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17-10-23 36页 doc 69KB 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下文是关于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 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下文是关于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相关,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 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张无垢谪横浦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 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所读书必手钞 ?如是者六七始已 ?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 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不相同,?与?也不相同 C(?与?相同,?与?不相同 D(?与?不相同,?与?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 非然也。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 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 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吾悉能志之 音 义 ?李生说之曰 音 义 ?不应而还 音 义 ?迨年事蹉跎 音 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 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 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非学无以致疑 ?而或不达于事 ?非问无以广识 ?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 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 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虽有至道(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 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 炼之未定 ?观者讶之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 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 文中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 “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4( 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 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书法?写字?临摹?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 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降职远调贬官?总是?光,光亮?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钞通“抄”?才?洗?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教诲?这样?引,拉?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zhì;同“识”记 ?shuì;劝说 ?xuán;同“旋”,转身 ?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第二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 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 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捐:白白费掉.?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 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 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初中课外文言文 阅读训练(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 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 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 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7.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第三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 ?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4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 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华捉( )而掷( )去之 ?歆废( )书而观(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 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 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大行(háng):大路。?方:正在。?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何为,做什么。?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吾欲之楚。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 个成语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 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 (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热也 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3分) 8阅读<<借书速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边境。?到。?反而。?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4(对比,立 志。 15(给加点字解释:捉:捡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我想要去楚国 ?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1)吃(2)除掉、去掉。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22、略。言之成理即可。 1.【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 3.【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 【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 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四川距离南海, 不知道有几千里路, 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 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5.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6. 【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7. 【译文】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8.译文:我小时侯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钱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亲自抄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天气寒冷时,砚台上的墨水都冻成坚实的冰了,手指冻僵了,屈伸很不灵便,但抄录从不怠慢。抄录完了,急忙把书送还,一点也不敢超过预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大量的书。 第四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张无垢谪横浦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p##e#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所读书必手钞 ?如是者六七始已 ?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 ?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 #p##e#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不相同,?与?也不相同C(?与?相同,?与?不相同 D(?与?不相同,?与?相同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吾曰:非然也。【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 李生论善学者【原文】#p##e#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吾悉能志之 音 义 ?李生说之曰 音 义 ?不应而还 音 义 ?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问说《孟涂文集》【原 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非学无以致疑 ?而或不达于事 ?非问无以广识 ?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p##e#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教学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弗食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虽有至道(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推敲《诗话总龟》【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 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p##e#【阅读训练】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 炼之未定 ?观者讶之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答: 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阅读训练】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答: 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文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出自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4( 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 特点,答: 答案:【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1.?书法?写字?临摹?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1.?降职远调贬官?总是?光,光亮?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1.?钞通“抄”?才?洗?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 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教诲?这样?引,拉?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译文】#p##e#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1.?zhì;同“识”记 ?shuì;劝说 ?xuán;同“旋”,转身 ?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学贵善思 ?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1.?提出疑难 ?也许,或许 ?增加知识 ?判断,解决 2.C. 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4.好学尤当勤问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1.?zhī;味美 ?zhǎng;增加,促进 ?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kùn;困惑,理解不透 2.?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默认分类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B 2.?想到?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惊讶 ?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 精神。 【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p##e# 第五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完成1一4题。晏子谏齐景公景会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孤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出自《晏子春秋》)【注释】?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音yù。?雾(jì):雪止天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文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出自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乃令出裘发栗,与饥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景公为何会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 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
本文档为【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