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

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

2018-10-01 18页 doc 38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 十指春风绣繁华 关键字:十指,春风,繁华 十指春风绣繁华 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刺绣,古代称 “针黹”,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2016年冬季的一个上午,起了个大早,在寒冷的晨光下,我从下关前往洱海东岸的滨海古镇挖色,沿着环海路向北行驶,路况很好,阳光灿烂。透过车窗,一排树整齐地列在水边,密密的,真像洱海,@只碧蓝大眼睛的...
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
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 十指春风绣繁华 关键字:十指,春风,繁华 十指春风绣繁华 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刺绣,古代称 “针黹”,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2016年冬季的一个上午,起了个大早,在寒冷的晨光下,我从下关前往洱海东岸的滨海古镇挖色,沿着环海路向北行驶,路况很好,阳光灿烂。透过车窗,一排树整齐地列在水边,密密的,真像洱海,@只碧蓝大眼睛的长长睫毛。很多掉了叶子的树举着线条简洁的枯枝站立在粼粼波光之中,透过斑驳的树影看洱海,碧水荡荡,毛毛颤颤的水光铺向远方,苍山横陈,好似巨人宽阔的额头探出苍穹。在路上,心情很好,一群群海鸥从洱海上自由自在地飞来,冬日的朝阳充满灵性地照在小普陀上,滨海古镇挖色便跃然眼前。 恰逢挖色镇上的街子天,我循着人流向里走,集市就喧闹在前了。挖色是个很特别的村子,其实赶集只是村民买买日常用品,并没有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这里远离热闹的商品社会,人平时不大买东西,每五天赶一次集买买日用品也就够了。 走在陌生的服饰怪异的人群里,看她们买东西,讲价钱,听着她们大嗓门地说我听不懂的话,很多很多的人挤来搡去,男男女女都背着大竹筐,筐的宽带子绷在额上,全凭脑袋的力气举着重物,他们的脑袋的负重能力让我非常敬佩。大白布伞下乱七八糟地堆着很多锅碗瓢盆和其它物什,几片木板支起的摊子上样样都有。一个卖稀豆粉的早点摊前挤满了人,他们吸溜吸溜吃得很是开心,就连碗边上剩余的 点滴都不想留下,伸出舌头,顺势一舔,美美地一笑,抹一下嘴,把碗筷轻轻放在摊子上,付钱离开。不远处的大锅里气浪翻滚,热腾着正煮的饵丝或者米线。再折一个弯,是卖菜的摊子,鲜亮亮的时鲜蔬菜闪着水汽在阳光下很生动。 在一间临街的房子里,我见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桃老师。几个包着花头巾,背着箩筐的中老年妇女围着她,她的身后几个玻璃柜子里展示着花形各异的刺绣绣品,多是一些妇女和小孩的饰品,有服饰、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头、挎包等,品种繁多,花色样式各异。 我看着那些刺绣作品出神,一位大嗓门的白族老大妈拿着绣品和李红桃说个没完没了。 待那个老大妈拿着买到手的绣品离开后,其他的妇女还在挑选之际,看李红桃忙闲下来,我急忙走上前去,满脸堆着笑容和她打了个招呼,并说明了来意。 一阵寒暄之后,我们进入了采访的话。谈话首先从那个临街的小铺面开始。 这个临街的铺面也就40来平米的样子,铺面的三分之一李红桃用来展示自己的一部分绣品,她把这个精致的小店取名叫做“红桃刺绣”,其用意十分的浅显。临街铺面的另外三分之一,李红桃的爱人用来卖饲料;她们家的老房子已经拆掉,海边的新房子正在修建之中。故此,这最后三分之一的小地方,既是她们的铺面仓库,也是她们温馨的临时小家。 李红桃的女儿为我泡了一杯茶水,之后,她围坐在一个小火炉边上,烧了一块糍粑顺手递给我,糍粑上放了一块腌豆腐,然后到里屋做作业去了。 我随手拿起一件李红桃的绣品说:“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只要一提起刺绣,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深闺绣楼里,一张瑶琴伏案而卧,旁边摆放着一摞摞整齐的书籍。绣架前,坐着一个乌发堆云,芙蓉为面,秋水为眸,冰 肌玉骨,美丽绝伦的少女,纤纤玉指拈花针,在绣绷上一针一线地绣着,针线无声地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李红桃说:“以前,大家估计没有几个了解刺绣的,即使知道,也只是一点皮毛的针线活计方面的知识,在挖色街上提起刺绣,大家总是会把它和缝缝补补联系在一起。