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

2017-09-20 6页 doc 17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隆冬豫晋游之八 一月15日,我们参观了西厢记旧址普救寺之后,我们沿大路向西,不久就到达蒲州古城遗址,原古城东门处横跨公路,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牌楼,代替了古城城门,排楼上镌刻着‘蒲州古城’四个大字。蒲州古城遗址位于永济县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引城始建于周时,蒲州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唐代曾两次被建制为中都,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唐都长安的咽喉之地,为中国北方历史重镇。城周长约10...
.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
.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隆冬豫晋游之八 一月15日,我们参观了西厢记旧址普救寺之后,我们沿大路向西,不久就到达蒲州古城遗址,原古城东门处横跨公路,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牌楼,代替了古城城门,排楼上镌刻着‘蒲州古城’四个大字。蒲州古城遗址位于永济县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引城始建于周时,蒲州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唐代曾两次被建制为中都,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唐都长安的咽喉之地,为中国北方历史重镇。城周长约10公里,金元之交战争破坏严重,蒲州古城从明朝开始,因离黄河较近,屡受黄河水威胁。明嘉靖34年(1556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半夜时分,蒲州城尽毁于一场地震。嘉靖35年,重修城墙以土筑之。1942年7月3日,水淹城北20多村庄,城墙将水劈两股,绕城而流,城被围其中。所以蒲州城号称是河中府。1946年秋,黄河又涨,河床已高出城池,第二年县城迁出蒲州,城内居民纷纷迁出。1959年因三门峡水库建设,蒲州城被列入淹没区,城内居民全部迁出,城砖剥揭几尽,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城坦土胎轮廓。 蒲州古城遗址 在城中心位置有一方正的鼓楼,早已坍塌成废墟。四面皆有门洞,现已被堵死,原四个门洞上都有匾额、对联 保存最好的古城西城门,由于泥沙淤积,原有的城墙大部分被埋没于泥沙之下,只露出约两米的城头,城门洞如同地下通道,也是四个城门中唯一被修复过的。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出古城西门不远就是古蒲津渡遗址,著名的黄河铁牛发现地。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金元之际,浮桥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蒲津渡遗址左侧,高高矗立的是《青年黄河防护林工程纪念碑》。纪念从1982年起开始启动的双千里黄河防护林带工程,范围北起偏关,南到垣曲,沿黄河东岸宽5公里、长965公里,号称“双千里”。到1990年底,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0.09万公顷, 1990年10月团中央书记刘延东参加了在永济县黄河滩举行的这座6省(区)青年黄河防护林工程纪念碑揭幕仪式。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勘探和科学发掘。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 黄河铁牛,亦称开元铁牛或唐代铁牛1998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吨,72吨)、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轴头有纹饰,各轴不同,分别有连珠饰、菱花、卷草、莲花等。 黄河铁牛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 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铁链。腹下有山,其下有6根直径0.4米,长约3.6米的铁柱斜前连接,每根铁柱分别有反向出伸铁足各一,功能同地锚。 站在古石堤之上向南眺望,是古黄河河道,上面有仿真蒲州古渡浮桥模型 石堤之下,是考古发掘的底坑。现在是蒲州古渡博物馆,这是发掘出的古河堤 发掘出的古陶器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传说中的,河图 随后我们到南面的仿真古蒲州渡观看,这是黄河西岸的大庆关模型,已是河西陕西了,大路中间石人是古迹 大庆关前四铁牛,在这里可以清楚了解黄河铁牛的使用方法。两岸的铁牛,其实就是对拽铁索连接河桥的索桩。 渡口西侧望黄河上的蒲津渡浮桥 浮桥用铁链连接舟船建成,铁链拴在两岸8个铁牛的铁桩上 隔河遥望东岸的蒲津关 壮观蒲津关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参观过黄河铁牛,随后我们来到南面不远处的举世闻名的鹳雀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 ,位于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巧,西临黄河,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此楼也因此诗名扬天下。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公元557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 鹳雀楼景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和名楼中心浏览区,这是鹳影湖上的石桥,过石桥是宽阔的唐韵广场 现在的鹳雀楼是1997年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新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一层主题是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 可乘电梯直达六层,六层内部有仿唐乐舞演出, 六层外部廻廊,主题为极目千里,可以向四面眺望。可惜今天雾霾严重,能见度很差,只能看到近处,远处一片苍茫雾霭,这是从六层东望,山西大地。连黄河都看不到。 鹳雀楼六层牌匾,桥的是虽未见鹳雀,楼角却见有鸽子飞翔 这是北面俯瞰唐韵广场和鹳影湖 南侧俯瞰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和柳园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南侧外观,仿唐建筑的窗棂上,悬挂着历代名人题咏 西南角上是王之涣挥笔题写登鹳雀楼诗的塑像,豪迈潇洒, 楼西极目眺望,一片雾霾,不见黄河踪影,更甭提河西山峦了。有诗云:久慕蒲津渡,今登鹳雀楼。名楼高千尺,巍峨立中州。白日云遮去,雾遮黄河流,欲穷千里目,雾霾使人愁。 随后拾级逐层下楼,欣赏名楼建筑。五层主题旷世盛荣, 中心部分是个录像放映厅,循环播放鹳雀楼历史和复建过程 周围廻廊展示有关鹳雀楼的书画题咏,很多书画作品水平很高 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显得古典风雅。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四层黄土风韵,用群雕形式展示了古蒲州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活场景,这是制盐 黄河铁牛熔铸场景 制酒 桑蚕,纺织 ,三层亘古文明,二层悠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展示古往今来的神话传说和历史 盛唐,杨贵妃故事 女娲补天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黄帝大战蚩尤 当地名人:柳宗元 关羽 司马光砸缸救人 西厢记 舜帝 匆匆参观了鹳雀楼,时间已是下午3点,我们需要赶往高铁大西客运专线上的永济北站。车站位于永济市张营镇,在城北30公里,沿途正遇上张营的集市,十分热闹 本文由 绿之韵 www.tc38.cc 整理发布 让我们浏览了山西农村集市风情 永济北站采用唐式建筑风格,斗拱偌大,出檐深远,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结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彰显唐式建筑之美,也是一景。我们从这里乘高铁,1小时后抵达临汾,准备去欣赏冬日的壶口瀑布的冰挂奇观
/
本文档为【.千年铁牛蒲津渡,雾锁黄河鹳雀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