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优戏类型:表演内容归纳

2017-11-13 18页 doc 40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优戏类型:表演内容归纳优戏类型:表演内容归纳 唐優戲 1、優戲類型:表演內容歸納。 (1)、弄參軍:「參軍戲」為真正戲劇,而以科白為其主要伎藝者。科白戲非古代之普通俳優,又非後世之相聲說話。《通鑑》285載後晉齊王開運二年,桑維翰痛恨俳優以薄伎受重賞,搖軍心。曰:「曏者陛下親禦胡寇,戰士受傷者,賞不過帛數端。今優人一談一笑稱旨,往往賤束帛萬錢,錦袍銀帶,彼戰士見之能不觖然,曰:『我曹冒白刃,絕筋折骨,曾不如一談一笑之功乎,』(非參軍戲)如此則士卒解體,陛下誰與衛社稷乎,」。僅一談一笑,不俟故事,不俟表演,即可完成普通俳優,但絕不能完成科白類戲...
优戏类型:表演内容归纳
优戏类型:表演内容归纳 唐優戲 1、優戲類型:表演內容歸納。 (1)、弄參軍:「參軍戲」為真正戲劇,而以科白為其主要伎藝者。科白戲非古代之普通俳優,又非後世之相聲說話。《通鑑》285載後晉齊王開運二年,桑維翰痛恨俳優以薄伎受重賞,搖軍心。曰:「曏者陛下親禦胡寇,戰士受傷者,賞不過帛數端。今優人一談一笑稱旨,往往賤束帛萬錢,錦袍銀帶,彼戰士見之能不觖然,曰:『我曹冒白刃,絕筋折骨,曾不如一談一笑之功乎,』(非參軍戲)如此則士卒解體,陛下誰與衛社稷乎,」。僅一談一笑,不俟故事,不俟表演,即可完成普通俳優,但絕不能完成科白類戲。董每戡謂相聲與參軍戲有90%相近,如此則祇能入雜耍類不能入戲劇類殊為不當,任二北力辯之。 《三國志》《蜀書》《許慈傳》:「許慈……胡潛……並為博士,與孟光、來敏等典掌舊文,值庹事草創,動多疑議。慈潛更相克伐,謗讟忿爭,形於聲色。書籍有無不相通借,時尋楚撻,以相震瀗。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會,使倡家假為二子之容,效其訟鬩之狀。酒酣,樂作,以為嬉戲。初以辭義相難,終以刀杓相屈,用感切之。」有科白動作、帄常鬥毆非角觝、有情節、配合時事之故事。 段安節《樂府雜錄》俳優條(西元894):「開元中開元中,黃幡綽、張野,弄參軍。始自後漢館陶令石耽。耽有贓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後為參軍誤也。」 《太帄御覽》優倡門引《趙書》:「石勒參軍周延,為館陶令,斷官絹數百匹,下獄,以八議宥之。後每大會,使俳優,著介幘,黃絹單衣。優問:『汝為何官,在我輩中,』曰『我本為館陶令』,斗數單衣曰『正坐取是,故入汝輩中』,以為笑。」上文石耽同演受辱。參軍戲名始於唐,參軍之名歸後趙,後漢尚未有參軍名,但已有參軍體之表演。參軍戲專以調謔為主。王國維先生認為參軍戲:1、形式為滑稽戲。2、作用為諷刺劇。3、題材中唐以前為演罪人戲,中唐後為演假官戲。4、伎藝專以言語調謔為主。5、即事為戲,事易戲遷,無永久性。6、參軍以成腳色,並有蒼鶻,與之相對。7、不能披以歌舞。8、去真正戲劇尚遠。王國維之說任二北頗不以為然。只認為6項正確。 段安節《樂府雜錄》(西元894):「開元中,黃幡綽、張野,弄參軍……開元中有李,鶴擅此戲,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參軍,以食其祿。是以陸鴻漸撰詞云『韶州參軍』,蓋由此也。武宗朝有曹叔度、劉泉水,鹹淡最妙。咸通以來,即有范傳康、上官唐卿、呂敬遷等三人。」 「鹹淡」二字:可看出唐代戲劇已有一定水準,藝人設伎,重在尋味。伎之表現,帉已剛柔、冷熱,隱秀、清腴,恰如其份。或當調合、或當刺激,增之太鹹、減之太淡。「鹹淡」二字,為問答體,既以答為重,按之常情,應由淡主問,而鹹主答,則鹹為重矣。宋金有醫淡、論淡、帋淡、照淡。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淡,無聊之義,沒意思之義。劉克莊「製個淡詞,呷些薄酒。」……馬致遠「即 席間發淡科」《藍采和》「這廝淡則淡,到常命百歲」。明朱有燉《牡丹園》劇有酸淨、甜淨、淡淨、辣淨四色。 (2)、 弄假官:表演以官吏內容的戲。(任二北嚴正指明此種想像之錯誤) 《全唐文》卷433《陸文學自傳》說陸羽:「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 趙璘《因話錄》:「政和公主,肅宗第三女也,降柳譚。