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治疗中暑[指南]

2017-09-21 31页 doc 66KB 1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治疗中暑[指南]治疗中暑[指南] 治疗中暑 治疗中暑一百一十八法 【症状诊断】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 引起的,多发生于夏季。根据中暑的发生原因不同分为中暑高热,中暑衰竭 及中暑痉挛等类型。中暑高热体内有大量热蓄积,除高热外有昏迷、无汗; 中暑衰竭最为常见,体内并无多量积热,主要是脱水或低钠血症引起的周围 循环衰竭;中暑痉挛发生在劳动后,并不直接与高温有关,主要表现为肌肉 痛性痉挛。 中暑的症状有轻重之分,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大量出汗面色苍白、 恶心、头昏、四肢无力等;重度中暑可...
治疗中暑[指南]
治疗中暑[指南] 治疗中暑 治疗中暑一百一十八法 【症状诊断】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 引起的,多发生于夏季。根据中暑的发生原因不同分为中暑高热,中暑衰竭 及中暑痉挛等类型。中暑高热体内有大量热蓄积,除高热外有昏迷、无汗; 中暑衰竭最为常见,体内并无多量积热,主要是脱水或低钠血症引起的周围 循环衰竭;中暑痉挛发生在劳动后,并不直接与高温有关,主要表现为肌肉 痛性痉挛。 中暑的症状有轻重之分,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大量出汗面色苍白、 恶心、头昏、四肢无力等;重度中暑可出现昏迷、休克、痉挛等。高温作业 的工人,直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农业劳动者及居住于通风不良小屋的老人和产 妇等,均易发生中暑。 【简易疗法】 1.中暑患者应迅速搬到通风凉爽的地方,让病人平卧,头部勿垫高,解 开衣服,使暑热外泄。 2.迅速降温。用冷湿毛巾敷头部,敷扇或吹风扇,或用较凉水(深井 水) 擦身后再敷扇。也可用冰块敷头部、腋下、腹股沟,必要时可将病人放在冷 水中浸浴降温。 3.重症中暑者,身热而冷汗甚多,昏闷不醒,面红而手足微冷,甚至见 抽搐,脉虚细或洪大,重按无力。若无药物,可将蒜头研烂,和水调匀灌入。 待神志苏醒后,送医院治疗。 【刮痧疗法】 1.中暑轻症可用刮痧疗法,即以磁质茶匙蘸麻油于背部各肋间适当用力 刮之,直至见紫黑色,再刮另一行,背两侧可对称刮之,刮后休息,饮食宜 清淡流质。 2.用硬币蘸食油或冷水或清凉油或风油精,刮背部、颈部、肋间隙,时 窝、腘窝等处,视部位之宽狭,每侧各刮二至三行,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 为度。用于过热型重症中暑。 【放痧筋疗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右手拇、食两指蘸冷水于患者颈部捏拿,弹放痧筋, 头痛弹放颈部痧筋,胸闷欲呕放肩膀筋,后沿手臂捏拿前后侧各三遍,拔伸 患者手指会发出声音,以疏筋通络,使患者关节轻松,最后推抹头部结束。 用于轻症中暑。 【委中穴放血】 患者俯卧,暴露双下肢,在委中穴附近找到静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 三棱针刺破静脉使之流出三至四滴皿,然后用棉球压迫片刻。轻者一侧,重 者双侧。适用于重症中暑。 【验方】 治疗轻度中暑的方药 方1 鲜丝瓜花七至八朵,绿豆六十克。用清水煮绿豆,豆熟后取汤二百 五十毫升,放花煮沸,一次服。 方2 香薷:藿香、银花、连翘各十克,六一散三十克,水煎后放凉,频频服。 方3 莲叶梗三十克,柳叶三克,薏仁十克,扁豆十五克。将四味药物加 水六百毫升,煎至二百毫升,一次服。 方4 辣蓼草二百克,木姜子一百五十克,青木香一百五十克。樟脑粉六 克。将前三味药加水一千七百五十毫升,煎成三百五十毫升,然后过滤留渣, 再加水七百五十毫升,煎成一百五十毫升,合并两次药液,再加入樟脑粉(酒 精溶解后)即成,装瓶备用。成人一般口服五毫升,最多用至二十毫升(儿 童酌减),服后饮温开水一杯。 【偏方】 方1 绿豆叶六十克,甘草六克,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方2 鲜荷叶六十克,茶叶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3 柳叶十五克,绿豆三十克,五味子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4 白萝卜叶十五克,丝瓜藤三十克,薄荷六克。水煎服,每日二至三 次。方5 西瓜汁一百毫升,陈醋十毫升,拌和一次服下,每日二至三次。 方6 白扁豆叶三十克,荷叶三十克,冰糖二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7 石膏三十克,生姜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8 大蒜汁三毫升,童便十毫升。一次饮服,每日一至二次。 方9 枇杷叶十二克,芦根三十克,薏仁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0 绿豆芽一百克,滑石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1 大青叶三十克,郁金十二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2 西瓜、甘蔗各适量。去皮、切碎,用纱布绞取汁,可随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解暑。 方13 鲜冬瓜一个。将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绞取其汁,尽量饮服。 功效:消暑,清热,除烦。治中暑后烦燥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 之作用。 方14 苦瓜一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出瓤,装入绿茶,把瓜 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用茶叶切碎,混匀。每取十克放入杯中,以 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后可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治中暑发热、口渴烦燥,小便不利等症。 方15 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效:解表,温中,兴奋。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食疗】 1.