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2017-11-15 17页 doc 41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王明强 内容提要时文”以古文为法”肇始于宋代科考改革,并成为科考制度下历代士子的共 识.这种时文法古思潮和创作实践成为古文得以复兴与繁盛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适应于应 试技法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古文文法的探讨与总结,促进了古代文章学的兴盛.尽管科 考时文屡遭历代学者文士的诟病,但倘若没有科考时文实际需求的催动,古文的复兴与繁盛 将会较为滞后. 关键词时文古文文法评...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王明强 内容提要时文”以古文为法”肇始于宋代科考改革,并成为科考制度下历代士子的共 识.这种时文法古思潮和创作实践成为古文得以复兴与繁盛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适应于应 试技法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古文文法的探讨与,促进了古代文章学的兴盛.尽管科 考时文屡遭历代学者文士的诟病,但倘若没有科考时文实际需求的催动,古文的复兴与繁盛 将会较为滞后. 关键词时文古文文法评点 王明强,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讲师210046 对于唐宋时期古文之复兴,历来学界多归于骈 文之华靡与古文家的积极倡导,似乎古文仅靠质朴 实用就可战胜,取代当时风靡一时的华丽骈文.实际 上,任何事物倘没有实际需求作支撑,尽管可在小范 围内得到赞赏和认同,却绝不可能大众化,比如昆 曲,京剧.古文亦是如此.虽经韩愈,柳宗元力行倡 导,古文在唐代并未勃兴,其原因自是当时骈文习惯 势力使然,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当时古文于科考派 不上用场.延至宋初,从太祖到真宗五六十年间,文 章格调,主要沿五代余习,袭”唐人声律之体”,即四 六文体.对于当时古文之不兴,欧阳修在《记旧本韩 文后》中将原因阐述得非常明白:”天下学者,杨,刘 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 正是搭 未尝有道韩文者.”咕文后来之所以能复兴, 上了科考时文这辆社会功利性快车,即科考时文的 “以古文为法”.可以说,倘没有科考时文实际需求的 催动,也许就没有古文的复兴与繁盛. 古代士人深受儒家思想熏染,多抱积极人世心 态,而自隋唐兴科举以来,科考就成为取得功名,达 至儒家人生理想几乎唯一的途径.因此,古代士子少 有不深深沾染于科考时文者,其写作取向亦在很大 程度上为科考时文这个功利性文体所左右. 古文之所以能在宋代复兴,和宋代科考改革不 无关系.唐代以明经,进士为主要科考科目,其内容 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贴经, 墨义,与古文关系不大.宋初科举基本沿袭唐制,至 王安石出于通经致用之目的,始对科考内容进行改 革.《宋史》”选举志”云:”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 有武举……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进 士,其后遵行,未之有改.”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 一 l82— 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 的意思去发挥.此种科目经元延及明清,变为八股, 谓之制义,成为最重要的科考文类.而且,宋绍圣元 年置宏词科,考试章表,戒谕,露布,檄书等十种文 体.大观四年改为词学兼茂科,加试制,诏.绍兴三年 改为博学宏词科,考制,诏,诰,表等十二种文体.宋 代科考改革后的科考时文与古文联系较为密切,”宋 代的主要时文如策,论,经义等,北宋前期本来就是 用古文写作,只是后来逐渐程式化,成了所谓?时 文?,而与古文拉开了距离.”【3】王应麟《辞学指南》是 为应试词科而编着的专书.据王应麟该书介绍,宋代 词科并非全是四六,”制用四六,以便宣读”[41,而诰则 亦可四六亦可散文.他引东莱先生言日:”诏书或用 散文,或用四六,皆得.”[51而檄”唐以前不用四六”,后 有用四六者,”然散文为得体”[61.因此,也就为向古文 学习提供了契机,”散文当以西汉诏为根本,次则王 岐公,荆公,曾子开诏,熟观然后约以今时格式,不然 则似今时文策题矣.”“记序用散文,须拣择韩柳及 前辈文与此科之文相类者熟读.”[81 宋代科考改革,在时文与古文之间架起了联系 的桥梁.北宋徽宗时,作家唐庚在《上蔡司空(京)书》 中首次提出时文应”以古文为法”: 迩来士大夫崇尚经术,以义理相高,而忽略 文章,不以为意.……唐世韩退之,柳子厚,近世 欧阳永叔,尹师鲁,王深父辈,皆有文在人间,其 词何尝不合于经?