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2017-09-30 38页 doc 72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 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因此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早在古希腊文明诞生之前,在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峡谷里就连绵不断的产生了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那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书写、冶金、纺织等手工艺术,数学、天文...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 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 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因此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早在古希腊文明诞生之前,在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峡谷里就连绵不断的产生了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那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书写、冶金、纺织等手工艺术,数学、天文学、建筑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奇迹。这一切都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希腊人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以滋润自己,希腊文学也具有显著的东方色彩。 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2)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史诗包括两部,分别是《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纪》),相传作者是大致生活于公元前10世纪至8世纪之间的盲人诗人荷马,不过目前更流行的观点是《荷马史诗》是包括荷马在内的许多人集体创作并反复修改过的。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他对古希腊悲剧最大的贡献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改变了过去古希腊戏剧中只有一个演员和歌队共同演出的传统模式,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戏剧道白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条件。埃斯库罗斯已知剧名的作品共80部,其中只有7部传世,包括《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乞援人》 、《波斯人》《七将攻忒拜》和《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他在27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即战胜了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称赞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过100余部戏剧,却只有7部传世,成就最高的是《安提戈涅》和《俄底浦斯王》。其中《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即通常表现个人意志行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 欧里庇得斯(前485,前406)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而是醉心于哲学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他一生共创作了80余部悲剧,有18部传世。其中最优秀的包括《美狄亚》《特洛伊妇女》等。 (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据说是亚里斯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 (5)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相传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有“喜剧之父”之称。 (6)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 中世纪文学指的是欧洲历史上中世纪初期(公元5,11世纪)和中期(公元12,15世纪)的文学。主要包括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7)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8)但丁与《神曲》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神曲》是但丁于流放期间历时十四年完成的长篇诗作,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9)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16世纪,由于这两大阶级的冲突而爆发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最后亨利四世成为国王就是这两大阶级妥协的结果。亨利四世为了安定局面,改奉天主教,1598年颁布的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是国教。同时,新建立的波旁王朝在17世纪上半叶一直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 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 《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唐璜》等。 (11)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薄伽丘是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 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也成就卓著。代表作品有《十日谈》《菲洛柯洛》《苔塞伊达》等。 (12)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弗朗索瓦?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人物,1494年出生在法国中部都兰省的希农城,父亲是个有钱的法官。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由自在而快乐幸福的童年。十几岁后,他被迫接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宗教教育,之后在1520年又进修道院当了修士。 拉伯雷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长篇巨作《巨人传》,这部长篇巨著,以神话般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而有时不免流于油滑流俗的独特风格,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揭露了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的追求,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描绘了人文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思想内容。正如作家所言,这部作品表面看来“无非是笔迹,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它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 (13)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 (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堂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享有世界声誉。塞万提斯一再声明,他写《堂吉诃德》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其实,作品的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这一“宗旨”。它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已用100多种文字译成数百种译本。 (15)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法国是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和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许多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作家,因此法国的启蒙文学比英国激进得多,富有强烈的哲理根基和深厚的政治经济底蕴。 