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柱山实习报告

2017-09-01 12页 doc 4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天柱山实习报告天柱山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王 铸 学 号 170108072 专业名称 08级环境科学,2,班 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实习报告 目录 天柱山实习概况 ........................................................................................................................... 2 实习地自然概况 ....................................................
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实习# 学生姓名 王 铸 学 号 170108072 专业名称 08级环境科学,2,班 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实习报告 目录 天柱山实习概况 ........................................................................................................................... 2 实习地自然概况 ........................................................................................................................... 2 实习目的 ........................................................................................................................................... 3 实习 ........................................................................................................................................... 3 实习步骤 ........................................................................................................................................... 4 实习感悟及收获 ........................................................................................................................... 5 实习建议 ........................................................................................................................................... 8 参考文献 ........................................................................................................................................... 8 1 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实习概况 实习单位:安庆师范学院08级环境科学专业 实习时间:2010.10.12-2010.10.15 实习地点:安徽省天柱山国家旅游风景区 实习地自然概况 安徽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部,潜山县境内,地处东经116?25′,北纬 30?45′,主 2峰天柱峰海拔1485 m,风景区面积约35 km。 地理资源:山体由变质岩及花岗岩侵入体组成 ,山麓则分布着少量第三纪红色岩、页岩覆盖在古岩的侵蚀面上,山势受垂直节理控制 ,多悬崖峭壁。在生物地理气候的综合影响下 ,土壤呈垂直分布规律 ,250 m为黄红壤 ,至 800 m为山地黄棕壤 , 800 m以上为山地棕壤 ,局部发育山地草甸土(海拔1100米以上)。 植被特征: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势及相关的气候影响形成了植物群落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 ,植物资源丰富。天柱山北坡海拔 1100m 以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群落组成种类较多, 优势种不明显; 天柱山南坡由于人为影响 , 主要为黄山松和少量杉木林,海拔 1100m以上,局部缓坡地或沟谷中有山地矮林分布,在局部岩石裸露的陡坡,出现以鱼鳞黄杨为优势的山地常绿灌丛。 植物资源:安徽天柱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0科,526属,991种(不含种下分类单位),分别占安徽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9.76%、58.57%、 39.67%;占全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 38.56%、16.44%、3.63%。其中被子植物占总种数的98.18% ,包括双子叶植物 109科、415属、813种;单子叶植物 15科、99属、160种;裸子植物仅占总种数的1.82% ,但含有安徽裸子植物的所有科类。由此看出,安徽天柱山种子植物在安徽省和 [1]全国均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气候资源:天柱山的垂直气候相差很大,海拔40米的山脚到1485米的山顶,高低差达1445米,形成了垂直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山下梅城为16.3?,山顶为8?,极端最低温度山脚与山顶温差为,10? 。该区属于典型季风亚热带气候 ,山上山下气候呈明显的差异 ,相差 20 d左右的物候期,山区年降雨量1900 mm,年平均气温为 14、6?,16、6?,相对湿度为78% ,云雾多达180 d,无霜期135 d。 