包括我自己在内,小时候见到过奶奶辈的人们总是挎着一个针线箩,然后在劳动之后,闲暇之时拿出来做点简单的针线活,那些缝缝补补出来的十分好看的图案,大家并不知道就是今天所说的刺绣作品,我们也非常的喜欢,可那时懵懂的我们只是觉得好看而已,在记忆中只是留存了一些简单的片段。” 据李红桃老师介绍,她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白族刺绣高手,这为她后来专门从事白族刺绣艺术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在旧时,女子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必须要固守在那诉不尽女儿心事的绣楼里,度过她们的锦绣年华,面对空楼,她们只能将所有的情爱和梦想都放在针线上,一针情来一线爱,绣出她们的柔情似水和漫长的孤独与惆怅。她母亲的绣品,多以大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山水、人物为题材,“图”从手出,经过她针线的描绘,使窗帘、手帕、桌布、挎包、衣服、虎头鞋、猫头鞋、囊背等用品上面增添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挑花,经常让隔壁邻居的大妈大娘们爱不释手,深受周围群众的喜爱。 1976年,李红桃出生在白族刺绣之乡――大理市挖色镇,秉承了父亲酷爱彩绘美术、母亲善于刺绣女活的天赋,自小就对刺绣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家里外婆、奶奶、姐姐和隔壁邻居的,,,,、婶婶们大都会刺绣手艺,因此少年时代的她就开始学习刺绣技艺,并且能够缝制手帕、鞋子、飘带等多种日常刺绣品。 母亲还告诉李红桃,在挖色当地,白族刺绣历史悠久,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门老手艺了。刺绣技艺从技巧上,可以划分为挑花绣、实花绣、乱针绣、贴布绣和顺针绣 等。针线有魂魄,学习刺绣一定要虔诚,刺绣技艺的高低,取决于女子本身的生活修养和内涵境界,故而,刺绣是一件精细活,需要极好的耐性,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可以三心二意。在过去,刺绣时先要用石灰汁(深色布料)或墨汁(浅色布料)打线稿,再依样绣出;而更多的时候却不打样,在生产劳动之余,抽出一点点琐碎的休息时间,凭心构想,线随针走,在一个基本格式里,随意绣出,透过娴熟的技法创作出各种新颖而意外的效果,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既收获开心,也是劳动之外的另外一种犒赏。 李红桃说,她的童年就在农村里度过。儿时的记忆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永存在心灵的深处。印象最深、也是最热闹和开心的事,就是母亲带着她的刺绣工具(小小的针线箩),里面摆满了各色的针线。支起个凳子,一阵忙活之后,一边聊天,拉着家常,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展示给大家看针线的走法或者绣样的好坏。而我看到那些村人脸上挂着笑容,眼里满含着感激,也会不觉地在心里幻想一番,有朝一日,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那些灿烂的笑容和饱含深情的感激。 李红桃母亲她们那个年代,物质和精神相对比较匮乏,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有到过年或谁家办喜事的时候,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绣品,而对那个时代的妇女们而言,刺绣无疑是生产劳动过程之中最好的娱乐辅助。 有一年春节,李红桃把自己绣好的作品逐个挂在了窗户上,想不到这一挂,竟得到了邻居们的频频赞誉,并竞相邀请她来为大家绣绣品。 母亲看到李红桃这样爱好白族刺绣,总开玩笑对她说,我们的李红桃名字中有个“红”字,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个“女红”巧手。 也许,就是这样几句简单的鼓励,更加坚定了她从事白族刺绣的信念,而李红桃每次在大人们绣剩的边角废料 上,总能把看到和想到的图案变幻成一张张精美的手工刺绣,人物、花鸟、鱼虫、动物、田间地头劳作场面等无不成为她的创作主题。 初中毕业那年,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之下,李红桃真正走上了专门学习刺绣技艺的道路。后来受大嫂的影响和鼓励,心灵手巧的李红桃更加钟爱白族刺绣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不再继续上学,而是专心致志地向母亲和同村的妇女们学习白族刺绣技艺。 从此性格开朗、心灵手巧的红桃开始将刺绣作为自己的事业,绣品一出来就会被一抢而空,久而久之,就有不少人上门来订制绣品,这之中还包括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人。 