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他的理论著作《论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并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关于国家学说的世界名著。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年,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具领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和宣传启蒙思想服务,但有强调应该遵守古典主义规则。他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是中短篇哲理小说26篇,著名的包括《如此世界》《查第格》和《天真汉》《老实人》等。 狄德罗(1713年,1784年)是法国启蒙文学的中坚,也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他十分博学,在哲学、文学、文艺理论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在戏剧创作上,他第一次提出“正剧”的概念,并亲自创作名剧《私生子》《一家之长》以及至今仍常演不衰的《当好人还是坏人》。此外,狄德罗还创作了《拉摩的侄儿》和《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格调清新的杰作,宣扬启蒙思想。 卢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的倾向,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最优秀的作品包括《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忏悔录》等。 (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 歌德,德国著名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代表作品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私生女》《大科夫塔》《平民将军》等。 席勒,德国人,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席勒的代表作品有《强盗》《阴谋与爱情》《欢乐颂》《唐?卡洛斯》等。 (17)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雨果,法国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缪塞,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埃梅林》《弗烈特立克和贝尔纳莱特》《提善的儿子》《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诗剧《酒杯与嘴唇》、长诗《罗拉》、历史剧《洛郎查丘》等。 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为小说和剧作。代表作品有《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等。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 (18)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代表作品有《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等。 (19)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 裴多菲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主要作品有《自由与爱情》《酒徒》《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 (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是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21)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主要艺术特征是: ?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 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 果戈理,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钦差大臣》。 (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5)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胖子和瘦子》《凡卡》(《万卡》)《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26)福楼拜的主要作品 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 (27)《红与黑》中于连形象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时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时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28)《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 《人间喜剧》这个包括91部小说的庞大创作群,采取了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它组合成有机的整体。所谓分类整理,就是将作品按其类别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数量最多,因此又将其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等6大场景。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部分,被称为三大主题。 (29)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 (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艾格尼丝?格雷》。 (31)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狂、拜金狂,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增长。 (32)欧?亨利的主要作品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33)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34)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 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很早就作了童工。曾参加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公社失败后,于6月他在工人家的阁楼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一首诗名为《英特纳雄耐尔》,后经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谱曲《国际歌》。之后一直流亡国外。1880年大赦后才回国,参加法国工人党,1887年出版了《革命歌集》,其中包括《英特纳雄耐尔》这首歌,是《国际歌》第一次公开发表。 (3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36)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6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 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37)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理解部分 (1)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又包括早期老神和后来新神的故事。以宙斯为首的新神因住在奥林波斯山上,又称奥林波斯神话。共有十二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也称雷电神,其妻是天后赫拉。主要的还有海洋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战神阿瑞斯、风神(神使)赫尔墨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等。 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高度人格化,神与人同形同性。不仅同人一样有男女之分,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还参与人间的纷争和人间美貌男女谈情说爱。不同的是能长生不老,有无边法术。此外,神话想象丰富,形象生动。 (2)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 《新约》是基督教独立的经典,主要记载基督的经历以及教徒传教的过程。主要讲的耶稣降世、教导、传福音等,教会的建立,神之民真正得赎的见证。 《新约》最初是用希腊文写的,约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至2世纪末定型,最终于4世纪初确立。