2 天柱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实习内容: 1、天柱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群落外貌和结构的观察、调查,认识天柱山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进一步理解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群落结构、外貌和分布的影响。 2、动植物分类基本技能与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了解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有关工具书及检索的使用;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认识50种以上高等植物。 3、天柱山植物生活型分析 对采集和记录的植物,按照Raunkiaer生活型系统进行天柱山植物生活型分析,掌握生活型分析的方法;理解天柱山植物生活型与环境的关系。 4、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 掌握植物群落常见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样线法的应用、“点-四分法”测定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5、群落中物种频度的调查、计算与分析 进一步理解频度的概念,通过实测数据验证Raunkiaer频度定律;掌握Raunkiaer频度计算方法,理解群落中不同频度种的数量与群落状态关系。 6、其他的生态学原理 除以上内容外,掌握一些可以见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如: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形态的差异;自疏与自然整枝现象;等等。 3 天柱山实习报告 实习步骤: 1、分二段采集标本和讲解: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天池峰)。比较两段植物群落组成的种类差异(主要是木本),分析与环境的关系。 2、观察法(目测法)沿途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差异(结构差异主要是乔木种类组成、群系、群从组成);辨识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的群落组成,命名群系、群丛组成。 3、压制标本、检索定名。 4、在天柱山附近茶庄选择合适的地段拉样线进行群落物种频度的调查,用“点-四分法”测定森林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5、将采集和记录的全部物种汇总进行生活型分析。 主要实习活动过程: 10.12日:乘车至茶庄,后由茶庄(海拔400)出发沿茶庄至马祖段之间的石梯小路进行生态学考察,沿途听老师介绍周围生态植物的名称特征及部分植物所具有的药用功效,沿途不断记录植物名称、特征和周围生境,并采集部分植物进行标记后妥善保存用于制作标本。 10.13日:上午由天柱山庄(海拔960米)出发至天池峰顶,沿途记录途中部分植物名称、特征和大约的海拔高度,鉴于昨日对于天柱山部分常见物种已经有部分了解,因此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认识新植物的同时开始回忆鉴别部分常见物种,并在沿途发现部分珍贵物种如:小叶黄杨、安徽杜鹃、天女花等。 下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标本的压制,主要的压制步骤如下: 1、从数株同一植物中选择各器官最完整的植株做标本,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完整枝叶,如有花果实则选择较为完整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的枝干做标本。在压制标本时应先去残叶,适当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果。如果10朵大花聚集在一起时,一般只留4~5朵为宜,不过应留一小段花、果、叶梗,以表明原来的生态情况。要使一个立体实物变为平面时,则要剪去1/2或2/3才不致堆积。在吸水纸前必须整形,即将标本的枝、叶、果、花展开平放,避免重叠。由于此次制作的是主要是腊叶标本,因此为了方便日后观察,可将部分枝叶翻转,以此制作较为全面完整的植物标本,并尽量使标本既保持自然状态,看上去又很美观。 4 天柱山实习报告 2、在标本夹上铺上吸水纸数张,将夹着植物标本的对折吸水纸放在上面,压制前,把对折吸水纸打开,检查与矫正花、叶的位置,把少数叶片和花翻过来,以便对他们作全面观察。摆正后,将吸水纸对折对折合起来,上面再铺几层吸水纸,就可再放另一份植物了,这样一层层加上去,放齐。最后,将标本夹用粗绳捆紧,压上几十公斤重的大石块,置通风处。并在以后的时间内多次换干纸,在此基础上再仔细加工整理标本。 10.14日:经过两天的天柱山调查,同学们已经积累了部分植物识别的知识,但多数同学还处于模糊阶段,因此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对植物识别的认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早晨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天柱山常见的植物物种进行自主复习。 四分法”调查天柱山庄周围的物种多样下午的主要任务集中于使用样线法和“点- 性指数。首先于天柱山庄周围沿山坡纵向随机选10个点,将随机点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测定最近植物个体基部1.2米处的周长和基部中心到中心点的距离。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密度、种群的底面积优势度、频度、平均优势度等,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其次选定某处山坡测量其坡度、坡向并在其上拉一条30米长的样线,记录样线周围一米以内的植物物种和数量。 实习收获: 1、制作天柱山植物部分名录(见附件一) 2、据实习过程中的植物调查了解到天柱山植物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种类相对最多 ,木本植物中,又以灌木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乔木植物,竹类植物最少主要为山竹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下。