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2017-10-23 11页 doc 26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学生: 科目: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 课 题 7.4.3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能够记清地震和火山分布的地域和特点 2.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 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3.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教学目标 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4.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 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1、从宏观上了解...
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面的七巧板——板块 学生: 科目: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 课 7.4.3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能够记清地震和火山分布的地域和特点 2.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 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3.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教学目标 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4.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前一节 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1、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 2、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火山地震带和板块运动.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 知识框架 1、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内部结构:由地壳、 地幔 、 地核 构成, 地壳 和 软流层 的顶部组成了岩石圈。 ?地壳变动的:(1) 岩石的弯曲和断裂,形成 褶皱 和 断层 。如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2)意大利 那不勒斯 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3) 高山上的海洋古生物化石。(4)东非大裂谷不断加宽。(5) 火山和地震等。 ? 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 火山:(1) 结构:由 火山口 、 火山锥 、 岩浆通道 组成。(2) 喷发物:有气态( 水蒸气、 二氧化硫 )、液态( 熔岩流 )和固态( 火山灰 、 火山尘 、 火山弹 )(3) 分类:按 活动情况可分为 活火山、 死火山 、 休眠火山 。(4) 火山带分布: 环太平洋火山带 、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 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2) 危 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地震:(1) 震源、震中、震中距。(2)地震带有: 环太平洋地震带 、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 2、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据 大西洋 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等证据创立)。地球陆地在 2 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 ?板块构造学说:全球有 6 大板块( 亚欧 板块、 非洲 板块、 美洲 板块、 太平洋 板块、 印度洋 板块、 南极洲 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 上,不断发生 碰撞 和 张裂 。 ?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运动。板块张裂形成 海洋 或 裂谷 (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板块碰撞形成 山脉 。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 ?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 张裂 形成,而喜马拉雅山脉则由两大板块 碰撞 形成。 ? 从大西洋两岸轮廓的互补上,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大陆漂移 学说,后人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 板块构造 学说( 3、地形和表示地形 ?常见的地形(见右表) (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 海拔 相同。 类型 特 征 (2)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陡坡 。等高线稀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疏处表示 缓坡 。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 丘陵 (3) 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陡崖 。 度较缓 (4) 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若由外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向内海拔增高,表示 山顶 。若由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 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 盆地 。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5)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鞍部 。 (6)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 。 (7)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脊 。 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 山脊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 山谷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 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山-山峰 四周低 中部高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陡崖 山坡接近于垂直 几条等高线相交在一起 陡坡 山的坡度较陡 等高线密集 缓坡 山的坡度较缓 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地形的变化:(1)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形成高山、深谷,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 能使地表 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如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2)外力作用(起造型师的作用):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使地表趋于 平坦 。能量来源于太阳能,主要是指风力、流水、波浪、冰川作用、生物等。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黄土高原的纵横沟壑,溶洞,三角洲和平原。 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 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内力 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 地形的改变 风力 流水 风化 外力 冰川 侵蚀 作用 海浪 搬运 生物 沉积 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 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考点一: 典型例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促使地貌变化的动力是( )( A(地壳运动 B(海陆变迁 C(火山、地震 D(海浪和冰川的作用 2(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B(喜马拉雅山过去曾经是海洋 C(喜马拉雅山上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 D(喜马拉雅山是一座死火山 3(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 B(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 C(3级以上的地震有震感,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D(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4.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系分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完全复合、均位于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 B(大致重合,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C(凡有火山,地震分布的地区肯定形成山系 D(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5.火山的种类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像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的 __________ , 6(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引起的震动现象,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构成( 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火山和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会和地壳的运动之间联系起来考 察。 针对性练习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__________ ,它能测出非常微弱的地震( 2火山喷发时喷出的液态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 ,它来自__________ 层。 3下列哪一项属于破坏性地震的震级 ( ) (A)3级以上 (B)4级左右 (C)5级以下 (D)5级以上 4.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 A(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B(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 C(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方 D(地壳较薄处或厚薄交接的地方 5(下列哪级以上的地震处于破坏性地震( )( A(2级 B(3级 C(5级 D(7级 6采自地壳外部的,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有( )(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 B(大陆漂移 C(火山和地震 D(板块构造运动 7.地震的发源地叫__________,一般位于地表以下O,300千米处( 8.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考点二: 典型例题 11(下列陆地地形中,相对高度最大的是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2(四周高,中间低,周围分布着山地和高原,内有平地或丘陵的地貌类型是 (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 ) (A)三大板块 (B)五大块板 (C)六大板块 (D)七大板块 4(日本位于__________ 板块和 __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5.地球表面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球__________和__________长期作用的结果( 下列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中,不属于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 C(风的侵蚀( D(地震 6(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 B(舟山群岛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陆地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B(地球上的陆地都在海洋上漂移 C(地球表面有近一半是陆地 D(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8.我国属于六大板块中的__________板块( 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板块是可以通过七巧板来理解的,而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世界现在的格局。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和做题的时候必须把这些常识性知识掌握。 针对性练习: 1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黑龙江的五大连 池也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注:五大连池是火山湖)( 2(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 (B)?? (C)?? (D)?? 4.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大山脉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 (A)印度洋板块一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一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一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一亚欧板块 5(下列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6(由于多火山活动,硫磺矿较多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日本 (C)中国 (D)墨西哥 地球表面形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板块__________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__________的地区,常形成__________ 山脉。 8.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A(?? B(?? C(?? D(?? 巩固作业 1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 频率和强度;?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目前,人类 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 B(?? C(?? D(?? 2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__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__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 地带都是__________地带。 3日本处在哪个火山地震带内?该火山地震带,是在哪些板块的接触地带? 4(下列地区多火山的是 ( ) (A)南极洲 (B)东非裂谷带 (C)北冰洋 (D)西伯利亚地区 5(下列板块中几乎全为海洋的是 (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6(假若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教室上课,此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 7.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有 ( ) (A)风力 (B)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的张裂 8.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学说有何异同?板块学说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有什么发展?(4分) 9.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板块构造说,地球表面可分为六个板块 B(六个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 C(大陆漂移是由于板块运动形成的 D(从现象上看、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 10.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系分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完全重合,均位于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 B(大致重合,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C(凡有火山、地震分布的地区肯定形成山系 D(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1.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我国属__________板块。全部在海洋里的是__________板块。 12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有活动,少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活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13(下列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中,不属于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 C(风的侵蚀( D(地震 14(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 B(舟山群岛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
本文档为【精品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