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

2020-03-09 11页 doc 30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 和问题 ——基于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 价》的分析 邱均平马凤 2012-04-12 10:34:15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12年第01期 摘要:从2005年起,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011年,在此前多年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次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
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
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 和问题 ——基于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 价》的 邱均平马凤 2012-04-12 10:34:15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12年第01期 摘要:从2005年起,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011年,在此前多年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次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DII)数据库。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在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从自身来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各个评价指标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是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基本科学指标,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科研竞争力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社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学评价的需求和关注日益增强。至今,已有许多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为公众提供信息和 建议。大学排名的意义、做法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学排名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早在1870年,美国联邦教育局收集100多所院校的多项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作为评估学校的办学绩效,并将这100多所院校分为三类:大学和学院、理科学校、专科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大学排名发展渐为成熟。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各类的大学排名,形式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反映了美国各大学的现。如今,世界各国大学排名异彩纷呈。多种多样的大学排名争相发布。在这些大学排名里,有针对本国大学的排名,也有对全球大学的排名。而在同一范围的排名里,有综合排名,也有专项排名。不同的世界大学排名在发布机构、排名设计、指标体系、排名结果、发布形式等方面均有不同。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大学排名,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最佳大学(World's Best Universities,WBU)”[1],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2],《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的“世界大学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WUR)”[3],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CHE大学排名”(CHE University Ranking,CHEUR)[4]和西班牙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Centro de Ciencias Humanasy Sociales,CCHS- CSIC)网络计量实验室(Cybermetrics Lab)的“世界大学网络计量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WRWU)”[5]等。 2005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础上,按照本中心的理念,设计了本中心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标、权重、对象和方法,分析研究了进入ESI排行的世界大学的综合竞争力,首次发布了“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之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现状进行综合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项排名不断成熟和完善。2011年,在此前评价研究[6-7]的基础上,中心第4次 对世界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发布了《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年)》。 每两年一次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目的主要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清楚认识我国大学目前在世界上所处位置,促进我国教育和科研的国际化,用国际化的视角来考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存在的不足,为逐步地、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数据参考,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进一步改革的和措施,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1.评价对象和范围。科研机构总体科研竞争力排名的评价对象为世界大学,选取的标准为:在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8],共1565所大学满足条件。而对于学科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对象包含大学和科研院所。ESI根据学科性质和发展特点等因素设置了22个学科,其中包括一个交叉学科。世界大学和科研院所按近11年来的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排在前1%的学校方可进入ESI学科排行,共有2525所机构进入ESI学科排行,其中大学1565所,科研院所960所。 2.指标体系。世界大学综合科研竞争力和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学科科研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这四个一级指标构成。但二者的二级指标有所不同,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2所示。 各指标的含义分别为:①论文发表数:某机构近11年来被ES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②论文被引次数:某机构近11年发表的ESI论文的总被引次数:③高被引论文数:某机构发表的ESI论文中,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内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数;④进入ESI排行学科数。ESI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等因素设置了22个学科,具体为: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药理学和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每个学科领域均有对各个机构的排行。在给定学科内,某机构近11年发表的ESI论文的总被引次数排在前1%,即可进入该学科排行。 ⑤专利数。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种类型,在本次评价中使用的专利数据为发明型专利的数量。根据我国和国际上对不同国家发明型专利的统计数据[9-10],基本上得出不同国家近5年来发明型所占比例,从而计算出其发明型专利的数量。对于学科评价,只对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设置了专利指标。⑥热门论文数:给定基准时间,某学科领域发表在最近两年间的论文中,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在0.1%以内的论文[11]。⑦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为上述③高被引论文数除以①论文发表数。 3.数据来源。