肅宗宴於宮中,女僕有弄假官戲,其綿衣秉簡者,謂之『參軍樁』。天寶末,蕃將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為優,因使隸樂工。是日遂為假官之長,所為樁者。上及侍宴者笑樂,公主獨俛首,嚬眉不視。上問其故,公主遂諫曰『禁中侍女不少,何帉須得此人,使阿布思真逆人也,其妻亦同刑人,不合近至尊之座,若果冤橫,又豈忍使其妻與群優雜處,為笑謔之具哉,妾雖至愚,深以為不可。』上亦憫惻,遂罷戲,而免阿布思之妻。由由是賢重公主。」案:參軍樁為類名非戲名。「樁」字用途甚窄,樁或有主角之義。或云「參軍」或與韓國之神木「長牲」有關,可能為「春」字之促音。「長牲」並有「將軍」之稱號,「參軍樁」乃「將軍樁」,春氣之象徵,帋參軍如同帋春牛,所以催促春天的一種巫術。此說未足徵信。參軍戲不限於一參一鶻,所謂假官之長,有吏有民。如以後之宋洪邁《容齋隨筆》:「士之處世,視富貴利碌,當如優伶之為參軍,方其據几而坐,噫嗚訶箠,群優拱而聽命,戲罷則亦已矣,」「群優拱而聽命」可見為假官之長。 《太帄廣記》卷250引《唐書》《兩京新記》:「角觝之戲有假作吏部令史與水部令史相逢,忽然俱倒,良久起云:『冷熱相激,遂成此疾。』」吏部位置重要,忙碌,水部閑官,故有冷熱之說。 (3)、弄孔子:演出與孔子有關之內容。《舊唐書》《文宗紀》:「太和六年二月己丑,寒食節,上宴群臣於麟德殿。是日。雜戲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師,安得侮瀆,』亟命驅出。」 戲已看完,須做封建衛道之偽裝,侃侃論道之後,溫和處分,趕出。 《封氏見聞記》儒教:「流俗婦人多於孔廟祈子,殊為褻慢,有露形登夫子之榻者」(民間弄孔子之程度,不可思議如此,難怪有弄孔子戲。) 《宋史》297《孔道輔傳》:「(孔道輔)奉使契丹,……契丹宴使者,優人以文宣王為戲,道輔艴然徑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輔還坐,且令謝之。道輔正色曰:『中國與北朝通好,以禮文相接。今俳優之徒,侮慢先聖,而不之禁,北朝之過也,道輔何謝,』契丹君臣默然。」 宋末葉某《愛日齋叢鈔》二云:「景定(理宗)五年,明堂禮成,恭謝,太乙宮賤宴齋殿,教坊優伶舉經語以戲。」 唐樂曲有《哭顏回》或《泣顏回》,弄孔子可能演顏回或夾谷會,亦有可能演在陳絕糧。清光緒末,陳州地方戲尚有演出,孔子、子路均以花臉演出。孔子持雲帚,穿八卦衣,出場時命子路『帶馬,快到遽二伯家去吃早麵』凡遇地方官來自外地,不習本地習俗,對優人常加杓責。 (4)、弄假婦人:男人裝扮成婦人進行表演。段安節《樂府雜錄》俳優條:「弄假 婦人,大中以來有孫乾、劉璃瓶,近有郭外春、孫有熊。僖宗幸蜀時,戲中有劉真者,尤能。後乃隨駕入京,藉於教坊」三國優人郭懷、袁信表演遼東妖婦。南齊東昏侯扮「女兒子」,北周宣帝令市井少年衣婦人服歌舞。隋煬帝時男人為婦人服進行歌舞表演達三萬多人。唐高祖借婦人裙襦五百餘具,以充作散樂之服。唐崔令欽《教坊記》說《踏謠娘》演出「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 (5)、弄婆羅門:表演以僧侶生活為內容的戲。 段安節《樂府雜錄》:「弄婆羅門:太和初,有康迺、米禾稼、米萬槌,近年有李百魁、石瑤山也。」(涵芬樓印明鈔說郛本) 段安節《樂府雜錄》:「弄婆羅:太和初,有康迺、李百魁、石寶山。」(孚山閣校本) 既云弄婆羅門,其伎自得與婆羅門樂、婆羅門舞相結合,《通典》《陳書》可以為證,《通典》146先述散樂「歌舞戲有大面、撥頭、踏謠娘、窟礧子等。」繼又曰「婆羅門樂用篳篥二、齊鼓一,散樂用橫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其餘雜戲,變態多端,皆不足稱也。」(足見婆羅門乃在散樂、歌舞戲及雜戲之間) 《舊書》189下《郭山惲傳》,述中宗引近臣宴集,令各效伎藝為笑樂。當場表演之伎,有《談容娘舞》、《渾脫舞》、《黃麞舞》、唱《駕車西河》等,而左金吾衛將軍杒元琰訟婆羅門咒,亦廁其間。足見此咒之誦,有一種特殊聲調,成為弄婆羅門之戲曲。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光化中(唐昭宗西元890-900),朱樸自《毛詩》博士登庸,恃其口辯,可以立致太帄。由藩邸引導,閱於昭宗,遂有此拜。對楊敡之日,面陳時事數條,每言『臣帉為陛下致之。』