其旨何尝不入于道?行之于世 岂得无补,而可以忽略,都不加意乎?窃观阁下 辅政,既以经取士,又使习律习射,而医,算,书, 画皆置博士.此其用意,岂独遗文章乎?而自顷 以来,此道几废,场屋之间,人自为体,立意造 语,无复法度.宜诏有司,以古文为法.所谓古 文,虽不用偶俪,而散语之中暗有声调,其步骤 驰骋,亦皆有节奏,非但如今日苟然而已.今士 大夫间亦有知此道者,而时所不尚,皆相率遁 去,不能自见于世.宜稍稍收聚而进用之,使学 者知所趋向.不过数年,文体自变,使后世论宋 朝古文复兴,自阁下始,此亦阁下之所愿也. 南宋时期许多文章家与唐庚桴鼓相应,王应麟 《辞学指南》引西山先生日:”序多仪典籍文书为题, 序所以作之意.此科所试,其体颇与记相类.姑当以 程文为式,而措辞立意则以古文为法可也.”【l魏天应 《论学绳尺?行文要法》云:”接题须援引.结题须壮 健.据古文为文法.”[11怛时文真正向古文靠拢,还在 文学艺术研究 于科考风气的转变.徽宗时科场流行王安石”道德性 命”之学,高宗时代秦桧专权,重新抬出”王学”,实行 政治高压,因此,科考谄媚谀佞之风盛行,方回《读宏 词总类跋》日:”自绍圣创学f按:指设宏词科)以至靖康 之乱,凡有司之命题,与试者之作文,无非力诋元j;占, 以媚时相,四六于是愈工,而祖宗时文章正气扫地.”? 科考文风的转变起于绍兴二十五年f1155)秦桧病死. 二十七年fl157)是贡举年,高宗御笔宣示殿试官道: “对策中有指陈时事,鲠亮切直者,并置上列,无失忠 谠,无尚谄谀,用称朕取士之意.”[131孝宗于隆兴元年 (1163)贡举年下诏继续图变科场风气,”令省试诸科 进士务取学术深淳,文词剀切,策画优长,其阿媚固 茸者可行黜落.”【-哮宗并为《苏轼文集》作序,力倡苏 轼文章.接着,陈亮编《欧阳文忠公文粹》二十卷,意 图以欧文拯时文之弊. 宋代科举改革开启了时文向古文学习的大门, 而有识之士也有意识地试图借助质朴畅达的古文来 改变科考时文僵化之弊,使古文得以借助科考进入 众多士子的阅读和学习视野.而古文一旦与功利性 的时文联系在一起,其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肇始于宋代的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得到后 代学者的响应.元代出现时文之”法”与古文之”法” 相会通的理论,刘将孙云:”文字无二法,自韩退之创 为古文之名,而后之谈文者必以经,赋,论,策为时 文,碑,铭,叙,题,赞,茂,颂为古文.不知辞达而已, 时文之精,即古文之理也.”[151文论大家陈绎曾则认为 “古文一主于实,实题实做,虚题亦实做,叙事则实 叙,议论则实议论是也;时文一主于虚,虚题虚做,实 题亦虚做.只此是古文,时文分处也.” 明代士子则自始就具有以古文之法为时文的意 识.元末明初的曾鼎交互参订《文场式要》,《文章精 义》,《学范》,《文说》,《文则》等书,编成《文式》二卷, 其自序云:”予未弱冠时,游邑庠,从先辈得《文场式 要》一帙,其后予以((fi-今文章精义》尝予自录之,然 未知其为何说.既冠,于举子业之暇,时一读之,则见 其序次作文之法,井然有条,窃谓规矩绳墨之器欲为 方圆曲直者,必由是而人焉.”[171天顺年间,福建按察 佥事,提督学校游明重刊南宋魏天应编撰的《论学绳 尺》,何乔新为其作序将以古文入时文的意识阐述得 更为清楚: 予少时从事举子业,先公尝训之曰:”近时 一 183—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场屋论体卑弱,当以欧苏诸论为法,乃可以脱凡 近而追古雅.”予因取欧苏诸论熟读之,问仿其 体.拟作一二,出示同舍生,莫不骇且笑之.虽予 亦不能自信,盖当是时科举之士未见此书故也. 今游君倦倦于此,以嘉惠后学,其用心勤矣.是 书一出,予知四方之士疾读而力追之,上下驰 骋,不自逾于法度,如工之有绳尺焉,而场屋之 陋习为之一变矣.凡世之学者,本之经史,以培 其根;参之贾,班,夏,刘,以畅其支;廓之苏,韩, 以博其趣;旁求之欧,苏诸论,以极其变.而其法 度,一本此书,庶乎华实相副,彬彬可观,岂直科 举之文哉! 王守仁在重刊《文章轨范序》中更是指出”故夫 求工于举业而不事于古作,弗可工也”_l圳.王世贞一方 面批评时文”不过剽窃儒先之绪,而微短订组织之”, “疏而且杂,徒耗学子之精力”_删,一方面又欲以古文 人时文:”夫时义者,上之不能得圣人,下之而歧于古 文辞,以希有司一荐者,此其义故时也.乃圣人之精 神含寓若引而未发者,吾忽然而发之;先秦两京之筋 脉步骤能出入吾手而不使人觉,……故夫善为时义 者,未有不译经而驱古者也.” 明代唐宋派作家多为八股文大家,他们兼擅古 文与时文,拥有丰富的为文经验,主观上欲以古文文 法改革八股文,提升八股文的品位,而客观上亦带来 了八股文的兴盛.方苞曾云:”至正,嘉作者,始能以 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使题之义蕴,隐显曲畅,为明 文之极盛.”【他们极大地推动了以古文入时文的理 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与归有光同年登第的詹仰庇在 为《文章指南》作序时提出古文与时文”文一而已”的 理论:”文一而已矣,后世科举之学兴,始歧而二焉. 学者遂谓古文之妨于时文也,不知其名虽异,其理则 同.欲业时文者,舍古文将安法哉.”