冬瓜六克,莲叶一张,米适量。洗净加水适量煎汤,米煮烂后加入白 糖食用。 2.冬瓜五百克,苡仁三十克,鸭一只。将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冬 瓜去皮切块,与苡仁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服。 3.鲜苦瓜一个,去瓤水煎服之。 4.莲藕茶:生藕五百克。将生藕捣汁灌服。消暑让痛,清热除烦。主治 夏天炎热中暑,神志不清,腹部隐痛。 来源:民间验方。 5.豆叶茶:生扁豆叶一百克,将叶捣汁,冲开水服。解热消暑。主治夏 季炎热感于暑邪而发生的急性中暑,昏迷不醒人事,身热烦躁,气喘不语。 来源:民间验方。 6.苦瓜茶:苦瓜一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去瓤,装入绿茶, 把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同茶切碎,混匀,每取十克放入杯中, 以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可频频饮用。具有消热解暑,除烦之功效。主治中 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症。 7.蕹菜荸荠菜:蕹菜(瓮菜、空心菜)五百克,荸荠五百克。加水共煮 汤代茶饮。清热、利尿。用于治疗小儿夏季口干口渴,尿黄短涩症。 来源:民间验方。 8.红萝卜马蹄饮:每次用红萝卜、马蹄(又名荸荠菜)各一百五十克至 二百五十克,共煎汤代茶。清热解毒,用于治疗中暑。 来源:民间验方。 9.以汁饮:西瓜、甘蔗各适量。去皮,切碎,用纱布绞取汁,可随意饮 用。清热生津,解暑。用于夏季暑热伤阴之发热,口渴,中暑等症。来源: 民间验方。 10.红糖绿豆饮:将绿豆二百五十克煮烂,用勺在锅中碾碎如泥,再以 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清热解暑。用于小儿暑热生疖,中毒症。 夏季炎热,小儿常食有解毒清热,除烦止渴之功。 来源:民间验方。 11.山楂荷叶饮。 将四十克山楂,十二克荷叶,共煎当茶饮用。解暑热,清头目。夏天饮 用对高血压、肝火头痛,口于口渴,呕吐反胃等症有较好疗效。 来源:民间验方。 12.姜韭蒜汁: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将其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 取汁,灌服。具有解表,温中,兴奋功效。主治中暑晕厥,不省人事。 来源:民间验方。 13.杨梅酒:解杨梅五百克,白糖八十克。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 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约七至十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 纱布绞汁,即成约十二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 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预防中暑。 14.胡麻酒:胡麻五百克,生姜六十克,生龙脑叶一撮。 制用:渍胡麻、煎熟,略炒,加生姜、生龙脑叶、同入炒,细研,投以 煮酿五升,滤渣去水,浸之。盛夏正午饮一杯。 功效:解暑热。 主治:暑热,中暑。 15.绿豆粥:粳米一百克,绿豆适量。 制用:将绿豆洗净,浸泡半天后同淘米加水煮成稀粥。作夏季清凉解暑 饮料,每日早晚餐服食。 功效:解热毒,止烦渴,防水肿。 主治:降血脂,是防暑降温之品。 来源:民间经验方。 16.扁荷粥:白扁豆五十克,冰糖三十克。鲜荷叶尖一小张,大米五十克。 制用:先用水把大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沸后,下 大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粘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二十分钟即 成。味甜荷香,是理想食品。 功效:消暑清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主治:暑热天中暑症,常食有益健康。 来源,民间验方。 17.藿香粥:藿香十五克(鲜者三十克),粳米一百克。 制用:以藿香煎服其汁,将淘洗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即成加入藿香汁再 煮一至二沸即可。夏季每中晚餐服食。 功效:解暑、祛湿、开胃、止呕。 主治:暑热,头脑昏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 来源:《医余录》。 18.白糖菱角粉粥:菱角粉三十至五十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服用。 功效:清暑解热,除烦止渴。 主治:暑热烦渴。 来源:民间验方。 19.西瓜盅:西瓜一个,鸡肉、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各适量。 制用:把鸡肉切成丁:将西瓜上端切下(小为盖,大块为盅),挖去瓜 瓤;将上述用料一并填入瓜内,盖上盖,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清暑祛热。消烦止渴,利小便。 主治:中暑。 来源:民间验方。 20.绿豆丝瓜花方:绿豆六十克,鲜丝瓜花八朵。 制用: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 沸, 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 主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症状。来源:民间验方。 21.黍子汤:黍子五十克、炒黄后加水二杯,煎取一杯,一次温服。再煎 二渣,加四碗水,熏洗全身。 功效:解暑热,止吐泻,祛头痛。 主治:中暑。 22.丝瓜瘦肉汤:丝爪二百五十克,瘦猪肉二百克,食盐少许。 制用,丝瓜切片,瘦猪肉切片,加水适量堡汤,用食盐调味作膳。 功效:清热利肠,解暑除烦。 主治:暑热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23.猪肉冬瓜汤:瘦猪肉五十克,冬瓜一百克,盐、姜各适量。用法:将 肉切碎与冬瓜共煮汤,待将熟时下姜片及盐,日服二次。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夏日口渴,尿黄等暑热症。 来源:民间验方。 24.清暑二豆汤:绿豆、赤豆各半。 