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刘完素燥论阐微

2018-02-17 8页 doc 23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刘完素燥论阐微【doc】刘完素燥论阐微 刘完素燥论阐微 中医杂志2004年10月第45卷第10期 理论探讨 刘完素燥论阐微 孟繁洁 摘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专注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对于 外感病邪之一的燥邪及其所致病证亦有精深的论述和详尽的 阐发.他不仅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五气皆备,独 燥缺如的情况下,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 机,而且对燥病的病因,病证及其类型,治疗用药等诸多方面很 有见地,蹊径独辟.特别是在《素问》"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的 治疗思想指导下,扩大了燥病的致病范围和治疗途径,形成了 ...
【doc】刘完素燥论阐微
【doc】刘完素燥论阐微 刘完素燥论阐微 中医杂志2004年10月第45卷第10期 理论探讨 刘完素燥论阐微 孟繁洁 摘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专注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对于 外感病邪之一的燥邪及其所致病证亦有精深的论述和详尽的 阐发.他不仅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五气皆备,独 燥缺如的情况下,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 机,而且对燥病的病因,病证及其类型,治疗用药等诸多方面很 有见地,蹊径独辟.特别是在《素问》"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的 治疗思想指导下,扩大了燥病的致病范围和治疗途径,形成了 证治一体.从多途径,多角度探讨燥邪及它邪相兼为病的辨治 体系,为当今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治疗 经验. 主词燥邪;燥证/中医病机;燥证/中医药疗法 金代刘完素重视外感病的研究,在六淫邪气中重 视风,热,燥,湿四气为病,在其代表作《素问玄机原病 式》及《宣明论方》中均对燥邪为病做了专题探讨,在其 所着《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及《三消论》中亦对燥邪所 致病证做了大量阐发,分别从燥的因,机,证,治等多方 面人手,论述详尽,系统,见解独到,颇为后世推崇. 1燥的概说 燥为六淫之一,五行属金,在季为秋,五脏关肺,以 其自然性质而言,金本燥,为涸,为收,为敛,为劲切,为 刚洁.尽管其性质类别属于秋阴,但却异于寒湿,反同 于风热火.所致常见病证为转筋,消渴,霍乱,筋急,破 伤风,劳嗽,痿证,痫证,暴喑,大便溏秘并见,白痢及带 下等. 2燥的病机 刘完素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五气兼 备,独燥缺如的情况下,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燥胜则干"的论述及王冰"干于外则皮肤皴折,干于内 则精血枯涸,干于气及津液,则肉干而皮着于骨,,iLl的 注解,发古从新,大胆立说,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 "的病机,补前人未备,发展了《内经》的 揭,皆属于燥 病机学说.归结燥的病机主要涵盖病理及症状两大内 容,其病理以血枯,津亏为主,症状以内在脏腑组织干 燥及外在皮肤干燥的紧敛燥涩之象为特点,临床常见 *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 道玉泉路88号(300193) 收稿日期:2003一O2—20;修回日期:2004一O3一O9 ?723? 症状为肌肉干瘪,中风偏枯,面容憔悴黄黑,毛发焦枯, 肢体麻木,大便干结,皮肤粗糙,僵硬不柔,甚则开裂, 口干舌燥,脉涩等. 3燥病的病因 燥病的来路不外表里两途,外燥证为自外感受燥 邪为病.刘氏较为重视内燥为病,而内燥多为它邪转化 而来.根据燥邪的特性,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 六气为病?热类》中指出:"故经日:风热火同,阳也;寒 燥湿同,阴也.