茅坤善作时文, 在《文诀五条训缙儿辈》中提出”以古调行今文”:”格 者,譬则风骨也.吾为举业,往往以古调行今文.汝辈 不能知,恐亦不能遽学.个中风味,须于六经及先秦, 两汉书疏与韩,苏诸大家之文涵濡磅礴于胸中,将吾 所为文打得一片凑泊处,则格自高古典雅.即如不能 高古,至于典雅二字,绝不可少.”[241明末八股文大家 艾南英则提出”制举业之道,与古文常相表里,故学 者之患,患不能以古文为时文”. 以古文人时文成为有清一代学者文人的共识. 赵吉士云:”至于时文,不过备格式,习法度而已,即 其佳者,亦必自古文得来.”闭”文章之体变矣.然体虽 变,而法则同,古文者,散八股也,八股者,整古文也. 学八股而不学于古,惟观乎今,是犹取水于横汗,而 资明于爝火也.”唐彪《读书作文谱》引武叔卿云: “文章未有不学古而能佳者,骨格调法,尽备之古文. 不读之,则俗气稚气尚不能脱去,而况能佳乎?读之, 自然有以浑其气,苍其格,高其调,秀其色.脱胎换骨 于其中而不自觉,是获益于古文者无穷矣.”【2杨绳武 云:”古人文字各有所从出,时文何独不然?先秦, 《史》,《汉》险峻,或未易攀,八家气味渐近矣,为时文 于八家无所得,便是熟烂时文.”【29】叶元恺云:”不知时 文之佳者,皆从古文来也.未有不能为古文,而能为 佳时文者也.”[3ol明代唐宋派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会通古文与时文,占领时文教学领地.清代承袭此种 做派的是桐城古文派.开桐城派风气之先的戴名世 倡导会通古文与时文文法云:”举业之文号日时文, 其体不列于古文之中,而要其所发明者圣人之道,则 亦不可不以古文之法为之者.” 唐庚提议科考之文以古文为法,表面看来,是要 用古文之法拯时文之弊,实际上,是要借科考来振兴 古文,对此,唐庚表述得非常清楚不过:”不过数年, 文体自变,使后世论宋朝古文复兴,自阁下始,此亦 阁下之所愿也.”事实证明,唐庚给古文指出了一条 极其便捷的复兴之路,正是借助时文这一功利性推 手的巨大推动作用,古文使自己得以复兴,繁盛,历 宋,元,明,清而不衰.而借助科考推动得以复兴的古 文,在创作繁盛的同时,适应于时文的”以古文为 法”,文法的探讨与总结亦是日渐兴旺,并因此推动 了古代文章学的兴盛. 中国古代文章创作历来有重道轻文的传统,由 此形成中国传统文章学的一大缺失:过分关注文章 之道,而忽略笔墨技巧的训练和运用.真正使文章创 作技法得到重视得力于科考改革的推动.南宋科考 改革就催生了王应麟的《玉海?辞海指南》,谢枋得的 《文章轨范》和魏天应的《论学绳尺?行文要法》等专 门指导应试的文章写作指导用书,此类编着多从点 析古文人手,指点作法,示以门径,法式.如谢枋得 《文章轨范》”取古文之有资于场屋者,自汉迄宋,凡 六十有九篇,标揭其篇章句字之法”,”为举业家开示 蕴奥,于古人为文之指,亦一览可得其要领矣.”f弼元 朝自仁宗至顺帝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共举办十六 次,取士一千余人.而且元代科举录取汉人,南人名 一 184— 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额很少,竞争异常激烈,时文文法成为热门话题,陈 绎曾的《文说》,《文筌》,《古文矜式》和倪士毅的《作 义要诀》等举业指导用书广为流行,这些指导用书多 通过总结古文作法以用于时文.尤其是陈绎曾认为 时文与古文除内容一实一虚外,在基本原理上是相 通的,以备考时文之需来论古文,授人以为文之 “筌”,使古文文法理论得到发展和推进.明代唐宋派 出于应试时文对技法需求的实际,从”有法可窥”的 唐宋文人手,更是将古文行文之法的探讨与总结推 向高峰. 随文法热而兴起的是古文评点.评点是中国古 代文学批评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按照吴承学先生 的观点,评点方式的萌芽是很早就产生的,但作为一 种自觉的批评方式,评点的真正形成时期是宋代,而 其兴盛的原因是宋代文学批评的发达,熟读精思的 读书风气及书籍出版的发达等.而祝尚书先生则认 为古文评点在宋代兴起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科 举考试的现实需要.古文评点在南宋兴起,个中原 因是复杂的,但科举的催动作用绝对是其中极其重 要的因素.细考当时主要的古文评点着作大都有科 举程式的印记,且大多古文评点着作有明确的科考 指导目的性.如上文提到的谢枋得《文章轨范》,前二 卷题”放胆文”,后五卷题”小心文”,各有批注圈点. 其”小心文”日:”议论精明而断制,文势圆活而婉曲, 有抑扬,有顿挫,有擒纵,场屋程文论当用此种文 法.”【3s】显然是为指导科举应试.明王守仁在明刊本序 中更是明确指明是书”取古文之有资于场屋者,自汉 迄宋,凡六十九篇,标揭其篇章字句之法,……是独为 举业者设耳”[361.古文评点至明代后期为盛,而其中尤 以唐宋派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最广,”其书 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者.”t3~X9于茅坤编 选该书及其广泛流行的原因,四库馆臣所论切中实 际,”今观是集,大抵为举业而设.……然八家集浩 博,学者遍读为难,书肆选本又漏略过甚,坤所选录, 尚得烦简之中,集中评语,虽所见未深,而亦足以为 初学之门径.