制用:绿豆、赤豆洗净,置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豆熟烂为度,加糖 或盐调味服食。 功效:消暑解毒、利尿。 主治:预防中暑。来源:民间验方。 25.荷叶粥:糯米适量、莲子适量、荷叶一张。 制用:将淘洗净之糯米入锅,以洗净的荷叶做锅盖,等粥煮熟,鲜荷叶 味入粥内,放入莲子,加白糖,可常服之。 功效: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主治:夏季热病,脾虚泄泻,多种出血病。 来源:《中国食品》 26.沙糖乌梅汤:乌梅、白沙糖各适量。 制用:先用水煮乌梅,再用糖调服。功效:炎暑盛夏可代茶饮,有生津 止渴,养阴敛汗,滋益身体之功。 主治:暑热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27.节瓜瘦猪肉汤:节瓜一个(约二百五十克),瘦猪肉约一百克,食盐 少许,清水适量。 制用:用刀刮去表面瓜皮及粗毛,切成片状,瘦猪肉一百克切片,加清 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及瓜。 功效:解暑生津,健脾止渴。 主治:暑热烦渴。 28.苦瓜瘦猪肉汤:鲜苦瓜二百克,猪瘦肉一百克,食盐少许。 制用:鲜苦瓜去核切片,猪瘦肉切片加水适量煮汤,用食盐少许调味, 饮汤食肉及瓜。 功效:清暑除热,益气止渴。主治:感暑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药茶疗法】 1.竹叶茶:青竹叶五十至一百克,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尿、清凉解暑,除烦。 选按:本方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药品化义》云:“竹叶清香 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 2.野秫根茶:野秫根一百克,洗切煎水代茶频饮。(此为一日量) 功用: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除烦。 选按:野秫即野高粱,药用其根。此方是江苏苏北一带民间夏季防暑解 暑常用的饮方。 3.酸梅茶:酸梅二十个,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可凉饮。 功用:生津止渴。 选按:酸梅,通称杨梅,味酸性温,冰糖味甘,二者为伍,酸甘化阴, 生津止渴。故本方已成为城乡群众习用的夏季清凉饮料。 4.绿豆酸梅茶:绿豆一百克,酸梅五十克。白糖适量,水煎待凉代茶饮。 功用:清凉解暑,生津止渴。 选按:酸梅茶清暑生津止渴,加入绿豆,解暑尤佳。《本草汇言》谓绿 豆“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热毒”。故亦是夏季清凉解暑的常用饮料。 5.清暑茶I:六一散(中成药)十克,薄荷三克。每日一付,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 功用:清暑利湿。 选按:六一散,又名益元散、天水散、太白散、辰砂六一散、辰砂益元 散。方出《宣明论方》,功能清暑利湿,治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及三焦湿热,小便淋痛等,加薄荷清暑作用尤佳。本方既可用于预防又可用 于暑天湿热气候。 6.清暑茶?: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三百克,甘草九十克。除甘 草外,其余药物用文火微炒;再共碾细过一至二号筛,分装备用(每袋十三 克),每次一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一至二次)。 功用:清凉解暑。 选按:方中青蒿《本草新编》云“退暑热”,伍用薄荷等,清热解暑尤 佳。故本方可用于预防中暑,亦可用于治疗。 7.积雪草茶:积雪草三十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湿,清暑解毒。 选按:本品苦辛寒,《闽东本草》云“治暑热痧气,腹痛腹胀”。《广 东中药》亦云“清暑热,去湿热。”可见积雪草为南方防治暑病的要药。 8.百解茶、百解六十克,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选按:百解,是岗梅根的别名,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根,药出清?何 谏《生草药性备要》,其性味甘、苦、凉。因其有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功效。 《岭南宋药录》谓“清热毒,凉茶多饮之”。适用于预陈中暑。 9.糖盐茶:食盐、白糖适量,开水冲代茶饮。 功用:清热补虚。 选按:暑热出汗,消耗体液。本方相当于补充葡萄糖盐水的口服补液疗 法,也可作为防暑饮用,是民间通用的防暑饮料。 10.药王茶:药王茶叶十二克,代茶泡饮。 功用:清暑热,益脑清心。选按: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老梅的叶,性味 甘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载“清暑热,益脑清心”。即能清热解暑, 治疗暑天心悸头昏等症。 11.太白茶:太白茶适量。开水泡饮。 功用:清热解渴,安神。 选按:太白茶,又名雪茶。为地茶科植物雪茶的地衣体。性微苦、凉, 无毒。《纲目拾遗》载:“烹沦食之,入腹温暖,味亦苦洌香美,较他茶更 厚”。《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云其能“清热,解烦闷”,《陕西中草药》 云能“清热解渴,安神养心明目,治心中烦热..中暑”。故本方适用于预 防中暑和治疗中暑之轻症。 12.芝麻叶茶:芝麻叶(于)十五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解暑,止渴。 选按:芝麻叶,性味甘寒。《千金?食治》载:“主伤暑热”。谓其有 清暑解热之功。本方适用于中暑,症见头昏、身热大汗、胸闷呕恶等症。 13.建曲茶:广藿香、苏叶、香附、苍术、广陈皮各一百二十克,川朴、 白芒、白蔻衣、法半夏、茯苓各六十克,砂仁四十五克,桔梗、槟榔各九十 克,麦芽二百四十克,山楂一百八十克,甘草三十克,陈曲三千二百五十克。 上药干燥,混合碾细,再加榆树叶粉四百二十五克,用适量水调匀, 成曲, 以模型打成曲块。每用十至二十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芳香化浊,健脾和胃。 选按:亦名范志曲,此曲采百草罨成,故又名百草曲。“药性考,泉州 神曲,微芳香甘,搜风解表,调胃行痰,止嗽疟痢吐泻,能安温疫岚瘴,散 疹消斑,感冒头痛,食滞心烦,姜煎温服”(拾遗)。本方可用于防治暑湿 病,尤其是夏日远行者宜备用。 14.金花牡荆茶:玉叶金花藤、牡荆叶各二十至三十克,制成粗末,加薄 荷少许。