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2017-09-18 15页 doc 33KB 4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一)》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认数(二)》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 第十二单元《加法》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减法》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认数》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 第七单元《统计》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一)》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认数(二)》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 第十二单元《加法》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减法》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认数》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 第七单元《统计》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 第四单元《加法》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第六单元《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角》 第八单元《乘法》 第九单元《统计》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第四单元《加和减》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乘法》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年、月、日》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第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角》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数》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乘法》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第三单元《三角形》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二单元《统计》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九《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单元《圆》 六年级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第五单元《认识比》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可能性》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总复习 分享到搜狐微博 第五单元 找规律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教学把图形沿一个方向平移,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第二道例题教学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第一道例题是第二道例的基础,探索规律的过程相对简单;第二道例题中探索规律的过程相对复杂,但探索规律时可以利用学习第一道例题的经验。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先后集中安排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和方法。同时,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还先后安排教学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通过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水平,提高从数学角度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例题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两个例题,由浅入深地引入了找规律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学习,观察和归纳总结,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第一个例题首先采用了一个纯数字的排列变化问题,教材中罗列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辨别。题中1-10共十个数字,然后把这十个数字依次相加,使每次两个数字的和都不相同。问这样计算的话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和。这是一道简单的排列变化的数学题,学生碰到这种题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按顺序把数字的和全部求出来,然后再看有多少个不同的和,教材呈现的第一种解法就是如此。但是,教材例1中明确使用了第二种方法,即用可以同时框两个数的方框依次去框,看可以框几次,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和。这样做的依据是;题中排列的十个数字都不相同,而且是依次递增的,所以不可能有两个依次相加的数字和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只需要把有多少个数字组合计算出来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教材由此引申出第二种解题策略,就是不计算每个数字组合的答案,而是通过用方框来框发现有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合。在这道题中,红框可以向左平移8次,得到9个不同的数字组合,也就是有9个不同的和。在对排列变化的题有了初步接触后,教材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字,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根据上面学到的方法,学生可以很快就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教材用列表格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归纳这种排列变化题的计算 规律。很明显,在例题的教学上首先是让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几次条件不同的计算,把答案列在表格中,这样就可以对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规律一目了然了。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排列组合类数学题的解决方法,并从答案中找到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理解这种找规律的方法,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例2在例1的教学基础上,采用了一个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密切的例子:贴瓷砖,在浴室的一面贴上瓷砖,中间的4块花色瓷砖拼成正方形,组成一个图案,整个墙面长有8格,宽有6格,让学生思考如果把4块瓷砖组成的图案贴在墙面的任意一个位置,有多少种贴法。给学生呈现若干块相同形状的瓷砖贴成的墙面以及由4块瓷砖组成的图案,有助于启发学生将图案进行平移。既可以沿墙面的长边进行平移,也可以沿墙面的宽边进行平移。