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美国白蛾

2017-09-26 5页 doc 40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国白蛾美国白蛾 前言:这是前年根据资料整理的一段文字。前些天到基层学校时发现今年的美国白蛾依然猖獗,危害严重,在这里提交上来,可作为以后的一段教学资料使用。 [1]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 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 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 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 鉴别特征:成虫 雌...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前言:这是前年根据整理的一段文字。前些天到基层学校时发现今年的美国白蛾依然猖獗,危害严重,在这里提交上来,可作为以后的一段教学资料使用。 [1]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 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 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 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 鉴别特征:成虫 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 年发生2代.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 年能发生三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 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 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 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 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 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 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 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 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 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 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 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 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 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 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 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土内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11月上旬。9月初开始陆续化蛹越冬。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卵期15天左右。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随着幼虫生长,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随之增大,最后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幼虫共7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幼虫蚕食叶片,只留叶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 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 视频:(指向下网址,点击右键——打开超链接)
/
本文档为【美国白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