在李红桃最初的绣品中,有小孩出生到儿童时期的各种帽子、鞋、裹背、围裙、背心、口水兜等系列工艺品;有成人的绣花鞋、围腰把手、枕头套等,从绣艺到配色都恰如其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各种帽子,从婴儿出生后戴的“鸡罩”(像罩小鸡的罩子,寓意小孩健康成长),到婴儿长到100天后戴的“收杲”(全部用布料,丝线制作成花样,戴着既松软又好看),还有婴儿长到两岁后,戴的虎头帽、叠叠帽、阁子帽、鸡形帽、各种凉帽、勒子等,令人眼花缭乱。 现在,李红桃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大理白族刺绣的各种传统刺绣图案和手法技艺,而且在图案创新、色彩搭配和创新等方面也有了很深的造诣,她的白族刺绣技艺在挖色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大理白族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以挖色镇的白族刺绣技艺最具有代表性,挖色的白族刺绣技艺在世代传承的刺绣工艺基础上,融汇了其他各个民族的刺绣工艺,刺绣纹样大多取自客观原型,来自生活与自然,充分运用大理白族的独特文化审美和理解,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刺绣艺术,其刺绣产品内容丰富,色彩绚丽。 今天,大理挖色的白族女性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上尤其习惯使用刺绣产品,所以在本地的纺织品市场上,含有刺绣工艺的作品,更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基本是供不应求,1997年,挖色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白族刺绣之乡”。 自1997年开始,李红桃在挖色街上租下那个铺面经营猪、鸡饲料销售,开起铺子后,李红桃闲散分散的时间有规律地聚集在了一起,这为她继续学习和创作刺绣这门传统的手工艺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每逢挖色街子天,这个临街的铺面,则给她提供了好多进一步向周边那些前来赶街的老大妈学习和交流展示的机会。 在挖色镇首届“刺绣品”评比大赛中,红桃获创意一等奖;2008年在挖色镇刺绣工艺品展中获二等奖;2009年8月在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2009年首届大理国际影会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展示活动中获表现突出奖,并被评为“大理州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云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刺绣代表传承人”。 李红桃说:“刺绣品以往自产自销,互赠有无学刺绣,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各地的手法各有各的特点,在农村,刺绣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位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民间刺绣中,往往用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建筑、器物、文字、几何形等组成的图案符号,来传递某种文化信息,寓意深层的文化内涵,用象征意义表达人们的祈福观念、审美情趣和心理愿望。这些图案通过摹拟、夸张、提炼、概括,变得规则化、艺术化、比喻化,形成独特的装饰语言。 白族传统刺绣中的服饰花纹常常大量贯穿着爱情、婚姻的内容。女子衣服、围腰或相关饰件上绣着对花、双桃、双鱼、并蒂莲花、连理藤蔓等图形,大多表示对纯真爱情的向住、期待和赞颂。情投意合的男女在松树林中以身相许时互赠信物中,男的少不了绣线,女的常用绣花手巾和鞋垫,绣线表示以线相连,千年万载不分手;手巾上绣燕子、鸳鸯 等物,有的还加上“春做梁上双燕子,秋是池中,稍а臁被颉吧仙教,脚步,下水听浪声,石和草做伴,鸟同树成亲”一类题字。绣花手巾原是女子衣上佩饰物,平日自用的不加这类表述爱意的图和字,此时所用,专为赶会制作,有备而来。 据李红桃讲,比如绣鞋,其制作考就,工序复杂,一般花色较鲜艳,在挖色白族之中,主要分为三种:一为船型绣花鞋,以鞋体像木船得名。第二种为圆口绣花鞋,仅在鞋头绣一组图案,花卉图案左右对称。绣鞋一般绣有满园春色,富贵花开等图案,鞋后有小绣片鞋帮,这两种鞋型主要是女鞋。第三种为绣花凉鞋,主要为男鞋,刺有云彩图案,又称云头鞋,一般绣有几何图案,或者二方连续图案,最后在鞋头上钉上绣球。 据我了解,从刺绣技巧上一般分为:平绣(竖平、横平、斜平,都要求达到平、齐、习、顺。)