一二百年以来,家弦户诵,固亦有由 矣.”可谓是明代八股文造就了茅坤和他的这本《唐 宋八大家文钞》. 以时文之眼光去解读古文,难免会有拘牵附会, 失却本旨之处,其中弊端自不待言,如王夫之批评茅 坤《八大家文钞》云:”陋人以钩锁呼应法论文,因而 以钩锁呼应法解书,岂古先圣贤亦从茅鹿门受八大 家衣钵邪?如?哀公问政?章,于?知仁勇?之仁,钩上 文学艺术研究 „仁义礼?之仁;?不动心?章,以?勿求于心?之心,钩 上?不动?之心:但困死呼应法中,更不使孔孟文理得 通,何况精义?魔法流行,其弊遂至于此!”[391{_H倘若没 有科举之需,古文文法的探讨亦不会如此深入,古代 文章学的建树亦会大大滞后.”相当详细而精确地讨 论了于古文,时文都适用的写作法则,既有理论高度 又有可操作性,从此不仅将时文,也将古文的创作置 于理论指导之下,具有极重要的文章学意义.南宋以 降,直至清代桐城派,研究时文,古文文法成为潮流, 范围和意义也由科举而后超越科举,文章学于是与 诗学,词学鼎足而三.古文评点家揭示了许多文章学 规律,其中的精华部分,就是在今天也不过时.” 尽管古代学者文士多对时文持鄙视态度,对久 染时文所导致的时文习气深恶痛绝,但历史告诉我 们,一旦时文失去存在的价值,古文也就丧失了巨大 的生存空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k月,在中国实 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时文丧失 了对读书人的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再需要”以古文为 法”,古文亦随之远离士子们的实际需求而呈日渐衰 微之势.科举废则骈文即有兴起之势.刘师培的《论 文杂记》原分载于《国粹学报》一至十期(一九.五年 二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十六日),时在科举废除前 后,即以骈文为文体正宗,而把韩,柳以来古文逐出 “文”之领域.刘师培是扬州学派的殿军,早在清中 叶,扬州学派的汪中,凌廷堪等人就开始重视《文 选》,颇作骈文,稍后该派大师阮元(1764—1849)作 《文言说》,《文韵说》等文,重提”文”,”笔”之分,提倡 讲究”沉思翰藻”的”文”,反对不讲声律辞藻而风行 一 时的桐城派古文.但《文选》派真正击败桐城文派 是刘师培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之后『4l】.《文选》派 胜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倘若科考仍在,八股取士 仍在,桐城古文派的败退是不可想象的.陈平原先生 就认为”真正打倒桐城文章的,不是?五四?新文化 人,而是废除科举.倘若不是晚清的废科举,开学堂, 你再骂也没用,桐城依旧是天下第一文派”,”如果不 是1905年后废除了实行千年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 还得学桐城文章.” 注释 [1】欧阳修:《欧阳修全集》,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2001年版,第1056页. 【2】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版,第3604页. 一 185—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3】祝尚书:《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成都]《四川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1[5116117118][10]~应麟:《辞学指南?玉海》卷二百二——二 百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唐庚:《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四部丛刊三编》本. 【11]魏天应:《论学绳尺?行文要法》,王水照编《历代文话》 (第一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8页. [12】方回:《桐江集》卷三《读宏词总类跋》,清嘉庆宛委别藏 本. f131(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之四三,[北京]中华书局1957 年版,第4395页. 【l4】佚名:《宋史全文》(下册)卷二十四上,[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28页. 『151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二十五《题曾同公文后》,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f161陈绎曾:《文章欧冶》,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二册), 第1237页. fI7]曾鼎:《文式序》,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二册),第 1535页. [18】何乔新:《论学绳尺序》,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一 册),第1069—1070页. 