又燥湿小异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 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 胜湿,热能耗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为 燥也."由此可知,燥病的病因与热能耗液,风能胜湿 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3.1热能耗液而为燥:此为燥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刘 氏引用《周易?说卦》中"燥万物者,莫燠乎火"的至理 名言来阐发火热能耗液而为燥的病理,在《素问玄机原 病式》中又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大加阐述,说 明了火力使万物干燥的巨大作用,燥化的原因多为火 的气化而致.临床上,火能伤津,热能耗液可导致多种 津伤内燥病证.如转筋一证,他指出:"热气燥烁于筋, 则挛瘛而痛,火主燔灼,燥动故也.……夫转筋者,多因 熟甚,霍乱吐泻所致,以脾胃土衰,则肝木自甚,而热燥 于筋,故转筋也."又如便秘一证,刘氏认为:"热耗其 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阐明了热能耗 液,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转筋挛瘛和热致肠中津液耗损, 见大肠燥涩,大便涩滞坚结的道理. 3.2风能胜湿而为燥:刘氏从自然现象联系到人体, 引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厥阴所至,为风府,为 璺启"的厥阴风木气盛之时,风气集中,容易出现土地 开裂的自然现象,说明人体皮肤开裂为风胜湿而致燥 的道理,指出:"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也."] 另外,他认为中风病而见筋脉松缓,是因风热蒸灼水湿 而化为燥,以致燥盛伤筋之故. 3.3寒主收引而致燥:寒能致燥与寒邪的致病特点有 关.因寒主收引,首先因寒的收敛作用致腠理闭塞,汗 液不能外达滋润体表皮肤,故见无汗而干燥的表现.其 次因外冒于寒,致腠理闭塞,阳气郁结,怫热内作,热则 耗液而为燥,临床上常见的转筋一证亦可由此而致. 3.4玄府气液病变而为燥:它邪所致之燥与刘氏所论 "玄府气液说"密切相关.其所言"玄府"不只限于人们 熟知的汗孔,它实际存在于人的全身各部之中,正如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中所言:"玄府 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爪牙,至于 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Ez] "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 出入之通利也,所有闭塞者,不能为用也."l2即玄府通 畅,气机疏达,人体各部才能维持正常功能,如玄府闭 塞郁结,则会导致多种病证.燥证也不例外.如白痢一 证,刘氏认为下痢色白属肺金,即同气相求也.其所以 为燥,继而解释日:"然诸泻痢皆兼于湿,今反言气燥 者,谓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而肠胃怫热郁结,而又湿主 乎痞,以致气液不得宣通,因而成肠胃之燥."_2]说明白 痢的发病是由于湿热郁闭了肠胃的玄府,使之不得正 常宣通,气液不能宣行布达而成肠燥之证. 3.5亢害承制以释燥:刘氏研究《内经》多年,对《素问 ? 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 害则败乱,生化大病"l1的含义理解颇深,认识到:正常 情况下,人体的五运六气是相互承制的,这一承制关系 的存在,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这是生理的方面;刘 氏还用它解释临床常见的一种特殊病理现象,即当五 运六气相互承制的关系遭到破坏时,假如一气偏亢过 极,制约它的气不能制之,人体就会出现"已亢过极,反 似胜己之化"_2的假象.即当木气过甚之时,金衰不能 制木,就会出现木极似金的紧皱,收敛,短缩,强急之筋 劲强,挛而不柔,筋缩里急,乖戾失常的症状.完素将其 归结为:"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 也."|8这是对寒热虚实疑似真假病证从新的角度的诠 释,同时为中医病因病理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但究其病 因还是亢害为主,即木亢过极,而不是燥金之胜,治疗 还应以治木平木为主,正如其所云:"但当泻其过甚之 气,以为病本,不可反误治其兼化也"_2],若"但随兼化 虚妄为治,反助其病而害于生命矣."