绣线从花纹轮廓一边起针,直拉到轮廓的另一边落针,设单数起针、双数落针;锁绣又叫穿花、套花、锁花、络花、扣花、拉花、套针、连环针,是最古老的针法;补花又叫贴布绣、贴绫,补花前身称堆绫;雕绣又叫锁边雕空,具有通透效果,雕绣时要注意雕空均匀,花形通透清晰。 另外,刺绣从成品外观上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点绣型和线绣型。按所用材质又分为:金银线绣、白布白线绣、巾上彩线绣、网眼绣等等。 一件好的刺绣艺术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作品凝结的艺术效果也就成为鉴别刺绣工艺品和艺术品的重要标准。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认,一是作品图案的整体构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细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处理和艺术效果。一件艺术价值高的刺绣艺术品一般是图案秀美,做工精细,色彩典雅,富有深远的意境。而价值低劣的刺绣工艺品,图案一般比较呆板,缺乏艺术性,做工也相对粗糙。 挖色白族刺绣纹样大多取自客观原型,来自当地 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如植物、动物、天体,在种种奇特多变的纹样图案中,深蕴着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飘荡着浓郁的山野生活气息,融贯着各民族人民的智慧、汗水和感情。而每一个绣品的身后都会掩藏着一个特别的故事,当然每一个故事的背后也都拥有着一些令人感动的瞬间,而这些感动瞬间的背后都将表现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对于生活的热爱。 李红桃说:“虎头帽等反映了白族对鸡、鱼、虎等的崇拜;老人用的香包上所绣的三佛、五佛图,反映出白族对佛教的信仰;绚丽的色彩是用颜色鲜艳且不褪色的丝线精致刺绣,表现了白族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人生态度。白族没有文字,图案上的好多寓意,也只能口耳相传,比如围腰上的‘四叶花’,四季平安,‘老鼠’代表儿孙满堂,老鼠在白族刺绣图案中,出现率非常高,据说,有一位本主,被网困住,老鼠咬断网绳,救了本主,而且,老鼠生殖繁殖力特别强,这也是老百姓深爱的原因。再比如,在香包上出现的老鼠是抽象图案,‘三世佛’,在‘天上’,抽象 ‘老鼠’在‘地下’中间是‘莲花’和一个瓶子,锁边绣的是‘有吃有喝,有山有水’的地方,‘二老鼠’的边上是蜘蛛一对,寓意‘知足常乐’。” “这绣得惟妙惟肖的白族男女,是白族的金花和阿鹏吗,”我指着一幅绣品问道。 “是的~这是白族题材的金花和阿鹏。我是白族,从小听着金花阿鹏的故事长大,我绣了好几个版本~”李红桃说道。 “旁边那一幅呢,” “这绣的是荷花,村里有大片的荷花塘,好看着呢,我就爱绣这荷花,也熟悉它的样子。”李红桃指着绣花鞋头上的花朵给我们介绍着。 说起绣花,一下子她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不仅是荷花,牡丹、野菊花、牵牛花、四叶草,天上飞的,地下跑 的,水里游的,呵呵~我都能绣~小的时候我比较喜欢看村里的老人们绣花。这幅《凤穿牡丹》绣品之中就运用了我小时候从母亲和村李老人们身上学到的白族传统刺绣针法,并汲取了苏绣和楚雄彝族的一些针法技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录,全部存在母亲的记忆里,最后口传给了我。”李红桃从一个柜子里翻出来一幅刺绣,展示给我看,嘴角扬起了笑意。 刚刚过了不惑之年的李红桃心态特别的好,在她看来,刺绣就是一种喜爱。家里的事情里里外外都要操心,闲暇时间,便会拿出针线,在铺子里安静地绣着,一幅幅精美的绣品不断在她的巧手下逐渐成型。 李红桃说:“刺绣前或是绘画草图做底,或者就是直接起针开始绣形,再用各色彩线配绣,绣小件绣品时,把绣品直接置于手上。要是遇到绣大物件作品时,则需要用花绷做圈架,或者直接定制一个绣框。”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保留和继承民族刺绣工艺的同时,通过对刺绣传统技法的组合,不断完善和创新设计,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应用及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会用电脑绣样吗,”我说道。 “电脑刺绣的出现,设计师把设计的图案、色彩及刺绣方法输入电脑程序,就可以制作出独特、创新的作品,这为服装设计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的同时也给传统手工刺绣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我会一点点电脑,但是我从来不会去用电脑的绣样。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我依然不会~我喜欢用手绘,想到什么就绣什么~我喜欢那种感觉~传统技艺讲究的就是那种心线相通的感觉。”