【19][32][36]-t守仁:43c章轨范序》,谢枋得《文章轨范》,文 渊阁《四库全书》本. f20]=E世贞:《弁州四部稿》续稿卷五十五《彭户部说剑余草 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王世贞:《弁州四部稿》,续稿卷四十一《云间二生文义 小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f22]方苞:《方苞集》,刘季高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版,第580页. 『23]詹仰庇:4tic章指南?序》,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二 册),第1738页. 『241茅坤:《茅坤集》(下),张大芝,张梦新点校,[杭州]浙江 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75页. [251艾南英:《天慵子全集》卷三《金正希稿序》,道光间刻 本. [26][27]赵吉士:《万青阁文训》,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四 册),第3309,3316页. [281唐彪:《读书作文谱》卷十一,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 四册),第3550页. [29]杨绳武:《论文四则》,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四册), 第4056页. 【30]叶元垲:《睿吾楼文话自序》,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 六册),第5363页. 【311戴名世:《戴名世集》,[jE京]中华书局第1986年版,第 100,91,93,98—99页. [33]参见吴承学:《评点之兴一文学评点的形成和南宋的诗 文评点》,[北京]《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 f34J[4o]参见祝尚书:《南宋古文评点缘起发覆—兼论古文 评点的文章学意义》,[成都]4m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 [351i~得:《文章轨范》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75 页. [38141~库全书总目》卷--AJL,[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版,第l718—17l9页. [39]戴鸿森:《墓斋诗话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221—222页. [41]参见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6期. [42】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北京]三联书店 2004年版,第227页. [责任编辑:平啸] ImperialExaminationEssays”FollowingAncientProseasaModel?? andtheRebirthofAncientProse WangMingqiang Abstract:ItbeganfromimperialexaminationreformintheSongDynastythatimperialexaminationar— — tiele”followingancientproseasamodel”,andbecametheconsensusofancientscholarsundertheimperi a1 examinationsystem.Itwasthemostfundamentalfactorinancientprose?sreviva1.Inparticular,tosuitthe actualneedsofexam—orientedtechniques,ithasgreatlypromotedthesummaryofwritingmethodsinan — cientprose.1ftherewasnotheactualneedsofimperialexamination,thedevelopmentofancientDmse wouldbegreatlyreduced. Keywords:theimperialexaminationessay;ancientprose;rhetoric;annotation 一 186—
/
本文档为【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