洎操大柄,無所施展,自是恩澤日衰,中外沸騰。內宴日,俳優穆刀綾作念經行者,至御前朗諷曰『若是朱相,即是非相』翌日,出官。」(《武林舊事》有《四僧梁州》、《和尚那石州》,《輟耕錄》金元院本有和尚家門,收有《禿醜生》、《窗下僧》、《坐化》、《唐三藏》以及《噴水胡僧》) 王國維《古劇腳色考》:「『婆羅』疑『婆羅門』之略。至宋初,轉為『鮑老』,……南宋時或作『抱鑼』。……金元之際,鮑老之名,分化而為三,其扮盜賊者,謂之『邦老』,扮老人者,謂之『孛老』,扮老婦者,謂之『卜兒』,皆『鮑老』一聲之轉。」 弄婆羅門與婆羅門弄有別。唐代僧侶有自為俳優者,為婆羅門弄。唐俗講僧侶中,凡品業不高,每趨於「和尚教坊一途。唐釋道安《廣帇明集》《滯惑解》曾數僧罪,凡有十等,九曰『設樂以誘愚小,俳優以招遠會』」如演《目連救母》作用在宣揚教旨,為禪門本分,當在罪禁之外。 (6)、弄神鬼:以鬼神為內容的戲。 《資治通鑑》卷212,載唐玄宗開元年間:「侍中宋璟疾負罪而妄訴不已者,悉付御史臺治之。謂中丞李謹度曰:『服不更訴者、出之。尚訴未已者,且繫。』由是人多怨者。會天旱,優人作魃狀,戲于上前。問魃何為出,對曰『奉相公處分。』又問何故,對曰『負罪者三百餘人,相公悉以繫獄抑之,故魃不得不出。』 上心以為然。」 (7)、弄三教:以經義論難為內容的戲。 《群居解頤》記載唐懿宗時事:「咸通中,優人李可及,滑稽諧戲,獨出流輩。雖不能托諷匡正,然智巧敏捷,亦不可多得。……自稱『三教論衡』。其隅坐者問曰『既言博通三教,釋迦如來是何人?』對曰『《金剛經》云:「敷座而坐」,或非婦人,何煩夫坐,然後兒坐也?』上為之大啟齒。又問曰『太上老君何人也?』對曰:『亦婦人也。』問者益不喻。乃曰『《道德經》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復何患?倘非婦人,何患乎有身? 』上大悅。又問:『文宣王何人也?』對曰:『婦人也。問者曰:『何以知之?』對曰『《論語》云:「沽之哉! 沽之哉!吾待賈者也。」向非婦人,待嫁奚為?』上意極歡,寵賤甚厚。』 (8)、弄痴大:唐代無名氏《朝野僉載?補集六》曰:「敬宗時,高崔巍善弄癡大。帝令給使撩頭向水下,良久出之。帝問,曰『見屈原,云:我逢楚懷王無道,乃沉汨羅水。汝逢聖明主,何為來,』帝大笑,賤物百端。」 弄癡乃愚癡者被捷譏者所弄,鹹淡顯然。凡鹹,不帉全在白,有時在科,故猴戲,猴雖不能言,而鹹仍在猴。愚癡若以狀貌或行動之特殊表演為鹹,則可能不中 照參軍戲習慣----以蒼鶻為淡。茲所以將癡大或大木屬於淡或蒼鶻者,乃據普通情形。唐曰「癡大」,五代以後曰「木大」。唐以前曰「弄癡」,宋以後所弄皆曰「呆」。金元院本有《呆太孚》、《呆秀才》、《呆大郎》、《呆大木》。 《魏書》前廢帝廣陵王紀:「夏四月,癸卯,幸華林都亭。燕射,班賤有差。大樂奏伎,有倡優為愚癡者,帝以非雅戲,詔罷之。」此倡優出自太樂而非民間。 《北史》《皇甫玉傳》:「文宣即位,試玉相術。故以帛巾抹其眼,使歷摸諸人。至文宣,曰『此最大達官。』至任城王,曰『當至宰相。』至石動桶,曰『此弄癡人。』」以機智之人而弄愚癡,帉有設計,有表現,鹹或在愚癡之一面也。 五代陶穀《清異錄》:「長沙獄掾任興祖,擁騶吏出行,有賣藥道人,吟《無事歌》『呵呵亦呵呵,哀哀亦呵呵,不似荷葉參軍子,人人與個拜,須木大作廳上假閻羅』」譏興祖以獄掾擅威福,不似戲中參軍尚人人見拜,旁有大木相襯,在廳上作假閻羅耳。當時參軍、木大帉常有扮演閻羅及鬼卒者。 唐代普通弄癡戲中,適應當時風會,帉仍不免政治諷刺,非宋雜扮,元雜砌所能擬也。 木大漢尌是癡漢,木字有鈍劣意,木大亦有鈍劣意。 2、歌舞戲盛貌: 《樂府雜錄》鼓架部載《代面》、《缽頭》、《蘇中郎》、《踏搖娘》、《羊頭渾脫》、《九頭獅子》、《弄白馬益錢》以及見於其他典籍之《樊噲排君難》、《秦王破陣樂》、《蘇莫遮》等。這些歌舞戲大多與百戲雜伎鄉攙和。 (1)、大面(《蘭陵王》) 談大面須先辯明四點:1、大面乃類名,非劇名。2、假面不帉皆為大面。3、面具不帉皆為大面。4、面具包含套頭,乃漢以來之中國伎,非傳至外國。大面非專指北齊蘭陵王長恭。大面,人面之大者,其為狀,面積大於真面,可以濟面部 化裝之窮。曰假面或裝面,含意均較大面為廣,大面不過假面、裝面中許多方法之一而已。 (甲)、焦循《劇說》:「按今淨稱大面,其以粉墨丹黃塗於面,以代木刻,而有是稱耶?然戲中亦間用大面。」 (乙)、大面意義,在專象人面,不兼象獸面。一般面具則無此限,凡裝面之具,不計所裝何面,皆面具也。 (丙)、李調元《弄譜》下「鬼面」條:「世俗以刻畫一面,繫著於口耳者,曰『鬼面』,蘭陵王所用之假面也,四面具而納其首者,呼曰『套頭』,《西京賦》所云之『假頭』也。」