师道的诗雕琢、陈腐。 - 209 - 杂 著 元好问 昨日东周今日秦, 咸阳烟火洛阳尘; (1)百年蚁穴蜂衙里, 笑煞昆仑顶上人。 [注释] (1) 蜂衙:蜂巢。 [赏析] 此诗讽劝世人营营逐逐纷争的愚妄可笑。,昨日还是东周的天下,今日马上变成秦的啦~秦人建都咸阳,一片烟火烧过,洛阳(东周皇都)早变成一片灰尘。人生百年一到,一个个都是蚁穴蜂巢里的枯骨,想到他们在世时的百般计较争逐,真会笑煞昆仑山顶上的仙人呢~ - 210 - 岳鄂王墓 赵孟頫 (1)鄂王墓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2)南渡君臣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释] (1) 鄂王:岳飞被害后,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2) 社稷:指江山。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墓时所作,对岳飞的屈死及由此产生的恶果表示了极为沉痛的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苛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恨。一、二句写墓前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中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倒行逆施导致南宋灭亡的事实,显示谴责、愤恨之情。此诗语言平易,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211 - 闻捣衣 赵孟頫 露下碧梧秋满天, 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 南渡衣冠不后前。 (1)苜蓿总肥宛騕?, 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 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释] (1) 騕?:该字形似“袅”字,意为大宛的好马。 [赏析] 汴京大乱二十余年,自金人掳二帝北去,高宗渡江以后,中原沦没,河北流移,军民无一日之安。或是朝属宋朝,暮又属了金国。村落绝烟火,一望千里尽是蓬蒿,家家得腹,处处反叛。不是征兵,就是加饷,不消说,那些大家久已逃亡。可怜在北方无可常住之地,在南方也非久乐之乡。渐渐金兵南侵,宋朝微弱,上下偷安。宗元帅收拾的汴京残局,一朝尽失。金朝立刘豫为王,日日整练兵马南侵。这汴梁为东汉以来五代宋朝历代建都之地,所存的百姓不过十分之二。随是甚么大 - 212 - 家,这几年俱已空虚流移去了。 墨 梅 王冕 (1)(2)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2) 清气:清香之气。 [赏析] 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本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 - 213 - 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古 戍 (1)刘基 (2)古戍连山火, 新城殷地笳。 (3)九洲犹虎豹, 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 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 时见两三花。 [注释] (1) 刘基:浙江青田人(1311一1375),明初文坛代表作家之一,兼长诗文,诗风古朴。 (2) 古戍:戍边的旧营垒。火:烽火。殷地:遍地。笳:胡茄,古时军中号角。 (3) 虎豹:喻贪官暴吏。桑麻:指农事。 - 214 - [赏析] 这首诗反映元末战乱的诗歌,诗风沉郁,描写了边城警急,战争杀戮之残酷和九州荒芜、凄凉、萧条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元代暴政的不满。最后两句却又透露出一点生机,给人以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1)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锺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2)(3)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4)坐觉苍茫万古意, 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 215 - (5)(6)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7)(8)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 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 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 (1)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 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格疏放,不拘礼法。曾参与编修《元史》。 (2)“秦皇”一句:据说秦统一天下后,有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秦皇于是埋金玉杂宝以 压之。瘗:埋。(3)王:旺盛。 (3) 坐:遂,因而。 (4) 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上。 (5)“武骑”一句:六朝时,当贺若弼、韩擒虎率领数十万雄师渡江的时候,佞臣孔范却对陈 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陈后主笑以为然,遂不设防,结果做 了隋军的俘虏。 (6)“黄旗”一句:三国时,吴主孙皓听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的谣传,便以为天命攸归,于是率母妻儿女及后宫数千人入洛阳,以顺天命,途遇大雪, 兵士“寒冻殆死”,扬言“若遇敌,便当倒戈耳”,孙皓只得丧气而返。 - 216 - (7)“铁锁”一句:三国时,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最后为晋军所破, 孙皓只好出城投降。 [赏析] 本诗作于洪武二年(1396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 217 - 石灰吟 (1)于谦 (2)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3)(4)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 (2) 焚:烧。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3) 粉身碎骨:石灰使用时要弄得粉碎。浑:全,都。 (4) 清白:指石灰的颜色,比喻人的品格。 [赏析] 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情。只要把清白留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自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诗歌真实形象地描写了石灰从深山的石灰石,经过烧制,又经过粉碎,然后使用的全过程。诗人是借石灰来抒写那种不畏艰难、不畏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 218 - 咏煤炭 于谦 (1)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2)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3)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 (1) 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乌金:指煤炭。 (2) 爝火:小火炬;浩浩;广大的样子。 (3) 鼎彝:烹饪工具。鼎:炊具;彝:酒器。元:赖。 [赏析] 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予人类。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 - 219 - 桃花庵歌 (1)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做田。 - 220 - [注释] (1)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赏析]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本篇。诗中一股悠然之气,飘然而出,他自号桃花庵主,倒不是虚名。此诗凌厉,狂放,不愧于作者不羁的个性。 言 志 唐寅 (1)(2)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3)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注释] (1) 炼金丹:指修仙求道。坐禅:信佛念经。 (2) 商贾:经商。 (3) 写就青山卖:指卖画。 - 221 - [赏析] 这是一个品质高尚而又家道清寒的艺术家的坦城自白。唐寅是明代吴门画派重要画家之一,他由于不愿依附权贵、出卖良心,所以晚年境遇比较凄凉,以卖画为生。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坚持不要那种造孽得来的肮脏的钱财。