沿一个方向平移的规律和例1是相同的,但是一共有多少种贴法需要综合考虑沿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这是例2比例1复杂的地方。由于学生有学习例1时探索规律的经验,所以容易想到通过平移操作推算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教材也呈现了学生可能会想到的各种方法。但并不解决问题,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旨在启发学生的思考向更深一步完善。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使学生掌握并理解排列组合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帮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难点: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突破:在数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演示图形覆盖的规律,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适当讨论,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不断思考中,归纳规律的使用方法和找规律的策略。 学生学习状况: 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呈现梭子型,即尖子生和后进生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较多,且后进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态度,能力都较差,属于缺少家庭教育,放任自流型,自我学习意识不强,班级教学时,会呈现部分学生热情较高,有极强的参与学习的意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课堂上的表现欲不够强烈,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且班级整体性格较为外向,易于躁动,容易分散精力,所以教学中,活动组织不宜过频,讨论也要控制在小范围内,否则会出现过度兴奋,不好控制课堂纪律,造成组织教学的失败。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1、找规律(一) 1课时 2、找规律(二) 1课时 六、教学策略: 本单元主要使用的教学策略:讨论、演示、归纳。 七、分课时教学设计: 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一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被覆盖的方格总数和每次覆盖的方格个数推算出覆盖的总次数,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运用和感悟有序列举、列表探究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经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锻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给学生每人准备写有1—10、1—15的自然数的方格纸条各一张,可以框2个、3个、4个、5个数的方框各1个(自制)。 教学重点:简单的图形覆盖规律的推导。 教学难点:图形覆盖规律的归纳和应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讲解 大家都听老师讲过高斯这位著名数学家小时候计算1+2+3+„„+100的故用名人故事引入新课,激起学事,那么老师要问问大家了,为什么高斯会那么快算出答案呢, 习欲望。 因为他聪明,他善于动脑筋。 学生回答 高斯解决问题聪明在哪里呢, 进一步提问激发学习热情 提问 他找到了这道题的规律,比硬算快。 学生回答 对,在教学中,找到了规律,很多复杂的内容我们也能用巧妙的方法解决, 讲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规律” 找规律(一) 巧妙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好奇板书: 带有1-10这十个数字的单行数表和可以框住2个数的方框。 心。 出示例1 这个方框同在框住了1和2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3。如果在纸条中移动 方框,每次框出的数会不会相同,为什么,和会不会相同, 开始教学例1 讲解并演示 不会,它们排列是按排序从小到大,方框越向左移,框出的两个数就越大, 和也越大。 提问前给学充分的思考时间。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就是:这样移动方框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 学生回答 和, 通过铺垫,引入第一个问题 提问: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可能的方法是:算出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和。 学生交流 1+2=3 2+3=5 3+4=7 4+5=9 5+6=11 教师巡视 6+7=13 7+8=15 8+9=17 9+10=19 教师板书 你们列式是按什么顺序选择两个加数的,题目没有要求我们求出和究竟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是多少,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和,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思考,寻求更好的解题方法 谈话: 教师巡视,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让移动方框得到答案的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说一说想法。 请不同学生上台演示,并逐次提醒观察重点:1先看全过程;2、看平移的 提示观察重点,让学生初步体学生讨论 次数;3、数一数一共框出几个不同的和 会其规律 演示 方框平移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平移8次,9个和。 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提问并观察 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研究第二个问题,仍然在这张纸上 框,每次框3个,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好 地解决呢, 教师巡视,各自记下平移的次数和不同和的个数。 班内交流,共同评议 谁能说说看怎样解决求每次框4个数,一共可以和蛭多少个不同的和,每 次框5个数呢,试一试,在书上56页的表格内。 教师巡视,指导部分后进生。 指名说答案,共同校对。(多媒体出示)出示表格,让学生说一说每栏的 意思,并思考:1、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行为 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平移的次数加每次框出的个数正好等于方格的总个数, 学生操作 2、得到的不同的和的个数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同和的个数比平 移的次数多1, 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自学 3、知道被覆盖的方格的总个数和每次盖住的个数时,怎样推算覆盖的次数, 能力。 这三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语言组织会不够精练,准确,学生充分思考后,讨论 指导评议 并逐一回答。 提问 你们刚才的发现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找的关于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谁来说一说你用较短时间完成56页表 找到了什么规律, 格,相信学生能力 指导评议 “试一试”题目 提问 例1和本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你能利用规律直接说出答案吗, 分析表格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一说想法。 