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暑。 选按,玉叶金花藤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性味甘淡凉,有清热解暑、 凉血解毒功能。牡荆叶辛苦平,《福建中草药》载:“预防中暑,牡荆叶六 至九克,水煎代茶饮”。薄荷清凉疏风解表。本方配伍,是预防中暑的良方。 15.清暑茶?:金银花、益无散、绿豆衣各九克,薄荷六克。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暑、利湿,生津。 选按: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云:银花“清热解毒。制成凉茶,可预 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益元散、绿豆衣均能清暑利湿。故本方适用 于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作业,胸中灼热,皮肤干燥,时起疙瘩,心悸烦闷, 饮不解渴等症。亦可作防暑降温饮料。 16.鸡蛋花茶:鸡蛋三至九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热解暑利湿。预防中暑。 17.鸡骨草茶:鸡骨草三十克,制成橙末,煎水代茶饮。功能:清热利湿 解毒止痛。预防中暑。 18.砂母二草茶:海金砂藤、火炭母草、地胆草、甘草各二十克。制成粗 末,煎水代茶饮。 功能:清热解毒清凉解暑。防治暑热。 19.金鸡脚草茶:金鸡脚草十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行气化湿,清热解毒。防治暑热症。 20.地榆叶茶:地榆叶十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热凉血。防治暑热症。 21.石制茶:鲜石斛三十克。切片,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暑热口渴。 22.参梅甘草茶:太子参、乌梅各十五克,甘草六克,白糖适量。煎水代 茶饮。 功能:益气生津止渴。适应夏季伤暑口渴、汗多、全身乏力等症。 23.银菊获:银花、菊花各三克。沸水冲咆代茶饮。 功能:清热解毒,清凉解暑。适应暑热、心烦、口渴。 24.二子茶:枸杞子十克,五味子三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生津止渴、益气补阴。适应暑热伤津汗多,心烦口渴。 25.焦大麦茶:焦大麦十克,沸水冲泡或煎水代茶饮。 功能:清暑健胃。热天伤暑胸闷纳呆。 26.苦刺花茶:苦刺花五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凉解暑,防治暑热症。 27.清暑明目茶: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十克,煎水代茶凉饮。消暑消 热,明目提神。治暑天头昏、目眩,高血压。 28.祛暑清心茶:鲜竹叶心、麦冬心、莲心、鲜佩兰各六克。煎水代茶凉 饮。 功能:芳香清心,清暑醒脾,帮助消化。预防和治疗暑热所致的胸闷汗 多,心烦口干,疲倦纳差。 29.霍香夏枯草茶:霍香、夏枯草各十克。制成粗末冲泡代茶饮。清热解 暑化湿,适应暑热症。 30.在盐汽水成分上去香精加红茶浓汁适量配制,代茶服用。 31.茶叶一克,食盐六毫克。用开水五百毫升冲泡,有祛热解暑,补液止 渴作用。 32.绿茶一克,蜂蜜二十五克。开水三百至五百毫升,浸泡五分钟后温饮。 或煎服。日服一剂。 33.在红茶中放几块冰块,在炎热的夏天里喝可降体温。 34.茶叶五克,白萝卜一百克。先将萝卜洗净切片,加盐水煮烂,掺入茶 汁。每日二次。有清热散风,止痛消肿之效。 35.绿茶二克,柿叶十克,加开水四百至五百毫升,浸泡五分钟,分三次 饭后温服,日服一剂。(注:柿叶九至十月采摘,洗净,切碎,蒸三十分钟, 烘干后备用)。 【拔罐疗法】 取穴:背脊部膀肌经内侧循行线全程、太阳、额中、中院。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涂云香精罐法(背部膀胱经采用疏排罐式),留 罐十至十五分钟,起罐后,针对某些突出症状,选取有关穴位行闪罐法五至 六次(如胸闷、心悸选肺俞或心俞,恶心,食欲不振取脾俞),每日一次, 一般施术一至二次告愈。 疗效举例:周某、因烈日下劳动中暑昏厥。猜醒后精神不振,心烦,全 身疲乏,头晕胀痛,胸闷恶心,口干,不欲食。取背脊部膀腕经内侧循行线 全程涂云香精,每侧排罐五个,太阳(双侧)、额中、中脘也涂云香 精拔罐, 留罐十五分钟,起罐后取肺俞、脾俞每侧每穴闪罐六次。术后症状减轻,能 吃粥两碗,翌日痊愈。 【脐疗法】 1,药物:仁丹(中成药)十五克。 制用:研成粉末,温水调糊,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定。用于中暑。 来源:《中医简易外治法》。 2.药物:痧药(中成药)三克。 制用:研粉末,填脐,外用胶布贴之固定。用于中暑。 来源:《中医脐疗大全》 3.田中干泥圈脐方。 药物:田中干泥适量。 制用: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人肚上,让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 片时即得生矣。苏醒后不可饮冷汤,须进温米汤。用于中暑昏眩烦闷欲绝者。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 备注:《增广验方新编》、《万病回春》、《理沦骈文》等书均有类似 记载。如《增广验方新增》:“夏天道路受热忽然昏倒,名中热,又名中喝, 切不可误用冷水喷灌,一受寒冷则不可救。急用稻草节结为带,曲盘肚脐外, 用热土搓碎围之,使人撒尿其中,令温气入腹,久之自愈。..又方, 用布 蘸滚水,重换熨之,熨脐与脐下三寸为要,醒后仍忌饮冷水,饮之复死”。 4.中暑糊。 药物:硫黄十五克,硝石十五克,明矾八克,雄黄八克,滑石八克。 制法,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以白面五十克加水掺药末调如糊状。 用法:将药分别涂布神阙、天枢(脐旁二寸)、气海(脐下一点五寸)、 关元(脐下三寸),干后另换,一日不间断。用于中暑。 来源:《穴位贴药疗法》。 5.炙脐法。 药物:食盐、艾绒各适量。 制法:将食盐研成细末,艾绒制成艾炷。 用法: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炷炙之。用于中署汗出脉绝者,在急救 时应用。 来源:《针炙学简编》 【药熨疗法】 1.取十滴水适量,医者以指、掌搓摩至热,沾取药液指摩入中,太阳穴, 掌擦膻中,背腧诸穴。 2;白虎汤:生石膏六十克,知母三十克,山药十克,生甘草十克,水煎 取汁,以纱布或毛巾温熨胸部募穴,背腧穴及气海穴;药渣袋装,热熨脐腹 部,以症缓为度。 注意:皮肤感染、破损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骰部,不得施以本疗法,治 疗后应避风保险,静卧休息。 