李红桃笑笑,十分自信地说道。 “你担心不担心终究有一天,传统的手工刺绣会被现代先进的机器绣所取代,” “机器是人创造的,但是人有感情,机器不可能有感情。我始终相信,机器刺绣终究代替不了传统的手工刺绣, 因为刺绣的精髓是肌理感极强的针法和灵活的应变,配合各种针法表现出作品的空间、肌理效果,它的变化是人造的机器所不能实现的。” “传统手工刺绣具有图案古朴、色彩艳丽、构图丰富、针法多样、绣工精致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民族、多人文、多技艺、多品种、多色调、多风格的独特魅力,是民族民间文化中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艺术瑰宝。”我说。 “是的~不过对于热爱刺绣艺术品的人而言,遇到冒充手工刺绣的机绣产品或者比较粗制的手工刺绣绣品,会让人感到非常郁闷和苦恼。” “那如何区别机绣和手工,绣品的质量层次又该如何鉴别呢,” “先看外观,一般好的手工刺绣从外观就能够看出来。再后看劈线,手工刺绣需要根据造型、工艺的需要将绣线劈成多份,然后使用其中的几份制作刺绣。因此,手工刺绣作品中,绣线粗细是富于变化的。另外手工绣背面针脚连线很少,绣面柔软,手感舒适,而机器绣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连线,摸上去也是厚厚实实的。机绣的色彩选择是有限的,色块之间的过渡比较生硬。可远观而不能近玩焉。手工刺绣的色彩丰富,过渡中间色的层次很多。画面细腻生动,气韵流畅。” “一般的人应该很难区分啊~”我摸了摸李红桃递过来的一幅绣品,说道。 “也容易。传统手工刺绣因线色使用复杂,图案取材广泛,目前已几乎可以仿绣任何素材、任何题材的图案。勤劳智慧的各民族妇女,从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之中孕育出优雅而富有韵味的独特魅力,从山川河流中摘取素材,从生产生活中汲取营养,从风俗民情中得到启迪,用一双双巧手,不,喾岣蛔糯绦逡帐醯哪诤,,创造着多姿多彩的刺绣 文化,机器无法从生活里汲取营养。”李红桃笑笑说道,露出了一嘴洁白的牙齿。 “是呀~是呀~物以稀为贵,批量化的东西单价就低了,也就不值钱啦~不过现在机绣的产品也能满足一定的消费市场。比如机器绣出的十字绣家居用品,价格较手工成品就要低廉许多。这种情况你怎么看,” “批量的东西,有存在的价值,不过太过冰冷。因为手工的东西毕竟耗时间,费精力,由此价格肯定要贵得多,那样子也才有价值。不过与批量化的机绣品相比较,手工绣最大的优点是精细,复杂,多样。另外,还有情感因素在里面,能满足个性化和情感需求。” “你绣绣品的时候,质量上有什么讲究吗,”我放下手里的一件绣品。 “事情特别多的时候,我很少答应客户。我认为,绣作品时间一定要留够,那样才能够保证完成作品有足够的时间,出来的作品也才会运针细密均匀,图案紧凑大方,生动形象,收密得当,融叠自然,色泽鲜明流畅,平整、干练、大气、优美。所以,时间特别紧的活计,再好的朋友,再好的客户,我都不接,因为那样子既保证不了作品的质量,还会损坏自己的名声,技艺也得不到更好的发挥。”李红桃一边整理她的绣品,一边说道,脸上一直流露出自信的笑容。 “看来你对绣品的质量要求特别严格哦~” “那是当然,在我看来,我的每一件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所以,多花时间,绣出精品,很值得~如果随便绣出来,就交给他人,那还不如不绣,或者让他们直接去买机绣品更好~” 不仅如此,我们从村民那里听说李红桃还是村中德高望重的刺绣“领头人”,会在一些特殊的活动上教授大家刺绣技艺。 对于这个特殊的身份,李红桃尤其的虔诚和严谨。她介绍说,整个挖色镇大约有七八十个妇女和孩子和她学习刺 绣,而每一场的教授,她必定参加,教授刺绣技艺在李红桃看来是自己回报大家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平日李红桃家(店铺)很是热闹,特别是街子天,经常会有周围或者外地的刺绣爱好者找上门来,请她帮忙绘图,既会绘画,又会刺绣技艺的李红桃一下子成为了街上的大红人。 在我强烈的邀请下,略显害羞的李红桃总算是动笔了,现场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幅“凰穿牡丹”的绣样草图,很是漂亮。 “从绣样就可以看出你的绣功不一般~”我赞叹说。 听到我们的赞赏,李红桃满脸笑意地说道:“我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绘画技艺,也就是看着母亲她们画样的时候,偷偷在心里记下,一二十年不断练习,见得多啦,自然而然也就会啦~”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接着她的话说。 “对~白族传统刺绣技艺,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我觉得靠的就是勤学苦练,死记硬背加上心灵手巧。” 而现在的李红桃也会卖一些绣品给那些找上门来的顾客,赚来的微薄收入用于购买绣品原材料,进行交流和展示的开销,她对刺绣虔诚的生活方式,给我的挖色之行平添了许多的感触。 “多年来,我们挖色白族刺绣招徒难,刺绣文化的传播更难。”李红桃招呼了几位进店看绣品的中年妇女之后,坐在一个凳子上,喝了一口水,说道。 “我看你生意不错,前来看你绣品的顾客也很多呀~市场前景不错呀~为什么会说难呢,” “看的多,买的少。而且,好多作品,出钱我也不卖。”李红桃忧郁地说道。 “为什么呢,是她们出不上价钱吗,” “不是钱的问题。” “那是为什么,”我追问。 看我问的紧迫,李红桃干脆地说道:“这里展示的作品之中,有一部分是我从农村和周边各县收集来的绣品,有很好的收藏和借鉴价值,卖了就再也没有啦~还有一部分是我借鉴别人的经验绣出来的实验品,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我和一些老人探讨交流之后整理出来的绣品,我认为特别珍贵,所以,大部分是用作展示之用。一边展示,一边供我时时学习之用。” “看来,你很用心哦~”我从内心里佩服。 “大理挖色刺绣艺术是白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白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表现者,许多民族文化只有通民间艺人才能展示出其真正的文化内涵。” “刺绣艺术是以针和线为媒介,把人们的装饰意念添加在织物上的一种艺术。你想过如何把白族刺绣这门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吗,” “想,当然想~我现在是一边努力地学习白族刺绣这门传统技艺,一边很想把它很好地传承下去~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的,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反映工匠职业态度和操守的工匠精神,它是传统手工艺得以世代传承的关键所在。在如今大规模的机器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缺乏创新的时代,更需要弘扬传统的工匠精神。不过,现在的人,特别是有些孩子,特别缺乏耐心,学上几天就放弃了,有的农村妇女,一时兴起,学上几个月,没有认真坚持,绣不出好一点的作品,几个星期后,也就放弃了。很可惜~” “是呀~不管做什么,贵在坚持~” “是呀,贵在坚持~虽然很难~但是,我想,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早入林,于刺绣而言,我只能够算一只笨 鸟,因此只能够靠勤奋学习,不断积累。我学好啦,才能够教出更好的徒弟。”李红桃沉静地说。 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自古以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起伏变化,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的基因和智慧的结晶,也蕴涵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人生的既定目标、向着成功的方向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使梦想变成现实,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粝搿, 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洱海上空的云层,挖色的街道依然热闹,李红桃笑笑,继续说:“每周三,我都会在乡村少年宫,教授孩子们绘图样和刺绣。” “孩子们以前只有在电视里看到的传统刺绣,现在有你教授她们,她们应该感到幸福。”我由衷地感叹。 李红桃接着说:“我用生动诙谐、极富感染力的挖色本地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有关白族刺绣的故事,细心地讲解刺绣针法技巧,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传承白族传统文化的梦。而同学们则饶有兴趣地一边听,一边在一针一线地创作刺绣作品――有的伏在长形大绣绷上,小心地处理绣线;有的手持圆形小绣绷,面朝窗户不紧不慢地绣。” “看来,孩子们还是喜欢学的~传承没有问题。”我笑着说。 “孩子们喜欢学习白族传统刺绣,这得感谢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关心,这几年,让传统刺绣技艺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去授课的时候,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从设计稿的创作到绣件的配色、针法,全由学生们组合成小组,自己合作完成。这也是我倍感欣慰的地方。”李老师指着一件孩子们送给她的刺绣作品,轻声对我说。 在详谈之后,我了解到校外特聘李红桃老师并没有多少报酬,每周三她都牺牲自己的休息的时间,但是她却很乐意并且很喜欢这份额外辅导工作。 