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2017-09-15 26页 doc 52KB 16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报告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一 容量、三相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率、容重、孔度及三相比; 2.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土壤的比重和容重 2.1 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反映的是土...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二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一 容量、三相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率、容重、孔度及三相比; 2.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土壤的比重和容重 2.1 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反映的是土壤的紧实度,其值过大则表示土壤过紧,会妨碍植物根系伸展,过小则表示土壤过松,会漏水跑墒。一般来讲土壤容重在1.1-1.3之间,孔度在56-52%之间较为适宜。 土壤容重可用于计算土壤重量,如: 1公顷土地耕层(20cm)的重量=10000*0.2*1.15(容重)=2300(t) 2.2 土壤孔度 土壤孔度是指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 的百分数。其中,孔隙是容纳水分和空气的场所。土壤孔度一般不直接测量,而是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得到: 土壤孔度=(1-容重/比重)*100 一般的,砂土的孔度为30-45%,壤土为40-50%,粘土为45-60%(不可逆推),泥炭土可达80%以上。耕层的孔度通常大于心土、底土。 2.3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是指每百克干土中所保持的水分克数,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土壤含水率(%)=(W湿-W干)/W干* 100 2.4 土壤三相比 土壤的三相比就是土壤中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种状态的相对比例,具体如下: 气相:液相:固相=(孔度,含水率):含水率:(1-孔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仪器:环刀,游标卡尺,手柄,小铲,电子天平,干燥器,烘箱; 材料:紫金港的土壤。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取干燥洁净环刀,做好标记,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高度及内径,分别测三次取平均值,计算体积并称重。 2.田间套取原状土柱,带回实验室,用纸巾擦净环刀表面的土壤,称重。 3.放入105-110?烘箱,16小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40分钟后称重。4.计算土壤的容重、含水率、孔度及三相比。 套 取原状土柱的具体操作: 1.将表层落叶等仔细铲除。 2.用手柄慢慢将整个环刀压入(或敲入)土中,切勿破坏土壤的自然垒结状态。 3.挖开环刀周围的土壤,小心取出环刀,切勿使环刀内土块脱落。 4.小心切除环刀上下的余土,使土壤刚好填满整个环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环刀体积计算:d(均)=6.781cm h(均)=4.263cmV环刀=π(d/2)2*h=153.95cm3 M环刀=205.62g M环刀+土壤=439.45g M环刀+干土壤=395.44g W湿= M环刀+土壤- M环刀=233.83g W干= M环刀+干土壤- M环刀=189.82g 容重=W干/V=1.23g/cm3 土壤含水率(%)=(W湿-W干)/W干* 100=23.18% 土壤孔度=(1-容重/比重)*100=53.47% (比重用平均值2.65g/m3带入计算) 三相比=气相:液相:固相=(孔度,含水率):含水率:(1-孔度)=30.29%:23.18%:46.53% 六、讨论、心得 这次实验让我对比重与容重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前者是排除孔隙的单位土重,后者是干土的单位土重,对于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加以区分并应用。 前面曾提到,一般砂土的孔度为30-45%,壤土为40-50%,粘土为45-60%,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经验之说,并不能以孔度作为划分依据,如这次试验采得的土壤孔度为53.47%并不能说 明它是粘土,分类还是要根据土壤颗粒大小划分。 这次实验要注意的地方是取土时要避开有石子和植物根茎的地方,并且适当用力,必要时可以用脚踩在手柄上轻轻往下用力,将环刀取出时也要小心地把环刀周围的土壤去除再切除环刀上下的土。将环刀带回实验室的途中要拿在金属环的位置,避免破坏土样。擦拭环刀表面的土也要用干燥的纸巾轻轻擦去,防止水分会对重量造成影响。使用干燥器时要注意干燥器的盖子不能放在桌子上,其边缘有用于密封的油,故取出环刀后直接把盖子放回即可。 实验二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八、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 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 用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剩 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来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与干烧法对比,只能氧化77%的有机碳,因此将得的有机碳乘以校正系数,以计算有机碳量。