《新约》共有27卷,约260章,大概可以分为“福音书”4卷、“使徒行传”“使徒书信”21卷和“启示录”。 由于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全球性的重大影响,使得《圣 经》成了世界上读者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书之一。至今《圣经》仍在全球,特别是在西方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赫左尔?艾夫萨乃》的古代波斯故事集(即《一千个故事》),其故事源于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译成波斯文,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加进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有关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的故事。其核心是第一部分。有的故事也讲到中国。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大故事134个,每个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总计264个故事。《一千零一夜》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口头创作到编订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6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大约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出现手写本。又经过几百年的搜集、整理、加工、补充,大约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而由文人编纂成书,出版问世,还要晚一些。《一千零一夜》成书后一直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但只是普通的民间文学,不太受到重视,到18世纪初传到西方,却大受欢迎,历久不衰,影响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塑造了西方人心目中阿拉伯世界的形象。这部作品在20世纪初经西方传到中国,先后有两个直接从阿拉伯文翻译的大规模版本,以及无数转译、节译甚至自创的版本,《一千零一夜》在世界上翻译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4)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从欧洲历史上看,公元前4世纪,位于意大利中部、希腊北部的罗马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的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帝国所灭。罗马帝国在395年分为东西两部。字公元5世纪处起,欧洲北部的野蛮民族日耳曼人各支相继入 侵西罗马帝国,终于在公元476年灭掉了这个衰朽的帝国。蛮族入侵湮灭了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使欧洲文明倒退了几百年。所以恩格斯精辟地指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开始。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是: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第二、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第三、中世纪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 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如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第二、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中世纪文学以诗歌为主,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谣曲等;第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一时;第四、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5)《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神曲》的思想内容: 首先,《神曲》带有宗教性,从结构框架上看,《神曲》的结构框架的原则就是基督教传统象征式的。从作品的思想观念上看,《神曲》也传达者基督教的宗教意识。 其次,《神曲.具有人文内涵,但丁早年就是一个个性解放的倡导者。他始终执着地思考和探索着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出路,并把这种对现实的满腔忧愤之情注入了他的《神曲》。《神曲》的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即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也突出了作品的人文内涵。 《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诗人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结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到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诗中的尤里西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 ?《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古典主义文学特点: 第一,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的和愚昧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 第二,标榜崇尚理性。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就是说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顾及政权的需要。 第三,崇尚古典。古典主义重视在古代历史及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题材。 必须指出,古典主义是借用历史题材以古喻今,通过历史故事表达时人思想,马克思认为,古典主义者是依照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古人的。 第四,在形式上、古典主义谨守既成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比如在戏剧方面,要遵守“三一律”。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7)《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 《伪君子》描写了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铛入狱的故事。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作者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特色,艺术形式既具有古典主义戏剧结构谨严、冲突鲜明的优点,又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法则。《伪君子》作为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也体现了古典主义的一些基本特 征。 古典主义戏剧是戏剧流派之一。在欧洲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形成;17世纪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在欧洲戏剧界曾占支配地位,到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后逐渐消失。三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8)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1616年4月23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 ---日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莎士比亚是当世的诗人、戏剧家,是英国乃至全世界戏剧艺术及文学艺术的灵魂,他那众多的悲剧、喜剧和历史剧,足以使英国傲视整个世界文坛,这座世界高峰至今还无人超越。英国人宁愿舍弃大英帝国的所有领地也不愿意舍弃一个莎士比亚。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9)《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 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作者把爱情看作是人的一种重要而自然的高尚情感,人人都有权利享受爱情。他歌颂爱情的力量,能使愚者变得聪明;他赞美至死不渝的爱,真正的爱情能够冲破一切封建的罗网;他反对门当户对和包办婚姻,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讽刺、揭露和批判了教会与封建君臣的虚伪、狡诈和愚蠢。