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

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

2017-11-11 20页 doc 43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 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 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襄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 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核心城区的攻坚阶段。科学制定襄城区“十二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 用好发展战略机遇期,推动襄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襄城区委《关于制定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襄城区“...
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
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 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 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襄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 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核心城区的攻坚阶段。科学制定襄城区“十二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 用好发展战略机遇期,推动襄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襄城区委《关于制定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襄城区“十二五”时期的奋斗 1 目标、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宏观性和前瞻 性,是“十二五”时期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全 区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奋斗的行动纲 领。 一、 襄城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执行情况 1、“十一五”襄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十一五”以来,襄城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盯区委“二三四五”目标,深入 推进思想观念大解放、产业结构大调整、项目建设大提速、城乡面貌 大改善和社会事业大进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 升、活力增强、安定和谐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 2 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8.54亿元,年均增长15.2%,其中,一、二、三 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43亿元、61.11亿元和87.00亿元,年均分别 增长5.4%、17.1%和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9.51亿元, 年均增长24.9%,三次产业结构由“三一二”升级为“三二一”,工业短 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5亿元,是“十五” 末的4.4倍,年均增长3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24亿元,是“十 五”末的3.44倍,年均增长2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06亿 元,是“十五”末的2.7 倍,年均增长2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37 元,比“十五”末净增3542元,年均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14756元,比“十五”末净增6606元,年均增长12.6%。服务 业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税金6.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8倍、 3.2倍。“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4393万美元, 3 是“十五” 期间的6倍;出口企业发展到18家,外贸出口累计完成1亿美元, 是“十五”期间的5.8倍。 2、“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认真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 补贴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 高,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 展,形成了蔬菜、麦冬、山药、制种等优势产业。畜牧业生产平稳增 长,发展各类养殖小区27家、规模养殖户654户,全区猪、牛、羊、禽、奶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养殖业产值达到7.1亿元。农业产业 化进程加快,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08家,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产 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启动“两片三 线”新农村建设,尹集乡和欧庙镇分别被纳入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 4 乡镇,姚庵村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水 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实施了汉江防洪、水库除险加固等重 大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 5.6万亩,解决9.2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桥梁16座,修建通村公路818公里,提前2年实现村村通目标。推进“一建三改”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5000口,全省首个村级污水处理系统在尹集落成。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完成65个村建设规划,实行乡村违法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农村违法建房问题得到一定遏制,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工业强区强力推进。坚持走总量扩张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完成110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净增76家,总数达到12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9家。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辖区上市企业增加到2家。支柱产业集群效益凸显,全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能源、纺织、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电汽配、建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六大产业实现产值109亿元。园区建设全面提速,相继建成了襄城经济开发区、尹集工业园、营盘工业园、檀溪湖工业园、麒麟工业园、岘山工业园、真武工业园、中国襄阳伺服产业园 5 等,形成了“一区七园”的园区建设格局。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720多万平方米,投资总额73.67亿元,入驻企业79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实施重大技改项目90项,投入技改资金2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循环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融入开发区循环经济体系的企业达到37家,循环经济每年为襄城区化解环境压力2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7000多个。 襄城经济开发区现有火电产业协作示意图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襄阳古城、岘山公园、汉江风光带、凤凰温泉、回龙湖等景区景点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大,凤凰温泉、汉江水上游轮正式营业。引进过亿元项目18个,总投资98亿元,已到位资金8.5亿元。积极开展旅游名镇明村创建工作,省政府批准襄城区为襄阳古隆中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姚庵村为省级旅游名村,襄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 升。辖区累计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多亿元。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发展各类商业网点2万多个,各类商品市场29个,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场4个,全区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210亿元。建筑及房地产业发展强劲,以运输、仓储和加工配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咨询、家政、法律、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壮大。 6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以“项目促进年”为抓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重点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先后配合实施了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襄隆路改扩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檀溪路改造、城区治涝、襄水河(南渠)综合治理、观音阁、余家湖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了内外环线、207国道改线、檀溪城中村改造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檀溪片、庞公片、尹集片建设层次明显提高,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丽江泊林、河畔林语、半山逸品、山水檀溪等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开盘,襄城宜居优势进一步彰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区累计引进项目5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110多亿元,中国兵装集团、江苏雨润、华新水泥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襄城。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工作取得突破,共争取政法线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卫生项目、病险水库除险等各类项目72个,争取市级以上资金2亿多元,完成了一批扩内需、保民生项目。