用需要覆盖的数字总个数减去第一次覆盖的数字的个数得到平移的次数,每平移 1次得到1个不同的和,平移次数加上1就得到不同和的总个数。 1、做“练一练”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帮助学生 2、做练习十第1题 独立思考,同桌讨论,指名说想法。 讲解 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总结 指名说答案,具体说一说这两姐妹从哪里开始坐,以后怎么坐吗,为什么强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出示 “小芳在小英的右边”, 归纳总结规律,体会数学比较 提问:这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找规律,找到了什么规律, 归纳法。 课后练习完全交由学生 自己独立完成。 新课小结 组织练习 学生回答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1) 每次框几个数 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2 8 9 3 7 8 4 6 7 5 5 6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规律的掌握较好,设计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力以赴地学习本课内容,但是在时间掌握上不够理想,造成前紧后松的局面,今后在教学中注意时间的把握。 2、找规律(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使之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8×6的方格纸和一张2×2同样方格的正方形图案。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同联系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 学出的难题,看看大家能不能利用上节课知识解决。 板书课题“找规律(2)” 出示 出示例2及情境图 浅表观察 新授例2 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提问 (墙壁、瓷砖、正方形图案) 学生回答 你从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深入分析 提问 教师根据回答强调瓷砖块数是8×6中间的图案由4块瓷砖组成的正方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小猫”话音:如果把这4块瓷砖组成的图案贴在这面墙的任 意一个位置,有多少种贴法, 出示问题 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谁能上台说一说“任意一个位置的含义, 谈话 学生带自己的学具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 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更 学在自己座位上,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操作 好地解题 演示(1) 如果贴在最上面一行,有多少种贴法, 演示(2) 如果贴在最左边一列,有多少种贴法, 教师提示 学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操作过程。 提问学生,师生之间进行评价。 提倡学生之间互评,有助于 尝试操作 讨论题: 学生接受别人意见。 反馈交流 (1) 怎样贴,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出示 (2) 沿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沿这面墙的宽贴一列 呢, (3)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第2个问题的2个答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巡视,倾听不同意见。 让学生依次回答,上述3个问题。 可能是:1、一行一行地贴,每次向右平移一格,一列一列贴,每次向下 移动一格。 2、沿这面墙长边贴一行有7种贴法,沿宽边贴一列,有5种贴法,可以 分别用上节课知识解决。 3、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只要把长边贴的7次乘沿宽边贴5次就可以算 出来了。 那么大家能用算式表示你们刚才讨论的结果吗, 8-2+1=7(次) 教学行为 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集体反馈 6-2+1=5(次) 学生回答 7×5=35(次)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指导读题 让学生分析题意 学生自学 学生先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后可做 提醒 部分提示:沿长边贴,每次盖几格,沿宽边贴,每次盖几格, 请学生在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 请学生在班级里汇报自己的想法。 集体反馈 1、完成“练一练”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评议 2、完成“练习十”第3题。 学生回答 第3题及表格,读题。 验证 (1)解决第(1)个问题,指导观察,动手操作 初步归纳,形成有条理的思解决第(2)题 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的5倍。 考 通过多次操作,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提问 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教师和部分学生交流 放手让学生完成“试一 学生思考 根据规律独立解答并交流 试”达到由“扶到放”的回答提问 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 学习状态。 按前面例题,一行一行移动或一列一列移动。 自己归纳, 交流各自的算法 获得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只要找到正确的规律,就可以完全方便解决 总结延伸 一些复杂的题目,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学习中多做有心人,找到别人找不通过总结,使学生产生生活 出的规律,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你能说说你发现过什么规律吗, 和学习紧密相联的意识 板书设计 找规律(2) 横着看 竖着看 每次框几个数 2 2 平移的次数 6 4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7 5 总共的贴法: 7×5=35(种) 教后反思 本课学习较复杂的图形覆盖规律,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尤其在教学“试一试”中,学生几乎都可以独立完成,但教师放手程度不够,今后要让学生真正“主动”起来。 八、单元设计教后评价: 教学完本单元的新授知识和进行了一定量的反馈练习后,作如下评价:本单元教学设计比较全面,对例题和教学目标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选择教学策略上选择了较为合适的归纳,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教学过程也进行了细致的设计,通过学生的课后掌握和反应状况来看,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比较顺利地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尤其在互评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都较为客观公正。培养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在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示教多,也造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发展,
/
本文档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