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荔县农业

2018-09-28 13页 doc 30KB 10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大荔县农业大荔县农业 大荔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多样的生产模式和大批的名优特农产品。九十年代以前,我县以传统粮棉生产为主,九十年代以后,按照“结构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高”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了设施农业、红枣、特色水果、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农业结构不断深化、细化,特色产业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县粮食总产20万吨,油料总产4万吨,瓜菜总产40万吨,棉花总产3(5万吨;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日光温...
大荔县农业
大荔县农业 大荔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多样的生产模式和大批的名优特农产品。九十年代以前,我县以传统粮棉生产为主,九十年代以后,按照“结构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高”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了设施农业、红枣、特色水果、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农业结构不断深化、细化,特色产业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县粮食总产20万吨,油料总产4万吨,瓜菜总产40万吨,棉花总产3(5万吨;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6万亩,总产27万吨,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瓜果菜之乡, “东有寿光,西有大荔”已成共识。红枣面积42万亩,总产8万吨,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枣乡”。特色水果面积达26(5万亩,总产22万吨,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全国果品生产重点基地县。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牛存栏达 8(5万头,肉类总产2(6万吨,畜牧业产值2(5亿元。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全县粮、经面积比从3:1调整到1:1(5,效益比从3:1调整到1:3;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4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54,和45,。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趋于集中,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通过土地、技术、项目等优惠政策扶持,全县涌现出了温室油桃村、温室黄瓜村、塑棚哈密瓜村、弓棚西瓜村、早中熟苹果村、时令水果村、黄花菜生产树、秦川牛养殖村等50余个专业村,这些村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到了70,以上,主导产业收入占到了群众收入的70,以上。辐射带动了全县一半以上的村从事特色产业生产,形成了区域明显的优势产业带,北部塬区形成了lO万亩早中熟苹果产业带,洛灌区形成了10万亩时令水果和10万亩温室瓜果菜产业带,沙苑、黄河滩区形成了30万亩红枣和8万头秦川牛产业带。同时,以双泉、伯士为中心,形成了3万亩塑棚哈密瓜生产基地,以冯村、羌白为中心,形成了万亩弓棚西瓜生产基地,以埝桥(冯村为中心,形成了万亩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以苏村、官池为中心,形成了5万亩黄花菜和3万亩芦笋生产基地( 已基本形成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模式。 近年来,我们把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作为首要任务,以绿色为目标,积极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大力推行化、品牌化,全县已完成中早熟苹果、时令水果、冬枣等2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同时,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名牌严品培育工作,已注册登记了同州牌西瓜、露泉牌哈密瓜、皇族牌油桃等二十余个商标品牌。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余个,其中32家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八鱼油脂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多个,带动农户6万户,可为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我县以发展一村一品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与领导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发展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在全县迅速掀起一村一品发展高潮。 陕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陕西省政府制定了《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纲要》,明确了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由以粮为主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目前,农业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如何,是当前政府和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就省农调队2000,2003年37个调查县440个调查村的4400户推算结果,来了解全省四年间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情况。 一、种植结构调整日趋合理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续下调。 据调查推算,四年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平均递减6.3%。从主要粮食品种看,内部结构呈“一平”、“四减”的变化。“一平”为稻谷面积基本持平。“四减”中,就年平均递减速度而言,以薯类为最,年平均递减9.5%;小麦其次,年平均递减7.4%;豆类年平均递减3.7%;玉米年平均递减1.8%。其原因: 1、耕地面积减少。这是直接导致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的首要原因。一是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逐年实施,山区农户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抑制了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来自林业厅的数字表明自1999年我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来,累计计划退耕1276.1万亩,覆盖全省100个县(市区)。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国家基建占地、其它基建占地和耕地改为园地等都有增加的趋势,据省统计局农业处统计仅2002年全省各项用地为66.1万亩。 