【热敷疗法】 1.取毛巾或纱布浸泡热水后,敷于肚脐及气海穴(肚脐下一寸半处), 并不断地将热水淋于布上,使热气透入腹脐,可以促进患者苏醒。 2.以砖热敷法。 将砖烧温热,乘热敷于患者心前,冷即更换。中暑昏迷者,施行本法, 可以促使其病人苏醒。 【取嚏疗法】 1.红丹灵:冰片三克,麝香一克,朱砂六克,银硝三克,雄黄、硼砂、 青礞石各九克,研细混匀,抹鼻取嚏,苏醒即可。 2.卧龙散:灯心灰二克,猪牙皂、闹羊花、细辛各六克,麝香、冰片、 牛黄各一克,研细混匀,抹鼻取嚏。 3,风油精、薄荷锭:用时旋开瓶盖即可,用于暑热天防治中暑,疗效极 佳。 4.取暑证片(市售)研细末,抹鼻取嚏。 5.开关散:灯心灰二克,羊踯躅,细辛各五克,蟾酥一克,牙皂三克, 牛黄零点五克,冰片三克,麝香零点五克,共研细末,取零点三克左右抹鼻 取嚏。 6,取蟾酥、牛黄各一克,冰片、雄黄各三克,细辛六克,共研细末,用 时取适量,得嚏即可。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中暑轻症有较好的应急治疗作用,可以缓解病情。 1.掐水沟:适应于重症中暑,先把病人平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家人用 右手拇指指锋用力掐按水沟穴一至二分钟,直至病人有反应或清醒为止。 2.拿极泉:一手将上臂抬起分开腋窝,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拿起腋窝下 的大筋,连续提拿数次,可缓解中暑症状。 3.推承山:卧位或坐位,将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小腿肚的上缘从委中 推到承山,再由承山推至足跟,由上向下往返五至七遍,可预防和治疗中暑 所引起的腓肠肌痉挛。 【推拿疗法】 重症中暑掐人中,十宣,再按合欲、内关,拿委中。轻症先推抹大天心、 坎宫、太阳,再拿风池,按风府,擦大椎,摩膻中,按天宗,拿肩井。 【湿敷疗法】 药物:银花三十克,菊花三十克。 制用:将上二药水煎,滤液冷却,先浸泡毛巾,再用毛巾包好冰块放置 在病人的头部、四肢大血管分布区。每日冷敷二十至三十分钟,五分钟左右 更换一次,直至体温降至摄氏三十九度以下,再去冰块,单用冷药液湿敷。 注意: 湿敷疗法制备药液时宜将中草药浸于水中四至六小时,待浸透后再煎 煮。薄荷、荆芥、苏叶、玫瑰花、佛手片、木香等芳香之品需后放,煎沸五 分钟即可。 【耳针疗法】 取皮质下、肾上腺、心三穴,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棉球消毒,用消毒的 二十八号半寸毫针在耳穴正中刺入,以不穿透耳廓为原则。进针后可捻转, 以出现较强的酸胀感应为好。一般留针二十至三十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五 至十分钟捻转一次。出针时,准备干棉球一个,以防万一针眼出血时,作压 迫止血。 【耳穴压丸法】 取耳尖、神门、心、枕、屏间。每次选双侧耳穴二至三穴,用常规压丸 法,五至七天换丸一次,可以预防中薯。 【酒疗法】 1.冰啤酒加冰红茶共饮,其味清淡,茶香、酒香兼备。 2.用净水掺一些红葡萄酒,制成冰块。放在大麦茶或冷面中食用。可起 解暑降温功效。 3.适量杨梅、浸于酒中三天,每次食杨梅五枚,每日二至三次。用于预 防中暑。 【药物疗法】 适当多服用配制的清凉防暑饮料。中药常用藿香正气水,每次一支,每 日三至四次;或香苏正胃丸,每次一丸,每日二至三次;或去暑丸,每次一 丸,每日三次;或仁丹;每次一至六粒,每日三次。 ?注意事项在炎热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室内要通风;在烈 日下劳动要戴草帽,备用清凉饮料,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在 高温或烈日下工作时,若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应该立即 到阴凉处休息,并服用防暑药品,或饮用清凉饮料。 治疗中暑,忌用温热药附片、干姜、麻黄等药物。 中暑后,忌捂汗,忌不及时补充水份(或清凉饮料)。 治疗发热八十七法 【症状诊断】 当口温高于三十七点三摄氏度或肛温高于三十七点六摄氏度,一日间的 体温变化超过一点二摄氏度时,便可认为是发热。三十九摄氏度以上是高热, 三十八摄氏度以下是低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 性两种类型。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感染所致,如 流行性感冒、麻疹、乙型脑炎、败血症、急性菌痢、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组织损伤(急性心 肌梗塞、内出血、外伤或烧伤、大手术后)、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急性 溶血性贫血、变态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播散性红斑狼疮等), 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脱水、中暑等也可引起发热。中医认为,发热是由 外感或内伤所引起。外感发热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内伤发热的特点 是起病较慢,病程长,发低热,有盗汗,并伴为恶心、烦热等,多见于现代 医学中的结核病、肿瘤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发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稽留热;体温常在三十九摄氏度以上,每日波 动范围不超过一摄氏度;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体 温在摄氏三十九度以上,但每日波动甚大,体温可降至常温以下,亦称消耗 热或败血症热;见于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 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淋巴瘤等。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 歇无热数日,高热又出现,可反复数次。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 又逐渐下降,以后再度上升和下降,呈波浪状,见于布氏仟菌病。双峰热: 一日间热度上升、下降、上升又下降,每次升降柑差一摄氏度左右,见于革 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不规则热:每日热度高低不 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肝等。