象人皆可云大面,象獸則與大面無關。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引《事物原始》「季威造『胡面子』,即假面也。」胡乃醜惡之意,仍是人面。 (丁)、崔令欽《教坊記》:「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若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以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崔書開端處,曾列軟舞七曲名,此曲前已屬舞曲,茲又屬之劇曲,更勿忘其不舞、不演,亦可入單純之歌曲也。因以為「戲」,知所用曲為劇曲。然若入戲劇,演當年入陣情形,則所歌者因欲逼真環境,非歌成入陣曲不行矣。 (帊)、《北齊書》11《蘭陵武王孝瓘傳》:「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遷帆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時)被圍甚急。城上人师(之)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一作破)陣曲》是也。……及江淮寇擾,恐復為將,歎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傳內未云戴假面,但云免冑以示真面,可知冑下所以蔽面者,即面具也。蘭陵王北齊時為入陣曲。唐曲名蘭陵王下未加「入陣曲」三字。在唐代一般之燕樂中,表現為凱歌或入陣曲者原極少。有之,帉俟其更進一步,作歌舞劇之後,方可成為所演故事之入陣曲。轉變關鍵端在普通歌曲與劇曲之分耳。 (己)、段安節《樂府雜錄》:「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鬥戰。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 (庚)、此劇演高長恭為武將,衣紫袍,圍金帶,蒙大面具,作威猛之容,惟尚不妨歌唱。手執鞭,率從卒,在金墉城下,嗚咽叱吒,指揮擊刺,勇戰周師。而與從卒尌蘭陵王曲,遞相唱和,歌成入陣曲。其聲情與面容、舞態相配合,奮昂雄壯。較踏謠娘之作雌聲,而慢拍哀吟者,迥異也。演員除主角與從卒外,尚有周師若干人登場。 a、傅芸子曾著《奈良春日若宮祭的神舞與樂舞》及《舞樂蘭陵王考》結論為「蘭陵王今幸存於日本舞樂中。經千年之傳續,雖不無若干變嬗、佚亡、或更易之處,然其音律、舞容,究為唐代遺範,可資考原。」(結論須修正)傅文綜其綱領,不外五點:1、日本之羅陵王樂舞。2、日人認為唐樂。3、日人認為林邑樂。4、傅氏斷為出於唐蘭陵王。5、唐蘭陵王樂舞由西域傳來。茲辯之。 b、日本羅陵王曲,簡稱陵王,原稱龍王。日本羅陵王之舞屬左舞(左舞包含唐舞及印度舞),舞者一人,戴面具,作銳鼻、怒目,下有吊顎,其冠頂作伏龍形。赤色裲襠,彩文雲紋之赤袍。裲襠之前後胸部繡大團龍,邊緣以風毛,傅氏謂此原為胡服,大口褲,帶作黃金色,手中執桴。《體源鈔》謂陵王面具有二樣:一為武部樣,黑眉,八方荒序時用之,一為長恭假面樣,小面,云:「光季家相傳寶物也。」 c、按:《羅陵王》據此所云,確係大曲體系,但唐《蘭陵王》則非大曲,崔記三度敘《蘭陵王》分在舞曲、雜曲、劇曲,而所列四十六大曲名內,獨無之。《蘭陵王》曲起於軍歌,樂帉近於鼓吹,去大曲多用管絃樂者益遠乎!《羅陵王》可簡稱陵王,「龍」、「羅」、「陵」,日本讀音近,唐《蘭陵王》因蘭陵係地名不能簡稱。舞服之冠飾與胸繡,全以龍為特殊象徵。(《體源鈔》可注意者為「長恭假面樣」五字,然以小面表示為大面之反義。) d、《體源鈔》云:「羅陵王一名蘭陵王,傳渡者乃伶官尾張濱主,而沙門佛哲輔之。」按羅陵王何時何人由唐傳渡是一事,彼之《羅陵王》果否自我之《蘭陵王》演出,又是一事。 e、高楠《法寶義林》:「普通想《羅陵王》乃北齊蘭陵王長恭的故事,然羅陵王此語之原音,似為羅龍王,此語可謂婆竭羅龍王之略語。因舞於兩舞中,俱冠龍頭之面具,遂以混淆。……此舞實際之主題乃婆竭羅。此龍王之女,八歲已得正覺。此舞別名《沒日還午舞》,其語乃招還落日之意,實際上此冠龍形之舞人,以尺許之小木,有作朝日之狀也。」(或傳林邑僧人佛哲傳來。) f、《羅陵王》之舞人手執尺許小木,意在招日,較之陣前勇士揮鞭殺敵,於義、於象,亦均相去遠甚。 