2、农户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从近几年粮经比例来看:2000年为84:16,2003年调整到77:23,四年间粮食、经济作物互为消长7个百分点。一是市场消费的拉动。近几年粮食丰裕,市场价位走低,种植业尤其以谷物种植效益偏低,多数农户转向市场价格看好的棉花、药材、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二是种植经济作物因效益好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增加,所以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压粮扩经的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导向性。据旬阳县农调队提供,比较粮食县财政一亩烤烟要增收150元以上,一亩黄姜要增收80元以上。 3、天气因素影响。2001年和2003年夏季遇到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墒情较差,这对夏播极为不利,大多没有水利条件的地方难以下种,只是零星播种一些玉米。据临潼区农调队反映,今年斜口街办军王村由于地处山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基本无夏播作物。特别是今年8月底到9月、10月的连阴雨对秋收和秋冬播带来了困难,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面积。 (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此增彼减。 1、油料和蔬菜播种面积平稳增长。 据测算,油料播种面积年平均递增2.5%,主要是占油料播种面积56%的油菜籽和23%向日葵近几年被人们所重视,其中油菜籽便于倒茬,农户又传统习惯消费菜籽油。而向日葵自去年以来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3元左右,其销路好、种植利润高,已成为陕北定边、绥德、清涧和子洲等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蔬菜播种面积年平均递增0.4%,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蔬菜具有一年多季的特点,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也能获得理想的收入。据蔬菜主产区泾阳县近期统计,今年截至10月29日新建大棚9886亩(8956个),正在建大棚1974亩。今年县、乡、村为了调动菜农种植积极性, 在资金上给予保证,建一个大棚,可贷款5000元,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2、棉花播种面积随着市场价格波动性增长。 棉花播种面积2000年和2002年由于国际、国内供求关系的变化,拉动了国内棉花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棉的积极性,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较上年增长67.6%和24.6%。据棉花主产区大荔县提供,2002年籽棉收购价由最初的每公斤3.4元,到年底已涨到4.2元,增长幅度达23%,调查的180户种植棉花的面积占户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强。 3、药材面积增长迅猛。 据调查测算,药材播种面积年平均递增57.3%,我省药材播种面积主要为黄姜。黄姜具有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效益好的强大优势,深受广大农民喜爱,成为农户调整结构的新亮点,从平川到山区发展势头迅猛。据汉阴县农调队反映,由于近两年外地客商新建两个皂素厂,黄姜作为加工原料,产品不愁销路,而且种植黄姜效益是粮食效益近三倍,引得农户竞相种植。该县的170户调查农户黄姜播种面积由2002年的1.6亩,猛增至今年的42.8亩。 4、烟叶面积继续下调,瓜果面积有所减少。 据调查测算,烟叶播种面积年平均递减28.8%,调查中有的农户反映,烟叶收购压级压价坑农现象严重,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因而烟叶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瓜果的生长有一定的地域性,农业部2003,2007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我省被列为苹果优质区,主要在渭北高原,由于栽植的果树树龄增大,一些农户由原来套种粮食改为套种瓜类作物;加之有的地方农户喜欢“棉瓜”套种,棉花面积的增减,直接导致西瓜面积的增减。 二、区域性产业特色日渐明显。 我省南北纵贯三个气候带,关中、陕南和陕北种植结构各有特色。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陕南城固县主导产业的基本布局是南山茶叶,北山杂果,沿汉江两岸蔬菜蚕桑,平川优质米;旬阳县以黄姜、药材为主,户均面积达1.47亩;关中的周至县发展猕猴桃和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以上;泾阳县的大棚蔬菜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荔县成为棉花主产区;陕北定边县发展降血压、降血脂出口换汇的荞麦产品和向日葵,子洲县发展绿豆,出口创汇等。我省的部分县,在专业化方面,已从过去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向“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地域性产业特色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看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使农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 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在农村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干预,一味强调粮经比。粮经比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之比。各级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制定了“压粮扩经”的政策,其目的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这本是好事无可厚非,但一些干部对结构调整不自觉地进行干预,只注重粮经比,忽略结构调整后,产品如何销售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给农民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略阳县2000年开始香菇袋料栽培,结果市场售价是预计价的一半,有95%的种植户亏本,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到现在已无种植户。像洛南县,今年县上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重新分配,人均最多留足3分地的口粮田以外,其余耕地要求全部种植经济作物。这样采取强迫命令、“一刀切”办法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这种值得商榷。 2、产业化不是“一业化”。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大,蔬菜村、棉花乡、药材县等“规模”农业应运而生。像陕南旬阳县药材中黄姜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9.3%,黄姜生产为农民带来了收益,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目前农民最关心的是今年的价格和效益,以及明年预期效益如何。旬阳已从一个粮食自给县变为供应县,今年人均生产量仅为205公斤,在安全警戒线以下,不能不让人担忧。 3、农户种植的盲目性。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户对于一年的种植计划没有长远的规划,他们往往先是猜测观望,看别人是怎样干的,是否取得成果;还有参照市场价格,然后决定实际种植,常常和计划出入较大。