作者以辛辣的笔调大胆地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撕破了教会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的种种罪恶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赞美妇女才能,宣传男女平等。作者认为妇女既不是圣母,也不是魔鬼,而是与男人一样有个性、有能力、有智慧的活人,体现了对妇女人格的尊重。 薄伽丘是在佛罗伦萨长大的,他从小向往民主自由,对教会的黑暗统治表示 不满,长大后,多次参加政治活动,反对封建专制。《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诗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艺术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创作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迅捷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这些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如在人物设置上富有对比性,主仆两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从年龄、外貌到性格、语言都作了鲜明的对比。作品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与疯子、悲剧与喜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 第四,语言的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形式多样,有时庄重,有时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采用了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那些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 《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注意塑造人物, 着力刻画了两个典型。人物性格复杂多面,不是静止的,是有发展的。作者往往把堂吉诃德主仆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加以夸张,反复强调他们的某些特点,并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和他们彼此推心置腹的谈话,来突出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塞万提斯虽然模仿骑士传奇,但是主人公的游侠不在离奇虚构的环境中进行。《堂吉诃德》虽也近似流浪汉小说,但情节更为丰富、复杂,环境都经过一番选择和安排。例如书中常常以旅店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因为这里可以出现各种人物,看到各种社会关系,更便于描写广阔的生活。小说在主要情节之外,还穿插一些独立的故事,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第二部中,这类故事经过作者的有意改进,融合到主要情节中去了。《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对于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的形象。真实地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特征,反映了他们的斗争,也写出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时代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深刻地提示了社会,又歌颂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鼓舞人民与统治阶级作不妥协的斗争 (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但实际上,他也是个可怜而悲哀的人,因为是犹太人,虽然长于威尼斯,却到处遭人排挤,甚至有人骂他是犹太狗,这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悲哀的人物正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而莎士比亚则成功地通过这出喜剧将这一个社会矛盾集中地表现出来,也使得夏洛克成为了“世界文学作品四大吝啬鬼”中塑造形象最成功、最生动形象的人物。 (13)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新爱洛伊丝》共分六卷,计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长达数十页之多,全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 在法国文学史上,是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第一个把爱情当做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第一个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在这两方面,他对题材的驾驭和感情冲突的描写,对后来的夏多布里昂、塞南古、巴尔扎克和内瓦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4)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 《爱弥尔》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尔》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15)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 《忏悔录》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作。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目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 卢梭在《忏悔录》中暴露了自己的多种丑行和恶行,如偷盗、撒谎、遗弃孩子、忘恩负义等,情爱和性也构成了他坦白的一条线索和主题,其中有纯洁的爱情,有单纯的肉欲,也有荒唐的堕落等,展现了卢梭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与赞美,以及对诱人堕落的所谓文明的批判。卢梭追求绝对的真实,把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完全暴露出来,最直接的动机和意图,显然是要阐述他那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恶的社会环境却使人变坏。他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本性善良”、家庭环境充满柔情,古代历史人物又给了他崇高的思想,但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却使他也受到了沾染,一致在这写自传的晚年还有那么多揪心的悔恨。他特别指出了社会不平等的危害,在这里,他又一次表现了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思想,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视为正常人性的对立面,并力图通过他自己的经历,揭示出这种不平等对人性的摧残和歪曲。 (16)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于1719年4月25日出版,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一问世既风靡全球又历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逊漂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本文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鲁滨逊又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 (17)《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 《浮士德》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长篇诗剧,作品取材于16世纪德国的民间传说。《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浮士德博士就是一个永远追求的人物典型,是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即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的体现者。他不局限于从书本里去了解世界,而渴望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去改造世界,这是一种为腐朽的封建社会里所没有的新型的人的精神气质。他一生的精神发展经受一番脱胎换骨的历程。他追求过知识,追求过爱情和情欲,追求过美,他为了有所作为不惜与封建统治者妥协,造成了悲剧的结局。但每一次失败和迷途,都使他向真理靠近了一步,因为他没有放弃追求。最后终于在改造大自然中找到了真理。因此在每一个局部世界中浮士德都是个失败者,但在整体世界中他却是个胜利者。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反映。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已经成为文学界的专有名词,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代表。