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

2017-09-20 50页 doc 300KB 1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 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 草乌 草乌为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50,150cm,无毛。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宽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小裂片披针形,上面疏被短曲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窄长;花梗长2,5cm;小苞片线形;萼片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花瓣2,有长爪,距卷曲;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花期,9月,果期10月。可作庭院观赏花卉,块根有毒,入药能祛风湿、散寒止痛。 ...
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
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 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 草乌 草乌为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50,150cm,无毛。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宽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小裂片披针形,上面疏被短曲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窄长;花梗长2,5cm;小苞片线形;萼片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花瓣2,有长爪,距卷曲;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花期,9月,果期10月。可作庭院观赏花卉,块根有毒,入药能祛风湿、散寒止痛。 分类地位 学名: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草乌 英文名: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别名: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堇、芨、乌头、乌喙、奚毒、鸡毒、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独白草、土附子、竹节乌头、金鸦、断肠草。 科属:毛茛科、乌头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50cm,无毛。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茎下部叶具狭长柄 草乌 。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宽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小裂片披针形,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上面被微柔毛,下面无毛。 总状花序窄长,常分枝,具9-22朵花,无毛。萼片5,蓝紫色,外面几无毛。上萼片盔形,下萼片长圆形。花瓣2,有长爪,无毛,向后卷曲成近拳卷。雄蕊多数,花丝中下部加宽,上部细丝状;花梗长2,5cm;小苞片线形;雄蕊多数;心皮3~5,花时常枯萎。蓇葖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9月,果期10月。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 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中海拔400-2000米处。耐寒性较强,喜阳光充足、凉爽湿润的环境。适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繁殖与栽培 可于秋季进行分根或播种繁殖。分根穴植时,需施以基肥,植后浇透水,如遇烈日可适当遮荫。 常见品种 在我国各地尚有用下列各种植物的块根当草乌用的, 但一般均于产地应用: 草乌 1.黄草乌 (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 在云南及贵州部分地区作草乌用。 植物的茎缠绕;叶片近肾形,3全裂达基部至近基部,裂片深裂,末回裂片三角形或卵形;花序有花3,6,花序轴及花梗密被淡黄色反曲柔毛。根呈长圆锥形,长5,15cm,直径1,2.5cm。 面黑褐色。 有多数纵皱纹; 顶端可见茎基残痕,末端细尖而稍弯曲。气无, 味苦麻。根的横切面,后生皮层为一列不规则的黄色木栓细胞;皮层有1,2列类长方形石细胞,维管束5,7个散列。根部含生物碱约0.43%,其中黄草乌碱甲(Vilmorianine A)有局部麻醉作用,毒性较低;还含黄草乌碱乙(Vilmorianine B)及另一种微量生物碱。 2. 多根乌头 (A.karakolicum Rap.): 在新疆作草乌用。 植物的茎直立;叶三裂,裂片细裂, 小裂片线形;花序轴被贴伏的小柔毛。 块根3,4个或更多呈链状合生,长4,8cm, 直径0.5,1.5cm,下端渐细; 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根横切面,皮层极薄,木质部束中导管1,3列,形成层不明显。根部含生物碱达1.5%,其中乌头碱可达0.6%;尚含准噶尔乌头碱 (Monoacetylsoongorine),乙酰准噶尔乌头碱(Monoacetylsoongorine),多根乌头定碱(Karacolidine),乌头芬碱(Aconifine)等。 3. 瓜叶乌头 (A. hemsleyanum Pritz.): 在四川和湖北部分地区作草乌用。 植物的茎缠绕;叶3深裂至距基部8mm以上处, 叶中央深裂片梯状菱形, 先端急尖至渐尖;盔瓣高盔形。根呈圆锥形, 长约5cm,直径约1cm。 表面深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根横切面皮层石细胞成群。 木质束排列呈五角形。 形成 层不明显。 草乌 (A. paniculigerum Nakai): 在吉林、辽宁作草乌用。 植4. 圆锥序乌头 物高可达1cm;茎直立; 叶掌状3全 裂;圆锥花序顶生,花梗密被开展的柔毛;盔瓣盔形,前缘有一长喙。块根成对,倒卵状三角形,长1.5,2.5cm, 直径0.5,1.0cm。表面深褐色。 根横切面可见皮层石细胞密集,韧皮部宽广, 形成层呈圆形。 5.松潘乌头 (A. sungpanense H.-M.): 块根在陕西、青海、甘肃个别地区作草乌用。植物的茎缠绕; 叶掌状分裂达基部; 花序的毛贴伏, 盔瓣盔形。 根呈纺锤形,长4,5cm,直径1,2cm。 表面棕褐色,有深纵皱纹,须根多。 断面髓部呈白色。横切面可见皮层近内皮层处有多数石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形成层呈五角形。 6. 在陕西太白山一带尚产一种太白乌头 (A. taipeicum H.-M.): 又名金牛七,各别地区也用以代乌头用。 植物茎直立,高35,60cm,上部稍呈"之"字形;叶片五角形, 3深裂至距基部2.5,5mm处;总状花序具花2,4, 花序轴及花梗被反曲的短柔毛,盔瓣盔形。根呈圆锥形,长2,3.5cm,直径0.5,1.3cm; 表面灰褐色,有深纵皱纹及残存须根。 断面呈黑色或深褐色,角质状。横切面可见皮层石细胞散列,长条形或纺锤形; 形成层呈五角形。 用途 园林用途:可作庭院观赏花卉,可在灌木丛中配植,也可布置花境或作切花。 草乌 药用价值:块根有毒,入药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药材特性 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块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暗 草乌 黑褐色。长2,7cm, 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茎。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突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 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无臭,味辛辣、麻舌。 炮制 3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 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 (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 化学成分 乌头各部分含生物碱,其中主为乌头碱。乌头碱水解后生成乌头原碱、醋酸及苯甲酸。 草乌 叶中还含肌醇及鞣质。多根乌头含有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准噶尔乌头胺、多根乌头碱、多根乌头定碱、乌头芬碱。准噶尔乌头根含总生物碱量1.5%,主要为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地上部分含总生物碱量0.7%,主要为准噶尔乌头碱。亚东乌头含有生物碱为伪乌头碱。紫草乌地上部分(叶和梗)含生物碱0.58%,其中分出结晶生物碱称紫草乌碱0.43%。据报道,日本产乌头除含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外,还有次乌头碱、惰碱。 药理作用 草乌头(品种未鉴定)用小白鼠热板法实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与秦艽配 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 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碱含量0.425%,后者0.5991%。 多根乌头中提出的总碱,10,2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及兔,从心电图上可见心跳兴奋 草乌 性及传导发生紊乱。 自准噶尔乌头根中提出的生物碱超过30种以上,准噶尔乌头碱属于Atisine一类,将其4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降低,有时后肢强直性收缩;对兔有弱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用催眠药引起的麻醉时间;用于兔有降温作用;静脉注射可降压,大剂量能阻断神经节,有弱的解M-胆碱样作用。酊剂外用可作为止痛剂,以治疗神经痛、偏头痛等,其止痛作用主要来自乌头碱,毒性极大。 从紫草乌的叶和茎中分离得紫草乌碱,其1%溶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相当于可卡因的2倍,将紫草乌碱注射于大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周,能产生传导阻滞;对人舌头有麻木和针刺感。将紫草乌碱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3个月之久,均不失效。异乌头碱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但局部刺激明显,且易吸收中毒,故不理想。用小白鼠热板法作实验,紫草乌碱小且不能提高痛阈,大量始有效,其镇痛指数很低。 林地乌头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加强,频率加快;灌流于离体蛙肝使血管扩张,小量升压,大量则抑制心血管;对饥饿动物能使其体重很快 恢复,正常犬、兔口服后体重增加更快。 日本产A.lusidusculum Nakai的成分Lucidusculin能抑制嘌呤类利尿作用,但对盐类利尿剂无影响,与乌头碱有本质的差别。A.gIgas V.极毒,能使放牧的牛死亡;其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抑制运动神经末梢,有类似箭毒样作用。 酵母引起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A.spicatum Stapf的根,对注射 及机械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治疗指数高,说明较安全。A.heterophyllum Wall.的成分Atisine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发热的家兔无解热作用,静脉注射能轻度降压。 性味 辛,热,有毒。 ? 《本经》:味辛,温。 ? 《别录》:乌头,甘,大热,有大毒。 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草乌 ? 《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归经 入肝、脾、肺经。 ? 《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 《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 《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阳经。 功用主治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 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草乌 ? 《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 《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 《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 《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 《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 《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 《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宜忌 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同用。 ? 《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一本有半夏)。恶藜芦。 ? 《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 《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 《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 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选方 [1]. 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2]. 治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3].治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搐鼻。(《指南方》) [4].治偏正头痛:草乌头四两,川芎藭四两,苍术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 (《戴古渝经验方》) [5].治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6].治脾胃虚弱及久积冷气,饮食减少:草乌头(净洗)一斤,苍术二斤,陈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两,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为度,去却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乌头、苍术二味,曝干,粗捣筛焙干, 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盐汤咸温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草乌 [7].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疞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 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局方》三神丸) [8].治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9].治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入。 初涂病人觉冷如水,府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治发背、蜂窝、疔疮、便毒:草乌头一个,川乌头一个,瓦一块,新 [10]. 汲水一桶。将二乌并瓦浸于水桶内,候瓦湿透,即将川乌、草乌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药手挑药贴于疮口四周;如未有疮口,一漫涂药如三、四重纸厚,上用纸条透孔贴盖,如药干,用鸡翎蘸水扫湿,如此不过三度。(《瑞竹堂经验方》二乌散) [11].治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12].治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草乌头一个,用烧酒适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治瘰疬初作未破,作寒热:草乌头半两,木鳖子二个。以米醋磨细,入捣烂葱头、蚯蚓粪少许。调匀敷上,以纸条贴令通气孔。(《医林正宗》) [14].治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细辛(去苗叶)各一钱。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15].治脑泄臭秽:草乌(去皮)半两,苍术一两,川芎二两。并生研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16].治喉痹、口噤不开: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搐鼻内,牙关自开也。(《纲目》) 临床应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窟、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 此外又用于感冒发热10例,除2例无效外,均于用药1,3次后收到退热效果。 ?用作麻醉、止痛剂生:草乌外用可麻醉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麻醉、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麻醉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用及增强麻醉效果的作用。 中毒 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 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临床应用务宜谨慎。 名家论述 ?《药性论》: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纲目》: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本草述》: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益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如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 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 ?《本草求真》: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盲,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要知毒风厉风等症,皆是血热成毒,似此太热大毒之物,胡可妄投,此盖误读古书之谬。惟果是寒湿寒痰。涸阴沍寒,坚凝结聚之症,始可用为佐使,引到病所,以开坚积耳。 飞扬穴 飞扬穴 别名:厥阳,厥阴,厥扬。 飞扬穴 特异性:足太阳经之络穴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向上飞扬。 功用: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位置:在小腿后面,当腓骨后缘,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 取法:正坐垂足,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痔疮,膀胱炎,癫痫,眩晕等。 刺灸法:直刺0.7,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肢放散;可灸 [名解]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 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 2)厥阳。厥,厥通掘,乃翘起、掘起之意。阳,阳气也。厥阳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理同飞扬名解。厥阴、厥扬名意与厥阳近同,阴表示本穴上扬的气血物质为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而非为真正的阳热之气。 3)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部,经外踝后下方,至小腿后面中线上行,与腓肠神经伴行。 桑寄生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us(L.)Merr. 或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的带叶茎枝。又名桃树寄生《圣惠方》,苦楝寄生《本草求原》,广寄生《中药志》,相思树寄生、槐花寄生《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梧州寄生茶《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寄生茶(广西),松树寄生(海南)。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简介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 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 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 桑寄生-原植物性状 ,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等树上。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采制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逞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榈色较浅。无臭,味涩。 化学成分 枝、叶含广寄生甙即蒿蓄甙(avicularin),并含槲皮素(quercetin)等。 历史考证 桑寄生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桑上寄生”,列入上品。《名医别录》云:“一名茑,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新修本草》载:“此多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厚;晚茎粗短。江南人相承用为续断,殊不相关。且寄生实九月始熟而黄。”《蜀本草》云:“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 似。”又云:“叶如橘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 桑寄生-植物性状 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图经本草》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综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桑寄生,系来源于桑寄生科不同属的数种植物,除现作桑寄生入药的钝果寄生属、梨果寄生属外,尚包括槲寄生属植物。 历史上,槲寄生和桑寄生用名较为混乱,且由于二者功效相似及用药习惯的沿袭,临床上二者一直是混用的。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的一些本草著作,关于桑上寄生一项大都指槲寄生,直至近代。《植物学大辞典》1918年将Lorantheceae译为槲寄生,于是“槲寄生”一词在药学界广为应用了。到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槲寄生与桑寄生分别列为两种中药,它们分属桑寄生科的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1980年《上海市中药饮品炮制规范》上仍注有槲寄生作桑寄生用。目前国外专门的分类学家已将寄生分为两个科,桑寄生科Loranthaceae和槲寄生科Viscaceae,二者主要区别为:桑生科植物的花较大,约为5mm;而槲寄生科植物花较小,约为2mm,并且桑寄生花的颜色较槲寄生鲜艳。对中国的槲寄生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诸省使用的槲寄生品种单一,均为槲寄生也称北寄生,西南等地区品种不一。有4种同属植物在西南地区作槲寄生用,它们分别为:扁枝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绿茎槲寄生、槲寄生。此外,还有柄果槲寄生、棱枝槲寄生、卵叶槲寄生和线叶槲寄生。各种槲寄生可根据其植物学的显微组织特征加以明显区别。曾有人提议,将桑、槲寄生合并用,这是没有充足理论依据的。 民间传说 古时候,有个财主的儿子患风湿病多年,每逢阴湿寒冷天气便腰膝酸痛,行动十分困难。据说南山上有一个郎中会治风湿病,财主便派长工前去求医。经此郎中诊治多次, 效果不佳。 又到一年冬天,财主儿子的风湿痛日见加重,长工又被派去请那个郎中。 这天,北风呼号,冰雪封山,行走十分困难,长工走了不远已 桑寄生-原植物 气喘吁吁,就在一棵老桑树旁的山洞里歇息。想来路还遥远,正在发愁,抬头忽见那棵老桑树上缠绕的小枝条,很像前几次买回来的草药,何不掐几根带回去当药给财主的儿子治病。哪知吃这枝条后十多天,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起来。财主前去答谢郎中,郎中莫名其妙,仔细询问长工才知原委。郎中便采了些寄生在桑树上的枝条回去,试之,果然有效,遂取名为“桑寄生”。 化学成份 槲寄生含有齐墩果酸(oleanoll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中肌醇(mesoinositol)、羽扇豆醇(lupeol)、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槲寄生甙甲、黄槲寄生甙(flavoyadorinin)A、B、高黄槲寄生甙(homoflavoyadorinin)B、槲寄生新甙(viscumneoside)I、II、高圣草素(homoeriodictyol)。此外,尚含白桦脂酸(betulic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等。 桑寄生含黄酮类物质,主要为广寄生甙(avicularin),即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槲皮素(quercetin)及槲皮甙(quercitrin)。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广寄生甙即扁蓄甙(avicularin), 为槲皮素-,-阿拉伯糖甙, 亦含槲皮素(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 加乙醇,,,,, 回流提取,,min, 放冷, 滤过(取滤液,,,, 加少许镁粉, 再加盐酸数滴, 显红色((检查黄酮) (,)取(,)项下滤液:滴在滤纸上, 热风吹干, 滴加,,三氯化铝试液, 吹干, 显黄色, 置紫外灯(,,,nm)下, 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药理作用】 ,. 降压、利尿、扩张血管:麻醉狗、猫以桑寄生煎剂,.,,,.,g/,,灌胃, 或,.,,,.,,g/,,静脉注射, 均有降压和利尿作用(对胆固醇性动脉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 ,. 抗惊厥:桑寄生煎剂对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运动兴奋有镇静作用(能延迟戊四氮惊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 抗病毒:,,,煎剂或浸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 抗血栓:桑寄生煎剂,.,g/,,及经乙醚萃取后的水相,.,,g/,,, 对兔血体外试验, 均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 毒性:桑寄生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为,,.,,g/k,( 炮制 1.鲜货除去杂质,洗净,切成1cm短段,筛去灰屑;干货除去杂质,用清水洗润,沥干使软,切成1cm顶头片,干燥,筛去灰屑。 2.酒桑寄生 桑寄生-药用 取净桑寄生片或段,用酒喷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每桑寄生100kg,用酒l0kg。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黄果槲寄生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以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按照1mL/kg给犬、兔静脉注射,可使其血压平均下降32%,维持3min。腹腔按照5mL/kg注射,降压作用维持1h以上。白果槲寄生也有明显降压作用,其短时降压成分为胆碱、乙酰胆碱、丙酰胆碱,持久性降压成分为槲寄生毒肽。目前能改变脑啡肽含量的中药极少见报道,而槲寄生便是其中之一。它的浓煎液可使醋酸脱氧皮质酮盐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与各脑区脑啡肽含量均恢复正常,显示槲寄生对DOCA盐性高血压大鼠中枢脑啡肽异常改变的双向调节作用。槲寄生的降压作用机制现尚不明确,可能由于抑制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引起,也可能系作用于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而反射性地抑制血管收缩中枢所致,也有认为白果槲寄 桑寄生-上肢 生水提物有胆碱样降压作用特点。 2.抗心律失常:槲寄生对不同原因的心律失常作用有明显差别。以陈发性房颤与室性早搏疗效最佳。从病因上讲,该药对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较佳,有效率达75%;对心肌炎后遗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亦有一定效果,有效率为71.4%;对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稍差,有效率为57.1%。随着疗程延长,有效率亦有所提高。 吴继雄等用玻璃电极术及选择性膜通道阻滞剂观察槲寄生黄酮苷对离体狗心脏浦氏细胞及豚鼠心室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g/mL槲寄 生加速FAP复极进程,使?ERP/?APD比值增加,该作用与减少慢内向离子流及增加时间依赖性钾离子流有关。提示槲寄生抗快速心律失常主要与其相对延长ERP消除折反有关。 3.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实验研究表明,槲寄生无论对整体动物还是离体心脏,无论对正常还是颤动心脏都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的作用。槲寄生能增加冠脉流量主要是通过直接扩张冠脉,因而槲寄生对冠心病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个体更为合适,作为改善冠脉循环的药物很有价值。还有报道槲寄生注射液能明显或非常明显地影响正常麻醉狗和急性心肌梗死狗心收缩期间,其中对射血前期缩短,左室射血时间延长,PEP/LVET比值减少最为明显,表明槲寄生能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 4.降低心肌耗氧:槲寄生有明显降低耗氧作用,不论自身对照或组间对照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朱顺和 G比值亦降低,等人通过试验证明槲寄生可使缺血心肌中cAMP含量显著降低,A/可抑制cAMP增高过多造成的代谢和电生理紊乱,因此是有希望的保护心脏的中药。 5.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槲寄生总苷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其活性物质释放,从而避免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体内外实验证明槲寄生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明显抑制作用。它对大鼠的实验性血栓形成也具有抑制作用,10.0mg/kg静脉注射对血栓形成抑制最明显,5min后即显抑制率为57%的抗聚集作用,明显抑制作用持续达0.5h。朱为敏等人观察4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槲寄生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微循环流态流速由云絮状流 桑寄生-原植物 者转变为直线流者占64%,86%。它可使微血管再通,微血流增加,白细胞解集,血小 板聚集率降低,改变临床“血瘀状态”,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槲寄生在抑制血小板TXA2生成同时并不影响血管壁EC生成,因而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失去的PGT2-TXA2平衡,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蔡伟菁等证明槲寄生能抑制人血小板凝聚和TXA2释放的作用,并研究了槲寄生对体外源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证明不同浓度的槲寄生对内皮细胞的影响不同。 6.抗肿瘤作用:白果槲寄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脂类及糖蛋白,具有直接的细胞抑制作用。体内及体外均证明槲寄生对恶性肿瘤有着其他细胞抑制剂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比环磷酰胺要强10的数次方倍。Nichaus等人在小鼠体内研究槲寄生蛋白对肿瘤有预防作用,并且对胸腺生成也有刺激作用。用亚毒性剂量iv或ip,对200只小鼠解剖检查,结果脾和胸腺细胞是一种有意义的增殖。槲寄生蛋白质能抑制 肿瘤细胞迁移之前进行预防性注射是最有效的。从槲寄生分离出多迁移的肿瘤细胞,在 种蛋白质成分,并且很小的剂量即表现出抗癌活性,它们对肿瘤抑制作用与其毒性无关,而且变性作用十分弱的蛋白质也有抗癌作用。抗癌机制是干扰细胞遗传信息,表现出对DNA水平选择性抑制作用,对恶性HeLa细胞、良性羊膜细胞有特效。槲寄生具有对小鼠抗体形成和对SRPC诱发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佐剂作用,此植物汁能够刺激MPS和诱发炎症反应,后者可能是对癌的免疫疗法的重要机制。 槲寄生治疗癌症的适应症很广,不但适用于癌前状态,而且还适 用于预防术后复发,对治疗乳腺癌术后疗效跟随观察,治疗组319例,对照组253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各方面改善明显,5年后可与世界文献中最好的结果相比,10年后仍高于平均水平。此外,还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可延长生命,改善病人的一般症状,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病程,甚至对极严重的病例也很少需要常规地使用止痛药。此外,对胃癌、肠癌、肺癌术后均提高生存率。对?期卵巢癌、直肠癌晚期、结肠癌、膀胱癌有很好疗效。槲寄生总碱也具有抗肿瘤作用,槲寄生总碱除了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原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还具有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7.