这样会造成产品结构雷同,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4、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农业靠天吃饭,丰年有好收成,遇到灾年只怪老天爷。像今年8月底到10月初连日暴雨,渭南市华县经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五次洪峰侵袭,三条南山支流五处决口,受灾面积达26.4万亩;西安市临潼区由于渭河涨水沿河9个乡镇普遍受到洪水灾害,受灾面积达5.5万亩。其中,秋粮受灾面积为4.6万亩;其他经济作物受灾面积为0.9万亩;冲毁房屋137间;被冲机井340眼。总计经济损失大约为3139.88万元。还有陕北7月份野兔猖獗,给农作物幼苗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甚至有的地块彻底绝苗。 如何解决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造成问题的根源抓起,采取相应的。 四、建议及对策 1、发挥政府职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职能就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可以帮助农民市场行情,指导农民确定适应市场需求的种植养殖计划。 2、重视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是增长还是下滑,依赖于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的高低。要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就必须明确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温家宝总理在研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时指出:“凡是与农民利益有关的问题,都要和农民商量,不能搞强迫命令,强制推行统一种植和统一经营;即使是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如果农民不接受,也要通过示范和引导,让他们自愿地改变种植品种和经营方式。” 3、区域布局避免趋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时一地之事。在调整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把局部的调整溶入到全省、全国大系统中,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跟着感觉走不顾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盲目跟风攀比,从而形成新的区域结构雷同,结果产品无特色,别人的产品挤不走,自己的产品卖不掉,对于市场的地域性,如果位置找不准,就更谈不上经济效益。 4、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农民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新项目、新作物、新工艺的引进和开发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技术,加大科技宣传就显得十分重要。礼泉县被调查80户农民,就有10多户到杨凌农博会参观学习,还有自费去外县外省学习的,全县优果率达到90%以上。同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建立各类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举行科技成果和产品交流会等形式,把当前最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民当中去,通过专家咨询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充分发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作用。 5、加强信息指导。市场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的盲目性造成的。信息越充分,生产决策就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如果由各个分散的农户自己来处理,显然缺乏经济合理性,所以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商情信息,指导农业生产,以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 6、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技术装备程度低,能容纳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像我省农民长期大量种植的棉花、烟叶、小辣椒、大棚蔬菜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据调查,棉花、烟叶、小辣椒和大棚蔬菜每亩用工分别为31.6个、41个、60个和100多个,要发展这些产品,必须扩大规模经营,才能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7、普及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有能力走向市场。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对于农业类大学办校特点注重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应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对于农业职业类学校,培养方式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会种植、养殖等基本技能,又熟练地掌握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相关知识,培养出实用性人才。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世纪的农业发展和国际农业市场竞争中生存。 大荔县是陕西省的农业示范县,当地气候适宜,而且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齐全,农业种植结构合理,被称为“陕西农业第一县”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大荔县农业种植结构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 农作物种植从传统的单一粮食作物向多种经济作物转变。 由过去的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小麦、玉米、棉花、黄花菜、西瓜、李子、苹果、花生、大枣等)、反季节瓜果(圣女果、油桃、礼品黄瓜等)。 2) 农作物种植从零散、小规模种植向集中、大规模种植转变。 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种植方式,向着同一规划,科学种植,大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生产。 3)农产品从个体经营向产业化,工厂化发展。 通过广泛联系,种植产业化,加工工厂化,农民再也没有了顾虑,收入增加了,生产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4)农作物种植与畜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目前,大荔县有着自己的苜蓿草等大型生产基地,各类草料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已走上正规。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大荔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理念值得推广,使我们意识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用全新的概念打造品牌,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不仅能加快了农业改革步伐、而且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四(大荔县农业及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大荔县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果树、花生、小麦、西瓜等,农作物种植品种多样。