天柱山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主要为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天柱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由于地势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脚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反映了该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的特征且山地的垂直分异特征明显。 天柱山海拔400米以下:此处为常绿阔叶林,但沟谷地带有常绿树种:苦槠、青冈栎、小叶青冈栎、具柄冬青等,尤其茶庄周围具柄冬青最多,可以发育为常绿阔叶林。 天柱山海拔400---850米:此处属于常绿混交林,常绿树种(苦槠、青冈栎等)、茅栗等。其他的常绿树种:大叶冬青、檵木及山矾等;其他的落叶树种:盐肤木、黄檀、枫香、黄连木。 5 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海拔850---1200米:自天柱山庄向上植被类型主要为落叶阔叶林,种类组成较多,因此优势种不明显,主要树种:灯台树、金缕梅、野漆树、葛萝槭、盐肤木;林下灌木有:伞形绣球、水马桑、山胡椒、野鸦椿、山鸡椒;常绿灌木:冬青、格药柃。分布在天柱山庄附近,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天柱山海拔1200米以上:局部平缓地区或山谷有山地矮林的分布,种类有水马桑、紫珠、黄山栎、 其次有三桠乌药、大柄冬青、棱角山矾。矮林下草本植物丰富,有落新妇等。局部岩石裸露的陡坡出现以小叶黄杨为优势种的山地常绿灌丛。 从茶庄至天池峰的垂直海拔高度分布中海拔700米以下针叶树优势种为马尾松,但乔木层较为单一,主要原因可能为人为活动因素的干扰,近些年环保措施得力导致其生长为优势种;1000米以上为黄山松,中间有过度带,在天柱山山顶黄山松形态各异景色迷人。在海拔800---1200米段,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天柱山庄、炼丹湖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主要分布的为马尾松与黄山松及落叶阔叶林,在此海拔高度中植物群落中灌木所占的数量较多,如:茅栗、短柄木包、满山红、杜鹃花、野山查、白檀、蜡瓣花、伞形绣球,长绿灌木有胡秃子、格药柃等。由此可知,在此海拔乔木与灌木分布的错综性比较明显。 由此可以看出天柱山植物生态群落层次性分布明显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层次,群落的生活型以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层有大量乔木树种的幼树和幼苗,而且还有许多灌木树种,是群落物种多样性代表层,不同层次间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乔木层。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为自然生态群落,生态完整性保持的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于生态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海拔800米以下乔木层受人为活动因素干扰较大。 3、根据样方法调查物种频度分布图如下(附件二): 6 天柱山实习报告 图一 Raunkiaer频度图 频度图中E级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大,如果若B、C、D级的比例增高,说明群落分布不均匀,暗示着植被的分化和演替趋势。图一中属A级的种类占47%远大于B、C、D频度说明天柱山庄附近低频度的种的数目较高频度多,山橿和黄山松是优势种和建群种。10个样方调查地段的海拔、水、阳光及土壤等自然环境相似,导致群落的类型相似,乔木层主要为黄山松,灌木层主要为山橿、满山红、映山红、短柄枹、野珠兰等;从丰富度角度来看,10组样方的群落均匀度比较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天柱山庄附近植被的均匀度和丰富度比较相似。图中可以看出E级频度比较低,所以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数目比较少。 4.“点-四分”法(附件三): 由点-四分法附表可以看出,通过“点—四分”法测量的该段山坡,从基部周长方面分析,分布的植物种种类较为单一乔木多为黄山松,并且其周长大小也有一定的差距,较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因此其乔木层在各生长阶段分布较为均匀;从点到植物的距离分析,该段山坡植物的疏密度有一定的差别。造成这两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土壤中积淀层多为砂质土壤不利于其他乔木的生长,并且山上的气候也对某些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黄山松成为优势种;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长期对植物群落的干扰所致。 在这短短的三天植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十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天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为主,我们动手为辅有时候时间自个掌握来实践。我们一边认真听着余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生怕记漏、听漏任何一个种名。几乎整天我们都在路上走,这对人可真是一种考验,既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又考验体力还要靠耐性。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进行了良好衔接。我们及时整理复习了一些植物的科别特征并学会了制作植物标本。在具体实践的基 7 天柱山实习报告 础上将理论知识建构得更加牢固,学到了许多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植物分布之广,种类之多。无论是路边还是林下,还是石缝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这次实习还让我们牢固地树立了一个思想,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的,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活的。