治疗肝炎:槲寄生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曾有人用槲寄生治疗34例HBsAg阳性肝炎,有10例阴转,其余24例的HBsAg的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槲寄生内含的齐墩果酸有消除肝脏非特异性炎症水肿的作用,黄酮类成分亦可扩张肝脏内血管,增进肝内血流量使肝细胞得以修复毒性,因此,槲寄生也可作治疗肝炎的中药加以利用。还有报道槲寄生具有细胞凝集活性和抗渗出作用,兴奋子宫,减少胆固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Oleano- lic)、β-香树脂醇(β-Amy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黄酮类化合物, 尚分离出蛇麻脂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黄酮甙(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Quercetin)及扁蓄甙(Avicularin)( 药理作用: ,. 降压作用 本品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乙醇浸出液, 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麻醉猫、狗以毛叶桑寄生的茎叶混合酊剂,.,,,.,,,,,灌胃, 或 ,.,,,.,,,,,, 静脉注射, 都有降压作用, 重复给药无急速耐受现象, 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只能维持时间亦较长, 减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压作用, 对肾上腺素无拮抗或增强作用, 降压与窦神经无关(对此降压作用的原理, 有认为是中枢性或反射性的, 即由于中枢镇静作用和降低了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所致;或是作用于内感受器, 引起降压反射的结果( 槲寄生新鲜叶的醇提取物、茎和叶的浸剂亦有降压作用, 后者与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 其降压作用大为加强, 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对于此种降压作用的原理, 一般认为是槲寄生兴奋了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 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 而产生降压作用(切断迷走神经之动物, 即不再引起降压;而阿托品化后之动物, 则仅能消除其使心率减慢之作用, 而不能消除其降压作用( 扁蓄甙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 ,. 镇静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毛叶桑寄生酊剂 ,,,,, 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 并延长中枢兴奋药戊四氮所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 利尿作用 桑寄生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 有效成分是扁蓄甙, 即广寄生甙(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扁蓄甙 ,.,m,,,, 可引起利尿, 剂量增加则作用更显著(在慢性大鼠实验中, 无论口服或注射, 均有显著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强度虽不及氨茶碱, 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 ,/,, 因此治疗幅度大( ,. 对心血管的作用 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 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实验证明: 总黄酮,,,,,mg即有持续扩冠及强心作用, 其,%的浓度 即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倍, 且似乎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对心肌收缩力则先抑制后增强(对正常离体兔耳血管无直接扩张作用, 但对胆固醇性血管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却有明显直接扩张作用( ,.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部分肠道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 即被抑制, 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伤寒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长( 常用配方 1.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穷、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 《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冷也。( 2.治小儿背强:难以俯仰桑上寄生二两,白术、当归各三两,鳖甲一斤。用滚汤泡洗净,用水一斗,入砂锅内,慢火熬如饴,加炼蜜二两,收之。每日不拘时用,米汤调服数茶匙。(《本草汇言》引《嵇氏方》) 3.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氏护命方》) 4.治下血止后,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 桑寄生 ,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5.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锉,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二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 6.治漏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濒湖集简方》) 栽培要点 回缩 1. 在冬季,当桑叶脱落后,进行回缩修剪,从近地面处将地上衰退部分剪去,保留3,5厘米长的基桩,以利春季抽芽。 2.清园 回缩后,及时清除桑园内的各种杂草和枯枝落叶,并集中于园外深埋或烧毁,再需喷洒一次0.8,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施肥 清园后,在桑树左右两边各挖一条深25,30厘米、宽15,20厘米 桑寄生 的长沟,然后每米长沟施0.5公斤氮磷钾复合肥,再盖土。4.培土 施肥后,用沤制腐熟的溏泥、垃圾肥、火烧土或其它土杂肥培施在植株周围,每株培8,10公斤,厚约5,6厘米,将裸露的新根覆盖住,并培肥土壤,加厚表土层。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桑寄生冲剂,开水冲服,每次0.5,1包,每日2次。疗程最短者4周,最长5个月,平均6周。共治疗54例,对心绞痛的有效率为76,,其中显效率为24,,以重度心绞痛及气滞血瘀偏阴虚者效果较好,这可能与其有养阴通络 作用有关。47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25例,加重1例。 2.治疗心律失常 用桑寄生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2次,或静脉注射12ml,或静脉滴注18ml,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治疗37例,对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疗效较佳,有效率分别为55.5,和76.9,。对阵发性房颤亦有一定疗效,有效率为75,。 3.治疗高血压 用桑寄生60g,决明子50g,煎水至150ml,早晚各服75ml,每日1剂,30日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用西药,忌食动物脂肪、猪内脏、猪头、猪脚,多食蔬菜,每日步行万步。共治 桑寄生-中药材 疗原发性高血压65例,其中I甲3例,I乙16例,?期38例,?期8例,合并高血脂52例,冠心病5例。结果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6kPa以上48例,有效,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99kPa以上者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其中合并有冠心病者5例,症状全部获得好转。合并有高血脂者,按标准检查27例,其有效率分别达80,左右。4.治疗冻伤 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l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g,加入蒸馏水35ml,酒精8ml,白陶土4.5g,混合后涂敷患处;H、m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g,加入甘油10g,单软膏35g,锌氧粉2g,调匀敷于局部。药物配制时须摈处方顺序购,。 5.柿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水浸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成50形 煎剂供口服;或用干柿寄生茎2份、叶l份,加工制成注射液,供肌肉注射。煎剂和注射液1次给药量相当于生药0(5-1(5g/kg体重。有关治疗步骤,药物显效时间,疗程及疗程间隙时间,药物剂量的掌握等,均与马桑相同。临床 痊愈78例,显著好转5天例,好转55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观察2酗例, 73.4%,痊愈串30.6%。其中单独用柿寄生制剂治疗的151例的疗效为:痊愈40例,显著好转91例,好转29例,无效51例。表明治疗本病具有肯定效果,而与原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治疗中检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显改变,但未出现黄痘、肝区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现,而少数病例有厌食及肝肿大。尿检少数病例有少量红、自细胞及微量蛋白,几天后自行恢复。治程中有8例出现期外收缩,历时很短;3例出现实性心动过缓。 性状鉴别 5叉状分枝,长约30cm, 槲寄生:本品为带叶茎枝。茎枝圆柱形,常2, 直径约0.3,1cm。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具纵皱纹;节部膨大,具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较强,有放射状纹理。叶对生于枝端,易脱落,革质,几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黄棕色或 桑寄生 金黄色,有细皱纹,叶脉5条,中间3条明显。气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桑寄生:本品为带叶茎枝。茎枝圆,长2,5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多数棕色点状纵裂皮孔;质坚硬,断面不整齐,木部淡红棕色;叶对 生,质薄而脆,大多破碎,具短柄,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长3,7cm,宽2,4.5cm,表面黄棕色,成长叶两面无毛,幼嫩枝叶具褐色星状毛。气无,味淡,微涩。 1.槲寄生 槲寄生茎(直径5.5mm)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显波状层纹,厚2.5,60μm,角质层厚度与表皮细胞相等或超过。细胞内含叶绿体和淀粉粒。因髓部常偏于一侧,皮层宽窄不均,最窄处仅约10层细胞,最宽处达30余层细胞,细胞内含淀粉粒和叶绿体,少数细胞含粘液及草酸钙簇晶,稀含草酸钙方晶;老茎的皮层内石细胞较多,单个或数个成群,纤维束8个,与8束环髓纤维相对应。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5,8列细胞,薄壁性,内含淀粉粒,有时可见草酸钙小方晶;形成层不明显,木射线宽5,8列细胞,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内含物同皮层。叶横切面:全形呈带状,两端钝圆,叶脉不突出,呈乳头状或波状,黄绿色,两面均气孔; 15层细胞,细胞内含油滴、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叶肉组织不分化,共约10, 维管束外韧型,主脉维管束上下均具纤维束。 粉末及解离组织鉴别特征:粉末淡棕黄色。 ?表皮细胞断面观细胞扁平,角质层极厚(25,60μm),黄绿色或金黄色。 ?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气孔平轴式。 ?中柱鞘纤维细长,长600,1500μm,直径10,30μm,两端锐尖。 ?木纤维长110,620μm,直径2,28μm,形状不规则。 ?异形细胞胞腔大,一端钝尖,另一端平截,壁较厚,微木化。 ?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无色、淡黄色或金黄色,类方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8,106μm,长60,205μm,壁厚3,35μm,层纹细密,有的不甚明显,有纹孔。 ?导管主要为双螺纹,另有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8,50μm,网纹导管分子短,网孔细密,有的双螺纹导管及螺纹导管具三生增厚。 ?草酸钙簇晶甚多,散在或1,2个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有的中央凹陷,直径14,54μm,棱角短钝。 ?草酸钙方晶较少,扁方形、长方形或细柱形,直径8,30μm,长达50μm。 ?淀粉粒稀少,单粒类球形,直径3,10μm,层纹不明显。 2.桑寄生 茎(直径4mm)横切面:木栓层10余列细胞,外部木栓细胞内含棕色物质。表皮细 胞有时残存。皮层窄,约4,7列细胞,内含棕色物质及淀粉粒,石细胞众多,与中柱鞘纤维束几乎连成环带。韧皮部窄,射线内散有石细胞或石细胞群。束内形成层明显。木射线狭窄,1,5列细胞。导管单列或2,3个相聚,周围由大量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包围。髓部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棕色物质。本品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质。 桑寄生茎横切面简图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具气孔,细胞小,类长方形。上表皮下具1列下皮细胞;上面栅栏组织3,4列细胞,细胞较长;下面栅栏组织2,3列细胞,细胞较短,排列整齐、紧密;中间为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内含较多的圆形草酸钙小簇晶,并有草酸钙小方晶散在,偶见石细 油茶桑寄生 胞。主脉上面隆起,下面突出,维管束3个,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纤维束,薄壁细胞间有较多的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群。 粉末及解离组织鉴别特征:粉末淡黄棕色,气微,微苦。 ?石细胞甚多,呈类方形、类圆形或三角形等,有的有分枝,有的三面增厚一面薄,层纹明显,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质。 ?中柱鞘纤维细长,先端尖,长250,915μm,直径13,33μm,壁极厚,胞腔狭小或不明显,具少数纹孔;少数中柱鞘纤维壁薄,胞腔大。 ?木纤维较长,两端锐尖。 ?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分子长33,100μm,直径21,35μm,具缘纹孔角形,排列紧密;有的形成纹孔场;偶有具网纹三生增厚。另有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 ?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在石细胞中。 ?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含叶肉组织中,类圆形。 ?木薄壁细胞长条形,壁稍增厚,木化,纹孔稀少。 ?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壁增厚,木化,纹孔大小不一。 ?木栓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多角形,内含棕色物质。 ?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5,13μm,脐点点状或飞鸟状,层纹不明显,复粒较少,由2分粒组成。 ?叠生星状毛大多断碎,黄色,完整者3,5叠生,每叠3,5出分枝,末端尖细。 ?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有放射状纹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15min,放冷,滤过。取滤液2ml,加少许镁粉,再加盐酸数滴,显红色。(检查黄酮) 取1项下滤液:滴在滤纸上,热风吹干,滴加2,三氯化铝试液,吹干,显黄色,置紫外灯 2. (365nm)下,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 文化底蕴 1.《本草蒙答》: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2.《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核湿,故亦疗痹。 3.《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4.《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屡痔而酸感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桔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 5.《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 眉。 6.《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计。 7.《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8.《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9.