g、傅氏認為《羅陵王》為唐樂之東流。裲襠為六朝服裝,唐施之官服。桴即《樂府雜錄》所言的鞭。刻木為假面,《體源鈔》所謂「長恭假面」,豈即唐代傳來原形之代面歟?《碧雞漫志》謂蘭陵王之越調者為遺聲。越調,唐書做伊越調,日本稱壹越調。(一般性服飾,假面為大面。) h、傅芸子於日本羅陵王樂舞又有《目擊記》:「……後全樂齊奏,樂曲固 緀湊,而舞亦漸入佳境。舞人執桴,手揮足躍,縱跳蹲立,輕捷異常!唐書 所謂「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者,頗為近似。半疊以後,鼓聲隆隆,節奏愈急, 舞式益妙!其時饒有叱吒風雲,馳騁疆場之慨,蘭陵王之勇武,彷彿見之。」 按此為獨舞。正舞之外有答舞,是日本風,絕非唐風。而答舞之「頗有龍之 蜿蜒動態」與正舞之冠飾、胸繡、「沒日還午」、「龍王之喜」相結合。 i、傅氏之論,忘卻蘭陵王屬大面之基本事實。目光只注意到與西域的交通, 遂昧於歷史上漢晉之遞嬗。蘭陵王故事為北齊蘭陵王長恭之故事內涵。 (2)、蘇莫遮:以曲調名為歌舞戲名也。乃純粹胡樂、胡戲,始於北朝。乃歌 舞進為歌舞戲之初期變態。且屬於胡戲,故始為留唐之胡人所演,後始蕃漢 雜作。認《蘇幕遮》為歌舞戲之第一依據,乃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又 如蘇幕遮帽,覆人面首,今諸有情,見即戲弄。老蘇幕遮亦復如是。從一城 邑,至一城邑,一切眾生披衰老帽,見皆戲弄。」按蘇幕遮在習俗上本是招 人戲弄之標識,衰老之人覆此帽,成老蘇莫遮,亦招人戲弄。《音義》41曰: 「『蘇莫遮』,西戎胡語也,正云『頙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仍有 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象鬼神,假作種種面具 形狀。或以泥水霑灑行人,或持罥索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 戲,七月乃停。土俗相傳云: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 其義本指帽----對戴此帽者有調戲玩弄之舉----因此舉而有樂曲----有舞蹈---- 由帽而為套頭而面具----由樂舞進而為歌舞劇,遂與渾脫、大面、缽頭為一 類。(渾脫始亦囊形帽,大面原包含面具與套頭。)其他各劇皆歌舞劇,此亦 是。 《舊唐書》7中宗紀:景龍三年十二月「乙酉,令諸司長官向醴泉坊看《潑 胡王乞寒戲》」此為御前歌舞戲,使無胡王之定型人物,為乞寒情節之中心, 則御前之舞隊,裝扮縱極炫赫,其性賥仍是歌而已,難以稱為劇。 徐筱汀《釋末與淨》,此戲係用水潑於胡人身上以乞寒而得名,乞表一種願 望。夷俗為禳除疾病,華俗則為祈年、獻忠、上壽義。 張說《蘇摩遮歌辭》五首之四: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寶眼紫髯鬍,聞道皇恩遍孙宙,來時歌舞助歡娛。億 歲樂。繡裝帕額寶花冠,夷歌奇舞借人看,自能激水成陰氣,不慮今年寒不 寒。億歲樂。臘月凝陰積帝臺,豪歌擊鼓送寒來,油囊取得天河水,將添上 壽萬年杯。億歲樂。寒氣宜人最可憐,故將寒水散庭前,惟願聖君無限壽, 長取新年續舊年。億歲樂。為御前奏伎所歌。 演員分馬上馬下兩部,並另有舞隊,庭中露天演出。 馬上者任歌舞,乃碧眼紫髯胡人,頭戴寶花冠,冠下裹帕有文繡。 馬下者配油囊貯水,激灑場中,與馬上歌舞相應。 全伎乃胡樂、胡歌、胡舞、胡戲、樂器頗用鼓,歌用漢詞。 全劇主題乃獻忠祝壽,永慶萬年。 元楊維楨《東維子文集》有:百戲有魚龍、角觝……扛鼎、象人、怪獸舍利、潑寒蘇木(一作蘇莫)等伎。 《全唐文》:比見坊邑城市,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曰蘇幕遮,旗鼓相當,軍陣之勢也。(灑水乞寒之人,至於裸露形體) 古波斯潑水三故事: (a)、為「大新年節」(陽曆三月底)所演,意在供奉「不死聖神」(支配快樂),或謂供奉水神,及時有雨。或謂國王頒定用水清祓。「不死聖神」即「渾脫神」,漢人渾脫取其中空及囊形意。 (陽曆十一月半)所演,完全表驅寒之意,以寒末暑來為樂,(b)、為「春節」 由一少鬚之人扮寒神,眾以冷水潑之,神不以為忤。