在氧化滴定过程中化学反应如下: 2K2Cr2O7,8H2SO4+3C?2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0 在1mol?L-1H2SO4溶液中用Fe2+滴定Cr2O72-时,其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为1.22,0.85V。 以邻啡罗啉亚铁溶液(邻二氮啡亚铁)为指示剂,三个邻啡罗啉(C2H8N2)分子与一个亚铁离子络合,形成红色的邻啡罗啉亚铁络合物,遇强氧化剂,则变为淡蓝色的正铁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C12H8N2)3Fe]3++e [(C12H8N2)3Fe]2+ 淡蓝色红色 滴定开始时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滴定过程中渐现Cr3+的绿色,快到终点变为灰绿色,如标准亚铁溶液过量半滴,即变成红色,表示终点已到。 三(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mol?L-1(1/6K2Cr2O7) 溶液; (2)0.4mol?L-1(1/6K2Cr2O7) 的基准溶液 (3)0.5mol?L-1FeSO4溶液; 注:由于这是后来现配的溶液,实际浓度并不准确 (4)指示剂:邻啡罗啉指示剂; (5)土样。 四( 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0.5000g土壤样品(注1)于500mL的三角瓶中,然后准确加入1mol?L-1(1/6K2Cr2O7) 溶液10mL于土壤样品中,转动瓶子使之混合均匀,然后加浓H2SO420mL,将三角瓶缓缓转动1min,促使混合以保证试剂与土壤充分作用,并在石棉板上放置约30min,加水稀释至250mL,加2-羧基代二苯胺12,15滴,然后用0.5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之,其终点为灰绿色。 或加3,4滴邻啡罗啉指示剂,用0.5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溶液颜色由绿变成暗绿色,逐渐加入FeSO4直至生成砖红色为止。 用同样的方法做空白测定(即不加土样)。 如果K2Cr2O7被还原的量超过75%,则须用更少的土壤重做。 五( 数据记录与处理 c(V0?V)?10?3?3.0?1.33 ?1000 烘干土重土壤有机碳(g?kg-1)= 土壤有机质(g?kg-1)=土壤有机碳(g?kg-1)×1.724 式中:1.33——为氧化校正系数; c——为0.5mol?L-1FeSO4标准溶液的浓度; 实验对照 体积 空白用液 20.28mL 土壤有机碳=13.468(g?kg-1) 土壤有机质=23.25(g?kg-1) 土样用液 16.90mL 六( 实验结果与讨论 这个实验操作不算太复杂,最让我感到不适应的是加浓硫酸,本身浓硫酸作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土壤实验报告及方法模板 土壤试验分析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授课教师: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 1. 意义 分析森林土壤的目的是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前的前期处理工作。 田间或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测定吸湿水的意义,在于所有土壤分析的结果,都以无水烘干土重为基数来计算,通过吸湿水的测定还可以间接地了解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机械组成、土壤结构等。 2. 土壤样品的制备 2.1. 研磨过筛:取两个风干土样(a12和b3),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的叶片,研磨 使之全部通过2 mm(10目)筛。 2.2. 混合分样:用四分法,两个土样各取三分之一再进行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60 目)筛。 2.3. 用密封塑料袋保存土样。(用记号笔标号:2mma12、0.25mma12、2mmb3、0.25mmb3) 3.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在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称过2mm风干土样5g,准确称至0.001g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 ?2?下烘8h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室温,立即称重(然后将铝盒置于烘箱中,如前温度烘 2—3h,冷却、称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3g)。 