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痄腮

2017-09-01 6页 doc 17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痄腮痄腮 雄县中医院 苗永安 概述 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中医称为痄腮,民间亦有称为“鸬鹚瘟”、“蛤蟆瘟”。西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易于流行。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能在儿童群体中流行。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儿童由于病情严重,可出现昏迷、惊厥变证,年长儿如发生本病,可见少腹疼痛、睾丸肿痛等症。 病因病机 痄腮病因为感受风温邪毒,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侵犯足少阳胆经。少阳受邪,毒热循...
痄腮
痄腮 雄县中医院 苗永安 概述 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中医称为痄腮,民间亦有称为“鸬鹚瘟”、“蛤蟆瘟”。西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易于流行。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能在儿童群体中流行。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儿童由于病情严重,可出现昏迷、惊厥变证,年长儿如发生本病,可见少腹疼痛、睾丸肿痛等症。 病因病机 痄腮病因为感受风温邪毒,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侵犯足少阳胆经。少阳受邪,毒热循经上攻腮颊,与气血相搏,气滞血郁,运行不畅,凝滞腮颊,故局部漫肿、疼痛。热甚化火,出现高热不退,烦躁头痛,经脉失和,机关不利,故张口咀嚼困难。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正气不支,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出现高热不退、抽风、昏迷等症。 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则可伴有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肝气乘脾,还可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当地有腮腺炎流行,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继发于另一侧。口腔内颊粘膜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3.腮腺肿胀约经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4.常见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也有并发脑膜炎者。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尿、血淀粉酶增多。 二、鉴别诊断 发颐两颊肿胀疼痛,表皮泛红,腮腺化脓,按摩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多为一侧腮部肿痛,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热病之后,又称化脓性腮腺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痄腮的辨证要点主要是辨别轻证重证。轻证不发热或发热不甚,腮肿不坚硬,属温毒在表;重证发热高,腮肿坚硬,胀痛拒按,属热毒在里。若出现高热不退,神识昏迷,反复抽风,或睾丸胀痛,少腹疼痛等并发症者,为变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着重于清热解毒,佐以软坚散结。初起温毒在表者,以疏风清热为主,若病情较重,热毒壅盛者,治宜清热解毒为主。腮肿硬结不散,治宜软坚散结,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只可用宣、通之剂,以去其壅滞,不要过于攻伐,壅滞既去,则风散毒解,自然会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变证,如邪陷心肝,或毒窜睾腹,则按熄风开窍或清肝泻火等法治之。 本病治疗应内服药与外治疗法配合应用,有助于局部消肿。 三、分证论治 (一)常证 1.邪犯少阳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伴头痛,咽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邪犯少阳,温毒在表。风温邪毒从口鼻而人,邪郁肌表,故有发热恶寒、咽痛;足少阳胆经绕耳而行,邪郁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故腮部肿胀疼痛;经脉受阻,关节不利,故咀嚼不便;邪毒上扰清阳,故头痛;邪扰脾胃,则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为温毒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牛蒡子、荆芥、桔梗、甘草疏风利咽;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配伍板蓝根专解温毒,夏枯草、赤芍疏肝散结,僵蚕祛风通络散结。 若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清热利咽;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胃。 2.热毒壅盛 证候:高热不退,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或伴头痛、呕吐,咽部红肿,食欲不振,尿少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温毒入里,热毒壅盛。热毒炽盛故高热不退;邪毒壅盛于少阳经脉,气血凝滞不通,故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邪热内扰,则烦躁不安;热毒内扰脾胃,则食欲不振,呕吐;邪热上熏咽喉,则咽喉红肿;热邪伤津,则口渴引饮,尿少黄赤;舌红、台黄,脉滑数,为里热实证。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升麻清热解毒;柴胡、牛蒡子、马勃、玄参、桔梗、薄荷、甘草清热利咽,消肿散结;陈皮理气,疏通壅滞;僵蚕解毒通络,化痰散结。 腮部肿胀疼痛甚者,加夏枯草、海藻软坚散结;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二)变证, 1.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不退,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风,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洪数。 分析:邪毒内陷,热扰心肝。邪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热陷心营,心神被蒙,故神昏、嗜睡;热盛动风,故反复抽风;邪毒壅结不散,故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邪毒上扰清阳,故头痛;热毒内炽,胃气上逆,故呕吐;舌红,苔黄,脉洪数,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凉营清气汤加减。常用药:山栀、黄连、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营;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薄荷辛凉透表。 神志昏迷者,加紫雪丹、至宝丹清热镇惊,熄风开窍;抽风频繁者,加钩藤、僵蚕平肝熄风。 2.毒窜睾腹 证候:病至后期,腮部肿胀渐消,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或伴少腹疼痛,痛甚者拒按,舌红,苔黄,脉数。 分析:邪毒不清,内窜厥阴。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与足少阴胆经互为表里,病程后期足少阳胆经壅结之邪毒渐消,余邪流毒内窜至足厥阴肝经, 蕴结于阴器,故见睾丸肿胀疼痛;流滞于少腹部,故有少腹疼痛;舌红,苔黄,脉数,为邪毒未散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山栀清泻肝胆之火;黄芩、黄连清热解毒;配以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胆;延胡索、荔枝核理气散结止痛;桃仁活血消肿。 睾丸肿大明显者,加青皮、乌药、莪术理气消肿;少腹痛甚,伴腹胀、便秘者,加大黄、枳壳、木香理气通腑。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小柴胡冲剂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邪犯少阳证。 2.清开灵冲剂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热毒壅盛及邪陷心肝证。 二、药物外治 1.青黛散、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任选一种。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1日2次。适用于腮部肿痛。 2.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仙人掌(去刺),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患处,1日2次。适用于腮部肿痛。 三、针灸疗法 1.针灸疗法针刺翳风、颊车、合谷、外关等穴,强刺激。发热者,加曲池、少商;烦躁者,加神门;并发睾丸炎者,加血海、三阴交;抽搐者,加印堂、百会、人中。 2.灯火灸法 选穴 角孙 方法:单侧者取同侧,双侧者取双侧,先将头发剪去,常规消毒,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快速触点穴位,闻及叭的响声,立即提起。一般灸治一次即可消肿,如未完全消肿,次日可重复1次,本法可预防腮腺炎。 3.火灸法 取患侧颊车穴灸5分钟,大椎10分钟。每日1次。 四 饮食疗法 1(银花牛蒡粥:金银花30克、牛蒡子15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另取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将起锅时加入药汁,并以白糖调味,分次服用。 2(海带海藻汤:海带、海藻各120克,水煎服。适用于痄腮合并睾丸肿痛 3(板蓝根夏枯草饮:板蓝根30克、夏枯草20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加白糖适量,代茶频服。 预防 一、预防 发现痄腮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流行期间幼儿园及小学校要经常检查,有接触史及腮部肿痛的可疑患儿,要进行隔离密切观察,并给板蓝根15乙30g煎服,或用板蓝根冲剂冲服,连服3-5天。 二、护理 患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居室空气流通,避免受凉。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肥腻、辛辣、坚硬及酸性的食品。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如出现神昏、抽搐、头痛及少腹剧痛等症,应予特别护理,配合抢救
/
本文档为【痄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