他追求的是美的事物,不断探索人生的奥秘,向更高的灵的境界飞升。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特别是他从一生经历所得出的教训中,否定现实中一切的具体的丑恶的东西,批判中世纪的僵死教条和精神束缚,批判市民社会的保守丑陋,揭露封建王朝的政治腐败等等,都象征现实中某些先进人物的行为。因此,浮士德成为了人类积极精神象征的内涵,在实际中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精神。 (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强调抒发主观,表现理想。 ?崇尚自然,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 ?喜欢采用中世纪题材,想象丰富,表达自由。 ?艺术形象塑造的理想化 。 ?抒发热烈奔放的激情、在艺术表现上多用奇特的想象。 (20)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简称《普罗米修斯》)是雪莱的代表作,它表达了雪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想。诗剧是雪莱移居罗马时写作的,完成于1819年。当时,欧洲神圣同盟和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以及它们对人民的残酷镇压,激起了诗人极大的愤慨。于是他利用古希腊神话的素材,创作了这一诗剧,表达自己反抗暴政的思想。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这首诗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共分5节,每节的韵脚安排是:aba,bcb,cdc,ded,ee。诗的前三节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节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但两者又融为一体,成为诗的中心思想。第一节,诗人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送走生命的种子;第二节描写了西风搅乱天上的云雾,呼唤雷电的到来;而第三节则说西风掀起大海的凶猛海浪,摧毁树木,三节三个意境,从树林到天空,再到大海,飞翔在现实和想象中。诗人的想象夸张而丰富,表达出了西风能够抵抗腐朽,鼓舞新生的巨大潜能。第四节,便是创作形式的转变,从写景到抒情。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存者”的力量。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为革命呐喊,把沉睡的人们唤醒“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作者希望西风能够赐予自己“狂暴的精神”,与西风和二为一融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西风的气势正是诗人所要我们知道的,全诗洋溢着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 (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 ?离奇的情节。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 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 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非凡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强烈的对比。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悲惨世界》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全书共分五部。第一部《芳蒂娜》,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里尤斯》,第四部《普吕梅街儿女情,圣德尼街英雄血》,第五部《让?瓦让》。小说叙述了刑满释放犯让?瓦让的悲惨故事。一七九五年,修树工让?瓦让为饥饿所迫,偷了面包店一块面包,而蹲了十九年苦役牢。一八一五年,让?瓦让刑满释放,投宿迪涅,遭众人拒绝,却受到迪涅主教热情接待,可他临走时偷了主教的银餐具而再次被捕。面对警察的调查,迪涅主教声称这银餐具是他送与客人的,甚至还把一对银烛台也送给了让?瓦让,以赎他的灵魂。 《海上劳工》是雨果流亡海岛期间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吉利亚特对船主利蒂埃利的侄女戴吕施特深沉纯洁的爱,为抢救杜朗德的机器表现出的勇敢与才能,以及为了成全戴吕施特与埃伯纳兹尔?戈德莱神父的婚姻而作出的自我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偏见、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个集“约伯与普罗米修斯”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 《笑面人》是雨果在一八六九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也就是从詹姆士二世起到他的女儿安妮女王统治英国的那个时期。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以三个小孩的遭遇为核心,以三个主要人物的思想交锋为冲突,写得紧张而动人心弦。这部小说虽然篇幅不大,却堪与卷帙浩繁的历史小说相媲美,成为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2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 法国作家缪塞的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将“世纪病”文学推到高峰。小说塑造了一个精神饱受折磨的法国青年沃达夫的形象。沃达夫代表了拿破仑时期的一代人,由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和波旁王朝的复辟,丧失了可以通过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获得一切的机遇,正感受着一种极大的失望。因此患上了忧郁、孤独、冷漠、无为的“世纪病”。沃达夫忧郁“一种无法形容的忧郁情结,开始在所有青年们的心中作怪。”;沃达夫冷漠,站在父亲的灵前,没有掉一滴眼泪,发出一声呜咽;沃达夫孤独“对生活沃所认识的只是爱情,对世界我所认识的只是我的情妇”“我不能设想人们除了谈恋爱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事可做”,但最后连他的情妇都背叛了他。沃达夫无为,“没有职业,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24)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典范,小说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杜勃罗留夫曾指出,“多余人”是“我们土生的民族的典型,所以我们那些严肃的艺术家,没有一个是能够避开这种典型的。”奥涅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相继出现的多余人的典型,诸如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等,他们身上无一不或多或少地有着奥涅金的影子。多余人人物系列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果,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它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 《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驿站长》是普希金五个短篇小说中最具文学价值的,它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小人物主题,以满腔同情描写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遭遇,小人物的主题后来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作家笔下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俄罗斯文学中的一大特色,也表现了俄罗斯作家的民主性,他们同人民的接近。 (25)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 《狂人日记》和《外套》是描写“小人物”的两篇杰作。《狂人日记》中,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外套》里那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吏,毕生攒钱做的新外套刚穿上身便被劫,他成为众人笑料,最后含恨死去。与早期作品明显不同,果戈理已开始采用讽刺的笔调揭露现实的丑恶。在看似喜剧性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切的悲酸,在小人物可笑又可怜的命运中饱含着忧郁的悲剧因素。 (26)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 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心钻营的商人乞乞科夫买卖 “死魂灵 ”的故事,全面地讽刺揭露了19世纪俄国城乡落后腐败的现实,大胆揭露了专制农奴制这个俄国社会的痼疾,刻画了一批腐朽、没落、庸俗的地主、官僚和新生的投机商人的丑恶形象,深刻挖掘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荒诞性。《死魂灵》是 “自然派 ”文学的奠基作品。