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累计新增就业16800人,安臵下岗失业人员94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社 7 篇二:襄城区卫生局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情况的自查报告 襄城区卫生局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 先进单位活动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卫生局: 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近日,我局根据《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对创建活动进行了一次自查考评,自查结果表明,我局已基本达到《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襄城区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县级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南岸,东北与襄阳市襄洲区、樊城区隔江相望,西与襄阳市南漳县、南与襄阳市宜城市毗邻。全区版图面积684.8平方公里,现辖1乡、两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共计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3万人,市区城镇人口29.7万人)。襄城区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襄城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于2001年,2003年被湖北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鄂卫函[2003]427号),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单位(鄂卫办函[2008]241号)。2011年3月,我局被省卫生厅授于”全省城 8 市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鄂卫办发 [2011]33号)。 截至2010年底,我区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家。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独立设置了中医诊室和其他中医临床诊室,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70%的站具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中医药服务项目达29种以上。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90%,对社区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90%,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达9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的知晓率达95%。 二、 主要做法 (一) 贯彻落实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 襄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印发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中,优先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从而保证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投入。区卫生局制订了《襄城区2010-2015年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关心、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 9 围。2010年,区政府将卫生局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 活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成立了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部署全区的创建工作,我局制订了《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将创建活动的职责、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科室和参与创建活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了创建活动办公室,确定了局长、分管局长及职能科室三级责任制,加大指导与督导工作力度,形成了“组织领导有力、目标任务明确、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今年4月,我局在制订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方案》中,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及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强化。在2010年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中,我局已将开展中医药服务、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等硬性指标,列入考核范围。 (二) 加强社区中医服务网络建设 襄城区现有王府街、昭明街、庞公街、檀溪街、隆中街、余家湖街和王府街惠民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覆盖城区98%以上社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将中医科作为中心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每个中心都设有中医诊室、中药房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顺安山、檀溪、擂鼓台、凤雏、陵园路、青山、南丽 10 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设置了中医诊室、中药房及针灸、 理疗等中医临床科室,占16个服务站的44%,中医药处方比例达到55%。中山巷等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开展了宣传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并将中医辩证施治的理论,运用于基本医疗中,中医药物处方比例占到30%以上。 我局在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中,注重彰显中医文化特色氛围。一是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临床科室的规划布局上严格审批;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科环境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和氛围;三是结合实际,力求达到中医临床科室设置集中、功能齐全的效果。王府街、昭明街、惠民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顺安山、檀溪等服务站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较为浓厚。 (三) 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局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了对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选派了近30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的人员到省中医学院和省、市级中医医院学习进修。二是组织近100人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参加了省、市举办的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三是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中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返聘退休的中医药专家、教授。四是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临床类别医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培训,制订了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类学习培训及西学中医 11 班等奖励办法。襄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 卫生服务站共有中高级中医类别医师45人,占全区社区医师总数的26.7%。 (四)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国中医药函[2009]145号)后,我局按照《指南》的要求,确定新的工作思路,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督促各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同时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服务,用中医理论对居民进行健康指导。2010年,全区累积建立具有中医体质辩识的居民健康档案占到已建档案82%。二是制订社区中医健康教育计划,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及技术。三是统一印制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达14种121000余份,统一发放《名医谈百病》等系列健教光盘20余套,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健康教育资料达到6种以上,每个中心宣传栏中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达6次以上,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栏中,有4次以上的中医药健教内容。2010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分别达4次以上,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2次以上。四是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指导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健康保健和对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知识行为干预。 (五) 在基本医疗服务中注重运用中医药方法。全区社 12 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襄阳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推广项 篇三:襄樊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3 襄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 事项办理结果公告 (2010年第7号) 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经襄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审查办理,以下57家单位(个人)申请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办理终结,现予公告。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 篇四: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年襄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区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全力以赴推 13 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预计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是2006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5.6%,呈不断提速、逐步向好态势。