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后的姿势

2017-09-27 6页 doc 35KB 10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6 最 后 的 姿 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     1...
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6 最 后 的 姿 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5·12”地震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可文字导入) 2、揭示课题。 师: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是怎样的姿势?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文中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大意。 2.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 (1)师:同学们,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语,是文中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开门锁和钥匙,你准备好了吗? 检查生字,词语,重点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2)齐读:字,词。 3.师: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究竟课文读的怎么样?请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写了谁的“最后的姿势”? 过度:(看到同学们认真的读书,老师非常的感动,读书就要这样,独到文字中去,读到字里行间,读到自己的心里。老师特别想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4.分段指生读。1---11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语速,情感。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认真的读,仔细的读,我们已经知道,最后的姿势,写的是教师—— 生:谭千秋的姿势 板书:谭千秋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划下来文中描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2.交流汇报,分别指生回答。 这是怎样的姿势?(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教师小结一下:是啊,同学们,谭千秋,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用这个姿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而自己呢? 3.练习分段 教师: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一共有12个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按时间的顺序来分段) 4、小组讨论。交流、小结。 四、学习课文1——7自然段。 1.指生读 2.通过“平常”“早早”两个词语,你读出了,谭千秋老师生前是个怎样的老师?(体会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对工作的自责) 3.指生读2自然段 师:这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 师:此处环境:天气阴沉沉的,有什么作用呢? (暗示,为下文埋下伏笔。) 4.教师范读4自然段,学生个别读,齐读4自然段。 剖析五个叹号,了当时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师:十分紧张,着急,但是不能慌乱。在紧迫的情况下,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彰显一个人的本质品德。谭老师是怎么做的,大声读出来: 出示语句: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这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五、课堂小结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英雄才能通过。谭千秋,便是那个无悔的勇敢的英雄,他用那最后的最美的姿势铸就了不朽的灵魂。可谓——生齐读: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多媒体出示) 六、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词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我们都会牢记他那永恒的瞬间。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第六课,再次收藏那份真挚的感动。 二、品读课文,感知谭千秋形象。 1.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生交流 3.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词语,品读这些词语向我们传递了什么讯息?生交流 教师:是啊,同学们,地震来临,房屋倒塌,只是短暂的几秒钟,一瞬间的事情。危难时刻,生死攸关的时刻,谭千秋是怎样做的? 4.朗读课文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的语句。交流句子 师:天啊,地震了,房屋即将倒塌,同学们都安全的跑出去了吗? 生:没有! 师:还有谁: 生:4个同学和谭老师 师:(焦急的)怎么办啊?还有4个同学没有脱离危险。谭老师是怎样做的,请把刚才划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当生命面临危险时,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谭老师却没有这样做,是他没有机会吗?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样说的?生交流 师:是啊,同学们,生命危险来临之际,在教师讲台上的谭老师,离门口最近,是最有希望脱离危险的。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 生再次齐读(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三、学习8——10自然段 1.朗读课文8——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在字里行间中,哪些词语深深触动了你? 2.写作方法引导——侧面烘托 师:请选择一个人物的对话,把感情放进去,分享给你的同为听听,分享给每个同学听听。同学们,8.9.10自然段,大篇幅的引用其他三个人的话语,然而通篇课文,对谭千秋老师的语言描写只有一处,这三个人物的话语,在文中是__________描写,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 四、学习11——12自然段 1.朗读课文11——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生活中,谭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是啊,同学们,谭老师只有的可亲和蔼,然而,我们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再也见不到他充满活力的身影。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他说,请拿出手中的笔,把你最想对谭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谭老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汶川大地震时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时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确实伟大的,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 引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恪尽职守                              英  精                     谭千秋                  雄  神                                                        不  千       大公无私                              死  秋 拓展延伸 天使的翅膀 落叶随风将要去何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那飞舞的生命,像天使的翅膀,划过我无边的心上。   ——题记   在灾难过后,人们总会记起那些在大灾面前舍己为人的灵魂闪耀着人类最高尚感情的光芒的英雄们。而他,就是这些英雄中的一员。   山崩地裂的时候,站在讲台上的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跑出教室,而是近乎本能的将最靠近他的四个学生塞进讲台,楼房摇摇欲坠,他抬头看看正在松动的天花板,又低头看看破旧的讲台,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就在下一秒,只听一声巨响。   楼,塌了。   整个学校都成了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当人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但他最后的姿势却永恒地定格了下来——张开双臂,紧紧地护住讲台,就像是天使张开他的翅膀,庇护着这个多灾多难的人间。   学生,活了下来。而老师,却平静地远去。他的学生们直到今天也不愿意相信事实,他们说:“老师并没有离开我们,老师一直都在!”   是的,相信他还在这里,从不曾离去,您的爱像天使守护着这片大地。   老师,走好。   您虽然走了,可是您用生命给我们留下一道需要用一生去思考的难题——是什么,让您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如果您有一丝的犹豫。   如果您有一丝的顾盼。   如果您有一丝的优柔。   结果又将是怎么样呢?   我想,促使您连顾虑和优柔寡断都来不及的原因,是爱。   是爱,让您奋不顾身的用身体保护学生,是爱,让您的灵魂在危难当头折射出人类最伟大的光芒。   老师,走好!   梦里面,熟悉的电影,真情在记忆里怀念您。也许您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一个人去旅行,那种满鲜花的远地,一定有天使伴着你,某天某地我们会再相遇,就让思念穿越一世纪…… 教学设计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而本文着力刻画了汶川地震中一位大爱无私、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人民教师谭千秋的形象,这个真实的故事,读了令人震憾,催人泪下。这需要真实的课堂。需要学生用心去读,去悟、从而净化心灵,促其成长,感悟师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我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资源,加深理解。 课前收集有关“5·12”地震的视频片断,通过播放,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多次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自读自悟,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感人的言行。 3、让学生感情朗读来表达对谭老师的敬佩和难忘之情。 4、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感悟。 《最后的姿势》预习单 一、重点字词理解的预习 谭      漱      吱    墟    撼    凹 洗漱    坍塌      废墟    震撼 吱吱声      凹下去      幽默感 大公无私  地动山摇  永生难忘  生死攸关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通过预习课文,我懂得了以下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段落疏通的预习                   (1)字词的基础上,通读课文一遍。 三读课文        (2)潜心默读课文,感知一遍。                 (3)品读课文一遍,感受谭千秋的形象。 1.通过第一遍与第二遍读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遍,细读课文之后,我认识到,谭千秋老师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三、拓展延伸的预习准备 1. 搜索收集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之前汶川的图片。 2. 搜索收集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之后的废墟的图片。 3. 搜索收集整理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中感动你我的事迹。
/
本文档为【最后的姿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