_2] 4燥病的病证类型 4.1燥邪单独致病:燥邪作为单一病因,可单独致病, 所致病证特点由燥邪的性质决定,以"遍身中外涩滞, 皆属燥金之化"为特点,以津亏血枯干燥的病理为主, 临床除见肺燥,胃燥,体表干燥等证外,亦可见手足软 弱无力,不能自主活动的手足痿弱症,刘氏分析其为 "秋金旺则雾气蒙郁,而草木萎落,病之象也.萎,犹痿 也.手足痿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液 衰少,不能营养百骸故也." JTCM.Oct.2004,Vo1.45,No.i0 4.2燥与它邪相兼为病:《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 病?寒类》日:"夫六气变乱而为病者,乃相兼而同为 病.风热燥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性异 而兼化者,有之,亦已鲜矣.,,[]风热燥三者中,虽风热 属阳,燥属阴,以其均易伤阴,故属性异而兼化.以下兼 病兼证为完素燥论多论及者.(1)风燥证:《素问玄机原 病式?六气为病?风类》论"风能胜湿而为燥也,亦十 月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故诸风甚者,皆兼 于燥.-Ez]明确指出风燥相兼是燥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常见于筋缩里急,中风偏枯,口噤,痫证等.(2)燥热证: 燥热相兼之证为燥病的最常见类型,以消渴为常见病 证.刘氏在《宣明论方?燥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 集》及其专着《三消论55~详细分析了消渴病的消渴,消 中,肾消之三消的症状,病因,病机,预后转归及并发 症,治疗原则,治疗方药等,明确了消渴病的基础病机 为燥热,指出:"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 耳."l3](3)风热燥证:风热燥三气虽性质不同,但因关 系密切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故三者常相兼而为病,可 见于破伤风,风痫,瘛疚,昏冒,惊悸,潮搐,僵仆等多种 病证.如破伤风一证,刘氏认为是风热燥怫郁在表.而 他证,是风热燥在内,故有:"凡此诸证,皆由热甚而生 风燥,各有异者,由风,热,燥各微甚不等故也."_2](4) 湿热燥证:刘氏认为,带下及大便溏秘并见均为湿热燥 三气相兼而为病.带下而兼见头目昏眩,口苦咽干,咽 嗌不利,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之症,以其湿热郁结,气液 不宣,津亏而生燥热;大便溏秘并见,为"燥者在于肠胃 之外,而湿热在内"_2]之故. 5燥病的治疗 鉴于燥邪的性质及其津亏血枯的主要病理,依《内 经》"燥者润之","燥者濡之"之法,刘氏提出"冲开道 路,……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凉药调之"_2 的治疗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又根据燥邪相兼为病 的不同特点,注重使用以下方法. 5.1退风散热,养液润燥:此法适于风燥相兼为病.对 于"阳实阴虚,风热胜其水湿而成燥者,可以退风散热, 养液润燥,而救其已衰之阴湿."_2]刘氏创造性地使用 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之品,"是以甘草甘能缓急, 滑石滑能通利,葱辛甘微寒,豉咸寒润燥,皆散结,缓 急,润燥之物",l_2]共达退风散热,养液润燥之目的. 5.2寒润之品,除热润燥:此法适于燥热相兼为病.刘 氏遵循《素问?脏气法时论》和《素问?天元纪大论》的 制方大法,确立此法主治消渴.对于肠胃内的燥热消渴 之证,完素以甘寒濡润之生地黄汁,藕汁,牛乳汁煎熬 地黄末成丸,除热润燥生津止渴.对于肠胃外燥热太 中医杂志2004年10月第45卷第10期 甚,虽复多饮于中,但终不得浸润于外,口渴多饮反见 小便多的土湿气衰的消渴证,其以寒润之药,补阴泄 阳,除热润燥,而土气得其平,是谓补其脾土之本也. 《宣明论方?卷十?燥门》之人参散,人参白术汤,《三 消论》之人参白术散均为切证之方.完素以辛,甘,淡, 寒之品为治消渴的主要药物,以辛能散结润燥,甘能缓 燥之急结,淡为刚土令气通行而致津液渗泄,寒能泄 ,肉桂 热,切中消渴之病因.三方同用辛味之藿香,木香散结润燥;甘味之人参,白术,甘草补土和中;淡味之泽 泻,滑石,茯苓渗泄津液,流湿润燥;寒性之寒水石,天 花粉,葛根,石膏,栀子,连翘,大黄清热生津制燥;辛甘 淡寒气味相合,使肠胃之外燥热得清,中土之亏虚得 补,消渴之证得除.如燥热太甚,阴伤较重,临床若见胃 中干涸烦渴者,刘氏遵仲景急下之法,救其胃气,养其 胃阴,方用调胃承气汤.这一治疗思想的应用为后世温 热学派在热病过程中注重养胃阴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 5.3辛热药与寒性药相配治燥:此法适于风,热,燥三 气相兼郁于体表之破伤风证.