计算方法:吸湿水(%)= 风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 ×100 烘干土质量 表1 土壤吸湿水测定 a12-1 a12-2 b3-1 b3-2 风干土质量/g 5.03 5.01 4.99 5.00 铝盒质量/g 铝盒+土(烘前)/g 铝盒+土(烘后)/g 36.14 23.44 28.10 21.91 烘干土质量/g 4.70 4.64 4.62 4.66 失去水分/g 0.33 0.37 0.37 0.34 吸湿水/% 31.44 18.80 23.48 17.25 36.47 23.81 28.47 22.25 7.02 7.97 8.01 7.30 由于7.97-7.02=0.95,1,8.01-7.30=0.71,1,满足“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的要求,因此,通过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求两个土样的吸湿水/%: 对于土样a12:吸湿水=(7.02+7.97)/2*100%=7.50% 对于土样b3:吸湿水=(8.01+7.30)/2*100%=7.66%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计算: k2=m/m1,m—烘干土质量(g),m1—风干土质量(g) 对于土样a12:k2=(4.70+4.64)/(5.03+5.01)=0.9303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0.9289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0.9289 4. 注意事项 4.1. 分析微量元素、避免用铜丝网筛,而应改用尼龙丝网筛。 4.2. 称土样所用天平精度不够,应用0.001g精度的天平。 4.3. 测重复时,要求土样质量严格一致。 4.4. 枯枝落叶层及有机物质含量,8,的样品不宜在105?以上烘烤过久。 4.5. 铝盒不能 贴纸质标签,容易烘焦脱落。 4.6. 测定吸湿水,烘干后铝盒从烘箱内拿出前要盖好盖,称量时动作要迅速。实验二 土壤ph值的测 1. 意义 土壤溶液的ph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也是影响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存在的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土壤溶液的ph对植物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很大影响,因此测定土壤ph对农林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改良土壤提供有 价值的参考数据。 土壤ph一般分水浸和盐浸两类。水浸出液的ph值是不稳定的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变化很大,而盐浸出液的ph值较稳定,一般情况盐浸液ph值低于水浸液ph值。 2. 测定方法及原理 电位法:用电位测定法测定土壤 ph值,水或盐溶液(酸性土壤用 lmol/l氯化钾;中性和碱性土壤采用0.01mol/l氯化钙)与土之比为 2.5:1,盐土用5:1,枯枝落叶层,泥炭用 10: 1。加水或盐溶液后经充分搅匀,平衡30min,然后,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和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当两种电极插入待测土壤溶液或土壤滤液中时,构成一电池反应,两者之间产生一个电位差,由于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因而该两电位差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的氢离子活度,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为ph。因此,可用 ph计测定,直接读得ph值。也可用毫伏计测定其电动势值,再换算成ph值。 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 3. 实验步骤 3.1. 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通过2mm筛孔的风干土样10g于50m1高型烧杯中,加入 25ml无二氧化碳的水或 1.0mol/l氯化钾溶液(酸性土壤测定用)或 0.01mol/l氯化钙溶液(中性、石灰性或碱性土测定用)。枯枝落叶层或泥炭层样品称5g,加水或盐溶液50ml。用玻璃棒剧烈搅动1—2min,静止30min,此时应避免空气中氨或挥发性酸的影响。 3.2. 仪器校正 a(接通电源,预热30min。 b(装上已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的ph值复合电极。 c(校正 a(把选择开关旋钮到ph值档; b(调节温度补偿按钮,使旋钮白线对准溶液温度值; c(把斜率调节旋钮顺时针旋钮到底; d(把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6.86的缓冲溶液中; e(调节定位调节按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 f(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再插入到ph=4.0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斜率按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 g(重复d~f直至不再调节定位和斜率两按钮为止。 h(仪器完成标定。 3.3. 测定 a(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头部,用被测溶液清洗一次; b(把电极侵入被测溶液中,在显示屏上读出溶液的ph值。 3.4. 实验结果表1 土壤ph值测定 a12-1 a12-2 a12-3 b3-1 b3-2 风干土质量/g 10.02 9.99 9.98 10.02 10.03 ph值(水浸液) 6.33 6.38 5.84 ph值(盐浸液) 5.55 4.95 水土比例 2.5:1 2.5:1 2.5:1 2.5:1 2.5:1 值为5.84,盐浸ph值为4.95 4. 注意事项 4.1. 重复土样的质量必须严格一致。 4.2. 重复次数不得少于3次。 4.3. 一般情况下,盐浸溶液所测ph值较水浸液的小的原因:“水浸法”是用蒸馏水浸提土 壤测定ph值,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盐浸法”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ph值,大体反映土壤的潜在酸度。