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引擎,预计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是2006年的4.4倍,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预计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7亿元,是2006年的4倍,年均增长33%,区级财政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切实壮大商贸服务业规模,预计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亿元,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0亿元、利税10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4倍、2.64倍和3.4倍,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累计利用外资6250万美元,出口企业发展到18家,出口总额突破1.4亿美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区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是2006年的3.3倍,形成了能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建材、机电汽配等五个产值过10亿元产业。加大工业平台建设力度,襄城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建成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推动襄阳高校科技创业园建设,工业项目逐步向园区集中。着力实施文化立区战略,初步建立了由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组成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累计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襄阳古隆中 14 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姚庵村被授予“省级旅游名村”称号。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累计完成旅游开发投资13亿元,凤凰山水温泉、汉江水上游轮等项目正式运营,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区快速推进并被授牌“全国社会养老示范基地”,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储备待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无公害蔬菜、麦冬、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基地8万亩,建设省级万亩优质高产示范片4个,建设养殖小区27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08家,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8亿元。坚持把发展建立在项目上,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和上门招商力度,实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牵头、专班包保制度,累计引进项目1000多个,累计到位资金178亿元,兵装集团、恒大集团、三江集团、华新水泥等知名企业落户我区。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快重大设施项目建设,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襄隆路改扩建、檀溪路改造、城区治涝、襄水河(南渠)综合治理、观音阁、余家湖污水处理厂等顺利完成,内环线、207国道改线、襄谷路改扩建等快速推进,新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和改造面积49万平方米,檀溪片、庞公片建设明显加速,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城乡清 15 洁工程”和“三城联创”活动,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在全 市评比中始终处在前列。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6亿多元新修和改善各类水利工程1200多处,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解决9.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村公路836公里,新建和改造桥梁21座,提前实现村村通目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整体推进“两片三线”新农村建设,尹集乡和欧庙镇分别被纳入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一建三改”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5000多口,村容村貌深刻变化。加大土地、水源、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和源头治污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6%,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青山绿水得到有效保护。我区被人民网评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环境)区”。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将可用财力向民生倾斜,区政府连续五年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批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着力促进就业增收,累计增加就业2.5万多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万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9万多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全面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各项惠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三资”委托代理制,用于“三农” 16 的扶持资金累计达到2亿元。预计今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675元和8000元,是2006年的1.83倍和2.13倍。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累计发放医疗补偿金700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国家试点,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1000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保障金1.7亿元,四季青、红花园社区被授予“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累计筹集廉租房源1119套,落实城镇困难家庭房租补贴3500户,资助670户农村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明显进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杂费全免政策,全面化解“普九”债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3300万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220个,广泛开展城乡教研互动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不断强化科技兴区战略,累计申请各类专利2675项,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城区”验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获“湖北省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累计投入1800万元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血吸虫、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地沟油”、“瘦 17 肉精”、“毒豆芽”等食品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符合政策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在控制目标以内,一批基层单位获全国、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区妇联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着力发展公共文化,累计投入750万元实现区、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城乡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我区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档案、机关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明显加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先进典型,我区连续保持“省级文明城区”称号。先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和创先争优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能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涌现出一批特色社区、和谐村庄,我区被授予“全省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城区”称号。强化依法治区工作,普法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提供法律援助1000多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15件,办结率100,。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全覆盖,扎实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 18 局长活动,政风行风明显好转。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成功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手足口病、洪涝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加强减灾防灾 工作,庞公祠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扎实开展平安襄城创建活动,全力推进“两实”管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校园安全保卫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驻区部队和中央、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襄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坚决执行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把上 19 级的要求与襄城实际紧密结合,高点定位谋划跨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直面发展难题,把解决突出矛盾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克难奋进的勇气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与全区人民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创和谐。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塑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所有这些,既是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规模虽得到较快扩张但总量仍然偏小,主要经济指标虽扭转了在全市摆尾的局面,但不少指标仍然处于靠后位次,区域竞争压力较大。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的硬性约束更趋刚性,传统生产要素的经济贡献率逐步递减,优势资源向优质生产力转化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加大,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提高。