可先以辛热治风的麻黄 类药开冲结滞,宣通荣卫治其标,再用黄芩,石膏,知 母,柴胡,栀子等寒药以治其本.刘氏善用此法,并解释 说:"发热用麻黄汤类热药发表,须加寒药,不然则热甚 发黄或斑出矣.故发表诸方,佐以黄芩,石膏,知母,柴 胡,地黄,芍药,栀子,茵陈,葱白,豆豉消息用之.…… 因热服之,而玄府郁结得通,怫热无由再作.,ffz] 5.4辛苦寒药为君治燥:此法适于湿,热,燥三气相兼 为病.以湿,热二气交结,玄府不通,气液不行,致燥邪 为患.以辛开散郁结,苦能燥湿,寒能泄热,令郁结开 通,气液宣行,致流湿润燥,热散气和而病愈.刘氏选用 钱乙之香连丸为代表方,木香辛散郁结,黄连苦寒燥湿 泄热,以治病本.其三传弟子朱震亨颇能理解老师之治 疗用意,在前人用药基础上,创名方二妙散,以辛苦温 的苍术为主,配苦寒的黄柏,并以黄柏的寒来制约苍术 的温,辛苦寒共用更好地实践其师的治疗思想,弥补刘 氏治疗用药的不足. 综上所述,刘氏论燥观点鲜明,疗效确切.对燥邪 的特性,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阐发颇详,特别是 其证治一体思想,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燥病提供了宝贵 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为燥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99,391. 2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注释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206,186,187,?6,50,94,210,180,59,43,213,207,38,226, 43,196,94,201,192,193. 3何清湖,周慎,蔡铁如,等.传世藏书?儒门事亲.海南:海南国际新 闻出版中心,1995:7794.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及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通知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医杂志社主办,北京东方岐黄科技服务中心承办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及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拟于2004年10月 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将为中医药界人士提供讲坛,广泛交流中医药发展的新思路.本次会议规模大,学术层次高,给代表们提供 了广泛交流中医发展思路,介绍基础及临床研究经验的极好机会.凡参加会议者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医杂志社联合颁发会议证书并授予国家级 继续教育学分. 会议地点:解放军总参第一招待所(原京东宾馆),地址: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海运仓1号,乘地铁到东直门站下车,由西南出口出站,会务组10 月29日早6点至晚23点在东直门地铁站西南出口接站.电话:(010)66737229转6665,64044550. 住宿:3O,86元/人/天,按报到先后安排住房. 会议日程:2004年10月29日全天报到,2004年10月30日开幕式及大会演讲,10月31日大会交流,分组交流,?月1日参观. 会务费:每位代表会务费680元人民币(包括会议期间的餐费,会议刊物及,参加会议证书,会议合影照片,纪念品等). 会务组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内,邮政编码:100700,传真:(010)64050201,电话:(010)64035632,(010)64013162,(010) 64013164.,Email:64035632@126.corn,联系人:午易.欲参加会议者请填妥下页回执寄回会务组报名.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及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议参会回执(此表可复制)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电话 工作单位及地址邮编 备注 参加会议者请将此回执寄回或传真至(010)64050201或E—mai1:64035632@126.COrn
/
本文档为【【doc】刘完素燥论阐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