盐浸提液常用1mol/lkcl溶液或0.5mol/lcacl溶液,在浸提土壤时期中的k+或ca2+即与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中相当一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因而盐浸ph值较水浸ph值低。 实验三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 意义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测定土壤有机质是研究土壤,判断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基本原理 利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有机质氧化,并用硫酸亚铁将多余的重铬酸钾还原,由消耗的重铬酸钾求得碳的数量,再乘以常数即得有机质含量。 3. 方法与步骤 3.1. 称样 称取约0.0100g通过0.25mm的风干土样放入消煮管中。用50ml滴定管加入 5ml0.8000mol/l的1/6k2cr2o7标准溶液,然后用注射器注人5ml浓硫酸,旋转摇匀,在消煮管上加一小漏斗。 3.2. 消煮 将盛土样的消煮放人铁丝笼架中,放入已预热至185 -190oc的 油浴锅中(豆油)加热。此时应控制锅内温度在170-180oc,沸腾开始,准确加热5min,取出冷却,如溶液呈绿色,表示重铬酸钾用量不足,应再取较少的样品(或适当增加重铬酸钾的量)重做。 3.3. 滴定 冷却后的溶液呈橙黄色或黄绿色,用洗瓶将消煮管中的溶液洗人250ml三角瓶中,使三角瓶内溶液体积在60-80ml左右,加邻啡啰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 feso4滴定,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橙黄—?蓝绿—?棕红色,记录硫酸亚铁用量(v)。 每批分析样,应做2—3个空白;空白标定用0.1-0.5g石英砂代替土样,其它步骤与测定土样时完全相同,记录硫酸亚铁用量(v0)。 4. 计算方法有机碳(g/kg)= 0.8000?5.0 ?(v0?v)?0.003?1.1 v0 ?1000 m1?k2 有机质(g/kg)=有机碳(g/kg)×1.724 式中:0.8000——1/6 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5.0——1/6 k2cr2o7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标定用去硫酸亚铁溶液体积(ml); v——滴定土样用去硫酸亚铁溶液体积(ml); 0.00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 mol); 1.1——氧化校正系数; 1.724——将有机碳换算成有机质的系数; m1——风干土样质 量(g); k2——将风干土换算成烘干土系数。 土壤碳氮比的计算: 碳氮比? 有机碳(g/kg)全氮(g/kg) 5. 实验结果 表1 各土样质量及feso4溶液用量 a12 b3-1 b3-2 空白-1 空白-2 风干土质量/g 0.0081 0.0083 0.0085 0 0 滴定始值/ml 0.01 18.50 3.46 0.04 17.58 滴定末值/ml 18.50 36.80 21.50 19.61 36.81 feso4溶液用量/ml 18.49 18.30 18.04 19.57 19.23 注:v0取两个空白的平均值19.40 表2 各土样的有机质及碳氮比 a12 b3-1 b3-2 m1/g 0.0081 0.0083 0.0085 k2 0.9303 0.9289 0.9289 v/ml 18.49 18.30 18.04 v0/ml 19.40 19.40 19.40 有机碳g/kg 82.17 97.07 117.20 有机质g/kg 141.66 167.36 202.04 全g/kg 4.768 6.780 6.780 17.23 14.32 17.29 氮 碳氮比 对于土样a12:有机碳=82.17g/kg,有机质=141.66g/kg,碳氮比=17.23 对于土样b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有机碳=107.13g/kg,有机质=184.70g/kg,碳氮比=15.80 6. 偏差计算 土样b3做了2个重复,下面计算这2个重复之间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绝对偏差=|测定值,算术平均值|7. 注意事项 7.1. 本方法只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超过150g/kg的样品,超过150g/kg的样品可采用篇二: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10级草业科学 班级:一班 学号:20105890 姓名:秦鲁瑶 土壤学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 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1、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米的地方挖掘剖面。应避开林中空地, 林班线和林内 道路,设置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2、土壤剖面的挖掘 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1.5米,宽1.5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掌握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的测定方法。 (二)农业土壤 (?)实习地点自然、社会条件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试验田,剖面周围是金银花,以及一些腐殖质。 (?)土壤情况概述 地势:海拔140米以上母质:坡积物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沙岩为母质的黄棕壤,沙粒含量尤其高,生产性不良 (?)、农业土壤调查结果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高产或低产来说明一块地的肥力,这是很不全面的。