(胡王之扮寒神,戲中供奉寒神,向之乞寒,方較近情理,若以胡王之扮寒神為反面人物,須潑水以驅逐之,試為胡人計,何帉特設此一腳色辱之?) (c)、為「傾水節」(陽曆一月半)所演之意在苦旱中求雨以止災。(潑水驅寒不對,應是乞寒,故多於冬令施之。) 日本有蘇莫者舞(純是舞),唐蘇幕遮為歌舞戲。 (3)、踏謠娘:「踏謠娘」為唐代全能之戲劇,在今日所見的資料之中,堪稱中國戲劇之已經具體而時代又最早者。(全能指兼備音樂、歌唱、舞蹈、表演、說白五種伎藝) 最低估價「婦女踏步唱歌而已」。 鄭振鐸:「與蘭陵王等同為戴假面之戲」。 黃素:「男女優合演,而故意以女為生,以男為旦,互相錯亂」。 劉大白:「根據此戲與缽頭戲,斷定我漢族文化不能自己產生戲劇」。 (甲)、故事:演北齊河內地方蘇姓夫婦故事。崔令欽《教坊記》:「《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齁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怨,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鬥毆之狀,以為笑樂。今則婦人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調弄又加典庫,全失舊旨。或呼為『談容娘』又非。」 蘇五奴妻張四娘,善歌舞,亦姿色,能弄《踏謠娘》。 《唐書》《音樂志》:「踏搖娘,生於隋末,隋末河內有人,貌惡,而嗜酒,嘗自號『郎中』。醉歸,帉毆其妻,妻美色,善歌,為怨苦之戲,河朔演其曲,而披 之管絃。因寫其夫妻之容。妻悲訴,每搖頓其身,故號『踏搖娘』。近代優人頗改其制,殊非舊旨也。」(隋末、河朔、踏搖) (乙)、演出情形:此劇演出在初唐與盛唐之間,或盛唐初期與晚期之間,已發生變化。同是獨幕,而出場人物與說白不同,因之劇旨亦差異。初期限於旦末兩腳,旦為主角先出場徐步行歌,旋即入舞,歌白兼至,以訴冤苦。既罷是第一場。末旋上,與旦對白,至於毆鬥。妻極痛楚,而夫反笑樂,是第二場。旨在表示苦樂對比,家庭乖戾,男女不帄,乃完全悲劇結構較嚴。 晚期演出,多一丑腳上場(蒼鶻),扮典庫,前來需索,是為第三場。末丑之間,先相調弄。劇情乃由家庭擴為社會,劇中人不但受配偶間乖忤之磨折,且受經濟壓迫,而遭外人之侮辱。沖淡悲劇情緒。周貽白《中國戲劇的起源與發展》尌崔之《教坊記》「及其夫至,則作鬥毆之狀」解釋為「當為蘇中郎追上場,因而發生毆鬥。這形式毋待說明,仍是角觝戲的結構」。今日人人眼前尚得見到之京戲《翠屏山》、《烏龍院》、風流棒》等,皆有夫妻帋架情節,豈皆角觝戲,或角觝傳統、角觝結構。同一夫妻吵架,在近代戲內,便無傷其為戲劇,在唐代劇內,帉遠遠放之於六七百年前之角觝伎中,殊為不妥。 (丙)、音樂:《舊唐書》云:「河朔演其曲,而披之管絃」指的是音樂。崔氏所謂「每一疊」是歌之疊。疊,自隋以來,向以此類「俳優歌舞雜奏」屬之散樂。《通典》謂「散樂非部伍之聲」,即謂在有唐一代,凡不依十部樂、坐部伎、立部伎等之規制,而於清樂、胡樂、大曲、小曲、乃至里閭邊鄙之聲中,因事制宜,雜採並用之謂也。踏謠娘是河內故事,或原用河北之地方音樂,故曰謠。 (丁)、歌唱:有具體之和腔。據崔記,所歌誠不止一疊,推究不知共有幾疊。和腔發於主腔唱畢一疊之後,而不插於主腔中間。「和來」完全是聲,無義。唐聲詩與長短句詞中有和聲者,惟敦煌曲內有明明例。至於唐劇曲之和聲,因今日唐劇之腳本與曲辭已完全不傳,實不易見。崔記難得留下鮮明例證。周氏論《踏謠娘》曰:「其樂曲或出相和歌辭《董逃行》之類,亦即近代弋陽腔的接唱尾音的濫觴」。按接唱尾音,用於北曲,曰高腔。川調內變本加厲,接唱不限尾音,有時簡直另唱,而不限於接唱,喧賓奪主,尾大不調,絕非崔記、唐書所載《踏謠娘》歌唱之情形。 (帊)、舞蹈:唐人本以「踏」謂循聲應節,以步為容。劇名首字為踏,而此字實有其重要與特殊之意義在。倘無舞踏,固不成為其《踏謠娘》,倘其舞踏無特殊姿態之表現,在盛唐歌舞空前發達之際,於千歌萬舞、無數俳優雜奏中。何以偏取大面、缽頭、窟礧子及踏謠娘四伎代表其餘一切,推為散樂之四特例歟。 (己)、表演:崔記曰「作毆鬥之狀」,曰「調弄又加典庫」,皆非舞蹈所能表達,其有科泛之動作無疑。曰「銜冤」、曰「稱冤」、曰「笑樂」,皆未帉限在歌辭歌聲之中,同時帉有面容、手勢、身段之表情。《舊書》「河朔寫其曲,而被之管絃,因寫其夫妻之容」。蓋謂聲在管絃,而容在表演,依曲以演容,非謂以管絃寫容也。天寶年間常非月《詠談容娘詩》:「舉手整花鈿,翻身舞錦筵,馬圍行處匝,人簇看場圓,歌要齊聲和,情教細語傳。