其中果树类病虫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用药量最大,棉花等其它作物主要是几种常发难防病虫害危害。就病害而言,除几种常发病种如棉花黄萎,果树炭疽,黑星、小麦白粉病等,近年又出现了几种新的难防病害,如棉花红叶茎枯病,枣缩果病等,这类新生病害因对其致病机理了解不够,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导致大面积发生危害。因此,有关这类病害的深入研究亟待进行,对于此类病害有效防治药剂的研究开发,更是刻不容缓,具有广阔的市场。虫害方面,以前的一些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如棉花上的棉蚜、红蜘蛛,果树上的盲蝽及黄花菜上的蓟马等。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得早些年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得以控制,从而造成了以往的次 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其次,农药的长期使用,尤其是单一农药品种的长期使用,诱导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增强,导致最初可以防治的害虫变得较难防治,甚至无法防治,成为主要害虫。第三,也可能由于某种作物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为害虫的大暴发创造了条件。总之,大荔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主次要病虫害的变化更替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大荔县东埝村设施农业现状调查 经过我们的走访,我们对大荔县东埝村设施农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该村的设施农业经营情况相对较好,呈现良性发展。 基本上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温棚的收益相当可观;第二,温棚的建设已具相当规模;第三,产品对外开拓有一定的市场,收获季节能及时销售。第四,有相应的政策,加速设施农业的发展。第五,农民经过摸索,有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来经营设施农业。 但是,有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把农业技术和温棚的种植更加紧密结合,实现“双赢”,加速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开拓市场,摸清市场变化的规律,为农服务。总之,东埝村大规模设施农业的发展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当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六(大荔县农药市场调查与农药使用状况调查 在大荔县农药市场一条街中调查,共发现有62种农药品种,其中杀虫剂占调查总数的26%,杀菌剂占58,,除草剂占11,。化学农药仍处于主要地位,而新生的生物源农药在市场占有额很小。 农药使用调查中我们发现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用药缺乏科学指导,不能对症下药,打药过于频繁。 在东埝村我们就遇见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果农辛辛苦苦种了将近两亩的桃树,但在我们到达那里时看到80%以上的树得了黄花病,而且很严重,并引发了如桃穿孔、桃缩叶等病害,已无力挽回。果农为救这片桃树,四处求救方,但大家说法不一,于是果农在用一种药不起作用后,就用另一种,如此这样,钱花了不少,但这病却一天天加重。在其他地方我们也见到了类似情况,“急病乱求医”是我们农民朋友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 2 用药不规范,缺乏基本常识。 村民用药单一,不知道施药的最佳时间,不注重农药的稀释倍数,只看重结果,导致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 3 由于各类植物抗虫品种的使用,增加了农民对它的依赖性,把它当作是万能的,以至于忽视了一些次要病虫害的防治。 大荔县在大量种植抗虫棉后,有效地消除了棉铃虫的危害,但两三年过后,原本很少见的黄萎病逐渐蔓延起来,而农民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在播种前及时种子拌种,相反在生长期大水灌溉,导致此病大面积流行,棉花一株株倒下,而农民朋友却无计可施。 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农药售后服务不到位,农药售出后,商家不去调查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农民朋友自我保护意识差,买到假药后,不去有关部门申诉,自认倒霉,很被动。因此也给了许多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 ? 农药市场管理不规范,不严格。一些厂家趁机钻空子,大套生产“一品多名”、“超范围使用”产品,以牟取暴利。甚至有些厂家抱着“有奶便是娘”的态度,什么产品能赚钱就生产什么,使一些正规厂家的产品频频受到冷遇。 ?药农思想落后,在农民的脑海中只有用药意识,没有残留意识,用药只注重眼前结果,导致用药量逐渐增大,用药次数逐渐频繁,而病害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残留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调查时,一位种大棚的村民向我们诉说,去年他种植的八分地圣女果,收获后运到城里被检测农药残留超标,损失3000—4000元左右。 七(大荔芦笋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调查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有鲜美芳香的风味,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芦笋病虫害较多,主要有茎枯病、立枯病、炭疽病、茎腐病、夜蛾类害虫、蚜虫、蓟马等。大荔芦笋种植面积达6万亩,经过我们调查,结果表明: 大荔万亩芦笋地未发生明显可见的病虫害,仅见少量棉铃虫,缘蝽,蓟马等害虫及危害状。可能与当地农民的栽培管理及化学防治及时、有效有关。 八(大荔县黄河滩区抗虫棉虫害调查 在对大荔县黄河滩区种植的抗虫棉害虫调查后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棉蚜、 红蜘蛛等上升为主要害虫 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绝大部分是转Bt 基因棉, 它仅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抗性, 而对棉蚜、 红蜘蛛等害虫无抗性,所以在抗虫棉区,棉蚜、 红蜘蛛上升为主要害虫。 2 抗虫棉区对天敌的有利影响 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由于用药时间推迟,用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减小了,有利于棉田天敌群落的建立和自然控制作用的发挥,减轻了害虫的为害。 3 黄河滩区病虫害发生较少的原因 我们所调查的抗虫棉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它位于黄河滩上,平均每3-4年要被黄河水冲刷一次,这样就使本地区虫源大大减少,害益虫的生活周期不能正常完成,加之黄河滩区与其他棉区相距较远,害虫较难迁如本区。在本地区我们没有发现棉铃虫的卵和幼虫,这也说明了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 4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抗虫棉害益虫之间的比较 通过2005年和2002年黄河滩区抗虫棉田害、益虫的比较,我们发现2005年黄河滩区抗虫棉上的害虫,如棉蚜、蓟马等,比2002年明显增多,而益虫如草蛉等有所减少。
/
本文档为【大荔县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