必需有一些主要的鉴定指标。在土壤学中,常用的土壤肥力鉴定指标有以下几项: 1、土壤酸碱度:用“ph”符号表示,适宜大多数作物的酸碱度(ph)值为6.5 ,7.5。 2、土壤有机质:以百分数(,)表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能力大。大田: 有机质含量高于5,为高肥力,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的为中上等肥力,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为低等肥力。 篇三:泥土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林学院 班级:林学10-1 姓名:陈布凡 学号:100114106 组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 张家铭,于龙,刘通 实验时间:2011-09-02~2011-11-04 指导老师:查同刚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 ——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 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 施。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在 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 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 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 实,并且产量低。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 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 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键字:土壤 理化性质 银杏 1(土样基本情况 采样时间:2011-09-02 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 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 2(实验概况 本实验在2011-09-02~2011-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 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 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 (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 (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 (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 (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 (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 (7)土壤有效p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法,分光光度计法 (8)土壤质地测定:分离沉降法,比重计法 (9)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4.实验结果 结果:(1)土壤密度ρ=1.293g/cm ,属于苗圃表层土壤。(见土壤学教材132页)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 (2)土壤ph=8.72,为碱性土壤。 (3)土壤有机物含量som=15.3029g/kg,属于耕作层土壤的范畴。(见土壤学教材94页) (4)土壤速效k含量=190.0mg/kg,土壤有效p含量=7.19mg/kg, k含量丰富,p含量 偏低。(见土壤学教材260页和256页) (5)土壤质地测定为砂壤土,小于1mm土壤含量为16.6%,是农林业生产较为理想的 质地类型。(见土壤学教材122页) (6)土壤的全氮tn=0.609g/kg,氮素含量供应较低。(见土壤学教材249页) 5结果分析 先将各理化性质列表如下:理化指标ρ(g/cm ) ph som(g/kg) k(mg/kg) p(mg/kg)1mm% tn(g/kg) 理化数据 1.2938.72 15.3029 190.0 7.19 16.6% 0.609 6 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 较少。篇二:土壤实验报告及方法模板 土壤试验分析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授课教师: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 1. 意义 分析森林土壤的目的是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对土壤 进行分析测试前的前期处理工作。田间或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测定吸湿水的意 义,在于所有土壤分析的结果,都以无水烘干土重为基数来计算,通过吸湿水的测定还可以 间接地了解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机械组成、土壤结构等。 2. 土壤样品的制备 2.1. 研磨过筛:取两个风干土样(a12和b3),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的叶片,研 磨 使之全部通过2 mm(10目)筛。 2.2. 混合分样:用四分法,两个土样各取三分之一再进行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 (60 目)筛。 