所谓 “死魂灵 ”是指已死的农奴。 (27)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的揭露 果戈理代表作《钦差大臣》叙述了以俄国某市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塔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殷勤款待,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钦差大臣”,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之时,传来了真正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 《钦差大臣》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市长是外省官僚的典型代表,他当官当了30年,老奸巨猾,贪污成性。他自己说他骗过三个省长,骗子中的骗子都上过他的当。他用各种名目敲诈勒索老百姓的钱财,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捞取钱财的机会,县里的其他官吏没一个是好东西,法官一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慈善医院的院长阴险毒辣;教育局长是个酒鬼,每天喝得烂醉;邮政局长专门偷看别人的信件。赫列斯达可夫则是厚颜无耻的骗子,他吹牛撒谎,说自己当过局 长,每天都能见沙皇,明天就要当元帅了。等等。他吹牛吹得漫天漫地,连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话是真的。该剧是整个俄国官僚界的缩影,堪称俄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对俄国和世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由于制度的桎梏,她的悲剧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但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29)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作家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是反映1805~1912年间俄国在国外和本土同拿破仑法国之间的几次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生活。全书重点是歌颂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托尔斯泰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宣传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观点。主人公安德烈和彼埃尔是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前者意志刚强、性格果断、富有理智,后者容易感情冲动,缺乏意志力但淳朴善良。娜达莎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形象之一。《战争与和平》被誉为史诗体小说。 (30)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整个文学生涯的总结性作品,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朵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他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发展过程。起初。他单纯、有理想,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当意识到土地私有制的不公和残酷 后,他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了农民,和玛丝洛娃真诚相爱。但后来的贵族生活使他腐化堕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又把她抛弃。作者说他原来是“精神上的人”占上风的,可是后来“动物的人”占了上风。由于青少年时期受到人道主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他在法庭上再次遇到玛丝洛娃时,他被她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罪恶,“精神上的人”又在他身上苏醒。他进而意识到沙皇制度的腐朽,深刻认识到统治阶级的罪恶,最终走到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观点上。托尔斯泰用人性论的观点解释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他的恶的一面是由于受“动物的人”支配,善的一面是由于受到“精神的人”的支配。他的道德的“复活”是“精神的人”的胜利,聂赫留朵夫的形象集中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她美丽善良心地纯洁,乐于助人,富有青春魅力,少女时代她相信善与正义的存在。被玩弄和抛弃后,她坠入青楼,生活和精神陷入空虚,麻木的状态。和聂赫留朵夫的相遇,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富人和穷人的对立,看到宗教骗人的本质,重新回到清白生活的愿望。她受到聂赫留朵夫真诚忏悔的影响,精神上逐渐复活了。和政治犯的接触,使她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的复活是真正的完全的复活,和政治犯的结合,预示着她走向新生。 (31)《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而司汤达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他以惊人的艺术直觉和卓越的审美超前性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艺术革新,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他亦被评论家们称为“伟大的心理作家”。 司汤达认为文学必须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其中,又特别强调文学要真实地再现现实、展现人的心灵世界。他在其长篇小说《红与黑》中曾写道:一部优秀的创作犹如一面照路的镜子,从中既可以看见天空的蓝色,也可以看见路上的泥塘,然而读者不应该错怪镜子中的泥塘,而应责备护路人未能把水排去。这里,司汤达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镜 子说”,主张文艺应像镜子一样,不回避现实矛盾,直面人生,有美写美,有丑写丑,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于连内心的矛盾冲突体现在多重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有自卑与自尊、正直与虚伪、反抗与妥协、雄心与野心、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多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德?雷纳夫人则是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真实的人性与宗教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剧烈碰撞。她渴望爱情,却无法超越伦理规范和宗教信条,陷入了两难境地。正是种种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从而展现了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 (32)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司汤达作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红与黑》标志着以当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他曾宣称到1880年才会有人读他的作品,到1935年才会被人理解,如今,司汤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公认,他对现代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已载入史册。 (33)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的创作为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表现力。他艺术气魄宏伟,生气勃勃,和显示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却比现实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勃兰兑说“巴尔扎克虽是个拙劣的文体家,却是一个最上流的作家。”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我从这里(《人间喜剧》),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上学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雪茄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性由此可见。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都在注意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34)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 查尔斯?