《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瘦。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10.《本草蒙签》: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11.《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12.《玉揪药解》:治痢疾。 13.《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 14. 血,安胎定痛。 15.《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16.《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17.《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18.《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柴胡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概述 柴胡-植物形状 柴胡属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次分枝。叶为宽或窄的披针形,背面具有5–7条明显突起的纵脉,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伞形花序常有伞幅10–15,伞幅长2–3厘米,形成开展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6,披针形,长0.5–1厘米,宽1–3毫米,向后反折,顶端渐尖;小总苞片通常5,少数7,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条,少数2–3条。花期6–7月,果期7–8月。 种类 北柴胡 特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柴胡-原生态 特点:根茎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特点: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 特点: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 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民间传说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个民间传说。从前,一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待姓柴的回来,便以实告。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2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药品简述 药名:柴胡 汉语:Chái Hú 英文名: 柴胡-原植物 RADIX BUPLEURI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9g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资源分布:原产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地。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炮制: 柴胡: 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 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干。 用药禁忌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化学成分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 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柴胡还含黄酮、多元醇、植物甾醇、香豆素、脂肪酸、多糖微量元素等成份。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达3.8%,并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剧毒,它们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03 毫 千克,3.13 毫克/千克。 克/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南柴胡根含皂甙(北柴胡根含α-菠菜甾醇,日本从我国购买的商品柴胡定名为B. falcatum L., 此种可能即本种, 从中提出多种柴胡皂甙, 含量较多的有柴胡皂甙(saikosides)?a、?b、?, ?a相当于柴胡皂甙a、b, ?b相当于柴胡皂甙d,?相当于柴胡皂甙c(此外果实含皂甙?a、?, 根尚含挥发油(柴胡皂甙a R,β-OH 柴胡皂甙c柴胡皂甙d R,α-OH 【理化鉴别】 ,. 取本品粉末,., ,, 加水,, ,,, 用力振摇, 产生持久性泡沫( ,.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称取本品粉末,,, ,, 加甲醇,,, ,,, 提取至甲醇近无色, 减压回收甲醇,得甲醇浸膏, 以乙醚脱脂后, 乙醚不溶物加水溶解, 除去不溶物, 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次, 分取正丁醇层, 水洗一次, 回收正丁醇至干, 得总皂甙(取少量总皂甙溶于甲醇作为供试液( 对照品液:取柴胡皂甙a、c、d加甲醇溶解为对照品溶液( 展 开:硅胶G薄层板上, 以氯仿-甲醇-水(,,?,,?,)展开( 显 色:晾干后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硫酸试液, 加热到,,,? , 分钟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 显相同的紫红色斑 点( 【含量测定】 略 【药理作用】 ,. 解热:商品柴胡煎剂, g/,,给兔灌胃, 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 抗炎:柴胡皂甙,,, mg/,,腹腔注射, 可抑制角叉菜胶、,-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 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 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 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 ,. 抗肝损伤:柴胡注射液(浓度,?,), ,,/只皮下注射连续,天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 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 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 抗辐射损伤:柴胡多糖, mg/只腹腔注射, 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 , 小鼠胸腺细胞中,H-TdR的掺入增加, 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 同时又使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增加, 切除肾上腺后, 不再有这些表现, 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此外, 体外有抗结核菌作用( 药理作用 1、解热,有效成分: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商品柴胡煎剂2g/kg给兔灌胃,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 mg/k 柴胡 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胶、5-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大 鼠棉球肉芽肿,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 3、促进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柴胡多糖。作用: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4、抗肝损伤,柴胡注射液(浓度1?1)1 ml/只皮下注射连续5天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5、抗辐射损伤,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细胞中,H-TdR的掺入增加,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同时又使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增加,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表现,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此外,体外有抗结核菌作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 研究数据库连接。 临床应用 1、用柴胡注射液 (每支2ml,含生药8g)及柴胡糖浆临床观察197例发热患者,其中感冒115例,扁桃体炎39例,大叶性肺炎 16例,急性支气管炎21例,急性咽炎6例。以北柴胡注射液治疗110例,总有效率为54(54,。其剂量不同,疗效有异,肌注2ml者,总有效率为31(47,,4ml者为68(54,,6ml者为89(91,,2,4ml注射后 30,60分钟退热0(4,1?,而有回升现象,6ml注射后有出汗,体温下降未见回升;柴胡糖浆口服20ml(相当生药3g),每日3次,治87例,总有效率为78(15,,服后约90分钟,体温逐渐下降,3小时可达正常。如不维持,4小时后又可逐渐上升。 2、用柴胡注射液滴鼻,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用法:使患者平卧,取头后伸位,用注射器抽取药液,两侧鼻孔各滴 柴胡-野生植物 1,3滴后,轻轻按摩鼻翼,再继续滴完全量。用量:小儿0(3,0(5ml,成人0(5,0(8ml。用于60例发热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他发热(如输液反应等)5例。结果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普通感冒均系显效。 3、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药 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静注或5,葡萄糖液 250,500ml静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4、治疗高脂血症:用干柴胡和适量罗汉果调味,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时以上,煎出液过滤澄清浓缩。口服,每次20ml(相当于干柴胡3g),每日3次,3周为1疗程。治疗86例,治疗前甘油三酯为2(66? 1(09mmol,L(242(18?98(87mg,),胆固醇5(67? 1(04mmol,L(217(96?40(06mg,),治疗后甘油三酯降为1(61?0(566mmol,L(145(96?51(42mg,),胆固醇5(90?0(87mmol,L(226(88?33(46mg,)。甘油三酯平均降低1(06?0(132mmol,L(96(24? 12(02mg,),下降率为39(7,。 5、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每次2ml(10岁以下首剂3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治疗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时治愈7例,48小时治愈的15例,72小时治愈的5例。合并颔下淋巴结炎1例疗效不显。未发现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 6、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采取滴眼、 球结膜下注射及肌内注射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滴眼,柴胡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眼液,每次1,2滴,每小时1次。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3,0(5ml,隔日1次。肌内注射,每次 2ml,每日1,2次。病变程度重,症状严重者,合并使用10,阿托品溶液散瞳,每日1,2次。共治疗21例,除3例外,其余1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7、治疗多形红斑:用柴胡注射液(每2ml含原生药4g)每次2ml肌内注射,每日2次。治疗13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5日治愈者5例,7日治愈者6例, 10日治愈者2例。 8、眼色素膜炎,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次;柴胡注射液0.2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10,柴胡注射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6次。肌骨注射和球结膜下注射10次为一疗程。治疗眼前部或全色素膜炎21例23眼,结果痊愈23眼。 、治扁平疣,柴胡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1g),肌内注射,每日1 9 次。治疗39例,结果痊愈35例,3例比原皮损缩小1,2,1例比原皮损缩小1,3,全部病例均有效。 10、治链霉素中毒所致眩晕耳鸣,香附30g,柴胡30g,川芎15g。共研细末,装入胶囊。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2粒,每日3次。老人及小儿酌减。治疗1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其中眩晕1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耳鸣3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1例3周消失。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柴胡含挥发油有: ,-甲基环戊酮(,-Methyl cyclopentaone), 柠檬烯(Limonene), 月桂烯(Myrcene)、反式-葛缕醇(Trans-tarved carveol)、长叶薄荷酮(Pulegone)、桃金娘烯醇(Myrtenol)、α-萜品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α-荜澄茄油烯(α-Cubebene)、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长叶烯(Longi- folene)、努特卡酮(Nootkatone)、六氢法尼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十六酸(Hexade- canoic acid)、戊酸(Pentan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庚酸(Heptyl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庚烯酸(,-Heptenic acid)、,-辛烯酸(,-Octenic acid)、,-壬烯酸(,- Nonenic acid)、苯酚(Phenol)、邻甲氧基苯酚(O- Methoxy phenol)、甲苯酚(Methyl phenol)、乙苯酚(Ethyl phenol)、百里酚(Thymol)、γ-庚酸内酯(γ- Heptalactone)、γ-辛酸内酯(γ-Decalac- tone)、玛索依内酯(Messoia lactone)、香草醛乙酸酯(Vanillin acetate) 如柴胡皂甙(Saikosaponin)a、b、c、d及柴胡甙元等( 亦含皂甙, (Saikogenin)E、F、G, 龙吉甙元(Longispinogenin)( 尚含有机酸, 如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廿四酸(Lignoceric acid)以及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春福寿草醇(Adon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柴胡醇(Bupleurumol)、侧金盏花醇(Adonitol)等醇类物质(此外, 还含白芷素(Ange- licin)( 狭叶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α-菠菜甾 醇(全草还含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水仙甙等( 实验表明: 柴胡多糖能提高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并使免疫抑制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柴胡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 可显著增加脾系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吞噬指数和流感病毒血清中的抗体滴度, 但不影响脾细胞分泌溶血素, 柴胡多糖对正常小鼠迟发超敏反应无作用, 但可以完全及部分恢复环磷酰胺或流感病毒对小鼠 DTH 反应的抑制(柴胡多糖还能明显提高刀豆素 A 活化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有人对大叶柴胡和北柴胡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后指出, 大叶柴胡的总皂甙和总挥发油的毒性均较北柴胡为大(北柴胡总皂甙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而大叶柴胡总皂甙仅有解热作用(北柴胡挥发油具有解热、镇静和消炎作用而无镇痛作用, 大叶柴胡总挥发油仅有消炎作用而无解热和镇痛作用(报告者还指出: 北柴胡无致吐作用, 大叶柴胡具有强烈的致吐作用, 但因其煎剂不引起呕吐, 而粉剂和挥发油引起呕吐, 说明其致吐成分存在于挥发油中, 煎煮可降低其致吐作用( 常用配方 1、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2、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3、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4、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半两。