提起教孩子们学习传统刺绣技艺,李红桃笑着说:“看到这些乡村孩子的刺绣技法从生涩到熟练,看到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从无到有慢慢增强,特别有成就感,感受一种播种希望与未来的快乐满足,多苦多累都值得。” 李红桃还特意向我介绍说,村里有很多孩子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性格有点孤僻;但一些孩子和她学习刺绣后,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上也特别上进,而且平时与师生的交流也多了。刺绣让孩子们和一些村里的清闲妇女们长了见识,也让她们学到了中国传统的技艺知识,从此,她的小店铺便成了大家的乐园,这样的场面,一直持续到今,并且成了挖色街子上最为美丽的一道风景。 在与李红桃的谈话中笔者注意到,她的身边总是跟着一个年纪不大,长得可爱灵秀的小姑娘。 李红桃高兴地告诉我,那是她的女儿,现在也跟着她学习白族传统刺绣技艺,而且已经坚持了三四年了。 至于为什么要让女儿也从事刺绣,李红桃担心地说:“刺绣现在可以说是后继无人,我想从我的孩子身上做一个突破,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教起来既方便,也要好教一点,时间上好保证。处在青春难再的年纪,搞刺绣无疑就是要‘独守空闺’,耐得住寂寞。以前的许多学生、学徒,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种种原因,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都放弃了刺绣,转而从事其他工作了,她们都认为学习刺绣没有多少前途,最多就是娱乐一下,赶赶新鲜,那股子新鲜劲头一过去,学徒中的大部分人也就选择离开了。不过,我还是对传统刺绣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有责任把白族传统刺绣这门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办一所有一定规模的白族传统刺绣培训学校,作为一种普及也好,展示也罢,传承的效果都不可小视。不过这希望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毕竟传承白族传统刺绣技艺,需要的是一个群体的力量,而不是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蛮干。” 不仅仅因为这些外在原因,更主要的,刺绣是一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许多精力的苦差事,动辄就在房间中工作上一整天,让许多妙龄少女苦不堪言,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大部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特别是许多地方传统工艺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因此,保护大理白族传统刺绣的工作刻不容缓。 “我从十五岁开始刺绣,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从来都没有凌晨一点钟以前睡过觉,甚至遇上赶工的时候,半夜三四点才休息都是常事,这让很多小姑娘都受不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在我们手中失传。要是那样,我们就是罪人。不过呢不同的人对于刺绣的理解和对白族文化的感悟不同,对刺绣针法和对绣花配色的习惯不同,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并且能够传承好这一传统刺绣工艺文化。机绣对手工的冲击很大,但机绣的东西在我店里根本卖不掉。手工的东西,很有价值,缺少的是展示平台,老百姓还是懂货的,希望买真正的手工„„现在主要在做一些,,救性的工作,去找那些老人,或者我收集老旧的绣品,收来后,研究,把它再绣出来,有时遇到困难,赶紧去找还在世的刺绣老人,请教,收获很大„„”李红桃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道。 2000年开始,前前后后跟她学艺的学徒女总计不下几百人,可她从未收过她们一分钱学费,李红桃还注重不断提高自己,虚心向白族老者请教,同时也注意与其它民族刺绣技艺进行比较,取其精华,不断推陈出新。 从2003年起,她不断参加省、州、市文化部门组织的各种宣传展示活动,作品在多种刺绣比赛中屡获殊荣,并常常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同时也积极履行传承义务, 每年在挖色镇政府举办的刺绣培训班为学员讲授刺绣技艺;并走进高校,走进课堂,向艺术院校学生现场授课。 