我们的课本不可能将一种植物的生活信息全部表达出来。我们坚信,学习植物学的最好课堂应是在大自然中。自然中的植物是鲜活的,是动态的,是有着生老病死的生命。植物和它周围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有着千丝万缕出的联系,很多信息不是在课堂上能传递的。 此次野外实习活动除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外,还培养了小组成员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在采集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有负责听老师讲解并记录的,有负责采集的,有负责挂号签的,也有负责提工具的。在认识标本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整理,一起记录,将自己学到的拿出来与小组成员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在并肩战斗的时光里,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同学友谊。 实习建议: 通过实习总体说来,我们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既定目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本次实习时间较短,加之最后一天天气不好,许多植物标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和记录。对一些形态相近的物种没有进行认真系统的对比观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暴露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对植物分类学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去背哪种植物属于哪一个科,而很少去关心该科植物在系统中的地位,还有该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等。 其次,野外实习经验及准备不足:由于外出实习的人数较多、带队老师较少等原因造成很多同学在辨认植物及野外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最后,由于同学们的野外植物识别知识的欠缺,因此建议在下次野外实习活动中提前做准备,在实习活动开展前提前对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是同学们在实习前针对实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物种进行讲解,教会同学们识别,使同学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能自主学习和回忆学习过的知识加深理解以及记忆。 参考文献 [1] 张震 徐丽《安徽天柱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36 (1) : 852 89 8 天柱山实习报告 附件二: 样线法数据表(物种名、数量、频度等,含两大组数据) 名称 频度1 2 3 4 5 6 7 8 9 10 样号 (%) 杉木 3 8 7 2 7 0 0 1 2 0 70 D 山橿 37 29 7 6 3 18 5 11 11 8 100 E 水马桑 0 0 0 1 0 0 0 0 0 0 10 A 白檀 4 1 1 0 2 0 2 0 1 1 70 D 大果山胡1 0 0 16 2 0 0 0 0 0 30 B 椒 短柄枹 2 0 6 0 4 4 2 11 1 5 80 D 葛萝槭 1 0 0 0 0 0 0 0 0 0 10 A 绿叶胡枝9 2 0 0 0 0 0 0 0 0 20 A 子 野梧桐 0 0 0 0 3 1 0 0 0 1 30 B 黄山松 1 4 0 1 7 5 6 4 5 5 90 E 格药柃 0 0 0 0 0 2 3 0 0 0 20 A 满山红 2 2 10 0 0 4 1 8 3 13 80 D 映山红 15 4 17 0 2 39 15 18 6 0 80 D 蚀齿荚蒾 1 0 1 0 1 0 0 0 0 1 40 B 水榆花楸 0 0 0 1 0 0 0 0 0 0 10 A 山胡椒 1 0 0 16 2 0 0 0 0 0 30 B 菝葜 5 0 0 0 1 0 5 4 0 0 40 B 茅栗 4 0 3 0 3 0 3 0 0 0 40 B 黄丹木姜0 0 0 0 0 1 15 0 1 1 40 B 子 盐肤木 0 0 6 0 0 0 0 0 0 0 10 A 9 天柱山实习报告 宁波溲疏 0 0 0 1 0 0 0 0 0 0 10 A 冻绿 1 0 0 0 0 0 0 0 0 0 10 A 黄檀 0 0 0 8 2 0 0 2 1 0 40 B 野珠兰 2 21 0 4 1 0 4 2 1 2 80 D 蜡瓣花 0 0 0 0 0 0 2 0 0 0 10 A 紫珠 5 5 1 0 0 0 0 0 0 0 30 B 伞形绣球 13 80 0 3 3 0 0 0 0 0 40 B 柃木 11 2 6 2 4 0 5 7 1 0 80 D 木莓 44 20 9 0 0 18 18 3 3 3 80 D 野鸦椿 1 0 1 2 1 0 2 2 2 4 80 D 山莓 0 0 4 0 2 13 0 4 0 0 40 B 三花悬钩0 0 0 0 0 1 0 0 0 2 20 A 子 山鸡椒 0 0 1 0 3 3 0 0 0 0 30 B 大青 0 0 0 0 1 2 0 2 0 10 40 B 山胡椒 1 0 0 16 2 1 0 0 1 4 60 C 毛花连蕊0 0 0 0 0 0 0 1 1 0 20 A 茶 中华石楠 0 2 0 0 0 0 0 1 0 0 20 A 金缕梅 0 0 1 0 0 0 0 0 0 1 20 A 具柄冬青 0 0 0 0 0 0 0 0 0 1 10 A 胡枝子 9 2 0 0 0 0 0 1 0 0 30 B 川榛 0 1 0 0 0 0 0 0 0 0 10 A 菱角山矾 0 2 0 0 0 0 0 0 0 0 10 A 10 天柱山实习报告 大柄冬青 0 1 0 0 0 0 0 0 0 0 10 A 苦茶槭 0 3 0 0 0 0 0 0 0 0 10 A 野茉莉 0 0 2 1 0 0 0 0 0 0 20 A 紫萁 0 0 0 2 0 0 0 0 0 0 10 A 紫茎 0 0 0 0 2 0 0 0 0 0 10 A 华桑 0 0 0 2 0 0 0 0 0 0 10 A 绒毛石楠 0 0 0 0 2 0 0 0 0 0 10 A 11
/
本文档为【天柱山实习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