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弱水三千 还是溺水三千

2017-09-29 6页 doc 18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弱水三千 还是溺水三千弱水三千 还是溺水三千 作者:西郊居士(岁寒名誉庄主) 近日,一位与我交好的前辈网友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股票方面的浅谈后,引来了匿名网友的谩骂,倒不是关于股票方面的,而是纯学术上的争论。缘起是由标题“股市弱水三千,你取几瓢饮,”中的“弱”字而起。 那位匿名谩骂者认为是“溺水三千”而不是“弱水三千”,是作者用错了。那么究竟孰是孰非,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简析如下,供广大读书界的朋友参考指正,同时也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先说文题“股市弱水三千,你取几瓢饮,”的来源。《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中...
弱水三千 还是溺水三千
弱水三千 还是溺水三千 作者:西郊居士(岁寒名誉庄主) 近日,一位与我交好的前辈网友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股票方面的浅谈后,引来了匿名网友的谩骂,倒不是关于股票方面的,而是纯学术上的争论。缘起是由标题“股市弱水三千,你取几瓢饮,”中的“弱”字而起。 那位匿名谩骂者认为是“溺水三千”而不是“弱水三千”,是作者用错了。那么究竟孰是孰非,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简析如下,供广大读书界的朋友参考指正,同时也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先说文题“股市弱水三千,你取几瓢饮,”的来源。《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中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是宝玉答黛玉问话时说的。宝玉借佛说情,也有几分禅意。原文如下。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黛玉低头不语。 由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以至众多武侠小说里都有这样的场景——每次英俊潇洒的男英雄被一大群春心萌动的美少女仰慕追求时,他都会对女主人公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顺便说一下,这里的“三千”盖出于佛家,《金刚经》有“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之说,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至于“一瓢饮”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见于《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说起了佛,不由得想起与《红楼梦》同列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这本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有没有提及“弱水”呢,回答是肯定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藏道:“我这里一望无边~端的有多少宽阔,”行者道:“径过有八百里远近。”八戒道:“哥哥怎的定得个远近之数,”行者道:“不瞒贤弟说~老孙这双眼~白日里常看得千里路上的吉凶。却才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远~但只见这径过足有八百里。”长老忧嗟烦恼~兜回马~忽见岸上有一通石碑。三众齐来看时~见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云: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 菩萨问曰:“你怎么不保唐僧,为甚事又来见我,”行者启上道:“菩萨~我师父前在高老庄~又收了一个徒弟~唤名猪八戒~多蒙菩萨又赐法讳悟能。才行过黄风岭~今至八百里流沙河~乃是弱水三千~师父已是难渡。河中又有个妖怪~武艺高强~甚亏了悟能与他水面上大战三次~只是不能取胜~被他拦阻~不能渡河。因此特告菩萨~望垂怜悯。济渡他一济渡。”菩萨道:“你这猴子~又逞自满~不肯说出保唐僧的话来么,”行者道:“我们只是要拿住他~教他送我师父渡河。水里事~我又弄不得精细~只是悟能寻着他窝巢~与他打话~想是不曾说出取经的勾当。”菩萨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也是我劝化的善信~教他保护取经之辈。你若肯说出是东土取经人呵~他决不与你争持~断然归顺矣。”行者道:“那怪如今怯战~不肯上崖~只在水里潜踪~如何得他归顺,我师如何得渡弱水,” 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上文所引《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中的 “弱水”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应该是第一次有“弱水三千”的提法。 当然,弱水也指遥远的地方,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的原文: 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还有苏轼《金山妙高台》诗: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以上这些是小说、诗歌里关于弱水的描写,那么史书中有没有弱水的记载,我藏书不多,翻阅了家中现有的一些史书与资料,摘录几条: “弱水”始见于《尚书.禹贡》:“弱水既西~泾属渭汭”~“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 《史记.夏本纪》:“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汉书.地理志上》:“道弱水,至于合藜,馀波入于流沙。” 《汉书.地理志下》“张掖郡”条下有:“桑钦以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 《后汉书.西域传》:“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 《后汉书-东夷列传》:“夫馀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夫馀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 《山海经-西山经》:“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芘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山海经-海内西经》:“弱水、青水出西南隅。” 《山海经-大荒西经》:“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 《淮南子-地形训》:“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乐民、拏闾在昆仑弱水之洲。” 其他古籍言弱水亦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征引。 不论史籍也好,小说也罢,这些都是古代的文字记录。今天还有没有地理学意义上的“弱水”呢,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弱水,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流量不大,是内陆河。 说了那么多“弱水”,也该讲讲“溺水三千”了。 查《现代汉语词典》“溺水”条,解释为:淹没在水里。关于“溺”的另一个字义与读音为“尿”(此义“溺”读“尿”,音niao)。 有人曾以为“弱水三千”的“弱”字乃通假“溺”字,原因是在一些古文里见到此词作溺水之意。曾见于《尚书》‘拯弱与兴’。谭戒甫先生撰写的《墨辩发微》里也有此说。但这种用法不多,而这些提到“弱”的地方全为水淹之意,是“弱”借“溺”意,而不是水名。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对“溺”(音“弱”)倒是解释为水名“弱水”的,但这也仅是许慎的一家之言。成书早于《说文》的《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均作水名“弱水”,非“溺水”,以至汉代以后的诗文多作“弱水”为水名,“溺水”也就失去作为水名的意义,独存淹没的含义,“弱”、“溺”的字义已经开始分离。故而《现代汉语词典》的“溺水”条没有水名解,就连王力先生编撰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不收此意,可见“溺水”作为水名在古代汉语中早已废弃不用,在现代汉语里也只能解释为“淹没在水里”。 作者原文标题“股市弱水三千,你取几瓢饮,”可谓一语双关,既道出了股市的总市值量大,颇为诱人,又隐有股市有风险,不宜轻涉之意,实乃神来之笔~如换成“溺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全都套牢了,整个文题就显得词不达意,前后矛盾了,真是“点金成石、佛头着粪” ,文学气息全失。 ,,行文至此,读者诸君也该知道“弱水三千” 与“溺水三千”哪个“正宗”,哪个“冒牌”了吧, 戊子 仲夏 书于西郊阁 2008.06.11 作者注:行文仓促,多有疏漏,望方家指教。 此文首发于“读者 之家”论坛,转载请注明著作权人与出处。 主要查阅、征引书目: 《史记》中华书局 《汉书》中华书局 《后汉书》浙江古籍出版社 《三国志》中华书局 《尚书》岳麓书社 《论语》吉林文史出版社 《山海经》岳麓书社 《淮南子》岳麓书社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金刚经》山西古籍出版社 《红楼梦》北京燕山出版社 《西游记》北京燕山出版社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版
/
本文档为【弱水三千 还是溺水三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