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5版导与练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训练剖析

2015版导与练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训练剖析

2019-06-11 11页 doc 47K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2015版导与练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训练剖析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自然地理环境各 要素的相互关系 1、2、3、5、7、11、1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6、8、9、10、11、1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3蚌埠一检)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 A.①    B.②   ...
2015版导与练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训练剖析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自然地理环境各 要素的相互关系 1、2、3、5、7、11、1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6、8、9、10、11、1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3蚌埠一检)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解析:1.A 2.C 第1题,风能的开发减少了矿物燃料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了CO2的排放。第2题,⑤环节表示大气圈中的CO2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或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因此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保护雨林。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理位置    D.下垫面状况 4.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解析:3.C 4.C 第3题,各地理要素特征的形成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第4题,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人类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6.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5.B 6.B 第5题,土壤热容量增大,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也慢,所以使气温变幅减小(②);蒸腾作用加强,空气中水汽增多,降水几率增大(③);土壤湿度增大,也会直接使地面蒸发增多(①),增大空气湿度。第6题,该图示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4淄博模拟)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独立性 解析:7.B 8.B 图中显示林地转变为耕地后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毁。第8题,该区域地理环境体现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整体性的体现。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射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联合国宣布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9~10题: 9.“地球工程”旨在遏制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 10.依据整体性原理,判断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解析:9.D 10.B 第9题,“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第10题,在此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会减弱。 二、综合题(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一 近三届亚运会举办城市。 亚运会 城市 纬度 相对位置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降水量 16届 (2010年) 中国 广州 23°N 南海北岸 13.0 ℃ 28.40 ℃ 1 696 mm 17届 (2014年) 韩国 仁川 37.5 °N 韩国 西北部 -3.1 ℃ 24.9 ℃ 1 152 mm 18届 (2019年) 越南 河内 21 °N 红河沿岸 16.5 ℃ 28.8 ℃ 1 671 mm               材料二 元江—红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我国云南省境内,流经越南北部,在北部湾入海。近年来,我国在元江干支流上建了多座水电站。 (1)试分析地理位置是如何造成广州和仁川气候差异的。(8分) (2)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元江干支流建水电站对河内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3)珠江航运价值高,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航运价值高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考虑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理位置不同使两地气温、降水不同,海洋性强弱也不同。第(2)题,水电站建设形成水库,会调节径流、减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又会使下游含沙量减少。第(3)题,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平原,使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稳,利于通航。 答案:(1)广州比仁川纬度低,气温比仁川高,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广州面临的海洋比仁川广阔,受海洋影响大,海洋性强。(8分) (2)水电站建设形成水库,水库蓄水能够调节径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水库拦截泥沙,河流含沙量减少。 (8分)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冬季温暖,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水流平稳。(8分) 12.读“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简述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0分) (3)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祁连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一旦祁连山的生态被破坏,对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雪上加霜”。运用区域整体性的相关地理原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0分) 解析:第(1)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第(2)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是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可从以上五个方面展开。第(3)题,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气候变暖会加快祁连山冰川融化,水资源加速流失,导致水资源缺乏,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1)灌溉水源较丰富;山前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6分) (2)地处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荒漠广布;土壤发育差;多内流河和内流湖等。(10分) (3)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河西走廊提供了水源;全球变暖,导致祁连山雪线上移、冰川退缩;祁连山生态遭到破坏,将导致河西走廊地区水源更加缺乏、土地荒漠化加剧(绿洲萎缩),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合理即可)(10分) 第2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世界陆地自然带 1、3、5、8、11、12 地域分布规律 2、4、6、7、9、10、11、1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如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回答1~2题: 1.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解析:1.B 2.A 第1题,据图分析,图示地区位于日本,该界线位于北纬37°左右,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第2题,日本周边环海,气候海洋性显著,加之受日本暖流的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纬度最高。 (2013年江苏地理,5改编题)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 3.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访问路线中,能够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中国→俄罗斯    B.俄罗斯→坦桑尼亚 C.坦桑尼亚→南非    D.南非→刚果(布) 解析:3.C 4.A 第3题,结合图中信息,从俄罗斯经坦桑尼亚到南非,经过中纬度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经过阿拉伯半岛(热带荒漠带);坦桑尼亚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第4题,根据地域分异的含义和图即可判断,A项正确。 (2012年山东文综,1~2题)如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5~6题: 5.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5.B 6.A 读图可知,沿OF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显;沿OE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说明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 (2014青岛质检)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山地西侧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 330米 8.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区山麓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解析:7.D 8.C 第7题,丙地年降水量远大于甲地,故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由甲地7月气温和海拔可计算出山麓地带气温值(9℃左右),不符合赤道附近的气温特点;据图可知,该山地西坡为迎风坡,可能是受西风影响,该山地7月气温低,1月气温高,故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受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最热月平均气温不高于0℃的地点为永久积雪的下限,由甲地1月份海拔和气温计算可知,0℃线海拔约为5 330米,故D项正确。第8题,南半球西风受山地阻挡,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少,形成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故C项符合题意。
/
本文档为【2015版导与练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训练剖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