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饮食文化论文

2017-09-17 3页 doc 26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饮食文化论文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 亚洲三国吃的差异 有一位老记者,搞了一辈子国内新闻,没有出过国门,退休之后就到处走走,以广见闻。期间,发现了许多异样的东西,比如日本人的吃。他在单位内刊上这样写道:“日本人吃菜很注重荤素搭配。荤菜往往是一条小鱼、一只虾子,还有少量肉片。小鱼比男人的指头大不了多少,却堂而皇之地装在一个漂亮的碟子里。这样的小鱼,家里的猫一顿至少可以吃三条。虾子长度也不超过五厘米,一口可以吃完。再配上一点儿蔬菜,也专门装一个碟子。那少量的肉片,切得像纸一样薄,与白菜一起放在一个小巧玲珑的火锅里煲汤。其他一些碟子则主...
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 亚洲三国吃的差异 有一位老记者,搞了一辈子国内新闻,没有出过国门,退休之后就到处走走,以广见闻。期间,发现了许多异样的东西,比如日本人的吃。他在单位内刊上这样写道:“日本人吃菜很注重荤素搭配。荤菜往往是一条小鱼、一只虾子,还有少量肉片。小鱼比男人的指头大不了多少,却堂而皇之地装在一个漂亮的碟子里。这样的小鱼,家里的猫一顿至少可以吃三条。虾子长度也不超过五厘米,一口可以吃完。再配上一点儿蔬菜,也专门装一个碟子。那少量的肉片,切得像纸一样薄,与白菜一起放在一个小巧玲珑的火锅里煲汤。其他一些碟子则主要用来装素菜,几根寸把长的芹菜装一碟,一小撮牛蒡也装一碟,几片香菇也装一碟„„我们将这些东西一点不剩,扫荡一空,仍觉得肚子没有吃饱。” 他的文章使我想起郁达夫先生的《日本的文化生活》一文,发在1936年9月《宇宙风》半月刊总第25期上。他在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无论哪一个中国人,初到日本的几个月中间,最感觉到痛苦的,当是饮食起居的不便。”“房子是那么矮小的,睡觉是在铺地的席子上睡的,摆在四脚高盘里的菜蔬,不是一块烧鱼,就是几块同木片似的牛蒡。” 两国来往还算频繁,日本人从中国学了不少东西去,但不知为什么,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是如此之大。我们的饮食文化带着一股豪气。从数量来说,七大碗八大碟的,撤了一道再来一道,顶尖的满汉全席达108道之多。从品种来说,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或者水中游的,没有不能上餐桌的;从菌类植物,到腔肠动物,到昆虫,到鱼类,到爬行类,到鸟类,到哺乳类,以至于灵长类,没有我们不吃的。从烹调来说,更是不厌其繁杂———我们在烹调过程中常常把食材搓过来揉过去地加工得面目全非,以至于来自农村的刘姥姥认不出贾府餐桌上的茄子。王熙凤告诉她,那叫茄鲞,是如何如何制作的。那配料的讲究和过程的复杂把刘姥姥唬得直念佛。我们有美食家一说,对吃研究很深。清末袁枚,每当在别人家吃了什么好菜,都要求自家的厨子到那家去学习取经,以丰富自己的饮食。总而言之,吃在我国被摆到一个极其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民以食为天”而已。流风所及,我们日常家居,也常常发愁,今天吃什么呀,好像不弄几个菜,这顿饭就没法对付过去似的。在这样的饮食文化中长大的人,如何能适应小鼻子小眼的日本料理~ 然而,我们还是不忙否定别人。郁达夫先生接着写道:“但是住得再久一点,把初步的那些困难克服了以后,感觉就马上会大变起来。在中国社会里无论到什么地方去也得不到的那种安稳之感,会使你把现实的物质上的痛苦忘掉,精神抖擞,心气和平,拼命的只想去搜求些足使知识开展的食粮。”“若再在日本久住下去,滞留年限,到了三五年以上,则这岛国的粗茶淡饭,变得件件都足怀恋;生活的刻苦,山水的秀丽,精神的饱满,秩序的整然,回想起来,真觉得在那儿过的,是一段蓬莱岛上的仙境里的生涯,中国的社会,简直是一种杂乱无章,盲目的土拨鼠式的社会。” 不过,不要以为郁达夫不爱国,他在同时期其他文章中曾对日本侵略者表示出极度的愤恨。但一个有理智的人,不会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罪孽而否定日本这个民族某些优秀的文化。他在这里指出了日本人的一个良好状态:“生活的刻苦”加“精神的饱满”。他认为“刻苦精进”是“一般日本人的生活倾向”,而且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在明治维新后七八十年时间里赶上了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饮食文化居然与国家的命运相关,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今年春天,一个印度记者写了一篇报道,无意间印证了郁达夫的话。报道说,印中两国企业界人士在我国江南某地开了一个会,中午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尽拣牛肉和大虾之类的东西,把盘子装得满满的,狼吞虎咽;印度人则专门找花椰菜和蘑菇之类的素菜,吃得也少。饭后接着开会,印度人精神抖擞,侃侃而谈,而中国人却因为吃得太饱,血液向胃部集中,都打起盹来,直到休息的时候,才一个个恢复精神,大发其名片,说“欢迎光临”之类。 一个民族,如果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吃上面,那么,干事业的劲头必然打折扣。而且,吃得太多太好,不但于健康无益,也消减人干活的精力和热情,让人变得慵懒。印度人就和日本人一样,吃饭 崇尚简约,许多人还是素食主义者。我就此专门请教一位在印度工作多年的朋友。他告诉我,印度有不少素食主义者,源于苦行和不杀生的宗教文化。他还告诉我,在尼赫鲁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可苦了,受不了学校食堂的饭菜,都自己准备鸡蛋,在宿舍里煮着吃,天天鸡蛋,都吃怕了。但印度学生没有一个表示不满意的,他们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当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有意将传统文化引向积极的方向。学校在显眼之处刻写着他的一句话:“简单的物质,丰富的精神”。我记得英国有一位哲人也说过类似的话:“简朴的物质,高远的精神”。这些都和郁达夫的日本人的“生活的刻苦”和“精神的饱满”不谋而合。 许多人把我们的饮食文化当作文化瑰宝,并引以为傲。但如果将各国文化加以比较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我国的饮食文化并非那么完美,有许多东西是值得重新思考的。
/
本文档为【饮食文化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