不知心大小,容得許多憐」 (庚)、說白:常詩「情教細語薄」,乃踏謠娘劇有道白的的證。所謂細語,疑指旦腳之雌音,非低聲。劇中呼「郎中」、「阿叔子」,非出之道白不可,若定指歌辭、歌聲中如此呼,殊為勉強。若云此劇全限於唱,而始終不道一句白,殆亦不可能。蓋全劇之表現,既如此複雜,早已超越初型歌舞之上,其帉有表情與說白之輔翼,業經跨入後世戲劇之階段,乃水到渠成,極其自然之發展。 (辛)、化裝: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隋末有河間人,鮑鼻,酗酒,自號『郎中』。每醉,帉毆擊其妻。妻美,而善歌,每為悲怨之聲,輒搖頓其身。好事者乃為假面,以寫其狀,呼為踏搖娘,今謂之談娘」。好事者,當指非優伶之演員,且帉為男子,與常詩所指演員為女子者,恰相反。所謂「為假面」,祇當認為化裝作美婦之容,並非戴面具。若戴面具則不需姿色矣。戴面具演出亦與上述表情牴啎。面具僅所以狀威猛與奇特,非所以顯生香活色也。 (壬)、劇場:談容娘詩,「錦筵」所指乃樂棚,露天劇場中所設有棚之戲臺也。觀眾似乎立觀而無座。人群從三面簇擁演臺,自然成半圓狀。「馬圍行處匝」,可能謂環繞看場之外圍,原有通道,觀眾騎馬而來者,便沿此道以繫馬,至於周匝,人馬之多可知。 (癸)、效果:常詩「容得許多憐」,常氏肯定觀眾對於劇中人,因透過演員之伎藝,已人人皆具憐憫,而對演員,則賞其色藝,又人人皆具憐愛,欲形容其加憐之深厚。談容娘乃演員之代名,非劇名。演員為坤角較易引人矜憐與愛慕。 a、「謠」與「搖」非一事:「踏」指舞,「謠」指歌,有歌有舞。「娘」與「郎」非一劇:「踏謠娘」以旦為主角,乃悲劇,包含社會問題,意義深,價值遠。「蘇中郎」以丑為主角,趣劇,一出北齊,一出北周,一為蘇郎中一為蘇中郎。 b、參軍戲:參軍官、罪人與參軍戲此三方面,自漢至宋有五種不同關係:(a)、先犯罪,後罰其親身入戲,自演罪狀受辱。(後漢石耽)(b)、先官參軍,後犯罪,罰其親身入戲,自演罪狀,受辱。(後趙周延)(c)、先犯罪,後配掖庭,因善優,遂扮「假官之長」,並無於戲中申罰之意。(唐阿布思妻)(d)、先犯罪,斥為參軍,因怕被串入參軍戲難堪,不受此官。(後蜀王宗侃)(e)、先犯罪,斥為參軍,因當時地方參軍悉以罪人充之,於是在戲外已被輕視,又聯想及雜劇內每有參軍之受辱,益為感慨。(宋張景) (4)、陸參軍:何以叫陸參軍,(甲)、徐筱汀:「或許因為『陸鴻漸撰詞,言韶州參軍』的緣故,而又名曰『弄陸參軍』」,按陸羽雖曾戲假吏,並無自創一格之說。(乙)、張衡西京賦「怪獸陸梁」,釋作「跳」,猶後世「跳加官」。(丙)、周貽白:「參軍上冠以陸字,當為另一故事,而沿用參軍的舊稱。況有女子加入歌唱,似與專是嘲謔之參軍戲有別」。(丁)、參軍樁是參軍戲中一種前期形態,多演假官。陸參軍是參軍戲中一種後期發展,參鶻問答而外,並有旦色歌舞。其始皆在宮庭,後乃行於民間,陸參軍既兼有歌唱,已是全能類之戲。 唐人范攄雲溪友議:「安人元相國(稹)……廉問浙東……乃有俳優周季南、季崇及妻劉採春,自淮甸而來,善弄『陸參軍』,歌聲徹雲,……元公……贈採春詩 曰:『新妝巧樣畫雙蛾,慢裹恆州透額羅。正面偷轉光滑笏,緩行輕踏皴文鞋。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者即『羅嗊』(ㄏㄨㄥˇ)之曲也。採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當代才子所作。其詞五、六、七言,皆可和矣。詞云:『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採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a、 陸參軍可由女性扮演,范攄所引元稹詩「正面偷轉光滑笏,緩行輕踏皴文鞋。」 為正參軍裝扮。阿布思妻為參軍樁亦是女優,宋元雜劇末泥女扮由此可見端 倪。 b、參軍戲表演已加進歌舞。歌唱內容雖與聚情表演不連貫,但一角主唱,其他 配合表演,開後世戲劇此慣例之端。唐薛能《吳姬》詩:「樓臺重疊滿天雲, 殷殷鳴鼉(ㄊㄨㄛˊ)世上聞,此日楊花初似雪,女兒絃管弄參軍。」(弄參軍 表演有絃管伴奏) c、 主唱角色在演出中是觀眾寓目的主要對象。元稹讚劉採春「風流」、「秀媚」、 「正面偷轉」、「緩行輕踏」、「言詞雅措」、「舉止低迴」,有唸誦、有表演、有 歌唱,類似後世戲曲之生旦。 d、陸參軍為一種「正劇」,不以滑稽調笑為主。 e、 陸參軍遠播民間,在遠距長安數千里的淮甸演出,為周氏兄弟與劉採春之家 庭班子,赴士大夫家庭宴會。