部分干部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够、思维打不开、视野放不远的问题,对新形势、新情 20 况反应滞后,破解新问题、化解新矛盾的能力不足,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不到位,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执行力建设亟待加强。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襄城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难得。“四个襄阳”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市委、市政府对襄城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的高点定位,为我们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襄城人民盼发展、谋发展、抢发展的热情和干劲,激发了新的发展活力。刚刚闭幕的区第五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首善之区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一届政府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不动摇,继往开来、勇于担当、不负重托,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襄城发展的新辉煌~ 根据区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四个襄阳”核心区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城市化为动力,以提高城乡居(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民幸福指数为根本,深入实施“文化 21 立区、旅游强区”战略,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四城、三市、两园、一区”为载体,以“三集中、两改造、一保护”为基本路径,推进三次产业融合提升,全方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域推进城市化,全力打造精致襄城,努力把襄城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变,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实现“两保、两争、两翻番”。文化更加繁荣。文化立区战略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市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科教更加发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模较快扩张,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引进、培养和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科教竞争力持续提高。生态更加优良。清洁、低碳、循环等绿色生产生活模式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争创全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区。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人民权益充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维护,社会形势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人民更加幸福。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 22 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奋斗目标,是把襄城置身于“四个襄阳”建设大局中衡量,在综合分析形势、认真研究区情的基础上确定的。完成这些奋斗目标虽然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坚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文化襄城,在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上见成效。深入挖掘古城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汉水文化等特色文化,科学保护开发文化名胜和文化遗产,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和社会文化产业,构筑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打造知名文化企业,推动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抢占襄阳文化产业制高点。树立全域景区的理念,以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区、古隆中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汉江风光带“三区一带”建设为载体,推进旅游资源精细化开发,探索发展工业旅游的新路径,推动旅游产业提速跨越。加快以高星级酒店、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性载体和 23 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力争五年内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5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超过20%,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上练内功。大力实施精致产业工程,内涵式提升经济发展质态,加快构建以服务业为主体、以精致品质为导向、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古城商贸中心、檀溪商务中心和余家湖物流中心三大中心市场开发建设为重点,打造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产业聚集区,推进城市综合体、区域总部和专业市场建设,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的影响力。力争五年内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5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创新工业发展理念,突出绿色、科技两大主题,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高端工业体系。高品质推进经济开发区和襄阳高校科技创业园建设,促进优势集中、产业集聚和效益集成。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走都市型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板块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规范和完善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加强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上求突破。 24 大力实施精致城市工程,高品质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富有品位的主城区、富有特色的新城区、富有活力的新农村,形成多点支撑、层级带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并重,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襄南新区、隆中新区、欧庙卫星城“一主三副”城市生活板块为支点的空间布局,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快推进城市内外环线、207国道、襄谷路改扩建及城 际快速通道建设,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发展服务能力。加快城市新区、卫星城基础设施与城市对接,充分发挥新区、卫星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联接节点作用,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一体化建设。加大城中村、城郊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一批精致街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在城市面积扩张过程中形成独有的文化品位。做好农村集中居住新模式推广工作,以宜居示范村创建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面貌大变样。 (四)提升城乡环境,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上加力度。加强山水人文资源的保护,充分发挥襄城亲山临水宜居优势,着力打造“两型”社会示范城区,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生态赶超之路,使“生态文明”成为襄城的重要品牌。大力实施植树增绿工程,高品质改善城市绿化,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系统,出门见绿、移步换景。加快淘汰落 25 后产能,注重节能降耗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以上。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废气和废水监控治理力度,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2%,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汉江河段水质保持国家?类标准。全面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不动摇,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五)完善公共服务,在亲民惠民利民上办实事。大力实施精致生活工程,加大民生事业投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辖区内高等教育发展,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强化就业培训,加强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帮扶,鼓励支持就业吸纳力强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促就业。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及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大力推进精致管理工程,全方位加强和创新社 26 会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预警及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公共安全监测管理机制,推动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转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襄城确立新定位、展示新形象、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1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72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700元和9200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5,,在此基础上力争完成得更好些、更快些。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优势 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创建工 27 作为统领,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骨干支撑工程,加快襄阳文化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园建设,策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博书画鉴定交易中心和艺术家村,逐步把“三园一心一村”建设成为襄阳文化产业的领军示范基地。围绕建设鄂西北文化艺术和职业技术 28
/
本文档为【襄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