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2017-09-19 4页 doc 25KB 1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含氮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必须氨基酸:不能再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须从外界摄取的氨基酸。 水的作用:1、运输养料和代谢物2、调节体温3、促进体内的化学反应4、润滑作用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和功能各异。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维D、维E、维K)和水溶性(B1、B2、PP、B6、生物素、维生素C)两类。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构成。 细胞器:主要的有线粒体...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含氮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必须氨基酸:不能再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须从外界摄取的氨基酸。 水的作用:1、运输养料和代谢物2、调节体温3、促进体内的化学反应4、润滑作用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和功能各异。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维D、维E、维K)和水溶性(B1、B2、PP、B6、生物素、维生素C)两类。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构成。 细胞器:主要的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管和微丝等。 组织:细胞经过分化后出现的形态和机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各种细胞群。 8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内环境:细胞不与外界接触,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 主要的3种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 物质代谢:是指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常伴有能量的合成、转移和利用。 物质代谢的三阶段:1、消化吸收2、中间代谢3、排泄 肌肉活动的直接物质能源:ATP(三磷酸腺苷) 肌细胞内可供ATP再合成的能量主要来自:1、磷酸原功能系统2、糖酵解功能系统3、有氧氧化功能系统 糖酵解功能系统:糖酵解是指由葡萄糖或肌糖原经一系列代谢酶的催化,最后形成乳酸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活动的关系:10s内有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30---180s由糖酵解功能系统供能,3min以上由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供能。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3部分组成 成人骨共206块。 青少年不易骨折的原因:有机物和水分较多,无机物相对较少,骨质柔软、骨骼短细,骨中软骨成分较多,弹性和韧性较好。 关节:骨与骨之间借一定的组织以一定的形式连接。 关节的运动:1、屈伸2、外展内收、3、旋转4、环转5、水平屈伸 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关节头与关节窝之间的面积差 2、关节窝的厚薄与松紧度 3、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的骨结构 5、关节周围肌肉 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1、 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2、可减少关节损伤 肌肉:每块肌肉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三角肌: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岗。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腹直肌:起点:趾骨联合和趾骨嵴,肌纤维上面。     止点: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肱二头肌: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孟于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筋膜和前臂筋膜 肱三头肌: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孟于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儿童少年肌肉特点及体育锻炼中应注意是问题: 特点:肌肉成分中水分较多、蛋白质等含量少、肌肉细软、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 体育锻炼应注意:避免大强度、长时间训练及偏肢体超负荷接受局部力刺激。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 泛化相 2、分化相 3、巩固相 4、自动化相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是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活动使人体不断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氧,同时从机体排出二氧化碳。 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量。 氧气从外界到达肱二头肌的路径: 氧气从大气---肺部---肺泡---心脏---动脉---肱二头肌外部毛细血管---组织液---肱二头肌组织细胞内部  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没收缩与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是血液对动脉管壁的测压。       标准值:收缩压13.33--16kpa(100--120mmhg)舒张压8--11kpa(60--80mmhg) 健康成人的安静心率范围:60--100次/min 心率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 1、年龄2、性别3、体能水平和训练水平等情况影响 运动时合理的呼吸方法: 1、减少呼吸道阻力 2、提高通气效率,使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增加 3、周期性运动和理呼吸,长跑采取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 4、非周期性运动合理呼吸 5、合理运用憋气 运动时血流量重新分配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心输出量不平均分配 意义: 1、通过减少相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血流,来保证有较多血流分配给运动肌肉。 2、血液重新分配对维持一定的动脉压具有重要意义,人在运动时不至于发生血压过低而引起器官血流不足。 长期运动训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适应有哪些? 1、较好的有氧能力2、心率较低3、心率储备较大 影响力量素质的主要生理因素: 1、肌肉因素(最大肌肉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初长度) 2、神经因素(中枢驱动、神经中枢对肌肉工作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3、年龄和性别 4、雄性激素水平 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2、专门化原则3、合理练习顺序原则4、周期性原则 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1、持续训练法:分匀速和变速两种方法是发展耐力主要方法。 2、间歇训练法:在两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是间歇休息。 速度素质的方法: 1、选材 2、提高动作频率的训练 3、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 4、发展肌肉力量的训练 5、提高肌肉协调放松能力的训练 6、速度障碍 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体育比赛或训练之前身体某些器官、系统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表现形式:1、准备状态2、起赛热症3、起赛冷淡 准备活动的基本方法: 1、一般性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不相似的活动,主要包括徒手体操、伸展性练习和慢跑。主要提高神经的兴奋和个器官活动水平。 2、专门性准备活动:与证式练习相类似的活动,如篮球运动员做一些运球、投篮,足球运动员做传停球、射门等。主要强化动作定型,做好战术准备。 3、混合性准备活动,兼有一般与专门准备活动的生理效应。 运动性疲劳:是身体运动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1、肌肉疲劳2、内脏疲劳3、神经和心理疲劳 促进运动后身体机能恢复的手段: 手段:积极性休息、合理营养、理疗、睡眠、中医药调整等。 “极点”:运动者会觉得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心率剧增、肌肉无力、动作协调性下降、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状态。 “第二次呼吸”: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的这种现象。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生长发育速度的非匀速性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统一性 4、生长发育的程序 高原训练的模式及特点: 1、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住在高原、练在高原。 优点:可以利用人体对高原的适应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缺点:高原缺氧不利于较大强度的运动训练。 2、髙住低训模式:兼顾了高原和平地训练优点,回避了它们的不足,是较理想的高原训练模式。
/
本文档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