此次评价的相关数据来源于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2000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时段的数据以及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的《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 2005-2010年间的数据。其中,论文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2000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时段的ESI数据,专利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2005-2010年间的DII 数据。根据DII数据库和 ESI数据库不同的学科设置特点,将DII的化学、电子与电气和工程3个领域的专利分别相应划分在 ESI的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3 个学科之下。 三、结果分析 世界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和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的结果主要由3类30个排行榜组成,分别是:“2011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2011年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分22个学科)和“2011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基本指标排行榜”(分7个基本指标)。通过对整个评价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和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思考,得到以下一些结论和启示。 1.世界大学整体情况分析。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竞争激烈,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进入ESI学科排行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2251所,其中大学1207 所(53.6%);2009年,机构总数增至2413所,其中大学1475所(61.1%); 2011年,机构总数增至2525所,其中大学1565所(62%)。不仅进入ESI排行前1%的世界大学逐年增多,而且每个国家、每所大学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也在提高,充分显示了各国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视,也表明了各所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付出的努力和成效。 超过20%的ESI世界大学来自美国。仅美国、日本、英国等16个国家就拥有ESI中80%的世界大学,其他20%的世界大学分布在61个国家,ESI世界大学的分布呈现出较明显的集中-离散趋势,即数量较少的国家拥有大多数的世界一流大学,其他数量众多的国家拥有之外的数量较少的世界一流大学,如图1所示。中国大陆共有91所大学进入ESI排行,位居世界第5位,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4所。表明中国大陆大学的总体科研水平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 进入ESI排行的世界大学需满足一定的条件,为更进一步了解世界大学的整体情况,将ESI排名中的大学与所有的世界大学相比较。选取“世界大学网络计量排名”中的世界大学为比较样本。自2004年开始,CCHS-CSIC评比世界各国大学的网络学术研究表现,CCHS-CSIC于每年1月和7月在其网站上公布“世界大学网络计量排名”[5]。目前为止,该排名为世界上评价范围最广泛的一项排名。在最新2011年7月的排名结果中,涵盖了世界上197个国家(地区)的近2万所大学,包含了绝大多数的世界各国大学。 其中,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大学数量占世界大学总数的95.61%之多。对比图2和图3发现,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国家数量和大学数量比例都相当,而非洲的国家数量较多(23.35%),但是其大学数量少(3.59%)。大洋洲的国家数量和大学数量都较少。世界大学遍布于197个国家,但大部分仍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国家。仅美国、印度、巴西、中国大陆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数量就占到了总数的近60%。而其中美国、印度、巴西、中国大陆、墨西哥、日本和俄罗斯7地的大学数量占世界大学总数的50%。可见世界大学的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一离散分布趋势。如图4和表3所示。 美国的大学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占世界大学总数的近20%。其次是印度、巴西、中国大陆,大学数量都在1100所以上,四地大学数量之和占总数的近1/3。进入ESI排行的1565所大学中,超过1/5的大学属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和德国占总数的5%-9%不等,意大利等12地占总数的1%-5%,其余59地占0.06%-1%。除去规模因素即大学总数的影响,将进入ESI的大学数量除以本地大学总数,可得本地大学的科研竞争力表现优秀率,英国的大学科研竞争力表现优秀率最高,达到48.50%,瑞典、澳大利亚、南非、意大利和以色列的优秀率为30%-38%不等,土耳其等9地的优秀率为20%-30%,日本等18地的优秀率 为10%-20%,斯洛伐克等38地的优秀率为1%-10%,其余5地的优秀率低于1%。 2.中国大学科研竞争力指标分析。从本次基于 ESI和DII的评价来看,我国大学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但相对于世界科研强国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国家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上,美国牢牢占据了榜首位置,各指标的得分都位居首位,显示了绝对领先的科研水平。紧随其后的是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中国大陆排在第7位,比2009年前进5位,进步非常大,是前30强国家(地区)中进步最大的;中国香港排在第23位,比2009年退步一位:中国台湾排在第28位,比2009年退步两位。尽管有一部分中国大学的名次提高,但是世界顶尖大学(前100名)、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101-300名)和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301-600名)的数量仍不多。 表4显示了2010年世界一流大学(前600名)的国家(地区)分布情况。从进入世界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前600名的大学来看,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囊括了前100名中的近76%,前200名中的72%,前300名中的近68010,前600名中的60%,世界上优秀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多集中在这6个发达国家,它们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科研实力。我国大陆仅有一所大学进入前100名,前300名中有7所中国大陆大学,即北京大学(第100名)、清华大学(第109名)、浙江大学(第110名)、上海交通大学(第158名)、复旦大学(第214名)、南京大学(第24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279名);前600名中,中国大陆有28所,占总量的4.7%,台湾有9所进入,香港有6所进入。中国台湾进入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前三名分别为台湾大学(第81名)、台湾成功大学(第221名)和台湾清华大学(第347名);中国香港进入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前三名分别为香港大学(第121名)、香港中文大学(第176名)和香港科技大学(第276名)。 这说明各个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虽然我国的整体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但是相对于世界科研强国来说仍有很大差距。这不仅与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相符,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符。我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名次普遍上升,但是在国家(地区)内,名次相对位置变化不大。如与2009相比,中国大陆前20名的学校变化都不大。由于大学的进步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暂时的促进举措可能在将来体现出来,而且各所大学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取进步,因此在一国(地区)内,大学间的相对位次变化通常不大,但在较长时间段内可以窥见它们的进步与退步。 在论文指标上,中国高被引和热门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科研强国仍有很大差距。2011年中国大陆高被引论文指标位居第8位,热门论文居第9位。与2009年相比,高被引论文位次提升3位,热门论文提升2位。中国大陆的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数量和位次不断提升,表明中国大陆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都在持续增强。