造成发热的原因甚多,发热病人 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按病因作相应的治疗。 【验方】 1.治疗阴虚潮热等内伤发热的方药 方1:枸杞根三十克,首乌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2:糯稻根三十克,大腹皮三十克、旱莲草十五克,水煎服,每日一 剂。 2.治疗外感发热的方药 方1:生石膏四十五克(先煎),知母十五克,生甘草十克,板蓝根十 五克,鲜芦根三十克,粳米十五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2:鸭跖草三十克,马鞭草三十克,威灵仙二十克,青蒿十克,板蓝 根十二克,羌活十克,柴胡九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3:石膏一百二十克,麻黄三克,桂枝三克,共研细末,水煎多次分 服。3.治疗小儿发热的方药 方1:鲜黄瓜叶一千克,白糖五百克。将黄瓜叶洗净水煎一小时,去渣 以小火煎煮,浓缩至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白糖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 用,每次十克,以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方2:南瓜叶二片,丝瓜叶二片,苦瓜叶四片,荷叶四分之一片,梨皮 十五克,西瓜皮三十克(以上均用鲜品洗净),水煎二次(时间不宜过长), 当茶饮。上为三岁小儿剂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 方3:贯众、黄芩各十五克,射干九克,板蓝根、鸭跖草各三十克。水 煎二次,制成浓缩液。二岁以上小儿每日一剂,二岁以下幼儿二剂服三天。 方4:鲜牛苦胆一个,僵蚕六克,黄连或黄芩六克。将僵蚕装入苦胆中, 悬挂于阴凉处一个月,取出僵蚕与黄连(芩)共研细末备用。一岁以下的小 儿每次服零点一至零点二克,一至二岁每次服零点二至零点四克,三至五岁 每次服零点四克至零点六克,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可服十至十五天。用 于小儿高热、惊厥。 方5: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四岁似下各用二十克,五岁以上各用 三十克。上药热开水一千至一千五百毫升冲开后煎煮五分钟;或浸泡二十分 钟,去渣,将药液煮热。患儿脱去衣裤,用毛巾蘸浸药液反复擦洗全身,不 可过热或过冷。每次擦洗十至十五分钟,洗毕保温休息。 方6:珍珠粉、人工牛黄各等量,混匀备用。六个月以下每次零点三克, 半岁至一岁每次零点五克,一至二岁每次一克,三至四岁每次一点五克,四 至六岁每次二克,六岁以上每次三克。白开水冲服,每日三次。用于高热、 昏迷、抽搐等。 方7:百分之一冷盐水灌肠,婴幼儿每次一百至三百毫升,儿童每次三 百至五百毫升。 方8:柴胡注射液滴鼻。清洁鼻腔后,每侧鼻孔滴入药液一至二滴,用 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至滴完全量。一般用量: 新生儿每侧一滴,二至六个月每侧二滴,七至十二个月每侧三滴,一岁至三 岁每侧四滴,四至六岁每侧五滴,七至十四岁每侧六滴。 【偏方】 1.生石膏三十至六十克,白茅根三十克,大米二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荷叶三十克,甘蔗皮三十克,生甘草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至三次。 3.井壁绿苔十五克,冰糖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4.西瓜皮六十克,赤小豆二十克,绿豆三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5.浮萍三十克,柴胡十二克,荆芥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6.竹叶十克,芦根三十克,生甘草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7.青蒿十八克,生地叶十克,荷叶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8.生鳖甲三十克,生姜五克。 用法:将鳖甲打碎,与生姜同煎服,每日二次。 9.生梨汁二十毫升,生藕汁二十毫升。 用法:一次服下,每日二次。 10.绿豆五十克,大米三十克。 用法:煮粥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11.带缨胡萝卜二个,冰糖二十克。 用法:洗净,水煎,饮其汤,每日二次。 12.茶叶三克,苏叶六克。 用法:水煎,热饮。每日二至三次。 13.茄子叶十五克,黄瓜五十克,薄荷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14.柳树根六克,浮萍十五克,生甘草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15.萤火虫十个,米醋五十毫升。 用法:将萤火虫置瓶中,用米醋浸泡,密封盖。十日后开始使用。每服 十至十五毫升,每日一至二次。 16.白扁豆叶十五克,竹叶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食疗】 1.取西瓜瓤去子,用洗净纱布绞挤汁液,代水大量饮用。(以三白西瓜 为佳,即白皮、自瓤、白籽)。 2.熟黄瓜一条,竹沥水九十毫升,玄明粉十克,蜜糖三十克。将黄瓜切 碎加水二百五十毫升,捣烂取汁,与其它药混匀,放碗中炖三十分钟,一日 分三次服完。 3.大梨一个,荸荠五个,鲜茅根三十克,鲜麦冬三十克,鲜藕三十克。 分别洗净,捣碎,用洁净纱布绞汁,混匀后凉服,温服均可。 4.鸡蛋二个,蜂蜜六十克。将鸡蛋打入碗中,混入蜂蜜、水适量搅匀, 用煮沸的开水冲鸡蛋饮服,每日一次。 5.香水梨或雪花梨数个,捣碎取汁,加蜜适量,熬后用凉开水冲服。 6.西瓜取瓤去子,用洁净纱布绞汁,番前烫后剥皮去子,同样取汁。二 液合并代水饮用。 【药茶疗法】 1.茶叶十五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二十五克。将核桃仁、葱白和生 姜捣烂,同茶叶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 被卧床,注意避风。本方适用于感冒发热、风寒无汗、发热头痛等症状。 2.茶叶少量和地龙(蚯蚓干燥体)十克,加水煎。日服一剂。治发热无 汗。 3.茶叶五克,银耳、白术耳、冰糖各二十克,茶叶冲泡取汁,再将银耳 洗净,加冰糖置瓦罐内炖熟,倒入茶汁,拌匀食用。治阴虚久咳,发热。 4.绿茶零点五至一点五克。