以画换钱,凭的是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是完全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诗句极有艺术概括力。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1)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 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 (1) 明卿:吴明卿,字国伦,是当时的文坛名士,明“后七子”之一,曾经因不满奸臣严嵩, 不满官场上的腐败风气,罢官隐居。 - 222 - [赏析] 作者的朋友吴明卿被贬谪到江西南康,所以诗中称之为“逐客”。孤舟逐客,景况是够凄凉的,可是有谁来同情他呢,白云相送,似乎白云倒很有情意,而白云的有情,正反衬出人间的无义。孤舟在白云相伴下飘然远去,伫立江边送别的作者不禁为之感慨系之。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1)吴伟业 珍珠无价玉无瑕, 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 月明残雪映梅花。 [注释] (1) 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天姿巧慧,幼落籍秦淮青楼。 - 223 - [赏析] 这是明清大诗人吴梅村给董白画像题的诗。全诗表现清雅绮丽,通过珍珠、玉、明月、白雪、和一树白梅花等词的描述,生动再现了董白的娟妍容貌。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1)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 相望各一涯。 离杯消浊酒, 愁眼见黄花。 (2)(3)天地存肝胆, 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 逐客已无家。 - 224 - [注释] (1) 顾炎武:明末清初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2) 肝胆:这里指作者的忠心赤胆。 (3) 鬓华:两鬓添霜,指衰老。 [赏析] 作者生于社会变乱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敢于正视现实问题,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诗歌,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明亡以后,他长期奔波全国各地,图谋复明朝,但没有成功。诗中表现了年华老去,壮志未成的激愤心情。笔力苍劲有力,感情深沉悲壮,格调苍凉沉郁。 题竹石 (1)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 225 - [注释] (1)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赏析] 本诗没有沾染当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着重抒写真情实感,清新流畅,自成一派。 论 诗 (1)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 226 -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1) 赵翼: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赏析] 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说明了诗歌贵在创新。哪怕是诗仙诗圣,也不能永远垄断诗坛。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 己亥杂诗 (1)龚自珍 - 227 -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 龚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赏析]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写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 228 - 咏 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重恩怨属名流。 (1)(2)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 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释] (1) 牢盆狎客:指盐商门客。牢盆:煮盐器。狎客:帮闲人物。 (2) 团扇才人:指轻薄浮夸的文人。 [赏析] 本诗反映了清代文字狱对知识分子的压迫与钳制,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只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将他们的聪明才智(代表着当时中国人最高的智慧)浪费在故纸堆里。 - 229 - 狱中题壁 谭嗣同 (1)(2)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3)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1)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汉末年高平人。 (2)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 (3) 去:出奔。 [赏析]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东渡日本,谭嗣同、刘光第等被逮入狱。他在狱中写此诗以明志。不论去或留,他们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诗人最后被杀,以他的壮烈行为实践了他的诗句。 - 230 - 读陆放翁诗 (1)梁启超 (2)(3)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注释] (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广东省新会县)人。 (2) 靡靡:不振作的样子。 (3) 兵魂:这里指战斗精神。国魂:这里指热爱国家民族的精神。 [赏析] 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异代同心之感。他当时虽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强宰割、阴霾四布的神州大地,发出恨不能从军杀敌的呼喊。 - 231 - (1)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 瓜离分裂力谁任, (2)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释] (1) 梁任父:即梁启超。 (2) 精卫:鸟名,非汪精卫。 [赏析] 本篇是他在上海办《时务报》时,邀梁启超做主笔,送给梁的。是作者鼓励梁启超维新变法之作,洋溢着为国家危亡而献身的悲壮情怀。虽然变法只有百日寿命,但对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232 - 对 酒 (1)秋瑾 (2)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3)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注释] (1) 秋瑾:(1875—1907),字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民主革命烈士。 (2) 貂裘:貂皮的衣服。裘:皮衣。 (3) 碧涛:碧血的波涛。后人常用碧血来形容烈士所流的血。 [赏析] 作者为了再造神州,为了造福乡里,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为之牺牲,何况其他~凌云壮志,如此献身精神,并能像她壮烈的一生一样,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凝成如此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篇。 - 233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秋瑾 (2)万里乘云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 (3)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注释] (1) 日人索句:一个日本人要求作者写诗。 (2) 去复来:一九?四年冬作者由日本回国,一九?五年春又返日本。 (3) 图画:即题目所说的地图。移颜色:指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土地。 - 234 - [赏析] 颔联写作者身处曾为日俄战场的黄海时,看到日俄交战地图时的愤怒与决心。表达了作者看到国土被敌人侵占的沉痛、愤慨的心情,又表现出了作者誓死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扭转乾坤的豪迈气概。在这首诗中,这种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全诗沉痛激昂,雄健慷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235 -
/
本文档为【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