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 5 便不通:柴胡(去苗)一两,大黄一两,朴硝一两,甘草半两,枳壳一两(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6、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一两,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一分半。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7、治肺疟,烦热呕逆:知母一两,柴胡二两(去苗),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8、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二钱。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9、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二钱,川芎、枳壳 (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10、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11、治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爪甲青色: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 两。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空心柴胡 12、治劳黄,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下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柴胡一两(去苗),茵陈半两,犀角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鳖甲二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13、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黄芩各四钱。水煎服。(《圣惠方》) 14、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水煎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胰汤I号) 每日1剂,重者2剂。 柴胡叶子 15、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煎服。(《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16、治眼暴赤肿痛:柴胡、苍术、甘草等分。上为末。白水煎;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服)。(《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17、治眼赤痛微肿,眦赤烂多:柴胡(去苗)、蕤仁 (去皮,研)、黄连(去须)、升麻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滤去滓,微热淋洗,如冷再暖,洗三两遍。(《圣济总录》柴胡洗眼汤) 18、治耳聋不闻雷声: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 冲服三钱。(《医林改错》通气散) 19、治肾虚牙齿龂肿,膈上热:柴胡(去苗)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各三分,黄连(去须)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分二服。(《圣济总录》柴胡汤) 20、治舌本强,两边痛: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三。(《圣济总录》柴胡散) 21、治大人小儿口疮:柴胡、吴茱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好酒调敷脚心。(《普济方》) 22、治口糜生疮:柴胡(去苗)、地骨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圣济总录》柴胡汤) 文献论述 、《本草衍义》:"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尝 1 原病劳,有一种真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茈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2、《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3、李杲:"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根,又治疮疡癖积之在左。十二经疮药中,须用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用与连翘同。" 4、《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5、《纲目》:"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消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然东垣李氏言诸有热者宜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言诸经之疟,皆以柴胡为君;十二经疮疽,须用柴胡以散结聚。则是肺疟肾疟,十二经之疮有热者,皆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减佐使可也。如《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用银柴胡浸 汁熬膏之法,则世人知此意者鲜矣。按庞元英《淡薮》云,张知閤久病疟,热时如火,年余骨立,医用茸、附诸药,热益甚。召医官孙琳诊之,琳投小柴胡汤一帖,热减十之九,三服脱然。琳曰,此名劳疟,热从髓出,加以钢剂,气 盖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血愈亏,安得不瘦? 只须一服,南方者力减,故三服乃效也。观此,则得用药之妙的矣。寇氏之说,可尽凭乎?" 6、《本草经疏》:"柴胡,为少阳经表药。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者,足少阳胆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其经在半表半里,故法从和解,小柴胡汤之属是也。其性升而散,居阳,故能达表散邪也。邪结则心下烦热,邪散则烦热自解。阳气下陷,则为饮食积聚,阳升则清气上行,脾胃之气行阳道,则饮食积聚自消散矣。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者,少阳实热之邪所生病也。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故能愈以上诸病。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者,柴胡为风药,风能胜湿故也。""按今柴胡有二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专用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细者,用以解表发散。《本经》并无二种之说,功用亦无分别,但云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发散,而非治虚热之药明矣。" 7、《本草汇言》:"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胡前人混称一物,漫五分理?《日华子》所谓补五劳七伤,治久热羸瘦,与《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少佐柴胡,言银柴胡也。《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而治劳方中用之,鲜有不误者,言北柴胡也。然又有真藏虚损,原因肝郁血闭成劳,虚因郁致,热由郁成,软柴胡亦可相机而用。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俱指软柴胡也。业医者当明辨而分治可也。" 8、《本草正》:"柴胡,用此者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岂容误哉?""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 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散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而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然则用柴胡以治虚劳之热者,果亦何所取义耶。" 9、《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补中益气汤,提元气而左旋,升达参芪以补中气。凡三焦胆热,或偏头风,或耳内生疮,或潮热胆痹,或两胁刺痛,用柴胡清肝散以疏肝胆之气,诸症悉愈。凡肝脾血虚,骨蒸发热,用逍遥散,以此同白芍抑肝散火,恐柴胡性凉,制以酒拌,领入血分,以清抑郁之气,而血虚之热自退,若真脏亏损,易于外感,复受邪热,或阴虚劳怯致身发热者,以此佐滋阴降火汤除热甚效。所谓内热用黄芩,外热用柴胡,为和解要剂。" 、《本草崇原》:"柴胡,乃从太阴地土、阳明中土而外达于太阳之药也, 10 故仲祖《卒病论》言伤寒中风不从表解,太阳之气逆于中土,不能枢转外出,则用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于肌表,是柴胡并非少阳主药。后人有病在太阳而用柴胡,则引邪入于少阳之说,此无稽之言。" 11、《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12、《本草经解》:"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 柴胡-加工后 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 主寒热之邪气也。" 13、《本草经百种录》:"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 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末而未知其本也。" 14、《本草求真》:"柴胡能治五痨,必其诸脏诸腑,其痨挟有实热者,暂可用其解散(实热是外邪内郁而实)。真虚而挟实热,亦当酌其所宜。虽引清阳之气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无归、耆同投,其散滋甚。虚热不可寒,血衰火毒者不可操,岂容误哉?兼之性滑善通,凡溏泄大便者,当善用之。" 15、《药征》:"《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 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16、《重庆堂随笔》:"柴胡为正伤寒要药,不可以概治温热诸感;为少阳疟主药;不可以概治他经诸疟;为妇科妙药,不可以概治阴虚阳越之体,用者审之。" 汶川柴胡 17、《本草正义》:"柴胡味苦,而专主邪热,故《名医别录》称其微寒。然香气馥郁,而体质轻清,气味俱薄,故与其他之苦寒泄降者,性情功用,大是不同。《本经》、《别录》主治,多属肠胃中饮食痰水停滞积聚之症,则诸般积聚,皆由于中气无权,不能宣布使然。柴胡能振举其清阳,则大气斡旋,而积滞自化。其治外邪寒热之病,则必寒热往来,邪气已渐入于里,不在肌表,非仅散表诸药所能透达,则以柴胡之气 柴胡 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故柴胡亦为解表之药,而与麻、桂、荆、防等专主肌表者有别。且柴胡证之呕逆及胸痞痛诸症,固皆肝胆木邪横逆为患,乃以柴胡之升腾疏泄者治之,既非镇摄之品,何以能制刚木之横?则以病由外来之邪所乘,肝胆之阳,遏抑不得宣布,失其条达之本性,因而攻动恣肆。柴胡能疏泄外邪,则邪气解而肝胆之气亦舒,木既畅茂,斯诸证自已。乃或又因此而谓柴胡能平肝胆之横,凡遇木火上凌,如头痛耳胀,眩晕呕逆、胁肋胀痛等症,不辨是郁非郁,概投柴胡,愈以助其鸱张,是为教猱升木,则又毫厘之差,千里之谬矣。且柴胡之治寒热往来,本主外感之病也,故伤寒、温热、湿温诸病,始则火寒大热,已而寒热间断,发作有时,胸胁不舒,舌苔浊腻者,斯为邪在半表半里,柴胡泄满透表,固是专司。若乍病之时,忽寐忽热,一日数作,则邪在气分,尚是表病,柴胡亦非其治。若至病久气虚,亦复寒热来往,而脉见虚软,舌色光滑,疑谓虚热,又非邪盛之寒热可比,则柴胡升举,亦非所宜。惟必审知其为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则东垣补中益气之方,乃堪采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辅佐品耳。至如疟病之寒热往来,既有不移时刻,又似仲景小柴胡成法,正为此证一定不易之主方。然在寒热方盛之初,或多寒,或多热,亦当分别见证,各为治疗,并非用得一味柴胡,便可自谓通治疟病之秘钥。惟必至寒热发作,虽有定时,而日至日晏,则邪入渐深,乃为正气不足,清阳下陷之侯,所谓阳病渐入于阴,非柴胡升举其清气,不能提出阴分,还归于表而病解,则柴胡乃是必不可少之药。又疟缠既久,邪势已衰,而正气亦惫,是又所谓脾阳不振之候,亦必以柴胡升举中气,使其清阳敷布,而后寒热可止,则须与补脾之药并用,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方,最为合拍,是乃虚疟之宜于柴胡者。此外则虽是往来之寒热,而柴胡亦非必用之药矣。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还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此外则有肝络不疏之症,在上为胁肋搐痛,在下为脐腹腆胀,实皆阳气不宜,木失条达所致,于应用药中,少入柴胡,以为佐使而作向导,奏效甚捷。""柴胡以气胜,故能宣通阳气,祛散外邪,是去病之药,非补虚之药。在脾虚之病用之者,乃借其升发之气,振动清阳。提其下陷,以助脾土之转输,所以必与补脾之参、芪、术并用,非即以柴胡补脾也。甄权《药 性论》谓,治热劳骨节烦疼,虚乏羸瘦,盖亦指脾气不振,清阳陷入阴分者言之,故下文更有宣畅气血四字。明谓此是气血不畅,用柴胡以振举其清气,则气血自能宣畅,且可透泄其热,斯为热劳赢瘦之正治。初非谓劳瘵既成之后,血液耗竭,灼热将枯,而亦以柴胡升散之也。乃后人不知辨别,竟误以为劳瘵通治之良方。《日华子本草》竟有补五劳七伤之句,以升阳散邪之药而妄称为补,大错铸成,实源于此;洁古因之,亦宜以除虚劳三字为言,盖至此而柴胡遂为虚劳之专主矣。亦知劳有五藏之分,虚亦有中下之异,而无不发内热者。心脾之劳,阳气郁结而为灼热,以柴胡升举而泄散其热,宜也。若肝肾之劳,阴精耗烁而为蒸热,亦以柴胡拔本而发扬其热,可乎?中虚之热,为阳入于阴,以柴胡提出阴分,是使之返归本位,如人坠深渊,挈之登岸,是也。若下虚之热,为阴出之阳,亦以柴胡举之上升,是使之脱离根柢,如百谷丽土,拔之石 上,可乎?" 中成药 复方柴胡注射液 柴胡25 柴胡 00g,细辛250g,氯化钠8g,丙二醇30ml,注射用水适量。取柴胡、细辛混匀,加4,5倍量水蒸馏,收集初馏液约5500ml;再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950ml;加丙二醇,搅拌,使油完全溶解,加氯化钠,并调节pH值,以0(5,活性炭处理,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液体。 pH值为5(5,7(0。功能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 (《安徽省药品标准》 1987年) 热痛宁注射液 柴胡100g,独活333(3g,细辛200g,苯甲醇10ml,吐温—8010ml,注射用水适量。取以上药材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进行水蒸气蒸馏,重蒸馏,收集馏液400ml,加苯甲醇,吐温—80,搅拌使溶解,调pH值至5(5,7(0,以Gu垂熔漏斗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0(5,活性炭搅拌,精滤至澄明,灌封,灭菌即得。本品pH值应为5(5,7(0。功能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头痛,发热等。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青海省药品标准》1986年) 和解散 柴胡200g,黄芩150g,白薇100g,地骨皮50g。以上四味,混合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味苦。功能和解,清热。用于 ,3岁,每次1(5,2(0g,每日3时有发热,日哺潮热,往来发作。口服,1 次。(《吉林省医院制剂规范》1984年) 逍遥丸 柴胡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甘草(蜜炙)80g,薄荷2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用煎出液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水丸;味甜。置显微镜下观察,依次可见茯苓、当归、白芍、白术、甘草及柴胡的显微特征。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每次6,9g,每日1,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 逍遥合剂 柴胡160g,当归160g,白芍160g,白术160g,茯苓160g,甘草(蜜炙)120g,薄荷32g,生姜48g。薄荷、白术和当归蒸馏挥发油。薄荷渣、白术渣与茯苓用蒸馏后的药液配成25,乙醇渗漉液;合并漉液,回收乙醇。其余二味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440ml,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防腐剂和挥发油,混匀,加水至 1000ml,即得。本品为棕黑色液体;气芳香,味微苦。比重应不低于1(055。功能疏肝和中,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目昏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用时摇匀。