淡竹叶三十至五十克,加水一千毫升,先煮 淡竹叶,煮沸五分钟,加绿茶分四次服,日一剂服完,可加开水适量浸泡, 再服。本方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和泌尿系统感染。 5.茶叶二克,干金银花一克,同入杯中,甩沸水冲泡六分钟后饮用。饭 后饮一杯。治外感发热。 6.绿茶一至三克,生石膏粉五十至一百克,先将生石膏加水一千毫升, 煮沸十五分钟,后加入茶叶即可。日服一剂,分四次温服。治高热,汗多、 口喝引饮、尿黄。 7?绿茶一至二克,青蒿十至十五克。取青蒿快速洗去灰尘,滤干、与绿 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五分钟后可饮。 头汁饮之快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冶功能性低热和长期 低热。对血虚低热者有独到的功效。 8.苦瓜一个,去瓤,再纳入茶叶后接合,挂于通风处阴干。 每次切苦瓜干五至十克,水煮或泡水代茶饮。本方有清热解毒之效,适 用于长期不规则发热患者。 9.绿茶一至一点五克,沙梨二百至二百五十克。沙梨洗净切片(连皮), 加水一千毫升,煮沸后,加入绿茶即可。日服一至二剂,分四次,温饮,或 用沙梨适量(约五百克)洗净,榨汁,调茶汤饮。适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发热。 10.细茶叶六克,薄荷叶三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先用滚开水大半 碗,泡薄荷、茶叶,再放入姜汁、白糖和匀,每天一至二次,连服三天。适 用于治疗风寒发热。 11.七鲜汤:鲜藿香六克,鲜佩兰六克,鲜梨汁十克,鲜荷叶六克,鲜生 地六克,鲜首乌五克,鲜建兰叶六克,用水煎汤代茶饮用。能清热解表,生 津除烦。适用于发热汗出,口渴口苦,小便不利等症。 12.五汁饮:梨汁三十克,荸荠汁二十克,藕汁(或蔗汁)二十克,麦冬 汁十克,鲜芦根汁二十五克。将五种汁液混和,加水适量,煮沸后凉服。能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高热灼伤津液而引起的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等 症。 13.井水、雪水:以清洁的井水和雪水代茶凉饮。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渴。 适用于高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酒疗方】 1.花椒五十粒,侧柏叶十五克,共捣碎,加入五百毫升白酒瓶中密封, 浸半月。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每日早晨空腹温饮五至十毫 升。用于防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 2.鲜竹叶菜一百二十克洗净、捣烂,绞汁,温热,以酒送服。 3.鳗鱼五百克,洗净(弃内脏),加黄酒五百毫升,水适量,小火炖至 熟烂,食盐少许,蘸醋食用。本方有补虚劳,退虚热功效。 4.红枣二百五十克,以水煮软后,滤去水,加入羊脂二十五克,糯米酒 或黄酒二百五十毫升,煮一沸后,倒入瓶罐中,密闭贮存七日即可。每次吃 枣三至五枚、一日二次。用于低热。 【按摩疗法】 1.取穴:印堂、合谷等。 方法:葱白头三个、鲜姜三片。捣烂侵入香油内,涂于小儿手心,印堂 及两侧太阳穴,用拇指旋转按摩三十至五十次,印堂穴用两拇指向外推开按 摩,再用指压合谷穴,然后适当用力握捏小儿的手,使之惊啼,再使其安卧。 2.用生姜汁或葱白汁作推拿介质,将患儿扶抱或卧位,作如下推拿法: ?推脾土穴、三关穴,各二百至三百次。分推两手阴阳穴,各一百次。掐列 缺穴五至十次。?揉一窝风穴(穴在手腕背侧掌根凹陷处),揉三分钟。? 用双手拇指推鼻翼两侧。然后推印堂、攒竹穴。再左右分抹额部,抹到太阳 穴后用拇指按法。如此反复数遍,以皮肤微红为度。最后揉风池和风府穴。 ?令患儿俯卧,推上背部脊柱两侧,推大椎、肺俞穴,共约五分钟左右。? 暴露胸部,推揉膻中、乳根穴,各二十至三十次左右。?取远处的合谷或是 三里穴,多揉,范围可大些。 如高烧,应加推天河水(即前臂内侧肘横纹至掌横纹间直线,肺经等穴。 如咳嗽痰多,可加推小横纹穴,重推肺俞、乳根穴。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 较重,多推眉弓穴,多揉太阳及攒竹穴。如食欲不振,可多推中脘穴,多摩 腹、掐足三里穴。 【刮痧疗法】 用硬币一枚蘸清油刮颈部、背部夹脊及肋间,刮至皮肤微红或瘀血,有 很好的退热效果。 【物理退热法】 1.酒精擦浴:用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酒精,反复擦拭背部及四肢皮肤,约 五分钟,注意重点擦拭腋窝和腹股沟。 2.热水泡脚。用深桶一个,以温热水浸泡双脚,不要过烫,半小时后病 人胸、额、背部发汗后即达目的。用毛巾擦干汗水,卧床休息。每日进行一 次。 【撮痧疗法】 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撮痧,以身背部出现红紫斑点为度。 【简易疗法】 1.酒精擦浴疗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体温在四十摄氏度以上体质较好而无汗的病人。新生儿 及年老体弱者禁用。方法是用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酒精(如无酒精也可用六 十度白酒代替,一份白酒掺半份水),主要擦四肢和背部,一般三至五分钟, 用力适当,使皮肤血管扩张,热量随酒精蒸发而扩散。 2.温水擦浴疗法。 用三十二至三十六摄氏度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擦拭皮肤,使皮肤血管 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每擦完一遍后,待皮肤上水分蒸发干后再擦第 二遍,直至体温下降。擦完后盖好被,以免受凉。 3.用刮痧疗法降温。 刮痧疗法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物理疗法,用于退热有较好效果。 方法是:用瓷汤匙在背部(蘸水)上下刮,以刮出紫红色斑点为度。发热病 人,轻轻一刮,就能刮出痧点,痧点呈紫红色,粒大,密布,而正常人刮痧 出痧慢。 刮痧疗法具有以下功效:?解太阳之表邪,不使邪气内传。?通过疏通 俞穴,达到调和内脏气血,阴阳之功能。?可引邪毒外出,从而减轻内脏损 害。?刮痧后出现皮下出血,然后再经吸收,起到组织疗法的效果。刮痧疗 法适用于感染性发热,可作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4.柴胡注射液滴鼻疗法 柴胡注射液(或其他退热的中药注射液也可)滴鼻,是简便有效的退热 方法之一。用柴胡注射液滴二至三滴在患者鼻孔内(小儿更有效),或用棉 球浸透中药退热的注射液(包括柴胡注射液),塞入鼻内,让药液慢慢渗入 鼻腔发挥药效。