2014年李红桃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6年8月获得首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的称号。 2016年,李红桃被聘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刺绣顾问,这个挖色镇里土生土长的优雅女子,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她的作品被省、州、市博物馆和文管所收藏,还获得省、州、市各级奖项50多项。 “传承路上所经历的一切兴衰,变革、更替都不是一个简单过程,也不能用一句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历史自有它的选择,发展自有它的方向,正如有的工艺代代相传变成了永恒,有的工艺脉脉相承变成了经典,有的工艺日积月累成为了传奇。不止是白族刺绣文化,我们生命中的所有遇见,相信都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我说道。 “百花指尖吐,针线谱春秋。现在,挖色成立了刺绣协会,有60多个会员,挖色中学,也开办起了刺绣班,我每周都去教他们几节课。平时,在小店里,也会有周围、村里的妇女过来学习,外地、外国的友人也会找过来,也有在网络上查了后,直接找过来学刺绣。这是努力之后的收获,也让我看到了大理白族传统刺绣技艺传承的希望所在。”李红桃高兴地说道。 以绢为纸,以丝为墨,以针为笔,凭着传统的一针一线, 李红桃慢慢找回了白族传统刺绣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而作为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也身肩传承重担,收了不少徒弟,当中以年轻人居多。从学艺开始至今,她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刺绣曾给她带来过无穷的乐趣,也给她带来了很多的荣誉,在她眼里,刺绣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李红桃说:“在闲暇时,我也会像往常一样仍旧会拿出绣针,边守铺子边指导学生和女儿学习刺绣,我将兴趣当做一种爱好,延续下去,将爱好作为 一种职业,传承下去,这让我觉得,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编辑手记: 刺绣,古称针黹,俗称绣花,是指通过穿针引线将各式的丝线、棉线或其它绣线在绸缎、布棉、鞋子或者衣物上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刺缀,从而形成不同纹样的民族工艺,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女红之一,刺绣通常都是女性的专属,在大理的挖色镇,一双巧手飞针走线,白族传统刺绣的魅力在一针一线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舞动这双飞针走线巧手的人,就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桃。 文档资料:十指春风绣繁华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试论二战期间英法合谋祸水西引 基于新媒体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能源企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社团建设探索与实践 “公众参与”导向下大学生的环境生态素养培育 党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文化传播在新型传媒形式下的研究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盐税体制改革浅析 浅议多元文化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 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点思考 关于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研究 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政治腐败的法德兼治研究 扎实推动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对策研究 浅谈新常态下企业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坚持不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
本文档为【十指春风绣繁华[Word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