狄更斯作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以他众多不朽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狄更斯童年经历的悲苦,自学成才的艰辛,对友情、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国家人民的关切,使他成为了一名典型的人道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和批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那就是“人性的呐喊”:其人道主义侧重于伦理道德范畴,颂扬人性美德,追求没有阶级斗争、人人平等、仁爱的纯美“桃花源”。于1859年问世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为舞台,集中展示了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革命暴力与人道主义对立的问题,而小说则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狄更斯思想感情的倾向性,即“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作为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三个基本的侧面,首先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次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第三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刻的探索。而贯穿这三个方面的则是以人性为基础与出发点,以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人道主义,而对社会的批判又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35)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 《名利场》是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讲述丽贝卡•夏普小姐出身低微,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用种种计谋乃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故事。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 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结构宏大,再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36)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 简?爱是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她不愿放弃做人的尊严,敢于反抗傲慢无理和专制自私的男人,不愿意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不作“家里的天使”。她对爱情有独特的理解,认为爱情的前提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人格的平等。尽管简?爱只是一个“矮个子,脸色不佳,不好看”的女孩子,但她却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简?爱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史上新女性的诞生。 罗切斯特在小说中是一个打上男权主义烙印、集整个维多利亚时期的时代精神与一生的人物。他深受男权至上观念的熏陶,在痛苦中找到自己的真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罗切斯特是夫权和等级制度的代表,是英国殖民主义文化的代表,是婚姻制度牺牲品的代表。 (3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 长篇小说《母亲》,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作品。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的。它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小说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为基础写成。 (38)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这个三部曲,阿?托尔斯泰前后写了二十年。第一部《两姊妹》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那时候他侨居在巴黎。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完成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正是法西斯德国侵袭苏联的那一天。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 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1920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是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小说分两部:第一部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第二部描写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法捷耶夫塑造了青年近卫军这个战斗集体的英雄群像。这些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并且时刻准备着为此而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和非凡的组织才干以及应变能力。因此,即使在战争年代那样一个极其艰险的环境中,他们也完全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斗争活动,并作出惊人的事迹来。 (40)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重要作品有小说《白孔雀》《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羽蛇》《迷失的少女》;戏剧《霍罗伊德夫人守寡记》《墨西哥的清晨》《一触即发 》《大卫 》;散文《闲情逸致》 《给她一个模式》等。 (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位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等一些极好的作品。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被选入 人教版七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42)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 西奥多?德莱赛是一位以探索充满磨难的现实生活著称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金融家》《巨人》《斯多葛》等。 (4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在接受一次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学着另辟途径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这就是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理”。“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作,冰山露出水面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藏在水面下的。你删去你所了解的任何东西,这只会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深沉含蓄,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往往是很卓绝的常语句,很简单的句子结构、用词或日常用语,习惯于选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作者、对象与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取得清晰自然、切真疏朗的艺术效果。 其次,他采用了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在艺术手法上,海明威用对话的简洁、明快、有力,修辞的干净,韵调的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 风格。 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弘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做“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而这种海明威式的时间模式又与他的电报式文体风格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风格”。
/
本文档为【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