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肝得生丸 当归30g,川芎15g,柴胡15g,赤芍20g,桃仁5g,红花15g,郁金15g,香附(制)15g,枳实(炒)1580以上九味,先将当归、川芎各半量;柴胡、赤芍、红花、桃仁全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另将郁金、香附、枳实全量,当归、川芎各半量,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混匀,每 100g药粉加入炼蜜5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10g。本品为棕褐色蜜丸,味苦。功能疏肝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栽培要点 选地整地 柴胡原野生,近 柴胡 几年来由于采挖造成药源不足,故将野生家植。选择沙壤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梯田栽培,不宜选择黏土和易积水的地段种植。如果是在开垦的荒地播种时,应清除田间的石块。树枝等。播前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圈肥225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75千克,均匀撒入翻耕25,30厘米,而后仔细耙平,作畔宽100,130厘米的平畦或30厘米宽的高垄备播种。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可直接或育苗后移栽。大面积生产多用直播,种子发芽率约50,左右,温度在20?左右,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7天即可出苗,如果温度低于20?,则需要10几天才能出苗。 1、直播: 于冬季结冻前或春季播种。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前应将他 先烧透水,待水渗下,坡地稍平时按行距17-20厘米条播。沟深1(8厘米,均匀撒入种手,覆土0(7,1厘米,每公顷用种子22(5千克左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10,12天出苗。 2、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选阳畦,在3,4月播种,条播或均匀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划小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严。稍镇压一下,用喷壶酒水,或者先向阳畦的床上灌水,待水渗下后再行播种。均匀撤完种子后,再用竹筛筛上一层细土覆盖畦面,播种畦上加盖塑料薄膜或盖上一层草帘,有利于保温保湿,可加速种子发芽出苗。待苗高7厘米时即可挖取带土块秧苗定植到大田去,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定植苗生出新报,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轻轻松土一次。做好保墒保苗工作是高产的关键。 田间管理 柴胡幼苗期伯强光直射,可以和玉米、芝麻、大豆、小麦作物套种。春天或秋天,把柴胡种子撒在小麦行间或田硬上,稍加覆土,小麦收后再种玉米,秋天玉米收后,快放倒秆子,使柴胡充分生长,第二年再种上矮科植物。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经常锄草松土。直接在苗高3厘米时间上过密的苗。苗高7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按7,10厘米株距定苗。苗长到17厘米高时,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225千克,尿素75千克。在松土除草或追肥时,注意勿碰伤茎秆,以免影响产量。第一年新播的柴胡茎秆比较细弱,在雨季到来之前应中耕培土,以防止倒伏。无论直播或育苗定植的幼苗,生长第一年只生长基生叶,很少抽薹开花。第二年田间管理时,7,9月花期除留种外,植株及时打蕾。目前,野生的柴胡不易收到种子。在人工栽培的场地最好留有采种圃,注意繁殖收获种子,以利扩大种植面积。 病虫害防治 1、锈病 是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病叶背略呈隆起,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的孢子。 防治方法: 采收后清园烧毁,发病初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钢400倍液,10天打1次,连续2,3次。 2、根腐病 主要危害柴胡的根部,腐烂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打扫田间卫生,燃烧病株,高畦种植,注意排水。土壤消毒, 拔除病株,用石灰穴位消毒。 3、斑枯病 雨季发生,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4、黄凤蝶 属鳞翅目凤蝶科,在6,9月份发生危害。幼虫危害叶。花蕾,吃成缺刻或仅剩花梗。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用青虫菌(每克含孢子100亿)3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 5、赤条棒蟓 属半翅目刺肩椿科,6,8月发生危害。成虫和若虫吸取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 ,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 采收加工 播种后生长2年即可采挖。秋季植株开始枯萎时,春季新梢未长出前采收。采挖后除去残茎,抖去泥土,晒干或切断后再晒干,每公顷产1800,2700千克。长江以南柴胡秆也入药,每年8,9月采收地上部分,晒十药用。 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柴胡皂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 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阳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当腓骨长、短肌之中;浅层布有腓肠外阳陵泉穴 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患者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概述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 阳陵泉穴 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疾病: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合穴,属土,筋会。 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主治 ?黄疸、口苦、呃逆、呕吐、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肩痛。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病变、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配支沟主治胁肋痛;配日月主治胆囊炎;配环跳、委中、悬钟等主治下肢痿痹。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名词解释 阳陵泉 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筋会 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 阳陵泉穴 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胆经合 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公孙穴 【命名】公孙:即公之辈与孙之辈,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在五行中,脾经物质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此穴内物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脾经与冲脉的气血在此穴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因为此穴位于人的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后就会快速气化。此穴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向输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 支。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 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备注】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芍药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是一种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为草本之首。芍药,3000多年前就作为折枝花,如今是高端鲜切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且美,有芳香,花生枝顶或生于叶腋;而牡丹花只生于枝顶,这是牡丹与芍药的区别之一。芍药花瓣白、粉、红、紫或黄色,花期4~5月。 生长习性 芍药性耐寒,在我国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积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 腐熟厩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 芍药 培育繁殖 芍药的繁殖有播种、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丛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长良好。根从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长不良或不开花,一般要培养2,5年。 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芍药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后当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长缓慢,有的芽3,4年才可开花,还有到第5,6年才开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 芍药病虫防治 芍药炭疽病 :叶、叶柄及茎上均可受感染。叶部病斑初为长圆形,后略呈下陷;数 症状 日后扩大成不整形的黑褐色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发粘的孢子堆,为病菌分生孢子和胶质的混合物。严重时病叶下垂,叶面密生病菌的孢子堆。茎上病斑与叶上产生的相似,严重时会引起折倒。 病原:牡丹炭疽病病原菌为Gloeosporiumsp.,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盘长 孢属。分生孢子盘圆盘状,初埋生于寄主表面下,后外露。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 传染途径: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危害。8~9月份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盆栽放置过密,浇水不当,如晚间浇水,水分容易在叶面滞留,有利病菌分生孢子融化和萌发侵入,易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病叶,防止再次侵染为害。秋冬彻底清除地面病残体连同遗留枝叶,集中高温腐沤,减少次年初侵染源。 2、药剂防治:喷药最好在发病初期,常用药剂可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 ,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剂500~800倍液;365甲基托布津浮剂500倍液;50 每七八天喷一次,连喷二三次,喷药遇雨后补喷。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好。 品种分类 芍药属植物约35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根据其生长习性和花盘形状分为两组。一是牡丹组,系落叶灌木或亚灌木,花盘杯状或盘状,革质或肉质,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国产三种(不包括变种),即牡丹、黄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药组,系多年生草本,花盘不发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显。芍药组植物约30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另有二种产美洲,有的把它们另列为一组,称美洲芍药组。 国外产的芍药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种:蕨叶芍药,花血红色,原产保加利亚和高加索;淡黄芍药,花淡黄色,或带浅绿色至白色,原产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黄芍药,黄色,原产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红心芍药,花白至深红,原产欧洲南部。 我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药、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 草芍药别名山芍药、野芍药,花白色、红色、紫红色,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东部、贵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陕西南部、山西、河北、东北。在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其变种有毛叶草 芍药。 美丽芍药花红色,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 芍药花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在朝鲜、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其变种有毛果芍药。 多花芍药花白色,主要产于我国西藏南部,在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川赤药的花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主要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及陕西西南部。其变种有毛赤药、光果赤药、单花赤芍。 新疆芍药的花红色,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 窄叶芍药花紫红,产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有变种块根芍药。 应用价值 芍药 药用价值 芍药不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根鲜脆多汁,入药,赤芍、白芍是加工方法不同。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是镇痉、镇痛、通经药。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质量好。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中药的赤芍为草芍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 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如“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黄芩 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在妇产科临床上,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肾并补。于血气亏虚之症,可少女发育偏迟,月经推迟,经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汤”,取芍、地为主药。常用熟地,,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克,大补阴血,益肾生精。 白芍配当归??补血和营,兼以安胎。临床对于血气不足,气血失调,经常二药等量相配,养血补血,和血敛肝,使营血充盈。对气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动不安,我们也常取当归,,克,配白芍,,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满意效果。 芍药配川芎??守中有动,血畅气化。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盛者,必须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白芍味酸,号为敛肝之液,白芍与川芎各用,克(二药均微炒),对气机不调,月经先后不均,来潮不畅者,能鼓舞气化,调整月事。 如经期量多,则用炒的白芍,,克、炒川芎,(,克。 芍药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遥散”这一古方。古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气,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柔和,则肝气横逆,胁痛寒热等症最为多见。 “逍遥散”以白芍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胜。临床上,我们还常以此二药配香附、八月扎、郁金、乌拉草、桔叶等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应手。 此外,临床妇科还用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芍药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妇产科方面。