但是与世界科研强国相比,差距仍很大。如,排在世界前20名的大学高被引论文数量都在1000篇以上,其中哈佛大学的高被引数量高达4560篇,但是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学高被引论文仅为279篇。排在世界前20名的大学热门论文数量也是北京大学的2-10倍。ESI世界大学和中国大陆大学的的高被引论文数分布如图5和图6所示。进入ESI排行的91所中国大陆大学中,其中绝大多数(84所,92.31%)的高被引论文数均少于100篇。而ESI世界大学的这一比例为81.45%。此外,尽管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的数量和位次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高被引论文占有率较低,如2011年中国大陆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位居世界第44位。这些都表明中国论文的质量仍需要大幅 度提升。 在专利指标上,中国专利的数量大幅提升固然可喜,但是在数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与往年一样,中国大学的专利数量较大。如2011年,浙江大学的专利数量达到8846件,清华大学的专利数量为6050件,而世界顶尖大学的专利数量大多数不超过1000。一方面与中国专利的类型有关,中国专利很大一部分是实用新型专利,但实际上世界其他国家并不太认可这种类型的专利:另一方面,中国的专利转化率较低,国外大学专利转化率却比中国高,部分专利所有权转移给其他公司等所有者。此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较为严谨,但是法律的执行效率并不高,等等。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大学的过程中,除了增加数量,更应注重质量。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大陆大学的学科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仍较弱。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大陆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除了Economics&Business(经济与商业),Immunology(免疫学)和 Psychiatry/Psychology(精神病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外,其他19个学科均有中国大陆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进入ESI排名。但是对于每所大学或科研机构而言,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学科数量很少。除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各有19、15、13、11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外,其他中国大陆大学都只有1-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而世界顶尖大学基本上进入所有22个学科排名。而在进入ESI排名中的中国大陆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仅中国科学院有10个学科和清华大学有2个学科排在世界前10位,其他大学或科研机构未有进入世界前10的学科。但是,世界顶尖大学其学科都很齐全,并且每个学科影响力都很大,如哈佛大学有14个学科位于世界前10强,斯坦福大学有10个学科位于世界前10强等。 四、结语 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的结果显示出,在科研竞争力方面,中国大学在过去的两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较大。整体上,综合性大学在排名中表现更好。而在综合性大学中,学科齐全且具有一批具有大影响力的大学表现最佳,这从世界顶尖大学的学科竞争力可以看出。世界顶尖大学学科都很齐全,在所有或者绝大部分22个学科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从排名的数据和结果看出,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在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①努力提高发文量,以增强科研生产力。科研成果数量几乎是所有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指标,在国家、科研机构和研究者等各个研究层次上,成果数量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发表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研究主体的科研生产力:而且论文数量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机会也更多。②大力提高论文质量,增加论文被引总量、高被引论文数和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等,以扩大科研影响力、增强科研发展力。虽然被引次数不是一个完美的质量评价指标,但是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下,被引次数是一个相对合理可靠的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论文的质量。尽管存在人为因素,但是被引次数高的主要原因是质量高,往往高质量的论文其被引次数也高。③努力建设一流学科,扩大科研影响力。一所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影响力来自于学科和专业的影响力,在建设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过程中,唯有重视优势学科、建成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其整体竞争力才能提高。④把握世界科研前沿,提高热门论文数,以增强科研创新力。能够在短期内达到高被引的论文通常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满足当前社会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是一所大学或科研院所、一个学科富有朝气持续进步的源动力。无论是大学或科研院所还是研究者个体,在科研中都需关注学科 的发展,把握领域前沿,解决学科内重大或重要问题,产生的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⑤专利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是转化为生产力最宝贵的知识财富之一。努力进行原创性的研发,不仅提高专利总数,更要增加专利人均拥有数,尤其要注重发明类型的专利的研发,以增强科研创新力。从以上这些方面着手努力进步,才能真正地提高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U.S.News&World Report.World's Best Universities:The Methodology [EB/ OL].[2011-03-03] /articles/2010/09/21/ worlds-best-universities-the-methodology-. [2]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EB/OL].[2011-02-24] [3] Times Higher Education.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 OL].[2011-02-24]http: //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 world-university-rankings/. [4]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CHE University Ranking [EB/OL] . [2011-02-24] [5] Cybermetrics Lab of Consejo Superior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s Universities[EB/OL].[2011-02-24]http: //www.webometrics.info/about_rank.html. [6] 邱均平,赵蓉英,马瑞敏,等.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5). [7] 邱均平,杨瑞仙,丁敬迭,等.竞争与卓越——2009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排行榜出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5). [8] The Thomson Corporation.New entrants to ESI rankings[EB/ OL].[2011-03-04]http: //in-cites.com/newentrants/index.html. [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EB/OL].[2011-03-04]http: //www.wipo.int/portal/index.html.en. [10]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工作及综合管理统计月报 [EB/OL]. [11] 汤森路透.ESI-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EB/01].[2011-03-04]http: //science.thomsonreuters.com/ support/faq/wok3new/ESI/#criteria.
/
本文档为【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