这是因为鼻腔内的血管极为丰富表浅,药液滴入后渗透力强, 发挥作用快,而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可作为临时降温的简 便措施(然后再到医院治疗),更可预防小儿因高热而发生惊厥。 5.服大黄泻热降温。 大黄有较好的降温作用,中医称之为通腑泄热,使热从肠道而泄。可用 大黄粉三至五克,口服,或用大黄十克,芒硝十克,玄参十五克,水煎服。 此法简便有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脐疗法】 1.药物:文蛤、首乌、白矾各三克。 制用:共为末,包脐眼。 功效: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贵州民间方药集》 2.药物:青蛙一只,冰片零点零三克,雄黄零点一五克。 制用:将青蛙剖开,纳冰片、雄黄于内。敷脐部一至二小时。 功效: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3.药物:燕子窝泥三十克,母螺(去壳)九个,井底泥三十克,青黛零 点零六克,鸡蛋一至二个。 制用:用鸡蛋清调前四味药成糊状,敷脐部一至二小时,用于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4.药物:燕子窝泥一个,生香附五个,四季葱三克,生姜皮适量。 制用:共捣烂,布包,用开水浸泡。趁热擦全身及手足心,然后敷于脐 部,五岁以下敷半小时,五岁以上敷一小时,同时水煎白茅根三十克内服。 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5.燕窝泥一个,青壳鸭蛋一个。 制用:取燕窝泥与鸭蛋白调匀成饼,敷肚脐上,二小时有效。用于高热。 来源:《常见药用食物》 备注:小便通即药力到,可敷到热退,并可换药连敷。如发生唇青呼气 冷,加葱白、艾叶水泡后同敷,对小儿麻疹高热发痉挛有效。 6.药物:黄连、牛黄各适量。 制用:研细末,调湿,敷于脐部,用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 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来源:《大众中医药》一九八七?四?二十五。 【外敷法】 1.药物:白芥子九克,鸡蛋清二个。 制用:将白芥子研末,调入鸡蛋清敷足心。 主治:发热。 2;药物:葱白六克,生姜九克。 制用:将二药捣烂,冲入沸水一大杯,趁热熏口鼻,一日数次,发热初 起者见效快。 来源:民间验方。 3.药物:鲜薄荷五十克(若用干品二十克即可)。 制用:用开水一盆浸泡上药,待水温适中,全身擦浴。 主治:适用于高热无汗者。 注意:擦浴后应保暖休息,汗出则热退。 4.药物: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二十五克。 制用:将水一盆煮沸后,加入上药文火煮五分钟,倒入盆中,待水温适 中,全身擦浴。擦浴后注意保暖休息,汗出热退。 5.退热便方:用毛巾蘸冷水或井水擦患者头部、腋腘窝、腹股沟、手足 心等处,或用冰块袋敷患者的头部、腋腘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 【毫针疗法】 1.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列缺。 临证配穴:若咽喉肿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风热犯肺,症见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痛口干、苔 薄黄、脉浮数。 2.取穴: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中府、少商。 临证配穴:若高热不解加十宣;便秘,腹痛加合谷、天枢、上巨虚。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温邪内陷气分、症见高热,不恶寒,面目红赤,口渴饮冷,咳嗽 胸痛。苔黄燥,脉洪数。 3.取穴:曲泽,中冲、少冲、委冲、曲池、血海。 临证配穴:若神昏谵语加十宣、人中。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邪雍滞营血,症见高热夜甚,烦燥,甚至神昏谵语,口燥不渴, 或斑疹隐隐,或衄血、吐血、便血,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4.取穴:大椎、曲池、曲泽、二井穴、金津、玉液。 临证配穴:若神昏加人中、百会。 主治:暑热蒙心,症见壮热心烦,口渴引饮,口唇干燥,肌肤灼热,甚 则神昏痉厥,舌红绛而干,脉洪数。 5.取穴: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欲、不商。 临证配穴:若见丹痧加曲泽,委中、血海。 主治:疫毒熏蒸,症见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烦燥,或丹痧 密布肌肤,咽喉腐烂作痛,舌红苔黄、脉数。 【耳穴疗法】 方1:点刺耳尖放血三至十滴。 方2:点刺耳背明显怒张的浅静脉(俗称青筋)一至三处,每处放血三 至五滴。 方3:点刺耳尖、肾上腺、屏尖穴各放血一至五滴。 临证配穴:感冒和肺炎者可加肺穴,中者得加心穴,咽喉肿痛者可加神 门和耳轮六穴之中的红晕、压痛点,肠炎者可加神门穴,均可采用点刺放血 一至二滴,或采用埋针,压丸法进行治疗。 按: 1.耳穴放血疗法对高热症有明显的疗效。退热作用一般开始出现于术 后 约三分钟,幅度以零点二至零点五摄氏度范围缓慢下降,出汗不多。退热速 度虽慢,但效果可靠,较少有“反跳”现象。 2.一般每次取双侧耳穴,退热效果不理想者,可于第一次术后约一小时 再放血一次,为巩固疗效,亦可隔六小时后再放血一次。 3.可针对病因适当配合药物治疗。 【药物疗法】 可服用感冒退热冲剂,每日三次,每次冲服四分之一袋;或用板蓝根冲 剂,每日三次,每次二分之一袋;或服用小儿退烧片,每日三次,每次三分 之一片。 ?注意事项 平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天气冷热及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要保 证充分的休息,多喝开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 1.忌喝浓茶。一般的家庭习惯给感冒发烧的病人喝点热的浓茶,实际上 这种方法不妥。茶叶里的茶碱会提高人体的温度,并使降温药物的作用消失 或减弱。 2.忌不喝水。感染z性发热患者应多喝水或清凉饮料,以帮助毒素的稀释 和排出。 3.忌大便秘结。大便秘结使高热患者体温难降,必要服大黄等轻泻药, 能够每日大便二至三次,有利降温退热。
/
本文档为【治疗中暑[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