2.3. 用密封塑料袋保存土样。(用记号笔标号:2mma12、0.25mma12、2mmb3、0.25mmb3) 3.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在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称过2mm风干土样5g,准确称至0.001g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 ?2?下烘8h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室温,立即称重(然后将铝盒置于烘箱中,如前温度烘 2 —3h,冷却、称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3g)。 计算方法:吸湿水(%)=风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3100 烘干土质量 表1 土壤吸湿水测定a12-1 a12-2 b3-1 b3-2 风干土质量/g 5.03 5.01 4.99 5.00 铝盒质量/g 铝盒+土(烘前)/g铝盒+土(烘后)/g 36.14 23.44 28.10 21.91 烘干土质量/g 4.70 4.64 4.62 4.66 失去水分/g 0.33 0.37 0.37 0.34 吸湿水/% 31.44 18.80 23.48 17.2536.47 23.81 28.47 22.257.02 7.97 8.01 7.30 由于7.97-7.02=0.95,1,8.01-7.30=0.71,1,满足“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大 于1%”的要求,因此,通过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求两个土样的吸湿水/%:对于土样a12:吸湿水=(7.02+7.97)/2*100%=7.50% 对于土样b3:吸湿水 =(8.01+7.30)/2*100%=7.66%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计算: k2=m/m1,m—烘干土质量(g),m1 —风干土质量(g) 对于土样a12:k2=(4.70+4.64)/(5.03+5.01)=0.9303 对于土样b3: k2=(4.62+4.66)/(4.99+5.00)=0.9289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 =0.9289 4. 注意事项 4.1. 分析微量元素、避免用铜丝网筛,而应改用尼龙丝网筛。 4.2. 称土样所用天平精 度不够,应用0.001g精度的天平。 4.3. 测重复时,要求土样质量严格一致。 4.4. 枯枝落叶层及有机物质含量,8,的样品不宜在105?以上烘烤过久。 4.5. 铝盒 不能贴纸质标签,容易烘焦脱落。 4.6. 测定吸湿水,烘干后铝盒从烘箱内拿出前要盖好盖,称量时动作要迅速。 实验二 土壤ph值的测 1. 意义 土壤溶液的ph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也是影响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 中养分存在的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土壤溶液的ph对植物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很大影 响,因此测定土壤ph对农林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改良土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土壤ph一般分水浸和盐浸两类。水浸出液的ph值是不稳定的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变化 很大,而盐浸出液的ph值较稳定,一般情况盐浸液ph值低于水浸液ph值。 2. 测定方法及 原理 电位法:用电位测定法测定土壤 ph值,水或盐溶液(酸性土壤用 lmol/l氯化钾;中性 和碱性土壤采用0.01mol/l氯化钙)与土之比为 2.5:1,盐土用5:1,枯枝落叶层,泥炭 用 10:1。加水或盐溶液后经充分搅匀,平衡30min,然后,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和以甘 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当两种电极插入待测土壤溶液或土壤滤液中时,构成一电池反应,两者 之间产生一个电位差,由于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因而该两电位差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 的氢离子活度,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为ph。因此,可用 ph计测定,直接读得ph值。也可 用毫伏计测定其电动势值,再换算成ph值。 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 3. 实验步骤 3.1. 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通过2mm筛孔的风干土样10g于50m1高型烧杯中,加入 25ml无二氧化碳的水或 1.0mol/l氯化钾溶液(酸性土壤测定用)或 0.01mol/l氯化钙溶液(中性、石灰性或碱性土 测定用)。枯枝落叶层或泥炭层样品称5g,加水或盐溶液50ml。用玻璃棒剧烈搅动1—2min, 静止30min,此时应避免空气中氨或挥发性酸的影响。 3.2. 仪器校正 a(接通电源,预热30min。b(装上已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的ph值复合电极。 