可以说,妇女一生的用药常见芍药,芍药真不愧为女科之花,妇女之良友。 观赏价值 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药构成专类花园称芍药园。芍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评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自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其他价值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品种及花系 一、芍药的品种分类: 我国芍药品种很多,在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至于品种分类,则始于宋代。当时对芍药的记载很多,品 杨妃出浴 种大约有30多个,如宋代《芍药谱》记载31种;宋代《扬州芍药谱》,记有34种。明代《鲜芳谱》记载芍药39种。清代《花镜》,记载88种。清代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100个以上,有“杨妃吐艳”、“铁线紫”、“观音面”、“冰容”、“金玉交辉”、“莲香白”、“胭脂点玉”、“紫金观”等。民国初年,上海一家私营花圃自称拥有400个品种,其中包括《花镜》所载的大部分,以及自己育成的新品种和进口的品种,但其中半数未正式起名。当今世界上,芍药品种己发展到1000个左右。由于芍药花型富有变化,从而使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目前多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花型分类法。 芍药根据颜色可分为白、黄、绿、粉、粉蓝、红、紫红、紫、黑、复等多个品种。根据花型可分为蔷薇型、皇冠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菊花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单瓣型等。 我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芍、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 草芍药别名山芍药、野芍药,花白色、红色、紫红色。其变种有毛叶草芍药。 美丽芍药花红色。 芍药花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其变种有毛果芍药。 多花芍药花白色。 川赤芍的花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其变种有毛赤芍、光果赤芍、单花赤芍。 新疆芍药的花红色。 窄叶芍药花紫红。有变种块根芍药。 二、芍药品种举例: 1、杨妃出浴 品种特征:花白色,少有红色斑点,花型端庄、整齐,花朵横径16厘米,纵径6厘米;花瓣多轮、质硬,房衣乳白色,雌蕊变小,花朵直立、硬挺,花朵直上,有侧蕾,晚花品种。 形态特征:其株型中高、直立, 当年生枝硬、粗壮,高达70厘米,叶被面、枝外被绒毛,叶黄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株型紧凑,萌芽少但大。 根皮颜色深褐色,根质纤维多,粗而开叉多。 用途:本品种适合于园林绿化美化,庭院栽植,切花栽培。 2、雪白紫玉 品种特征:花粉白色,花朵大,横径17厘米,纵径8厘米,外瓣一轮大瓣,粉紫色、质硬,内瓣褶皱、丰满,花初开为粉白色、盛开为白色,花朵直立、硬挺,中花偏晚品种。 形态特征:其株型高、直立,当年生枝硬、粗壮,高达90厘米,叶片深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萌芽少且大,根皮颜色黄褐色,根长,质地好。 用途:本品种适合于园林绿化美化、庭院栽植、切花栽培,药用栽培。 栽培历史 芍药栽培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汉时长安地区就有栽培。盛产芍药的地区常随朝代的变更而变迁,隋唐后是扬州,极盛于宋。刘颁《勺药谱?序》说:“天下名花,洛阳牡丹,广陵(即扬州)芍药,为相牟埒”。《本草》载:“芍药„„处处有之,扬州为上”。周文华《汝南圃史》称述“扬州之芍药冠天下”。陈淏子《花镜》中也认为“芍药推广陵者为天下最”。 宋朝以来有关勺约的著作中都十分推崇扬州芍药,但是就在宋代,种植芍药之盛也不限于扬州。刘颁《芍药谱?序》里写道:“自广陵南至姑苏,北入射阳,东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数百里间人人厌观矣。” 到了明朝,芍药牡丹栽培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清朝又转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后又转至北京丰台一带。《析津日记》记载:“芍药之盛,旧数扬 州,„„今扬州遗种绝少,而京师丰台,连畦接畛„„”,可见当时种植之盛。 花卉传说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张,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 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准备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一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天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 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各色芍药折下,入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为君王、嫔妃、达官贵人们一笑,芍药便沦到了劫难之中。 人们终日沉浸在传杯把盏、灯红酒绿的欢乐中,却忘了种花的宋单父,这位给人间带来万紫千红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奖赏了。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马嵬坡上的芍药、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着那帝王夫妇的生离死别了。 中国芍药观赏胜地 洛阳 每年春天4月10日--5月10 日,大约有10 个著名的牡丹芍药花园:国家牡 、满清花园 、神州牡丹园 、 丹园 王城公园(含动物园)、国际牡丹园 、洛阳牡丹园 、洛阳花园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牡丹公园(含灯会)、西苑公园 、郁金香花园 沈阳市植物园牡丹芍药园 位于西门入口处北侧的高地之上,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牡丹芍药观赏区和引种驯化基地。在面积为 2.8公顷的园区栽植着150个品种,3万余墩芍药。较具特色的品种有雍容华丽紫色的“大富贵”,有小巧玲珑的“巧玲”,有一花多色假千层楼阁的 “绚丽多彩”,有“白玉盘”、“雪峰”、“粉池金鱼”、“桃花飞雪”、“黑海波涛”等品种。花色有红,粉,白,紫,黄等颜色,花型有桃花型,蔷薇型,绣球型,千层台阁,楼子台阁等。 茱萸湾风景名胜区 位于扬州市区东北8公里,历史上为古邗沟起点地,是隋唐鼎盛时期从北 进入扬州的门户。其东临古运河,西傍大运河,北通邵伯湖,南接湾头古镇,是一座三面环水半岛型生态动植物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区,苏北最大的生态动植园。目前景区内扬州市花——芍药种植面积60多亩,栽植品种达1000种,自古就有广陵芍药赛牡丹之说,每年在4月底5月初芍药节期间,数万朵鲜花齐放,万紫千红,整个景区成了花的海洋,赏花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曹州百花园 原名“万花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园内面积100余亩,培植精品牡丹20万余株,观赏芍药10万余株,种苗繁育基地2300余亩。 位于菏泽市北郊,东邻220国道,北接日东高速公路。该园牡丹品种达520余个,多次引进了宁国、兰州、美国、日本等地优质牡丹品种。自育的牡丹新品种“景玉”、“春红娇艳”等先后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优秀奖”、“新品种奖”、“优质奖”等27项。园内有明代牡丹一株,高丈余,冠5米,枝繁叶茂,每年开花达400余朵,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植株最大的牡丹,观赏者皆称“牡丹王”。集国内外观赏芍药优良品种300余个,八色俱全,“黄金轮”、“红银针”、“菊峰”、“杨妃出浴”等皆为芍药中之珍品。每年销往美国、日本、荷兰、加拿大、西德等国家优质种苗50余万株,2000年又与美国客户合作在美国费城建造“中国百花牡丹园”一处。 地 址:山东菏泽市牡丹北路 甘肃牡丹芍药园 于2001年四月建成,并首次向游人开放。该园地处兰州市中川机场大门南端,占地面积100公顷,有牡丹品种300多个,芍药品种200多个。由于地处高寒地区,这里的牡丹、芍药开花时间均比中原牡丹晚一个月左右。甘肃是中国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继中原栽培牡丹品种群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栽培牡丹品种群。以紫斑牡丹为代表的甘肃牡丹,其特点是抗寒耐旱,植株高大,花大色艳,芳香味浓,抗病虫害,适应性广,特别是在零下35度,不用采取任何人工保护措施便可露地越冬,不但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大量栽培,还深受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园林工作者的青睐。 据甘肃牡丹芍药园负责人、兰州牡丹园艺开发公司总经理赵潜龙介绍,该园是建设“中国西北牡丹芍药基因库”的工程之一,建园的目的是对我国宝贵的牡丹品种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同时也使甘肃紫斑牡丹能够在国内外寒冷地区广泛栽植。 北京的芍药 芍药原产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大别山一带。在北京京西门头沟区的百花山 也有野生品种。北京在辽金时丰台的芍药已甲天下。据《析津志》载:“芍药之盛,旧时扬州,今扬州遗种极少。而京师丰台,连畦结畛,依担市者,如万余茎”。又有文记:“丰台草桥一带,连畦接畛,一望无际”。在明清时,丰台的草桥十八村,村村都种牡丹。在明清时,京师的人们在春季,到法源寺看丁香、崇效寺赏牡丹,也到丰台观芍药。而且在明清时,在京城内有很多花市,如崇文门外的花市,现在的地名还叫花市,在春天时,丰台等地的花农们,纷纷担芍药的切花到花市上卖,人们买回后插瓶水养。可开放约半月。因当时的切花品种不像现在丰富,芍药就是切花的主要品种。在明清时,京城还有很多大芍药园。像位于宣武区的梁家园、介子园等。介子园的芍药多为画家作画写生。在西郊海淀有著名的园林清华园(不是现在的清华园,此清华园后为清康熙的畅春园,今北京大学的西门一带),为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的私家园林,园内也以牡丹、 棵),芍药万计(棵、丛),牡丹花、芍药花盛开时,芍药著称。“是牡丹千计( 人称为“花海”。可见芍药之多。在清代时,圆明园和颐和园的芍药也很多。在很多大的王府花园里,也多植芍药。因牡丹和芍药是分不开的,种牡丹就要种芍药,也可以延长花期,所以在西郊的极乐寺“国花堂”是以牡丹取胜,但芍药也是连畦成片。 今天,北京很多有牡丹的大公园也广植芍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北海公园的芍药很著名。现在北京的芍药则是以景山的为最。景山的前门里西侧和山后都有大面积的芍药园,有芍药二千多株,百余个品种。从四月下旬,一直相继开放到五月。 扬州仪征芍药园 历史上被誉为“芍药之都”的扬州,如今再度摘得“中华第一芍药园”的桂冠,由扬州星河生态园择址仪征境内宁通公路北侧兴建的2500亩花卉苗木基地,专门开辟了1000亩的芍药主园,其规模居全国之首,最先定植的300亩示范区目前已全部含苞待放,并于2009年五月上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市民观赏。目前已引进包括“晴雯”、“迷你”等6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工厂化种植。 四月洛阳观牡丹,五月仪征赏芍药,芍药遍地开放,其景象壮观,堪称“花海”,五月中旬,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虽然才开放了两年,但是其规模之大,花种之繁多,说她是中国第一芍药园也不为过。 《本草新编》?芍药 芍药,味苦、酸,气平、微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有小毒。入手足太 阴,又入厥阴、少阳之经。能泻能散,能补能收,赤白相,无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则不克脾胃,而脏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热自散,郁气自除,痈肿自消,坚积自化,泻痢自去,痢痛自安矣。盖善用之,无往不宜,不善用之,亦无大害。无如世人畏用,恐其过于酸收,引邪入内也。此不求芍药之功,惟求芍药之过。所以,黄农之学,不彰于天下,而夭札之病,世世难免也,予不得不出而辨之。夫人死于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气郁居其半。纵色欲者,肝经之血必亏,血亏则木无血养,木必生火,以克脾胃之土矣。脾胃一伤,则肺金受刑,何能制肝。木寡于畏,而仍来克土,治法必须滋肝以平木。而滋肝平木之药,舍芍药之酸收,又何济乎。 芍药与牡丹的区别 、牡丹是落叶灌木,是木本植物。芍药是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1 2、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 3、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4、花期不同: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15天左右。 有关诗词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白居易(唐)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钱起(唐)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芍药歌》韩愈(唐)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 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 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狂小子韩退之。 《戏题阶前芍药》柳宗元(唐)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白居易(唐)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芍药》张泌(唐) 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闲倚晚风生怅望, 静留迟日学因循。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 《清平乐 张秀实芍药词》刘敏中(元) 牡丹花落。梦里东风恶。 见说君家红芍药。尽把春愁忘却。 隔墙百步香来。数丛为我全开。 拚向彩云堆里,醉时同卧苍苔。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洪炎(宋) 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红芍药》王哲(元) 这王哲知明,见菊花坚操。便将重阳子为号。 正好相倚靠。每常却要,缀作诗词,笔无停自然来到。 心香起、印出仙经,便贯通颠倒。便贯通颠倒。 早得得良因,速推推深奥。玄玄妙妙任穷考。 又更餐芝草。白气致使,上下盈盈,金丹结、练成珍宝。 凭时节、永处长生,住十洲三岛。 《红芍药》元稹(唐)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春日五诗》秦观(宋)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苏木 苏木为苏木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又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窊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释义 词目:苏木 拼音:sū mù 详细解释 1、 植物 苏木-性状 ,即苏枋。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 2、地理名称,苏木为明代前期对巴西的旧称。 3、蒙古族地区行政区划,源自蒙古语,原意是“箭”。 清朝用来称呼 蒙古 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或其头目的职称)。其行政地位约相当于乡(或乡长)。 《清史稿?藩部传一?科尔沁》:“蒙语管旗章京曰梅楞,参领曰札兰,佐领曰苏木。苏木实分治土地人民。” 一、药用植物名 基本信息 (一)概述 为苏木科苏 苏木-原植物 木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行血通络,祛瘀止痛,散风和血。主产于云南等省。 (二)植物特性 落叶乔木。树干有刺、幼枝细,有铁锈色短绒毛,叶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20对,平滑无毛。花黄色,假蝶形花冠,花瓣排列方式为上升式复瓦状。荚果坚厚,偏斜扁平,先端有尖啄。 (三)生长特性 野生于海拔500-1800米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多栽培于园边、地边、村前村后。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苏树干、枝具刺,为少占农地,可选园地。地边、住宅围墙边或村边栽种,亦起到一定的防牲畜作用。在播种前按株距150厘米挖穴,穴深30厘米,宽45厘米,每穴施入腐熟牲畜粪或绿肥作基肥。挖穴后晒土2-3星期,将土填入穴内与基肥掺合均匀,填土应高于地面10厘米左右,使下雨后,不至因土陷落而低于地面,待到雨季播种。 2(播种 5月下旬至7月,雨季到来,即可播种,选饱满无虫蛀的种子,每穴播3,4粒,盖土20厘米。播种时,穴内土面不能低于地面以免造成积水,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 3(田间管理 播种后 苏木-药用 ,如遇久旱无雨,则需盖草保水,土干时,还须浇水,出苗时将草拔去,待苗高10厘米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一株。注意除草、松土、施肥等管理工作。几年后,可砍伐,并对砍伐的树克进行施肥培土等管理,促使其萌生新枝。 