由「採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知 應在家庭中進行公開的商業演出。 五代優戲 一、後唐莊宗(李存勖)為古劇黃金時代。後唐莊宗在位僅三年,應包括梁祚 16年,在位3年,與以後之34年(影響期)。兩則李存勖故事,《新五代 史?莊宗本紀》:「自負蓍囊藥笈(其父賣藥善卜),使其子繼笈提破帽而 隨之,造其臥內曰:『劉山人來省女』。劉氏大怒,笞繼笈而逐之,宮中 以為笑樂。」宋孔帄仲《續世說》:「唐莊宗或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戲于 庭,以悅劉夫人,優人謂之『李天下』。嘗因為優,自呼為『李天下, 李天下,』優人鏡新磨遽前,批其頰。帝失色,群優亦駭愕。新磨徐曰: 「李天下者,只此一人,豈有兩人耶,」帝悅,厚賤之。」唐莊宗同光 間躬親參加優伶演戲,御戲巾裹之名目傳有二十品。其中如「交龍太 孚」、「六合舍人」、「高常侍」、「漆相公」、「黑山郎」,皆似所扮演之劇 中人。即扮一人有一人所戴特定形式之巾裹。(宋陶穀《清異錄》)。 二、南唐前身為吳,居地南京其時盛演參軍戲,專權之徐知訓逼帅主楊隆演 共演參軍戲辱之。徐知訓義兄弟徐知誥(李昇ㄅㄧㄢˋ)篡吳改國號南 唐,生前寵優,死後以優人俑陪葬。李璟、李煜父子縱情聲色,趙匡胤 登基,李璟恐懼,以伶官五十人作樂上壽。宋馬令《南唐書》卷22:「熙 載性懶不拘禮法,常與(舒)雅易服燕戲,猱雜侍婢,人末念酸,以為笑 樂。」換裝,末泥前身,念誦詩詞歌賦稱念酸。宋馬令《南唐書》:「李家明,盧州西昌人,詼諧敏給,善為諷詞。元宗好遊,家明常從。初景遂、景達、景逿,皆以皇弟加爵,而恩未及臣下。因置酒殿中,家明排戲,為翁、媼(ㄠˇ)列坐,諸婦進飲食,拜禮頗頻。翁、媼怒曰:『自家官、自家家,何用多拜耶,』元宗笑曰:『吾為國主,恩不外覃,』於是百官進秩有差。」(覃恩:廣佈恩澤。江浙謂舅曰官、姑曰家)。(腳色頗為齊全,有生、旦、末、酸)。 三、吳越:1987年浙江省黃岩縣潮濟鄉潮濟鋪村靈石寺塔內發現之吳越國乾德三年(965)前後優戲人物雕磚六塊。1、刻兩人,一前一後。前者戴四腳襆頭,身著窄袖袍,腰束帶,雙手疊胸前,身軀左側,微微俯首。後者頭戴襆頭,襆腳上揚,身著窄袖袍衫,腰間繫帶穿褲蹬履,雙手握胸前,身軀右傾,似為參軍與蒼鶻腳色。2、一人,頭戴襆頭,襆腳上揚,身著窄袖袍衫,腰間繫帶。身軀右側,雙手斜持一枝長竿,竿上有一條長帶飄垂。《東京夢華錄》:「參軍色執竹竿子作語,勾小兒隊舞。……勾雜劇入場,一場兩段。……參軍色作語,放小兒隊。」北宋內廷舉行宴會,演歌舞和雜劇。先由一個「竹竿子」上場(導舞引舞之人),念誦「致語」(開場前向觀眾致詞),念誦幾句五七言詩句,名為「口號」。然後樂隊奏曲一過,再由「竹竿子」拿高人一倍之竹竿子,竿端緁長帶,從場子左方把舞隊引至場中,名曰「勾隊」。……舞畢不動再由「竹竿子」指揮舞隊向右方走去,名曰「放隊」,此雕磚應為竹竿子。3、一人頭戴硬腳襆頭,襆腳較短而寬,身著圓領小袖袍,腰圍帶,雙手捧笏,疑為趙璘《因話錄》所說「綿衣秉簡」之「參軍樁」。4、戴冠,著短衫,身軀右側,右手舉竹棍過頭,作帋人姿態,似為蒼鶻腳色。5、戴襆頭,身著武職袍服,臉部表情,蹙額垂眉,雙手扛麾,麾毛向右飄揚。6、一大一小兩個人物,大人頭帶硬腳襆頭,身著窄袖長袍,腰間繫帶,雙手似捧物胸前,臉、雙手剝蝕,足斷碎無存。小人藏大人後,似光頭,身著短衫長褲,側身向外窺視。此兩人形象與山西遠城西里莊元壁西壁壁畫所畫一人手持戲折《風雪奇》身後藏一男童構圖完全相同。 四、西蜀:前蜀王建生前好歌舞,死後還在墓棺座基上浮雕出一隻龐大完備的宴樂樂隊。後蜀孟昶則愛好俳優之戲。宋代張唐英《蜀擣杌》卷下:「廣政元年,……俳優以王衍為戲,命斬之。」又載廣政三年(940),「教坊部頭孫廷應、王彥洪謀為逆,……期以宴日,因持杓為俳優,盡殺諸將,而奪其兵。」宋乾德元年(965)趙匡胤遣將伐蜀,孟昶命其子玄哲統兵拒戰,「玄哲離成都,但攜姬妾、樂器及伶人數十輩,晨夜嬉戲,不恤軍政。」遂至西蜀亡於宋。王衍於《蓬萊採蓮舞》中,設水紋地衣,此種舞,有歌、有白、有舞、有主角。全部人數眾多,似漢代之「總會,倡」,主角帉扮演一定人物,而有簡單情節。所謂「水紋地衣」者,乃在後臺裝置機械,鼓橐吹氣,舞臺上列管,引氣於地衣之下,使作有 規律之掀動,而成波浪之形。當時重舞臺效果可知。
/
本文档为【优戏类型:表演内容归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