c(校正a(把选择开关旋钮到ph值档;b(调节温度补偿按钮,使旋钮白线对准溶液温度值; c(把斜率调节旋钮顺时针旋钮到 底; d(把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6.86的缓冲溶液中; e(调节定位调节按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 f(用 蒸馏水清洗电极,再插入到ph=4.0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斜率按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 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g(重复d~f直至不再调节定位和斜率两按钮为止。 h(仪器完成标定。 3.3. 测定a(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头部,用被测溶液清洗一次; b(把电极侵入被测溶液中,在显示屏上读出溶液的ph值。 3.4. 实验结果 表1 土壤ph值测定 a12-1 a12-2 a12-3 b3-1 b3-2风干土质量/g 10.02 9.99 9.98 10.02 10.03ph值(水浸液) 6.33 6.38 5.84 ph值(盐浸液) 5.55 4.95 水土比例 2.5:1 2.5:1 2.5:1 2.5:1 2.5:1 值为5.84,盐浸ph值为4.95 4. 注意事项 4.1. 重复土样的质量必须严格一致。 4.2. 重复次数不得少于3次。 4.3. 一般情况下,盐浸溶液所测ph值较水浸液的小的原因:“水浸法”是用蒸馏水浸提 土 壤测定ph值,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盐浸法”是用某种盐溶 液浸提测定ph值,大体反 映土壤的潜在酸度。盐浸提液常用1mol/lkcl溶液或0.5mol/lcacl溶液,在浸提土壤时期中 的k+或ca2+即与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中相当一部分被交换进入溶 液,因而盐浸ph值较水浸ph值低。实验三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 意义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形 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测定土壤有机质是研究土壤, 判断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基本原理 利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有机质氧化,并用硫酸亚铁将多余的重铬酸钾还原,由消 耗的重铬酸钾求得碳的数量,再乘以常数即得有机质含量。 3. 方法与步骤 3.1. 称样 称取约0.0100g通过0.25mm的风干土样放入消煮管中。用50ml滴定管加入 5ml0.8000mol/l的1/6k2cr2o7标准溶液,然后用注射器注人5ml浓硫酸,旋转摇匀, 在消煮管上加一小漏斗。 3.2. 消煮将盛土样的消煮放人铁丝笼架中,放入已预热至185 -190oc的油浴锅中(豆油)加热。 此时应控制锅内温度在170-180oc,沸腾开始,准确加热5min,取出冷却,如溶液呈绿色, 表示重铬酸钾用量不足,应再取较少的样品(或适当增加重铬酸钾的量)重做。 3.3. 滴定冷却后的溶液呈橙黄色或黄绿色,用洗瓶将消煮管中的溶液洗人250ml三角瓶中,使三 角瓶内溶液体积在60-80ml左右,加邻啡啰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 feso4滴定,溶 液的颜色变化为:橙黄—?蓝绿—?棕红色,记录硫酸亚铁用量(v)。每批分析样,应做2—3个空白;空白标定用0.1-0.5g石英砂代替土样,其它步骤与测 定土样时完全相同,记录硫酸亚铁用量(v0)。 4. 计算方法有机碳(g/kg)= 0.8000?5.0 ?(v0?v)?0.003?1.1 v0 ?1000 m1?k2 有机质(g/kg)=有机碳(g/kg)31.724 式中:0.8000——1/6 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5.0——1/6 k2cr2o7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标定用去硫酸亚铁溶液体积(ml); v—— 滴定土样用去硫酸亚铁溶液体积(ml); 0.00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 mol); 1.1——氧化校正系数; 1.724——将有机碳换算成有机质的系数; m1——风干土样质 量(g); k2——将风干土换算成烘干土系数。 土壤碳氮比的计算: 碳氮比? 有机碳(g/kg)全氮(g/kg) 5. 实验结果 表1 各土样质量及feso4溶液用量a12 b3-1 b3-2 空白-1 空白-2风干土质量/g 0.0081 0.0083 0.0085 0 0滴定始值/ml 0.01 18.50 3.46 0.04 17.58滴定末值/ml 18.50 36.80 21.50 19.61 36.81 feso4溶液用量/ml 18.49 18.30 18.04 19.57 19.23 注:v0取两个空白的平均值19.40 表2 各土样的有机质及碳氮比a12 b3-1 b3-2 m1/g 0.0081 0.0083 0.0085k2 0.9303 0.9289 0.9289v/ml 18.49 18.30 18.04v0/ml 19.40 19.40 19.40 有机碳g/kg 82.17 97.07 117.20 有机质g/kg 141.66 167.36 202.04全g/kg 4.768 6.780 6.78017.23 14.32 17.29 氮碳氮比 对于土样a12:有机碳=82.17g/kg,有机质=141.66g/kg,碳氮比=17.23 对于土样b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有机碳=107.13g/kg,有机质=184.70g/kg,碳氮比 =15.80 6. 偏差计算 土样b3做了2个重复,下面计算这2个重复之间的偏差是否符 合要求。 绝对偏差=|测 定值,算术平均值| 7. 注意事项 7.1. 本方法只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超过150g/kg的样品,超 过150g/kg的样品可采
/
本文档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