4(采种 果实于2-3月成熟,在果实变黄时,即时采收,如晚至果实变黑时采收,则种子多遭虫蛀。用木棒或竹竿敲落果实,待果皮晒干,敲开果实取出种子,注意保存,防虫蛀,以待播种。 5. 采收加工 四季皆收,但以秋天为好。伐取树干或粗枝,锯成60厘米长,削去外皮和边材(白木),取中间紫红或红黄色心材,放通风处阴干即可。采收时应注意保护资源,不要连根挖取。 中药别名 【别名】 苏木-中药材 苏枋,苏方,苏枋木,苏方木,红苏木,赤木,窳木,棕木,红柴,红木,苏奠,佐模兴(藏语名),苏门毛道(蒙语名),沃德印地(维族名)。 【商品名】苏木,苏枋木。以木质坚实、色红黄者为佳。 【处方名】苏木,苏枋木 《中华药典》中对“苏木”的解释 基本信息 【英文名】 LIGNUM SAPPAN 【别名】苏方木 【来源】 苏木 本品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 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制法】锯成长约3cm 的段,再劈成片或碾成粗粉。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 ,直径 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质坚硬。无臭,味微涩。 【鉴别】 (1) 取本品一小块,滴加氢氧化钙试液显深红色。 (2) 本品横切面;射线宽 1,2 列细胞。导管类圆形,直径约至 160μ,,常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木纤维多角形,壁极厚。木薄壁细胞壁厚,木化,有的含草酸钙方晶。髓部薄壁细胞 苏木 不规则多角形,大小不一,壁微木化,具纹孔。 (3) 取本品粉末10g ,加水50ml,放置 4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显橘红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取滤液 5ml,加氢氧化钠 试液 2滴,显猩红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 显蓝色荧光,再加盐酸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用法用量】 3 ,9g。 【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 2.《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 良。 3.《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4.《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5.《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6.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7.《医林纂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8.《用药心法》:苏木,去风与防风同用。 9.《本草纲目》:苏枋木,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10.《本草经疏》:苏方木,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海药》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11.《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症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 12.《本草求真》: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 症合以他药调治。 药理作用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于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苏木水煎醇提取液能显著促进微动脉血流,促进微循环和管径的恢复,但在所试20种活血化瘀药中苏木的作用仅属中等强度。犬静注苏木水煎醇提取液还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减少心率,减低左室作功,但增;加心肌耗氧量。当以20mg(生药)/kg股动脉直接注射时,是所试活血化瘀药中唯一不能显著增加麻醉犬外周血流量的药物。 2(对血液的影响 对于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引起实验性血瘀证家兔的血液,苏木注射液在试管内能显著降低血液粘度在各种切速下苏木的作用均非常显著,但在所试20种活血药中,苏木的作用为较弱者;对于红细胞聚集指数苏木无显著影响。对于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100mg/ml的苏木有抑制作用。巴西苏木素衍生物1,2均有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 3(抗癌作用 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靶细胞,苏木水提取液0.5mg(生药)/kg有细胞毒作用,对小鼠淋巴瘤细胞株Yac-1、人红髓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苏木煎剂也有较强作用。EAC荷瘤小鼠苏木煎剂腹腔注射也能显著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小鼠实验性白血病,苏木也能显著延长P388及L1210的生存时间,1:1煎剂每日腹腔注 射0(1ml及0(2ml,连续7d的延长百分率分别为97(8%、107(8%(P388)及102(6%、117(5%(L1210)。日本报告苏木于体外对HL-60细胞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2%,在此浓度作用下, 3、6h后抑制率分别为20%及35%,增加苏木浓度,抑制作用增强,但即使苏木浓度仍为0(2%,作用时间延长至24h,其制率也可达50%以上。在苏木作用下,HL-60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也受抑制,此作用也随药浓度增加而加强。此外,苏木还有抑制诱变效果。 4(其他作用 苏木还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其所含山苏查耳酮对该酶的IC50为1.2×10-6mol/L。另早年曾有报告,苏木对小鼠、兔、豚鼠于不同给药途径均有催眠作用,剂量加大还有麻醉作用,并能对抗士的宁、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此外,苏木混剂和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等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5(毒性 苏木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8.9/kg。 用药忌宜: 血虚无瘀者不宜,孕妇忌服。 ?《纲目》:“忌铁。” ?《本草经疏》:“产后恶露已净,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 ?《本经逢原》:“大便不实者禁用。” 药物配伍: 1、苏木配桃仁,能活血祛瘀止痛,治妇女经闭,血瘀腹痛及各种瘀血肿痛等。 2、苏木配益母草,可治瘀血腹痛,产后恶血不行等。 3、苏木配紫草,治痈疮肿毒。 4、苏木配香附,活血行气,调经止痛,可用于气滞血瘀的腹痛,胁肋痛及 妇女经痛等。 5、苏木配川芎,活血消瘀止痛功效显著,常用于妇女血瘀症瘕,经闭腹痛及外伤瘀血疼痛,痈疽等症。 选方 ?治妇人月水不通,烦热疼痛:苏枋木二两(锉),硇砂半两(研),川大黄(末)一两。上药,先以水三大盏,煎苏木至一盏半,去滓,入硇砂、大黄末,同熬成膏。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半大匙。(《圣惠方》苏枋木煎) ?治产后气滞作喘:苏木、人参、麦门冬,水煎服。(《妇科玉尺》苏木汤) ?治产后血运,腹闷,气喘急欲死:苏枋木(末)二两,荷叶(炙)一枚,芍药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鳖甲(去裙襕,醋炙)一两半。上五味,锉如麻豆大,以水五盏,藕汁一合。同煎取二盏,去滓,入红雪一两,分温二服,粥食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圣济总录》苏枋饮) ?治血晕:苏木五钱,煎水,加童便一杯,顿服。(《陆川本草》)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木部含巴西苏木素(Brasilin), 其遇空气后即氧化为巴西苏木红素(Brasilein)(亦含苏木酚(Sappanin), 可作有机试剂, 检查铝离子(尚含挥发油, 油的主要成分为水芹烯(α-l-Phellandrene)及罗勒烯(Ocimene)(还含鞣质( 药理作用: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适量的苏木水, 以不同的给药方法, 对小鼠、家兔及豚鼠, 均能引起催眠作用, 在大剂量时尚能引起麻醉作用, 甚至死亡(苏木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该作用与其催眠作用有一定联系(苏木水能对抗马钱子碱与可卡因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但不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性( ,. 对心血管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苏木水能使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增强, 振幅显著增大, 且心脏越衰弱其作用越明显(并可使由枳壳煎剂减弱的心收缩力有所恢复(还能解除水合氯醛、奎宁、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尼可丁等对离体蛙心的毒性, 在心脏未完全停止跳动以前, 苏木水能恢复其跳动(在蟾蜍下肢灌流时, 苏木水亦能使蟾蜍的血管收缩度略有增加;以后用亚硝酸钠也不能使血管扩张(如先用亚硝酸钠, 再用苏木水同样不能使血管收缩(苏木水对狗的血压和呼吸无明显影响, 与肾上腺素或组胺合用, 亦无显著的协同作用( . 抗菌作用 苏木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苏木浸煎液对白喉 , 杆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均有比较明显的抑菌作用(试管法和平板法)( ,. 对平滑肌的作用 苏木水不能解除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苏木水对小鼠的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如与肾上腺素合用, 作用更为明显(苏木水对家兔肠管无明显作用, 但可加强肾上腺素对肠管的作用( ,. 抗癌作用 ,,,%苏木水提取液(,.,μl/,,浓度)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人红髓白血病细胞(K,,,)、小鼠成纤维瘤细胞株(L,,,)及小鼠淋巴瘤细胞株(yac-,)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给荷瘤小鼠腹腔注射,.,,,/d, 连续,天, 平均延长生存期,,,%;注射,.,,,,/d时, 延长生存期为,,,.,%, 注射,.,,,/d时, 不能延长生存时间( 苏木煎液腹腔注射, 对白血病P,,,、L,,,,小鼠(DBA/,)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治疗作用, 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但灌胃给药则无明显影响( ,. 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 苏木对醋酸铅引起的家兔贫血, 无增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作用;但醋酸铅和苏木合用, 家兔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偶有增高现象( 苏木给小鼠或大鼠皮下注射, 用小剂量时(,.,,,)呈利尿作用, 而剂量加大则无利尿作用( 苏木煎剂在 ,,,以上对体外肝蛭有效(试用于牛体内, 抗肝蛭的疗效不 确实(对蛔虫和绦虫无驱虫效力( 苏木水给狗腹腔或皮下注射, 可引起呕吐和腹泻(但苏木水无减轻皮肤刺激药的作用;亦无解热作用( 二、明代对巴西的旧称 苏木,我国明代前期对南美洲巴西的旧称。 明万历年间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在南美洲伯西尔(今巴西)地域有两段注文。 其中一段注文称:“南亚墨利加今分为五邦,一曰孛露,以孛露河为名;二曰金加西蜡,以所产金银之甚多为名;三曰坡巴牙那,以大郡为名;四曰智里,古名;五曰伯西儿,即中国所谓苏木也;„„。” 另一段注文称:“伯西尔此古苏木,„„。” 将以上两段注释连读,我们可以得知在利玛窦来中国很早以前,中国人不仅知道南美地域的存在,并且还给南美地域中的一个地方起名为“苏木”。 三、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单位 苏木,来源自蒙古语,指一种介于县及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单位。现在全世界只有内外蒙古设有苏木。以下为两国的苏木之间的差异: 在外蒙古,苏木是介乎县及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单位,每个苏木有人口约3000人。现在蒙古全国总共有347苏木。 苏木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种介乎旗及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单位即乡级行政区,并没有具体的人口指定,另外对于汉、蒙以外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还有相应的民族苏木。 四、地名 河南省杞县苏木乡 苏木古今名人 孙 贤 孙贤(,,1478),字舜卿,明代杞县傅屯(今苏木乡傅屯)人,家世失考,代宗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撰修《寰宇通志》,书成,改侍讲学士。英宗天顺初年(1457)任左中允,为太子师傅,官拜侍读、侍讲。宪宗即位,授职为太常少卿。不久请假回家探亲,宪宗念其辛苦,给予丰富赏 赐,并特命沿途驿站迎送护卫。还朝后参与撰修《英宗实录》,书成,升任太常寺正卿兼翰林院学士。后来他返乡办理母亲丧事,将家产全部让给两个弟弟,受到乡领称赞。守孝期满还朝,任翰林学院掌院学士,向宪宗提出“早立皇子”等多项忠言后,当即请救退休。成化十四年(1478)五月病逝。宪宗特命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宋有文奉御制祭文致祭,追赠他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 院学士,赐谥号襄敏。著有《鸣盛集》二卷。 孙贤死后,县人将其祭祀于乡贤词,后又祭祀于五状元祠,位列第四。 五“中国大蒜之乡”河南省杞县苏木乡简介 苏木乡位于杞县中部,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54889亩,辖42个自然村,分为27个村民委员会,166个村民小组,9306户,总人口43173人。北距县城12.5公里,豫04省道西接新郑机场仅70公里,东连京九铁路、商丘市区55公里,距古都开封40公里,朝杞地方铁路霸占乡而过,杞县至于镇公路纵贯南北。? 苏木经济以农业为主。年产小麦10846吨,玉米6500吨,棉花620吨,其它蔬菜1.76万亩,果木646亩,年产果272吨,苹果占果类总产量的88%。苏木现以盛产大蒜远近闻名,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大蒜3.2万吨,所产蒜以皮薄、肉厚、味正、色纯、美观而著名,誉满神州。 国际市场的“超市蒜”、“礼品蒜”大部分来源于苏木,大蒜交易市场内拥有店铺500余家,年成产量11万吨,交易额1.2亿元,成为全国大蒜四大集散地之一,“全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被誉为“大蒜之乡”。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30座冷库,可对2.8万吨大蒜进行保鲜储存,建成的22座蒜片加工厂可对2000吨大蒜进行深加工,年产优质蒜片500余吨。? 畜牧产业化进程加快,年末大性畜存栏2174头,牛占84.5%,大部分为肉牛,小家畜年猪存栏12042头,羊10106只(山羊占97.90%)。家禽78767只,鸡占98.90%,畜产品为肉、蛋、皮革。年产肉830吨,猪肉占87%,禽蛋314吨,牛、羊、猪皮9046张,羊皮占89.70%。 全乡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415千瓦,亩均0.33千瓦,机电比便为4:6,电动所占比例居全县第一位。排溉机械总动力6069千瓦,占机械总动力的33%,是全县唯一的纯电机乡。? 乡镇企业有机械、面粉、桐木加工、榨油、鞋业、食品等,现有各类企业690个,从业6543人,年产值4110万元,总收入1986万元,利税229.74万 元,固定资产总值377万元。科达电子有限公司成为豫东唯一从事高、精、尖电子技术、科工贸一体化的专业公司。? 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沿豫04省道(S325)两侧开发已达2.5公里,厅堂、店铺、楼院、馆所鳞次栉比,街道宽敝。全国联网电话举目可见。高中档出租车呼之即来,从事大蒜经营、储存、中转、交易等经商活动的十分方便,是理想的求财宝地。 国家商务部2006年确定的 “全国蒜业十强乡(镇)”名单如下: 山东省金乡县鱼山镇 山东省成武县大田集镇 山东省茌平县冯官屯镇 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 河南省杞县苏木乡 四川省成都市永宁镇 江苏省射阳县临海镇 江苏省大丰市裕华镇 江苏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六、天然染料 苏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红色系染料,苏木的颜色比茜草鲜艳,制作方法比红花简单。苏木精含多个羟基,易溶于水,在不同酸碱度下会显示不同色调的红色。苏木精与不同的媒染剂(铜、铝、铅、铁、钙等的盐)作用,可染出不同的色彩(深红、紫红、酱红、枣红„„)。自古以来就作为染料广泛使用,称为“苏枋色”。苏木可以对天然的毛麻丝棉等进行染色。尤其在丝绸上可以呈现出鲜艳的大红色。从苏木中提取的苏木精用氧化铬为媒染剂可染成黑色,称之为苏木黑。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本文档为【草乌 飞扬穴 桑寄生 柴胡 阳陵泉穴 公孙穴 芍药 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